0
试卷分析的写法
试卷的分析是一件十分讲究科学性的事情。中学由于有一个中考的问题,所以中学的分析一直以来都遵循教育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的。小学却不知是什么原由,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经验型的分析法,计算平均分、得分率,举出典型例子,然后根据教师的经验判断问题所在。而且问题所在往往只是学生方面的。
其实,影响一张试卷卷面成绩,一般有三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试卷的编制,只要这三个方面之一出问题,就会影响答题的成败。
因此我们必须用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试卷的分析。纸笔考查测试,是检查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的其中一个手段。通过对纸笔测试结果的分析,获取客观、全面的信息,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我们常做的工作。希望提供的资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测验结果分析的内容
测验结果分析包括分析测验质量和分析教学情况。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工作步骤:①抽样
②测验效度分析
③测验信度分析
④难度分析
⑤区分度分析
(一)抽样
在测验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份测验卷都进行分析,因为那样做,人力、财力消耗太大,时间也不允许。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对部分试卷特征的研究,推断出试卷总体的特征。
因此我们抽取的试卷(称作“样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们是随机抽取出来的,二是它们的数量足够大,这样,它们对于试卷总体才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所谓随机抽取,就是试卷总体中各份试卷都有同样被抽取的机会。随机抽样,是科学推断的前提。随机抽样的方法很多,对小学语文学科测验而言,较实用的是按分数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全体考生的分数,按分数的大小划分若干分数段;统计出各分数段的试卷数量;计算出各段试卷数量占试卷总数的百分比;根据确定的样本容量,按上述比例计算出各段应抽的样本数。如果只是一、两个班,就可以是全样选取,即全部都做样本。
(二)测验效度分析
所谓测试效度是指测试能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映的程度。“所欲测量的内容”是指教材,“预期反映”是指学生的行为活动,即对教材的记忆、理解、运用等。测试效度的判断依据:1)分析测试编制的教材和测试对象学习的教材的一致性程度。如果两者一致,效度就高;反之,则低。2)比较测试题目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程度。即测试题目所检测的语文能力、知识是否与教材要求的一致,特别是所谓的语文知识。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语文知识”呢?因为语文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个字或一个词也是一个知识点,不像理科那样学了一个定律就可以推理应用,一把刀的“把”这个量词就不能推理用到“一把菜”上。效度的高低,同样与一致性相关了。
(三)测试信度分析
测试信度是指测试的可靠性,是指对相同的应试者多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如果在大体相同的条件,几次测试的结果大体相同,那么,这个测试的信度就较高;反之,则低。(因这个分析主要是针对测试题目的编制,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
(四)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指一组考生对该题作答的困难程度;一般用难度系数(P)表示。难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计算公式:答对人数除与总人数等于难度系数(P)。一般常模参
照测试,难度系数P以0.5为宜,P越大,说明此题难度越小;P越小,说明此题难度越大。
(五)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表示试题区分能力大小的指标,使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的倾向力。区分度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步骤如下。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一般区分度总在—1和1之间,0为无区分度。区分度大于0.3,说明此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区分度大于0.2且小于0.29说明此题尚能区分出学生水平,需改进。
区分度小于0.19,说明此题将淘汰或作较大修改。上例区分度为0.31,说明该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三、测验结果分析表的编制
(一)测验结果分析表的编制
日常单元测验,或校内组织的测验,我们可以在抽样的基础上,借助下面三张表格进行结果分析。
(1)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题号错误现象例举难度区分度原因分析
基础部分
第()题
阅读部分
第()题
作文部分
第()题
“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是一张分析测验卷上学生出错率高的试题的表格。该表通过计算该题的难度、区分度,结合效度分析,结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一般我们可从测验内容如基础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各选一、二题加以分析,但选几题及如何选并非固定不变的。
(2)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序号内容简要说明
1测验内容与双向细目表是否吻合。
2试题难度与长度如何。
3试题陈述是否简?洁明了。
4试题题型是否合适。
5试题编排是否适当,印刷是否易渎。
6试题评分标准是否明确具体。
7试题有无连环现象。
8试题有否知识性,思想性错误。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是教师凭借语文学.科知识,测验原理,经过逻辑判断分析测验过程的科学性的表格。
(3)教学情况分析表
序号项目数据简要说明
1全距(R)R=最高分-最低分
2各分数段的百分比
90-100%
80-89%
…………
3全体平均分X
4标准差S
“教学情况分析表”是通过计算有关数据,来分析全班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情况的表格。
四、各数据的参考值及说明
(一)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以0.5为宜,P值越大,题目难度越小;P值越小,题目难度越大。
(二)区分度
区分度﹥0.3,说明题目能较好地区分学生水平。0.2﹤区分度﹤0.29,说明题目尚能区分学生水平,但需要改进。区分度﹤0.19,说明题目需淘汰或进行较大的修改。
(三)全距
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的最大范围。
(四)各分数段的百分比
反映学生的分数主要集中在哪一分数段。
(五)全体平均分
说明全体学生的总体水平。
(六)标准差
表示学生的离差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分数分布越广,学生水平悬殊越大;反之,则分数分布集中,学生差异小。
在测试结果分析表编制过程中,我们可借助上面的参考值及说明,进行计算分析。
(接续上帖。请注意下面引用的例子,使用的测试卷是1995年的了,虽然测试卷的内容,在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情况下,不太适合,但作为测试结果分析方法的例子,还是可以的)
实例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四年级的一次测验,来具体阐述如何借助这三张表格进行结果分析。(使用教材为上海市S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七册)
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卷(1995年10月)
一、听写8%
二、看拼音写字、词8%
三、形近字组词6%
四、按要求将下列词语归类8%
五、修改病句9%
1.自习课上,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认真做作业。
2.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李华克服了错误和缺点。
3.广场上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
六、照样子扩句6%
例:胜利的喜讯传遍了全校。
胜利的喜讯迅速传遍了全校。
1.老师走进教室。
2.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
白求恩十分()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出一块弹片,()在盘子里。
八、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
“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这句话的意思是:
(1):奶奶是见树上的杏儿结得多,高兴地笑了。()
(2)奶奶见我连杏儿都数不清,笑我傻。()
(3)奶奶见树上杏儿多,我数也数不清,笑了。()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蛙的眼睛
………………………………
1.从短文中选取合适的词,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
(1)写近义词:惊()吃()
(2)写反义词:动()敏锐()
2.选择带点字(“准”字)的解释,将答案前的数字写在口内。3%
“……而且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住。”口
(1)正确(4)一定,确实
(2)允许,许可(5)依照、依据
(3)标准、法则
3.辨析下面各句分别是哪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将自然段的序号写在口内。6%青蛙只吃晃动着的苍蝇。第口自然段
青蛙喜欢吃昆虫。第口自然段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第口自然段
4.选择正确答案,在()内打“√”。4%
(1)如果一只活苍蝇停在青蛙面前不动,青蛙能吃到它吗?
能()
不能()
(2)因为青蛙不吃死苍蝇。()
因为青蛙只吃活苍蝇。()
因为青蛙看动的东西很敏锐。()
因为青蛙看静的东西很迟钝。()
十、作文30%
题目:———————————————烧菜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上人物“谁”,如“奶奶”、“爸爸”……等。再按“烧菜前——烧菜时——菜烧好了”三步将烧菜过程写清楚。
要求:写一段250字左右的话。
分析:
1.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1)通过阅卷,该班学生基础部分出错率最高的是第五题:修改病句。全班44人,答对此题的人数是20。难度系数0.45。
上组答对人数是8,下组答对人数是4,
n=44X0。27=12,区分度为0.33。
某题出错率高一般原因是:
①题目涉及了教材以外的知识
②试题表述不清
③试题对思维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要求过高
④学生未掌握学过的知识
此题出错原因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此题虽有一定难度(难度系数为0.45小于0.5),但题目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的水平(区分度为0.33),且修改病句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此此题出错原因是学生未掌握好这个知识,有待教师在教学中补缺。
(2)阅读部分该班学生出错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选择正确答案。错误情况有五种之多。全班44人,答对此题的人数是28,难度系数为0.64。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9,下组答对人数亦是9,n=12,得出区分度为0。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题对学生学习程度而言,是一道很容易的选择题,按理不应出错。但此题的区分度为0,说明此题根本不能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再仔细阅读该题导语部分,我们发现导语就选择的答案数未作明确规定。而第4题第2小题的四句话就每句话本身含义而言都可以打√。因学生理解题意上的偏差,导致最终答案的错误。因此,本题出错原因是试题编制上的问题。
(3)作文部分学生错误现象为四种。44人中;有19名学生未有这种情况,难度系数为0.43,上组答对人数是9;下组为5,n=12,区分度为0.33,说明这个作文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分步将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什么学生写作有困难呢?仔细分析学生出错原因,我们发现学生缺少烧菜的生活经历、经验,平时也缺少观察,因此无法写出烧菜过程,出现胡编乱造现象。
1.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题号错误现象例举难度区分度原因分析
基础部分……0.450.33此题有—定难度但能很好
(第5题)地区分学生水平。此知识
修改病句点是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因
此出错原因是学生未掌握知识。
阅读部分……0.640此题很容易,但不能区分学
生水平,因此出错原因在于
(第4小题)命题中导语不够明确。
作文部分……0.430.33此题有一定难度,但能很好地
区分学生水平,学生出错原因
是缺少生活经历经验,缺少观
察,建议教师多指导学生观察
生活,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生
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要完成这张表,我们要依据学到的测验原理,如:测验要求,双向细目表等,对照测验卷,了解测验实施情况后一一加以分析,上例卷分析后可完成此表如下:
某班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序号内容简要说明
1测验内容与双向细目表是否吻合。吻合
2试题难度与长度如何。适宜(学生全部能按时完成试卷)
3试题陈述是否简洁明了。阅读部分第4小题导语不明确
4试题题型是否合适。合适
5试题编排是否适当,印刷是否易读。适当
6试题评分标准是否明确具体。明确具体
7试题有无连环现象。第二题与第七题“腹腔”一词连环
8试题有否知识性,思想性错误。无
3.教学情况分析表
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况分析表,详尽地了解全班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学科能力的情况。根据该班学生成馈,对照前面的公式附表,我们可以完成本表如下:表12某班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情况分析表
序号项 目数据简要说明
1全距R=38全班学生平均成绩较高为88.9,且有34名学生
2各分数段百分比成绩处于82.3(88.9—6.6:82.3) 和95.5
90—10061.4%(88.9+6.6:95.5)之间的范围内,学生水平
80—8931.8%差异不大,说明该班学生基本上达到本单元的
70—794.5%教学目标。
60—692.3%
3全班平均分88.9
4标准差S=6.6
以上的“实例分析”所做的分析,是在测试卷已经做了效度分析,试卷效度高的情况后做的分析,即一分测试卷,要先做效度分析,然后才作其他的计算分析。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
谁能告诉我这里的上组人数和下组人数是怎么出来的?谢谢了
下面引用由朱伟森在 2006/01/17 11:07am 发表的内容: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 ...
朱伟森老师: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步骤如下。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一般区分度总在—1和1之间,0为无区分度。区分度大于0.3,说明此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区分度大于0.2且小于0.29说明此题尚能区分出学生水平,需改进。
区分度小于0.19,说明此题将淘汰或作较大修改。上例区分度为0.31,说明该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步骤1是说,将参加考试学生的试卷按照全卷得分的高低排队;步骤2是说,将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乘以0.27,求出n,例如有100个学生参加考试,就是100*0.27=27,n就是27个,如果是50个学生参加考试,就是50*0.27=13.5,四舍五入,n是14个;步骤3是说,从高取n个学生人数,组成上组,从低取n个组成下组,如100个学生考试,就从最高分数出27个学生组成上组,再从最低分数起数出27个组成下组;步骤4是说,分别从上组、下组中数出答对该题的人数,然后,相减,再除以n,就得出区分度。
试卷分析的写法
一、分析学生
1.学生的整体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现状,是属于上课一学就会的情况,还是学习用功但效果不佳的情况,或是属于学习没有动力,主观没有动机的情况,每部分学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是主动型的,还是被动型的,是强迫型的,还是放弃型的。所占比例大约是多少。
班级的学风如何。是比较和谐,学风比较正的,还是比较松散,没有形成良好班风的。
2.学生的个体分析,主要分析典型
学习好的形成原因,是天然而成的,还是属于功夫型的,是教师家长引导的,还是环境影响的。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传承下来的,还是后天改变的,或是某些原因造成的。
二、成绩分析
1.试题难易度的分析,结合学生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2.答题情况分析,包括学科的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与上次考试结果的对比情况。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或没有变化。
3.丢失分分析。这部分是重点内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丢分,丢分的比例是多少,是知识点理解不够造成的,还是解题能力不够造成的。
三、教学情况分析(分析自身原因)
1.工作状态。是积极主动型的,还是按部就班型的,是得过且过型的,还是懒慢松散型的。
2.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是否能认真备课,是否能够吃深吃透教材,是否就能够照本宣科。
3.组织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设计情况如何,对学生上课的要求如何,讲课的艺术如何,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1.自身不足的改进
2.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方法。
3.预期的目标。
试卷分析基本可总结为:一查、二统、三找、四改。
一查是即查每次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考试的知识范围有哪些,试卷中有些什么题型,哪类题型学生已见过,哪类题型学生初次见面,哪些题型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哪些题是能力题,题目难易情况如何及所占比例的大小等等。
二统即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出每一大题全对全错人数,每一大题的得分情况,从中了解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按分数段统计学生人数,可按10分为一段进行统计,也可按满份,85至99、60至84分,不及格四个分数段统计,这样能清楚地看到各类学生的分布情况。
三找即出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试卷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个别问题又出现在哪些个别学生身上,引起错误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还是教师方面的问题,就学生方面来说,是学生智力因素引起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就老师方面来看,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驾驭教材能力不强,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责任感欠强等等。
四改即根据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这一步如同医生诊断情病因后对症下药,“治病”得了什么“病”,该用什么“药”,该如何“治疗”,教师心中有数,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订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订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若后进生多就提出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卷共五个大题,题型和数量符合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形式。六种题型,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本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面多而广。本次试题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适度,是一份不错的试卷。
二、成绩分析
本人所教班级38人,及格人数31人,及格率为81.6%,优秀人数22 人,优秀率为 %,总平均分78 ,说明学生的知识基本掌握。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总体还算可以。下面逐一对各题作答情况及失分原因作详细分析:
(一)填一填。本题共有12题,其中错的最多的是第4小题。第4小题考查的是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从中可见,学生根本没有认真审题。
(二)判断。本题共有6题,大部分学生判断正确。个别学生第4小题出错“分子和分母是不同质数的数一定是最简分数。”课下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最简分数的定义记的太死板,牢牢记住了“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但学生知识学得太死,不灵活,不理解“分子和分母是不同质数的数其实就是公因数只有1的数。”
(三)选择题。本题共有6题,主要出差原因是因为对概念的掌握不到位。。
(四)计算。计算包括直接写得数,用简便方法计算,脱式计算,解方程,列式计算。失分较大的是脱式计算题。失分原因五花八门,一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熟练,二是抄错数、抄错符号,三是结果没有约分,没有化成最简分数,总之马虎的老毛病依旧未改。
(五)操作与探究。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旋转方面等知识,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没有出现错误。
(六)解决问题。本题共有5小题,出现错误的是第4题和第5题。第2题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梯形的面积公式。第5题主要考察的比较灵活,大部分学生出错。失分原因在于老师局限于课本,对学生训练的这一类题目较少。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工作设想
上述的错例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从学生方面看,主要体现在:一、学习的知识太死,对稍有变化的题目不能灵活应对。二、学习习惯方面还有待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学习知识时既感到轻松又学得扎实。从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在仔细审题、认真思考、仔细检查等方面有待加强。
从教师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教师所教的知识局限于课本,不注重拓展延伸。
五、改进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读题、审题、验算等方法;另一方面,要做到长抓不懈,因为任何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2、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注意解题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考试后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失分原因。要引导学生反思,然后独立补做,补做后教师要认真批阅,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4.发挥学习小组的帮带和竞争作用。鼓励生帮生,互帮互促,共同进步。建立一定的积分制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怎样写好试卷分析
有一种说法: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针对学生如此,针对我们教师也如此,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上,那就是需要重视做好试卷的分析,它真是提高你学科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试卷分析报告,一段来说应包括试卷命题分析、答题状况分析、应对措施三个方面。
一、关于试卷命题分析。
1、揣测出题者的思想和策略。
主要写明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哪些知识和能力,告诉学生哪些是重点的教学板块,哪些问题是容易出差错的。
2、试卷考查的内容。
主要写本学段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试卷是如何覆盖这些内容的;与上一学段或前面的知识有那些关联,巩固性内容占试题的比例。
3、试题分数权重。
主要写明全卷题分的比例分配,知识型、能力型和重点板块是如何安排的,是否恰当。
4、试题的难度及效度和信度。
难度是按什么比例分配的,如难中易的比例是3:6:1或3:5:2,考试结果和设想是否一致。(一般来说,容易题的难度系数为0.75以上,中档题为0.74-0.6,难题为0.59以下)
效度,主要指考试的有效性,一是试题区分度高不高,即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情况是否如此。(最差的题是没有区分度)。二
是试题是否有效,如一道题100%考生都对或都错,该试题应视为无效,尤其是都错的题,应视为废题。
信度,除了说明成绩的真实性之外,还要说明题目涉及的内容与教学的相关程度。
二、关于答题情况
关于答题情况主要写明如下内容:
1、得分情况,参考全年级的情况,主要包括:①均分;②最高分,最低分;③各个层次考生的得分态势分布情况,各试题得分率(以表格形式最好)。
2、失分情况:主要有:①失分的主要原因;②失分在哪些题上;③失分率的统计。
3、对学情的分析。主要有:①考前预测和考试结果如何,有无相关;②有哪些问题是事先未想到的;③有哪些与预先估计相符。
4、对教学成败的分析,主要有:①考得好的题与教学的相关性。采取过什么措施;②考得不好的题。有什么疏忽;③哪些题是教学未注意或未重视的。
三、今后的措施
这一部分主要写下阶段教学任务是什么,下阶段目标是什么,应该补救什么,有什么措施,尤其是分层教学的措施是什么。上一学段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发扬。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字数不限,只求认真,实事求是,对学生负责,对教学有利。标题写清学期、期中、年级、
科目试卷分析或教学质量评估分析,标题下正中写上姓名,结尾写上时间。
学校建议:
1、在讲评中,老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试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解答正确,那样答不正确?失误的原因是什么?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2、帮助学生做一个试卷的自我分析。显然,老师的试卷讲评是针对全体同学的,是普遍性的东西,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具有特殊性。因此,学生反思,很有必要。写在试卷上,或作业本上,都可以。具体内容:
1.考试的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
2、错题纠正,即要写出正确答案,一些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全要点。
3.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这一条,尤为重要。一些同学在考试结束后,对自己做错的某些题目不去认真地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以致造成类似错误一犯再犯。要克服这种现象,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惟有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才是。
就错误原因而沦,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二是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三是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
素方面,如遇到难题,便产生恐惧心理或粗心麻痹思想等,从而造成失误。对症下药,便是要根据产生错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地理试卷分析》,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