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在中图版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是学习地球的宇宙坏境以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之后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以前的知识,学好这节内容。地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创新精神。我这节的课设计主要是以旅游线路的形式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我当导演和游客,去欣赏学生们表演。:第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明白自然带的概念;第二步,把全班组,每组利用已有的知识究一个自然带,资料是课本中有关课文、景观图、素描图及地图册中的彩图。充当的角色是这个自然带的导游团,老师则充当旅游者;第三步,每组学生围坐一起讨论准备几分钟,每组中自荐一名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等负责向旅游团介绍当地风光;第四步,老师请学生充当导游自己设计旅游线路,完成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实践认识然后在地图上沿纬度向赤道向两极、由中纬度的沿海向内陆参观旅游,。这样,学生在游中学,效果应该会不错。
一堂课下来,课堂效果气氛不错,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参加。尤其是在第一个活动,我充当导游带领学生从南北方向及东西方向下来此虚拟旅行,而且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大气圈,水圈与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理解。再加上日常从影视媒体和生活经验中获取信息,对区域的差异性、气候类型的分布等现象已经具有感性上的认识。,基本上对沿途的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到了第二个活动学生充当导游在所展的地图设计旅游线路,问题就来,很多学生都很茫然,不晓得从哪下手,再没有第一个活动那股积极劲了,最后是在我的反复提示下大多数同学才完成任务。
这节课给我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第一个活动能够成功,而第二个探究活动却不如我意。自我分析反思了下,原因之一第一个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以学生为主,其实本质还是老师讲得多,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因此学生完成得很好。而第二个活动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让学生做自己课堂的主人,问题也随之而来,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引,变得茫然,活动的效果不尽人意。
这不能责怪学生,觉得跟自己平时的上课风格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在是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的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事实上自己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大多数课堂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生怕学生不懂,生怕自己漏掉关键点,自己又有多少时间交还给了学生呢,学生学到的都是老师的思想,自己的思想又剩下多少。
根据这堂课反思下自己这几年的教学路,自己给自己提出几点意见。
第一 在地理教学中要合理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这节课就是使用多媒体展示,很好的模拟设计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完成探究性的学习,如果没有实地图片,这样的旅游情景模拟设计没有任何意义。反思自己的以前课堂教学,总觉得制作多媒体课件麻烦,还感觉效果不如黑板。殊不知是自己制作课件不用心,多媒体教学过程就是播放纯文本ppt,不知道怎样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以后要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积极,感兴趣参加到课堂活动来。
第二 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问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探究,让学生不得不问。总之是让学生
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而且学生善于提问也促进了老师的进步和成长。
第三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和以前的教学,自己成为了课堂的独裁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要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虽然目前有点难,自己也在摸索当中,但自己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希望有一天,学生都喜欢上地理课,并爱上地理课,那就是我的成功所在了。
《按物体的差异性排序》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按物体的差异性排序》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1、说教材数学活动《按物体的差异性排序》选自儿童之家出版社的数学潜能大班教材中的一个排序活动,要求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按规律排序:家里人的服装可以大小排序、环境装饰上的规律排序、物品包装上的规律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美的感受。
2、设计意图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其实从小班就开始学习了,但基本上都是两个维度的有规律排序,而本次数学活动是三个维度的排序。大班年龄段的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规律排序的现象,有时也在美术活动中表现这种美,可是小朋友还不善于发现它们到底有什么规律,如何来表现这种规律。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活动设计成小朋友喜欢的探险情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规律的秩序感与美感。
二、说目标
1、说目标。根据《纲要》精神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我确立了如下认知目标: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能力目标:学习发现物体的序列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喜欢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2、教学目标分析
找规律的内容其实从小班就开始学习了。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喜欢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善于找出事物的细微差别。但在物体出现第二特征时,欠缺对同类特征的事物归类、排序的能力。此外,对于两两物体特征的分类,大班的孩子基本上是很容易就可以达到的,稍加梳理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排除第第二特征的`干扰,懂得发现物体量的差异性,如;由多到少,由粗到细,由高到矮,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的规律特征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发现学具中的差异性规律进行排序,并进行创意建沟。
三、说教学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四、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通过“探险”的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活动中通过给智慧大门镶嵌宝石以及给迷宫修路这两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差异性的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2、游戏法幼儿在初步了解排序规律后,通过1—10数字两种不同的排序游戏,让幼儿在活动的同时再一次感知数字的差异性排序规律。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多方位的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物体差异性排序的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整体思路意图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我根据学习内容,把活动内容融入故事情境,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中心”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音乐谷”“智慧大门镶宝石”“走迷宫”“智慧果排队”“自主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故事情境中设计了以下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1、以“去探险”情境引入,在“魔法手号变变变”的歌曲中,初步感受音的高低,手位的高低。此时歌曲导入即使活跃课堂气氛,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启。
2、设计“给智慧大门镶宝石”的活动,是作为主导作用的老师和主体地位的学生,双边互动的一个教学过程。大班孩子对于两两物体的物体特征都能清楚表述,当出现第二特征干扰时就不能准确的寻找到序的规律。这时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颜色种类数量形状都不同的宝石,并采取依照幼儿已有知识经验,让幼儿在不经意中,把已有的经验加以梳理形成新的知识点。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提高。
3、设计“修路走迷宫”的环节,是把孩子视觉感受的差异排序规律的经验,通过整理铺路材料让孩子自己探索寻找的过程,直观感受物体的差异性,并利用物体的差异性进行建构游戏摆迷宫、走迷宫,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寻找差异规律的乐趣。
4、设计“寻找智慧果,给数字宝宝排队”的游戏,是在充分利用修路的材料的同时,让孩子感知他们很熟悉的数字宝宝。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排列关系,也是一个递增或递减的差异性排序。
5、设计自主操作过程,目的在于给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学具,让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按规律建构出各种图案。让幼儿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建构的图案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通过操作,幼儿对学具差异性排序有了认识,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蒙氏”中就有:我听到了,就会忘记;我看到了,就学会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从这段话不难理解,操作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六、教学反思:
经过周密严谨的教学活动的制定,我的这次活动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仍存在一些遗憾:
我的活动材料准备的很丰富,孩子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目标都已达到。但由于没有启发到位,孩子们没有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如果幼儿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这样便于教师知道每一位幼儿对数学领域的学习情况,能关注到个体,不至于“拔苗助长”。
第2篇:《按物体的差异性排序》说课稿这个网站《按物体的差异性排序》说课稿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大班数学活动:
《按物体量的差异性排序》
和平爱弥儿幼儿园
张文亮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序。
活动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
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
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
1、
2、
3、
4、
5、
6、
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
1.点课题:刚才的
1、
2、
3、
4、
5、
6、
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 这些宝石怎麼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 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
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
② 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 ③ 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 ④ 一起走迷宫
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 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 ② 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 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2010.4.6
【教学心得】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通常是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下来不但课堂上合作交流比较少,信息反馈不够,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分析了学生的差异,尤其是认知能力差异和兴趣习惯差异。对于认知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比如,在做语文阅读理解时,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常拿出现实生活中的事来任意推测,但却忽略了原文,脱离了原文,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注意力也有强有弱,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记得久,且记忆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容易遗忘。
而对于兴趣习惯差异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兴趣是不同的。对语文越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语文对他们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至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喜欢早上学习,而有的学生喜欢开夜车;有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把一切准备好,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上课严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口,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有的学生则松松垮垮,不紧不慢,无精打采。
一个班级里,学生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虽处于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相当的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未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励某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给予强化;而另一些学生却缺少这些机会。如现在大多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总是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比较积极,同时课堂讨论时也总是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与其中,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会举手,结果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指导学生朗读时,总的目标让学生能有感情、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流利地朗读,但按照学生能力差异可以分层次提出要求,优等生必须达到总目标,中等生则需要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且比较流利地朗读,差生只需要读准、读通课文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当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需要也会有变化,教师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起来,减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争取共同进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地理文化差异_精选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