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本文为大家分享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妈妈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妈妈的心情;鲤鱼妈妈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的量词,但对于本课中的量词,学生是初次接触,因此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量词,并学会正确的使用这些量词。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预设学路1:
①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③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预设学路2:
①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预设学路3:
①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②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四、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翻到课本第16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3、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活在这么多姿多彩,美丽的地方是多么幸福,快乐啊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2、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情感目标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预习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略)
设计理念: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二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证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玩”中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学生圈、读生字词。(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助指导)教师出示卡片,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学生给每个生字编个谜语(可从音、形、义各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形式应多样活泼,用说出来、画出来动作表演出来等形式都可以。
(3)个别竞猜:编谜语的同学“单挑”同学猜谜语。
(4)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1)各组成员分头准备,在集中到组里,确定发言同学,其他同学可准备补充。
(2)各组比赛,教师相机调控。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后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学生如何认识字?其实正如认识人,见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这个环节中,字单独出现过,在词中出现过,又在句中出现,反复出现,使学生和它渐渐“熟悉”;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而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生字书写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师生交流:它们“美”在哪里?
附参考:“女”:一个美丽的女孩,跳完舞后做优雅的谢幕动作。
“亻”:一个身子挺拔的同学,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口”:一张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样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规!
2、师生观察交流偏旁书写的规律。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宽,它(氵)太宽了“可”就过不去了。
“姐”——“姐”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写美丽。
“呢”、“呀”、“哪”——注意那张美丽的小嘴(口)。
此处宜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使许学生对难点、重点更易接受,更直观。
如“河”、“借”——左右两部分,好比两个朋友照相,谁胖些,谁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让,胖的略出。)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小小书法家”评选。
①小组内评选出优秀者。
②优秀者的字贴于教室《书法家》展框。
③请获胜者上台介绍经验。
设计理念:灵活、新鲜的语言设计,力求把“死”的变成“活”的,“枯”的变“荣”!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或活泼,或俏丽,能静会动!汉字有魅力,更应该有魔力!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爱它,看它时怦然心动,写它时心旷神怡!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l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l0个字,会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感受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
小朋友们,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舰队海鸥少先队员小桥流水)
2.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一群少先队员去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的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板书:识字1场景歌)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1)注意读准“艘”和“翠”是平舌音,;“孔”是第三声,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词语正音,如“孔雀”。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艘”和“舰”,“舟”是形旁表义,右边的部分表示读音。
图文对照识记:“孔”,借助图画,展示石桥桥洞的样子——圆圆的,像
一个大洞,可以说“—孔石桥”。
熟字换偏旁识记:“帆、园、铜”。
加一加识记“军、群、滩”。
组词扩展识记:“逗号、句号、省略号”来帮助学生识记“号”。
2.读读词语
沙滩海滩一艘军舰军舰军人帆船风帆稻田水稻翠竹翠鸟
【设计意图: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以求更快地扫除语言障碍。】
2.认识多音字:“行”和“号”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我每天一个人步行上学。
B.这位小同学小号吹得棒极了。
这里的加点字“行”读轻声“xíng”,意思是“走”,还有一个读音是“ háng”,意思是“行列;行业”;“号”在这里读“hào”,意思是“西式喇叭”,还有一个读音是“háo”意思是“大声哭叫”。组词如下:
xíng(行走)(步行)hào(小号)(号角)
行háng(银行)(行家)号háo(号啕大哭)(哀号)
②读一读:
A.今天妈妈去银行(háng)办理业务。
B.小弟弟妈妈不在身边,就号(háo)啕大哭。
3.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4.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沙滩本课指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旗帜。
稻田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队旗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
5.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会写字”
园孔桥群队旗铜号领巾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群、旗、铜”。
“群”左右结构,左右等宽,两部分横画要等距,左边横画紧凑,右边横画长短不一,中恒最短在横中线上侧,下横最长起笔在竖中线上。
“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顶部左低右高,右边部分上下紧凑。
“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钅”第二笔是横,“同”字首笔竖在竖中线上。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细致入微,层层推进,使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的同时,感受到了美丽景色、美好的生活。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场景?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场景?
文中描写的场景有海滩、山村、公园、校园。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大体内容,理顺课文脉络,先总后分的教学路线,找准学习的契入点。】
2.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图文,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画面?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都是数量词。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一幅海滩风景图。
(2)“一只、一片、一艘、一条”都是数量词。仿照第一小节说一说。
一只(小鸟)一片(树叶)
一艘(轮船)一条(小鱼)
3.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第二小节图文,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画面?
一方鱼塘,绿油油的秧苗,一行行的垂柳和美丽的花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图。
4.请说一说,前两节描写了哪些景物?
前两小节描写了:海鸥、沙滩、军舰、帆船、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5.阅读方法解密——认识数量词:
概念: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数词是指表示数字的词,如:一、二……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如:只、片……
作用:明了清晰,具有很好的说服性。
判断:借助含有数字和数量单位的词来判断。
6.学习第三、四小节
(1)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三、四小节描写景物的词语。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2)出示第三小节图文
你怎样理解“孔、道、丛”这些量词?
“孔、道、丛”都不是常用的量词,“孔”指有孔的物品;“道”指某些长形的东西;“丛”指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3)出示第四小节
为什么说一队“红领巾”?“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所以说一队“红领巾”。“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7.说一说文中有哪些数量词?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8.课文前三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所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前三个小节是描写的静态的景色,最后一小节是描写的活动场景。
9.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
一(孔)石桥一(丛)翠竹
一(只)海鸥一(条)帆船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理解字义,仿写量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量词歌》
听读《量词歌》,跟着录音多读几遍,熟悉量词歌这种儿歌形式,积累常见的量词搭配。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是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我们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感知了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六、主题延伸
选择你熟悉的一处场景,仿照课文,写一写。
三个小朋友一棵棵小树
两只小鸟一片片白云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海滩风景→海鸥海滩军舰帆船
场景歌田园风光→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公园景色→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活动场面→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本课,关键是将图文对应起来,能形象地记住词串,有滋有味地朗读韵文,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对四幅场景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深切的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有些难度。为了攻克这一难点,课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以文中插图,这样这些场景就在在学生头脑中会逐渐清晰起来。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军舰”、“帆船”、“铜号”、“队旗”等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
2.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特点,识字的基础上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实现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不足之处:总感觉学生对本课词串的认读没有多少障碍,因而给他们留出读书识字的时间少了些,而强调画面多了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柱”,“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两点水+“中国”的“中”,就是“冲”;
“称”左右结构,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象”字笔画比较多,一共十一笔,仔细看。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
曹冲称象官员们议论
四根柱子重量砍一棵大树
到底秤杆船身
画一条线去做果然
(1)一起读(2)开火车读
二、学习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词,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柱”,“杆”。
(1)指名说(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左边稍宽。
“杆”,左边木字旁高于右边“干”,“干”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右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我们继续读课文,再读课题。
(1)课文中有——“曹冲”(出示),他姓“曹”,名“冲”。读
(2)曹冲的父亲是谁?(出示),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读
(3)故事里还有谁?(出示)——官员,大象。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曹冲、曹操、官员、大象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曹操得到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想的办法称不出大象的重量,曹冲的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2、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第三段)
(2)这段文字哪一句,写出了官员的想法?(变红: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划线: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2、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呢?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出示第四段)
(1)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读(变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出示:①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②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男生读①女生读②,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问小朋友上几年级,“哦~你才上二年级”,老师想强调什么呢?
这样的句子我们小朋友会说吗?(你想强调什么?)
(4)我们再来读读①,和这些成年官员相比,曹冲确实太小了,只有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5)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6)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②,女生读③,男生读④。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8)谁来读第一个步骤(出示:变红),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回答圈出“赶”、“画”)赶什么?画什么?出示卡片:赶象上船,再问船舷在哪,小朋友们指一指,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9)第③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圈出“赶”、“装”)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卡片: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④句话,这句话里主要动作?(圈出“称”)称什么呢?出示:称石头的重量。
(10)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11)出示卡片读句子,卡片代表哪一句?谁能按先后顺序排序
(12)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13)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4)过程非常连贯清楚,(出示:图片),看这幅图,哪一步?哪句话?①②③④
(15)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16)看图,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8)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遇到难题,我们也要像小曹冲一样,思维多转几个弯,我们一起拍手读儿歌,夸夸小曹冲。
五、作业
(1)课后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一听。
六、板书
曹冲称象
先赶象上船
接着在船舷上做记号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然后称石头的重量
教学目标:
1.认识“拍、靠、蚕、插、根、棍、把、掰、苞、鸣、闯、匹”12个生字,会写“拍、合、豆、谷、蚕、匹”6个生字。学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能读准12个新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造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
1.播放《幸福拍手歌》。
2.生回答:这首歌名叫《幸福拍手歌》。
3.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 二、读文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会认字和会写字,然后反复拼读。
3.检查读文情况。
4.再次学
(1)(出示课件:带拼音的会写字。)
(2)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3)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 a.领读。 b.小组读。 c.开火车读。
三、指导书写。
1.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拍、蚕、匹。
3.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
四、理解儿歌
1.引导学生接力读课文。
(1)师生接力读课文。
(2)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
(3)全班同学拍手齐读。
2.小组比赛读。
(1)指名2或3个小组读儿歌,看哪一组读得好。
(2)师生点评。
3.读完了儿歌,聪明的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4.教师小结。
5.拓展说字。师: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扌”旁的字?
四、指导编儿歌。
1.齐读儿歌。
2.学生小组交流编儿歌。
3.教师范读新编儿歌。
五、板书设计。
天+虫=蚕 扌+白=拍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
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7、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
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
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1、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学习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2、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初步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5、拓展:说说课外知道的带提手旁的字和姓氏。
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本常用的字典。
2、实物投影仪、课本“语文园地二”投影片。
3、“我会认”里的生字卡片。
4、学生准备“露──手”里的内容。
5、小奖杯、红五星若干。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我的发现
1、我的发现:
出示投影“我的发现”,指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1)教师引导分析“纺”字的字形特点:“方”与“纺”有什么不同?
(2)鼓励学生观察熟字与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鼓励用其他方法认识这些生字,如“柏、纪、织”也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伯──柏、记──纪、识──织)。
2、我会认:
轮流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
3、我会读:
出示投影“我会读”:有什么发现?
4、谁还知道课外的带提手旁的字?
1、(1)同桌合作学习:观察两字有什么不同?
(2)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熟字与生字的读音有关,熟字加与字义有关的偏旁组成生字。
(3)自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2、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3、个别发言:带点的字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的动作有关。
4、个别拓展说。
日积月累
1、读读比比:
(1)出示投影“读读比比”,指导学生读词。
(2)指导区别异同:注意每一行上下两个词中带点的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读读记记:
(1)指导读“读读记记”中的内容。
(2)指导记姓氏:你是怎么记住的?
(3)谁还知道课外的姓氏?
3、学习查字典。
(1)出示“庞”字。
(2)出示投影“查字典步骤”。
(3)做课本上的练习,比一比谁能查得又准又快。
1、(1)自由读,齐读。
(2)同桌交流,区别带点字的异同。
2、
(1)自读,发现姓氏歌特点。
(2)个别介绍记姓氏的方法。
(3)自由说课外的姓氏。
3、
(1)认读。(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提示学生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看投影“查字典步骤”,认读,全体用部首查字法查“庞”字。
(3)查字典比赛,每一组评一名优胜者奖励红五星。
展示台
小朋友都来露一手怎么样?
1、组内展示。
2、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评价,开展“擂台赛”。
3、分类选出擂主,颁发奖杯。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探究新知
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xxxx"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三、归纳总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四、当堂练习
选字填空。
在再象相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 máng)。
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秤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使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重点
朗读、背诵儿歌,了解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难点
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海鸥”“队旗”等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以动画形式出现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图片。
①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少先队员是多么高兴呀!
②你会读这句话吗?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正音“领”。(自由读,指名读)
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要有节奏,听老师读一遍。大家再来试一试。
③你有不懂的地方吗?重点理解“铜号”“红领巾”。
图示理解“铜号”,“红领巾”指少先队员。
2、学习第1节。
小朋友,你们听,听到了什么?(海浪声)对呀!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海边(板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①师:请看(出示图),一只海鸥在空中自由飞翔,海面上驶来一条帆船和一艘军舰。啊,多美的大海港湾呀!老师给美丽的大海港湾配了一些美丽的文字,你会读这些文字吗?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
出示: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
②我们看到的像一只、一条、一艘、一处这些词就叫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闹出笑话的。如:我们可以说一条海鸥、一条军舰吗?(不行)
③小朋友来到港湾,你觉得港湾的景色怎样呢?那你能读读吗?
怎样才能读出港湾的美呢?小朋友可以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港湾的景色,那就能读出港湾的美了!
3、学习第2节。
①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尽量用数量词说话。
师:太阳暖暖地照着一块稻田,稻田的旁边是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鱼塘旁边种着一行垂柳,这里好似一片花园。
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片花园。
②图示理解“一方鱼塘”“一块稻田”。
③指导朗读。
④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带拼音的字吗?出示:鱼塘、稻田、花园、垂柳。
4、小结:我们欣赏了两个景点,谁能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呢?
引读:我们来到港湾,看到了________,来到乡村,乡村有________。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后两节。
三、巩固识字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但欣赏了美丽的景色,我们还认识了10位新朋友。小朋友的表现真棒,老师要送你们一份礼物,你看,要想摘到苹果,可要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哟!出示会认的字。
1、齐读,自由读。
2、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认读。
四、指导背诵
1、这些苹果宝宝我们都摘到了,现在放入课文中,你还找得到它们吗?(顺势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
2、两人一组比赛读,看谁读得既流畅又不错字、掉字、加字。
3、举行“我是背诵小能手”比赛,激励学生踊跃背诵。
梳理板书
场景歌
一只海鸥一方鱼塘一道小溪一面队旗
一条帆船一块稻田一座石桥一把铜号
一艘军舰一行垂柳一丛翠竹一队“红领巾”
一处港湾一片花园一群飞鸟一片欢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整齐、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
2、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整齐、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
难点
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全班评价。
2、全班齐背课文。
二、总结数量词的用法
1、再读黑板上的词语。
2、这些词语有它们的好朋友,现在需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找出它们的好朋友。我们再来把课文读一读,想想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全班齐读全文)
3、发卡片给学生,玩找朋友游戏。
4、认识数量词。
刚才找出来的词,我们叫它们数量词。(板书:数量词)
一般我们表达一种事物时,都要配上合适的数量词,例如:一个人、一本书。好,看着黑板,我们再来读一读。
小朋友想想,还有哪些数量词?细心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哪些数量词?(指名说)
三、实践活动
看看我们的课文,一种事物配上合适的数量词,就成了优美的小诗了。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一样的棒,也能写出这么美的小诗。有信心吗?
(课件:学生看图说话)
四、书写指导
今天,一群小朋友领着我们一起去欣赏了美丽的港湾,又去了山村、公园,看到了优美的风景。其实,还有很多生字宝宝也想认识一下大家,赶紧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1、出示生字。
2、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3、全班交流,指名补充。
4、师生合作,书空生字。
5、“开火车”组词。
6、学生描红并书写生字。
梳理板书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了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这次的教学过程是轻松、愉快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他的父亲为曹嵩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大长秋(官名,皇后的卿)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学习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三、初知大意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四、写生字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词语:木柱曹冲官员几根议论重量,一杆秤砍下画线为止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自读,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这大象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它又高又大?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像()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5、比一比: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三自然段
1、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
2、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比较: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摇头。
第四自然段
1、想想,这段讲什么?
2、默读自然段,把曹冲说的话画下来,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交流:4些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称像的步骤和方法。
3、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候,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4、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6、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第五自然段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总结延伸
如果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知识链接: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约7吨重,雌雄象都长有发达的象牙;亚洲象略小,最大的体重越5吨,仅雄象才长有发达的象牙。象的鼻子粗大,但能拾取针等细小物件。象的听力很强,能听出森林中的各种声响。但是它的视力极差,是著名的“近视眼”,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只能看到10米远,即使活动的东西也只能看到30米远。
板书设计: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画线
称石累加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法设计:情景教学法
学法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
1.交流场景,出示词语。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2.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辨析比较“队”和“对”。对、队。
()号入座()员()不起排()
(引导学生先认真)
(2)铜号:丰富语境识记“号”。
看图认识“铜号”,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图片;结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引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复习不同的标点符号。在认读中巩固生字“号”的识记。
(3)一队“红领巾”:平常说“一条红领巾”,这里为什么说是一“队”红领巾?这“一对红领巾”指的是谁?
二、初读课文,了解场景。
1.配乐听读,感知课文。
教师:“红领巾”们,我们的旅游马上开始了!先来听导游的介绍,了解我们这次旅游的安排(配乐播放课文录音)。
2.初读课文,交流场景。
教师:借助拼音,读读儿歌,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沙滩:读读词语,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
艘、舰:比较发现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都和船有关。
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的意义。
4.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垂柳:看图感受柳条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树长出了碧绿碧绿的枝条,像无数绿色的丝带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左右摆动,唐朝诗人贺知章是这样描写这些垂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诵儿歌,积累运用。
1.拍手游戏,背诵积累。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在田间休息一下,做做课间操,玩玩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海鸥展翅飞。
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滩在眼前。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军舰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一条帆船向前驶。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鱼塘许多鱼。 你拍六,我拍六,一块稻田庆丰收。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燕子戏。
你拍八,我拍八,一座花园开满花。
你拍九,我拍九,海滩边上走一走。
你拍十,我拍十,乡村风光真美丽!
三、比较发现,指导书写。
观察“巾、队”,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字巩固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教学解读课文。
1.看图说话,合作探究。
(1)学生合上课本,观看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图片,并填空。题目:一(丛)翠竹一(块)稻田一(道)小溪石桥
(2)小组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3)学生看课文,对照自己的答案思考,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
2.解读课文
(1)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2)教师逐一展示课文中的各个场景,分别进行讲解。
如:一只海鸥,海鸥是一种鸟,用于描述鸟的量词是只,如一只小鸟。
一片沙滩,沙滩远远看去是一片一片套,所以是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军舰是大型的船,如一艘船。
一条帆船,帆船的个头比较小,量词用条。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最后一节的量词进行理解。学生从事物的特征入手理解“面、把、队、片”。
3.知识延伸
(1)学生说一说“一群海鸥”和“一只海鸥”的区别。
(2)学生讨论、回答。(“群”指很多,一只就是数量是一)
(3)师:通过课本课,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课文标题是场景歌?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名回答,(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事物所用的量词不同)
(5)现学现用:学生就课堂上的事物进行练习。如:一把伞一片朗读声一块黑板一面班旗一群小学生三指导书写生字
园、孔、桥、群、旗、铜、领、号。
四、课堂小结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五、拓展活动
学生查一查《场景歌》中哪些量词可以用其他的量词代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组文章。
2、正确认读至少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文章中主要人物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中流传着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民间传说故事。
(二)认读课文:把字音读准,长句子要多读几遍,读流利。
(三)理解课文:
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3、大禹为人们制伏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同学们,你认为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
(五)扩展阅读: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神话,传说,民间歌谣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更多地了解民间文学,增加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石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习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称
1、象上船,沿水面画线。
2、象上岸,船装石头。
3、船下沉至画线处,称石头。
4、计算石头总重量。
宰大象
曹操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称象》第二课时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
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识字法、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木子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杨”字。
3、通过接读、问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重点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2、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并运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只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同学们认识了哪些树呢?哪位小朋友说说。
2、每一种树木各有特点,有人还给它们写了一首儿歌叫《树之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强调“树”字的读音。
(3)听朗读录音。
二、借助拼音,读通儿歌。
过渡语:儿歌中有好多树木,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1、 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
2、 检查读文。
(1)儿歌有几句?
(2)指名读儿歌。重点指导“桦”“银”“柏”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
借助拼音认识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工具价值,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对拼音的准确定位。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儿歌降低了识字的难度,也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
三、读通儿歌,识写生字。
过渡语:儿歌中的树木很多,我们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一共讲了多少种树?圈一圈。我们给它们点点名,看看都到齐了没有?
1、认识各种树木的名称。
(1)借助图片认识词语。老师出示树木图片,学生认读树木名称。
(2)认读树木的名称。
梧桐枫树松树柏树桦树金桂水杉银杏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3)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发现汉字特点。
过渡语: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偷偷从卡片上溜了出来,你们认识他们吗?
梧、桐、枫、柏、杉、松、棉、桦
①你能给它们找个好朋友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②仔细观察这些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都有木字旁。
③你们发现了字形里的秘密,再读一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梧、桐、枫,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教师小结: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提示了它们的读音,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形声字。
④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生字。猜猜它们都是什么树?
棕树、椰树、橡树、楠树、香樟、石榴
(4)指导书写“杨”字。
①木字旁的生字我们会认了,还要学会写呢!出示生字“杨”
②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它有什么共同点?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捺要变点。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展示学生写的生字。
③师生评价(从间架结构和木字旁的变化等角度评价)同桌互评。其它木字旁的生字,书写时的规则是相同的。
2、学习掌、耐、守、银、化、装、疆
(1)借助拼音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补充“疆”的字理演变:左边的一把弓是用来丈量右边的田地,田地与田地之间要有界限,横就表示它们的界限。)
四、指导朗读,背诵儿歌
过渡语: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做朗读游戏。
1、师生接读,(我读杨树,同学们接读高……)同桌接读。
2、男女生合作读,男生重复后面三个字。
3、问读小游戏。
4、打拍子试背。
这一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11种树木,还认识了很多生字,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形声识字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它认识更多的字。
五、作业设计。
1、在田字格里练习写本课的生字。
2、给书上的树木标上名字,挂出名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汇编19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