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合9篇)

作者:edditor12023-04-06 22:40:31391

本文为大家分享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产生、意义。

2.原型:

(1)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

(2)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

(3)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

3.探究的问题:

(1)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2)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提出问题:

(1)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2(块)

(2)如果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

1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 (块) 3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的?(学生表述,师用纸片演示)

(3)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两个数相除商有什么不同?

2.引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一: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出示例2主题图,让学生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每人分得多少块吗?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合作探究

学生操作: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圆片把它看作3块月饼,用剪刀把它们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3.交流汇报

交流时,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分得;把谁看作单位“1”;把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不同的分法。

分法一: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再把12个 块平均分给4人,得到每人3个 块,然后把3个 块拼在一起,得出结果,每人分到 块。

分法二: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再把每份的3个 块拼在一起,得到每人 块。

分法三:先把2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剪成4 块,再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剪开,然后把和 块拼在一起,块。

分法四:操作与推理结合: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 块,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 块,是 块。

4.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1)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块?

(2)把5块月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几块?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分的?(教师板书)

探究二: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几个算式,想一想:

(1)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2)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教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

提问: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并同桌交流。

指出: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b≠0)

4. 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5.引导学生说一说 表示的两种意义。

(三)训练与应用

1.教科书66页“做一做”的第1题。

2.教科书练习十二第1题。

3(四)小结与提高

总结本节课的小结收获: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评价学习表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

自学内容 P27~29例题1~2

1、 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 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 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

4、 有什么疑惑?

三、汇报展示:

(一)导入

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

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4.小结: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教学实施

1.认识面、棱、点。

师: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

(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平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汇报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汇报,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课件出示)

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图形。

(三)、汇报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

3.总结(课件出示填表内容)

四、反馈检测

1完成P31练习五T1。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后反思:

教学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了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见过的图形,自然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进而也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重点难点:

从相等的分数中看出变与不变,观察、发现、概括其中的规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学具:

课件,每人一张白纸,一张圆纸片,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是多少?

120÷30=4

(120×3)÷(30×3)

=360÷90

=4

120÷30=4

(120÷10)÷(30÷10)

=12÷3

=4

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教师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动手操作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①请大家拿出1张长方形纸片,现在我们把它对折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3份,写上分数。

②把它继续对折平均分成8份,看看原来的3/4现在成了?(6/8)

③继续折成16份,看看原来的3/4现在又成了?(12/16)

(2)小结:原来,这张纸的3/4、6/8、和它的12/16同样大!看来不管选择哪种折法,分到的数都一样多!

(教师随机板书)3/4=3×2/4×2=6/8=6×2/8×2=12/16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根据上面的过程,你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三、发现规律

1、请大家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观察、思考,完成上面的图形,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后,教师集中指导观察,板书这组数字,说出其中的规律。

3/4=6/8=12/16;8/12=4/6=2/3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得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举例说明:3/4,8/12分子和分母分别乘以零,分数大小怎么样?

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基本性质。

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四、练一练(课件出示)

1、判断.(手势表示。)

2、把5/6和1/4都化成分母是12大小不变的分数。(课件出示)

3、数学游戏(课件出示)

说出相等的分数1/4和2/8

(1)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所写的分数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五、课本练习中的第1,2题。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是怎样理解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注意什么?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性质跟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谁能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精讲多炼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根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要求:同桌互相核对答案,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加法的,右边的同学对左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减法的?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归类整理师: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布置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5.66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3个同样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口算。 18÷3 = 0.6×0.5= 2÷5=8÷9=

2 . 口答 (1) 5/8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 l )投影出示例题。把1 个蛋糕平均分给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 2 )请学生读题。

( 3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4 )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 3 ,就是把1 个蛋糕看成单位“1 " ,把单位“1 ”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 来表示, 1 块的 1/3就是 1/3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 )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 ÷ 3 和1/3 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2 .学习教材第65页例2 。

( 1 )板书例题。 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 2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 ÷ 4

老师: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月饼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先把1 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1/4 ,3 块月饼共得到12个1/4,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1/4,合在一起是3/4块月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3/4块月饼,所以每人分得3/4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 3 )理解。

问:3/4个饼表示什么意思:

a:表示把3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b:表示把1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3/4 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练习。 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3/5 5/7

3 .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 ÷ 3 = 1/3(米),3 ÷ 4 = 3/4(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 2 )思考。在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a÷b =a/b(b≠0)

(三)方法应用,巩固拓展。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13=( )/( ) 5/8=( )÷( ) ( )÷7=11/73dm=( )/( )m

2.把8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 段,每段长多少米?

3.售货员阿姨要把5kg油分装在6个瓶子里,平均每个瓶子要装多少千克?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你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样关系了吗?。

(五)课堂检测。

练习十二第1,2,3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几位朋友,大家看,是谁?(课件出示)

师:话说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很辛苦。一日。他们赶了一整天的路,又累又饿。不过,运气不错,夜晚十分,他们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打算讨些斋饭。你别说,收获真不小,(课件出示:8个鸡蛋,1个西瓜)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食物。

师:看到这么多食物,八戒可乐坏了,伸手就去拿,师傅急忙说:“且慢,我们还没想好怎么分呢?”同学们愿意来帮他们分分吗?可以怎样分?

(学生讨论分法)

师:别急,我们先来一样一样分,先来分鸡蛋,谁来列式?

生:8÷4=2(个)

师:为什么选择用除法?

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一般用除法。

师:说得好!接着分什么?怎样列式?

生:分西瓜。

生:1÷4=0.25(个)

生:1÷4= 1/4(个)

师:为什么得 个?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西瓜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 ,所以每人平均分得1/4 块。

师:说的太好了。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在我们计算除法时,得到的商也许是整数,也许是小数,还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也说明,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想: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1÷3得多少

引导学生理解:1÷3=1/3 (个)

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个蛋糕的 1/3 ,借助图形,一个蛋糕的 1/3 也就是1/3 块蛋糕。因此1÷3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出示例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1)分组讨论,如何来分?怎样列式?

3÷4=3/4 (块)

(2)生合作,汇报展示:

(3)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3、小结: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1÷3=1/3 3÷4= 3/43÷5=3/5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字

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a /b(b≠0)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 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1÷3=1/3 3÷4= 3/4 3÷5=3/5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 ÷ b = a / b(b≠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1)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6的倍数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数:

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1)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

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一)

4的倍数: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12、24、36……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后反思:

优点:

本节课主要学习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

首先在分层练习的时候题目较简单,没有体现由易到难,分层练习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习课,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单的习题罗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课后习题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5)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6)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7)在自然数中,有无限多个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

板书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9篇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等思维能力及(渗透变与不变)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三、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四、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设计过程:

(一)迁移旧知.提出猜想

1、回忆旧知

猜信封:老师手上的信封里有一个数、一道算式,我抽出其中一张,谁能猜出另一张是什么?出示:2÷3

你为什么这样猜呢?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媒体演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谁能说一道与2÷3商一样的除法算式?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算式。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算式的商是一样的?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2、提出猜想:

既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么紧密.除法有商不变性质,那分数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性质,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学生可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汇报后投影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验证猜想,建构新知

A、看图分类

下面是一组相等的正方形,请写出每个图形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并把相同的分数分在一起。

B、讨论方法

师:你是怎么判断它们相等的?

师:它们相等,用算式可以怎么表示?

C、研究规律

师:这些相等的式子,除了我们从图上看到的大小相等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秘密呢?

利用研究卡进行研究。

确定的研究对象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

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得到的分数

研究对象与得到的分数相等吗?

相等()不相等()

猜想是否成立?

成立()不成立()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揭示课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师:为什么要0除外?

师: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说明。)

练习:2/3=()/18、6/21=2/()、3/5=21/()、27/39=()/13

师:这里面什么变了,什么不变?(生:分子和分母变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分子与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

D、质疑完善

3/4=3×()/4×()

师:括号中可以填哪些数?

预设:可以填无数个数

师:如果只用一个数来表示,填什么数好?

预设:字母

师:这个字母有什么特殊要求吗?(0除外)

得到一个初级的数学模型。3/4=3×X/4×X(X≠0)

让学生打开课本进行阅读、内化,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练习升华

1、5/7=()/35、3/4=9/()、3/()=12/20、16/24=()/3

2、把5/6和1/4都化为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把2/3和3/4都化为分子为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2/5的分子加上2以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多少?

5、和哪一个分数大,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

师:如果一个分数为A/B,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A/B=A×X/B×X(X≠0)或A/B=A÷X/B÷X(X≠0)(板书)

六、作业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集合9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