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本文为大家分享项脊轩志优秀教学设计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文知识点
2.寻找文章的“动情点”
“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姚鼐)
⑴研读细节描写,注意其中所表现的作者内敛的感情;
⑵研读景物描写,注意借景抒情的手法。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4.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二、教学步骤
1.读课文,纠正字音,感知内容与情感。
2.检查预习:文章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你最喜欢哪句话?
3.在预习字词意义的基础上,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目标实现方法:以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和《陋室铭》为例,列出两个模仿的句子:
假醉翁之亭(景)欧阳(作者)绘山水相映(内容)表放情林木之乐意(感慨及基调)
托鄙陋之室(景)禹锡(作者)寄仙龙之说(内容)议淡泊修业之洁志(感慨及基调)
参考答案:
借项脊之轩有光写三世变迁抒物是人非之悲情
借项脊之轩有光忆家庭琐事言时世变迁之感慨
4.疏通词意,品味语言,领悟情感
第一段: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⑴词类活用:下上前垣墙
⑵实词:顾胜
⑶古今异义:方丈三五
⑷特殊句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分析内容:
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是什么?用几个形容词表达。
寥寥数笔,却已经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渲染出一种颓败、阴冷的凄清氛围。接着作者并没有马上抒写自己的感伤情怀,而是从“悲”的反面“喜”来着笔。他喜的是什么?
修葺之时,劈窗置墙,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尝试背诵
本段第一句是一个判断句,接下来写修葺前项脊轩的情况,作者着眼于"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破(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三个特点,非常简洁地写出修葺前项脊轩的破败情况。余下的文字是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情况,作者也是抓住三个特点来写。"亮":余稍为修葺,使不上露。前辟四窗,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雅":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静":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这一段文字在句式上也很有特点,即四字句较多,抓住文段的这一特点,也有利于本段的背诵。
第二段: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⑴重要实词:迨逾而凡再兹呱呱
⑵词类活用:西乳
⑶古今异义:往往
⑷特殊句式:妪,先大母婢也
⑸文化常识: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先妣,已死的母亲。《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建筑方面:厅,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室内空间较大,装饰考究,文中应指客厅。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如闺女、闺房。
分析内容:
“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
请找出文中的“不要紧之题,不要紧之语”,说说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例:
⑴“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个短句的镜头感很强,把分家后的混乱嘈杂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出作者的悲伤与无奈。
⑵“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从“篱”到“墙”的变化反映出家人的疏远与隔膜,充满了人世的沧桑感,句尾的“矣”字,像一声叹息,表现出了作者的无奈与悲凉。
⑶“儿寒乎?欲食乎?”是“不要紧之语”,平淡处最为关情,短短两个句子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听见孩子啼哭而动了怜爱之情的年轻母亲的形象。
尝试背诵:
上段“多可悲”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作者的悲哀之情。第一层写由于"诸父异爨"而引起的庭院变化,从门墙写起,反应家庭的败落,揭示"悲"的表象;接着回忆母亲,主要是借老妪之口,表达对母亲的怀念。通过乳娘之口描绘“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等细节,表现亡母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增加了内心的凄凉和孤苦。
第三段: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⑴实词:过若竟类比
⑵虚词:何以之
⑶文化常识:束发笏
分析内容,尝试背诵:
上段写的是对母亲的回忆,这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背诵时要特别留意祖母连贯的动作,充满温馨。
第四段: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⑴实词:故尝得
⑵虚词:而之
分析内容:
补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第五段: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姐家有阁子,且谓何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⑴实词:归几书制盖
⑵虚词:或诸于
⑶词类活用:手
⑷句式:其制稍异于前。
⑸古今异义:无聊
⑹文化常识:归宁
分析内容:
这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室坏不修"的悲凉相对比,更以"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怀念之情。
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
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查找资料,了解归有光及其作品风格。
6.写作训练:
运用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写一篇短文,可以怀念亲友、怀念旧地,表现情致等,400-500字左右。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以情动人。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两种感情;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思路:
围绕一个“情”字为主线索展开,领会古代散文叙事中融入浓厚情感的写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设计理念:
回顾性导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抓住“悲情”展开分析。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课时安排:
两课时,该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回顾性导入,内容概括
在前面课时学生已经掌握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复习回顾文章内容。这里以“一间小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为线索概括主要内容。(这里板书)
1、“一间小屋”的特点:狭小、阴暗、破旧→焕然一新、幽雅安静
(这里分别要求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原句,体会修葺后书斋的变化)
2、插入书斋名字的由来(怀远追宗之意;人生大志、光宗耀祖的志向,自号“项脊生”)
3、两种感情:喜和悲(这里点一下即可,后面具体展开,为本课重点)
4、三个女人:先妣、先大母、亡妻
二.研读与赏析,对两种感情的分析
1、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我们古时文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的人生的“四喜三悲”有哪些?
(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三悲:幼年丧亲、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悲喜之情我们刻苦铭心。但是喜悲两种感情,给我们记忆最为深刻和久远的应该是:悲情!本文的作者归有光这一生就经历了这人生“三悲”。
2、唐宋派”著以“情”动人为写作特色,抓住本文的主要的“悲情”展开。朗读第二段。展示多媒体。
a、提问:文中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
展示多媒体。(可悲的事:诸父分家、悼亡母、忆祖母。要求学生找出例句,分别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明确悲情表达是极有层次,由“客观记述意味深长”到“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再到“直泻而出汹涌如潮”,感情是由内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的。再要求学生从第二段里找出,能够体现亡母和祖母对“我”的关爱与期望的句子,从侧面写生活琐事,真实感人。)
b、提问:为什么这里会写的如此感人,让你觉得可悲?
展示多媒体。(若改写成“诸父分家,户庭杂乱;先妣爱子,呵护备至;大母疼惜,寄予厚望”是否可以?从而引出细节描写。)
c、提问:本文有那些细节描写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示多媒体。(细节描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书。引出最后一段对妻子的追忆。)
3、朗读最后写妻子的两段(第四、五两段),品味细节描写。
拓展延伸: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抓住细节描写表现“思妻”的诗句,举例苏轼江城子、李商隐夜雨寄北。展示多媒体。(苏轼首创用词的形式悼念死去的亲人,这里的“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与李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异曲同工的。)
4、提问:第四段中提到一个人,是:小姨。小姨为何总问关于“阁子”
的事?
(这里也是从侧面表现,夫妻阁子里的生活幸福、甜蜜,感情恩爱。)
5、最后一段中的“枇杷树”,你怎么理解?
(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6、拓展延伸:若把最后一段改成“今庭院寂寂,妻之馨咳在耳,然人去不复,余自伤泣不已”是否可以?
(感受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这两种抒情方式的不同。)
多媒体展示。回顾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品味“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与之的共同魅力。
三.培养运用能力———作业
写一段文字,选取归有光怀念亲人的写法进行仿写,表现亲情的主旨。(要求:要有细节描写,或对话或动作,之后有一两句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感情的句子,200—300字左右。)
四.板书设计
一间小屋:狭小、阴暗、破旧→焕然一新、幽雅安静
两种感情:喜、悲
三个女人先妣(已故母亲)———叩门问寒慈爱
先大母(已故祖母)———以手阖门期望
亡妻(妻子)———凭几学书恩爱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项脊轩志优秀教学设计(集锦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项脊轩志优秀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