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设计  英语教案 > 详情页

英语构词法规律

作者:2022-07-04 10:17:270

英语构词法规律1


一般而言,总结分为三部分:标题,正文,目期.

正文是总结的主要部分.标题通常标明总结的单位,总结的时间,概括的内容.也可分正副标题.总结的结尾要写明日期.

总结的正文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情况概述;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今后努力方向.其中主要是成绩和经验这一部分.因为它是总结的主要部分,所以一定要写好.另外,存在问题和教训部分也要努力写好.存在问题是指在实践中感受到应当解决而暂时没有解决或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教训是由于思想不对头,方法不得当,或由于一些其他原因犯了错误,造成损失而得出的反面经验.

2,几种主要工作总结的写法

(1)全面工作总结的写法.标题要写明:单位名称,总结时限,总结的类别;总结的正文要写清所开展的活动,成绩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经验体会,今后打算或建义;最后在文末留下总结人姓名,总结时间.

(2)专题工作总结的写法.专题工作总结是针对某一项具体的活动所做的总结,不必象全面的总结那样详细.但一般也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标题;第二部分主要有五个方面如:活动的目的,活动时间,基本情况,成绩问题,经验和体会.

一般而言,工作总结写好后,必须抄好一式两份,一份上交,一份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

工作总结的写法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英语构词法规律2


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一说教材分析

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的例题学习,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计算,去比较,再通过我的适时引导,让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积随因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积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说教法

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来自主探索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

六说学法

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教学规律的一般经验。

七说教学具及相关资料

小黑板

八说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猜想规律——验证规律——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应用规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九说教学设计过程

1谈话导入

课的开始我与孩子进行谈话“学校为了奖励参加大扫除的学生,每人发一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6元,买2本需要多少元钱?买20本,200本呢?孩子你们算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三个算式及其结果:

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设计理念:我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纯粹的算式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让孩子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猜想规律

(1)我提出问题:观察这三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呢?

我引导孩子从上向下观察:因数到因数,积到积有什么规律。

(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让孩子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讲给同伴听,经过小组内交流,孩子不难提出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就乘以几。

(3)我引导孩子再次从下向上观察,这次孩子很快提出新的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设计理念:孩子通过独立观察,小组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同时,我活用教材,用一组算式揭示两条规律,先后有序,主次分明。

3验证规律

孩子都看出规律来了,那么这些规律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请孩子自己来验证一下。

我出示小黑板,男生女生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规律直接写出结果,另一组用笔算或计算器验证。两组交换角色再次验证。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体验验证数学规律的过程。

4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

我首先让学生说规律,趁势解释说明“乘以几=扩大几倍,除以几=缩小几倍”,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之上,很容易接受这点。然后引导学生如何把两条规律归纳成一条,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我板书规律,揭示本课主题。最后我让孩子们说说这规律是如何得来的?

设计理念:孩子通过对探索过程的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策略。

5应用规律

孩子自己完成教材1-4题。指明孩子自己说说如何得出结果的。个别孩子可能会提出:我用笔算也挺简单的,那我今天学的有什么用呢。好问题出来了,进入下一环节。

6拓展延伸。

(1)一个数乘以18积是270,如果这个数乘以54,积是()。

(2)36×10=360

(36÷2)×(36×2)=

(36×3)×(36÷3)=

设计理念:通过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7课堂总结,内化规律。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的高兴吗?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学习能力。

十说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营造了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通过看、想、说、做等数学活动,去经历主动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提出猜想——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2篇:《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想。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情境引入,猜想规律

(1)课件出示我校为福利院捐款献爱心的照片,创设我校师生为福利院捐款买物品的情境,已知每千克橙子6元,买2千克多少元?买20千克?买200千克呢?不仅使学生感知捐款的意义,还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熟悉的情景。

(2)引导学生列出第一个问题的算式,计算出结果。并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算式中的三个数分别叫做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和积。

(1)6× 2= 12

(2) 6×20=120

(3) 6× 200=1200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积会怎样变化。提出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

『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提出数学猜想的意识和能力。

2.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首先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出每题的结果并将得到的积与原来的积进行比较,然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初步验证猜想,老师进行小结:经过实际计算,发现这里每一题的计算结果都符合先前的猜想 。并进一步提出:这个猜想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 积的变化

(1) 6 × 2 = 12

(2) 6 × 20 = 120

(3) 6 × 200 = 1200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同桌相互合作,写出任意一组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用计算器或者笔算算出结果,进行比较。 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进一步确认猜想成立。

(3)语言表述规律,小结探索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规律,然后讲出探索的方法:如用计算器计算,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不完全归纳等。

『设计理念』新课标当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因此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验证猜想,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3.实践运用,巩固规律

(1)课本P83想想做做第1题。采用题组的形式让学生应用规律直接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完成后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积的变化规律。

(2)用规律解释口算、笔算、和简算。

口算:16×5= 16×500= 16 ×5000=

竖式计算:17×5 17×50 17×500

简便计算:125×48=125×8×6

让学生口头回答,体会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进一步明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计算中的巧妙应用。

(3)补充题: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小明的爸爸决定去北京观看一些比赛项目,为中国健儿加油。

如果坐汽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4小时可以多少千米?

如果坐火车,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同样的时间可以行使多少千米?

这题的第2个问题中蕴含着两种解题思路,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一种是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先算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少,再求积。另一种是根据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原来的积也乘以几解决问题。两种方法得出的积相同,使学生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

『设计理念』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在规律的应用中逐步加深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4.拓展练习,升华规律

36×5400= 18×24 =

36×540 = 180×240 =

36×54 = 1800×2400 =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通过两组题目的计算,让学生用本节课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继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使得积的变化规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这一规律有进一步的理解。

5.总结全课,内化规律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理念』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见课件)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观察、讨论交流、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想、说的过程,逐步探索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探索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了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3篇:《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它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

一、说教材

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等知识铺平了道路,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其探究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并且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表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献爱心的好品质。

二、说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注重:

1.注重探究过程的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这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通过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1)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请你计算一下,一盒水彩笔6元,如果买2盒要花多少元?买20盒,买200盒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列式计算一下,学生会列出算式: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提供素材,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理解规律

第一层次:感知规律。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先独立思考一下,有了想法之后四人一小组相互讨论,之后教师巡视,全班反馈。我会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从①式到②式,从②式到③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学生也会发现从①式到③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那如果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从式③到②式,从②式到①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也除以10;学生也会发现从③式到①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0,积也除以100。那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先独立说一说,再同桌之间相互说,从而由学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第二层次: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我们需要再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就不能把发现当成规律。

第三层次:验证规律。请每个同学写出3个算式,同桌相互检查,并交流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在别人的算式后面接着写一些。学生会写出7×12=84、7×6=42、7×3=21;或者6×150=900、6×30=180、6×6=36等等。

第四层次:归纳结论。同学们,黑板上这么多算式,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变化规律?先独立地说一说,再同桌两人相互说,最后我会指名学生说,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这里除以的数可以为0吗?不能为0,因为0不能作除数。

第五层次:拓展延伸。刚刚大家已经知道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那么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加(或减)几,积是不是也加(或减)几呢?学生会发现这是不成立的,例如7×(12+1)≠(84+1)。

第六层次:解释应用。我会出示一个神奇缺八数。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 )

12345679×36=( )

12345679×45=( )

12345679×( )=( )

通过这个神奇缺八数的应用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奥秘。

有效地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本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体会,加深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以致用,分层练习

我会将做一做作为基础练,以巩固新知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我会将“一所小学扩建校园,准备将长方形操场的宽度从8变成24米,长不变,扩建前的面积是560平方米,问扩建后的操场面积是多少?”作为综合练,通过这道题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我会将这道题作为拓展练,通过计算这几道题目,让学生发现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他们的积是不变的,从而进行拓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四)课堂回眸,内化提升

第四环节:课堂回眸,内化提升。此时,我会请学生来说说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吗?从而结束本节课的课题。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3篇《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范文。


英语构词法规律3


说明: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不是质量不会守恒,人的习惯往往跟人的日常生活有关,我们无意中发现,如果是平常的生活中,人的生活往往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1

在一片大草原上,有着成千上万棵小草,其中,有一棵小草特别矮,每次都会遭到打击性超强的嘲笑,一次又一次的创伤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在他心中留下了无数的愤怒与委屈!

“哟!矮冬瓜来了呀!小心被他传染,离他远点!”一棵较高的小草轻蔑地俯视着比自己矮一截的小草,“据说呀,后天将是一年一度的比高比赛,呵呵,矮冬瓜,我知道你想参加,可是谁让你这么矮呢?哈哈……”矮小草握紧拳头,闭起眼睛,一大滴泪水从眼眶中滚出,太多的愤怒使他爆发了!只见他面露凶光,握紧拳头一拳朝较高的小草打去,高小草在天空中“优美”地来了一个360°旋转,摔倒在地,高小草已被他打晕了,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矮小草愤怒地瞪着双眼,完全失去了理智:”我要长高,我要长高!去参加比高比赛,得第一名!“

终于迎来了比高比赛,主持人讲道:”请各位选手排好队!“一棵棵高大的小草在阳光下神气地挥舞着,只有一颗小草默默地低着头——矮小草!观众们都发现了这个矮子,台下一片哄笑。比赛开始了,一棵高大而健壮的小草——壮大无比在其它高大小草面前占了优势,只剩下矮小草了,壮大无比眯着眼睛看了看矮小草:”我想,他,就不会比了吧!“主持人点了点头,正要宣布,矮小草大喊一声:”都没比,就评冠军?“主持人只好同意了。

只见,矮小草挺高身子,往上拉伸,连根都快拉出来了,矮小草看了看壮大无比:”来吧!“壮大无比站在矮小草面前,哦!足足矮了一个头,壮大无比失望地走下太,主持人被前面的一幕惊呆了,但马上反应过来,清了清喉咙:”矮小草得冠军!“矮小草欣慰地笑了笑,”吧啦!“怎么回事?原来矮小草为了高,把根拉了出来,一扭动,根便断了,一刹那,矮小草变黄了,马上又枯萎了……观众们一拥上台,一直围着拿着第一名奖杯,却又”睡着“了的矮小草……

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2

成功的秘诀,在于把握自身的规律

――题记

成功是需要把握规律的。规律是一曲激昂的曲子催人奋进;规律是一阵风,带你到成功之花的飘香处;规律是一潭水,让你心如明镜。把握规律,助你成才。

规律一之空间

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中只能长到三寸长,而在大池中却能长到一尺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很明显,小缸与大池的体积不同,因而发展空间不同。

还记得那个五岁吟诗的天才方仲永,上佳的天赋,却因为其父的无知和贪婪,“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荒废。

同样地,现在社会教育中,教师只是用硬梆梆的应试教育管束我们,而不让我们有更多的亲近自然,感悟体验生活在的空间,才使中国教育万马齐喑,科学巨擘寥寥无几。

规律二之挑战

奋斗是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而奋斗的体现则是迎接挑战。正如那凶狠的狼,正是不断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挑战才顽强地生存下来的。

在灯火璀璨的舞台上,千手观音这个大型表演在邰丽华的带领下,闪亮登场。这个群体是特殊的,然而,身残志更坚让她们忘却了身体的不足,成就了辉煌。

邰丽华的挑战命运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学会了不屈,给我们新一代上了一课。

规律三之鼓励

现有的环境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只有靠自身才能改变。知识的多少无法改变,但老师的期望让我们们有了希望,有了梦想,致使我们的成绩不断提高。

著名的童话家庭安徒生,虽然一贫如洗,但他却说:“我并不是两手空空,我带着我的梦想上路,这才是我最好的行李。”正是这个梦让他插上了翅膀,成就了他的一生。

规律是要被发现的,是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的,是要从实践中得出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规律,把握规律,成功的光环将盘在你的上空,加油!新一代的年青!

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3

鱼因环境的放大而加倍成长;狼在不断地体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变得更强;人在倍受期望的环境下不断提高。

环境的变化,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不同的人生。你可以选择更高的天空,更大的舞台,你也能让自身去适应环境,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视环境的重要性。所谓“乱世出英雄”,和平年代则不能用乱世的标准和处事原则成就一番事业。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固然重要,对于环境的把握也不容忽视。

去更大的舞台成长。人的潜能可以被激发。在新的环境的影响下,你会发现更大的空间给你大展拳脚。当无数的田径运动员踏上国际赛场,那是一方更大的舞台,用万众瞩目激励你更精彩的表演。在不断的追求更高目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表现日臻完善。这是一次机会,成长的机会。

去更险的环境成长。成功路上的每一颗绊脚石都能成为垫脚石。跨越的每一道障碍都会成为人生中的财富。有些时候,对于环境的改变无能为力,我们能选择的,只有不断去适应。鹿因狼的追逐而保持生命活力,只有在有狼存在的环境下,鹿才是我们心中所想的健美奔跑的鹿。不要害怕山高水远,攀登的途中,是你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一次考验,成长的考验。

去更亮的地方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不断的相信会有相应的结果出现。别人的期许对于你自己而言,只是增加自信的方式。归根究底,自信力是成长的重要砝码。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有光明的未来。即使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也不要失去信息。每个人生来独一无二。这是一次期待,成长的期待。

对于成长,我们依然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我们能从普遍事实中找出一条总结性的规律,以此寻找更便捷的道路。成长离不开自己,离不开环境,你是你自己,也是世界中的人。怀着一颗坚定的心,始终相信自己,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去更大的舞台展现属于你的特别,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成长的规律,就算再简单也要遵循。下一步,应该是你的行动了!

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4

风起云动,暗浪汹涌,花开花谢,日月之行,是自然界的规律在支配:价涨价跌,市场供求,产需动态,经济异况,是商品价值规律在支配,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规律的作用下井然有序,丰富绚丽,生命的灵动与独特才得以彰显。请尊重规律。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先贤哲人便提出尊重规律的主张:“顺应天意”,敬畏自然等。这对于当代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种树专家郭橐驼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郭橐驼种树为业,邻人闾里,达官贵人都惊羡于他高超的种植手段。当被问及如何做到时,他回答说自己没有什么方法,只是顺应了树木的生长规律而已。种植时像儿女一样呵护,不换培土,不损根本,待其生长之时,又要像抛弃了一样不去顾念。而其他种树人有的爱之过深,甚至拿指甲划破树皮去测其死生,有的则是换土过勤,伤其根本。因而都影响了树木的蕃息。假如没有对树木生长规律的虔诚尊重,又怎能成就郭橐驼的盛名呢?

解牛能手庖丁同样也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族庖月更刀”,而庖丁的刀已经十九年未换了,仍锋利若新发于硎,庖丁如此阐释自己的成功:“披大隙,导大款”,顺应牛天然的生理结构,游刃有余,终于练就了目无全牛的本领。倘若没有充分挖掘并尊重牛的生理结构,庖丁又如何能够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

尊重规律,不仅仅体现在对自然界的规律的尊重,同时也应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

一如官员治理地方事务也应尊重规律,传统上,春秋战国,战争频仍的年代倾向于法家的专制强权,汉文帝时期,国家刚刚统一安定,则实行黄道之术,主张修养生息,而在和平安裕的朝代则多尊崇儒家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社会,也同样应尊重规律,寻求顺应时代要求的管制手段。

又如教育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样应该尊重人的生长规律,教育方式和手段应该适应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的需要。切不可盲目冒进或迟延。

尊重规律,与规律偕行,创造最美丽的风景!

规律的作文素材小学5

捕鸟师捕下一网鸟雀,而鸟雀却带网飞上天空远去,捕鸟师却没有因此放弃,因为他深知鸟儿会在日暮时分各自回巢,那时鸟网必将掉下。显然,我们会佩服捕鸟师的预知和经验,但在我们惊叹的同时,是否想过:只要懂得规律,把握规律,那么便事倍功半。其实,懂得规律,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熟知规律,你便改造你的人生,甚至世界。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无论是古老的中国还是古希腊,乃至世界,这时人类都时时刻刻与天作较量。无论是种植还是修建基础设施,无不看天做事,令人类寸步难行。于是人类开始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地探索世界的奥秘—规律。中国古人划分二十四时节气便是最好的明证,人们根据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做出适当调整来适应大自然,使文明得以延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探知更加深入,而世界的规律变得清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达尔文通过探索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孟德尔发现了生物的遗传定律……他们无不根据规律而发现了世界的“密秘”,从而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发现规律,熟悉规律,引领你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实现个人价值。

规律既是人类发展的生命源泉,又是将人类带领黑暗的恶魔之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探索物质规律也随之浮现。人们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来发展自己,提高水平,其本初的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有“心怀鬼胎”的人却一意孤行,无视规律的存在,违背规律来取得自己的享乐,如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以GDP的指标来论英雄。显然是错误的做法,以致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短缺的一系列问题。这启示我们,应当遵重规律,把握做规律,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这样规律才能被我们合理运,给予我们光明的前景。

规律是一本奇妙的书,了解它,熟读它,把握它,你便从中受益无穷,为你的人生助一把燃料,推着你前进。它犹如黑暗中的萤火,不易让人察觉,只要细心寻找,它便把你带向广阔的世界。


英语构词法规律4


我叫xxx,现年39岁,2008年9月从教办教研员调任八一希望小学校长。现将任职校长4年来的工作向各位领导进行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4年的时间,由于工作的忙碌和充实,真是觉得很短;静下心来,回想4年来的工作,虽平平淡淡,但内心真得觉得非常的激动、欣慰和满足;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我付出了激情和热情,我觉得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没有辜负学校的教师和孩子。

对于我任职校长4年来的工作,我不想进行长篇的陈述,耽误各位领导的时间,我只用三个词来进行总结概括,那就是:“规范”、“规律”和“规格”。

规 范

八一希望小学做为全镇小学的教学中心,是窗口、是示范,规范办学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有关政策法规的必需。上任之初,学校按照《山东省规范办学40条》,逐一对照,逐一落实,坚决纠正了在学校管理、教师思想上的自由散慢、懈怠的状态。

一是规范课程设置。课程是学校的载体,没有课程就没有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是对学校最基本的要求。我校利用师资相对充足的优势,坚决落实好了三级课程的开设,并通过合理调配,做到了任课教师专职化,避免了上课过程中兼而不上,少上的状况。学校校本课程《对课》,是我还任教研员期间为八一希望小学亲自策划和指导的,现已不断的壮大,既是全国人文教育的规划课题(现已结题),也曾在市区两级有关研讨会上做为典型材料进行过交流。

二是规范管理途径。我们学校相比来说,整体规模不算大,但就师生数来说,相对也不算小:教师53人,学生602人;但校委会人员只有5人,校长一正二副、办公室主任1人、教导主任1人。为了做到既能管理好,又能从一般事务中摆脱出来,学校借鉴中学级部管理的办法,改变原级部主任有其名无其实的现状,重新明确职责,调动级部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委会人员只是参于和指导。现5个级部主任已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

管理,要管,更是理;理顺了,管也就好做了。在管理中,思想上支配我的做法就是对事、对人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进行感情上的沟通,思想上的求同。说实话,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学校毕竟不同于行政单位。苏霍姆林基什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通过交流、沟通,理顺了,就会获得理解和支持。4年来,我和教师之间虽然为了工作有时有不同意见,但从没有红过脸,动过粗。

管理过程中不可能不需要制度,“没有制度的管理就好比断了线的风筝”。但我的原则是:制度越少越好,越简单明了越好,什么有用就制定什么,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4年来,学校制定的制度不超过8个,除《教师考评方案》外,其他制度都不超过一张A4纸。

三是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我们学校年青教师多,帮助、引导他们尽快成长,是校长的一项重要职责。平常中,我非常注意用自己对工作的激情来感染教师,用自己对学校爱护的真情去影响教师。平常中,我和教师经常说的两句话是:“学校是我们的家,它的形象就是我们的形象,我们要维护它”,“在一起工作是缘分,要相互包容和理解”。这样的行动和语言就是在引导教师强化对学校的认同感,在引导教师之间的和谐相处。说实在的,4年来,我做到了,我们全体教师是那样的团结、和谐和奋发向上。“培训学习是最好的福利”,我把这句话写进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有钱花在刀刃上,对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我都会大力支持,这可能与我有教研员工作经历有关。外出培训的提高和内部良性的激烈竞争,使许多年青教师脱颖而出。4年来,有2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有3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在4年前,这些项目在学校都是空白。

规 律

任何工作,无非是三种状态:常规性的、应急性的和创新性的。所谓规律,就是对学校常规性的工作要尽量做到固定,有规律,该什么时候干、干什么、那些人干,让人人清楚。不能朝令夕改,做做停停。这样在平时的工作中,全校师生在准备时就会从容不迫,在行动时就会游刃有余。常规之所以成为常规,就是这样形成的。简要概述一下:

开学3月份,学雷锋活动月和启动听评课活动;

4月份,书香校园工程、运动会;

5月份,班主任论坛;

6月份,庆“六一”文艺汇演;

9月份,庆祝教师节暨教学工作总结表彰会;

10月份,艺术周;

……

几乎是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小学有小学的特点,小学生有他成长的规律,那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我要改变的是那种“时间+搓揉”式的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和情趣的师生学习和工作的状态。科学规范的活动设计,我校现实的情况已经证明,它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是很好的调和剂和催化剂。

规 格

所谓规格,是指办学规格、办学水平的提高。4年来,我自认为是八一希望小学建校至今面貌改变、设施改善最大、最快的。做到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观念的问题。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艰苦办学的思想也要改变,校长有责任、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学校办的漂亮和有档次,给师生提供一个好的、舒心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观念支配行动。在实施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个人的社会资源,先后为学校争取资金42万元,不仅还清了学校原有的外部欠债,而且学校大型的建设投入没有花学校一分公用经费。因为以学校现有的规模和条件,做现在想做的工作,42万元已足够了。现在学校外部面貌上,一是对教学楼内外进行了粉刷;二是学校大门及院墙进行改造和更换;三是对校园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四是按装了LED显示屏和自动打铃音响设备。学校内部设施上,一是购买大型标准书架16个,图书12000条册;二是购置各种档案橱、仪器橱和书橱30个;三是补贴教师购买笔记本电脑27台等等。现在我们学校虽然场地有限,但布局紧凑有序;虽然规模小,但小而美、小而强。

总之,4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呵护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辛庄八一希望小学的各项工作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学校几乎襄括了区级颁发的各项奖牌,获得的两项市级荣誉(一是教师节市政府表彰的“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市教育局表彰的“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是2002年辛庄镇合并乡镇以来全镇中小学获得的唯一两项市级综合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我这个校长工作的最大肯定,我心满意足,何必再与教师争名夺利。所以,4年来,我个人没有获得过一项区级以上荣誉,也没有获得过一次考核优秀。工作是大家干的,教师们比我付出的更多,他们比我更优秀。

4年来,在工作中也有许多的不足和失误。一是性格使然,脾气过急,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不能因人而宜,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二是管理还欠精致,缺乏细节的关注和特色的打造;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受老思想,旧观念的影响,工作中因循守旧,还不能开创性的开展工作。

以上就是我任职校长4年来的简要工作汇报,如有不当,再次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


英语构词法规律5


《找规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桂平市社坡镇社坡中心小学        刘秋红

【教材内容分析】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单元,本节学习的是例一,书本88页。本课时的内容是我们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我们教起来比较费力。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到规律。这样我们的教学就简单多了。

【学生学情分析】

授课的年级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到规律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可是只要在我们的教师指导、提醒下,他们会学得很快,因为我们的学生平时就有喜欢观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图片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规律是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得到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要他们学会发现看着一个图片知道下一个图片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前置学习内容】

1.通过对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红太狼照片排列的引入,让学生发现这规律是如何得来 ,其实就是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2.了解规律对本节课重要性,学生能自己发现规律,体会规律的美。3.同学们明白规律的得来,那么对我们的教学就简单得多了。

【教学过程】

一、揭题(时间:2分钟)

学生学习活动:1.根据白板对喜洋洋、美样样、灰太狼、红太狼照片排列说出排列的规律。2.根据老师的提示进入到本节课的授课内容。

老师指导:1.出示照片排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排列规律。2.说说规律的存在性。3.看清例题,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最后发现规律。师小结:其实,课题就是本节课的眼睛,同学们在预习应从课题入手。

设计意图:1.能自己发现规律的存在性。2.教师的小结渗透学法的指导。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时间:8分钟)

学生学习活动:1.学生自己观察图片的排列,试着自己去发现规律。2.与老师合作看图,学生注意老师的提醒去发现规律。3.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老师指导:1.引导学生看图,让他们把观察图片的结果说出来。2.根据学生说出图片排列的结果,然后教师进行排一排。3.最后一起观察排列的结果是否正确。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看着前一个图片,能说出下一个图片是什么,反过来也可以。

设计意图:1. 让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2.明白规律是怎样得来的。

三、观察例题,发现规律(时间:15分钟)

学生学习活动:1.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规律;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怎样才能更容易发现规律;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自主学习。4.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规律画下来。

老师指导:1.老师检查学生画下的结果,在画得不对的学生之间让他们改正。2.教师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交流情况。3.引导全班交流汇报,最后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看到一个图片就能说出下一个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掌握好,学会看到一个图片就能说出下一个图片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时间:13分钟)

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练习,发现规律,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老师指导:教师进行评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进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课堂小结(时间:2分钟)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规律是通过观察、实验

猜测、推理得到的。

六、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是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激趣乐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和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观察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红太郎图片规律的排列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花朵、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不仅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大胆猜想 激趣乐学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以及学习方法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兴经验。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顔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顔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别人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英语构词法规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