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设计  数学教案 > 详情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作者:2022-03-16 10:16:3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1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 (分母不能为0)

4、对于任意数

,它的倒数为 ;非零整数 的倒数为 ;分数 的倒数是 ;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

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2

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② 求少几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或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小数② 求少几分之几:(大数-小数)÷大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3

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 前 项 比号“:” 后 项 比值

除 法 被除数 除号“÷” 除 数 商

分 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 母 分数值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①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 ②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③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 15∶10 = 15÷10 = = 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如: 已知两个量之比为 ,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 。

6、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

(如:路程相同,速度比是4:5,时间比则为5:4)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

(如:工作总量相同,工作时间比是3:2,工作效率比则是2:3)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4

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用字母S表示。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 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2)、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3)、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因为: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周长的一半 × 圆的半径

S圆 = πr × r

圆的面积公式: S圆 = πr2

4、环形的面积:

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R=r+环的宽度.)

S环 = πR?-πr?  或

环形的面积公式: S环 = π(R?-r?)。

5、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这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3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3倍,而面积扩大9倍。

6、两个圆:

半径比 = 直径比 = 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平方。 例如:

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7、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一个固定值,即:4∶π

8、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

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

9、确定起跑线:

(1)、每条跑道的长度 = 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 + 两个直道的长度。

(2)、每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相等,而各圆周长决定每条跑道的总长度。(因此起跑线不同)

(3)、每相邻两个跑道相隔的距离是: 2×π×跑道的宽度

(4)、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πa厘米。

11、常用各π值结果:

π = 3.14

2π = 6.28

3π = 9.42

5π = 15.7

6π = 18.84

7π = 21.98

9π = 28.26

10π = 31.4

16π = 50.24

36π = 113.04

64π = 200.96

96π = 301.44

4π = 12.56 8π = 25.12 25π = 78.5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5

一、认识圆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

8、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

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长方形

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

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圆、圆环。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

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π)。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pai) 表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π ≈ 3.14。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3.14倍。

(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4、圆的周长公式:

C= πd d = C ÷π

或C=2π r r = C ÷ 2π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1) 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π r ÷ 2 即 π r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计算方法:πr+2r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习题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各种各样的习题中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知识,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习题及答案

1.按照图上所示的位置填空。

(1)游泳馆在小文家的北偏____方向,距离是___米;

(2)电影院在小文家的东偏___°方向,距离是_____米。

(3)图书馆在小文家的____偏_____方向,距离是_____米;

(4)百货超市在小文家的_____偏______°方向,距离是_____米。

2、找到每个建筑物的位置。

(1)体育馆在学校的北偏_____°方向,距离是_____米;

(2)新华书店在学校的___偏10°方向,距离是_____米;

(3)李小旭家在学校的_____偏____°方向,距离是____米;

(4)百货大楼在学校的____偏_____°方向,距离是_____米。

3.量一量,填一填。

(1)疯狂老鼠在喷泉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米;

(2)空中飞车在喷泉___偏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米;

(3)时间隧道在喷泉____偏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4)碰碰车在喷泉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米。

4.按要求画出各景点位置。

(1)鳄鱼潭在大象馆西偏南40°方向,距离300米;

(2)熊猫馆在大象馆北偏西15°方向,距离200米;

(3)花果山在大象馆东偏北60°方向,距离500米。

【篇三】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方向(二)》练习题

一、看图回答问题。?

1.下图为某路公交车的行车路线。

从广场出发向(  )行驶(  )站到电影院,再向(  )行驶(  )站到商场,再向(  )偏(  )的方向行驶(  )站到少年宫,再向(  )偏(  )的方向行驶(  )站到动物园。?????

2.贝贝从幸福路站出发坐了4站,他可能在(  )站或(  )站下车。??

3.京京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  )站或(  )上车的。

二、选择。? ????

1.图书馆在剧院的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那么剧院在图书馆的(??)。

A.东偏南30°方向500米处???????B.南偏东60°方向500米处????

C.北偏西30°方向500米处???????D.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

2.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家在广场东偏北60°方向上,距离300米处

B.广场在学校南偏东35°方向上,距离200米处

C.广场在小红家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300米处

D.学校在广场北偏西35°方向上,距离200米处

第2页

1.根据统计图完成填空。

(1)11%,15%

(2)文学,哲学

(3)2

2.下面是人民路服装店销售某品牌运动服的情况统计,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8%

(2)MLLS

(3)1600×22%=352(套)

答:销售了352套。

第4页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张晓辉想了解自己班上同学喜欢看新闻类、体育类、文艺类等电视节目的人数各占百分之几,可以制作(C)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

(2)张晓辉想了解自己班上同学上星期看电视的时间在半小时及以内、半小时以上到1小时、1小时以上到1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以上四种情况的人数各有多少,可以制作(A)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

(3)张晓辉记录了自己上星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如果想清楚地看出上星期看电视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可以制作(B)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

2.

(1) 扇形 条形 折线

(2) A C 540

(3) 增加

(4)例:A牌和E牌电视机销售量最多。

第6页

1.

(1)C  (2)B

2.

(1)环境保护  表扬投诉

(2)20  12

第9页

2.

(1)2.5  2.5(2016新版为2.5,2015版是2)

(2)B

3.一个圆柱形茶杯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这个茶杯的底面周长是多少厘米?放在桌上占桌面多...

3.14x2x4=25.12(厘米)

3.14x4

=3.14x16

=50.24(平方厘米)

答:这个茶杯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放在桌上占桌面50.24平方厘米。

第10页

1.

(1)长方形  底面周长  高

(2)圆  相等

2.左图:

3.14×(7÷2)×2+3.14×7×8

=76.93+175.84

=252.77(cm)

右图:

3.14×5×2+3.14×5×2×6

=157+188.4

=345.4(cm)

3.(1)

3.14×16×8

=50.24×8

=401.92(平方厘米)

答:罐头包装盒侧面商标纸的面积至少401.92平方厘米。

(2)

3.14×(16÷2)×2+401.92

=401.92+401.92

=803.84(平方厘米)

答:大约需要铁皮803.84平方厘米。

第11页

4.  6÷2=3(厘米)

3.14x3x2+3.14x6x8

=3.14x9x2+3.14x6x8

=3.14x66

=207.24(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207.24平方厘米。

第18页

1、略

2、图(1)是以长方形的宽边为轴旋转而成的。

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cm,

高是1cm。

图(2)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而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cm,高是2cm。

第19页

1、略

2、长:2×3.14×5=31.4(cm)

宽:20cm

21页

2×3.14×5×20=628(cm2)

第22页

1、(1)1.6×0.7=1.12(m2)

(2)2×3.14×3.2×5=100.48(dm2)

2、3.14×8×13+3.14×(8÷2)2=376.8(cm2)

第25页

1、75×90=6750(cm3)

2、3.14×(1÷2)2×10=7.85(m3)

26页

1、3.14×(8÷2)2×15=753.6(cm3)

1L=1000cm3

703.6<1000,带这杯水不够喝。

2、3.14×(O.4÷2)2×5÷0.02≈31(张)

3.l4×(6÷2)2×10=282.6(cm3)=282.6(mL)

第34页

1、1/3×19×12=76(cm3)

2、1/3×3.14×(4÷2)2×5×7.8≈163(g)

37页

1、第1、2、6幅图是圆柱。

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相同;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有无数条高。

第3、4、5幅图是圆锥。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通过把它转化成长方体导出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经过试验导出的。

3、(1)3.14×10×20+3.14×(10÷2)2×2=785(cm2)

(2)3.14×(10÷2)2×20=1570(cm3)=1570(mL)=1.57(L)

1.5<1.57,这壶水够喝。

4、(1)3.14×(4÷2)2×2+1/3×3.14×(4÷2)2×4=628/15(dm3)

0.65×628/15=2041/75(kg)

(2)2041/75×70%=14287/750(k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写好一篇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来说起到关键一步,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 小格 大格 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

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2。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

(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5、实践应用。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

3、曲别针的长是3(

)。

4、1米=(

)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 62

+34 +23

------ --------

62 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 45-26 (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 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样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6-23,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

(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

生:想。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出发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设想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数与代数”: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先在认识圆和能够应用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再教学众数和中位数。众数和中位数是数据分析时经常使用的统计量。有些时候,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考虑用众数或中位数来反映。本册教材里的统计知识,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分析、表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实践和综合应用”:编排了三次实践活动。第一次是利用圆柱的体积知识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应用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一定的规律推算铁块的体积。第二次是结合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研究图形的面积变化与边长变化的关系。第三次是使用工具或应用步测的方法,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研究现象,探索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总复习的内容也按四个领域编排。根据《标准》里具体目标的设计分类,在“数与代数”领域里把内容分成数的运算、数的认识、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四个部分进行复习。把解决实际问题纳入数的运算、式与方程两个部分,突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三个部分进行复习。小学阶段的测量主要是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物体的体积,教材把测量的内容与图形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能提高复习的效率。“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统计、可能性两个部分进行复习。在总复习里还安排了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综合应用,分别研究住房面积的变化、旅游费用的预算、调查周围的绿地面积、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工作计划《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这些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并富有教育意义。

另外,教材充分关注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数学知识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里的应用。编排的“思考题”满足部分学生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的需求,还多次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过程与效果。

二、全册教学目标

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砸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5人,班级数学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还需努力。从上学期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提高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要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所任教的是六年级(3)、(4)两个班的数学,共有学生99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四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比的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是后面学习圆周率、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通过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思想方面,教材除了结合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理解和掌握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统计思想等思想方法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法、演绎推理思想、极限思想,体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发展学生的“四能”。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能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圆形纸板、圆规、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工具、媒体课件、投影仪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做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平时的练习和作业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生要因材施教。

5.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6.借助线段示意图等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

重视用方程解答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化难为易。

7.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抓好班级学生作业书写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8.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9.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后20%学生帮扶措施

班级中后20%学生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接受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完成作业的速度慢,作业质量不高。有几位后进生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造成学生贪玩、懒散、好动、不好好学习。有几位后进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偏大,识字不多,无法督促孩子的学习,导致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根据上述分析,制定以下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制订合乎学生实际情况的辅导计划,按计划安排辅导作息。

3.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知识构建、能力训练的辅导。

4.帮助学生补习遗缺知识和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感受成功,获得学习的自信。

6.建立辅导合作小组,做好辅导工作。

7.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共同教育好后学生。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两个月的暑假已经结束,现在又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学期依然是担任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现将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任务计划如下: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23人,其中男生12人,_11人。

2.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新课标》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指南,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

我班供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1人,_21人,大部分学生基础差,思维缺乏灵活性,还怕吃苦,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本学期教学重点是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提高学些兴趣,克服学习上的恶习,力争期末成绩有所起色。

三、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 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六、教学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5、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七、教改设想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2、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_,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探求_,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_。

八、教学进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六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点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

1.认识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2)求一个数的倒数

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即可。

②求整数的倒数(0除外):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然后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即可。

③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分数的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不为0的数的倒数。

(3)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① 先乘除,后加减;

②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解决问题,这里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题。

①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一:设单位“1”的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②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一:设单位“1”的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1 ± 几分之几)=已知量。

方法二:先确定单位“1”的量,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③ 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先找出单位“1”的量并设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量,再根据两个数的和或差列方程解答。

(5)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六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2

1.分数除法计算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知识点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一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0除以任何数商都为0

(3)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分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知识点二:连除的计算方法

分数连除,可以分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乘法再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如何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

一、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

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2、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3、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4、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及时进行小结,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因此,我们今后还要保持“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经常进行阶段小结”的好习惯。

二、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你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我很高兴你们能够喜欢数学课,我希望你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

三、坚强的意志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你们能坚定信心,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满怀信心地迎接困难,奋力拼搏战胜困难,就是意志坚韧的表现。你们具有这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在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不灰心丧气;在取得好成绩时,也不骄傲自满,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奋勇前进。这样才取得了好成绩。

四、自信心与勤奋

数学家张广厚说:“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投机取巧,只有勤奋地学习,持之以恒,才会得到优秀的成绩。”你们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经过反复练习,你们确实取得好成绩了吧!

五﹑能做到沉稳冷静的备考,用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沉稳冷静的备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考试前不心浮气躁可以让你高速而有质量的复习。另外,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能让你发挥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