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设计  历史教案 > 详情页

高考历史世界史

作者:2022-07-10 10:11:150

高考历史世界史1


世界古代史知识点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古代史知识1

一部分 史前人类

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要知道。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二部分 古代西亚诸文明

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要掌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要掌握。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三部分 古代埃及文明

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四部分 古代印度文明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为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性和实质。

3.新兴宗教与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五部分 古代希腊文明

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简答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出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以及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2.希波战争与伯罗本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要熟记,这是很重要的知识。

要注意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六部分 古代罗马文明

1.罗马共和国时代要注意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3.屋大维为维护元首政治采取的内外政策;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统治的政策措施及历史地位。

4.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5.罗马法学的发展情况。

6.古罗马文化上的成就与历史地位。

七部分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2.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3.对查士丁尼一世的评价。

4.民族大迁徙的意义。

5.拜占庭帝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灭亡的原因。

八部分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及其教义。

2.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旗帜下统一阿拉伯半岛以及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的过程;

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对外传播过程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九部分

1.法兰克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3.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过程。

4.商业危机的表现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特点及表现。

5.十字军东征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

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可能作为简答题来考查。

6.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西欧封建庄园的构成及其特点。

7.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方式及其影响。

8.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历史地位。

9.诺曼征服对西欧历史尤其是英国历史的影响。

十部分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及原因。

2.俄罗斯国家的早期历史。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衰过程及原因。

4.莫卧尔帝国阿克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地位。

5.笈多王朝和莫卧尔帝国的统治措施和政策以及产生的影响。

6.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十一部分 古代美洲文明

这个部分的美洲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的特色及其贡献比较重要,这些文明很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世界古代史知识2

一、世界文明古国

4000一6000年前,在埃及、西亚、印度、中国陆续出现奴隶制国家,成为四大文明古国。

1.古埃及。

(l)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埃及,建都孟斐斯;

(3)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国;

(4)公元前525年,波斯入侵,古埃及灭亡;

(5)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另外古埃及有了比较成熟的象形文字和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2.古巴比伦王国。

(l)发源于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出现城邦;

(2)苏美尔文明是最初源头;楔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源头;

(3)公元前18世纪中叶,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等级制度;

(4)汉漠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印度。

(l)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2)雅利安人人侵,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阶层;

(3)婆罗门教;

(4)释迎牟尼和佛教的兴起;

(5)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宣传佛教;

(6)印度人民很早就创造了拼音文字,制定了历法,采用十进位计算方法,现行的“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4.中国。

(略)

二、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文明步古代东方文明之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带。克里特文明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其时期大约为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200年,进人新的时代―荷马时代,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出现社会分化,氏族组织日益瓦解,社会生产部门有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也开始与农业分离。其社会状态处于父系氏族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则处在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国家尚未产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设有议事会、人民大会和军事首领三种机构和职务。议事会由氏族贵族组成,是常设机构,拥有广泛的权力,重大问题一般都由它讨论通过才提交人民大会最终表决。大约于公元前8世纪始,主要建立在部落或氏族基础上的农村公社,开始让位于更大的政治单位。这些政治单位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被后人称之为“城市国家”或“城邦”,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0多个,其中最为着名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公元前338年,希腊被马其顿征服,城邦时代结束。

古代希腊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方面,有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以及唯物论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还有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文学方面有《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名着。在史学方面有被欧洲人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着有《历史》(又称《希波战争史》)9卷。在建筑和雕刻艺术方面创造了多利亚、爱奥尼亚和科林斯三种石柱形式。

公元前509年前后,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由两名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处理政事。执政官和一切高级职务都由贵族担任,是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的强国。公元前60年,罗马开始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公元前45年,恺撒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实行独裁统治。公元前30年,屋大维征服并吞埃及,并开始独揽国家一切大权,建立起元首政治,使罗马进人帝国时期。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到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帝国最初的200年里,呈现出繁荣景象,内战停止,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公元395年,帝国因爆发全面的社会危机,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西罗马仍定都罗马。古罗马文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史学和法律方面。古罗马的农业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农学成就较大,重要的着作有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和科鲁麦拉的《农业论》。天文学和地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托勒密,着有《伟大的天文学体系》和《地理学指南》。大跨度圆顶是罗马式建筑的典型形式。文学和史学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恺撒的《高卢战记》和普鲁塔克的《传记集》,既是历史名着,又是散文杰作;着名的诗人有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他们的影响延及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历史学着作有塔西佗的《历史》和《编年史》。罗马的法律和法学发展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对近代欧美国家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哲学成就主要有西塞罗的《论善与恶之定义》等。

三、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消灭西罗马帝国,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日耳曼人建立了许多封建王国,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囊括了西欧的大片上地,建立了查理曼帝国。在长期的军事征服过程中,法兰克人的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过程就是西欧封建化的过程。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的氏族制度在征服过程中走向解体,他们按地域组成农村公社。后来公社里出现了私有土地而产生了贫富分化,破产农民沦为农奴,原先的隶农和奴隶也逐渐转化为农奴。法兰克国王将征服过程中掠夺来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隶农、奴隶赏赐给亲兵和教会。国王、教会、贵族都成为大土地所有者。

不久,为了保证国家的兵源,法兰克国王改变了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办法,实行采邑制。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连同土地上的农民,分封给亲近的贵族,受封的贵族则向国王宣誓效忠。后来采邑变成了世袭领地。采邑制进一步把自由农民推向农奴的境地。到9世纪,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封建制在西欧确立,并逐渐形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建立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封建制度确立后,西欧的社会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手工业越来越专门化,并开始与农业分离,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新城市不断涌现,同时罗马帝国时代的旧城市也开始复兴。手工业者占城市居民的多数,因此,西欧城市从兴起开始就是生产性的。这些城市都建立在封建领主的土地上,城市居民受封建的司法和行政管理。12世纪后,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和金钱赎买等不同方式,纷纷取得自治权,少数城市甚至成立了自治共和国。自治城市的居民全部成为自由民。

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它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市场,同时又促进了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它部分地改变了西欧封建社会内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促进了西欧政体的改变,是西欧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的阶级基础之一,为文化、科学的发展和冲破教会统治创造了条件。

四、三大宗教起源

(1)佛教: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古印度,相传是印度加毗罗卫国太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迎牟尼)创立;

(3)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于公元610年左右创立,《古兰经》为经典。

五、新航路的开辟

1487一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到了非洲南部沿海,发现了西南端的尖角,葡萄牙国王叫它好望角。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沿迪亚士开辟的航道继续前进,绕过好望角,沿着东非海岸进人印度洋,在第二年完成了通往印度的航行。

1492年,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小岛、古巴和海地。以后又到达南美大陆的一些海岸。

1519年,葡萄牙海员麦哲伦率领船队作环球试航,他横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被称为麦哲伦海峡,进人太平洋,直到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他的同伴经印度洋,绕好望角,返回西班牙。这样,从欧洲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新航路都开辟出来了。

六、文艺复兴运动

(l)历史背景。西欧进人封建社会后,经历了一个文化低潮。教会垄断了社会的全部知识教育,完全剥夺了普通人民受教育的权利,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科学文化,需要为他们服务的各方面的知识分子,为了实现这一切,首先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反对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封建神学的斗争。

(2)运动的实质。14到16世纪,在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意大利,首先迸发出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许多知识分子从各方面冲击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考察一切,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神权。他们反对封建神学,借助于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在当时人们看来,那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特别是希腊文化,在近一千年教会压迫以后的复兴。他们不恰当地把新兴的文化运动叫作“文艺复兴”。其实,那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这场运动15世纪后半期扩大到欧洲其他一些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运动的意义。这种新文化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出发点,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它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栓桔下解放出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唤起了人们的自信,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创新。因此,它是思想文化领域里一次伟大的变革,对历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

①但丁。佛罗伦萨诗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名着《神曲》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篇组成。

②达?芬奇。意大利人,“文艺复兴”时期的又一个着名人物。作为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③莎士比亚。英国大戏剧家兼诗人,“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写有37个剧本和许多诗。剧本包括喜剧,如《第十二夜》等;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即《王子复仇记》)、《裘力斯?凯撒》等;历史剧,如《亨利五世》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感情。剧本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是珍贵的世界文学遗产。

④哥白尼。波兰科学家。他提出的太阳中心说

⑤布鲁诺。意大利的着名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把哥白尼的学说推进了一步,认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绝对中心,因为大自然是无限的。

⑥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他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用来观察辽阔的星空。他看到月球表面有山谷,金星绕着太阳运行,木星有四个卫星,银河由无数星体组成,等等。这些新发现最后证明了新天文学说的正确性。

世界古代史知识3

1.古埃及最著名的历史遗产,国王的陵墓:金字塔。

2.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3.古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4.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

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

5.伯利克里在位时,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城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政,妇女.奴隶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6.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标志: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

7.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8.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

9.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标志:查理马特改革。

10.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教皇和教会。

11.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冲突:希波战争(“马拉松长跑”为纪念希波战争的英雄菲迪皮茨)。

12.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和传播。

13.耶路撒冷:犹太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

14.三大宗教的共同点:忍耐顺从.平等。


高考历史世界史2


高考历史可能是所有高考科目里最难的,一些考生大省的历史平均分在40分左右。历史选择就有48分的分值,而正确率只有20%到30%。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公式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三、层次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历史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五、材料解析题

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专家告诉广大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专家解释说,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材料出处中所提示时间、材料主题思想等信息。”专家说,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六、开放性试题

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个观点至关重要

2010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专家认为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所以专家给出了他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要素、因果关系等)。

第三步:选择要论述的观点。

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第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高考历史世界史3


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是我们青少年共同的目标,就让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时常要记住这句话,共同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中国历史近代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历史知识点之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二、高中历史知识点之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高中历史知识点之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

四、高中历史知识点之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1、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

五、高中历史知识点之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

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

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六、高中历史知识点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

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

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

4、(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

5、(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考历史世界史4


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历史近代史知识总结1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联系乡土历史)

北:P3: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

北:P4: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P5: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识图:“焚烧后的圆明园”。北:P8:1860年,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北:P1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结合乡土历史)

P12:左宗棠收复新疆。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北P16: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7.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北P22: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向北京进犯。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美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8.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北P5: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北P18: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0.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北P22:条约规定:(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历史近代史知识总结2

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历史近代史知识总结3

1、鸦片贸易

(1)目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2)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朝财政危机;②损害中国人身心健康;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④削弱军队战斗力。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5、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6、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掠后放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 150多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⑶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7、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妄图分裂新疆。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他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1878年,收回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塞,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9、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邓世昌带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10、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内容:淸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设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

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交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12、《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当保;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有:中央的奕訢,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4、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实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一批民用工业。

15、评价洋务运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

进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6、1895年梁启超、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8年6——9月所进行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流血牺牲。

17、戊戌变法的内容

(1)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4)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抵抗列强入侵)。

18、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革命团体是同盟会,总理是孙中山,机关刊物《民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20、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于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21、1912年2月,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不久他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22、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3、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两大旗帜,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24、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起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5、近代中国人所进行的四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是:洋务运动(经济上--学习先进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文化上--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26、四次探索活动失败反思: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

27、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学生们提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28、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运动。

29、五四运动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不妥协的爱国主义

精神、追求民主科学的执著精神、承担历史责任的英勇精神。

30、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党纲,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高考历史世界史5


如果说阻止他人获取知识就是扼杀知识,那么对扼杀知识习以为常,就会导致对杀害人习以为常——因为确切而言,人就是知识;还会导致对人的缺失习以为常。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世界历史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世界历史知识1

古代埃及

1、经济:尼罗河流域,农业

2、政治:公元前3500年出现国家,尼布甲尼撒三世统治时期,成为最强大军事帝国。

古埃及文明中断于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入侵

3、文化: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

1、经济:两河流域,农业发达

2、政治:公元前3500年产生国家。

汉谟拉比在位时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亡于内乱和外族入侵

3、文化: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楔形文字、太阴历

古代印度

1、经济:印度河、恒河流域,农业发展

2、政治: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出现国家。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3、文化: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希腊

1、位置: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最早的爱琴文明

2、经济:环海多山多岛屿,航海业、海外贸易发达

3、政治:公元前8世纪,出现城邦国家。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全盛。

二、亚历山大帝国

1、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建立地跨三洲大帝国。

2、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高中历史世界历史知识2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意大利半岛出现城邦(公元前1000)—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4世纪末)—西罗马灭亡于日耳曼人的打击(476年)

2、主要战争: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斯巴达克起义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

1、文学艺术:《荷马史诗》《掷铁饼者》

2、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罗马大竞技场、凯旋门、方尖碑、万神庙

3、哲学: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问题;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学者。

4、法学:《十二铜表法》、万民法、经济法。

西欧农庄

一、庄园

1、出现:9世纪,西欧出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

2、性质:独立的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3、阶级关系:领主统治剥削佃户(自由民、农奴)

4、土地所有制:直领地(领主保留土地)、份地(剩余耕地)、共用地(林地、荒地)

二、庄园法庭

1、特点: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管家;

时间地点不固定;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惩罚手段是罚金,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

2、作用:维护领主利益,一定程度限制领主特权。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中世纪的城市

1、原因: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出现城市

3、城市自治斗争:

原因: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土地上。

反抗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结果:自由城市—市民为自由人,有财产权。自治城市—选举市长设立法庭。

影响:消弱了割据势力,得到城市的拥护。但未完全摆脱控制。

二、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手工工匠和商人分化出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市民阶层、早期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原因:希腊罗马古典著作的传播;

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2、兴起:大学兴起,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3、发展:出现了教会学校和私人办学。

并逐步取得自治权利。

高中历史世界历史知识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1、疆域:涵盖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全盛:查士丁尼时期,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衰落:阿拉伯的进攻以及十字军东征

4、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灭拜占庭帝国。

5、历史地位:创造了独特的拜占庭文化;

保存大量希腊罗马文化。

古代日本

1、1-2世纪,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646年,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

经济上土地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定期收税。

4、大化改新的作用:日本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5、武士: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军事集团

6、武士集团:12世纪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是为“镰仓幕府”,国家权力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的产生: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630年统一阿拉伯半岛

2、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3、阿拉伯文化:改造形成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使者。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高考历史世界史》,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