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设计  化学教案 > 详情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材)

作者:2022-03-10 10:07:030

九年级化学教案1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打好化学基础,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化学。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铁生锈 D.湿衣服晾干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纯净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氧化物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的主导方向,下列措施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生活垃圾 B.多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C.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 D.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

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6.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用来保护粮食,利用了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B.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利 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氦气可用于飞艇,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的性质

7.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82g食盐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9.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一一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一分子质量很小

C.物质的 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11.硅元素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的元素是硅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g

12.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

在烧杯B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A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 A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无关;

②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

的 微粒与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③ B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

进入了A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④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影响。

下列软化硬水程度的方法是

A.蒸馏   B.煮沸 C.沉淀 D.过滤

14.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15.关于C、CO和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CO和CO2均有还原性 B.常温下C、CO和CO2均可与水反应

C.C、CO和CO2均有可燃性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16.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

C.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D.蜡烛燃烧更旺.杯子内液面上升

1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18.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银、硬水、水 B.石墨、冰水混合物、干冰

C.氮气、空气、氯化钾 D.冰、不锈钢、乙醇

19.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

它与传统的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纸属于纯净物 B.石头纸的应用不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

C.石头纸极易溶于水可以回收利用 D.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别石头纸与木浆纸

20.“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

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21.依据氧化铁化学式

,某同学做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氧化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

C.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60 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B C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D D C D A D C

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⒈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生活中的下列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 B.铅笔芯 C碳酸饮料 D.不锈钢锅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铁丝   B. 红磷   C. 木炭   D. 硫粉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那部分关系密切(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6、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

②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集气瓶盖上玻璃片;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⑧在集气瓶中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⑨给固体药品加热;⑩整理仪器。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⑧⑥⑩⑦⑨   B.②①④⑧⑨⑥③⑦⑤⑩

C.①②⑧④⑩③⑨⑥⑤⑦   D.②①⑩⑨⑧④③⑥⑤⑦

7、能把水变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 )

A、把水煮沸 B、通电分解水 C、把水消毒 D、将氢气燃烧

8.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9.科学家用第72号元素铪(音:hā)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比地球至少早700万年形成。

铪、钨元素的原子本质不同的是( )

A.核内中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MgO2 B.氯化钾K2Cl C.氧化铁Fe2O3 D.氧化钠NaO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有1至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若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1个且正确,给一分;一对一错不给分。有一个正确选项的,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蒸馏水 C.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稀有气体不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在每个CO2、SO2、O2分子中含有相同的(

)

A、氧分子数 B、氧原子数 C、元素种类 D、相对分子质量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食物变质—分子在不断运动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三、填空

1.(5分)根据物质的类别分别填空:

A自来水;B氧气;C二氧化碳;D氯酸钾;E稀有气体;F高锰酸钾;G氩气;H人呼出的气体;I冰水混合物;J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K海水;L蒸馏水;M氧化铜N过氧化氢溶液O石灰水

其中,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学用语表示:

①氮元素____②2个氢分子_____③3个镁离子____④硫酸铁____⑤一个硫酸根离子_____。

3.(10分)水时用的是______流电,可以观察到两试管内都有________产生;

用___________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该气体是______气;用___________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该气体 是______气;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4.(3分)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⑵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⑶ 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_______(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5.(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右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注:Ⅰ瓶和Ⅱ瓶中所盛放的均为石灰水)。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________ ,活塞 B________(填“ 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______ ,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5分)标出下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H2SO4, Ca(ClO)2, KMnO4, K2MnO4, NaOH,

7.(4分)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粒子填空:

⑴带正电的粒子有 ; ⑵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⑶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大约相等的有 ;

⑷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

8.(20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所选仪器必须选全。

(1) 请写出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现在实验室制氧气若选用的方法,应选用分解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选择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若想用此方法制取纯净的氧气,则选择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_;若想制取干燥的氧气,则选择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则要把B中的_________换成________。

(4)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来制氧气,则发生装置选_______,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但还要对其进行_________的改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室用排气法,利用图F来收集O2则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从 ______端导出;验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利用图G来收集O2则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从 ______端导出;

若利用图G来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从 ______端导出;

G

四、计算题(13分)

1.现有60kgNH4NO3

①NH4NO3由____种元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元素。

②求NH4NO3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为:____个。

③求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④求NH4NO3元素质量比_______;

⑤求 NH4NO3中氮的质量分数(写出过程)。

⑥求60kg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写出过程)。

2.合格奶粉每100

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现测

定某奶粉每100 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2 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奶粉是否属于合格

奶粉。

一、选择题: (本题共2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A

2A 3B 4D 5B 6B 7B 8C 9B 10C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有1至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若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1个且正确,给一分;一对一错不给分。有一个正确选项的,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A

2AB 3B 4AB 5.C

三.填空

1.AEHJKNO;BCDFGILM;BG;CDFILM;CILM.

2.N

②2H2 ③3Mg2+ ④Fe2(SO4)3⑤SO42-

3.直流;气泡;用燃烧着的木条;淡蓝色火焰;氢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2:1;1:8.

 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2.在原子转变为离子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中子总数 D.电子总数

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氢原子     B .氧原子 C .水分子     D .水原子

4.将点燃的硫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同时盖严瓶盖,假如氧气和硫刚好完全反应,则集气瓶里所得的气体物质是(

)

A.由原子构成 B.由离子构成 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由同种分子构成

5.在原子中

( )

A.原子核占很大的体积 B.电子有时不运动

C.一个质子质量与一个中子质量相近 D.原子核都是静止的

6.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

A.一定得到电子 B.一定失去电子

C.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D.不得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7.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

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中子数应为()

A.146 B.92 C.136 D.238

8.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克 B.24 C.2a D.2

9.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⑵所有氢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⑶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⑶ B.只有⑴⑶ C.只有⑵⑶ D.有⑴⑵⑶

10.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

)

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

可见,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可能有变化的是( )

A.原子的数目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种类

二.填空题

1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

1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2)构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4)带负电荷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显中性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质量最小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13.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

14.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结构,符号为C60,由此可以知道,它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5.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⑴氯气(Cl2)

⑵二氧化锰(MnO2)

⑶碱式碳酸铜[Ca(OH)2]

⑷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拓展提高]

四.简答题

16.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下列变化?

(1) 水蒸汽凝结成水

(2)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成水

17.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下列三种实验现象。试根据原子核的结构对(2)、(3)所述现象作出解释。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两个相同的茶杯内分别注入同体积的凉开水,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另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白醋,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发现放蜂蜜的杯子里的水基本不甜,放白醋的杯子里的水很酸,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的速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速度快。

已知醋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蜂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的运动速度就___________。

如下图所示的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HCl)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应在________处(A、B、C)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A D C D C 6~10 C C B D B

二、填空题

11、分子

原子 离子 分子、原子

12、(1)分子

原子 离子 (2)原子 (3)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4)电子 阴离子 (5)原子 分子 中子 (6)电子

13、二氧化碳分子

铁原子 氯离子 钠离子 氧分子

14、60个碳原子构成的

720

三、计算题

15、⑴71,⑵87,⑶222,⑷88

四、简答题

16、(1)水蒸汽凝结成水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成水有新的分子产生了,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17、⑵α粒子通过原子内、原

子间空隙   ⑶α粒子撞击到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18、液体

固体 越快 C


九年级化学教案2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九年级一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学生毕业后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情绪不高。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我制定了计划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及时有效调整。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繁杂,尤其学到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认为化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为此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一些化学家不畏困难危险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讲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和近代的落后;讲中国的崛起也需要化学,多数学生都能感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固固加热的装置,集气首选排水法,向上排空也可以,操作步骤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过氧化氢制氧气,固液不加热的装置。常温可行节能源,操作安全又简单:“查装定收”只四字。”再比如: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较难理解,我将之归纳为“构成物质有三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其中原子是根本,三条路径构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这三类,都由原子直接构。”“非金属原子先组合,构成分子种类多,多数物质分子构:双原子分子单质,非、非组成的化合物…”等等。

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电子白板进行直观教学,在多媒体演示实验中,我认真组织观看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实验探究,学生动脑思考,气氛严肃活泼,取得较好的效果;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三、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炼铁的原理是还原时,我让学生书写出换一种还原剂氢气或炭粉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明确异同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每一章都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数量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适当增加难度;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五、不足与反思。

学生接受能力出乎意料,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况。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盯住跟紧学生,更进一步抓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各方面的问题,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年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教案3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社会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实施有效教学。

二、学生情况简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从上学期的学习成绩看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欠缺进行知识梳理的能力,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这学期里,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课外练习,强化一下基础,为中考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坚信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

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总体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三个单元。其中,第十单元:酸和碱。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碱中和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及有机合成材料。

每个单元的选材都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材,都将会使学生感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各个单元都基本体现了以点带面,通过个性归纳共性的特点。在介绍复分解反应时,先通

过典型反应让学生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发生的条件,再通过酸碱盐溶解性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会判断溶液中的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写出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等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善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辨别几种化学肥料。

(4)会辨别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不同有机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PH的测定。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区分化学肥料。

(4)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合理的饮食结构。

(5)会辨别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不同有机物的特征。

六、教学方法与措施

1、根据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设计,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

3、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化学学习的过渡。

我们要切实作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面向中考追求升学。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思维能力。

4、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

根据以往九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

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化合价、化学式都写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5、落实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层布置学习任务,随机抽查督促,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他们都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6、建立督查的长效机制,力争每堂课利用5分钟时间采取随堂提问、听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抽查并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师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

7、经常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及困难,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和更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

8、坚持把每堂课都当作公开课精心备课,并做好课后反思,以便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

9、作业及辅导:作业要适量、规范化,讲评及时,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

10、坚持写教育随笔,记下自己在学困生转化及教育教学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中考档案》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九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九(236)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九(231)班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17%,学习发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任务、措施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每位教学要按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本学期要注重教学反思的书写。

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特别是要处理要落实好《中考档案》的教学任务。

4、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操作考试学生顺利过关。

5、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并做好跟踪检查,培优工作。

五、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1、备课标。

(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

(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教学前的准备。

(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

(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d、指导学生准备。

(三)编写教案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落实新课程理念,把握命题主旋律。关注社会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实施有效教学。

二、学生情况简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从上学期的学习成绩看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在这学期里,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课外练习,强化一下基础,为中考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坚信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总体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共包括四个单元。其中,第六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资源的保护及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杂质问题的计算。第七单元:溶液。介绍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第八单元:酸和碱。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碱中和反应。盐和化肥。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化肥。第九单元:化学与生活。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及有机合成材料。每个单元的选材都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材,都将会使学生感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各个单元都基本体现了以点带面,通过个性归纳共性的特点。如通过学习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仅铁、镁、锌等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而且使他们认识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又如在介绍复分解反应时,先通过典型反应让学生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发生的条件,再通过酸碱盐溶解性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会判断溶液中的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写出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等等。因此在下册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善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和爱国主义教育。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

二、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

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

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

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分类教学和指导。

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谓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我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五、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

2、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映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4、注意心理训练。

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校教学学科共有八个班,有学生350多人,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0%,学习发展生占3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1、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2、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3、讲究“巧练”

4、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5、跟踪检查。

6、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7、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区第二名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教案4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总结

为督促学校完善实验教学设备,充分利用设备进行教学,开齐开足学生实验,我区对各学校的实验教学抽样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

一、存在的问题

1、为做实验而做实验

考查目的变相为考查学生按已知步骤操作的僵化能力和毫不动脑筋的机械操作,而非自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活能力。失去了学生实验的目的。如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居然用精盐提纯,这样的实验还有何意义,反而让学生失去了探究的欲望。

2、基本操作不规范

就考查题目本身来讲,试题集中在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上。就化学学科而言,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加热、仪器的连接等基本操作一直是考核的重点。本次考核中反应出多数学生对这些基本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一方面反应多数学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再次证实背实验、讲实验是不能有效达成学生三维目标的。

3、不能体现学科特点

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缺乏实验的真实、准确性;废物回收设备不科学或不准备,缺乏环保意识;实验准备不科学,缺乏自然科学的严峻性。这都要求提高实验员的专业化发展。

4、缺乏实验的开放性

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差异情况,基本实验几乎没有创新,特别是实验报告的填写都是一个模式,缺乏实验的真实性,更有甚者实验未做完就把报告填完。这种考查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实验素养不能体现,对学生有关实验预习、实验理解、实验报告等必需的实验环节也不能较好体现。

二、几点建议

1、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需加强督促,漂亮的实验室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能为检查服务,让实验室“动”起来。

2、把实验操作考核的责任和权利交给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优势,切实信任任课教师的评价,让实验操作考核日常化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3、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实验员培训,提高实验员的专业素养,高效利用各种实验设备和设施,不把实验室管理员成为学校补缺、填空的岗位。

4、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检查督促,随机对所有学校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实验开出的实际情况,并把出现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并帮助解决。加大学校实验考核的力度,为培养实事求是、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化学教案5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以下4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学习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有关实词、虚词的含义。

3、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故事寓意。

2、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3、“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和思维训练来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泛读感知、品读感悟、研读迁移中,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课前我们已对课文进行了疏通,下面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一厝朔东。()(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汝心之固。()(4)且焉置土石。)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学生分小组朗读。

三、教读新课

(一)初步理清“人”和“事”。

教师导语:现在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来问大家,看看大家对课文究竟理解得怎么样。

1、提问: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2、提问: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

教师引导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学生讨论回答:

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

3、提问:再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本句省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即“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领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

第2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册分散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初中语文第五册将各篇相对独立的文言文集中编排在第八单元学习,旨在培养诵读习惯,增强文言语感,进一步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故教学要求侧重于朗读和背诵。

2、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刻,实践性强;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3、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4、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本课目标确定如下:

①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诵读课文第三段。

②能力目标:在对比中认识愚公形象及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③创新目标:“智叟也智”。

④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发扬愚公精神,克服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二、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学法则以诵读、讨论为主。诵读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及背诵。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手段、技巧的运用

运用自制课件及教学插图,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强化视听感受,既提高兴趣,又丰富教学内容,起到拓展迁移的作用,从而实现“小课堂”与“大语文”的有机组合。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对比,提问思考,然后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新课教学

严格体现“三为主原则”,以读贯穿整个教学,在教师的导读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师生合作,逐项分层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三)听录音范读

加强听力训练,正音、断句、模拟人物语气,为下一步诵读作好铺垫。

(四)文言词汇及句式的教学

这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为突出这一重点,采用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分组讨论与集中归类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通假字(4个)、词语辨析(且、焉、之、其、于及一些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倒装句、反问句)及难翻译的句子,这样,便可轻松完成任务。

(五)课文讲析

1、故事情节的教学

让学生找出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标、办法、行动、影响等有关语句,突出一个“难”字,一方面加强朗读,另一方面为下面的讨论张本。

2、愚公形象的认识和神话结尾的作用

愚公形象认识是本节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可引导学生从人物对比入手来分析讨论,特别是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宜分角色朗读,从人物对话及语气角度全面理解愚公。神话结尾是本文的难点,它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实质上也是对愚公精神的一种高度肯定。只要从现实出发,从肯定愚公精神角度出发,即可突破这一难点。

3、重新认识智叟

传统教材认为智叟不“智”,但他的话也很实际,因此重新认识智叟便成了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活动,课堂打算从为何“无以应”角度入手深层挖掘,从而认识其也有“智”的一面,力求有所突破。

4、寓意的教学

归纳寓意是本文的重点之一,教师可在移山与搬家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认识,然后归纳,放mTV,拓展课堂,活跃气氛。

五、德育渗透

学生自由发言,重在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本文实践性强的特点。

六、指导背诵(力争当堂背诵)

1、愚公先斥后驳

2、有些句子运用了顶针手法。

七、作业布置

1、加强巩固练习《中考模拟题》

2、注重知识的迁移,对比阅读。

八、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愚公不愚智叟也智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第3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下面由范文网的作者为你提供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的写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积累文言词语,诵读课文。

3.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注解试译全文。

二、导入

从杞人忧天说起。《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

3.方法指导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工为主,有些文言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语来代替,如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的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的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四、小结

1.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2.通假字

汝之不惠 始一反焉 一厝朔东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

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课文,大致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研究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二、研读分析

1.同学自己细读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思考下面问题。

(1)愚公之妻和智者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2)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3)愚公移山要而对哪些困难

(4)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智对举,有什么深意

(5)讨论本文的寓意

2.讨论归纳

提示:

(1)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并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客观难题,但并不反对移。而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阻止其移山。

(2)体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众人的拥护。

(3)两山非常大;人力有限;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4)愚--智--

(5)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三、写法点评

1.对比:愚公--智者 京城氏之子--智者

2.烘托:山之高大,运土路程远--移山不易;山神之惧,天帝之感--愚公决心之坚

四、学生质疑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读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感想?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第4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

本文是范文网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愚公移山》时代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愚公移山》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全文按情节发展过程可分四段: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这两座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在地。这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对烘托人物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段写愚公发起移山的经过和移山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初步展示了愚公的`精神,为下文“答智叟难”做铺垫。这一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愚公倡议移山的原因和目的及其倡议得到儿孙们热烈响应的情形;第二层写愚公妻的“献疑”,说明移山的实际困难,还写了众人提出的解决困难的办法;第三层写愚公及其子孙们在移山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其中还穿插叙述了京城氏孀妻的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第三段写愚公批驳智叟的诘难。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文中把两种对立的观点叙述得十分清楚,是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之所在。由此自然地导出故事的神话结尾。

第四段写愚公的话感动了天帝,王屋、太行二山终被移走。

这篇寓言的故事情节跟一般寓言比较起来,要稍微复杂一些,而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过程──它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样一个情节发展的过程,尽管跟一般小说还有很大的差别,但对人物精神、思想或性格的表现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这篇寓言中的主要人物愚公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格的主要原因。

《愚公移山》人物描写

1、愚公的形象:

愚公是移山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面对千难万险,不顾“年且九十”的高龄,率领全家“毕力平险”。这困难,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而愚公却坚决要干。看起来这似乎是“愚”,其实不然。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道儿。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因此,“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指通豫南,直达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直达”都有笔直的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增高”。这样得出“何患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象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

2、智叟的形象: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即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付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愚公移山》重点难点讲解

1、课文的寓意:

这篇课文名为“愚公移山”,其实并不一定是要提倡挖山,而是意在告诉人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奋斗努力。

2、愚公的形象:

愚公是移山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面对千难万险,不顾“年且九十”的高龄,率领全家“毕力平险”。这困难,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而愚公却坚决要干。看起来这似乎是“愚”,其实不然。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道儿。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因此,“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指通豫南,直达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直达”都有笔直的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增高”。这样得出“何患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运用对照、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

第一,用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峻、广袤,同老愚公人少力微、工具简陋相对照,有力地突出了愚公的毅力和决心。第二,用智叟的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作聪明,同愚公胸怀大志、远见卓识、敢于斗争的精神相对比,点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第三,用“遗男”的热情赞助来衬托智叟的顽固不化。第四,用山神惊惧,天帝感动来烘托愚公的坚强行动和必胜的信心。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以上4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能够帮到你,当然,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更多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范文。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九年级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材)》,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