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还是困难地学习。其实,只要善于在未知中寻找兴趣,你就能永远乐观地对待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A
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解析】
【分析】
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①“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4.B
15.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解析】
【分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B。
15.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摧。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
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
15.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解析】
【分析】
14.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故选C。
15.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四、【202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9.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
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10.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
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解析】
【分析】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10.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诗歌后两联提到的“话此”,要联系上文来看。“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息”,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姓的盼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惆怅”写出作者在提到常州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想到常州的美景,表达了对常州的难舍和怀念之情。
五、【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
14.B
15.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
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16.不同意。
“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
【分析】
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 “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 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故选B。
1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然后深层理解情感主旨,最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有结构作用的话也要指出来。题干为:“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可见赏析角度不用面面俱到,侧重内容氛围,情感态度和诗人思想。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
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
16.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题干为:“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肯否均可。但作答时理由一定要充分。思维角度有:解释字词意思,扩展到句中翻译大体内容,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表达效果,有修辞或者结构特色的话也要点明。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
(1)“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2) “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点睛】
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六、【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B
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
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解析】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七、【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9.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__;
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0.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
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答案】
19.感伤
达观20.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
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解析】
【分析】
19.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秋江送别》的意思是: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作者以山川、归舟等意象表达了依依别情和悠悠乡情,尤其是后两句,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流露的是分别的伤感。
《送柴侍御》的意思是: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诗中写与好友分离,自然不免有点儿伤感,但作者却宽慰友人:我们虽阻隔青山,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因而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情绪,更多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达观。
20.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要求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翻新脱妙”之处。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 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
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点睛】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习题中强化考点与锤炼考试技巧,按照学科精心挑选的题库对考点再次强化训练,对磨炼考生的考前答题技巧大有裨益。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成人高考历年真题,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成人高考历年试题1选 择 题一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抢qiang 抢劫 抢救 呼天抢地 抢班夺权
B.当dang 当日 当真 安步当车 当仁不让
C.切qie 亲切 切磋 切中要害 切肤之痛
D.处Chu 处方 处境 处心积虑 处之泰然
参考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赡养 涸泽而渔 反聩 哗众取宠
B.简练 人才倍出 作祟 励精图治
C.杀戮 严惩不贷 修葺 罄竹难书
D.整饬 莫衷一是 阔绰 积毁消骨
参考答案:C
3.依次在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全省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__________。
②然而,当地有关部门仍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__________ 在1998年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
③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______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A.遏制 私自 修建
B.遏止 擅自 营造
C.遏止 私自 修建
D.遏制 擅自 营造
参考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假如语言能够生产物质材料,那么夸大其词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B.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学习什么,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绝不会一帆风顺。
C.我们的办案人员要深入调查取证,不能片面地听取一家之言。
D.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参考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因为阻力极其微弱,空气极其稀薄,所以这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绝不是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参考答案:C
6.选用下面的句子为文段填空,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湖上也好,山上也好,天空中也好,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到处都在动,都是不均衡,是离奇变幻,是光怪陆离的阴影和线条的无穷的混合和错综,而万物之中却隐藏着宁静、柔和、统一和美的必然性。
①没有一丝完整的线条②没有一个同样的瞬间 ③没有一片完整的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参考答案:B
选 择 题二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浦口 逮捕 逋逃 哺育 黄埔
B.比较 皎洁 姣好 狡猾 佼佼
C.黢黑 辛酸 怙恶不悛 逡巡 英俊
D.芳香 作坊 画舫 查访 放达
参考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稽查 声名狼藉 矫饰 味同嚼蜡
B.泥淖 阴谋诡计 抹杀 别出心裁
C.脉搏 融会贯通 湮灭 相形见绌
D.祛疑 怙恶不悛 皈依 委屈求全
参考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疯了,疯了,人类疯了!”许多人面对克隆人的问题无一例外地表示出痛心疾首。
B.近来,到医院儿童铅中毒专科就诊的孩子骤然增多,许多孩子因铅中毒导致行为异常,家长忧心忡忡。
C.时间无处不在,却没有人得以切实的触摸;时间如影随形,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绽放着自己的魅力与影响。
D.时至今日,官本位的观念在一些人心目中仍然挥之不去。就连来华投资的外商,也都要“晋官加爵”,好像只有当上“副处级”干部了才有说服力,才心安理得,名至实归。
参考答案:B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赌场”距镇中心不到一公里,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繁华所在__________ 能容得下一个大赌场的存在。
②大同,小康,原来都只讲到了社会秩序, __________ 没有说到经济生活。
③东南大学这次论文风波,因为顾冠群的院士和校长的身份而备受注目,实际上,它暴露出的 __________ 是国内博士生培养问题的冰山一角。
A.居然 都 不过
B.竟然 都 恰恰
C.竟然 却 恰恰
D.居然 却 不过
参考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所谓平常心,就是既不要嫉富抑商,也不要嫌贫欺弱。而这就要求我们平衡地发展政治参与,严肃对待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日益明显地提出的代议制问题。
B.大火系因遇真宫大殿东侧厢房原住人员杨某搭设照明线路及灯具不规范,埋下事故隐患;现居住人员周某疏忽大意使用电灯不当,导致电灯烤燃他物引发。
C.自从巴厘岛爆炸事件发生后,台湾民航业经营状况比“9?11”事件后还糟。这趟春节大陆包机似乎给走下坡路的台湾航空业带来了无限希望。
D.1月22日,“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被确立为我国小康社会住房标准。尽管这一标准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康社会的关注点开始深入到住、行、教育等生活的更高层面。
参考答案:C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海面上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
__________ 。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②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
寂静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D
成人高考历年试题2一、(18分,每小题3分)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狰狞zhēng 诤言 挣脱 峥嵘岁月 铁骨铮铮
B.撩拨liáo 潦倒 燎原 眼花缭乱 寥若晨星
C.悭吝qiān 歼灭 虔诚 潜移默化 阡陌纵横
D.缉拿jī 编辑 作揖 羁旅生涯 疾言厉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积腋成裘 猝不及防 曲突徙薪 群贤必至
B.瓦釜雷鸣 歪风邪气 目光如聚 铤而走险
C.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钟灵毓秀 常年累月
D.自立更生 遗笑大方 弱不经风 气势汹汹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 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
A.清莹 淡薄 流失
B.轻盈 淡泊 流失
C.轻盈 淡薄 流逝
D.清莹 淡泊 流逝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的智叟式的人物。
B.在俄罗斯流光溢彩的古典文学长廊里?有不少卷帙浩繁的文学巨著值得我们流连。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试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6.下列各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 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
A.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浯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B.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C.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D.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0题。
成熟离我们有多远
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但是我们知道几乎国内外所有证券市场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市场永远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那一天,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所以,我们将无法界定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也几乎不能清除那些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大肆造假的上市公司。就算是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不也冒出了诸如“安龙”、“世界电信”之类的丑闻。
但是在美国,对造假行为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几乎可以用残酷这个词来形容。通常情况下,这些造假公司的首脑和相关人员都会倾家荡产并过上长期的铁窗生活,而且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或许这就是真正意义的成熟市场,承认价格的扭曲,承认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为了利益而来,也承认有可能存在虚构利润伪造报表的上市公司,但与此同时法律以极度严厉的惩罚制度威慑着违法者。从这个角度讲,假如我们都理解了“对造假者的仁慈就是对投资者的犯罪”的含义,也许我们的市场就离成熟不远了。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是必由之路,启动社会需求对经济拉动的杠杆作用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制造类上市公司的辉煌是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步伐成长起来的。在未来的10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随着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准的提高以及对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些正在不断壮大的消费类品牌将会步人上升轨道。
7.第三段中用“杠杆”的比喻要说明的是(
)A.较少的社会需求能极大地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B.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需求起着指导制约的作用。
C.社会的需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有拉动调控的作用。
D.中国的消费型经济必将提高国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准。
8.在作者看来,以下不能作为“证券市场不会走到真正成熟”(
)A.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
B.很多国家都在对市场造假行为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
C.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也冒出了丑闻。
D.虚构利润、伪造报表可以使上市公司获得超额利润。
9.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与者获得的利润趋向平均化则标志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认识。
B.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决定了证券市场的价格存在扭曲。
C.现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向消费经济的转型,会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D.在上一个经济周期的10年里。那些尽显辉煌的中国上市公司以制造类为主。
10.以下对文章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假行为人人喊打,但如果不予以彻底的打击,在一定条件下,它还会死灰复燃。
B.终止来料加工型经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中国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任务。
C.“使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是理想化的理论,很难指导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D.中国的证券市场,如果能承认价格的扭曲,严厉打击造假现象,那就离成熟不远了。
第Ⅱ卷
三、(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回音壁
陶然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的叮咛。
当我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我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想起很多年以前,我首次站在这里,十分诧异于面前这毫不起眼的红墙,它甚至有些斑驳得古老了,却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那一刻就回响在耳畔。
但这种错觉一闪即逝,我明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把我从南海之滨携来的一句问候,一直保留到踏足这里,这才怀着既亲切又神秘的.心情,轻轻地朝着伴我的朋友奉上空间的怀念:“你好吗?”
你好吗?你好吗?这短促的三个字回荡起来,就在青山绿水间悠扬,有如一首多情的歌。
我不知道传回我耳朵里的那一句,到底是我送去的,还是他回赠的;我总以为,你来我往的同一句话,已经交融成为分不清我的还是你的,那回音混淆了彼此的区别,成了合唱,流动在同一个音调里。
我实在喜欢倾听郡回音。
当发自心底的声音诉出,任谁都不会漠然于它的去路,更不会无视于它有没有回应。即使是在空谷里的呼喊:也还会有相应的回声;何况是在人间!
这回音壁的妙处,就在于它的有呼必应。我有时会想,倘若太寂寞,倘若嘻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也许你和我也可以在这古老的地方找到一点安慰。
然而,我又想,大约,我们也不用太过拘泥于形式。生活在我们心海中激起的浪花,那涟漪,那涛声,不也是一种动人的回音吗?
只是,胸中的回音壁是无形的,它随着世间的脉搏,不断地震出生命之歌。然而,比较起来,它比真正的回音壁或许还要敏锐而且立体,因而还要生动得多。
11.文章第一段中用了两个叠音词,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6分)(1)粼粼:
(2)殷殷:
12.第二段中,作者之所以“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是因为:(分两点回答,每点不超过18个字。
)(1)
(2)
13.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8分)(1)“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实在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胸中的回音壁和真正的回音壁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14.本文构思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四、(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一17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予。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粱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5.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6分)秦 闻 公 子 在 赵 日 夜 出 兵 东 伐 魏 魏 王 患 之 使 使 往 请 公 子
16.平原君以见毛公、薛公为羞,公子无忌对此的评价是(用文中语句作答)
(5分)17.文中是怎样表现公子无忌礼贤下士的?(6分)
18.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6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2)李白这首诗,诗中有画,有情,也有志。在“画”、“情”、“志”中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五、作文(70分)
19.下面诗句是对阴历二月(春天)的描写。
(20分)太阳在二月升高,柳条在二月长垂。白雪在二月消融,冰凌在二月隐退。湖水在二月露面,迎春在二月吐蕾。燕子在二月来信,大雁在二月起飞。
有人说二月(春天)是生命的季节,也有人说二月(春天)是希望的季节,还有人说二月(春天)是喧闹的,灿烂的季节。请以“二月(春天)来了”为题,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20.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使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没倒的话。
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50分)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13
2.A 3.D 4.C 5.C 6.B二、(12分。每小题3分)
7.C
8.B 9.D 10.B三、(25分)
11.(1)形容回音的传递是连续、起伏的(3分)
(2)形容回音深厚而亲切(3分)(答殷切、深厚、亲切、深情亦可,答急切给1分)
12.(1)回音壁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
(3分)(2)回音壁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或:回音壁使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3分)
13.(1)要点:回音真诚、多情;
回音是入与人心灵的交流、融合。(4分)(2)要点:胸中的回音壁无形,真正的回音壁有形;胸中的回音壁比真正的回音壁还要敏锐、立体、生动。(4分)
14.本文由实到虚,从天坛回音壁写到胸中回音壁,把握一点,透视生活,抓住瞬间,见其永恒,赞颂沟通心灵的人间真情。
(意思对即可)四、(23分)
15.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16.平原君之游,徒蒙举耳,不求士也。
17.要点:(1)从博徒卖浆者游(2)天下士复往归公子(3)善纳雅言,急归救赵
语句通顺,意思对即可。18.(1)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4分)(2)结合诗的意境,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五、写作
19.(20分)略
20.(50分)略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考即将就要到了,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来说提高成绩是当务之急,那么地理的提分方法和头份技巧都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选择题高考技巧(一)(一) 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4.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二) 运用科学方法1.直选法(再现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2.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3.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4.转换法。
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5.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地理选择题高考技巧(二)——方法一、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方法4、选优法
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方法5、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梁振锋介绍,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地理选择题高考技巧(三)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理论阐释】
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二、组合排序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三、归类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类题型就是在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要求对所列地理事物进行归类。一般题干分类标准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自己分析确定。宏观所罗列的地理事物,找出并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掌握的标准归类所罗列的地理事物,对应选项找出答案。
四、推理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审清题干叙述,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关系(如从属、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等),明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原理、规律将选项与题干组合,分析推断与之相符的最佳答案。
五、比较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题干明确而选项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二是选项明确而题干要求从不同个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相;
六、图文材料型选择题
【理论阐释】
奔雷题目是综合题的一种转型,难度适中,阶梯的关键是一句图文材料对信息进行获取与整合,借助所学地理规律与原理分析推断其相互关系,需要有较强的第六空间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方法技巧见专题),借用相关原理贵了吧解答题目,解题钱先宏观地浏览一下选项对分析角度的提示,特别是文字内容复杂、空间较强的无图考图选择题,尽量将图文转换,采用以图释义法解决。
七、配对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理论阐释】
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包括题干和与之相配的多个选项。题干与选项的数目可以不等,且选项选用次数也不固定,但每个题干只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做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导语叙述,它是题干和选项配对的依据,有时也说明选项被选次数。首先应细看指导语,明确题干与选择配对的关系;其次对备选答案都要思考,理解含义并按其本质内容加以区分;然后将问题与选项对照,从中找出最佳答案与之配对。
选择题作为地理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设问明确、知识覆盖面广、作答简便、评分客观,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策略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要善于挖掘题干信息
“对比往年地理、历史和政治的高考分数统计,可以发现试题的难度较为稳定,地理题的难度在降低,而三科的难度在趋向平衡。”在分析了2009年至今的高考三科平均分统计表后,梁老师对此总结:“一般来说,你的地理考试达到了76分,就达到了第一批次本科录取的要求。69分左右,达到第二批次。64分左右,则是第三批次。”这使得同学们对自己地理考试的分数红线有了一个直观的概念。
梁老师解释说:“地理考试中,分析题干信息很重要。例如图表题,每个点都是紧靠图中的信息,这就需要同学们去从图表和题干中挖掘信息,注重审题。有的题目甚至不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就能解答,但这就要同学们有的放矢,不能一股脑地把自己学到的、知道的都答上去,答得多却没有分。”
要使知识之间建立桥梁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并不要求高深的地理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们最薄弱的环节,知识之间却建不起桥梁,联系起来就有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梁老师现场讲解了入藏铁路建设方案的例子,从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和建设成本这些方面,学生很容易地分析出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较滇藏铁路和川藏铁路的优势,但不利因素却很难被同学们分析出来。此时,梁老师给出了一幅我国人口自然密度分布图,不同的建设方案所连接地区的人口密度状况就清晰地显现在同学们眼前,青藏铁路在经济效益上的劣势也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高考地理选择题常考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
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
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
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
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
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
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潜水位线专题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
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
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
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平时在家没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搜一些题目做一下,尤其是那些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这样也是能够锻炼孩子的做题能力的。小升初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小升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学习。
小升初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读拼音写字、词,请注意书写规范、美观。(3分)
jiǎn yē dǐng ké sòu biān
二、用“√”画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
chàn)栗,小陈颤(zhàn chàn)抖。2.我狼吞虎咽(yān yàn yè)地把食物吞进咽(yān yàn yè)喉,咽(yān yàn yè)得说不出话来。
三、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恍然大悟 德高望重 可见一斑 狂风怒号
B.囫囵吞枣 流连忘反 张冠李戴 抑扬顿挫
C.排山倒海 无影无踪 滔滔不决 不解之缘
D.窃窃私语 自做自受 兴高采烈 悬崖峭壁
四、根据下列提示,给对联加上不同的标点表示不同的意思。(3分)
一个人总是挨官司。过年时,他家人说:“今年谁都不能打官司。”并且贴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着“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只是没加标点。结果小儿子来探亲时读出了这幅对联,让全家人十分惊讶。
家人应该是这样读的:
小儿子应该是这样读的:
五、根据“生气”这个词语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3分)
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指生命力或活力:
六、下面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进步了。
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C.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D.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加了友谊。
七、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并完成填空。(6分)
大漠沙如雪 轻烟老树寒鸦 李贺
孤村落日残霞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白朴
粉骨碎身全不怕 燕山月似钩 皮日休
1.当看到兄弟不和,骨肉相残的现象时,我们常会想起曹植《七步诗》中的名句“
。”(2分)
2.我们做事情应该一气呵成,正如《左传》中所说的:“
”(2分)八、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近义词是“本末倒置”。( )2.《白雪公主》《拇指姑娘》《丑小鸭》这三篇童话都是安徒生写的。
( )3.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4.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男运动员是李宁。
( )九、请你当小诗人,把这节诗接下去。(3分)
幸福,就是帮妈妈做家务,让她不再那么劳累;
幸福,就是 ;
幸福,就是 。
十、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景回答问题。(3分)
小红一早回到教室,见同桌小明在抄袭同学的作业,便说:“小明,你可真会为自己减负啊!”小明脸一红,随即把作业本还给同学,自己埋头计算起来。
小红的言外之意是:
小明要怎样回答才得体?
十一、综合实践。(3分)
毕业前夕,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自制的贺卡,并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赞美和敬意。如他写给音乐老师:你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 )老师: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藉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 爹 为什么要烧掉呢 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奈)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慈”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1分)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在正确的字上打上“√”。
(1分)3.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分)4.我能写下面词的反义词。
(2分) 慈祥( ) 含糊( )5.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2分)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⑵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6.请用“
”在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7.读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8分)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变得残旧不堪,但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2分)2.除了“迫在眉睫”外,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很紧急的呢?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
(2分)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4.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2分)5.短文第三自然段写道“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请你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2分)6.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这句话的含义?(3分)7.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或者我)说些什么?(4分)
读了这篇短文,我的感受是:
我想对文中的 说:
第三部分:习作(35分)
根据下列的提示与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题目一:我 这堂课
要求:1.从“喜欢”、“不喜欢”、“讨厌”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上,然后按题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要交代清楚是一堂什么课,以及这堂课的内容和你的感受。3.书写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主,语句通顺,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二: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要求:1.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文题,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2.要写成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3.书写端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主,语句通顺,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小升初语文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碱、噎、鼎、咳嗽、鞭
二、1.zhàn chàn 2.yàn yān yàn
三、A(B“反”—“返”; C“决”—绝; D“做”—“作”)
四、家人应该是这样读的: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小儿子应该是这样读的: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五、你再这么说,我就生气了!
枯木又逢春,生气不断。 / 青年是最有生气的。
六、C
七、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1.√ 2.× 3.√ 4.× (许海峰)
九、幸福,就是每天迎着初生的太阳,走在上学的路上。
幸福,就是早晨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傍晚和他们一起回家。
十、言外之意:小明,你自己都不会动脑子,就知道抄袭别人的作业。
对不起,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下欠我不再这么做了。
十一、语文老师:您妙语连珠,像接连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
1.C
心 2.籍 耐 3.:“ , ? 。”4.严厉
清楚5.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不得不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⑵我怎能轻易离开北京呢?
6.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7.从中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课外阅读
1.母亲桥
母爱2.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十万火急 四面楚歌 岌岌可危 火烧眉毛 十万火急3.本文主要写了我因抄近路赶往学校,不小心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棉裤湿透了,冷得全身麻木,母亲知道后,不声不响地为我搭好了桥,然而她的手却被石头碰伤了。
我知道后,心情很激动。4.第一次是因为起床晚了,为了赶时间;第二次是因为赌气
5.略
6.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我的同行者和领路人。
母亲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她并不是想得到什么,只希望我们能快乐与幸福。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地理高考真题》,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