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条据书信 > 详情页

银行与信用风险

作者:2022-07-08 10:11:270

银行与信用风险1


选题背景和意义:信用卡业务是各银行增加利润来源的重要中间业务,在银行利润结构中信用卡业务的收益占据重要比重,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业务品种之一。我国自1985年中国银行推出第一张信用卡以来,在度过了十多年的低迷期后,近几年信用卡业务得到飞速发展,信用卡发行量不断增加。截至2009年底,我国银行累计发行银行卡206594.37万张,同比增长14.8%,增速降低5.2%。其中,借记卡188038.81万张,占银行卡发行量的91.0%,同比增长13.4%,增速回落4.2%;信用卡发卡量为18555.56万张,同比增长30.4%,增速回落27.3%。截止至2009年,银行卡发卡数量增速放缓,信用卡占银行卡比例进一步增加。2009年底,我国银行借记卡发卡量与信用卡发卡量的比例约为10.13:1。信用卡发卡量快速上升的背后是个人金融服务要求的全面增加,居民结算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逐渐接受了从现金结算到信用卡结算这一支付方式的转变。信用卡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好伴侣。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成为持卡消费一族,持卡消费在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信用卡行业高速增长的同时,是全行业普遍亏损的局面,只有招商银行等少数发卡行目前实现了盈利。据2009年中国上市银行中报提供的数据分析可知,披露了信用卡不良贷款数据的四家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和深发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分别占到总不良贷款的11.1%、6.7%、2.7%和3.8%,并大致呈现出信用卡发卡量越大,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越高的趋势。韩国信用卡危机和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我国银行业在信用卡业务飞速发展的现状下更应该引以为鉴,对信用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以求防范于未然,避免重蹈覆辙。并且加强对信用卡风险的管理,无论对社会、对银行业还是对持卡人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提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以求为信用卡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国内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1、吴洪涛[1]的著作《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将消费理论、银行信贷理论、货币进化论结合在一起,分析了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普遍模式。参考了Bierman和Hass,Yawitz的研究成果,对中外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2、周宏亮、穆文全[2]编著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介绍了美国信用卡发展简史和信用政策,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理念及相关法律。并且在分析技术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数据挖掘、数据仓库、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决策树等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该著作不同于以往信用卡风险管理以理论分析为主的惯例,而采取不同的思路为风险分析提供技术基础。3、中国工商银行课题组[3]分析研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收益较低,盈利困难,并研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能力低下的原因和应对策率。4、王红、李松[4]在《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中认为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法制不完善、风险管理协调沟通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并从做好风险防范建设,建立内控长效机制方面提出措施。5、李慧妍[5]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性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性。她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并且证明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性的关键因素是信用卡的透支余额。6、闫天兵、沈丽[6]在《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认为信用卡业务是一项高收益与高风险并重的业务,在《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首先对对信用卡的盈利结构进行分析,针对信用卡信用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并采用信用评分模型进行衡量,借以从获取客户,管理现有客户问题和催收欠款三个方面提出有效的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方法。7、吴镝、蒋鹏[7]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中介绍了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来源:商家、持卡人、商业银行和第三方。具体分行了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对策,应该着力于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社会防范力量的统一以及法律支持体系的完备。8、陆立锋[8]在《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与利润增进问题》中论述了信用卡风险管理与利润增进之间的关系,指出我国信用卡行业的新机会在于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一定要与银行企业文化、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要能够为银行创造价值,取得利润。而信用卡利润增进的关键在于风险管理能否进一步贴近市场,提供以人为本的增值服务。他认为中国信用卡产业未来十年内将进入“井喷式”的爆发性增长阶段,发卡规模和信用卡业务利润将急剧增加。9、黄素梅[9]在《给予生命周期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一文中把信用卡生命周期中分为四个阶段——考察期、形成期、稳定期和衰退期,认为考察期要加强营销管理,筛选客户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难易;形成期主要是进行审批管理和授信管理;稳定期要灵活调整策略以控制风险、挖掘收益、巩固客户忠诚度、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对特约商户行为进行监管,以期实现更好的账户管理效益;衰退期,银行应合理制定催收策略,极力挽救客户,减少坏账损失。10、王立枫[10]在《信用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中分别对银行、持卡人和特约商户在信用卡业务中面临的风险全面详细地进行分析,指出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供了相对的风险控制措施。文中除了关心银行面临的信用卡业务风险,还增加了对持卡人和特约商户的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信用卡犯罪形式大大加大了持卡人和特约商户在信用卡业务中面临的风险。11、赵杰[11]指出我国信用卡发卡行信用风险在不断积聚,逐渐进入业务发展的拐点期,现如今急需建立信用卡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合理的授信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12、刘明芳和油晓峰[12]在《我国信用卡风险与管理研究》中详细分析了美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韩国信用卡危机和台湾信用卡危机。分析指出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美国信用卡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相互弥补、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利益共享,很好的完善了个人信用卡体系。同时韩国和台湾的信用卡危机的经验教训对我国信用卡行业来说是一个警示。他们在文中建立了个人信用评分模型。二、国外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1、Stighz和Weiss[13]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一文中,提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借款人会产生改变起初申请贷款时的用途转而从事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的动机,这就导致银行的预期收益降低而风险增高,从而使得银行面临“道德风险”。商业银行面对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采用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透支利率,用提高利率增加的利息收入来补偿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同时也带来不利后果。首先,面对高利率,那些能按时偿还的安全客户会主动退出这一高价信贷市场,但危险客户由于从事高收益高风险项目,无论成功与否都敢于贷款。其次,借款人为了支付高利率会选择把贷款用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上,以博取高收益,银行收不回贷款的风险就更大,这就是“逆向选择”现象。道德风险发生在借款人透支之后,由于银行对于借款人透支使用情况监管不严格,借款人为追求高回报,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往往造成高违约率,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共同作用导致信用卡信用风险要远高于其他贷款。2、Donatoct AI[14]以信用卡资料为例,试着利用资料勘探的技术预测信用卡持有人的信用破产时机。3、Elizabeth Langwith[15]的研究指出信用风险的部分成因是还贷利率过高所致,他通过大量信用卡使用者的调查发现要降低信用卡风险,发卡银行必须管理好银行内部操作风险,并应酌情降低还款利率,另外可以借助专业的催帐公司处理呆账。 参考文献:[1]吴洪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2]周宏亮,穆文全.信用卡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3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加速信用卡收益结构的转型[J].中国信用卡,2006(1)    [4]王红,李松.信用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J].中国信用卡,2007(10)     [5]李慧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7    [6]闫天兵,沈丽.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济南金融,2008(8)    [7]吴镝,蒋鹏.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8(7)[8]陆立锋.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与利润增进问题[J].新西部(下半月),2008(4)[9]黄素梅.基于生命周期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12)[10]王立枫.信用卡风险成因及方案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9)[11]赵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2)[12]刘明芳,油晓峰.我国信用卡风险控制与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13]Stiglitz, and Weiss. Credit Rationingin Markets with I 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14]Warmer, John T. and Saul Pleeter. The personal Discount Rate:Evidence from Military Downsizing Progra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1)[15]Greenspan, Remarks at the Financial Markets Conference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ashington,D.C.Alan,1996     

银行与信用风险2


摘  要:直销银行顾名思义是直接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银行,其重要特征是直面客户、简单快捷,本质是通过轻型化经营直接向金融消费者提供最高让渡价值,给银行带来了客户粘度的提升。然而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直销银行这一金融服务时,在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甄别、客户风险分类等方面措施存在先天性不足,导致直销银行这一业务可能被不法份子用于藏匿和转移非法资金,存在一定洗钱风险,需引起监管机构和银行自身的重视。本文从直销银行业务流程入手,对洗钱风险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直销银行 洗钱风险 防范

一、直销银行释义及发展概况

(一)直销银行定义

根据国外对直销银行的定义,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不设立物理网点,通过ATM机、电话、邮件及网络等手段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在国外除了基于传统银行设立的直销银行,如RaboDirect,First Direct 等,还有许多独立成立的直销银行如 Ally,Simple 等。

我国对直销银行的定义没有严格限制物理网点的设立,主要指业务拓展不以柜台为基础,打破时间、地域、网点等限制,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经营模式和客户开发模式。目前,在我国的直销银行主要是基于传统银行所成立。

(二)直销银行特点

1、业务上具有“直销性”、“混业性”特征。直销银行完全依托互联网直销金融产品,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借助互联网推出或者代销多元化的产品,开辟了一条与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的发展道路。

2、产品上具有“专业性”和“个性化”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应用,急剧降低了直销银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成本,近几年针对客户个性化的证券、保险、基金等直销金融产品快速增加,很好迎合了客户资产增值的需求。

3、技术上具有“虚拟性”和“创新性”。直销银行以互联网为载体,高度集成了先进技术,打破了传统网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范围限制,实现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客户的随时随地的使用需求。

(三)直销银行发展概况

从国际来看,直销银行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北美及欧洲发达国家,在直销银行模式出现之初,银行主要通过电话提供非面对面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直销银行的服务渠道得到极大拓展,目前直销银行已成为海外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内来看,在网民数量不断增长、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利率市场化深度改革、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的社会及经济背景中 ,在“互联网+”思维引领下,直销银行在我国快速发展。自2013年9月,北京银行与荷兰ING集团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直销银行起,至2016年3月底,国内已推出直销银行服务的商业银行数量达55家,其中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网点铺设上与国有大行相比有明显劣势,促使该类银行对直销银行的诉求更加强烈,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成为直销银行的主力。未来,在互联网和金融服务不断融合的趋势下,将有更多的国内传统银行开设直销银行。

二、国内直销银行发展模式及业务流程

(一)直销银行发展模式介绍

    从直销银行线上线下结合程度来看,可分为三类:

1、单一线上模式:直销银行不设任何实体分支,利用互联网综合营销平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电子化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客户可以将其它银行的资金转入自己的直销银行账户,当客户需要支取现金时,可以先将直销银行账户的资金转到其它银行的实体卡上。

    2、线上+线下模式:直销银行在管理好自主线上综合平台的同时,建设线下客户自助门店。线下客户自助门店是通过精心选址并采用全新理念打造的线下客户自助渠道。自助门店为客户提供智能银行机(VTM)、自动取款机(ATM)、自动存取款机(CRS)、自助缴费机等多种智能自助服务终端设备。

3、综合平台+第三方互联网企业模式:直销银行在管理好综合平台(可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再与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形成战略同盟,利用战略伙伴在网络流量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对客户和产品进行共同开发。该模式建立在对大数据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因此更偏向于线上。

总体上看,直销银行发展趋势为:形成“投资+融资+消费+支付”一体化的客户资金体系。

(二)直销银行业务流程及风险控制

各银行旗下的直销银行业务在注册方式、绑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业务办理的流程和本质大同小异,即客户完成注册开户、身份认证、生成电子账户、绑定银行卡四个阶段后,方可使用直销银行办理资金业务。笔者通过参与多个直销银行注册及查阅相关直销银行业务介绍,对直销银行开户、交易额度控制等五方面风险控制措施程度做出如下归纳:

直销银行业务流程

风险控制强

风险控制弱

注册

要求客户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证件有效期、手机号码、职业等全面信息

要求客户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

实名认证

留存证件影像(申请人手持证件拍照)、同第三方合作对信息交叉验证

仅完成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的核查

绑定银行卡

只能绑定合作银行的银行卡,并对客户身份证等信息进行交叉验证

可绑定任意他行同户名银行卡,通过往对方转入资金进行户名验证

电子账户功能

电子账户功能:购买理财,资金仅能在同户名账户之间划转

电子账户功能:在线存取款、投资理财、存定期、网上商城购物

交易金额限制

对交易金额有一定限制

对交易金额无限制

三、直销银行面临的洗钱风险剖析

(一)注册人、绑卡人、实际使用人相分离

围绕直销银行,涉及注册人、绑卡人、实际使用人三方,因大多数直销银行出于跨地区开拓客户和方便客户划转资金考虑,允许直销银行直接绑定他行银行卡进行资金归集,这个过程中仅对户名进行验证,很可能出现注册人≠绑卡人,且银行也无法掌握和监控直销银行实际使用人,这就造成了注册人、绑卡人和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犯罪分子可利用手机直销银行客户端冒用他人之名开立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再绑定他行银行卡,这使得电子账户更容易借此通道,为不法份子归集非法资金。

(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存在隐患

直销银行主要以互联网、手机终端为依托,从整个业务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极为重要。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特征,客户在直销银行业务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外部因素干扰,且作为移动支付工具的手机一旦丢失,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记录数据极易遭到窃取和窜改,影响银行对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完整重现。

(三)银行工作人员不能有效识别洗钱风险

直销银行系统独立于银行核心、网银等系统,且属于国内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业务,其交易数据是否接入银行的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存疑。即便直销银行业务数据纳入大额和可疑监测,一方面直销银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其直接管理的客户量达到数十万至数百万,会出现分析人员与数据严重不匹配的情况,可疑交易分析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直销银行业务大多涉及购买理财,资金交易金额大,分析人员在未能完全掌握客户信息情况下,无法判断客户交易规模的合理性,可疑交易分析也会流于形式。

四、直销银行存在的洗钱风险成因分析

(一)银行自身对直销银行业务洗钱风险重视不足

直销银行的业务特征决定了其应纳入高洗钱风险产品,但银行缺乏应对直销银行相关环节洗钱风险的有效措施。从银行自身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影响因素:

1、组织架构方面,大部分直销银行尚未建立起独立的业务管理体系,直销银行部门作为二级部门,依附于电子银行业务部门,直销银行未配备专职反洗钱人员,直销银行反洗钱职责难以有效落实。

2、企业文化方面,直销银行追求简单、开放、灵活的文化,与传统银行严谨、稳健、保守的文化有一定冲突。

3、银行工作重心方面,直销银行发展初期,特别注重对行外客户直销银行注册量和他行资金转入量两项指标的考核,客户准入基本无门槛,且行外资金转入直销银行越多,直销银行业绩越突出。重业绩而轻风险的考核导向直接导致银行对直销银行业务洗钱风险重视不足。

(二)外部监管压力尚未形成

直销银行本质上还是银行,不论它以什么形态出现,都应该遵循银行的经营规律和监管要求,不应被差别化对待。但现阶段,我国针对直销银行的基础法规框架尚未搭建,对其准入标准、运作方式、客户身份验证、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等方面仍无明确的管理规定。人民银行在反洗钱职能方面,也未对直销银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存在一定的管理真空。目前直销银行正处于试水阶段,大部分还仅限于负债类产品和代理中间业务,一旦大规模拓展到 P2P 产品、贷款、票据产品等业务,由于监管缺失,洗钱风向将成倍增加。

(三)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重大缺陷

1、客户身份初次识别存在的不足。直销银行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银行与客户无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导致金融机构不能有效辨别客户身份证件的真伪,仅能对身份证号码的准确性进行核查。在客户注册直销银行用户时,客户基本信息填写要求不规范,职业、联系地址等信息普遍存在缺失

2、客户身份重新识别、持续识别存在的不足。直销银行在客户的注册开户环节,并未要求客户登记身份证件的有效期,在与客户业务关系的存续期间,无法对客户的身份进行持续识别,无法及时中止为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客户办理业务,且银行对客户行为异常也难以有效察觉。对于客户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判定,在缺乏客户职业、工作单位等关键要素情况下,分析人员无从判断。

3、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客户配合度不同。在银行与客户面对面建立业务关系时,银行员工通过对反洗钱相关政策宣传,可引导客户填写详尽、完整、真实的个人信息,客户配合度较高。但个人在网络上留存个人信息时,一般极为谨慎,不会留存真实的身份信息(例如职业等),且个人面对银行的核实电话,也不愿透露真实信息。

(四)直销银行尚缺乏足够的技术和信息支撑

1、身份在线验证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行业都在开拓线上渠道,而对于金融这类涉及到资金问题的行业,身份认证成为核心问题,也必须更加严谨。目前各类身份在线验证技术方案众多,在未建立起统一的身份认证标准情况下,“身份证识别+人脸识别”是一种较为主流的方法,其中身份证识别主要基于OCR技术(光学字符识别),但该技术无法鉴别身份证真伪。人脸识别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已出现通过软件生成虚拟人脸骗过电脑的人脸识别。

2、缺乏信息的互联互通。直销银行的客户群体为个人客户,目前银行所能接入的个人信息查询系统主要包括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公安部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其中征信系统的查询需征得被查询人同意,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可查询到姓名、身份证号码的真实性,并能查询到身份证归属人照片(部分照片存在缺失),除此以外无法再查询到其他个人身份信息。在信息查询渠道极度匮乏情况下,银行 “了解你的客户”工作无法开展。

(五)未建立起有效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

直销银行的本质是建立在电子账户和支付平台上的非面对面业务,电子账户的用途不同于传统结算账户,一般主要用于购买理财,因此普遍存在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过度性质明显(电子账户作为理财资金的过渡户)、单笔交易额大、存在一定沉睡期等特征,会被系统抓取为可疑报告,但该部分交易有充分合理性。但针对不同直销银行账户绑定他行相同账户等重大风险,属于直销银行的特有风险,却缺乏相关可疑预警监测。因此传统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不适用于直销银行业务,一方面耗费大量人力做无用分析,另一方面又不能对真正风险点做出预警。

五、直销银行反洗钱对策建议

(一)完善直销银行用户注册体系

1、做好身份验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必要辅助手段,并在活体检测技术方面寻求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完善和推广“电子身份卡”。“电子身份卡”为支付宝与公安机关合作开发,其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对“人”与“身份卡”之间进行了强绑定,很难被他人冒用。相对于传统实体身份证“丢失后被冒用”、“保密性差”的问题,“电子身份卡”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三重核实,分别是基于人脸识别的实人核验、基于用户记忆的动态问卷、对于证件真实性的实人核验,为客户身份验证提供重要支持。目前该技术仅在湖北省武汉市试点。

2、完善信息采集。在直销银行注册环节,应充分采集个人九项基本信息,在直销银行交易环节,应采集客户的交易用途,还可采集用户登录的电脑MAC、手机IMEI信息,为可疑交易甄别提供支撑。

3、对客户身份进行必要的交叉验证。直销银行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方式,对客户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保证直销银行注册人与绑卡人的一致性,有效降低直销银行的“虚假注册”风险。

(二)完善直销银行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1、完善内控制度。金融机构应深入分析直销银行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制定直销银行专属的管理办法,从职责分工、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等方面,规范直销银行业务发展,规避相关风险。

2、做好直销银行客户风险分类管理。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按照《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要求,在对各项创新金融业务和产品的洗钱风险进行评估时,专门针对非面对面业务上线前设立专项评估指标,实时审核、动态调整、综合评估。直销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交易使客户无需与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即可办理业务,增加了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难度,洗钱风险相应上升。金融机构应关注此类客户的交易行为、风险偏好和关联账户,加大对客户的持续身份识别力度,按“勤勉尽职”的要求掌握直销银行可客户是否存洗钱风险。

3、在账户层面,紧密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392)账户管理新规,加快Ⅱ类账户和Ⅲ类账户的建设和应用,通过账户功能设定,有效遏制直销银行电子账户被用作转移非法资金通道的风险。

4、完善直销银行业务可疑交易模型。通过对直销银行用户登录电脑的MAC地址,手机IMEI信息建立监测,对多用户使用同一硬件进行交易的风险事件形成预警;通过对直销银行绑定账户建立监测,对多个直销银行电子账户绑定他行同一账户的风险事件形成预警。

5、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增加直销银行系统对网络攻击的抵御能力。增加对直销银行登录、客户信息修改、大金额交易流程中的身份验证,防范由于客户手机丢失造成的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记录数据被窃取和窜改风险。

(三)加强反洗钱宣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面向直销银行内部员工开展反洗钱培训。通过反洗钱培训提升直销银行业务人员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反洗钱意识,探索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怎样有效遏制洗钱风险。

2、面向直销银行用户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向客户推销直销银行时,应告之客户身份识别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取得客户理解。在直销银行注册提示语中嵌入客户身份识别内容宣传,向客户阐述直销银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意义,取得客户的理解和配合

(四)完善对直销银行业务监管

监管部门应按照“守住监管底线原则下实行审慎与宽松适度的监管,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原则开展对直销银行业务监管,一方面依据直销银行模式发展需要,明确直销银行定义、分类、开立程序、使用范围等,从制度上引导直销银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规范直销银行的使用,加大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力度,内容要求涵盖客户身份识别要素、交易信息保存、交易记录查询等方面,细化反洗钱主体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五)加强协作,为身份认证提供数据支持

1、建议加强部际协作,建立公民身份信息共享机制。例如公安部提供个人户籍系统中更为丰富的个人信息,工信部提供个人电信开户所采集的个人信息,以供对在线注册用户进行交叉验证,确保直销银行开户的真实性。

    2、建议银行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加强合作,建立起以智能金融服务为重点、以线上线下交互为特色、以大数据全面应用为支撑的直销银行服务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徐颖:对互联网时代个人银行账户管理的思考,金融科技时代,2016(4)。

2.张溪,胡慧婷:对构建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3(7)。

3.邱勋:多维视角下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的思考,银行管理,2014(3)。

4.李睿,胡冰,王月: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视角的直销银行运营模式研究,互联网金融,2015(9)。

5.张艳萍,贺根庆:直销银行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金融,2014(3)。

6.陈琳,杨月,李叶涵: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经验启示,金融纵横,2016(4)。

7.吴从法,张国模,刘颖,程海明:我国直销银行业务潜在的洗钱风险点剖析,金融会计,2015(9)。


银行与信用风险3


强化风险管理 促进银行信用卡业务合规有序发展

  ——农行威远县支行加强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主要做法汇报材料

对于蓬勃兴起、方兴未艾的信用卡来说,各家商业银行把其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优先发展的重点,然而,自信用卡诞生以来,“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特性就如同孪生兄弟一般使各家银行“既爱又怕”、“难以取舍”。威远农行近几年的卡业务发展中,始终坚持大力拓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指导思想,以发展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实现了卡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截至今年五月底,准贷记卡存量2459张,贷记卡存量1834 张,卡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保持同业领先位次,在卡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信用卡业务却创造了的不良透支率连续多年为0的记录,呈现出量质并优的良性循环,我行的主要做法是:

一、    源头把关,防止风险“病从口入”

我们始终坚持,信用卡的营销调查是风险控制最重要的“节点”。调查必须做到“两个了解”即:了解你的业务,了解你的客户。

“了解你的业务”:培训是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信用卡品种的丰富,卡功能的日趋完善,我行认识到,惟有让全员了解、熟悉信用卡产品特性和业务流程才能降低营销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为此,我们组织网点主任、客户经理、一线柜员进行了包括专题培训和以会代汛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达20余次,重点宣讲卡准入条件、理财、综合服务相关知识,对如何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以及客户行为及社会关系的特点挖掘潜在的优质客户,堵截高风险客户,对客户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一一阐明,使一线营销人员对信用卡的风险有了全新的认识。

“了解你的客户”:一是根据客户风险特性的不同细分客户,公务卡和个人免担保卡重点拓展公务员、事业单位和AA级企业高管,担保卡以存单质押、门面抵押方式重点拓展经销商、品牌连锁店和私营企业法人。二是培育客户安全用卡理念。首先要让客户了解信用卡,除了联系人和调查人当面讲解信用卡知识外,一线营销人员多次利用单位和中小学开会等有利时机上门宣传,介绍我行遍及城乡的网点网络资源优势及信用卡转账、查询、对帐、消费等产品特点,散发《安全用卡须知》《用卡指南》,丰富客户信用卡知识,并及时跟进讲解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规避潜在风险。如:密码的安全设置、使用;预借现金、消费免息、最低还款,以及交易日、记帐日、账单日、到期还款日的概念,利息和违约金计算方式,教会客户如何利用免息期规定合理安排消费支出,提示客户一旦出现透支逾期就会在个人征信系统中长期保留不良信用记录,从而无法申请到房屋按揭、消费信贷的不良后果,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

二、    审核从严,“过滤”风险隐患

在执行调查第一道程序过后,个人客户部负责对提交的资料集中统一审核,首先是形式上的审核,比如:查验客户证件的有效性,章印、签字是否清晰,客户本人填写的要素是否规范,预留问题和附卡申请人资料是否齐全,单位的证明材料是否规范,一一逐笔审核,发现其中要素不全,欠规范的资料一律退回调查单位重新调查。然后进入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步骤,即: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的实质性审核阶段。由专管员负责对照每份申请人资料一一打电话给本人或单位核实,单位核查时主要了解申请人是否为单位的在册职工,申请人的诚信情况如何,有无不良嗜好;个人核对时主要询问申请人签名是否本人所为,家庭电话和手机号码、现在的详细住址是否与申请资料一致,必要时直接到办卡人单位的人事部门核实。所有询问笔录纳入专门的客户档案作为证据资料保管,以便以后随时调用核查。最后,进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查阅、打印信用记录,对可能存在信用风险或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办卡资料一律拒绝受理,集团或单位批量客户中只要存在一笔因经营单位调查不实、审查不严,弄虚作假的情形一经发现整批退回。

在实质审查阶段,我们曾经发现有一客户经理采用不当手段获取单位证明,违规为不符合免担保办卡条件的家属办理免担保准贷记卡,经与单位电话核实发现后,我行立即对这位严重违规的客户经理进行了严厉处罚,并调离客户经理岗位,近两年,我行通过电话、上门核对及征信系统清理出来不合格申请资料就有160余份。经我行初审过关的资料上报通过率达99%以上。

三、    售后跟踪,及时发现、防范风险

透过对以往信用卡不良透支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量的风险暴露于客户的使用过程,为此,我们加强了信用卡售后服务,一是在客户在网点激活信用卡时要求一线临柜人员核对身份证件,及时提醒客户注意信用卡的不当使用风险,明示客户注重保护密码安全,定期更换密码,手机号码和住址变更时及时通知更改信用卡基础资料。二是电话跟踪,及时了解客户使用过程的反馈信息,信用卡专管员在催收客户透支时发现部分客户将信用卡借与他人使用,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即时与客户沟通、约谈,告知客户借卡行为所蕴含巨大的个人风险,这些客户认识到性质的严重性后及时从朋友那里收回了信用卡,并重置了密码。三是加强透支催收。凡透支在50天以上的客户就必须电话或者由联系人通知本人,提醒其及时还款,避免不良信用记录。透支70天以上必须发放催收通知单由本人签收。客户拒绝或无法签收的采用公证送达方式。期限上了90天以上的、多次催收无果的赖帐户直接上门催收,并与持卡人单位领导联系,并告知单位:如你的员工不及时归还透支,我们将采用法律手段清收,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单位的文明单位评比资格或已评的资格被取消,声誉受损等系列严重后果;对涉及恶意透支的持卡人直接提请公安机关经济科立案调查,以法律途径强制催收;对多次出现不良透支、还款意愿差、不讲信用的客户我行及时调低或关闭透支授信。

四、精细管理,梳理和堵截风险环节

一是加强基础资料的管理,建立了《透支到期还款提示登记簿》,《关注和次级类透支催收登记簿》以及《恶意透支台帐》。准贷记卡按日登陆系统实时监控,二是建立催收责任制,明确了联系人、专管员、经办人的责权利,纳入绩效单独考核。三是完善调查和联系人制度。规定:调查人原则上是联系人,调查人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出现不良透支,联系人有责任协助催收。四是对制定了POS机特约商户的管理流程,对13个特约商户每月定期或者不定期巡检,检查同时对收银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防止客户利用贷记卡免息期规定在POS机上套现。并对商户明示:一经发现套现等违约行为,将无条件执行收回POS机具,扣收保证金等协议条款。在我行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下,至今无一例特约商户的套现行为发生。

信用卡的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信用卡产品的不断丰富,新的风险点还会不断呈现,必须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不断创新管理水平,优化流程设置,完善营销、考核机制,才能有效降低信用卡的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促进信用卡业务合规、有序发展。


银行与信用风险4


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报告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授信总额不断攀升,银行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投放渠道不断拓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问题值得关注。虽然信用卡的授信总额的增加,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收入,但是逾期未偿信贷总额以及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增加无疑也加大了信用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一、风险事项

目前过度重视信用卡发卡量的增加,采用跑马圈地式的经营模式,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审查不严,导致信用卡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良客户,且不良金额以每月400万的速度递增。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客户准入质量不高。在竞争信用卡客户时,对申请人的个人情况审查过于放松,甚至都停留于表面,降低信用卡申办的门槛,放松对申请人的资信审查,从而更容易引发信用卡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

2、客户逾期较多。持卡人在申请到信用卡后,由于持卡人的经济状况的改变或社会发生变化造成的持卡人不能还款所产生的信用风险,还有就是某些道德恶劣的蓄意透支而不还款的道德信用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事项,我行风险审批部严格把控资信审查程序,控制内部运作风险。在现有条件下,制定了有效的信用策略,做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加强办卡前、后对客户的监管力度。

二、下一季度重要风险隐患预判

下一季度,重点风险事项还是以不良客户为主,主要原因在于客户在多家银行获得的总体授信额度往往会远超其保障能力的授信额度,成倍放大了客户叠加的透支额度,一旦客户大量透支超出还款能力,无力偿还本金和利息,将给银行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加剧了银行风险。

三、对策安排

1、审查从严,过滤风险隐患。授信审批部门要认真审查授信项目,依据规定的程序,在授权权限内独立审批。项目审批后,必须按照“先落实条件,后实施授信”的原则,认真审核各项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再进行放卡。

2、进一步做好售后跟踪,及时发现,防范风险。透过对以往信用卡不良透支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量的风险暴露于客户的使用过程,为此,我们要加强售后服务,通过客户激活信用卡时网点临柜人员的核对信息和用卡指引、电话跟踪客户使用情况及加强透支催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3、源头把关,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中。信用卡的营销调查是风险控制的重要节点,我行要加强信用卡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不仅了解自身业务,同时了解自身客户,在源头深度挖掘优质的潜在客户,堵截高风险客户,对客户用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一一阐明。


银行与信用风险5


银行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2018年,**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省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业务培训和员工风险教育、大力开展客户安全宣传等措施,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和案件防范,对内部风险的约束控制能力和对外部风险的防范抵御能力显著提高,保证了全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我行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整体情况

(一)内部操作风险:今年管理系统共确认专业内部可控高风险事件5笔(剔除3笔外部不可控及确认原因非网的事件、2笔核查中心定错的风险事件),全部为企网业务,均发生在上饶。

(二)外部欺诈风险:今年各行报送外部欺诈风险事件*起,涉及金额*元,追回金额*元。从事件发生原因看,因电信诈骗自行操作转账的*起,金额*元;客户不肯透露有关信息原因不明的银行卡盗刷占*起,金额*元,推测原因为电信诈骗或木马病毒导致验证码泄露;客户本人操作事后否认交易欲转嫁损失给银行的占*起,金额*元。

(三)反洗钱风险:

1、今年业务管理系统确认的*笔风险事件中,有*笔是外部风险事件,其中客户联系方式虚假三种风险确认描述占比*,反洗钱外部风险严重。

二、主要风险管理措施及取得效果

(一)制度传导与执行。一是发布总省行最新制度办法,以保证制度传导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报告期内传导了两个版本制度。在发布制度的同时,对当期制度修订内容进行梳理并对重点内容和执行要点进行提示,以便各行快速、准确地理解管理要求,同时认真解答各行在制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普遍性问题及时通过邮件告知全行。二是针对内外部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近期风险形势及时下发各类风险提示,4月份下发《****通知》,重申严禁代客户操作电子银行,严禁套取客户用户名、密码等信息,严禁员工代客户保管证书,谨防内部欺诈操作风险。

(二)业务监督与检查。一是将专业检查内容纳入各级行运行督导员的日常巡查范围,年初根据最新版操规对《网络金融业务检查提纲》进行修订,发送各二级分行和省行运行管理部执行。二是2018年*月*日赴*分行开展了一次现场检查。事前,省行通过大数据平台提取了高风险业务数据,同时综合运用影像系统、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调阅凭证影像及监控录像,并结合纸质凭证、主机交易日志、网点监控录像以及现场访谈等多种方式开展业务检查。检查发现问题涉及经办柜员未向客户提示风险、智能终端业务审核不规范等,针对上述问题在全行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提出了下一步管理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反洗钱工作力度。一是要求网点对个人和企业电子银行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必须严格把关,强调个人身份证件审核、企网业务经办人身份证件审核、尽职调查和核对印鉴的操作要求。对于有组织的开户、多头开户、集中持非身份证开户行为发现一起,报告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发布预警。随着智能服务机在全省各网点的普及推广。二是加强反洗钱重点环节、关键业务、风险点的分析监测工作,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及风险监控工作,确保业务正常健康发展。

(二)强化外部欺诈风险防范

一是加强客户安全教育,利用走马灯、安全宣传折页等多种有效渠道提高客户安全防范意识,指导客户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二是做好风险提示,加强外部欺诈风险培训,指导营业网点员工在办理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业务时多与客户沟通,提醒客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注册卡、卡密码和认证介质等敏感信息。三是切实做好客户使用辅导,告知客户常见外部欺诈手法,提醒客户注意防范。

(三)强化员工警示教育

一是加强电子银行条线员工的业务风险培训和案防形势教育,明确电子银行条线各层级管理职责;二是对重点岗位,特别是对员工自律要求较高的电子银行专管员、客户经理等岗位,开展“以事找人”、廉政文化、行为规范、警示教育等学习培训;三是高度关注员工思想行为动态,加强员工行为规范教育频率,增强合规经营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职业道德素养,时刻牢记行为底线,防范案件隐患。

**分行2018年月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银行与信用风险》,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