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汇编9篇)

作者:edditor12023-10-24 17:00:06124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教学设计的准备,而教学设计就是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合理地排列各种教学要素,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数学第十册第27-28页,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2.能熟练地确定长方体各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3.能根据长方体摆放位置的不同情况,正确说出它的长、宽、高。

4.通过认识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体实物及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长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比较分类,引出新知。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2.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体

3.学们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4.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长方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课本28页)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来观察:(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麽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长方体有几条棱?量一量每一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1.小组合作: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来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交流自己的感觉与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智力准备,学生拿长方体跟随教师初步感知。

①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

②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

③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

(2)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宫和学习用具,探究讨论面、棱、顶点的知识,独自完成28页书中表格。

(3)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4)各小组根据所填表格汇报自己的发现。

(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下图是用铁丝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1)它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1)学生根据小组内的长方体框架,分小组观察、测量并讨论:长方体的棱有什特点?

(2)师生共同归纳:

①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

②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③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拿出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完成课本31页练习五(1)——(2)题。

拿出数学书,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二)综合练习。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2)一个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3)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都相同。

(4)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与质疑。

五、实践作业:动测一测你小卧室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保留整分米)?然后再测算一下卧室各前墙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大?(保留整平方米)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

自学内容 P27~29例题1~2

1、 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 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 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

4、 有什么疑惑?

三、汇报展示:

(一)导入

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

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4.小结: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教学实施

1.认识面、棱、点。

师: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

(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平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汇报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汇报,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课件出示)

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图形。

(三)、汇报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

3.总结(课件出示填表内容)

四、反馈检测

1完成P31练习五T1。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后反思:

教学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了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见过的图形,自然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进而也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小学数学”五年制课本第十册第3~5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指出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

2.出示长方体教具,讨论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揭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二、揭示课题:

平面图形是研究同一个平面内的多种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立体图形研究的是在若干个面内的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三、讲授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思考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相对的棱长短怎样?

(3)3条陵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评:学生带着思考题去实践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操作。】

2.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长方体物体,通过看、摸、数,回答思考题的问题,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师提问①: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老师注意比较学生的不同数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按顺序数面的个数,使学生清楚知道长方体的面是由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组成。

【评:教者表扬了按顺序又对又快地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的同学,很快地原来漏数或重复的同学,也能正确地数出面的个数。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师提问②: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认识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或者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提问③: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度量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宽,真正认识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通过师生对话,板书长方体面6个都是长方形或其中有两个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老师通过对相对两个面和相交两个面的比较,指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并让学生说出哪两个面相交得到棱(如前、右两个面相交有一条棱。……)提问①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数棱时可以按顺序分三组数或者按相对的棱分三组数,长方体有12条棱。

【评:教者再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可以看出,教者善于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提问②相对的棱长短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由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道理,说明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并板书:棱12条相对棱长相等。

(3)老师通过对相对的棱和相交的棱的比较,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顶点8个。

【评:学生通过手摸、眼看,手眼并用地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对平摆、竖摆的长方体进行观察、触摸、按顺序地数获得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并且师生共同小结了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学习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创造情景恰到好处地演示了实体和框架长方体模型,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使用长方体学具。】

(二)画长方体立体图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教具,知道不管在哪一个位置上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从而揭示长方体的画法。

【评:从美术课静物写生入手,导出长方体的画法,提高学生看立体图形的能力。】

(三)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让学生观察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一定有3条棱。

(2)三条棱中任两条一定是同一个面的长和宽,指出这两条棱也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另一条称为长方体的高。并在图上标出长、宽、高。

(四)正方体的认识和正方体的特征

(1)利用长方体框架(或幻灯片),变动长方体正面的长,使之与宽的长度相等,再变换长方体的高,使之与长、宽的长度相等,从而揭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并出示正方体的实物图及画出立体图,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评:教者吸取电脑软件的长处,动态地在幻灯屏幕上把一个长方体变为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映入每一位同学的眼帘,其结论便水到渠成。】

(2)正方体的特征启发学生通过观察面(包括:个数、形状、面积大小)、棱(包括:条数、长短)、顶点(个数),归纳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总结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归纳特征后,老师小结并板书其特征。板书:正方体面6个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棱12条长度都相等顶点8个。

【评: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点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点上来,他们手拿正方体学具,边看边摸边数边讲,又对又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五)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通过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知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所有的特征,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并不是每个长方体都具有。如果把长方体看成一个整体,那么正方体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评:利用子集思想揭示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辩证关系启蒙教育,自然不生硬,易被接受。】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

2.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每条棱长是5厘米。

3.说出下面各图形的长、宽、高(课本练一练第4题)

4.下面是一个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长方体的部分图,说出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并试说哪个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评: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小结及布置作业

老师通过补充板书:学生通过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及结合板书,说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标在了这个长方体哪个位置。从而加深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认识。

【评:总结的板书设计新颖,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眼前,给人铭刻记忆,久久难忘。】

【总评】:

1.注重把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进行教学,即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思想(子集思想)、数学方法(按顺序地观察、摸、数物体的方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恰到好处的演示实体的或框架的长方体,在屏幕上映出动态的长方体图形变为正方体图形;画出形象直观的图文表结合的图形,以及指导学生使用学具,学生主动积极地通过具体的实践,体验、监控、调节自己的策略,从不规则地看、摸、数,到按照顺序地看、摸、数,最后全班同学都能正确地边看边摸边数说出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能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

3.学生手脑并用,左、右脑协调配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促进了大脑功能的开发。此外,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易操作;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不拘一格;板书设计新颖,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演示动作果断、敏捷、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4篇

一、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

三、教具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同桌互相指顶点)(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初步认识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如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因此,学好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正确空间观念的关键,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

根据教材对六年级聋生的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会看长方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有序观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体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八名学生,根据八名学生的智力和听力情况,我将八名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三名,他们思维反应快,语言概括能力强,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b类学生四名,他们思维反映一般要求他们基本上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用语言概括。c类学生一名,它是智力,听力双重障碍的学生,希望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借助实物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

1、由于本节课介绍的概念较多,因此我采用了简单明了的讲解法。

2、为了弥补聋生语言缺陷,充分发挥他们形象思维占主体的优势,我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

3、为了培养聋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媒体选择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由于聋生听力障碍的缘故,只有他们亲眼所见的实物直观教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因此我准备了长方体,火柴盒,木块,牙膏盒等实物。

为了使透视关系更清晰、明确,观察重点更突出,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特设计了一些电脑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为了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以旧促新的迁移,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那些平面几何图形?并利用他们原有能够识别长方体的知识,出示一些立体实物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先从感知上让学生区分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不同。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借助实物,引出矛盾,即这些物体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像牙膏盒这样的物体同学们叫做长方体?而球却不能叫做长方体呢?这就要从长方体的特征说起。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就将共同来探讨,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像、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各是什么形状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谈话:请同学们看老师办公桌上的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和平面图形一样吗?(媒体显示)

2、指出:像办公桌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出来都是立体图形。其中投影片盒子、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引导:下面这两个图形是长方体吗?什么物体大致是这种形状?从桌面上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

1、讨论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很快从立体图形中分辨出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说明:在长方体中,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3、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继续展开研究,并把发现的特点整理成一份材料,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的方法。

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观察、比较、测量)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观察、比较、测量、推理)

顶点:8个。(数)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5、再次抽象长方体。

谈话:同一个长方体,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形也不一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有三个小动物也从不同的位置看一个长方体,你能分辨出下面的三种情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它们中间谁最能确定这是一个长方体?

说明:我们画长方体通常画出三个面,把看不见的几条棱用虚线表示出来。(媒体显示)

6、应用特征判断哪几个图形是长方体。

三、认识长、宽、高

1、提问:同学们,我们教室的形状是长方体吗?怎样才能描述教室的大小呢?你能估计它大约有多长、多宽、多高吗?

提问:(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说一说这个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2、揭示长、宽、高的概念。(媒体显示)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提问:(媒体显示)你能依据长、宽、高分辨这两幢大楼吗?

4、引导:动手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一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拓展: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媒体显示)

四、全课总结

1、总结:回忆一下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研究的?

2、谈话: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学设想

1、现实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泉。

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中,我设计了蕴含学习内容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初步体会了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列举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实物展开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研究的价值。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2、观察、操作、想像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不是靠接受获得。在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视觉、触觉为大脑思维提供了直接的、丰富的素材,因此要让学生的手、眼、脑协同发挥作用。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看、摸、比较、描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位置关系有正确把握,对相对的面和相对的棱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3、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有根基。

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具有生成性,不过有的可以预测,有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教学内容一旦失去生成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则有可能变为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本课中,我仔细分析“立体图形”和“长方体的长、宽、高”这几个概念的生成基础。“立体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是“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生成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不同正是帮助学生找准了新知构建的基点。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教学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有长、宽、高?”或“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对我们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作为生成基础的话,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概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

2、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有序观察、分类比较等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各一个

学具准备:礼品袋中有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型物体一宗

学具带1:土豆、萝卜、橡皮泥、纸板、刀子、剪刀等

学具袋2:长方体框架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分类比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带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倒出来看一看。

你们愿意玩吗?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类吗?(生分类)

师:哪为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师: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师: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1)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动手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1中,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相互评价所制作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让展示作品,学生自评,其他同学互评,老师评。随学生的回答点明:面、棱、顶点(并板书)

2、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学习

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标准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要求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辩论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辩论。

可能发生争执的有:1、对“相对”的理解;2、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3、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验证特征。

同学们说的特别精彩,老师很佩服,但是你们是怎样知道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如下情况:1、看出来的;2、量出来的;3、将长方体物体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用相对的面去比较;4、用剪刀将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剪下跟对面比较。5、用稍大的纸蒙在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跟其他的面比较等等。

提问:你是怎样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

用 尺子量、用笔杆沿棱比较等。

(5)师生合作,抽象概括。

师: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三组相对的面分别重合);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课件演示:三组相对的棱长度分别相等);另外长方体还有8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学习长、宽、高。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2中自己选择材料,动手插一个长方体框架。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参与某些同学的操作,在小组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几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

(2)练习。

①同桌指出自己所制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抽一名学生到台上指给大家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认识立体图。

认识透视立体图.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图: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正面远处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2)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屏幕显示立体图.

师: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教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①出示下图,想象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

②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所想象的长方体是其中的哪一个.

③电脑将长方体补充完整,让学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确的长方体.

三、巧设练习,拓展新知

1、基本练习。

(1)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改变长方体摆放的位置,分别说出它们的长、宽、高。

(3)说出前面、左面、上面各是什么形状及它们的长、宽。上面没有标明数据,你们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宽?

2、变式练习。

(1)把一个长方体模型切成两个小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几个顶点?为什么?

(2)下面是一个残缺的长方体,你能想象出它左面原来是什么形状,面积是多少?(单位:厘米)

四、谈谈收获,全面总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基础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来谈收获,也可以联系实际谈谈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8个。

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

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

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

(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

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

2、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或抽拉投影图)

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请看动画图像。

(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投影片)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投影片)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2、作业:教材P22练习五:1,2,3。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9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脱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必定的顺序数)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认识长、宽、高.

二、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联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

三、反馈练习.

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

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①它的下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吗?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汇编9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