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通用10篇)

作者:edditor12023-10-19 10:40:14139

作为一个默默耕耘的教师,我们常常需要为说课做好准备,因为说课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活动进行得更顺畅、更有效。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磁铁有磁性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玩转电磁铁》这节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是这本书中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的第二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在学习中学生将亲手拆装玩具,研究它们的构造;拆装小电机,探究小电机转动的秘密;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奥秘;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体验创新的快乐。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后,让他们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共同分享研究的成果,相互促进提高。

《玩转电磁铁》这节课从学生关注的焦点“小电机”入手,让学生打开小电机仔细观察,弄明白其结构,从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猜想的基础上,写出验证方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通过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拓展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产生磁,并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让学生从观察、体会中得出猜想,在操作实验中,归纳总结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串联电池节数等因素有关。

2、体会控制变量和对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四、说教学准备

“钓鱼”比赛装备和电磁铁实验装备若干套。

五、说教法、学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我确实的本课重点是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时决定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钓鱼”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体会、发现问题、产生猜想,进而提出问题,在归纳电磁铁磁性的大小是否与线圈匝数有关;电磁铁磁性的大小是否与串联电池节数有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选好要验证的问题,拟定出实验方案,然后进行操作实验,总结得出结论。

六、说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共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氛围,激趣引入

1、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经典动画片,请大家欣赏。谁知道在刚才的动画片中,小老鼠用来打败猫的装置是什么?对了,就是电磁铁。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磁铁,知道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玩转电磁铁。

2、下面我们要用电磁铁分组进行一次“钓鱼比赛”。请大家先来看比赛规则(杯盖里的小钉子是要钓的“鱼”;空杯子是“渔篓”;缠着线圈的螺丝钉是“钓鱼杆”;每组四个人分工合作,一个人负责拿“鱼杆”,一个人负责拿“鱼篓”,两个人负责接线头。比赛开始后,负责接线的两个人把线圈的两个线头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有两节电池的串联起来用),负责拿“鱼杆”的从杯盖里钓“鱼”。钓到“鱼”后,负责“鱼篓”的把“鱼篓”伸过去,接线的人松开线头,让“鱼”掉到“鱼篓”里。每个组只能钓1次,比赛看哪一组钓的“鱼”多)。看明白后,先分好工实验一次,然后我们再正式开始比赛。

3、实验后正式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汇报结果。

4、结果显示有的组钓得多,有的组钓得少。有人说是个别负责拿“鱼杆”的水平太差呢?我们换换分工再试试。

5、怎么还是他们那一组钓得多呢?再换换分工试试。

6、换了三次人,都是这一组钓得多,什么原因呢?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是“钓鱼杆”的原因,那么“钓鱼杆”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转一转看一看。我们知道,“钓鱼杆”其实就是电磁铁,钓鱼多的电磁铁磁性就大,钓鱼少的电磁铁磁性就小。通过刚才的比赛和观察,你觉得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在学生积极的思考中,教学进入

第二个环节:大胆猜想,提出问题

1、同学们刚才提出的想法,归纳起来主要有这2个方面:

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

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串联电池节数有关

2、我们提出的想法只能算是猜想,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证明。

在学生跃跃欲试,热情高涨中,教学进入

第三个环节: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1、请各个小组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制定实验方案。

2、互相交流,完善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3、根据方案各组进行实验,并且及时记录实验的现象。

4、汇报试验结果和体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汇报,得出结论。

5、引导小结。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串连电池节数等因素有关。

在学生得出结论,兴奋不已时,教学进入

第四个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拓展

由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可以控制,因此,电磁铁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请大家想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交流后完成荷花图。

在学生意犹未尽,不停的思考中,教学进入

第五个环节:总结点评,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教师点评:小小电磁铁,奥秘真不少,相信通过这节课,你对电动玩具的认识会更清楚,下节课我们就需要自己制作电动玩具了,希望同学们下去后多动脑筋,争当小小发明家。这样结束全课,学生一定会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七、说板书

这就是我设计的板书,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八、说设计特点和反思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要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对老师来说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掌握合适、合理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玩转电磁铁》是五年级科学课中的一个开放性课题,我大胆而创新地处理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了“注重经历、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全新教学理念。课堂设计以探究为中心,注重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注重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运用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受,去发现,去领悟,真正让学生在“动手做”中体验、成长。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意识,引入部分创设有关电磁铁的动画片和“钓鱼”游戏情景,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猜想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写出实验方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拓展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全课设计思路清晰,用有关电磁铁的动画片导入,然后通过“钓鱼”游戏提出质疑——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拓展创新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真正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以探究为核心”的全新教学理念。课堂中,所有学生都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始终怀着兴奋之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探究。他们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努力让这节课成为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2篇

对于本课《磁铁有磁性》的教学设计,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深挖教学内容,调整探究顺序”。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探究活动1——磁铁能吸引什么?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在一大堆物体中用磁铁找出能被吸引的物体名称,说说他们的制作材料。我改变书本上原有的对比式实验记录单而设计成现在的强调主题的样式,主要是要把学生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制作材料上来,而减弱其他材料的负面影响。

在实验后让多位学生来回答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从而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接着用磁铁吸引里面装有回形针的信封,设置疑问:“老师的磁铁怎么能吸引纸做的信封呢?”从而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二部分

探究活动2——磁铁隔着物体还能吸铁吗?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磁铁隔着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铁片能否吸铁,发现磁铁隔着铁片却不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科学概念,并强调“一些”的含义。

我要深挖的教学内容,就是磁铁隔物吸铁的现象。其实学生对于磁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这个粗浅层面上的探究,对于学生和我们科学教学的发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深挖磁铁的吸引能力与隔开物体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倒叙的方法,用实验记录单和照片来引导学生对于本实验的设计和假想。

通过这张实验记录单,第一要让学生明确需要选择实验的器材——磁铁,回形针和40张纸片,并让学生解决纸片的问题——利用科学书本。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操作顺序

——依次是隔开10张、20、30、40张纸片进行实验,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针数量记录下来。

通过这张实验照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纸要拉平拉紧,要注意页数与张数的区别,回形针要挂直不摇晃,要逐步减少,以减小实验误差等。还要让学生比对照片,在小组内分好工作,2人拉纸,1人挂针,1人记录。

这样,经过选择实验器材、掌握探究顺序、注意操作要点、有效分工合作4个步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实验计划了。

学生运用自己的实验设计,得到实验数据,并综合各组的数据,共同得出“隔开纸片的张数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的实验结果。

当然本环节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得到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直观、简洁和有效的引导下,形成实验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增强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借助身边事物进行探究,能抓住实验要点并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的素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我要调整的教学内容,可以认为是本课的第三部分——就是用磁铁识别铁制品的环节。

教材原来把此环节安排在学生验证磁铁能吸引铁的实验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材料——硬币,其成分显然要比铁这单一成分复杂的多。我们知道,制造1元硬币的材料主要是铁和镍,而铁和镍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磁铁吸引1元硬币并不能说明1元硬币就是用铁做成的;5角硬币有两种,均为黄色,学生直觉为铜。虽然老版的5角硬币材料的确为铜,但新版的材料为铁心渡铜。所以看似一样的两个5角硬币,被磁铁测试却有不同的结果——一个能被吸一个却不能。磁铁怎么能吸铜?所以容易对学生刚树立的概念产生冲击,而且磁铁能吸引铁心渡铜的5角硬币,不仅需要磁铁能吸铁这一概念的支撑,还需要磁铁能隔物吸铁的理论为基础,所以我调换了此环节的教学顺序,在得出了两个概念之后,并利用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才能让学生理解本环节的教育内涵,才能理顺学生的思维,沿着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认知规律而逐步前进。

前备后拓、深挖细磨,我力求呈献给大家的,将是一节平实而不是浮夸的,平时而不是刻意的,平视而不是俯视,不是凸显教师的科学课。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磁铁》这一课选自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整个课堂活动以游戏导入,出示一幅画和画有小鱼的图片,你能让小鱼在画中快乐地游起来吗?从而引出课题,然后学生在“玩中求知,探究性质”,接着通过交流总结出磁铁的性质,然后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教科书提出了“调查、了解磁铁还有哪些用途,写一份调查报告”的课后指向,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系统的、逐渐开放的过程。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着学生经历“准备材料—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的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受,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本课教材的安排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教科书只是展示了一组学生活动的情景图,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磁铁有哪些性质,也没有明确展示实验方法,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搜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设计

儿童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这节课通过“钓鱼”游戏激趣,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认识磁铁,讨论命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玩中求知,探究磁铁的性质,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最后顺势拓展联系实际,延伸问题。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求的愿望。

2、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四、设计理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一研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

2、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知道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两极磁性最强等性质。

教学重点:

了解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磁铁的性质

六、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二)、认识磁铁,讨论命名

(三)、玩中求知,探究性质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七、板书设计

有趣的磁铁

磁性、隔物吸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力有大小(两极磁性最强)

指示方向(S指南,N指北)

磁化现象

八、课后反思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4篇

一、说教材

《电磁铁》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继上节课“电生磁”之后的应用性学习,是电流磁效应的重要应用。本节课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实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节课探究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关于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主要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②、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②、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5、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为了化难为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四、说学情分析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启发思考: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它的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引出电磁铁的定义。并提供器材给学生,自制电磁铁。

4、提问学生电磁铁在什么情况下有磁性,什么情况下磁性消失?从而导入实验探究的目的。

5、根据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学生说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7、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探究,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8、通过学生的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9、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10、巩固练习,使学习的知识得以应用。

11、布置作业。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

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大屏幕显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6篇

尊敬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磁铁有磁性》。我将从这八大板块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节内容上接《我们知道的磁铁》,下接《磁铁的两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溶解单元。本课教材呈现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以上活动,帮助学生对磁铁有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猜测—实验—修正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铁有两极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三、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我将从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五、说教法

根据学情和教材,本课教学方法设计时,总体上的思路是:实验前,进行活动一: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猜想,通过活动二验证猜测,活动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所以本课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等。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要准备:磁贴,卡纸等。

学生分组材料:磁铁、铁制回形针、铁钉、铁书夹、铜片、铝片、木片(木块)、塑料片、橡皮、玻璃片、纸片、任务单2张等。

(一)游园活动,趣味导入

上课前一天是学生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正逢学校一年一度的游园活动,而其中一个班级的游戏是“飞镖大作战”。

由“为什么圆头镖能牢牢地钉在飞盘上”、“你们知道磁铁除了能吸住飞盘还能吸引什么物体”两个问题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磁铁”。

设计这个活动的意图是:

1、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课堂趣味性;

2、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事都能成为你研究的小课题。

3、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课后了解与课前调查的比较,可以知道学生课堂概念形成程度。

(1)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生活中学生对磁铁吸铁是有认知的。

(2)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前概念中,对磁铁能否吸引其他金属的认识是模糊的。

课堂上,通过学生交流后,教师用简单的一句过渡引出三个活动。

(二)小组合作,获取新知

这个环节一共有三个活动,活动一:猜测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活动二: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活动三: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是否也能吸铁。

我们的设计是:将书本上的三个活动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活动。用下发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测,做实验,观察,深入研究,最后汇报,研讨,渗透磁性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合三为一的设计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优势:

1、层次清晰:任务单的出现,不但没有影响新知识学习的递进层次,反而更加清晰了,让研究更有深度;

2、目标明确:学生有目的性地去观察,按着任务单一一完成任务,目标明确。

3、潜在监督:对平时在实验活动中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起到了潜在的监督作用。接二连三的任务,督促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及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效防止没事情做的现象出现等。

当然任务单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来说说我们任务单的设计,这份任务单是经过三次修改,精心准备的,一共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是预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1、重点突破,预测后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更强。

2、简单快速,打钩选择的形式,节省时间。

任务二是记录,设计意图:关键点标记,有助于吸引学生观察时的注意力,变得更仔细,突破难点:从物体的材料着手,较为快速地找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与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各自的相同点。

任务三对任务二的一个深入。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更全面理解“磁性”的概念:磁铁对铁质的物体,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

2、由于材料的限制,将同种材料不同厚度的物体分配到各小组内,在汇报时引起结果矛盾引出“一些”关键字,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3、物体的摆放方式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简单明了,降低了学生研究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整个大活动以“三个挑战”的形式进行,活动进行的同时给出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

1、学生探究过程能够有序高效;

2、把握实验关键点,提高成功率。

七、说评价

教师针对小组活动的情况,准备了一张评价表。每完成一个任务,小组得一颗星。课后表现优异的小组,会得到小奖励。设计意图:

1、利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2、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时的规范性。

八、板书设计

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设计意图1,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并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和研讨成果。

设计意图2,板书根据教学活动,结论逐步出现,并有效引导学生活动后的思考,讨论,交流。

以上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7篇

尊敬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磁铁有磁性》。我将从这八大板块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磁铁有磁性》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节内容上接《我们知道的磁铁》,下接《磁铁的两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溶解单元。本课教材呈现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通过以上活动,帮助学生对磁铁有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猜测—实验—修正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铁有两极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三、说目标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我将从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五、说教法

根据学情和教材,本课教学方法设计时,总体上的思路是:实验前,进行活动一: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猜想,通过活动二验证猜测,活动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所以本课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等。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要准备:磁贴,卡纸等。

学生分组材料:磁铁、铁制回形针、铁钉、铁书夹、铜片、铝片、木片(木块)、塑料片、橡皮、玻璃片、纸片、任务单2张等。

(一)游园活动,趣味导入

上课前一天是学生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正逢学校一年一度的游园活动,而其中一个班级的游戏是“飞镖大作战”。

由“为什么圆头镖能牢牢地钉在飞盘上”、“你们知道磁铁除了能吸住飞盘还能吸引什么物体”两个问题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磁铁”。

设计这个活动的意图是:1、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课堂趣味性;2、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事都能成为你研究的小课题。3、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课后了解与课前调查的比较,可以知道学生课堂概念形成程度。

(1)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生活中学生对磁铁吸铁是有认知的。

(2)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前概念中,对磁铁能否吸引其他金属的认识是模糊的。

课堂上,通过学生交流后,教师用简单的一句过渡引出三个活动。

(二)小组合作,获取新知

这个环节一共有三个活动,活动一:猜测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活动二: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活动三: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是否也能吸铁。

我们的设计是:将书本上的三个活动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活动。用下发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测,做实验,观察,深入研究,最后汇报,研讨,渗透磁性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合三为一的设计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优势:1、层次清晰:任务单的出现,不但没有影响新知识学习的递进层次,反而更加清晰了,让研究更有深度;2、目标明确:学生有目的性地去观察,按着任务单一一完成任务,目标明确。3、潜在监督:对平时在实验活动中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起到了潜在的监督作用。接二连三的任务,督促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及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效防止没事情做的现象出现等。

当然任务单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来说说我们任务单的设计,这份任务单是经过三次修改,精心准备的,一共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是预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1、重点突破,预测后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更强2、简单快速,打钩选择的形式,节省时间。

任务二是记录,设计意图:关键点标记,有助于吸引学生观察时的注意力,变得更仔细,突破难点:从物体的材料着手,较为快速地找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与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各自的相同点。

任务三对任务二的一个深入。设计意图:1、让学生更全面理解“磁性”的概念:磁铁对铁质的物体,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2、由于材料的限制,将同种材料不同厚度的物体分配到各小组内,在汇报时引起结果矛盾引出“一些”关键字,将劣势转化为优势。3、物体的摆放方式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简单明了,降低了学生研究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整个大活动以“三个挑战”的形式进行,活动进行的同时给出温馨提示。设计意图:1、学生探究过程能够有序高效;2、把握实验关键点,提高成功率。

七、说评价

教师针对小组活动的情况,准备了一张评价表。每完成一个任务,小组得一颗星。课后表现优异的小组,会得到小奖励。设计意图:1、利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2、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时的规范性。

八、板书设计

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设计意图:1,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过程,并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和研讨成果。设计意图2,板书根据教学活动,结论逐步出现,并有效引导学生活动后的思考,讨论,交流。

以上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8篇

一、说教材:

《磁铁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为下一步学习磁铁的两极和指南针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目的是调动学生回忆曾经玩过和见到过的磁铁,已获得对磁铁的初步认知。一方面,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激发学生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磁铁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找出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这部分是以一个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的,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书上提供的两个范例,相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设计出实验方法来。比如用磁铁的各个部位去吸引一堆回形针,观察磁铁的各个不同部位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还可以分别用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位去靠近同一根大头针,观察磁铁的各个部位能把大头针吸引过来的距离是不是一样,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如果学生都想不到呢?教师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然后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磁铁两极磁性最强”是不是真正认识、理解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验证了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

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2、指导学生探索,知道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建立“磁极”的概念并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能力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

2、能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扬声器一个,防盗报警门模型一个。

观察演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型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磁铁、塑料勺、铁汤勺(食堂有)、铁勺、铁钥匙、铜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塞、塑料尺、纸片、棉签等、

三、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本课分六个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魔术表演,导入新课

教师表演《喇叭变话筒》

课堂开始,我先出示一个喇叭,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学生一定会说是喇叭,我说是话筒。学生感到惊讶,同时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明明是喇叭怎么会是话筒呢,接下来我就对着喇叭说话,音箱里传出响亮的声音。学生惊呆了,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借此机会向学生道明其原因。其实喇叭和话筒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可当喇叭用也可当话筒用,因为喇叭和话筒上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老师指着底部的磁铁,学生恍然大悟说是吸铁石。吸铁石还有一个科学名叫……学生齐答:磁铁。老师板书:磁铁(引出课题)

强化课题:磁铁俗称吸铁石,不过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科学语言,我们应该把它叫……学生齐答: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喇叭为道具,把喇叭当话筒用,让学生在物体识别上产生冲突,进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让其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预计学生可能说: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都有什么形状呢?谁来说?

预计学生可能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

我出示常见的磁铁问:你们能给这些磁铁取名字吗?让学生说……

为了便于我们的实验研究,科学上根据磁铁的形状特点统一取名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方形磁铁等。

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猜想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玩磁铁:

这个部分内容我是通过玩磁铁这一开放性的活动展开的,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话方式:你们玩过磁铁吗?玩过的请举手,学生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接着问:想不想再玩磁铁呢?投影出示活动要求:1、看哪一组同学的玩法最多,发现的密秘最多。2、老师在你们桌上放了许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做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在表格中能被吸住物体名称后划“√”不能吸住物体名称后划“×”5分钟后宣布活动结束,指名学生汇报玩磁铁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和实验结果。

(2)、了解磁性:

老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出“能被吸住”和“不能吸住”两张卡片。根据前面学生的汇报情况,指名一个小组上来把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体名称的纸片分类贴在黑板上。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预计会说:都有铁的成份或者说都是铁做的。师:说得很好,这说明磁铁它有一个什么性质呢?预计学生会说:“能吸铁”。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能吸铁”。学以至用:老师今天来得匆忙,没有带双面胶,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不用双面胶,怎样把这张小卡片贴在黑板上?生:上来用磁铁贴上。借此机会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黑板是铁的,磁铁能吸铁所以把纸片吸在黑板上了。师:那么我们把磁铁能吸铁的这个性质叫磁性。(板书:磁性。)

(这一环节学生玩磁铁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玩出新花样,发现更多现象,产生更多质疑,同时又赋予一定的任务,有了任务就有了目标。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实验要求,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去感知并认识磁铁的磁性。当中设计了一个上黑板贴卡片的活动,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老师没带双面胶如何把卡片贴黑板上,学生马上会想到用磁铁,并让学生上黑板来完成贴卡过程。这一设计是为了考察学生对“磁性”的理解程度和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磁性”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为下一步研究磁极奠定基础。)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9篇

说教材:

《电磁铁的磁性》是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教材《玩具总动员》单元的第二课《玩转电磁铁》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基本构造,会制作电磁铁,研究了电磁铁具有磁性和两极的基础上,亲历几个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电磁铁磁力有大有小,激起学生探究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实验研究,探究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本节课主要探究其中的三个因素:电流大小、铁钉粗细、线圈的匝数,并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下一课《小小玩具发明家》中制作玩具垫定基础。

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时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与自主实验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同时本单元涉及的科学知识——玩具总动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本课时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操作性强,通过一个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说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玩一玩的活动,学生轻松自由的自制一个电磁铁,用电磁铁的一端趣吸大头针一次,因学生们自制的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电池数、铁钉粗细等条件各不相同,每个小组吸起大头针颗数也不同。观察数据,学生们自然发现电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同时他们也会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相同呢?是什么影响了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呢?整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然的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素养,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思维素养。

2、猜想与假设

学生们提出了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接下来就要进行问题的研究,为了使探究的路程少走弯路,我们得首先猜想与假设;猜想时提供了可学生两个潜意识来引导其猜想的方向:

1)、玩一玩学习过程的体验,学生会思考材料都相同而结果不同,为什么呢?

2)、视频出示电磁铁的结构,让学生回顾其结构变得更直观。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去猜想了,猜出的结果就更贴近实际,更具科学性。

3、计划于组织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因素进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历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体验设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我认为思维过程的历验比一次科学实验的结果更有价值。

4、自主实验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的要求了两点:

一、规定了用自制的电磁铁的一端去吸大头针。避免有的小组用两端而又的.小组只用一端等多种情况的产生,这样的实验数据具有更好的对比性和说服力;

二、规定了只用自制的电磁铁去吸大头针一次而不是三次,是因为这个实验是非常耗电的,到第三次电力大减效果误差会很大,不利于对比分析。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科学性,所以规定了用一端且只吸一次。

5、检测与反馈

设计了一个活动:“比比谁的力气大”,以实验设计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考考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6、拓展

视频展示很多生活中常用用具,让学生知道电磁铁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拉近本节课研究的电磁铁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距离。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第10篇

一、教材分析

《磁铁有磁性》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的第二课。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首先,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数量较多的12种材料进行预测、记录,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明确认识到磁铁能够吸铁,,从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学生认为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进而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去辨别一些铁质物体,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币,分辨出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铁材料做的,最后让学生用磁铁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铁材料做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这个探究活动指向的科学概念最明显的是“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磁铁有磁性”教学中,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学生架起的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体会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树立生活中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不能吸引什么物质。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六、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七、教学策略

教法:本课教学教师主要以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学法:本课中学生以参加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动脑思考、亲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八、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九、教学准备

作为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这节科学课,材料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只有精心挑选与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使他们不偏离科学探究的目标,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为了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铁制回形针、铁钉、铁夹子、铁制弹簧、铁钩码、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称和实验记录单。还为实验准备了1元的钢币、一枚5角的梅花图案的硬币和一枚钢芯镀黄铜的5角荷花的硬币、两种类型1角的硬币、5分的硬币,让学生用磁铁的磁性来辨认铁制品。每人一块磁铁是让学生在找身边的铁制物体时用的。纸片、木片、橡胶皮、塑料片、铝片、布片、回形针、磁铁,是研究隔物吸铁用的。烧杯、回形针、大块磁铁是巧取回形针的游戏用的。

十、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一个小实验请你们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了现象?能猜出这里面是什么吗?

引出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二)、新课教学

1、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那你觉得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呢?(指名答)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呢?(做实验)对,做实验可以获得确切的证据。

2、认识材料、预测

请打开1号袋,认识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和记录单。大屏幕上出现记录单。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块环形磁铁和12种被测试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不认识的师说明一下),你们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记录时能吸的打对号,不能吸的打错号,好,开始。

3、汇报

4、到底谁猜的对呢?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请同学说一说。

5、在实验前老师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活动中,明确分工,观察要仔细、认真。

2、对实验结果和发现做好记录。

3、铁钉和铝片比较锋利,注意安全。

4、必要时可重复实验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好,我的小科学家们,实验可以开始了。

7、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2)、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

(3)、你们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原来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4)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9、科学家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把课题板书完整:2、磁铁有磁性)

(三)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的磁性呢?

(门吸、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币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6枚,请同学们打开2号材料袋认一认这些硬币,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请同学们先用观察的方法来辨别,再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

(2)、学生观察后实验。

(3)、汇报。

看来,辨别铁制物体用磁铁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们身边的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呢?

(1)、组长每人发一块磁铁,大家找一找吧。

(2)、汇报。

(四)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刚才我们用磁铁直接吸到了铁的东西,那么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还能吸铁吗?

2、打开3号塑料袋里的物品试一试。注意记录是能吸还是不能吸。开始。

3、汇报。

4、小结。

(大屏幕显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游戏——巧取回形针。

(五)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磁铁有磁性说课稿(通用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磁铁有磁性说课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