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合集13篇)

作者:edditor12023-10-15 16:40:09323

作为教学人员,我们必须撰写说课稿,因为说课稿对教学的成功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个单元的第二小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知识的获取为第三小节的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学习策略上的支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紧接着周长概念编排的,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直观操作、展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还十分强调对周长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四基两能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②本节课重在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经历把数字符号抽象成文字公式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这是要求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是老师直接拿给他们,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公式是理论的东西,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还要会灵活运用,也就是要把知识学会、学活。

3、教具准备。

周长的推导强调直观操作,所以我准备了教具,学生准备了学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一个钉子板,小棒。

三、说学生。

1、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进行学习的知识基础。

2、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法。

1、 情景导入法。

2、 动手操作法。

3、 自主探究法。

4、 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理念。

1、在认真分析教材、教师用书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七个环节:

(1)导入新课。

(2)自主探索,推导公式。

(3)课堂练习。

(4)实践操作。

(5)走进生活。

(6)延伸提高。

(7)课堂总结。

2、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动手比、动手摸、动手摆,动笔算,交流讨论,引导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我这节课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实实在在地练,真真切切地落实四基两能。

六、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直接利用情景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

①教学时,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这个操作过程就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连接。练习时,围钉子板,求周长,直观巩固计算周长的方法。——四基

②在长、正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多去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类推能力。——两能

③在探究长、正方形周长的时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现不同的周长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长公式靠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两能

通过3—6四个环节练习,反复巩固。练习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新概念形成后,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和运用,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才能得到巩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概念教学各阶段的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3、课堂练习:新知应用。

4、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的体现。

5、走进生活:知识迁移。

6、延伸提高:知识升华。

7、课堂总结:知识回归。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2篇

(一)巧设情境 设疑激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学生争论)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复习周长的含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激趣促欲地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起主动参与探索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唱响了“数学自主探索”乐曲的“前奏”,引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问题。)

(二)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然后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学生争论后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教师分别用幻灯片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

(1)6+4+6+4= 20(米) 即:周长=长+宽+长+宽

(2) 6×2+4×2 = 20(米)即:周长=长×2+宽×2

(3) (6+4)×2 = 20(米) 即:周长=(长+宽)×2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1: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12(米)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

(反思: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教师大胆放手,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看来比赛是公平的。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三)应用生活 解决问题

师:赛跑中灰太狼输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顿时对周长产生了兴趣,他要求和喜羊羊进行求周长比赛,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求周长闯关赛。

1、(幻灯片出示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幻灯片出示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8分米)要在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4、(幻灯片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学们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的很不错,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张贺卡,(出示正方形贺卡)这个正方形边长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贺卡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贺卡奖励给最爱动脑的学生。)

(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让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

(四)巧设总结 争谈收获

师:在闯关赛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胜负,灰太狼高兴地回家去了。他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幻灯片出示)灰太狼日记:在运动会上和喜羊羊赛跑,我输了,但我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今天通过各种比赛我可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周长在生活中应用是这么广泛!不过求周长可得好好动动脑筋。还有,我得好好锻炼身体,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学生发现小括号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灰太狼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谈收获。)

师: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周长是16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贺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笼统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和同学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

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同学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养同学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和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同学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局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和周长的计算是同学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 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

出示一些图形让同学说出哪局部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同学说说周长。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

小同学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同学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同学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同学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1)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

①用绳子量;

②用长方形滚动;

③各条边相加。

这是一次训练同学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同学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同学自身考虑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讨论,同学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同学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同学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长+宽+长+宽”其实这就是用绳子量和长方形滚动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长×2+宽×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③(4+3)×2也就是“(长+宽)×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2、讨论总结、归纳方法

再次讨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通过师生的一起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4篇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自主探索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会得出以下3种算法,6+4+6+4=20,6×2+4×2=20;(6+4)×2=20,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试用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0~112页的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会进行周长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一节课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打基础,同时又为后继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及长、正方体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本课内容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为主,通过讨论交流,围围描描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教学大纲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可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②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等操作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周长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配以媒体的直观演示,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常用的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喜好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通过多种学生喜好的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观,来协调感性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将得到的直观感受加以内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说教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描一描,围一围,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认识和理解,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进行完善和内化,在练习与运用中进行对比,排除误区,得以巩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全体,人人动手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又较抽象,如果单纯是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演示,必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得不到亲身的体验而无法建立正确的概念或建立残缺的概念。因此,结合教师摆小棒、部分学生上前指一指图形的周长这两个示范性的初步感知活动,我又让每个学生挑选练习纸上2~3个喜欢的图形描出周长,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亲自动手的机会而不再是纯粹的一个旁观者。

2、激发主动,积极参与

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要通过个人的探究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显然对很多同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在讨论中相互取长补短,得出比较全面的方法。在这一小组探究的活动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主体性和主动性得以体现,一些思维、概括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被带动起来。

3、师生配合,多边互动

本课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及帮助学生整理探究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配以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判断学习的成果是否正确,并在此基础上,辅导学生优选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计算公式。在第二次讨论学习后,安排学生看书,既是利用教材对前面活动成果的一个加强,又留给学生消化与质疑的余地。

三、说学法

“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围围,描描,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自主的小组学习、讨论,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尝试去发现和创造自己未知领域中的知识,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教材进行质疑,通过练习中判断题的解答,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排除干扰,巩固成果。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力求形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为此本节课在这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一)、周长的含义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这样安排的:

1、出示一个(小棒搭成)三角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由哪几条线段组成?

(出示周长概念):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周长。

演示:三小棒摆成一直线

2、出示一个(小棒搭成)四边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由哪几条线段组成?

(出示周长概念):四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四边形的周长。

▲这两次出示由教师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3、出示钉板(围着各种图形),让学生上来用手指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由几个学生上来操作,一是检测前两次观察后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继续加强学生对周长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完成练习纸:选择你喜欢的2~3个图形,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

▲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周长的含义,同时又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4、揭示课题:(指钉板上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着重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

(二)、操作感知,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长方形的周长

▲《大纲》中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于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充分地感知了周长的含义,认知结构已有了调整和重组,所以在这一层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并就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作好记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学生应该很明白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在讨论探究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享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拥有批判不同算法的权利,这段时间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对于学生而言,把问题交给他们远比把结果交给他们有挑战性,更容易使他们有成功的情绪体验,学习上的探究能力得以发展,合作意识得以加强,组内成员相互取长补短。

1、出示一个长方形(媒体):

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2)交流汇报。配以媒体演示。

▲此时应该是学生努力探索的精彩呈现,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对自己的成果的正确性是十分关注的,利用这一时间,不失时机地配以媒体的演示,一方面让学生巩固讨论学习已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辨别学习结果的正确性。

(3)方法比较,得出常用公式。

根据四边形的周长概念,这四个算式都正确吗?你觉得哪个最简便?(5+4)×2

5+4表示什么?表示一份长与宽),配以媒体演示。

乘以2表示什么?(有这样的两份),配以媒体演示。

这个算式也就是(以媒体演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较为简便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概括为计算公式,此时学生的认识就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2、如果用字母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a表示长的长度,b表示宽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公式可以写成:C=(a+b)×2

练习利用公式求长方形的周长。(媒体)

第二层次:正方形的周长

▲这一层次基于上一层次的认识,学生应该有能力解决,但可能方法的选择上有一些偏差,因此,这里采用学生讨论的学习方式,主要使学生全体能对正方形的特征重新唤起,进而应对这种四边相等的特征,采用合理优化的解答方法。

1、出示正方形,a=5cm

这个正方形周长怎样求?为什么?

2、学生讨论,并交流:(配以媒体演示)

板书:(5+5)×2=20cm5×4=20cm

3、为什么这里可以乘以4?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4、可以得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如果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C=a×4

6、练习利用公式求正方形的周长。(媒体)

第三层次:看书,划出概念,质疑。

▲这一层次主要对学生刚刚形成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进行重温和整理,培养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习惯及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三)、巩固反馈

1.完成P112练一练

2.A册34页第二题。

3.媒体出示判断题

4.根据要求在钉板上围长方形或正方形

(1)围一个长5cm,宽4cm的长方形,口答周长。

(2)围一个边长3cm正方形,口答周长。

(3)围一个周长是12cm的长方形,怎么围?(拓展题,视时间)

▲由于这是第一课时,练习也以实践操作题居多。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学生头脑中周长的概念。在第2个练习之后安排了第3个练习,使学生在比较中排除干扰,强化所学的知识。第4个练习的第(3)小题是一个拓展题,视时间,如果充足,在课堂上讨论;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则安排学生课后思考,使学生课堂上已掌握的知识得以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四)、总结整理: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A册P34;每日精练P68。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6篇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自主探索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会得出以下3种算法,6+4+6+4=20,6×2+4×2=20;(6+4)×2=20,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7篇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页。

2.说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乐于思考的数学素养。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素养。

4.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在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1.说导入方法:

本节课的导入采取了回顾旧知,为新知识作铺垫的方法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个情境,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周长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好铺垫,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2.说新授教学采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学法。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创设给花坛围护栏、算游泳池周长、篮球场的周长、给手帕加花边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②猜想验证法。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教学中,通过猜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自己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③讲解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深化。

④迁移法。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法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巩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层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设置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②操作法。在练习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计算图形的周长的题目,目的在于通过测量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意义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两张长4cm,宽2cm的长方形纸片的拼图游戏,进一步练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是与其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③归纳整理法。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

三、说学法

1.说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及其特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及算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节课让学生参与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探索知识由来,抽象概括新知——实践操作,运用延伸。

2.说学法

①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整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

(包括情境创设、各环节及设计意图、课件的应用说明、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每块花坛需要多少米护栏?(出示课件:目的在于回顾图形周长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护栏。

提问:三角形的周长怎样求?

四边形的周长怎样求?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我们三年级一班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将负责管理学校门口一个长8米,宽4米的花坛。(课件出示情景图)

2、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板书)

师:要求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生: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坛围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三环节: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师:根据花坛的长和宽,你能求出花坛的周长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猜想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第四环节:操作验证,总结方法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

(1)8+4+8+4=24(米)

板书:长+宽+长+宽 =周长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书 长2+宽2=周长

(3)(4+8)×2=24(米)

板书:(长+宽)x2=周长

小结: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乘以2表示有这样的两份。

分别让每一种做法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课件,将学生的算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4、怎样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8米表示长方形的什么,4米呢?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熟练运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算法,只让他们说清算理即可。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在多次的计算过程中,会逐步实现多种算法的自我优化。算法多样化并不要求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算法多样化的核心是每一个学生个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帮助学生选择最简单、最方便的计算方法。

5、求护栏的钱数

(1)师: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也就算出护栏的长度,需要多少钱?我们还需要什么条件?

(2)老师这里有两种护栏的价格,甲种护栏8元/米,乙种护栏9元/米,选择你喜欢的护栏,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钱。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7、思考: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学校又新建了一个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课件出示情景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3、那你们能求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生1:(7+7)×2=28(米) 28×8=224(元)

生2:4×7=28(米) 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谈想法。

(2)你喜欢哪种方法?能具体说一下吗?

5.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直接用边长乘4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12厘米

8米

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这个环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护栏计算钱数,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后,教师稍作引导,学生便可以在自我思维碰撞中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解决新问题的素养。

第五环节: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现在我们也来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吧!

1、小小测量师

有四个图形分别测出周长,想:算周长之前应该干什么?

2、篮球场的周长

你们知道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吗?(长方形)老师还知道它的长是28米,宽15米,你们能求出篮球场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全班汇报。

3、为了把这张画装饰得更漂亮,要给它的一周围上边框。要做多长的边框?你看小明做得对吗?(课件出示题目,根据学生作出的判断显示“笑脸”或“哭脸”)

4、老师有一块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手帕,想镶上一圈花边,需要多少厘米呢?(课件出示题目。)

师:你想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5、如果用刚才的那条花边装饰这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够用吗?、拼一拼,算一算。

引导学生说明原因。

6、每组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片。请你们小组合作分别量出纸片的长和宽,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并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最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算一算,组内交流。

7、拓展题(课件出示题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

利用围墙的一边,用铁栏杆围出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5米,宽10米,要用( )米长的铁栏杆。

学生组内交流,独立计算。

师:为什么只算3条边?

一面广告墙要装上霓虹灯,你能帮设计师算出所需霓虹灯的米数吗?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应该是生活中的知识,因此练习的设计注重从现实生活入手,体现层次性、灵活性、有效性,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第六环节:回顾小结,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和再现;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周长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素养。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宽+长+宽+长 8+4+8+4

宽×2+长×2 8×2+4×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4+8)×2

7+7+7+7=28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7×4=28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8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四边形》认识部分中的第5课时。这一课时是在学生研究平面图形、长度单位和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及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之前,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去测量课桌、黑板、树干的周径、圆形花圃、篮球场等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边长,并要求计算出边长的总和是多少,通过大量的感受活动使学生对图形的周长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具备了测量、比较的理念和动手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2)能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以及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总结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形的特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数学书的封面、课桌面)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的特点,变抽象为直观。

2、复习周长:出示学生的生活照,引起学生注意,设疑: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老师想把这张照片装饰一下,镶上花边,让它变得更加漂亮,花边要多长呢?引出周长,进而复习周长的含义,让学生指出长方形的周长,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之和。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先来研究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前面学生在学习周长时已经学会用工具测量出周长了,这里开篇点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计算。

(三)实践探究、获取新知

1、讨论算法:通过设问,让学生明确知道了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即先量后算。

2、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小组合作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①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

②学生分组交流想法,然后在自学本上写出自己的算法,能写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算法。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说算式(师板书算式),小组间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算法,课件演示,归纳算法。

(3)小结要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非常多,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热烈、民主、交流的学习氛围,老师在“放”的同时又要注意“收”。

(四)应用新知,达成目标

1、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①一人上台板演,其余的在本上列式计算。

②集体订正,优化计算方法。(让学生经过体验后更能体会哪种方法更好)

2、出示两只兔子在赛跑的情境图,(正方形边长4厘米,长方形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

①让学生猜猜看哪个长方形的周长更长。

②验证猜想。(分男、女生组比赛计算周长)

③引导发现: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一定时,它的长和宽是不相同的。

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学生作业:第42页及43页做一做第1题。

从图形题上升到文字题

由于长方形是一种空间图形,用文字来表述题意,是要学生从题意中转换为图形,从而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4、选作:第42题做一做第2题

(五)回顾小结,教师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6+4+4=20(厘米)6+4+6+4=2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2+4×2=20(厘米)(6+4)×2=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9篇

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海试用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0~112页的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会进行周长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一节课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打基础,同时又为后继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及长、正方体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本课内容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为主,通过讨论交流,围围描描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3、 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教学大纲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可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②会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能力与方法:

① 通过围一围、描一描等操作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周长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配以媒体的直观演示,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常用的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得以提高。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喜好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4、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会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得出;而要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通过多种学生喜好的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观,来协调感性认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将得到的直观感受加以内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课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 说教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描一描,围一围,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认识和理解,在合作讨论和交流中进行完善和内化,在练习与运用中进行对比,排除误区,得以巩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全体,人人动手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又较抽象,如果单纯是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演示,必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得不到亲身的体验而无法建立正确的概念或建立残缺的概念。因此,结合教师摆小棒、部分学生上前指一指图形的周长这两个示范性的初步感知活动,我又让每个学生挑选练习纸上2~3个喜欢的图形描出周长,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亲自动手的机会而不再是纯粹的一个旁观者。

2、激发主动,积极参与

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要通过个人的探究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显然对很多同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在讨论中相互取长补短,得出比较全面的方法。在这一小组探究的活动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主体性和主动性得以体现,一些思维、概括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被带动起来。

3、师生配合,多边互动

本课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及帮助学生整理探究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配以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判断学习的成果是否正确,并在此基础上,辅导学生优选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计算公式。在第二次讨论学习后,安排学生看书,既是利用教材对前面活动成果的一个加强,又留给学生消化与质疑的余地。

三、 说学法

“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为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围围,描描,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自主的小组学习、讨论,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尝试去发现和创造自己未知领域中的知识,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教材进行质疑,通过练习中判断题的解答,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排除干扰,巩固成果。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力求形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为此本节课在这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一)、周长的含义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这样安排的:

1、 出示一个(小棒搭成)三角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由哪几条线段组成?

(出示周长概念):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周长。

演示:三小棒摆成一直线

2、 出示一个(小棒搭成)四边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由哪几条线段组成?

(出示周长概念):四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四边形的周长。

▲这两次出示由教师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3、出示钉板(围着各种图形),让学生上来用手指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由几个学生上来操作,一是检测前两次观察后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继续加强学生对周长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完成练习纸:选择你喜欢的2~3个图形,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

▲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周长的含义,同时又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4、揭示课题:(指钉板上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着重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

(二)、操作感知,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10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在前面“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二、说学情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前的知识铺垫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因此对周长的理解要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面向全体,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三、说模式

“3161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标准一主线六原则一跟踪”。

“三标准”是指师生和谐、教学和谐、优差和谐,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

“一主线”是指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应围绕一条核心、主线设计课堂教学,即“举三归一、以一反三”。

“六原则”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六个习惯为课堂呈现方式和操作原则,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知己知彼、集思广益、要事第一、不断更新。

“一跟踪”是指对学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课后跟踪。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11篇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页。

2.说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乐于思考的数学素养。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素养。

4.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在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1.说导入方法:

本节课的导入采取了回顾旧知,为新知识作铺垫的方法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个情境,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周长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好铺垫,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2.说新授教学采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学法。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创设给花坛围护栏、算游泳池周长、篮球场的周长、给手帕加花边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②猜想验证法。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教学中,通过猜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自己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③讲解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深化。

④迁移法。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法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巩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层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设置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②操作法。在练习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计算图形的周长的题目,目的在于通过测量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意义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两张长4cm,宽2cm的长方形纸片的拼图游戏,进一步练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是与其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③归纳整理法。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

三、说学法

1.说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及其特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及算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节课让学生参与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探索知识由来,抽象概括新知——实践操作,运用延伸。

2.说学法

①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整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

(包括情境创设、各环节及设计意图、课件的应用说明、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每块花坛需要多少米护栏?(出示课件:目的在于回顾图形周长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护栏。

提问:三角形的周长怎样求?

四边形的周长怎样求?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我们三年级一班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将负责管理学校门口一个长8米,宽4米的花坛。(课件出示情景图)

2、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板书)

师:要求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生: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坛围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三环节: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师:根据花坛的长和宽,你能求出花坛的周长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猜想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第四环节:操作验证,总结方法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

(1)8+4+8+4=24(米)

板书:长+宽+长+宽 =周长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书 长2+宽2=周长

(3)(4+8)×2=24(米)

板书:(长+宽)x2=周长

小结: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乘以2表示有这样的两份。

分别让每一种做法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课件,将学生的算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4、怎样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8米表示长方形的什么,4米呢?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熟练运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算法,只让他们说清算理即可。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在多次的计算过程中,会逐步实现多种算法的自我优化。算法多样化并不要求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算法多样化的核心是每一个学生个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帮助学生选择最简单、最方便的计算方法。

5、求护栏的钱数

(1)师: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也就算出护栏的长度,需要多少钱?我们还需要什么条件?

(2)老师这里有两种护栏的价格,甲种护栏8元/米,乙种护栏9元/米,选择你喜欢的护栏,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钱。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7、思考: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学校又新建了一个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课件出示情景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3、那你们能求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生1:(7+7)×2=28(米) 28×8=224(元)

生2:4×7=28(米) 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谈想法。

(2)你喜欢哪种方法?能具体说一下吗?

5.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直接用边长乘4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12厘米

8米

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这个环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护栏计算钱数,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后,教师稍作引导,学生便可以在自我思维碰撞中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解决新问题的素养。

第五环节: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现在我们也来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吧!

1、小小测量师

有四个图形分别测出周长,想:算周长之前应该干什么?

2、篮球场的周长

你们知道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吗?(长方形)老师还知道它的长是28米,宽15米,你们能求出篮球场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全班汇报。

3、为了把这张画装饰得更漂亮,要给它的一周围上边框。要做多长的边框?你看小明做得对吗?(课件出示题目,根据学生作出的判断显示“笑脸”或“哭脸”)

4、老师有一块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手帕,想镶上一圈花边,需要多少厘米呢?(课件出示题目。)

师:你想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5、如果用刚才的那条花边装饰这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够用吗?、拼一拼,算一算。

引导学生说明原因。

6、每组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片。请你们小组合作分别量出纸片的长和宽,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并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最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算一算,组内交流。

7、拓展题(课件出示题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

利用围墙的一边,用铁栏杆围出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5米,宽10米,要用( )米长的铁栏杆。

学生组内交流,独立计算。

师:为什么只算3条边?

一面广告墙要装上霓虹灯,你能帮设计师算出所需霓虹灯的米数吗?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应该是生活中的知识,因此练习的设计注重从现实生活入手,体现层次性、灵活性、有效性,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第六环节:回顾小结,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和再现;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周长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素养。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宽+长+宽+长 8+4+8+4

宽×2+长×2 8×2+4×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4+8)×2

7+7+7+7=28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7×4=28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12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二)自读引导,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2、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自主探索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学生会得出3种算法:

①6+4+6+4=20(米)

②2x6+2x4=20(米)

③(6+4)x2=20(米)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说出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从而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长方形周长,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三)分层精练,巩固达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我注重层次性,渗透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出示兔子日记,设计了"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激情。第一关是让学生计算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二关是已知边长求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练习;第三关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的是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变式练习,注重考察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设计的三个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第1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下面我将从四个大的板块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二)自读引导,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2、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自主探索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学生会得出3种算法:

①6+4+6+4=20(米)

②2x6+2x4=20(米)

③(6+4)x2=20(米)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说出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从而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长方形周长,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所以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尝试计算,

二、交流汇报,

三、总结归纳,

四、巩固练习。

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在试算中学生很容易得出:5+5+5+5=20(米)。5x4=20(米)。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哪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分层精练,巩固达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我注重层次性,渗透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出示兔子日记,设计了"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激情。

第一关是让学生计算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二关是已知边长求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练习;

第三关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的是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变式练习,注重考察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设计的三个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合集1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说课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