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太极拳心得体会(实用15篇)

作者:edditor12023-10-12 15:40:18166

有些东西在心中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把它写进心得体会中,让自己记住,这样写出来的心得体会 ,就能让我们以后少走许多弯路。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太极拳心得体会,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篇

转眼间第一学年就要过去了,我们的太极学习也接近了尾声。通过这一学年对太极的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记得老师第一节课就告诉我们,学太极“意”很重要,关键是要用意念来打太极,因为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我想这也是人家为什么称太极为智慧拳的原因吧!

还有就是每次我们上课前徐老师总会让我们自己先把上次学的太极内容回忆一遍,再把上堂课所学的太极招数自己打一遍,然后再放松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最后才开始正式的太极拳教导。

通过这一学年的学习,我发现太极是一种技击术,它的特点是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这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它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老师还告诉我们要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另外太极益于身体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老师在课堂上也交给了我们许多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它能使心态平和,使你能够更加宽容;此外它还是运动量小的有氧运动,对身体有好处(尤其是心呀,肺呀等);它还能够增加身体的柔韧性,使筋骨更加柔韧坚硬;与此同时,它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灵活,不但如此,它还能防身呢!

它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人,其心肌纤维增粗,心室壁增厚,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的容量即每搏输出量增加。此外,还能改善动脉壁的弹性和韧性,是冠状动脉口径变粗,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持久锻炼,内气得以流通,周身放松,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减少乳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身体,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太极拳呼吸要求深长匀柔,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动度和调节肋间肌的呼吸功能,使肺与胸廓之间的牵引加大,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对诸脏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常都会起到良好的疗效。

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自然结合,因此能发展呼吸肌增加肺活量;其运动量大而不剧烈,能促进血液循环,发展心脏肌能,使心脏跳动缓和而有力,既减少淤血现象,又能减少动脉硬化之弊;同时也促进了新陈代谢,使体内废物排除通畅,改进胃肠的蠕动,提高消化机能,既增加食欲,又能免除便秘的毛病。练习太极拳还要求“心静”,精神内敛,思想集中,这对大脑就是良好的训练;并且在动作复杂又须完整一气运动中,需要大脑等部分紧张的进行工作,这又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训练作用,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机能,自然就加强了对全身各器官各系统的调节作用,使身体对外适应性加强。对寒、暖的适应及对传染疾病的抵抗力都能相应地加强。顺便提高了健康水平,增加了抵抗力,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延年益寿呢!

还有,近年来,通过许多卫生医疗部门经过研究,也同样证明了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新陈代谢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通过本学期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不少,不但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友爱,更加理解了老师的悉心教导!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2篇

每周一7:00,学校组织老师们练习1个小时的太极拳,对我来说,必须改掉熬夜的坏习惯才可以做到早起练习,已经坚持了3个月了。

太极拳,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刚柔并济,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太极拳最合适不过。刚,是武术的主流思想,表现了攻击性,柔,是武术的非主流思想,表现了防守性。进攻和防守相结合,我国的在抗日战争中采取的战术就是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成功地以弱胜强!

将太极思想运用到个人成长中,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妙处。

当你处于劣势的时候,比如:经验不足、学历不够、环境复杂……建议不要订下过高的目标强求实现,而是得耐下心来去倾听、积累、学习,更不要自暴自弃自轻自贱,得相信理梦想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你在逆境中的积淀,就如太极拳一样,一些出招虽然柔缓却蓄势待发……当你处于优势之中,比如:经验丰富、人脉畅通、资金雄厚……建议不要过于炫耀资本而忽视细节,而是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平衡心态,坚持执行,更不要过度扩张失去控制,得分析环境、研究策略,合理定位自己,正如这太极拳,以退为进举重若轻!

明天,芜湖将是一个好天气,我会继续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让我领悟其中的真谛,好玩不?大家有时间也练一练吧。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3篇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因为自己没有一点功底,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一个动作反复演示,细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我也尽可能去模仿老师的动作,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是记得这招忘了下招,不能将动作连贯。

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从网上找到相关视频,自己就可以在家中反复练习,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当时连父亲都没想到我会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进步。以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被各种琐事困扰,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些浮躁,所以我认为能否将心收拢,将思绪抛开,注意呼吸和意念才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大门槛。现代人练太极拳很大原因是为了养生,调畅身心,如果不能静心,后面的所学也是徒劳的。

在刚开始学习时主要先练形,就是紧随老师的授课进度,不论是跟着老师反复模仿也好,或是在家中看视频也罢,得先让自己的动作大体上向标准靠拢,做到学一式练一式,分步记忆,切忌心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教诲,比如某个动作需要注意什么,是虚步还是实步,是扣脚还是开脚,是一上一下还是一前一后。这些要牢记在心并且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

老师纠正你某个动作,要先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它的什么道理吗?都要搞明白,并且之后尽快改正,如果在初学阶段没有改正错误,日后久了成了习惯,后面就很难再改过来了。总之,初学时要学与练互相结合,才能将整个套路熟悉,打下好的基础。

练好了形,就如同楼房建好了框架,接下来就要在其中添入砖瓦,这个"砖瓦"就是学习太极拳法,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是我现在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太极拳的本质还是一种武术,它的一招一式都是具有攻防意义的,经常说太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就用到了太极拳的八种劲: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领会,并和老师或者同道交流才能找到规律,使自己进一步提高。

如今我学习太极拳已近八年,从初中一直练到现在大学,始终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神奇。打太极拳达到了我的初衷,就是强身健体,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样疾病缠身,反而,尤其在打完拳后整个人都精神不少,一年当中顶多有两次感冒。除了这一方面,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更能专心致志做完手头中的事,大脑的记忆力也有所提高,遇到事情能够冷静思考,不易乱发脾气,打拳也增强了身体的协调。

最让我切身感受到的是太极拳对情绪和精神方面有很大的调理作用,生活中每当感到有压力,又不能缓解释放时,打一遍太极拳,之后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态变得端正。所以太极拳对我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说说我对太极拳的看法:

第一,现在打拳,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打拳的过程就是自身放松的过程,它可以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使得经络舒畅,体质也由此得以增强。

第二,如果喜欢太极拳,就把它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因为太极拳最初就是融合了中医以及易学等思想创编出的拳法,这也使得太极成为中国古代代表性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是一门造诣很深的学问,打拳人有必要去了解它、深入它。

第三,太极拳离不开年轻人,说到太极拳,大部分人脑海里都浮现的是公园里的老人缓慢的打拳形象。而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怎能缺少年轻人去学习和继承它?在我的大学里,有很多同学对太极还不甚了解,甚至有同学将杨氏和陈氏理解为"阳式和阴式太极拳",可见太极拳知识在年轻人之间还没有得到普及,年轻人有足够多的想法和精力去发展太极拳,如果能在年轻人之间普及,我相信太极拳会发展的更好,成为真正的全民性体育运动。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4篇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在练拳的过程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善因善果”,儒家的“中庸之道”,艺术的审美观等等,必然影响着人的思想发展。拳著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身必以端正为本”等等,所有这些渗透到拳论中的思想必然会在潜形默化中淘冶练拳者的性情,促进其思想的更新,促使其身体与思想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我练拳经常是在下午放学之后,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经常会头脑发胀,精神极度疲劳,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5篇

太极,以前一听这名字就会想到是公园里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年龄相距甚远,但是在这学期选课接触太极感觉受益匪浅。

初学时感觉太极十分注重意、形、态,初学者很难掌握它的力度。起初时,我感觉无从下手,但是在宁老师的教导下摸索了一些学习太极的门路。下面是我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又普通的功夫。说它神秘是因为两点。一点是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另一点是所有练太极拳的人当中真正地学会太极拳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虽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意”,但太极拳是和宇宙本源相通的一种功夫,其“神”、“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每次我们上课宁老师总会让我们放松下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才开始正式的太极拳教导;每天我们都是坐在教室,总保持着一种姿势,感觉身体都有些僵硬了,学习太极拳以后,睡前练一下,有利促进睡眠。

其次,感觉学习太极拳后,身体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自己平衡能力不好;太极是百年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能力非常精确的,所以练习太极有利锻炼平衡的。再次,练习太极也帮我锻炼了专注力,学习太极,就是动作时,无暇去想其他,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及意念,这样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通过本学期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不少,既然自己身心得到放松,也体会到同学间的互相友爱,更加了解老师的悉心教导,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太极拳的。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6篇

这学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因为高中学过一点太极拳所以以为有基础会很好学,但是开始学的时候发现很难做到动作标准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打太极的原因了吧,也可能是现在学的和原来学的不同。但是自己仍占一定的优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更让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后来终于找到感觉,打得有点模样了。

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约1亿爱好者。走到世界许多地方,一提中国,很多人知道中国的太极拳。在申奥的宣传片中,反复出现太极拳的形象,这进一步强化了太极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从全球的文化发展潮流来看,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从中国本土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健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关注生活质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这都同太极文化是相一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编了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各种太极拳的基本风格和技术结构大同小异,运动方法上均要求心静意专,呼吸自然,中正自然,中正安静,柔和缓慢,圆活完整,协调连贯,轻灵沉着,虚实分明。太极拳除拳之外,尚有散打形式的`太极推手,以及器械练习的刀、剑、等。 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当时在我们面前虽然只是比划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当时就感觉到,原来太极拳不只是武术或者说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美学,一种艺术.它如此自然和舒展,非常漂亮和洒脱.接下来我们投入到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从起势,左右野马分鬃,一直到单鞭云手单鞭,由易到难,可渐渐的,高探马,又蹬脚,一直到最后的收势似乎没那么困难,后面的学习越顺畅。一直到最后能自己独立的打出一整套二十四式,心里也很有成就感。

我在第一天练习预备式和随息放松时,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

听了老师的话后,我才渐渐的体会出其要领,慢慢的不再是死记动作,而是思考着体会着前进。在课余时间,我也曾和舍友在楼道里打太极拳,虽然当时还没学完整套动作,自己做的也不算标准,但真的好好把动作做一遍就会有一些微妙的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练完之后手心和身上会出汗,还有就是练习时心静下来不受外界干扰就好像只有自己存在一样,心里觉得很安逸,再加上阳光照在身上感觉从里到外都是温暖的,很舒服,感觉疲惫感都没有了,也不会犯困,变得很有精神,浑身轻松。

所以,我们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受益很多,一方面是身体的,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身体上,它即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更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另一方面,坚持练太极拳,能健康长寿,打太极拳虽然不跑不跳不用猛力,但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打拳时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缩训练,不断地改善身体各素质和各个系统功能,故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健康长寿。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六大生理作用,简述如下:

①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

②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③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④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⑤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

⑥畅通经络。

心理上,我开始学着坦然,淡然,从容不迫,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寻找到一种博大的生命境界!要打好太极拳就是首先要清空自己的脑子,看到自己的心。减法,总是减法。我学会了换一种思维,用减法生活。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7篇

上班时,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本钱,退休后良好的身心是生活的主题。

去年,人到达了退休的年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参加了大兴老年大学开设的太极拳学习班,经过老师的精诚教授,我已初涉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感觉收获匪浅。

一、学太极拳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在临近退休的日子里,我曾为退休后可能无所事事而感到茫然。自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太极拳班的学习后,从心里感到心灵上得到了净化。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授,使我获得了知识,并达到了解惑的目的,使我更加热爱生活,进一步认识到运动可以健身,而且可以净化心灵。

二、练太极拳可以使生活质量升华

在没有学太极拳之前,我对自己的身体似乎失去了信念。因为以往秋冬季节,我总是畏惧严寒,手脚冰凉不说,体质也很差。严重的颈椎病使我倍受煎熬,很多个夜晚折磨得我不能享受睡眠,人也总是无精打采。当我初涉太极拳殿堂,我的面前豁然开朗了,似乎又回到了年青的时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手脚冰凉的感觉消失了,久治不愈的颈椎病也离我而去,夜间也不用再把枕头拿到一边了,因为头脑发蒙、颈部不适的感觉都没有了。

现在的我身心健康,生活充实。我从心里感谢传授太极拳给我的张全亮老师,更感谢大兴老年大学为我们开设这个专业,我会继续在老年大学学习下去。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8篇

还没上太极拳课之前,我对于太极拳是一点都不了解的,我只听说过太极,而一听到太极我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象相差甚远。我觉得太极拳应该也是太极的同类,也是差不多,都是很慢的,柔柔的。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才知道,它让我受益非浅。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太极拳,它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初学者一般都很难掌握它的力度。所以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摸到了一点太极的门路,而我,当然也是学的很起劲。每次课上看到老师为了教会我们满头大汗时,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每次课后回寝室总会认真地复习。希望可以学会每个动作,不负老师所望,以后可以每天耍太极拳,强身健体。

第一节课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首先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放松,但是由于因自己对太极拳不了解,不能很好的接受,不懂为什么老师跟师兄师姐能够看起来不用力、劲等却能把动作做得很带劲,而我却不行,怎么做都不对。所以我在练拳时手臂用着僵硬的力,结果造成全身紧张,各关节转动不圆,每个动作看起来像故意摆姿势。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这个学期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耍太极拳让我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不是寝室里对着电脑看书,写论文,就是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之后,我隔天就打一遍来放松全身心,促进睡眠。

在学完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都以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练习太极更是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太极拳柔中带刚,借力打力,感觉既有体现武打的技击性,又体现了其本身的艺术性。老师说,对于太极拳,我们要每天练习才能够体味它的精髓的。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更全面的了解太极拳,做到以拳强体、以拳养神。让"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口号从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9篇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感慨于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太极拳非一朝一夕就能学成,达到“巧妙绝”的境界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精准,肢体上的和谐,还需要一种能驾驭的气魄,能兼容的气度与物我两忘的精神。

“国粹”太极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中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阴阳调和,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自然又高雅,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无不令人心驰神往,流传千古自是必然。

在平时的练习和上课的学习中感觉24式太极拳中左蹬脚和右蹬脚两式的难度最大,这不仅在于其衔接动作记忆困难,还在与蹬脚时的站立需要长期训练方可完成。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与不厌其烦的演示下,我基本能记住动作。在粗略的记忆后,更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细细回想与进一步学习,观看太极拳视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提高,所以这一学期的短暂学习不仅是动作的学习,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学习太极拳的奠基与指引,同是激发了我对中华武术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希望今后太极拳能真正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式都是绵绵不断,招招式式所展现的潇洒风采令人歆羡不已,步步轮转所流露的风流姿态使人无法忘怀。太极拳能让人处于一种心无杂念的状态,远离尘嚣,拥有一种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同时太极的健身效果也不容置疑,所以学习太极拳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0篇

大学的体育课的学习已经悄无声息之中接近尾声了。在张立臣老师的带领下,虽然只上了短短的几节课,但是他认真地教导,绘声绘色的肢体语言让我很好的接受了太极这门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课程。大学体育与高中时候的体育相比,显然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仅着眼于学习方法上,它更注重对我们体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大学体育进行的是素质教育。

上到大学,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便成了我们唯一固定的运动时间,在缺乏运动学习的生活中,体育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调节身心的机会,缓解了学习以及社会活动带来的压力。大学体育课给了我们多样性的选择余地。想学足球的可以选修足球课程,想去打太极的就有太极课程。所以体育课的学习变得轻松,及提升了我们的体质,发挥了我们的兴趣特长。并且体育课的学习还占了一定的学分,让我们更加重视,几乎所有的人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且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学会了很多专项体育的知识,真正懂得了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

在这一学期的太极拳学习中,我系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收获颇大,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白鹤亮翅、手挥琵琶等招式时不时在我脑海浮现。在我心中,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体育课程更是一种中华文化的教育。每一次的练习,我们都是在重新温习一份古老却又青春的文化。可能对于我们这群90后,太极拳似乎还是记忆中的“少年张三丰”。在这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上,我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和研究太极拳。在太极拳的学习里,我明白了为人处事,不应该事事着急,要学会放松内心,用冷静的姿态来解决任何烦恼的问题。越是面对挫折或是麻烦,紧张和惆怅又能有什么用,这时候应该做的就是放松自我,用冷静的思考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太极拳讲究调和矛盾,这能使我们养成一种生活的态度。从这一点来说,练习太极拳,也是对于我的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很庆幸,能够选上太极拳这门课,能够有这样一份机会接触到这份宝贵的财富。或许说,在以后,每当我们的学习,生活或是工作遇到了困难和烦心事,我们可以在“太极拳”里思考,解决这一个个难题。学习太极拳,是一份精神的蓄养和沉积,用以净化人的心灵。

“模仿、锻炼、感悟、自成一体”是一种太极拳的学习境界。每学期仅有短短的的十来节体育课,我或许只学到了太极拳的一点皮毛,也许我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但是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至少可以让我收获一种和谐的性格,收获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1篇

这学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因为高中学过一点太极拳所以以为有基础会很好学,但是开始学的时候发现很难做到动作标准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打太极的原因了吧,也可能是现在学的和原来学的不同。但是自己仍占一定的优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更让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后来终于找到感觉,打得有点模样了。

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约1亿爱好者。走到世界许多地方,一提中国,很多人知道中国的太极拳。在申奥的宣传片中,反复出现太极拳的形象,这进一步强化了太极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从全球的文化发展潮流来看,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从中国本土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健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关注生活质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这都同太极文化是相一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编了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

各种太极拳的基本风格和技术结构大同小异,运动方法上均要求心静意专,呼吸自然,中正自然,中正安静,柔和缓慢,圆活完整,协调连贯,轻灵沉着,虚实分明。太极拳除拳之外,尚有散打形式的太极推手,以及器械练习的刀、剑、等。

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当时在我们面前虽然只是比划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当时就感觉到,原来太极拳不只是武术或者说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美学,一种艺术。它如此自然和舒展,非常漂亮和洒脱。接下来我们投入到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从起势,左右野马分鬃,一直到单鞭云手单鞭,由易到难,可渐渐的,高探马,又蹬脚,一直到最后的收势似乎没那么困难,后面的学习越顺畅。

一直到最后能自己独立的打出一整套二十四式,心里也很有成就感。我在第一天练习预备式和随息放松时,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

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

听了老师的话后,我才渐渐的体会出其要领,慢慢的不再是死记动作,而是思考着体会着前进。

在课余时间,我也曾和舍友在楼道里打太极拳,虽然当时还没学完整套动作,自己做的也不算标准,但真的好好把动作做一遍就会有一些微妙的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练完之后手心和身上会出汗,还有就是练习时心静下来不受外界干扰就好像只有自己存在一样,心里觉得很安逸,再加上阳光照在身上感觉从里到外都是温暖的,很舒服,感觉疲惫感都没有了,也不会犯困,变得很有精神,浑身轻松。

所以,我们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受益很多,一方面是身体的,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身体上,它即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更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

另一方面,坚持练太极拳,能健康长寿,打太极拳虽然不跑不跳不用猛力,但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打拳时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缩训练,不断地改善身体各素质和各个系统功能,故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健康长寿。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六大生理作用,简述如下:

①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

②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③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④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⑤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

⑥畅通经络。

心理上,我开始学着坦然,淡然,从容不迫,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寻找到一种博大的生命境界!要打好太极拳就是首先要清空自己的脑子,看到自己的心。减法,总是减法。我学会了换一种思维,用减法生活。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2篇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在练拳的过程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善因善果”,儒家的“中庸之道”,艺术的审美观等等,必然影响着人的思想发展。拳著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身必以端正为本”等等,所有这些渗透到拳论中的思想必然会在潜形默化中淘冶练拳者的性情,促进其思想的更新,促使其身体与思想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我练拳经常是在下午放学之后,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经常会头脑发胀,精神极度疲劳,

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3篇

最初认识太极拳,是从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武侠电视剧的角色中了解到的,譬如张卫健版《少年张三丰》里的张君宝,赵文卓版《中华大丈夫》里的荣海山,都是凭借一身精湛的太极武功名扬天下。虽然从前对太极拳只是表面上一层模糊的认识,但是从这些人物的演绎过程中,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特点已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自己切身去理解,体验太极拳却是这学期的体育课上,初学太极拳,不免会因为它缓慢的动作而觉得有些枯燥与乏味。经过一两周的模仿比划,渐渐地入门了,也初步体会到了太极拳的“神”、“意”。太极拳比较强调放松,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放松,也要做到心无旁骛,静心用意。太极的动作都有一定的曲线,不浮不僵,身体保持自然,轻柔匀缓。全身上下作为一个整体,身体每个部分都要配合做到有弧度,衔接和顺。老师给我们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仿佛我们做每个动作时都有一个球在顺着我们的动作运行,课堂上练习的时候,我经常想象着自己两手之间,两臂之间有一个随时可调整大小的球,当我们向下落手时,感觉这个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种抵抗我们手向下的阻力;弓步分手时,仿佛两手之间有一个稍小的球随着我们的动作缓缓旋转;推掌时又感觉手掌前方有一个体型很大的球,我们要贴着这个球的外弧推出去,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上这些想象,一方面感受到太极的连绵不绝,动作不能僵硬,行云流水般的行径,另一方面觉得也很有意思。一套24式简化太极拳学完后,虽说是太极中的凤毛麟角,但它也训练了我们精神内敛,思想集中的习惯。我想其他方面的好处也不在话下。

课下一查阅有关太极拳的信息,才发现它就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小小的一角。它是中国的传统精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可以作为一门体育项目,也可以算是艺术表演,一门古典哲学秘笈,更是中医理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数代的流传,太极拳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杨,孙,吴,武五大派系,誉为“五式太极拳”。每式既相互传承、又有自己的特色,可谓百花齐放。从简单的角度看太极拳,它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总而言之,每掌握一门新的知识技能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也许以后我们像这个学期系统完整的学习一套太极拳的机会不多,但至少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它一无所知,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匪浅。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4篇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在练拳的过程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善因善果”,儒家的'“中庸之道”,艺术的审美观等等,必然影响着人的思想发展。拳著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身必以端正为本”等等,所有这些渗透到拳论中的思想必然会在潜形默化中淘冶练拳者的性情,促进其思想的更新,促使其身体与思想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我练拳经常是在下午放学之后,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经常会头脑发胀,精神极度疲劳,

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

太极拳心得体会 第15篇

这学期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因为高中学过一点太极拳所以以为有基础会很好学,但是开始学的时候发现很难做到动作标准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打太极的原因了吧,也可能是现在学的和原来学的不同。但是自己仍占一定的优势。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更让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后来终于找到感觉,打得有点模样了。

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约1亿爱好者。走到世界许多地方,一提中国,很多人知道中国的太极拳。在申奥的宣传片中,反复出现太极拳的形象,这进一步强化了太极文化的影响力;而且从全球的文化发展潮流来看,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价值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从中国本土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健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关注生活质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这都同太极文化是相一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编了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各种太极拳的基本风格和技术结构大同小异,运动方法上均要求心静意专,呼吸自然,中正自然,中正安静,柔和缓慢,圆活完整,协调连贯,轻灵沉着,虚实分明。太极拳除拳之外,尚有散打形式的太极推手,以及器械练习的刀、剑、等。 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当时在我们面前虽然只是比划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当时就感觉到,原来太极拳不只是武术或者说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美学,一种艺术.它如此自然和舒展,非常漂亮和洒脱.接下来我们投入到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从起势,左右野马分鬃,一直到单鞭云手单鞭,由易到难,可渐渐的,高探马,又蹬脚,一直到最后的收势似乎没那么困难,后面的学习越顺畅。一直到最后能自己独立的打出一整套二十四式,心里也很有成就感。 我在第一天练习预备式和随息放松时,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保持放松态,呼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时放松右臂,因为心里总要这样想着,这样练习几天后,感觉集中思想并不是那么难了。

听了老师的话后,我才渐渐的体会出其要领,慢慢的不再是死记动作,而是思考着体会着前进。在课余时间,我也曾和舍友在楼道里打太极拳,虽然当时还没学完整套动作,自己做的也不算标准,但真的好好把动作做一遍就会有一些微妙的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练完之后手心和身上会出汗,还有就是练习时心静下来不受外界干扰就好像只有自己存在一样,心里觉得很安逸,再加上阳光照在身上感觉从里到外都是温暖的,很舒服,感觉疲惫感都没有了,也不会犯困,变得很有精神,浑身轻松。

所以,我们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受益很多,一方面是身体的,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身体上,它即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更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另一方面,坚持练太极拳,能健康长寿,打太极拳虽然不跑不跳不用猛力,但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打拳时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缩训练,不断地改善身体各素质和各个系统功能,故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健康长寿。 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六大生理作用,简述如下:

①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

②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③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④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⑤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

⑥畅通经络。

心理上,我开始学着坦然,淡然,从容不迫,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寻找到一种博大的生命境界!要打好太极拳就是首先要清空自己的脑子,看到自己的心。减法,总是减法。我学会了换一种思维,用减法生活。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太极拳心得体会(实用1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太极拳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