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微习惯读后感(汇总7篇)

作者:edditor12023-10-07 22:00:25518

本文为大家分享微习惯读后感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微习惯读后感 第1篇

接触《微习惯》这本书,当然要感谢仁和读书会的“福利”,而深入《微习惯》这本书则是被“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的牛皮风刮到,想看看作者这怎么把微习惯吹成一本书的。

作者斯蒂芬是个大懒虫,从一天做一个伏卧撑,写50个字,看两页书,到成为一个身材较好的作家,我们从另一侧面也可以发现每个成功的懒人背后都有一套极具个性的方法,这也让我想起费雷德·格拉顿的《懒人成功有方法》,他通过赞懒惰、如何无为而无不为等,把生活和工作提升到“玩”的最高境界。或许有时是因为我们过于勤劳的四肢而忽略了我们强大大脑的功能,或许有时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时间而给我们低效率提供温床,这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更应该时时注意,因为我们必须坚守我们是脑力劳动者的底线,才能用自身的智慧之光去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之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靠体力、耗时间去燃烧自己烧伤别人。

《微习惯》是一本自我管理法则的参考书籍,它借助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科学依据和自身实践的成功案例,让我们深信其做法的科学性的有效性,跃跃欲试之情也油然而生。

感觉自己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定下小目标外,在教学上也可以对后进生采取这一策略,如每天背一个句子、每天练几个字等,让学生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果感,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舒适区,向常态化的人发展。

微习惯读后感 第2篇

你有没有拥有过大大的梦想,却从未实现过?你有没有曾经给自己设立过许多目标,比如我今天一定要阅读一个小时,却从未实施过?比如我每天要背一百个单词,却被自己吓得腿软,怎么记也记不住?再比如我每天要跑步一个小时,却连一分钟都没跑过?

很多时候都会被患有“懒癌”的自己气个半死!很多时候都羡慕那些每天像打满了鸡血的别人!很多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从今天开始,好好努力,好好去行动,可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你有本事你来啊!

这几天我阅读了斯蒂芬。盖斯《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感触颇深。微习惯中的微就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意思。微习惯就是一种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去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刚注册简书的时候,我的积极性很大,每天要求自己写一篇超过一千五以上的文章。坚持了几天,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一千五百个字对一个刚写文字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每天都有各种理由,比如太忙了,出差了,没灵感了,一千五百个字太多了。这样一搁浅,从来都不写了。自从阅读了微习惯后,我就给自己每天定目标,写一百个字。新的目标制定后,我往往都会超额完成,很多时候都甚至达到了一两千个字。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假如你有一个大梦想,能不能把它拆分成许多个小梦想?当完成一个小目标那么再来一个。

假如你给自己制定目标是每天阅读一个小时,那么能不能缩短成十分钟?不要小看每天十分钟的阅读,如果每天阅读5分钟,一本书平均7万字,一年至少可以读完32本书。32本书似乎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中国人平均每年的阅读数量不超过4本。也就是说,每天阅读5分钟就已经超过了90%以上的人。

假如你计划每天背一百个单词,那么能不能缩成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天背五个单词不难吧?每天背五个单词,每年就是1825个单词,如果坚持十年呢,就是18250个单词!假设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坚持,那么等到大学毕业就能够拥有一万多个词汇量。

假如你计划每天跑步一个小时,那么能不能缩成每天跑步十分钟呢?当你每天坚持了十分钟后,你可能会觉得跑步让我呼吸更舒畅了,你可能会觉得出汗的感觉真好,这个时候你会情不自禁的多跑几分钟,而你却从未感知过。

当你完成一次次微小的目标后,当你看着To do list上的一项项事项被你划掉后,你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继而你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

安东尼罗宾说: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微习惯读后感 第3篇

我们喜欢从成功人士身上寻找可借鉴之处,力图找出方法,能够实现成功的复制。这么多年过去了,成功学、方法学的书架上已经堆满了成功的方法、经验、传记,可是成功的人依然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无法复制?还是这些书籍诓骗世人?我很好奇,读了大量类似书籍后发现这些书中所言,皆为成功之基石,都是无可辩驳的优秀品质,都是操作性很强,普适性很高的方法,可是,为什么没有真的让很多人就此走上人生巅峰呢?长久以来,我深感不解,甚至一度怀疑所谓的成功学,根本没什么价值。直到幸福俱乐部提供了《微习惯》这本书,让我觉得以往所知所学并非没有价值,而是缺少了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行动。

最难的,便是知行合一,很多人感慨: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处境吧。很多道理在心里形成认同,却无法付诸行动,终究道理成了感慨的台词,人,依旧还是老样子。

《微习惯》我是被其狂妄的宣传所吸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作者是斯蒂芬·盖斯,鉴于外国人写作的风格,我预判书中不会长篇大论的道理论证,不会有太多的引经据典,我可以从中掌握确确实实的方法或行动守则,果然,没让我失望。

具体的方法,读者若有兴趣,可以买来读读,我不会剧透太多,关于核心的思想,我却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从无到有,从想要开始,到做,其中的价值。

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去做,恩,可是似乎并不好实现,因为其中有些困难,该怎么解决呢?这似乎不容易,好吧,暂且这样吧,我回头再处理。于是,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这可能是一个项目,可能是你的健身减肥计划,可能是一个整理办公桌的小事,可是,这份搁置,事实上违背了你心里认同的正确处理方式,偏离了所谓成功的路线,而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你没有开始行动,这也就是你和成功者分道扬镳的岔路口,而成功者选择执行内心认同的行为准则,而你,选择了更为舒适且明显不正确的路线,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的原因。

那么,从无到有,从0到1的过程,确实不简单,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并不认为这是困难的,所以他们展现出很强的执行力,自制力,这些人往往比其他人要强,那么作为天生不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来说,掌握一个方法,实现自我控制,让自己利用这些方法,走向正轨,那么这本书的价值,便不言而喻了。

入股你也认同这个观点,那么,支持下作者,买本书,坐下来读读,然后,去做,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能够认同自己,越来越有勇气,去面对你的生活!

最后,感谢幸福俱乐部,感谢你带给我新的转折!

微习惯读后感 第4篇

《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微习惯读后感 第5篇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懒惰、拖延和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数计划都难以最终执行、不了了之?纵然年复一年地制定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决心/计划),那些表过决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现,等待被完成。

我曾经听朋友转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经历。想拥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锻炼的过程中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最后,健身这样短期内成效不明显的计划,总是半途而废。很典型的两个故事是,有的人因为办了卡,为了不浪费,终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开卡时到健身馆一两次,卡快过期时才想起去一次,其他时候都没能鼓起勇气去做这样的难事。

“懒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个事事勤奋的人,他需调动整个生命系统支持无论巨细的计划/目标/任务,其实也只会过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坚韧、毅力足的人,毕竟是少数。意志力薄弱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吗?百里走,可能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对于其他并不要求时限、也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有无什么方法途径可供参考呢?《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认的是,健身上难坚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对坚持了更久。在开始微习惯策略之前,还要回答两个先决问题。一个是我真的希望达成这个目标吗?我真的热爱这件事吗?这需要相对明确的回答,不然,随着坚持的难度增加,热情消退,会很快或极轻易放弃这个目标。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吗?如果是的话,即使做不到不受影响,也要体认到自身的状况。

需知,正常情况下,人几乎不可能一夜之间改造自己拥有强大意志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坏习惯”。本书作者凭借着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习惯策略:任务量小到不会犹豫、但需坚持并养成习惯,最后“习惯成自然”,自己乐于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务。

习惯的力量,已经被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所认识。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关于养成习惯的课。那些从小养成了刷牙、洗手等好习惯的小朋友,将终生受益于这样的“习以为常的动作”。微习惯的妙处在于,设定一个量比较小的目标,每天执行,克服“犹豫”的危险,先从“不排斥”开始,最终形成习惯。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从18天到254天不等。对比下现在多数人都有的早晚两次刷牙习惯,我们其实到点了想都没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异味清除,心里高兴(适当精神鼓励/酬赏)。哪天实在忙错过了刷牙,也会惴惴不安,怕呼气影响与他人的近距离沟通。在其他事上,如能养成习惯,最后“不做都难受”,那么微习惯策略就大功告成了。

这真是普通人的法宝,希望大家亲验,原书有原理和过程的详细阐述,值得参考。

微习惯读后感 第6篇

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最开始听到这句话是来自我的高中班主任,在班会上为了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培养好习惯而提出的。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拿出纸和笔,制定计划,每天打卡,连续四十几天的坚持,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中断了几天,再后来就完全失去了坚持的动力。

而这本书的作者直接否定了以上的观点,21天没那么容易培养一个好习惯。自身经历也用经验告诉我,作者说的在理,继续读下去。作者在书中举例,每天做一个俯卧撑,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行动,让他培养了健身的习惯。因为规划的目标已是小得不能再小了,所以大脑对此就不会进行深入思考,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一本好书,在翻阅的同时,大多都会潜移默化地让人往好的方面发展,看完本书对于我自身也还是有些益处的。

首先一点是:背单词的量逐渐增多。刚开始我发觉背单词真的会上瘾,背完原计划的一组,想着再背第二组,第三组。期间,我觉得既然一天能背那么多的单词量,索性我就把计划难度提高,然而仅持续了两三天就觉得有些厌倦,看见单词就容易犯头疼。因为不再像从前那般简单背个十几分钟就可以休息,自从要求背诵量难度变大后,每天都在消耗我坚持的意志,背单词也不像从前那么有积极性了,慢慢的就有些排斥,烦躁感也就随之而来。

我在培养微习惯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发现作者提出的方法论很容易做到,但有一点之前被我忽略了,那就是当你感到疲倦时,记得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小小小目标,最好小到看起来不费力的那种,那样的话,你就不会对这个小目标有太多期待值,而超出预期又是一件很令人喜悦的事。

其次,微习惯的培养,让我开始注重对于身材的管理,开始有意培养一些动作简易的锻炼习惯。每天几分钟热身,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同时也在暗示我耐心在不断变长,之后可以考虑尝试其他强度不同的运动。再逐步进阶,强化锻炼意识。

我们都想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何不趁着在家的这几天充实自己,缩短这个漫长过程实现自己的完美蜕变。

微习惯读后感 第7篇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这句话有毒。我被这句话害了不是一次两次,不是一天两天。每逢树立一个新目标不能坚持,放弃之后也不甘心,不甘心被扣上“无志之人”的帽子。生活可想可知了。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志向大小的问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是硬吃,那就只能是被烫回来;其次,有个人明确表示了,你常立志和有志无志根本就毫无关系,这真是给我了不小的震撼。原文是这样说的“打字有什么挑战性呢?动一动身体有什么难的呢?安静地坐一个小时读书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这些行为在我们生活中变成了如此巨大的挑战,原因是我们被灌输了以动力为基础的社会理论,它说,你必须振奋起来才能实现梦想或者洗衣服。我们用社会规范、有限的信念和不切实际的目标锻炼头脑的方式是错误的。”原来不知什么时候被荼毒了。今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来为“无志之人”翻牌了,所谓无志之人,用我过去不太成熟的见解理解应该是:没有志向,没有动力,不能坚持,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样子,但又心有不甘,如若不然也不能三番五次的总立志。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来看看宅男怎么说。这是一个美国的宅男,他叫斯蒂芬·盖斯,也可以称呼他懒斯蒂芬·盖斯,因为他也比较懒。但是他突破以往所有的偏见,研究出了一种习惯养成法,这种习惯也很神奇,可以说几乎不能被外界的各种破坏所干扰。署名《微习惯》,就是每天只做一点点,想失败那你就太天真了。

比如说要健身,先从挑战一个俯卧撑开始,就是把巨大的目标分解成十分细小的部分,然后每天做一点,直到大脑接受并认可它,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简单。这听起来并非难事,回顾往昔,有没有博览群书只为生出更好的自己而绞尽脑汁,狼烟四起的战场,锻炼出八面玲珑的技巧,以攻为守,屡败屡战,精疲力竭。到最后是否大捷而归?

莫不是策略出了什么问题吧?

《微习惯》一书,从什么是微习惯开始,通过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运用一系列独特的策略,帮助我们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独特的微习惯策略如下:

1、以微习惯的方式运用意志力

“自我损耗”五大威胁。不要因为别人或者社会观点才决定努力改变自己。当我知道做眼保健操可以缓解视觉压力时,我就决定开始长期的来做这件事,很简单,10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一想到长期我就觉得没时间,每天都是准备入睡才做,胡乱揉几下,最后彻底放弃了。看了《微习惯》后,觉得可以先每节只做两个节拍,或者干脆先抬起手,锻炼抬手放在天应穴上就可以,这么做以后觉得太容易了,多揉一圈也没关系,然后甚至超额完成了。

如果目标定的太高,主观疲劳就会产生,就像我一想到长期我就觉得太累了。但做微习惯可以有效缓解,只要抬起手就可以,不需要多大的努力,太容易了。

血糖水平与微习惯相对独立,但做微习惯可以节约能量和意志力。比如一想到长期就甚至消耗了所有的意志力,抬起手就不费吹灰之力了。也就是说采用微习惯自我损耗会特别小。

2、以微习惯拓宽舒适区

舒适区是一个安全区域,小时候,不会骑自行车的时候,所有的乐趣来自于在地上玩耍,但是当学会骑自行车以后,乐趣就是在地面上和骑自行车带来的总和。当第一次做眼保健操很难,但是开始以后就会很容易。牛顿第一定律说: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处于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而处于运动中状态的物体速度不会改变。所以我们只要把之前静止的状态,推动起来,致它保持运动状态,不断的推动,运动范围就会变大,舒适区也就会变大。当我学会骑自行车以后,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于是又准备学习别的。

3、以微习惯粉碎出现阻力的两个时间节点

万事开头难,要推倒一面墙,所以第一次的力量一定不要太大。就像一个静止的小球,只要一点点力就能使它运动起来,阻力就是还没对它用力之前。第二个阻力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运动范围,这时候需要再给它一个力,当然,然而基底神经节抗拒剧烈变化,所以只能采用微小的步骤慢慢撼动这个“大树”,就像水滴石穿。当然这也正是水滴的魅力。

4、以微习惯跨越双重障碍

障碍会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一个是身体。我第一次学小提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不看书弹简单的音符,觉得琴弦真是太硬了,手指肿起来,它怎么就不能软点,胳膊和后背都是酸软的,最后瘫软无力的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都是琴弦。第二天再弹,简单的音符已经忘得所剩无几,我就想记性这么不好了,我是不是不适合学这个。别说那些天籁之音了,我连祝你生日快乐都弹不出来,我是不是天生和小提琴没有缘分。现在重新想起我的小提琴,它已在墙角落满了风尘,学习弹的时候夏天觉得太热冬天觉得太冷,不冷不热的时候又觉得太累太困。其实如果一天只弹一个音符也不会太难,无论冷热,工作疲惫,一个音符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个难题,这样一想,我又有信心学它了。

微习惯看似微小,却能帮助我们减少自我损耗,跨越障碍。会在不知不觉中,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你也想变得更好,不用熬夜研究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微习惯》就是离你最近的宝贵秘籍。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微习惯读后感(汇总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微习惯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