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当我们对生活、对事情有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这样可以使我们持续地思考,不断地提高。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心得体会,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
1.读读喜爱的语段;
2.说说探究的内容;
3.问问不懂的问题;
4.帮帮助解决疑难。
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通过对小学语文新款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从学习中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又如:教学古诗《石灰吟》,课前准备好几块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脸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生石灰放进脸盆,亲眼目睹生石灰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坚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腾,翻滚,最终踪影皆无,只留下清白一片的变化过程惊叹不已。可想而知,此时教师不用讲解,学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牺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并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思想”?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等文章,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今年又值新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形式,我认真拜读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课改的浪潮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参加了“小学教育”的本科进修。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认真钻研大纲,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备课,注意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手段,探索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我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在做到教学“五认真”的同时,平常能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老师们共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班主任方面,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在实习学校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对于小学中的日常教学和日常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尽管自己也当了近15年学生,而小学时代更是在我生命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初次以一名小学教师的身份重回小学去实习、去体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大不相同,而视角更是变得迥然不同了,因此感受也与以往有着天壤之别。
第一,来谈谈我的实习总体感受。
由于本次实习是分散型的模式,因此我们与孩子们接触的时间较之以前减少了很多。不过,在实习期间,我还是深感到了作为实习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了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了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近两个月的实习,如今回味起来,真是让人感慨颇多,不禁有一种眷恋。自进入大学校园以来,我就渴盼着走上讲台,希冀着孩子们叫我“老师”。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心中怎是难以抒发的成就感。我实习的班级是六年级一班,这个班级非常优秀,“优秀”主要体现班上大部分同学是教师子女,教师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均比较高,很多同学都有自己明确的爱好特长,并且知识面都比较广。但他们仍有作为孩子的天真,永远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这个班级做自我介绍时,他们对我和潘长江同姓时,报以的爽朗笑声。但同时,我也深感作为小学老师的责任之重大。小孩子始终是小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本没有健全。虽然六年级的某些同学对老师的观点、看法会有某种程度上的质疑,但是绝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始终相信“老师讲的即是真理”。因此,小学教师的劳动强度虽不算很大,但做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很辛苦的。这种辛苦主要是来自对学生人生的负责。要知道做小学语文老师,就意味着当班主任。尽管我不知道我们的辅导教师——吴老师平时忙不忙,但每周星期四,我都看见吴老师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奔波忙碌。“起早贪黑”无疑就是班主任每日的生活状态。早上得早到学校,督促同学们的朝读。中午要负责帮同学们添饭、守午休和辅导同学们的作业。除此之外,班级琐事更是层出不穷。很多同学天性跳调皮,总是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小茬子,这就得找学生谈心,做做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而六年级的学生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家长思想的左右下,他们都很看重成绩。因此也要常找那种成绩不是特别稳定、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谈心、鼓励他们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这些,常常会弄得老师疲于奔命。
第二,来谈谈语文教学的感受。
简单一个字——“难”。教书匠好当,教育名师难成。听了几位老师分别讲的示范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老实说,当时的自己并不是很紧张。要知道,我一直很向往讲台,很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但或许因为是第一次,经验实在不足和随机应变能力的确不强,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状况。首先是,不自信,在没有生字卡片的情况下,自己一下子就变得六神无主起来,信口叫他们拿出书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这是他们所没有遭遇的情况,一个个睁着困惑的眼睛望着我。这更让我乱了阵脚,随笔在黑板上写起生字来,丝毫没有注重生字的规范、标准性,这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忌。而且没能拿出教师的霸气,很好的掌握住课堂秩序,导致课堂陷入混乱局面。其次,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居然把“逸”这个字读成了“yí”而完全不自知,在学生明确指出来的情况下,我也没有及时修正。板书方面更是存在很大问题,对同学的表扬用词很单调、甚至很不恰当。总而言之,这一节课上过之后,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教师基本功一点儿都不扎实,这需要我今后大大改进。其次是,没有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设计教学,即在教学设计时完全遵循自己的主观思维和理解,没有换个角度设想小学生会不会理解这个问题,这样讲学生会不会感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教学语言上不够规范,不够通俗化,不够幽默。这些都需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将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要创设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自身的教学产生良好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也提出要我从教师的基本技能抓起,要树立自信心,站上讲台得有一种能控制住课堂的霸气。此外还要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这些都是在上课之后,在课堂生成总结之时,老师面对面的以委婉的说话方式指出了上课时存在的缺点。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受挫的心理,更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了我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她完全没有教师的架子,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
第三,来我谈谈我批改作业的感受。
批改作业,是做实习教师时干的另外一件很值得回忆珍藏的事。还记得自己在上小学时,对语文老师所写的评语很是感兴趣,总是会对某位同学的作文得到了语文老师的鼓励性评语充满艳羡之情,当时我就暗暗地想:以后自己当老师了,一定要给每位同学都写很多评语,让他们个个在心理上都得到平衡。而如今,真正轮到自己给同学们改作文时,才突然意识到这样写评语是不可能的。一是,要抓改作业的效率,二是有的文章可评可点的地方真的很少,三是这样会显得累赘、啰嗦。适当地让同学之间产生羡而不妒的情绪,反而有助于同学们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势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批改语文类其他作业时,我深刻意识到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六年级的同学,仍有少部分同学有写错别字的情况,尽管只是小部分,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有义务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或是画上一个伤心的表情。使同学们在评语和表情中知道订正的重要
在实习期间,虽然我们与学生们接触的时间显得尤为的少,但是随着离别的临近,心里还是多少有些舍不得。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而每周星期四发生的一幕幕、感动着我的每一件事,我相信都会成为我以后教育工作的一段宝贵记忆。实习是我教育旅途的第一步,现在的我无非是才迈出第一步。对于这步,我尽管不是很满意,但依然不能气馁。要知道将来的路还很长,这点儿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也许对于任何一个年轻老师来说,都会遇到暴风雨雪,而重要的是不放弃。只要有那个成功的信仰,再大的挫折都不再是挫折,再大的苦难也终不是苦难。一直清晰地记得一句名言: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尽管现在的`自己起点很低,但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我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灿烂,自己的阳光。
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努力去做个好老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我一定能行的,将来我一定会成功的!
20__年8月月18日至8月28日,为期11天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开班了。这是区领导组织的,针对广大小学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我有幸成为这一期的学员。为了让我安心地参加这次培训,学校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
11月9日上午,张东兴老师幽默,课堂极具趣味性,从他的言说之中,我们懂得了老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能力以及非凡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修炼而成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啊!如果说张老师带给我的是感叹,那么宋云霞的讲座带给我的就是震撼。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从他给我们开的书单上就能窥见一斑,他看的那些书,我们一般的老师能看到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听完他的讲座,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准备充充电。
最让我难忘的是李怀源老师。她为人和蔼可亲,言谈里闪烁着灵光。她给我们作了《1+x课程》的讲座。他语言朴实,却字字精当,句句中肯,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他把既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变成了赏心悦目的活动教学。更让我倍感耳目一新的是: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
这些讲座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同方面给我们以启迪。专家们深入浅出,列举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老师们频频点头,心领神会。
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通过培训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通过培训学习我也为自己确定了今后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现在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11天的培训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专家们只是抛砖引玉,更多的是要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创新。虽然我们离专家相距甚远,但至少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程序的实施者,实验教材的操作者,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对新一代的发展具有最广泛影响的人物。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师要端正心态,尊重工作,敬业乐业,从心底感到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幸福。作为教师首先要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工作的动力,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素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教学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的总和。我在新的学期开学之前,观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堂录像片段,颇有了一些体会。
一、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这三天的学习教学技能,让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知识的狭隘与不足,知识更新太缓慢,由于平时忙于上课教学,对教学学的研究探索的意识不强,在教学中固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直觉,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观念比较保守,教学方法略显老化,尽管有机会出去参加教研活动、公开课等,但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吸收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这次观看一些教师的教学片段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在这里,让我感受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精彩的授课,也更新了教学观念。他们的教学方法,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的教学技能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具体实践的指导价值。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课堂,通过这些教师的演绎,是那样的精彩纷呈,让人激动万分。这一次的学习,我体会到了要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学习技能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效率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我们的教学技能得以发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从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和现实中与生物教学有关的例子,对教学进程进行精心编排,设计中坚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她们的发散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确实学到了知识并提升了能力。高效课堂的实现,依赖以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要有善于反思,提高教学技能。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方法正确吗?”“我的课堂教学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识和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另外,课下还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结合自己的反思,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技能,上好每一节课,实现高效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这次培训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是课堂实效性的决定因素。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再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这一次的教学技能的学习,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教师应时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要想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离不开教育教学研究的。我们学校就特别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先后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活动等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收获很多。
一、教师读书活动的收获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老师曾这么说过,从他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读书的重要,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要让自己的学生爱上你的课,要让学生从心底中佩服你,那就必须多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现在是科技创新的年代,信息年代,教师如果不学习是很难胜任教师一职的。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新型的学习型的教师,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习新课程收获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教师磨课活动收获
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磨课活动,虽然上课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都比较辛苦,但我们也得到不少收获。
1、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教师自身的问题设计也非常重要。问题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2、抓教学过程细节。
往往老师备课时,只抓大环节以及大环节中的主要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小环节。殊不知一堂课的每个大环节都是由小环节组成的,如果忽略了小环节的设计,又怎能很好的完成大环节呢。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3、努力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给孩子们足够自主学习时间,并且鼓励他们合作、探究,从而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重要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4、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如果注重了朗读、板书、学习的方法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就会从中学到老师身上的优点。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让学生更多的从中获益。
总之,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继续积极参加,争取收获更多。
当我读了《教师基本功新修炼》这本书后,使我对教师基本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觉得有很多的想法值得和大家分享。
一、教师的基本能力不能通过短期的训练一蹴而就。
教师的基本能力可以不断地去在实践中学习磨练。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读、写。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读,我觉得除了读书之外,更重要的应还包括读学生,学生是一本书,动态的书,也是不易读懂的书,教师只有读懂学生这本书,并走进书的内心世界,如此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写,这里的写主要是指三笔,即粉笔字,硬笔字,还有毛笔字,只是电脑的普及,我们的写字技能却在下降,甚至是有些字已经写不出来了。但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我想我的字还是该好好地练练!我觉得教师的基本技能应该还要包含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教师应该会使用计算机,会上网搜索资料、发收邮件,还要会做教学课件。
二、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
三、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拓展
今天,我在《教师基本功新修炼》这本书上,又看到了“教师基本功”五个字,它长期要求的基本功是:板书、普通话、制作并操作常规教具、选择教法、钻研教材、布置并批改作业、考试命题等。实施新课程对基本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板书(加电子版书)、语言表达(加倾听、交流)、操作常规教具(加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选择教法(加设计学法)、钻研教材(加开发课程资源)、布置并批改作业(加实践性作业、课题学习)等等。我们数学教师增加了新的基本功是:善于举例、 善于提问 、善于比较和优化。
本书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讨论教师的基本功:
(1)教学技能基本功:板书板画、教具使用、语言表达、作业设计与批改、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试题命制与试卷分析……
(2)教学设计基本功:文本解读、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起点把握、问题提出、过程设计……
(3)教学实施基本功:情境创设、环境营造、兴趣激发、学习指导、活动组织、教学调控……
(4)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讲授、小组合作、发现……
(5)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即时评价、激励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学研究基本功:教学反思、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策划组织教研活动……
如今,电脑特别发达,很多东西网上都有处可查。手写的字已跟不上“潮流”,也不大受“欢迎”了。曾经我有一位学生的家长跟我说:“孩子太累了,写不好字,也没办法。反正将来用的是电脑……”确实,时代在进步,有些“基本功”也似乎可以消逝在时代的潮流中。
常常在感叹那些名师名家,他们的教学基本功都非常扎实。我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的感言作为对我们所有教师的劝戒: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一笔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腔与学生融为一体的热情,一颗真挚而善良的心。所有这些,才能后成一位语数教师的神韵。我们每个人都不一定能成为特级教师,特级教师的要求我们也不一定能做到。但只要努力,我们的“基本功”就会更扎实些。
通过本次的国培研修,我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退到幕后,在必要时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练习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阅读教学重视“表达”,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课文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表达练习,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多赢。
本次研修中,每一位专家的讲座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想,即使培训结束了,我们也会充分利用这优质资源,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夯实理论,在教科研中践行,努力谱写新时期语文教科研工作的新篇章。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时代的飞速前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首先要肩负重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我国教育部决定开展国培计划,为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提供了学习方便。
做为农村中学到一名老师,有幸同我校所有语文老师参加国培行动,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网络学习的优越条件,提供免费的网络资源,这种高效网络培训模式,无异于给传统培训模式增添了新的亮点,为教师专业成长开创了新的基地,特别是让我们教师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便。因此,在培训期间,每天的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将近两个月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回味两个月的培训,感触甚深。
(一)国培教育,给我们教师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大代表明确提出,而作为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时代先锋,知识的富翁。因此,国培行动给我们搭建了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本次培训,安徽电大为此次网上学习提供网络平台,并聘请资深的网络教育家、教育技术专家给我们传授新知识,新理念,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等课程,使我们对语文教学相关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教育专家的讲座和优秀教师教学过程的实录,使我大开眼界,给我指引了学科教学的新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在每个讨论帖中,汇集了同仁们的精美反思和独到的见解,对我的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国培教育,给我们教师创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
以往的教师交流方式局限于集中校本研训听评课活动范围内,而国培行动,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打破了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城乡地域的羁绊,它能使我们每个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网络平台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自由发表个性主张和建议,交流方式实现了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化交流,在愉悦宽松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心灵的默契,每位老师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进步。
(三)国培教育,给教师开辟了自我反思的驿站。
国培教育,以开放自由的特点,为我们教师打开一扇收纳外来新鲜空气的窗户,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精华,欣赏广大同仁们精美的帖子和反思,还有对教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刻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义,同时也使我产生强烈的震撼,使我深刻意识到反思不再是应付学校常规检查而所做,而要真正反思每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再使反思成为一种形式,而要使它成为一种真正习惯,一种动力。
通过国培行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因此,知识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课余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资源学习专业知识。
二、自我反思。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找出得与失,转败为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三、相互交流。
虚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虚心听取同事们直言不讳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会大有进步和发展的。
总之,这次国培行动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了这么难得的合理的自由学习机会,我决心把培训中所学的业务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努力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民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今天,在上饶县七中参与了上饶县小学语文双课培训。
上午是林小英老师上的两节作文指导课。
林小英以一个纸杯猜硬币的魔术作为现场作文材料,魔术完整、成功、有新意并且和学生互动,因此学生对接下来的作文有料可写,有写的兴趣和激情。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更不错的是接下来的作文指导。林小英从拟题入手。小组讨论后纸板展示,师生点评各作文题优劣。接着引导回忆刚才的情节,按魔术的准备、进行、结束分阶段让他们复述,在讲述时提醒他们的用词、怎样说更合适、确切、生动,以及当时不同的'人的心理各是怎么样的,这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帮助。这样子大概有一节课。第二节课是习作,习作后是展示和点评,其间还穿插学生对学生的点评,教师的点评也很到位,眼光较敏锐。特别是在刚才活动中承担不同角色的学生(例如有一位被选作魔术师助手,还有一位是上台配合的嘉宾,其他是观众),他们的写法、心理活动、观察事件的视角完全不同,特别是魔术师助手,他是魔术成败的关键,他所描写的魔术活动完全迥异于他人,可以说这次作文做到了写真实感受,又避免了千篇一律。
这是一次有效的作文教学。
培训第二个环节是学习交流,其实更像评课。几位事先约好的老师假装是临时发挥,但他们一致的只讲好话而没有深刻思考,让他们暴露了行迹。如果说有一两位真的是自己临场发言而不是被导演的,那只能说,她们确实很肤浅、无知。更让我不可接受的是,最后一位女教师讲了很多她自己临时把其他课改为习作课的事例,让人很难相信是真的,表现的是那种不严谨的语言描述,经不起推敲。其中有一件事例很糟糕,做了错误的价值导向:学生看见教室门后一只硕大的蜘蛛而静不下心早读,结果她用扫帚打死了,还让孩子们写刚才的情景,写各自发现蜘蛛的心理感受。残忍杀害一只蜘蛛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放在心上,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尊重生命是极其重要的一课。老师亲手杀死一个对人并无恶意的生命,这做了一个什么样的示范?漠视生命,任意毁灭生命,这将给孩子们心理投下一个不可抹去的阴影。这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小生命、并叮嘱孩子不要轻易伤害它,比什么作文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生命都是相通的,一个没有被大人无意中教坏的孩子绝对不会去伤害小生命,而不会伤害一只蜘蛛的孩子,对自然、对他人的生命就天然的具有尊重和关爱。这件事反映出来的是成人世界(包括教师)对生命教育的无知和漠视。
再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看法。作文教学应有上等法和下等法。
上等法:尊重学生内心真实、自然的感受,以爱、包容的态度引导孩子远离谎言、冷漠、自私、偏激,学会客观全面观察世界,学会独立思考。教师以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语言修为示范与学生,不刻意而教,乃自然而然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增加学生视听、阅读的范围和质量,接受人类厚重多样的人文积淀的熏陶。
下等法:具体的用词技巧、修辞手法、谋篇布局。
上法为主,下法为辅。今小英所用,我辈所研究,多下法也,而上法谬之犹远。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而这恰是农村学生的弱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我有以下体会。
一、会学生,发现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学校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些素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见到的。但要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让他们实践。例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们写一写秋天,但有的孩子用优美的形容词堆积了一篇。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来,我利用一个星期天机会,让孩子们同家长一起去地里干活,并把所看到、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昨天劳动的感想,孩子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接着我说,想听听昨天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足足说了近10分钟。最后,我才说,把刚才你说的写下来吧!结果这这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很开心!所以我总结出一条: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实践!
二、具体事中,悟出“真情”。
小学高年级习作中,要求学生要表达情感。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直接写一句话表达情感,这种情感给人的感觉是“假”。习作中,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因此,要想让学生认真习作,必须激发学生的“真”感情。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把他们的个性、情感得以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佳训练,教师就要做到童言无忌,呵护真情。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在课外,在学生作文的批语里,在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教学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真”情感,真实地流露我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逃出“四角天空”的困境,创设一定的课堂练笔情境,激发出他们的“真”情来。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组织看电影《柳月弯弯》,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影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也着实感人。看完影片后,我并没有要学生马上写观后感,而是让学生回忆哪些场景让你流泪,让你感动。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回忆,不断地体悟影片中真情,甚至有些学生又一次落泪。完成写作后,我从孩子们习作中,读出了“真”情。
三、加强课外积累,扩充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农村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面很窄,除了课本和读本外,几乎没有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都会学生随时摘抄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我会做到推荐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推荐他们读童话、寓言、小故事。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建议他们阅读中外名作、名篇。
四、评价作文与鼓励相结合,让学生尝试成功,激发习作需要与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因心理上的欲望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就像“渔”与“鱼”。而评价就像“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劈头盖脸的训斥和没完没了的批评。专挑毛病的做法,这样只会扑灭学生习作的欲望。因而,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采用鼓励、交流的方法。我要么对文章的内容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要么就与小作者本人产生一下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抓住他文章的闪光点大大地欣赏一番……什么“你的妈妈真是位慈爱、勤劳、严谨的好妈妈,我也同样敬佩她”;“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仿佛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这个梦幻般的世界”……这些评价使学生“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这种想获得精神愉悦的愿望和动机,何愁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呢?
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练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相信一定会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11月25日圣诞节,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赣榆区四校教研联合体”的第四次活动。天气虽冷,但我的心却暖暖的,因为我收获满满。
一直以来对于作文课的教学比较头疼,总觉得指导的细一点吧,学生写得差不多,不指导吧,差一点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分寸难以把握。上午听了两节作文指导课,对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先说说海头二小石勇老师执教《一次的实验》一课,这是一堂趣味性及科学性极强的作文课,课上石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有趣的实验平台,让学生有话说,乐于说,感受作文的乐趣。
我个人认为石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以实验为载体,激发兴趣。教师在做实验时,学生们带着好奇心,聚精会神的看着,生怕一眨眼错过一样。学生们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兴趣盎然。
2、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前石老师用“友情提醒”给孩子明确了观察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做实验的老师同学的动作、语言经过这么一提醒,学生就能有目的的观察了,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石老师还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另一节是青口三小的李航华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习作7》,李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老师以打油诗的故事开头,最后以自己的一首打油诗结尾。记得诗的最后一句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就这一句给教师们无限的思考,改,怎么改?怎么教孩子学会改?才是重要的的。
活动的最后,王继聚校长作了总结,他的一句话让我对语文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说:“没有思维的语文是没有生命的。”是啊,每一节生动精彩的课,不都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啊!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倾听了三位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与分析,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心得:
一、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新课标的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或“完全学会”,教学中,我们需合理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长,以免违背学生成长规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高度重视识字写字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识字量做了一些调整: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实验稿: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实验稿: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实验稿: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新课标还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本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关注实用阅读策略
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板块“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五点中,新增加了这样一句话:“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混排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之一。
课标的调整绝不单是为了针对今后的测试,而是让更多的孩子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
近期以来,我一直沉醉在远程研修里,课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归于电脑前,我每天流连其中。在这个研修的平台里,我们有专家引领、互动对话、在线交流、导师引导、作业导航等方式,每天都会快乐而充实的度过。一个个专题学过来,生怕漏掉些许的精华,写评论努力做到客观而实在。我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评论数,参与在线研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了自己的眼界,结交了一批陌生却熟悉的朋友。下面和大家交流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很享受网络培训带给我的幸福。在日复一日的细琐工作中,还有机会坐下来聆听他人的教诲,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能彼此间真诚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教学资源,进而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教学行为,这就是工作的幸福。
其次,多交流才能常进步。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在研修中把自己的心得,研修日志记录下来,让别人读,他人有了自己的收获;我给别人评论,回复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学习和进步,交流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第三、重实践和反思。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每一期每一模块的学习要反复地听,并记录要点,结合我校现在开展的“小组互助式”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不断进行实践和反思。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能以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以充满激情的声音去引领学生踏上热爱母语的快乐旅程。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语文这个百科之母去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做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总之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感谢网络研修,网络教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未曾谋面,我们素昧平生,但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网络让我们成长。网络研修这样的学习其实是一种对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思维模式,探究提升自己的教育有效途径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不断地加强学习,才可以确保我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扩大视野,更新、丰富我们的知识库容,实现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体现我们作为教师的核心人生价值。
2010年9月~2010 年10月,学校组织我们今年新进校的老师听课,真的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么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幸聆听了实小陈耀玉、宋凤珠和汤淑兰老师的课,收获颇多,感受颇多。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她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陈耀玉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她们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叹服。宋老师的课堂常规抓得很好,学生上课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地回答问题,让我明白了一日常规的重要性。而汤老师的《荷花》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制作的课件非常美,并以优美的音乐贯穿始终,以诗句概括全文,让学生沉浸在荷花的美之中。如果能让学生也跟随着荷花一起动起来,我相信不仅荷花是一幅活的画,连教室里的孩子们也是一幅活的画,不是吗?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
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以上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她们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③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她们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语文心得体会(热门1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