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身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我们往往要进行课堂讲稿的编写,通过讲稿,我们可以迅速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②师小结课文
【说教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说预设】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说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3、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4、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设计:
1、照样子,写词语
随时随地
有声有色
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
2、填写合适的字
()算盘()螺丝()药末()脂粉()钢琴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况,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个手指的_____,告诉我们______。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知道五个手指有强弱、美丑之分,过渡到第三步的教学。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这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后,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所短)
接着,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三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书上的内容,而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有关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五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意图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三、说重点和难点:
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活动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观察——————想象——————创作”三个部分。
(一)以图片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出现青蛙妈妈的图片)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说:“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出示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的图片。)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
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三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本组课文“人生领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通过完成图表,读读,议议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将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学法归纳总结。通过其他几篇课文的内容总结,明白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其次,我还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再次,我将充分利用文前的导读和文后的阅读链接,让生长阅读前明确阅读任务,阅读后,在课文链接的指导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从导语入手,明确阅读要求
1、板书课题《手指》,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单元导言所说,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
2、引导全班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五个手指各有什么特点,②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3、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表格。
1、检查读书情况,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首先接着最后”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总起句。
4、本文章表达方法上与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完成表格。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集体反馈,深入探究,体会写法
1、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师适当引导。
2、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表现手法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丽,样子可爱“等词语体会文中拟人化的手法。)
通过观察表格,体会出文中的对比手法
(长处——短处,五指之间的不同特点对比着来写)
3、作者说:“却无爱憎在其中”,真的没有爱憎倾向吗?谈谈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员,你愿意做哪一个手指,为什么?以此来发散生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注重个性的理解,随机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的意思。)
4、教师导读:是呀,正如作者所说——(屏幕出示)“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创设情境:一天,五指发生了矛盾,他们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结果又怎样呢?请你也仿照本文拟人的手法来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让人从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这既是对全文写法的练习,也是让生从写作中加强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这也将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总结课文:引读阅读链接,是的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起来力量就会更强,就是丰子恺先生从手指上得到启示。有位诗人又是这么赞美手的!齐读阅读链接。丰富对手的理解
①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②师小结课文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六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通用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六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