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必备13篇)

作者:edditor12023-04-16 16:41:21403

品尝过一部作品之后,想必大家的眼界都开阔了许多,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读后感了!永远不要以为读后感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1篇

学校给每位班主任教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品读《我这样做班主任》并且写读后感。第一次翻开它,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

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李老师说的与我自己的感受,与许多老师们的说法非常契合。李老师说得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按经验办事”,是的,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变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

他经常说,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是的,我们希望的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文凭,失去固有的个性和应该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师用真情实感践行着爱与责任的教育。

其次,《我这样做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对学生的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觉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所以让我们真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我想:以后生活中的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书中说: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更需要智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浓浓的爱,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只要把准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满阳光。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2篇

利用暑假时间,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特别深,“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读后,我真真切切的觉得做一名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爱心和智慧。其中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教育智慧则来源于实践与反思中的不断总结与提升。

去年做了一年的班主任,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最后慢慢适应,似乎有一点知道如何做班主任了。一开始,班里几个调皮捣蛋的男生总让我几乎处于“失控”状态,自己对他们简直束手无策,最后,在其他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帮助下,特别是读过这本书后,我也能做到“恩威并施”,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找他们谈心,甚至通过一些悄悄话的形式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渐渐地似乎调皮的男生不再那么调皮了,最后我也能慢慢地“控制”住班里的局势。

一开始,面对家长的不信任与不理解,我总是会很委屈很无助,现在我也学会婉转地跟家长沟通,学会了不少与家长沟通的的技巧。虽然现在还不能说自己是一个好的班主任,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与总结,自己也积累了一点经验,长了一点“智慧”。

都说班主任工作繁忙而复杂,其实我想说,班主任工作也是幸福的,李老师作为初中和高中的班主任,比我们要忙的多,累的多,可他呢,不仅不抱怨,反而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点滴时间,通过与孩子通信的方式拉近与每个孩子的距离,看到这儿,我有些震惊,又有些感动,因为他写的每封信都是针对每个孩子的现实状况认真用心写的,而且篇幅很长,并不是应付差事。所以说,他能够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真的豪不夸张!在这一方面,我真的需要像李老师学习。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这也将会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读了李老师这本书,感觉自己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礼,也感受到了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与喜悦,我想,以后我会多阅读一些有关班级管理的书籍,做一名富有爱心、责任心和童心的班主任!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3篇

一、阅读缘起:

假期悄然而至,匆匆忙忙,一个学期的班主任生涯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虽然不圆满,但这句号中蕴含着我成长的每一步,记录着我每一瞬间的感动,铭刻着我与孩子们携手走过的每一个喜怒哀乐。这四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压力与动力并行,辛苦与感动交织,个中百感交集滋味自己深深体会,但也正是这样,我收获了高于个人幸福的幸福,成长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感谢这四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遇见了一个未知的自己。

一直在忙于前进,所有的精力都被集中在应对新事物上,有时来不及反思经历过的事情,下一件事就接踵而至了,常常是一件事情没有思考完善就开始行动,没有反思就开始下一项任务。而现在终于有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而心中的想法铺天盖地席卷恶来,又都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团乱麻,正在剪不清理还乱之时,我从书架上拿起了早就摆上却一直没有翻阅的这本李镇西先生的著作。

二、初读之感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李老师对于孩子们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不断的审视与自我提升,用真知与真爱对待教育的态度,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精力,坚持不懈的钻研。

拿起这本书的同时我心中也充满了顾虑,李镇西老师带的是初中和高中的班级,做的是初中以及高中的班主任,他的办法对于我所处的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适用吗?但当我打开这本书的同时,也放下了我的顾虑,因为纵使教育对象不同,但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却是想通的,于是我便继续读了下去。

全书分为六辑,分别为为什么要当班主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民主教育,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童心是师爱之源;以及做教师的四种态度。这其中讲述的是李镇西先生作为班主任的方方面面的思考,解决了作为青年班主任的我心中存留的很多困惑。最令我感动的是在“童心是师爱之源”中他们浓浓的师生情,泪水、感动跃然纸上;最让我受益的是“做教师的四种态度”;最让我震撼的是“最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好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好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叶。

三、共鸣之处

(一)珍惜不可逆转的每一天,与孩子一起编织故事

初任班主任,说实话,我的内心是没有底气的,不仅是因为经验不足,更是因为我深刻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目前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人生经验不足以支撑起我我来担任这份工作,而我又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缘分是我们连接在一起,可我究竟要在他们的生命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与影响呢?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个个完整的世界里,一定充满着许多精彩的故事!美国2009年的全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的获奖感言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故事”并不是指“事件”或者“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或者打一个比方说,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

作为一个高明的编辑,教师必须读懂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那怎么是读懂?懂,就是理解。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的每一天的故事都不可逆转,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都不可重现——教育的严酷与责任都在于此。

(二)换位理解孩子,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

说到这里,我要先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阅读面很宽、动手能力很强,善于思考与解决问题,但是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起伏大,每次伤心的时候就忍不住大声哭,不发一言。这样的情景使我想到了我小时候的事情,具体的已经记不清,但我就是感觉我不能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大人们不仅不理解反而会批评,这样想来,还不如什么都不说。所以,在这个小男孩情绪激动地时候我把他带到了班级的储物间里,我摸摸他的头抱抱他轻轻拍他的后背,他哭的更伤心了,我说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孙老师现在不是老师,是你的大朋友,我们在这里说的话我保证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他哭的更凶了,但是他的眼睛一直看着我,这样,他开始一边抽泣一边断断续续的说,我刚才催他做事快一点,在家里的时候他妈妈也总是这样催他,他说自己已经很努力去快一点了,但还是在催,希望我们给他时间去成长。断断续续的说完这些话之后,他慢慢平静了,我说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情,我理解你,我们应该给你时间去改正错误,我相信经过努力你一定会做的非常好!他带着眼泪,笑了。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妈妈,让她不要经常催我吗?我说,我会和妈妈好好沟通,你也进步,我们也进步,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用力的点头,还抱了我一下。之后,每当他有一些小想法就会和我分享,我说的话他会记在心里并且努力去做,或许就是这次倾听,让他产生了对我的信任。

其实,没看李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前,我还不明白这个转变是怎么产生的,而今,我懂了其中的原委,不知不觉得我作为班主任的故事就丰富起来了。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引导,而是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没让他去发泄、一吐为快,表达出内心中的愤懑、焦虑、困惑、悲伤等情绪,求得心理平衡。

(三)付出真爱与尊重,思考方法与智慧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四)触动心房,产生共鸣: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吗?

“当他们在黑暗中感到阵阵孤寂之时,当他们在日记中发出莫名的长吟之时,当他们在拥挤的人群里感到恐慌时,当来自内部外部的无形压力向他们慢慢逼来之时……您不要再拿一些硬梆梆的正确的框框去套他们,不要幻想只要让他们明辨是非就可万事大吉。”

当我读到这一段时,内心充满了被理解的感动,几乎要热泪盈眶,如果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有这样一位老师,能够和我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疑问,多想有个人可以听我说说心中真实的想法,给我一个方向的指引……

我的内心中也曾发出这样的呼喊“可不可以使环境宽松一些,可不可以拿您或别人有益的人生经验去疏导他们拥塞的心灵,可不可以不把学生们当作一部部受教育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正在通过他人帮助,更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人’……”

这期待是给予我们的师长,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的。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受教育的“机器”,这就是孩子对我们的呼唤。我也经历过“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这个人生阶段。班主任最该想的是什么?应该是--此刻,我的学生在想什么?因此,所谓“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里的“服务”,首先是心灵的服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需要请教生活阅历比他们丰富得多的长者,并获得有效的辅导;他们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苦闷,需要有人倾听;他们也有许多成长的快乐需要更多的人分享……而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理应成为孩子成长的辅导者、倾听者和分享者,理应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五)引以为鉴: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

李镇西先生寥寥数字说中出我的心里话,她说“都说当班主任很累很累,在我看来,这个“累”的体现除了工作的繁忙外,更多的在于班主任心灵的沉重,而且“心累”胜于“身累”。比起一般的科任教师,班主任的心理负荷要大的多:此,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位班主任精神上“自我解放”的关键。”

其实我一度想给自己减压,因为心里轻松面对孩子们以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才能轻松,尝试了几个办法自己去做出改变,但有时也收效甚微。李老师在这里总结的非常到位,他主要说了四点。班主任自己能够尽可能解除的心理重负,就是正确对待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和学生的意见。

常说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是完全正确的;可是教师本身心理素质的自我优化,却还未能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乐观向上,情绪饱满,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正是优良心理品质的体现。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才能获得彻底的自我解放!法国作家雨果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愿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朋友都拥有如此宽阔无垠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

读后感只选择了自己感兴趣、有感触的几个部分来写,当然书中还有一些对教师现状的探讨与思考,自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并未写出读后感。

李镇西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4篇

学校给每位班主任教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品读《我这样做班主任》并且写读后感。第一次翻开它,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

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李老师说的与我自己的感受,与许多老师们的说法非常契合。李老师说得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按经验办事”,是的,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变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

他经常说,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是的,我们希望的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文凭,失去固有的个性和应该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师用真情实感践行着爱与责任的教育。

其次,《我这样做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对学生的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觉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所以让我们真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我想:以后生活中的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书中说: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更需要智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浓浓的爱,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只要把准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满阳光。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5篇

去年我有幸成为了少儿艺校的一名教师,在这一学期中我经历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新教师、班主任的转变。在此期间,我有过喜悦,也有过苦恼。由于校领导的信任,进入学校后,我被安排担任一(4)班的班主任,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既惊又喜。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十分匮乏。所以在闲暇之余,我翻阅了《可以这样做班主任》一书,这是一本以案例形式记载的书籍,里面主要写了各学校一些默默无闻的班主任老师的艰辛付出、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方法。

整本书没有意义深刻的大道理,没有怎么惊天动地的事例,有的只是一个个真实场景的呈现。从一则则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里,我清晰地看到,这些班主任老师,用自己高尚的情操感染着自己的学生,用诚挚的关爱滋养着他们,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塑造着他们,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中,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融合,同时老师们也从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体会到自己人生教育的价值所在,他们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对班级管理也有了更新的感悟。这些案例和讲座,有的深刻,有的睿智,有的沉稳,有的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时能站在更高的境界,曾经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并让我学到了许多可以用于实践的方法,让我对自己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信心。它就像一盏指路灯,给初出茅庐的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笑着做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和学生交流,每天给自己惊喜的回报。“这是本书中的两句话,我真喜欢这两句话,而且也照着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微笑着和他们交谈,给他们以赞赏和鼓励,让他们在老师的教导中,在老师的亲切言语中,使学生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在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就要时刻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长流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现在要求教师是什么呢?是掘井人,是和学生一起找水源的人,是教给学生自己找水方法的人。而我正在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着……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6篇

为什么要做一名班主任?这是我入职之初曾经反复思考过的问题。虽然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主观方面的,也就是自身的原因,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出于对于班主任工作的热爱,我开始走上了一名班主任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要竭尽全力把它做好,绝不会半途而废。

漫长的寒假生活中,每天处理好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余,我抽时间阅读了李镇西所著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受益良多。李镇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时,也为全国广大班主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引领了全国一大批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这些优秀的班主任将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用言行感染并影响着更多的年轻班主任,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镇西提出“做最好的班主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要设定好自己的目标,并应当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去追逐和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快乐的、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做最好的自己,去做“最好的班主任”。

关于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我想对于每一个班主任来说,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答案。对于我来说,班主任平凡而又不普通,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很繁杂,但是又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中所有孩子的成长。因此事事都要做好,要用近乎完美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管好每一个孩子。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去发现这些“闪光点”并充分利用,促进他们的不断成长与进步。除此之外,班主任还有具备“四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用四心来严格要求自己,更好的去管理好班级。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新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会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更好的去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7篇

《我这样做班主任》,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镇西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说只是当班主任,不难;当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难,但会很累,是我们平时说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学生早读、出操、卫生等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累身;想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难!需要用心的去付出,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等等,还要有班级管理的技巧、艺术等,累心;但若想要成为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是在真正的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因为平时自己也不是爱读书,爱写点东西的人,文采欠佳,简单谈点在书中给我感触较深的几个地方:

一、平等。这里的平等不仅是指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生生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单就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都是从给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没有涉及到老师的范围。而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学生,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在《条例》实施不久,李老师便因错批评学生而“犯规”,当天放学后,二话不说,拿起扫把,一个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当看完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这些规定放在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会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想到的是教室卫生会被我承包。

二、童心。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之源。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报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正是因为李老师保持着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远的未来班”和“浪漫的高95级一班”。才有了在我看来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境,而他们却真实的发生在他和他的学生之间。

三、态度。做为一名老师,对待教育,我们要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出四种态度: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第二种是“饭碗”的态度。因为做教师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比起教育家们的追求,谈不上高尚,但绝对不低下。忠于自己饭碗的老师同样令人尊敬。第三种是“事业”的态度。把教育不仅当饭碗,同时也当做自己的事业,事业意味着研究与创新。第四种是“宗教”的态度,为教育的一切付出,不是来自上级要求,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召唤,基于自己的良知。反思自己,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哪种心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书中谈及班主任工作,李镇西老师这样写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利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是现在班主任老师的真实写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声。

《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是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因为李老师所担任的是初、高中的班主任,很多东西与我们小学有着差别,比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等,但是教育都是互通的,有很多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如: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实用性强。本身我们班就开展着小组竞争,但是却很片面,只是针对学习,借鉴李老师的做法,加以完善。再如随身带个小相机,原生态的记录下学生真实的生活,留下珍贵的回忆;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8篇

在寒假中我阅读的书是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镇西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说只是当班主任,不难;当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难,但会很累,是我们平时说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学生早读、出操、卫生等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累身;想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难!需要用心的去付出,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等等,还要有班级管理的技巧、艺术等,累心;但若想要成为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是在真正的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因为平时自己也不是爱读书,爱写点东西的人,文采欠佳,简单谈点在书中给我感触较深的几个地方:

一、平等。这里的平等不仅是指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生生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单就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都是从给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没有涉及到老师的范围。而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学生,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在《条例》实施不久,李老师便因错批评学生而“犯规”,当天放学后,二话不说,拿起扫把,一个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当看完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这些规定放在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会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想到的是教室卫生会被我承包。

二、童心。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之源。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报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正是因为李老师保持着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远的未来班”和“浪漫的高95级一班”。才有了在我看来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境,而他们却真实的发生在他和他的学生之间。

三、态度。做为一名老师,对待教育,我们要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出四种态度: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第二种是“饭碗”的态度。因为做教师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比起教育家们的追求,谈不上高尚,但绝对不低下。忠于自己饭碗的老师同样令人尊敬。第三种是“事业”的态度。把教育不仅当饭碗,同时也当做自己的事业,事业意味着研究与创新。第四种是“宗教”的态度,为教育的一切付出,不是来自上级要求,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召唤,基于自己的良知。反思自己,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哪种心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书中谈及班主任工作,李镇西老师这样写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利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是现在班主任老师的真实写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声。

《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是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因为李老师所担任的是初、高中的班主任,很多东西与我们小学有着差别,比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等,但是教育都是互通的,有很多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如: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实用性强。本身我们班就开展着小组竞争,但是却很片面,只是针对学习,借鉴李老师的做法,加以完善。再如随身带个小相机,原生态的记录下学生真实的生活,留下珍贵的回忆;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9篇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时候读得心悦诚服,有时候读得感慨万千,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感受颇深。

李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爱生如子。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没有一位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教育的智慧。我对于对于自己的学生,是满腔的爱;爱到深处,又是满腔的“恨”,恨铁不成钢。有时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

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一味的教育、罚补。渐渐地作业是按时交了,但抄作业的多了,又得开动脑筋找抄袭者。对照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我和学生之间交流少,学生有抵触情绪,师生间信任度小。立即改进方法,找学生谈心。了解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要求其尽量做,实在不会的画上符号,放一放,等教师讲解。另一部分学生,就是惰性大,不思考,利用网上的“作业帮”等软件查找的答案,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批评教育,和其家长及时沟通关注,另一方面,鼓励其勤于思考。

通过读《我这样做班主任》这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教师应给犯了错的学生一份宽容、一份信任、一份鼓励,用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10篇

最近我阅读的书是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镇西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说只是当班主任,不难;当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难,但会很累,是我们平时说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学生早读、出操、卫生等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累身;想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难!需要用心的去付出,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等等,还要有班级管理的技巧、艺术等,累心;但若想要成为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是在真正的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一、平等。这里的平等不仅是指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生生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

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单就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都是从给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没有涉及到老师的范围。而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学生,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在《条例》实施不久,李老师便因错批评学生而“犯规”,当天放学后,二话不说,拿起扫把,一个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当看完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这些规定放在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会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想到的是教室卫生会被我承包。

二、童心。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之源。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报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正是因为李老师保持着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远的未来班”和“浪漫的高95级一班”。才有了在我看来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境,而他们却真实的发生在他和他的学生之间。

三、态度。做为一名老师,对待教育,我们要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出四种态度: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第二种是“饭碗”的态度。因为做教师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比起教育家们的追求,谈不上高尚,但绝对不低下。

忠于自己饭碗的老师同样令人尊敬。第三种是“事业”的态度。把教育不仅当饭碗,同时也当做自己的事业,事业意味着研究与创新。第四种是“宗教”的态度,为教育的一切付出,不是来自上级要求,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召唤,基于自己的良知。反思自己,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哪种心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书中谈及班主任工作,李镇西老师这样写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利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是现在班主任老师的真实写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声。

《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是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因为李老师所担任的是初、高中的班主任,很多东西与我们小学有着差别,比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等,但是教育都是互通的,有很多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如: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实用性强。本身我们班就开展着小组竞争,但是却很片面,只是针对学习,借鉴李老师的做法,加以完善。再如随身带个小相机,原生态的记录下学生真实的生活,留下珍贵的回忆;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11篇

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做幸福的班主任呢?现在想想答案是多重的,而良好的心态则是第一位的。只有沉下心来读书,才能磨砺出良好的心态。于是,为了让自己也能成为幸福的班主任,我总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慢慢的地研读教育书籍。当我捧读起《我这样做班主任》,得以与李镇西进行心灵的对话时,心灵有了一次从未有过的震撼:作者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这正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他那平凡而伟大的经历令人向往。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师爱”多么沉甸甸而富有诗意的字眼!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好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好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叶。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评判与超越。对我而言,要向他学习的是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说:当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12篇

为什么要做一名班主任?这是我入职之初曾经反复思考过的问题。虽然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主观方面的,也就是自身的原因,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出于对于班主任工作的热爱,我开始走上了一名班主任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要竭尽全力把它做好,绝不会半途而废。

漫长的寒假生活中,每天处理好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余,我抽时间阅读了李镇西所著的《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受益良多。李镇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时,也为全国广大班主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引领了全国一大批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这些优秀的班主任将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用言行感染并影响着更多的年轻班主任,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镇西提出“做最好的班主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要设定好自己的目标,并应当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去追逐和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快乐的、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做最好的自己,去做“最好的班主任”。

关于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我想对于每一个班主任来说,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答案。对于我来说,班主任平凡而又不普通,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很繁杂,但是又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中所有孩子的成长。因此事事都要做好,要用近乎完美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管好每一个孩子。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去发现这些“闪光点”并充分利用,促进他们的不断成长与进步。除此之外,班主任还有具备“四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用四心来严格要求自己,更好的去管理好班级。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新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会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更好的去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第13篇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时候读得心悦诚服,有时候读得感慨万千,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感受颇深。

李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爱生如子。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没有一位教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教育的智慧。我对于对于自己的学生,是满腔的爱;爱到深处,又是满腔的“恨”,恨铁不成钢。有时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一味的教育、罚补。渐渐地作业是按时交了,但抄作业的多了,又得开动脑筋找抄袭者。对照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我和学生之间交流少,学生有抵触情绪,师生间信任度小。立即改进方法,找学生谈心。了解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要求其尽量做,实在不会的画上符号,放一放,等教师讲解。另一部分学生,就是惰性大,不思考,利用网上的“作业帮”等软件查找的答案,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批评教育,和其家长及时沟通关注,另一方面,鼓励其勤于思考。

通过读《我这样做班主任》这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教师应给犯了错的学生一份宽容、一份信任、一份鼓励,用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必备1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