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精选15篇)

作者:edditor12023-03-25 10:41:47563

作为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教师,在备课到上课的转变过程中,教案是一个关键环节。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1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了解肖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音乐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

1、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读课题,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谈谈感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四字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三、 读后交流: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题的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

2、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

6、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就在这时,引读(第一节)——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肖邦离国的原因。

3、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4、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5、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6、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7、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

(二)、指名读第2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一想,①肖邦创作乐曲的时候心情怎样?②肖邦是怎样彻夜作曲、弹琴的?小组讨论。

①讨论思考题。

②《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③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④配乐朗读三、四小节。

2、指名读五、六小节,

①出示句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②学到这儿,你眼中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这两小节。

二、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 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2篇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披文入情,因文悟道,以取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想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一请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疾驰、催人奋起、呐喊、亡国、消逝、肺结核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 瓜分: 深渊:

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 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 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 逝:注意笔顺。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 肖邦 消逝 概念 蜡烛 疾驰 特殊 勉励 抗争 四处奔波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雾霭 催人奋起 盛[chéng]满

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难忘吧!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段。

背诵第二段

第三教时

一、复习

1.课文前三段分别讲了什么?

2.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

3.检查,背诵情况。

先一凳相互检查,再指名背,集体背。

二、继续精读第四段

1. 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 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 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 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4篇

一、 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1、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 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课件出示肖邦的画像,简介肖邦。

3、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肖邦有关,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肖邦”两个字。

4、 从这个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说明]在催人奋起的《革命进行曲》中开始新课,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能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跨越时空,仿佛身处战争年代,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轻声或默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边读边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3) 读完文章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2、 讨论、交流:

(1) 讨论揭题时的问题答案在文中哪一部分,并指导分段。

(2) 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初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发现中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为下文的'愿学、乐学打下基础。

三、 精读指导,因文悟道。

1、 分小组学习讨论:从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肖邦十分爱国。

2、 交流、学习。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1)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得不”说明肖邦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离开时他满怀悲愤,说明他心忧国家。)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理解:瓜分、深渊。

(3) 指导朗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段

学生交流找到的最能体现肖邦热爱祖国的句子。

(1)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1>是什么消息使肖邦悲愤欲绝?

<2>联系电影电视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的情景。再次听《革命进行曲》,说说波兰人民听到那催人奋起的旋律后会如何呐喊与抗争。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交流、理解“彻夜”。

<2>出示:工作 工作 再工作 让学生点标点。(让学生比较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3>引读

[设计说明]学生所处年代是和平安定的,与战争年代相距甚远,因此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音乐的感染下,更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肖邦的音乐在波兰人民抗战中的作用。

四、看插图,小结: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 交流。(肖邦既然那么爱国,为什么还要离开祖国,为什么不留在祖国和波兰人民一起抵抗侵略者?)

二、 继续精读课文

(一)讨论学生的疑问

1、 学生分组讨论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师提示指导: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只有一种方式吗?)

2、 出示: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对肖邦的评价“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设计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倡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而且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积极地探究下文。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过渡:肖邦如此爱国,他不得不离开祖国,他告别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一定令人难忘。

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哪儿最能触动你的心弦?

3、交流指导朗读。

(1)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师友前来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而且送别曲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体会到他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

(2)老师紧紧握住肖邦的手,说明老师何等激动。

(3)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3、 课件播放师友送别肖邦的情景并配上《即使你远在他乡》的送别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中分组讨论想象埃斯内尔与肖邦的动作、神情、心情。可以写在书旁边,然后,把这段改写成剧本的形式进行表演。(如学生喜欢也可以感情朗读。)

[设计说明]让学生改写并表演 ,是以课文为载体,在创设的情境中渗透创新作文训练。让学生表演更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肖邦难以离开祖国,也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思想。

小结过渡:就这样,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像一匹战马开始乘风飞驰,他把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的一 个个音符激励着波兰人民,同时,也化做一把把李见刺向敌人的心脏。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那颗炽热的爱国心依然滚烫。

(三)指导学习第四段

1、 指名读。

2、 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 什么叫“弥留之际”?

(2) 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 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4) 肖邦此时会想些什么?

(5) 指导读肖邦的话。

3、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年轻的、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

(1) 理解“与世长辞”。

(2)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1>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2>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3) 指导读好第四段。

三、 总结全文,延伸巩固

1、 总结: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2、 延伸交流,古今中外,无论是浴血奋战的勇士或是文人墨客、艺术家,无一不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故事与诗歌。

3、 再次播放《革命进行曲》,同时出示波兰是人维特维斯基的诗《战士》。齐声朗读,结束新课。

[设计说明]爱国总让学生认为太高尚、太伟大,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明白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一些小事有时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的精神。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5篇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预习。

按要求预习:读顺课文、掌握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疾驰等)、写出对课文的总体的初步感受、写出对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段落的感受与体会、提出一二个有价值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想想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说的?怎样才能读好?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他的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整合学生的问题)

整合后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疾驰蜡烛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描红

抄写本练习书写词语。

(3)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三、再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纠。

四、默读课文,思考整合时大家遗留的问。如果有答案了,做好记号。又有新问题产生做好记号。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解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三个问题。

(预设:按以上三个问题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地解决,比较符合课文的顺序,但还可能有学生为了说明肖邦离开祖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斗争,会同后文进行联系。如果这样,就把第三个问题提前解决。)

(一)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

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牌子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

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

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

2、完成练习册

第三教时

一、复习导人

昨天我们研究了大家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研究与探讨,你有什么感受?

读读你感动的句段,说说为什么感动你。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三、继续精读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

(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

(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教后记】

(1)设计思路:本课我采用了好久没用了的“质疑教学法”。初衷是一位网友(至于哪位我忘记了)在集体备课时提醒了我。是啊,这篇课文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时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何况是我们的那些好问的孩子们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路。用两三个切入文章主题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去体悟。应该不错!

(2)在第二教时探究三个问题时,正如我预设的。学生果然联系到后面的句子来加以说明肖邦出国后并没有忘记老师的嘱托,忘记自己的祖国,而是深深地怀念着自己亲爱的祖国。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先研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再回头解决第二个问题。

(3)至少在集体备课中研究的“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我明确告诉孩子:肖邦是爱国的,但他同样也十分热爱艺术。我发现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我告诉他们这一点,而使他们对于肖邦的爱国有所怀疑。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肖邦消逝概念蜡烛疾驰特殊勉励抗争四处奔波悲愤欲绝与世长辞雾霭催人奋起盛[chéng]满

绝:停止。辞:辞别,离开。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时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八)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九)继续精读第四段

1、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十)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品析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爱国情怀。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下面这些词语,相信你能读正确,读出词的情义。

2.出示:悲愤 悲愤欲绝 忧愤 不得不 彻夜 长眠 四处奔波

3.指名读。要求:正确 有感情

4.你能用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文章的内容吗?

5.再读词语,体会情感。

(意图:这组词语,不但是文本内容高度浓缩,而且体现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此环节既复习词语,又回顾文本,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走近肖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探究激动原因。

1.默读第二段,谁能把这段话读成两个字?

(离别 送别等)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你能背一背吗?

3.汪伦借踏歌表达对李白不舍深情,高适以敬酒表达厚重的义。埃斯内尔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心中真情?默读第二段,思考。

(咏唱送别曲 言语叮嘱 赠送银杯)

4.感情朗读本段。(扣“特殊”“紧紧”“深情” 指点,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送别诗,联系旧知,唤醒学生情感体验,抓住“特殊”“紧紧”“深情”等词语诵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深情和期望。“泪水溢满眼眶”的原因水到渠成。一个情真意切的肖邦走进学生的心田。]

(二)扣“疾驰”,悟报国志。

上勾下连,悟“疾驰”内涵。

⑴泪水溢满眼眶的肖邦回首华沙城,不舍、留恋之情在同学们读中涌动, 既然肖邦如此留恋祖国,为什么不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而是疾驰而去?“疾驰”似乎不合情理呀。

⑵仅仅如此吗?请大家默读课文三、四段。想一想,离别的18年是怎样的18年?

⑶他为什么而奔波、工作?肖邦真的没有时间概念了吗?

⑷这看似不合情理的“疾驰”还告诉我们什么?

(肖邦想尽快投入到为国家解放而斗争的新的战斗中去,一刻也不能耽搁等)

⑸那在“回首”和“疾驰”之间你现在感受到什么?

(肖邦对祖国和亲人的爱,为国而战的志向、决心。)

⑹好一腔爱国情,好一个报国志。读这句话!

[意图:此环节先将“疾驰”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再联系上下文,拓宽学生整体领悟语言文字内涵的背景,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触摸到词语内涵的质地。最后“回首”“疾驰”之间你感受到什么的追问,从整体上去把脉词语间内在的微言大义、言中之情,又为下文学生引导学生走进肖邦,感悟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做铺垫。一个胸怀报国之志的肖邦跃然纸上。

三、走进肖邦,感悟爱国情怀。

1.一个彻夜工作的肖邦。

⑴走进肖邦的一夜。

出示: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①默读这句话,哪个词深深打动了你?为什么?

(彻夜)

②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③出示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回国失败的一段文字资料。生读谈感受。

出示:现在时晚上八点,肖邦在

时针指向夜里十点,肖邦在

铛铛,多么疲惫的钟声。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可肖邦还在

疲倦的时针指向凌晨三点,而我们的肖邦仍在

④创设对话情境:师:肖邦你不困吗?生(略)

师:肖邦你休息会呀!哪怕是一分一秒。生(略)

⑤感情朗读读这句话。

⑥这个夜是殚精竭力的夜,这个夜是废寝忘食的夜呀。18年呀,肖邦仅仅渡过一个这样的夜吗?(常常)让你真切的感受到什么?

⑦是呀,这也是肖邦内心深处的最强音-----播放《革命进行曲》

⑧感情朗读3-4自然段。

2.一个四处奔波的肖邦。

①出示:为了生计,为了祖国,他四处奔波。

②读句子,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

清晨,当人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此刻的肖邦

中午,当人们吃着特腾腾的饭菜时,这时的肖邦

晚上,当一家人享受灯光的温馨时,劳累一整天的肖邦却

③生说(略)

④师生对话:师:肖邦呀肖邦,请你停一下你匆忙的脚步好吗?生(略)

师:肖邦呀肖邦,能否驻足你行色匆匆的身影?生(略)

⑤18年呀,六千多个日子,肖邦度过了多少这样废寝忘食、殚精竭力的夜呀;18年呀,六千多个日子,肖邦度过多少这样四处奔波的日子,再细细读这些句子你分明感受到肖邦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呀?

⑥读第五第1-3句。

[评析:本环节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悟中想像,在想像中表达,并通过对话方式模拟情境,一个为祖国而殚精竭虑工作的肖邦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逐渐丰盈起来。

3.一个要“长眠”于祖国的肖邦。

出示:弥留之际,肖邦仅仅握着姐姐路的维卡的手,喃喃的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⑴读这句话,那些词让你感动,为什么?

(紧紧 喃喃 长眠)

⑵紧紧握表达的是爱国情,喃喃地说表达的是爱国心,长眠更表达了回归故里的愿望。短短的一句话45个字,但肖邦爱国的心声响起三次,作者让你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

⑶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肖邦的心声。

四、回读前文,抒写升华。

1.肖邦离去了,带着亡国之恨,带着对祖国,对故乡深深的眷恋。18年呀,18年前分别的情境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

生读:1830年……《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18年呀,恩师的嘱托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

生读:埃斯内尔紧紧地握着肖邦的手说:“孩子……请收下吧。);

师:肖邦疾驰而去的情境永远会定格在你我的心中:

生读:肖邦在也忍不住了……疾驰而去。

2.此刻,你的内心肯定涌动许多感触,写下来吧。

3.生写后交流。(在《革命进行曲中》交流结束本节课教学)

[意图:本环节既巧妙地完成背诵任务,又使得课堂教学整体性强,同时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为学生的抒写打开思维大门,做到言意兼得。]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8篇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就在这时,引读(第一节)--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肖邦离国的原因。

3、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4、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5、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6、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7、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

(二)、指名读第2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一想,①肖邦创作乐曲的时候心情怎样?②肖邦是怎样彻夜作曲、弹琴的?小组讨论。

①讨论思考题。

②《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③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④配乐朗读三、四小节。

2、指名读五、六小节,

①出示句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②学到这儿,你眼中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这两小节。

二、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和背诵。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肖邦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句思考:想想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你了解他吗?(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再次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努力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生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理清文章脉络。

4、交流评议。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肖邦那么爱国,为什么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⑴简介当时背景,讨论交流。

⑵相机理解“列强”“瓜分”等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课文内容。

3、过渡语。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情景?

汇报交流。

2、品读体会人物心情。

⑴默读文段,找出反映肖邦情感变化的句子。

(“感动地点了点头”——“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⑵那么他感动的是什么呢?

⑶品读体会,交流。(感动于师生都来送行;感动于咏唱老师特地谱写的送别曲;感动于老师的深情叮嘱。)

⑷自由读,体会肖邦的感动。

⑸肖邦又为何激动呢?

⑹交流朗读。

1、选择部分内容练习背诵。

检查。

2、品读肖邦“离去”的句子。

3、过渡。

三、研读三、四自然段。

1、浏览课文,找有关词语填空。这是个的18年。

2、交流。

3、理解第三自然段。

⑴这是个悲愤的18年,他悲的是(),愤的是()。

⑵听音乐,老师朗诵,学生朗读。

4.出示第四节。

⑴读,文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全部、彻夜……)

⑵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⑶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的工作?

⑷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加深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情感动力。

⑸齐读。

四、研读第五、六自然段。

1、师过渡引出句子。

2、指导读:“喃喃”的语气。

3、理解“紧紧”,弥留之际,他已经虚弱得不得了,可是他哪来的力量紧紧握住姐姐的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4、齐读。

五、升华情感。

1、师补充资料。

2、再读课题。

3、写话。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一起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聆听了他用生命谱写的最壮美的旋律,感受到他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七、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背熟第二自然段。

2、搜查阅读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

长眠的心脏因有效教学又博出爱国的强音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10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预习。

按要求预习:读顺课文、掌握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疾驰等)、写出对课文的总体的初步感受、写出对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段落的感受与体会、提出一二个有价值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想想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说的?怎样才能读好?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他的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整合学生的问题)

整合后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疾驰蜡烛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描红

抄写本练习书写词语。

(3)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三、再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纠。

四、默读课文,思考整合时大家遗留的问。如果有答案了,做好记号。又有新问题产生做好记号。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解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三个问题。

(预设:按以上三个问题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地解决,比较符合课文的顺序,但还可能有学生为了说明肖邦离开祖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斗争,会同后文进行联系。如果这样,就把第三个问题提前解决。)

(一)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

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牌子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

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

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

2、完成练习册

第三教时

一、复习导人

1.昨天我们研究了大家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研究与探讨,你有什么感受?

2.读读你感动的句段,说说为什么感动你。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三、继续精读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

2.(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

(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教后记】

(1)设计思路:本课我采用了好久没用了的“质疑教学法”。初衷是一位网友(至于哪位我忘记了)在集体备课时提醒了我。是啊,这篇课文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时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何况是我们的那些好问的孩子们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路。用两三个切入文章主题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去体悟。应该不错!

(2)在第二教时探究三个问题时,正如我预设的。学生果然联系到后面的句子来加以说明肖邦出国后并没有忘记老师的嘱托,忘记自己的祖国,而是深深地怀念着自己亲爱的祖国。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先研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再回头解决第二个问题。

(3)至少在集体备课中研究的“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我明确告诉孩子:肖邦是爱国的`,但他同样也十分热爱艺术。我发现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我告诉他们这一点,而使他们对于肖邦的爱国有所怀疑。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 肖邦 消逝 概念 蜡烛 疾驰 特殊 勉励 抗争 四处奔波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雾霭 催人奋起 盛[chéng]满

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难忘吧!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段。

背诵第二段

第三教时

一、复习

1.课文前三段分别讲了什么?

2.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

3.检查,背诵情况。

先一凳相互检查,再指名背,集体背。

二、继续精读第四段

1. 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 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 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 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⒈、读通课文。

⒉、学习生字新词。

⒊、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⒈、直接板书课题: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⒉、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⒈、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⒉、指名分节读课文。

⒊、对课文内容质疑。

⒋、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1、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2、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⒈、提问: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得祖国?

⒉、自由读第一节,思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

⒊、指导朗读。

⑴谈话。

此时,肖邦的心情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悲愤)。什么叫悲愤?

请你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心情。

⑵自由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节:

1、谈话:就在1830年11月的一天,肖邦动身离开了首都华沙。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送行,课文的第二节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2、默读第二节,画出令你感动或印象深刻的语句。

3、交流所画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练习有感情朗读。

⑴出示: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激动的泪水缢满了眼眶。

⑵指名读。

⑶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学生读书、讨论。

⑷指导朗读。

谈话:同学们,读书要字字入目,要读进去,我们不光要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更要读出它没直接表达出的意思。这几句话不仅写出了埃斯内尔与肖邦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离别情深,更写出了埃斯内尔与肖邦一样深爱自己的祖国,他为自己的祖国深感悲哀,但他并不希望肖邦离开祖国,忘记祖国,此时还有什么东西比祖国的泥土更珍贵呢?

①范读。

②自由练读、指名读。

⑸练习背诵这几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虽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可他的心时刻都和祖国相连。

1、自由读3、4自然段,思考:什么事使肖邦“悲愤欲绝”?什么叫“悲愤欲绝”?

2、他又是怎样做的?再读第三段,找出有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3、集体交流。

4、师述:第四节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请大家读一读,体会它的写法及肖邦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思念祖国的情怀。

5、感情朗读。

五、学生第五小节。

过渡:但由于疾病的折磨,肖邦于1849年10月逝世。

⒈、出示:弥留之际,肖邦……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⒉、提问:什么叫“弥留之际?”肖邦的遗愿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指名回答。

⒊、进一步深入读体会。

六、齐读最后一节。(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酌情指导)

七、作业:

练习背诵第二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⒈、朗读全文。

⒉、背诵第二节。

⒊、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全文。

二、练背第二节。

⒈、先复习上节课所背的部分。

⒉、自由练背其余部分。

⒊、练背全节。(根据提示背:告别亲友——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接杯离去)

三、小练笔(写读后感)。

1、回忆课文给你感触最深的地方,说明原因。

2、谈谈对肖邦这一人物的看法。

3、回忆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世的爱国表现。

4、练习写作。

5、指名读并简评。

四、作业:修改短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13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肖邦消逝概念蜡烛疾驰特殊勉励抗争四处奔波悲愤欲绝与世长辞雾霭催人奋起盛[chéng]满

绝:停止。辞:辞别,离开。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难忘吧!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时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段。

背诵第二段

第三教时

一、复习

1.课文前三段分别讲了什么?

2.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

3.检查,背诵情况。

先一凳相互检查,再指名背,集体背。

二、继续精读第四段

1.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教学后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14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 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第15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肖邦消逝概念蜡烛疾驰特殊勉励抗争四处奔波悲愤欲绝与世长辞雾霭催人奋起盛[chéng]满

绝:停止。辞:辞别,离开。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时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八)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九)继续精读第四段

1、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理解:弥留之际。

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引读第6自然段。

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十)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精选1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