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作为一名辛勤的人民教师来说,他通常都会准备一本讲义,这本讲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习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兔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配班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兔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兔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
2、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ⅹ的相邻数就是ⅹ和ⅹ?”……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初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能较清楚的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
活动准备:数字与点卡,动物图片,房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
1、教师:“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房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五座房子,师幼一起点数。)
2、师幼共同打开房子,认识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
1、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教师指着二号房的小乌龟说:“住在小乌龟旁边的是谁?”教师小结:住在小乌龟旁边的就是它的邻居,一个是住在一号房的小猪,还有一个是住在三号房的小鹿。
(2)依次找出三号、四号小动物的邻居。
2、利用点卡了解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教师:“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也想找找自己的邻居,我们来看看,每座房子上都有一个数字宝宝,我们先来帮数字宝宝2找找它的邻居。(幼儿回答)
(2)出示点卡。教师:“数字2我们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呢?”分别给数字1、2、3送点子,幼儿观察比较。
(3)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点子之间有什么秘密?
(4)按此方法,请幼儿分别找出3和4的.相邻数。
三、巩固游戏:《开火车》
1、教师:“小动物们和数字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相邻数,它们可开心了。住在2号房子的小乌龟邀请它的相邻数去它家做客,2的相邻数快快来
2、游戏重复,分别邀请3号、4号的邻居。
四、拓展延伸游戏:《跳格子》
中班数学教案《梯形》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发展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准备
幼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播放动画片,孩子观看动画片(问:动画片里有哪些图形呢?)
二、基本环节
认识梯形
1. 用魔术棒拼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分类,说图形名称(目的是认识梯形)
3. 说梯形的特征(梯形是什么样的?)
4. 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三、结束环节
巩固练习
看视频:找图形。
四、延伸环节
给图形涂色,展示。
教学反思
反思:
1、课的目标定位空泛、模糊,活动目标应用词准确、有针对性,目标中要体现本次活动中孩子要达到的程度。目标这样定更具操作性,如:
(1)认识梯形,并在生活中找一找梯形。
(2)让孩子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图形游戏活动中的快乐。
2、教师的课前准备应更充分,消除因细节问题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拼图的线条不够紧密,黑板和魔棒色差不大等等)
3、教师应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数学语言应规范、严密、准确。
4、课的结构应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本课的结构如是这样则更好:
(1)看动画片,找图形,认识梯形。
(2)用魔法棒拼图形,说梯形特征。
(3)涂一涂,送图形回家。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习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平发展到“双向数链”水平,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
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
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进一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