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笔算乘法说课稿(汇编11篇)

作者:edditor12023-03-12 14:00:01330

作为一名好的人民教师,要有一份好的讲稿,这样才能更好地纠正课堂上讲课的缺点。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笔算乘法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获的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游戏教学法:在练习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习。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我结合学生积极进行少科院研究,引出买书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解决买书中的数学问题:24×2,24×10,24×12并引导学生解决,既复习巩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准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自主尝试,算法多样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裕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为缓解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由学生代表讲讲算法。(转化为加、拆数——连乘、乘加、乘减、笔算这几种)

3、呈现算法,突破难点

学生的方式多样为建立与笔算乘法的联系我首选了这样的算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三)联系实际,理解算理

结合复习导入部分的买书,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一步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是旧知,我就一笔带过;第二步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到是几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从而突破难点。第三次联系导入部分的买书,让学生理解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然后通过个别说,同桌互说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考虑到学生在45分钟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闯关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关:填空我能行

第二关:计算我能赢

第三关:错题我来改

第四关:问题我来解

第五关:拓展我最行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扶到放,让学生逐步掌握并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回顾,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熏陶。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2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63。

2、教材及一般学情简析:

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分为不进位和进位两个层次。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两个练习,分四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是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并安排了8个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的练习。

教材通过到书店购书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尝试解答。“小刚”的方法蕴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个算式,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同时也是竖式计算的基础。“小红”的方法是竖式计算,实际上是将“小刚”的方法简写(三个竖式合为一个竖式),也是本课的核心。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计算上本身并没有困难。主要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的方法。其关键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理解和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3、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建立算理的正确表象,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我确立以上目标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能否激发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课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纵向考虑新旧知识及方法的沟通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整一节课,我是循着“引导----探究----巩固----评价”的路径让学生观察现象、探究方法、应用知识、交流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究、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以数学的语言去评价。在繁琐与简约、感性与理性、数学与生活交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敏锐。

三、说教学程序:

为体现以上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探索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我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的:

1、情景导入:

课件创设:新年将至,小军想买些礼物和卡片送给好朋友。他到新华书店买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话,每本24元;买了23张卡片,每张卡片13元。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求呢?

预设:

(1)买格林童话花去多少钱?24×12

(2)买卡片花去了多少钱?23×13

(3)一共花去了多少钱?

(到新华书店去购买礼物这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处理、整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2、算法探究:

(1)估算:24×1223×13

(2)自主探索算法。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板示)

①连加法:24+24+…+24=288(元)(12个24相加)

②拆数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0×12=2404×12=48240+48=288(元)

③连乘法:24×2×6=288(元)24×6×2=288(元)

24×3×4=288(元)24×4×3=288(元)

12×4×6=288(元)12×6×4=288(元)

④竖式法:

24

×12

————————

48

24

————————

288

这里可让学生结合24×2=48、24×10=240、240+48=288说出竖式计算的原理,在这里是这样引导的:这个48怎么来的?这个1×24相当于什么相乘,所以这个乘出来的积末位4要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把这个0和“+”空着,可以写吗?(让多个学生对着竖式说说)

同时课件演示乘的过程:

24

×12

————————

48

24

————————

288

(5)算法优化: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

(6)尝试练习:下面就用你最欣赏的方法来计算23×13。

学生都会用拆数法或竖式法计算,探讨:为什么不用连加与连乘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竖式计算适用的范围更广。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估计、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讨论中欣赏和理解,在类比中优化,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注重学生在建立正确算理表象过程中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知识由学生去建构,问题由学生去发现,共性由学生去归纳。)

3、应用提高:

(1)选择合理方法计算:

33×3125×12

(这是两道基本练习题,首先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情况,其次是培养学生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5×12=25×4×3。因为笔算仅仅是一种技能和方法,而计算的品质和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某种角度上可能更重要。在教学之前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来体会笔算方法的普遍性,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又要在另外的一种层面上来思考我们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学生要具有一种良好的计算品质,能够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包括估算)。这可能也是一种优化吧。)

(2)解决问题:

①□□

×□3

——————

□9

26

——————

□□□

(进一步深化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②三(1)班有24位同学在跳绳达标训练中,都跳了121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

(延伸拓展,适时迁移,创设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素材,引导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4、交流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是课堂又是动态的,变化的,有时课堂教学生成和预设是一致的;但有时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后面一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办?我想作为教师能够做到的是:在课前精心的设计教学预案;在课上灵活地处理生成资源。只要我们教师的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将会彰显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3篇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页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这一节课的学习的平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度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乘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要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算理。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因此在教法、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2)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3)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今天我们再去街心公园看一看”这一情境: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

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

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样列式?

1、学生列式。27×23=

2、学生尝试计算。

3、组织交流,展示算法。

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上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索方法:

一种是口算,23×3=69,69×9=621。

一种是直接用竖式计算。(因为也许有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同时也可让学生板演27×23=的竖式,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去,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笔算方法的简洁和便利,从而促使学生更为自觉的学好笔算。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强调这一竖式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重点说出不同的是本节课的笔算乘法要进位,前面的没有进位。这时教师要强调计算两位乘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数。由此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此部分设计,充分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重点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种是估算,因为27接近与30,23接近于20由此估算出结果为600,教师要给与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

4、师生评议。

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冲突,教师在旁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自主练习1题,让学生交流说出估算、笔算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2题,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自主练习第3题(出示课件)。让学生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评价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去了街心公园,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不仅使其回顾和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并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下列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27×23=的各种算法的展示

俗话说教是为学服务的,通过我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4篇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材例1编排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四、说教法

根据计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使他们能及时肯定自己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渗透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改错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

4、使学生学会比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5、通过板演、讨论、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通过笔算,使学生养成计算认真、仔细、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1、笔算下面各题

24×3 78×8 57×7 63×5

提问: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怎样笔算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三)出示目标让学生齐读一遍

(四)导学达标:

1、出示主题图和例1

(1)分析:让学生观察图和例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板书:24×12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求12个2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说明:24乘2我们已会算,24乘12我们还没有学过,这是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以12转化成我们这过的知识呢?4人为一小组讨论。

(2)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分成10本和2本,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板书:口算

口算: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另一种笔算

教师:刚才我们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3)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笔算时,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笔算时,把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24得4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数上的1去乘24得24,第二步积的末位4要和十位对齐,因为1个十乘4得4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板书:

24

×12

——

48 ……… .24×2 的积

240 ……… 24×10的积

——

288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到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请一位同学复述计算的过程。

(4)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好。

②笔算中乘了几步,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样?(乘了两步,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步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③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而且不需要进位的,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第二步要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个位数上的0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做好铺垫。更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让他们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学会笔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难以理解,于是我将难点定为:

(1)知道乘的顺序。

(2)知道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乘积是表示几个十。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四环节教学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教学法:在练习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习。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学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过程,以加深记忆。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3分钟)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情景,并且在此基础上自己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岛情景。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我用多媒体引出家长带孩子买书的情景,小红的妈妈买了12本书,每本24元。

1、让学生自己搜索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红妈妈买书用了多少元?

2、尝试解答,复习旧知

因为学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列式解答,但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能列式却不能解答。于是在此时学生会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从而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激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此时就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新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5分钟)

1、自主尝试,算法多样

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为缓解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讲一

讲自己的算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推荐在班上讲一讲。

4、呈现算法,突破难点

学生的计算方式多样,为建立与笔算乘法的联系我首选了这样的算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4×10=240

24×2=48

24048=288

接着板书笔算乘法:

24

×12

________

48__24×2

24__24×10

________

288

学生可以即快又准确的算出第一步,知道48是由24×2得来的

为解决乘的顺序在此我提出问题1、“接下来该怎么办?”2、“24×1真的是得24吗”帮助学生理解这步计算。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迁移(5分钟)

通过说一说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四)实践联系,巩固新知(10分钟)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当医生,针对本课难点出题。

呈现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地方的计算题,让学生找错并改正。

2、帮助小蜜蜂找花,我将“做一做”的题目写在蜜蜂脚上(由多媒体呈现),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贴纸)作为奖励。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2分钟)

回顾本节知识“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我的交流完毕,谢谢指导。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6篇

一、说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课本65页的内容。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渗透德育教育。

四、说重难点:

按照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制定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七、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美丽的小树林图片,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信息的欲望)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实时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来解决。

师:小树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18×16)

(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围棋并不熟悉,我采用小树林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于我校政教处举行的爱护地球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

(二)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

1、把“怎样计算18×16”这一前置学习作业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

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算法。

A组:18×6=10818×10=180108180=288

B组:18≈2020×16=320大约320棵

c组:竖式

……

3、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2)同学之间对发表的意见给予肯定或者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和运用范畴(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但他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再现笔算过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老师追问:第一步算得是什么?是怎么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么?是怎样算的?(10818)

4)趁热打铁接着跟上一个小练习。请你填一填。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没必要严格要求。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总结提升。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题收南瓜同桌互相验收看看能收几个南瓜,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第二题帮小蜜蜂采花蜜连线题

第三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题拓展提升小红家养鸭121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5倍,请问小红家养鸡多少只?(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试着做一下,老师相信你。)

(设计了收南瓜、采花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层层深入,最后出示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我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类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六)、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简明直观,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掌握。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我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自制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今天的课肯定也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等等也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等,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7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一、说教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做好铺垫。更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让他们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学会笔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难以理解,于是我将难点定为:

(1)知道乘的顺序。

(2)知道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乘积是表示几个十。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四环节教学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教学法:在练习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习。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学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过程,以加深记忆。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3分钟)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情景,并且在此基础上自己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岛情景。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我用多媒体引出家长带孩子买书的情景,小红的妈妈买了12本书,每本24元。

1、让学生自己搜索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红妈妈买书用了多少元?

2、尝试解答,复习旧知

因为学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列式解答,但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能列式却不能解答。于是在此时学生会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从而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激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此时就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新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5分钟)

1、自主尝试,算法多样

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为缓解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讲一

讲自己的算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推荐在班上讲一讲。

3、呈现算法,突破难点

学生的计算方式多样,为建立与笔算乘法的联系我首选了这样的算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4×10=240

24×2=48

24048=288

接着板书笔算乘法:

24

×12

————————

48____24×2

24____24×10

————————

288

学生可以即快又准确的算出第一步,知道48是由24×2得来的

为解决乘的顺序在此我提出问题1、“接下来该怎么办?”

“24×1真的是得24吗”帮助学生理解这步计算。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迁移(5分钟)

通过说一说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四)实践联系,巩固新知(10分钟)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当医生,针对本课难点出题。

呈现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地方的计算题,让学生找错并改正。

2、帮助小蜜蜂找花,我将“做一做”的题目写在蜜蜂脚上(由多媒体呈现),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贴纸)作为奖励。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2分钟)

回顾本节知识“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我的交流完毕,谢谢指导。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8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63。

2、教材及一般学情简析:

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分为不进位和进位两个层次。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两个练习,分四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是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并安排了8个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的练习。

教材通过到书店购书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尝试解答。“小刚”的方法蕴含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个算式,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同时也是竖式计算的基础。“小红”的方法是竖式计算,实际上是将“小刚”的方法简写(三个竖式合为一个竖式),也是本课的核心。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计算上本身并没有困难。主要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的方法。其关键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理解和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3、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3)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建立算理的正确表象,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我确立以上目标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能否激发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感性材料,所以本课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纵向考虑新旧知识及方法的沟通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整一节课,我是循着“引导——探究——巩固——评价”的路径让学生观察现象、探究方法、应用知识、交流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究、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以数学的语言去评价。在繁琐与简约、感性与理性、数学与生活交织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敏锐。

三、说教学程序:

为体现以上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探索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我是这样来实施教学的:

1、情景导入:

课件创设:新年将至,小军想买些礼物和卡片送给好朋友。他到新华书店买了1套12本的格林童话,每本24元;买了23张卡片,每张卡片13元。

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求呢?

预设:(1)买格林童话花去多少钱?24×12

(2)买卡片花去了多少钱?23×13

(3)一共花去了多少钱?

(到新华书店去购买礼物这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处理、整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2、算法探究:

(1)估算:24×1223×13

(2)自主探索算法。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板示)

①连加法:24+24+…+24=288(元)(12个24相加)

②拆数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0×12=2404×12=48240+48=288(元)

③连乘法:24×2×6=288(元)24×6×2=288(元)

24×3×4=288(元)24×4×3=288(元)

12×4×6=288(元)12×6×4=288(元)

④竖式法:

24

×12

————————

48

24

————————

288

这里可让学生结合24×2=48、24×10=240、240+48=288说出竖式计算的原理,在这里是这样引导的:这个48怎么来的?这个1×24相当于什么相乘,所以这个乘出来的积末位4要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把这个0和“+”空着,可以写吗?(让多个学生对着竖式说说)

同时课件演示乘的过程:

24

×12

————————

48

24

————————

288

(5)算法优化: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

(6)尝试练习:下面就用你最欣赏的方法来计算23×13。

学生都会用拆数法或竖式法计算,探讨:为什么不用连加与连乘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竖式计算适用的范围更广。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估计、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讨论中欣赏和理解,在类比中优化,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注重学生在建立正确算理表象过程中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知识由学生去建构,问题由学生去发现,共性由学生去归纳。)

3、应用提高:

(1)选择合理方法计算:

33×31;25×12

(这是两道基本练习题,首先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情况,其次是培养学生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5×12=25×4×3。因为笔算仅仅是一种技能和方法,而计算的品质和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某种角度上可能更重要。在教学之前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来体会笔算方法的普遍性,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技能以后,又要在另外的一种层面上来思考我们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学生要具有一种良好的计算品质,能够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包括估算)。这可能也是一种优化吧。)

(2)解决问题:

①□□

×□3

——————

□9

26

——————

□□□

(进一步深化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②三(1)班有24位同学在跳绳达标训练中,都跳了121下,他们一共跳了多少下?

(延伸拓展,适时迁移,创设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素材,引导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4、交流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是课堂又是动态的,变化的,有时课堂教学生成和预设是一致的;但有时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后面一种情况,教师该怎么办?我想作为教师能够做到的是:在课前精心的设计教学预案;在课上灵活地处理生成资源。只要我们教师的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将会彰显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9篇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页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这一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度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乘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要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算理。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因此在教法、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2)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3)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今天我们再去街心公园看一看”这一情境: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

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

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样列式?

1、学生列式。27×23=

2、学生尝试计算。

3、组织交流,展示算法。

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上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索方法:

一种是口算,23×3=69,69×9=621。

一种是直接用竖式计算。(因为也许有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同时也可让学生板演27×23=的竖式,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去,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笔算方法的简洁和便利,从而促使学生更为自觉的学好笔算。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强调这一竖式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重点说出不同的是本节课的笔算乘法要进位,前面的没有进位。这时教师要强调计算两位乘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数。由此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此部分设计,充分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重点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种是估算,因为27接近与30,23接近于20由此估算出结果为600,教师要给与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

4、师生评议。

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冲突,教师在旁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自主练习1题,让学生交流说出估算、笔算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2题,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自主练习第3题(出示课件)。让学生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评价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去了街心公园,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不仅使其回顾和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并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下列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27×23=的各种算法的展示

俗话说教是为学服务的,通过我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10篇

一、说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课本65页的内容。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渗透德育教育。

四、说重难点:

按照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让学生通过前置学习,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制定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七、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美丽的小树林图片,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信息的欲望)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实时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来解决。

师:小树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18×16)

(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围棋并不熟悉,我采用小树林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于我校政教处举行的爱护地球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

(二)交流前置学习内容,学习新知

1、把“怎样计算18×16”这一前置学习作业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

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算法。

A组:18×6=10818×10=180108180=288

B组:18≈2020×16=320大约320棵

c组:竖式

3、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2)同学之间对发表的意见给予肯定或者补充。使学生

了解每一种算法和运用范畴(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但他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再现笔算过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老师追问:第一步算得是什么?是怎么算的?个位满十怎么

办?十位呢?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么?是怎样算的?(10818)

4)趁热打铁接着跟上一个小练习。请你填一填。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没必要严格要求。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总结提升。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题收南瓜同桌互相验收看看能收几个南瓜,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第二题帮小蜜蜂采花蜜连线题

第三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题拓展提升小红家养鸭121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5倍,请问小红家养鸡多少只?(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试着做一下,老师相信你。)

(设计了收南瓜、采花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层层深入,最后出示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我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类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六)、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简明直观,突出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掌握。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我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自制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今天的课肯定也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等等也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等,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笔算乘法说课稿 第11篇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页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这一节课的平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度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乘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要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算理。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因此在教法、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2)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3)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今天我们再去街心公园看一看”这一情境: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

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

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样列式?

1、学生列式。27×23=

2、学生尝试计算。

3、组织交流,展示算法。

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上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索方法:

一种是口算,23×3=69,69×9=621。

一种是直接用竖式计算。(因为也许有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同时也可让学生板演27×23=的竖式,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去,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笔算方法的简洁和便利,从而促使学生更为自觉的学好笔算。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强调这一竖式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重点说出不同的是本节课的笔算乘法要进位,前面的没有进位。这时教师要强调计算两位乘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数。由此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此部分设计,充分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重点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种是估算,因为27接近与30,23接近于20由此估算出结果为600,教师要给与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

4、师生评议。

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冲突,教师在旁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自主练习1题,让学生交流说出估算、笔算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2题,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自主练习第3题(出示课件)。让学生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评价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去了街心公园,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不仅使其回顾和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并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下列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27×23=的各种算法的展示

俗话说教是为学服务的,通过我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笔算乘法说课稿(汇编11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笔算乘法说课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