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北京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者:edditor12023-03-06 08:41:12401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可操作性的目的。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北京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北京教学设计 第1篇

一、导入、复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娃娃交了朋友。这些生字娃娃非常高兴认识大家,今天它们还想跟你们玩一玩。

生字娃娃都在这呢!想和它们玩的同学就到前面来举起一个生字娃娃带领大家读一遍再组一个词,如果全对了老师就把这个生字娃娃送给你。谁愿意来呢?(认读生字)同学们的生字都记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下面老师准备带你们到北京去看一看,大家高兴吗?

二、范读,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看课件:

问:游览了北京,你认为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板书:美丽 首都)简介首都: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的所在地。

2、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首都?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国的首都北京非常美丽。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丽?

认真读课文,看看北京有那些美丽的地方,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做上记号……

3、生汇报:

读出自己划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 理解词句

1、分组讨论:

你认为北京哪个地方最美,是从哪个词或哪句话读出来的,然后再把找出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在组内讨论并读句子。

3、组织学生汇报:

⑴ xxxxxx:

① 请你把写xxxxxx的句子读出来。

② xxxxxx美在哪?

③ 出示xxxxxx图片,简介xxxxxx的历史。

④ 看图体会xxxxxx的美丽和庄严。

⑤ 理解“庄严”,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

⑥ 指导读句子、点读、评议、齐读。

⑵ 柏油马路:

① 学生读出写柏油马路的句子。

② 大屏出示句子指名读。

③ 想象一下,“绿树成阴”是什么样子?

④ 看课件理解“绿树成阴”。

⑤ 还从哪体会到马路的美?

看图体会“鲜花盛开”、“又宽又长”。

⑥ 指导读、点读、齐读。

⑶ 立交桥:

① 学生读出写立交桥的句子。

② 大屏出示句子点读。

③ 师范读,指导读长句。

④ 学生试读。

⑤ 比较句子:

立交桥四周有草坪和花坛。

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说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为什么把草坪比成绿毯呢?

想想立交桥四周的花坛会有哪些图案?

课件出示各种图案的花坛。

师:立交桥四周很美,桥上也很繁忙。

(课件播放桥上桥下车辆来来往往的画面。)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

师: 立交桥确实很美 , 成了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⑷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读出写名胜古迹的句子。

② 你知道北京有那些名胜古迹?

③ 看课件老师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

师:北京的名胜古迹可多了!这是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这是皇帝祭天的天坛,这是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这是圆明园遗址。北京不光名胜古迹多,风景优美的公园也不少。你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后看课件,欣赏美丽的公园。老师同时作介绍。

师:这是皇家林园颐和园、这是历史悠久的北海公园、这是世界名胜微缩景园、这是中华民族园,它浓缩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朗读总结

1、齐读2、3、4自然段。再次感受北京的美丽。

2、读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3、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五、扩展

北京很美,如今新北京新奥运也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1、课间出示新体育场馆图片。

2、这些都是为迎接2008年新奥运新建的体育场馆,到时候北京会吸引无数外国朋友来旅游。如果请你当小导游,你准备介绍哪个地方?

3、指名上台来当小导游: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更加感受到北京的美丽,祖国的伟大。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4、师生共唱《我爱北京xxxxxx》。

北京教学设计 第2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4、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尤其是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播放鞭炮声(你会想起什么场景,引出春节)师板书春节

师:老师找了一首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歌谣,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生:……

师: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补充完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记录。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难读词语,检查预习

分为三类:生字新词、儿化音、轻声音节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一会儿大家汇报。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找出的答案,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呆会儿一起讨论。

⑵同学们在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师:通过阅读与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的熟练准确。

2、展示朗读: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北京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内容

北京的夜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读指定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的夜景很美。

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

产生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写字

教学难点:写字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阅读课文:

1、你觉得北京的夜景怎样?

2、再读课文,找一找北京的夜景哪美?

3、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同时指导朗读:

(1)第一自然段:

灯火辉煌:想象是什么样子?

句子后是什么号?

这句话该怎样读?

(2)第二自然段:

高速公路怎样美?

边读边想象美景。

说一说:

还有的灯象什么?

“看见了,看见了!”该怎样读?

(3)第三自然段:

大厦小区怎样美?

边读边想象美景。

(4)第四自然段:

“北京的夜景真美呀!”怎样读?

(5)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读生字,巩固字音,熟悉字型。

2、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

3、范写

4、学生描红仿写修改。

四、练习:

1、读一读词语:

一条一盏一座一片

一条条一盏盏一座座一片片

2、仿说。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北京的夜景

公路串宅

一条一盏一座一片

一条条一盏盏一座座一片片

[作业]

自己出题给同学做

北京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看(出示图片)图上画了什么?

这样一幅美丽的画,是三位小朋友画的,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谁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出示幻灯片)

2、这样,这些摘掉帽子的名字,你还认识吗?在这里赵、宋、陈都是姓,小艺、涛、丹是他们的名。现在你能把这段话读通顺吗?

3、我们的这三位新朋友不但画了这么美丽的画,他们还想画风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能把它画下来呢?让我们打开书本,翻到66页。自己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

洁白乌云忽然景物

眨眨眼睛一根旗杆显得更美了

斜斜的雨丝弯弯的小树呼呼地转

3、看来,同学们的生字、词语都掌握的不错。现在我来检查你们把课文读通了没有?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过渡:我们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把它读懂。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答案。讨论交流。(幻灯片出示学生划的句子)

这几个句子中有那么多的他,可把老师搞糊涂了,你能帮帮我么,他分别是谁?把句子中的他换成名字读一读。

2、现在这三位小朋友把画画完了,该给画儿起个什么名字呢?(画风)不行,每个人所画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所起的题目要紧扣画儿的内容。

再出现写赵小艺画画的句子,好好地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去发现,起题目(旗子飘)只是画了旗子为什么让别人感受到风来了呢?看来这个“飘”字非常的重要。

3、同样的方法给其他的图画分别起名(小树弯、雨丝斜、风车转)边起名边板书。

让我们看着黑板,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说一说。(旗子飘,风来了;小树弯,风来了;雨丝斜,风来了;风车转,风来了。)

谢谢你们给他们画的画起了题目。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有一所学校的小朋友说:“我不但能给画取题目,还能给画配诗呢?不信,你看我为赵小艺的画配的诗。”

我们这么聪明,肯定也行对不对?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先给陈丹的画来配首诗看。

能给另外的两幅图配诗吗?拿出课桌里的练习纸试一试,先挑选一幅写。

4、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5、现在呀,我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

出示课文的4—8自然段

自己朗读

6、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老师知道我们的小朋友还有许多方法来体现风来了,你准备怎么画?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等。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

(五)作业

1、再次认读生字

2、生字书写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

四、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敢想敢做

15画风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教学反思

《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找出重点句说说,合作解疑→改变表达的方式,最后说说你还有画风的方法吗进行拓展“的方式学习课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课件比较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配合了重难点的突破,丰富了课堂内容,扩大了知识容量。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努力突出语文教学特点。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因为课文富有儿童情趣。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改变成诗歌的教学环节。以课本第四——八自然段的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的乐趣。用激励的语言(你真是一位小诗人。你很了不起等)为学生的创作注入了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在本堂课的最后设计了让学生来说说画画如果你来画风,你准备怎么画的环节。把学生当成了真正的主人,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起来,从文本里走出来。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总会有些不完美,这节课也不例外。例如:

1、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个别学生发言次数过多。

2、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太好。在课文的引入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3、应该在课堂中注重“以读为本”,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而不是让学生回家读书。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欠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习完课文,应该回读课文,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和完整的印象。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时间比较少。

短短的三十五分钟虽然过去了,但这节课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功夫篇,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去积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从以上的教学点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源头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

北京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什么,春节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样的氛围?(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孩子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三)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又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北京教学设计 第6篇

知识目标:

认读5个字;体会拟人句、比喻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教学重点:

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教学难点:

体会“灵泉”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体会作者对泉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是一眼怎样的泉水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新授。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读不准的字音。

集体订正字音:

苔藓浸出来干涸脚爪乳汁

3.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1)(1——2):“我们”村后的密林中有一个小小的泉,叫“一碗水”,它总是只有一碗水。

(2)(3——8):“我们”上山砍柴或采蘑菇时,就到这里休息喝水;树林里的松鼠、山喜鹊、小鹿等各种动物,常到这里喝水聚会。

(3)(9):赞美“一碗水”是一眼灵泉。

4.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或全班解答。

默读思考交流:说说这小小的泉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自己默读思考。

小组内交流。

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乐趣主要有:上山砍柴或采蘑菇时,到这里休息、喝泉水、吃晌饭,使我们在劳动之余享受生活的乐趣;可以看着可爱的小松鼠、山喜鹊、小鹿等动物喝水、嬉戏,泉水给我们提供了和小动物们近距离接触的快乐;激发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探索的兴趣;使我们能够亲近大自然,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等。

5.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练习朗读,体会泉水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6.围绕课后第2题思考题讨论。

体会这些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2、4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小松鼠、山喜鹊、鸟儿们当成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表达出喜爱之情。第3句用了比喻的写法,把草比喻成闪着绿光的缎子,突出草地的平坦,突出了草长得好,颜色嫩绿。

板书设计:

孩子们在泉水旁吃晌饭、喝泉水

灵泉

乐趣

小动物们到这里喝泉水、聚会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北京教学设计(通用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京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