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当我们对生活或事物有新的看法时,非常有必要必须把心得体会写下来,以便我们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想。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历史培训心得体会,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本次培训,聆听了两场旨在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报告,颇有感触,在此不辞简陋略陈数语与诸位同行做一探讨。
孔繁刚老师的报告与他的历史课同样精彩,他有许多犀利的观点,既打动了无数的学生,也深深地触动了许多同行。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近二十年,曾经感受过90年代初在重点中学任教时期教学上取得成绩时的喜悦,又目睹了近几年来在职校系统历史不为学生重视,几乎沦为鸡肋的现状。对于自己为之倾心的专业,我深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孔老师把他四十年教学心得倾囊而出,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作为本市中学历史教师中的顶尖人物,其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如何对待他的教学经验,反而成了一道难题。
历史学科本身所包含的“真实”性常被人挂在嘴边,但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这两个字。在我们国家,“历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几乎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我认为,历史又为政治服务,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好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其政治上的宽舒程度,和几十年前相比是跨了一大步,但还不至于把我们教师所知的许多和教科书上不符的内容都和学生介绍。我个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阶级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特别偏好,很多内部资料及档案的披露可以引起学术范围内的重新探讨,但 在课堂教学上的把握还须教师再三斟酌。我个人认为对高三学生,我放得比较开,一方面他们几乎接近成年人,已经能独立思考。其次学生中的大多数对历史学科都有较浓厚的兴趣,多补充一些新鲜内容也便于他们以后自身做探讨。再次我和高三学生感情上的高度融洽,彼此的交流需以诚相待。但即使这样,在“真实”的名义下,我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任何“真实”都有其特定的时段性,许多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真实的史料,在当初时段都无一例外地以真实的面目出现。是否可以这样推断,现在认为已经较真实的资料,在若干时间以后,又会变得不真实。
由此又带出第二个原则就是有关真实的相对性,道理似乎很容易明白,无需一一赘言。
在确认基本史料真实无误的前提下,为什么还有许多争锋相对的观点出现呢?我认为选取材料的主观性差异是导致上述情况产生的决定因素。同为真实的史料,但因为主观想表达的意图不同,结论的`差异也就理所当然了。
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环节,在这么一个特定环境中还必须考虑整体性原则。平心而论用史学所倡导的理性眼光来分析现阶段很多德育教育的内容,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肤浅甚至误人的成分,如果一味从自身学科的角度出发,这样会使我们的学生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感,在这样情况下,只能首先考虑主渠道特殊地位,“真实性”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匆忙间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付诸于同行,本身就是一次向大家的学习过程,望批评指正。
我参加了XX月25日举办的历史教师培训活动,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
我们必须真正的了解、理解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本课程标的程标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它包含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改进的前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服务的,教法改进是手段,学法改进是目的和目标。在教学中逐步推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
三、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比如,我们的许多教师现在已经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学软件,但其作用仅仅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转变,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可能真正的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四、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改变
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种历史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形成习惯,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20__年第一学期,我有幸的参加了在河南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初中历史班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不但使我提高了认识,而且使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下面对此次学习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工作在农村中学,对于现在教育发展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情况的了解,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学习,对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清楚知道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让我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中知名学者、专家讲座、培训学员同课异构、初中历史新课程资源交流、教师自主研修等,让学员多层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收获颇丰
1、专家学者强大的感染力。授课专家不是史学泰斗,便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领军人物。无论是年青还是年老,身上都有着这样一些高尚的品质:刻苦钻研、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实事求是、对教育事业充满了务实求真、沉着冷静。这些专家本身就是让我们学习的典范。
2、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所有专家的讲座,都体现一个“真”。作为历史研究或是历史教学,一定要尽可能追求和逼近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复原史实是历史教师的责任。然而,教育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应选择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引领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3、做一个不断学习的历史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担当责任,适应改革,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方案,从立德、立行、立言发展自己。
4、做一个开放性、研究型的教师。做一个开放型的、研究型的教师。教师要快速成长,必须开放自己。通过这次学习认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名师,相信这将为学习成员带来强大的优化资源,参加学习学员一定要利用这个平台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只有研究才能促使教师从教书匠转化为能师,甚至是名师。所以学习结束后,我们应努力进行课题的研究,深入思想,提升能力。
三、通过培训,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体会深刻
1、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通过这次学习,发现教育的需要远见卓识的。每位专家精彩的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的认识。对历史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2、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论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今后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历史教学工作。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在学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的扑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上。
总之,在学习中,我又学到了不少新理念,反思了我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更明确了我今后的工作的方向,而我也将遵守新课程的精神,踏实、努力地做好我的工作,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暑假我到了华南师大参加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
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今年我参加德阳市中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获益匪浅。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在教学理论知识上已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老师精彩的讲座和耐心的讲解,使本来枯燥无趣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而通过学员相互的交流,能让我更多的吸取各种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以达到自我提高。
一、深刻理解历史远程培训的目的,明确历史课程改革方向,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学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观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评价学生,就是看其考试的成绩,而通过培训,我了解了评价还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简单的以分论英雄。作为一线教师,我首先要正确把握培训的精神,要有清晰明确的意识理念,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教学工作,有效地运用新理念于课堂教学中。
二、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科学整合教材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同时也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本本主义,严守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这两种现象都没有摆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既然是一种重要资源,就不可丢之一边;但又只是一种重要资源,就不可视为圣经,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教师来说,用教材进行教学是其职责,完善教材以利教学也是其职责。对教材的合理整合与优化,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的、适于学生发展的知识体系,刻不容缓。被动地围着教材转,唯教材而教学,是不适应教育新理念的,因此,整合教材势在必行。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做出相应的变革,教育要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从而能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最适宜的知识。终身学习观念的提出,也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治史的相关理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史学理念,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成果的形成等过程,培养学生读史治史的能力。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注重的是过程,历史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历史的社会功能在于能以古鉴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根据本校具体教学设备,提高适应能力,用好教材。
1、必须在培养学生能力、新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上下工夫,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
2、设法增大学习信息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音像等,加强对某一阶段史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接解读。比如:抗日战争这节课可以给学生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片,讲新航路开辟时用幻灯片展示动画路线图,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可以截取《百年中国》有关片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印象。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阅读课外书籍、上网、联系课本知识,以便理解,进而在学生之间组织和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搜集更多史实依据作为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使学生得出论从史出的结论和认识,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五、通过培训,我还得到以下认识
1、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学校的一线老师,我要贯彻这次培训的内容,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一起共同提高,教学相长。2、以往的教学主要强调个人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学习,而忽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的生存离不开团结合作,合作可以让我们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来完成各种任务。学生学习也非常需要合作精神,他们需要共同研究,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过程、体验、感受,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促进社会发展
3、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有关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文本、声像、网络、报刊等),从中找出有利于自己进行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料,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好的教学方式。
4、历史学科命题趋势多会涉及学术前沿问题,反映主流的史学理论、史学观点和现代意识。概括地说分为两方面,即多种史学视角、多重史学领域。
5、观念比能力重要!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
6、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旧教材只强调了知识与能力这方面。所以我们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更多的应该考虑通过样的什么过程和方法把知识与能力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在过程与方法上多下功夫。
20xx年10月,我有幸到xxxx参加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天,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及同仁对历史教学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赵亚夫教授《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讲座彰显了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聂幼犁教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评价和创新问题》的讲座以评价引领学生发展,以及关于课程目标、有效教学的互动沙龙闪耀着名师和同仁的思想火花,而周维苏、孙张勇两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的展示及评课活动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新课程的思考,如此种种专家报告、教学观摩、互动研讨、沙龙交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短短三天我觉得受益非浅,深受启迪。
一、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更有意义?
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是最有意义的。但在实践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老师一直仅仅满足于做到第一个层次,不去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赵亚夫教授在这里一针见血:很多老师在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就缺少中心思想,有课而无魂,这样怎么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实现师生的情感、思想的交融。教学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的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所学习的历史的表面,而是让学生进入了精神世界。听了周维苏老师的课,我觉得他正是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也给我很大启发。
二、怎么样的教学是更有效的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内容其实贯穿于整个三天的培训,最集中的是在沙龙互动环节,各位老师的发言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常州的刘常老师强调: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重视材料分析的同时不应该忽视通史背景的宏观把握;南京的金莉老师更关注历史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苏州太仓的沈建军老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而其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此等等各位老师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着什么是有效教学。他们讲得都有道理,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得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教学才会更有效。
三、如何评价学生?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越来越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不仅见到了许多理论精深却仍从事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家,更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对待、评价我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怎样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聂幼犁教授的话语振聋发聩:“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更要人文,人文高于科学。……历史有效教学的目的分三个境界:最高境界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其次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良心和操守,最低境界是为提高考试分数”,我想也只有基于这样的评价才是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强化完善或改进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和持续学习,也才是对学生、对社会最有益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是他山之玉,对我的帮助与启迪更是不言而喻的。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吸收消化、融会贯通、实践创新,我知道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也许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
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xx年x月xx日,我参加了xx省普通高中统编教材《历史》专题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听取了xxx教授关于新教材基本思路的讲座,xx教授的《新教材试教的体会与思考》,xx教授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认识与部分重点内容解读》,这些讲座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1、学习中获得的启发
xxx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必修新教材的特点和难点,指出新教材既求通又求全,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跨度大,这既是特点又是难点,这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往往难以完成一个课时的内容,做不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时内容进行取舍,突出重难点。并且叶教授着重向我们强调我们应该向学生教授些什么内容,是学科知识?还是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的培养?亦或是个人家国情怀意识观念的形成?这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我们需要向学生传达的应是使他受益终身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毕业后就会忘记的学科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次,xxx教授向我们提出了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不仅对每课的内容加以整合,还要对单元内容加以整合,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设计,这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意识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必一步一步地按照教材走,可以注入自己的思考加以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自主思考,这必然会使我成长许多。
xx教授提出:立德树人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牢记的,也是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我必将使之贯穿在我的教学和日常言行中。接着,xx教授以典型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以新的角度理解教材进行教学,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例,指出:胡佛的有限干预对罗斯福的全面干预提供借鉴。我们旧教材里一般是说胡佛是“自由放任”,我虽然在一些材料里认识到胡佛并不是全面放任,而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从未认识到胡佛的有限干预对罗斯福的全面干预提供借鉴,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xx教授向我们指出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到第15课的教学重难点,给我们的实际教学做出了重要指导。
2、需解决的困惑
开学已一周,我也已经开始了新教材的教学,但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就已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取舍,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则设置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但在上课的过程中用时过多,一节课无法解决一个课时的内容,这对我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究竟该如何取舍?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已经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培训就让我有这样的感觉。魏老师和全县的同仁就好比是一个又一个的“巨人”,而我有幸聆听这些“巨人”们精彩的发言。收获很多,自己的知识和心灵都受到了莫大的洗礼。
你讲一点经验,我谈一些收获。经过共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质疑之后,越来越多的知识聚拢来,每个人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这正体现了团队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也让我更充分的体会到了县教育局领导组织这次培训的意义和价值。直到今天,我才从思想上转变过来:从前几天的满腹牢骚,到今天的信息聆听,积极参与,也许这样的变化是每个老师都要经历的吧。
今天我们历史学科的培训形式发生了新变化,采用现场抽签,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本来魏老师的意图是抽查年轻教师对教材理解和把握,却变成了老教师们展示才能的舞台。这也充分暴漏了年轻教师在业务素质上的欠缺。对此,我深有感触,面对一个问题,总觉得很难从整体上、多角度的去分析。所以只好望洋兴叹。同时自己也暗暗发誓:一定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纵观当今的教育形势,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才是制胜的法宝。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组织的教师培训。这一个月来,我认真收看视频,积极参加论坛的讨论,撰写新帖,发表文章,积极完成当天的作业。通过学习收获颇丰。同时也为下学期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做了一定铺垫。我通过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要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二、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这里“更多的时间”指的是读书,因为我们教学的内容是语文。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记得有位教育家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
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真正含义。
三、我认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也是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又一个重要而且关键的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以前也曾当过学生,回想当年的我们,是否因为喜欢某个老师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教学的课程。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应该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让师生之间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
以上是我点滴收获和建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我将继续关注国培,在国培中学习理论,汲取经验,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为期半个月的历史教师暑期培训已落下帷幕,仔细回首,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和感动,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体验和反思。
感悟之一: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让我们零距离的看到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及聆听他们优秀的点评。我敬佩台上每一位老师精湛的发言,一个个鲜活的理念,一句句深入浅出的教材解读,独到的见解,鲜活的事例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这次培训让不仅我梳理了教材内容,对课标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更让我梳理了繁乱的思绪,总结了过去所做的诸多的工作,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今后更好的前行。
感悟之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应该做一个会反思的智慧型学习型的老师,让学习天天陪伴着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大胆实践中探索,努力创新。
感悟之三:教研员魏老师精湛的学术,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人文的关怀,让我们们感动。我培训期间魏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维,灵动的活力,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引领着我们整个培训展示活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对培训的全心投入都让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感悟之四:感动我们这些教师默默无闻、辛勤耕耘。虽然很多教师对这次培训意见很大,然而培训一开始,广大老师依然还坚持着教学时的那份执着、那份认真,投入到培训之中。学校中的培训,老师们认真总结、细心分析,县里的集中培训,老师们更是踊跃参与、积极发言。我想这就应该是老师们学无止境、甘于奉献精神的真实体现吧。
感悟之五: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不足及建议:
1、展示流于形式,为展示而展示。有的成果还没有经听者用大脑分析、思考,新的理论又来了,我们真是应接不暇。如果把展示当成了“显摆”,那大可不必了。
2、缺乏在教学过程更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环节中体现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培训要更有针对性,分年级段培训。
4、培训材料网络化,做到资源共享,仅凭听一遍,收获有局限性。
5、集中学习要精而少,要更人性化。
总之,十几天紧张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研技艺上的增长,感谢这次培训,让我有时间、有空间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暑期培训已接近尾声了,可历史老师们的热情仍高涨如潮,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同仁们的质疑,引来阵阵掌声。同仁们的亮点展示,及提供的宝贵经验,令我耳目一新,激情四射的讨论场景令我难忘!
最让我难忘的是亮点展示场景。当魏老师问道,谁还有更精彩的内容需要展示时,老师们争先恐后的登台!其中,杜金英老师讲到参加优质课评选时的精彩片段我们更是受益匪浅。讲“和同为一家”时她设计的几个问题:“松赞干布为什么向唐朝求婚?”;“假如是你,你愿意吗?”;“当时有愿意嫁给松赞干布的吗?”。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她设计了三个问题:“农民承包什么?”;“以什么单位承包?”;
“向谁承包?”。我们认为,这三个问题把难懂的问题简单化了,明了化了,使学生容易接受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此,魏老师也总结了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有实效: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扎实到位。
二、有兴趣: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的兴趣;在深入学习时能保持学的兴趣;在巩固中也要有练的兴趣。
三、有活力:方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活泼。
四、有新意:有创新、有突破,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
五、有美感:语言、情态、板书、气氛都给人愉悦和美的感觉。
六、至少不能有常识性错误和任何政治方向性失误。“以不变应万变”,和谐课堂才行。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通过暑假培训,和老师们真诚的交流、讨论,使我们感觉到在参与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学习期间的温馨幸福仍难以忘怀!
到华南师大参加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
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今天是集中培训的第二天,一场夜雨带来的清爽很快就被白天的闷热所取代,就在这份浮躁中我们聆听了几个学校的工作展示,每个学校都是尽量把自己的精彩呈献给大家,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但有两位老师的发言却让我体会到了成功之道,浮躁的心也日渐沉静,又充满了继续前行、追求成功的勇气。
一位是来自庞家中学的老师,他的语言可谓朴实无华,开头的故事却引人深思,这个故事出自于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故事告诉我们: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作为我们来说,雄鹰式的人物毕竟是少数,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所做的就要像蜗牛一样,从点点滴滴开始,失败了、跌倒了、爬起来、站起来、重新再来,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训这样来教育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用心工作,这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一位是我身边的同事张齐庆老师,他的语言充满着睿智,他以渊博的知识赢得了满场的喝彩。教研室魏老师在总结时提到:张老师的`深厚功底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而积累就在于不间断的读书学习。可以说张老师的表现是成功的。过去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学生会的老师必须会,学生不知道的,老师也应该知道,只有这样才会走向成功。
有人说成功的道路不尽相同,但成功的人永远行进在路上!
作为一名新手历史教师,我非常重视本次教材培训。认真听讲,收获良多。
本次教材培训既有对学科的宏观把控,又有对教材使用的具体指导,非常实用。宏观上明确了《课标》、《教参》、《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的编写体例。让我们能够俯视教材。
本次培训更多的是对教师的具体指导。
1.要更新历史教学理念。新理念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立德树人为目标",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新教材内容生动,更注重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因此在使用统编教材时,教师的启迪作用将更加突显,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和参与程度。
2.要以唯物史观为教学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3.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的史事,从历史发展的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陈老师对三个课例的分享中,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奠定了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价值观教育。史料和故事教学贯穿于课堂,史料实证的精神扎根于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史料,并学会概括提取有效信息,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在每一节历史课堂中都有所思、有所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
通过培训,我开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同时,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每个历史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的舞台。这次培训引领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切实用好新教材;激励我们笃学深思,为自己充电,提升历史专业素养,争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学习中进步从实践中提升。
面展开,历史新教材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它使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成为可能。在知识能力、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等方面,新教材有其独到之处。
一、高中历史二期课改教材的特点:以文明史为线索,以主题史为单元,就是所谓的“主题式文明史”
有利于更集中地呈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容、特征及其过程。
(1)文明(civilisation)指的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它与野蛮相对而言,是指具有进步价值取向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活动过程和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2)文明有哪些标志?
《全球通史》中解释: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化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但是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我国史学界通常认为文明的内涵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组成。所以本书的第一大主题下的文明社会的标志“金属工具”“文字”“国家”就是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展开。
为了避免与初中历史的简单重复。在一期课改的教材中,初一学习中国古代史,初二学习世界古代史,初三近代史。到了高中又重新学习中外近代史至当代史。造成了通史的重复。二期课改教材就避免了类似的问题。
强调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文明的交流,也符合和平、发展、协作、竞争和发扬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国际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比较注意吸收国内国外史学界的新成果,重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重视社会的演进和我们身边的历史。再现一种民众史、社会史、生活史。这样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高一历史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理解本课内容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紧扣文明史的主线索。强调从历史中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强调吸取在全人类意义上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智慧。
2、文明是如何在各个历史侧面继承发展的?如建筑、饮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从而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体现文明的细部演进痕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3、注意了解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4、注意了解人类通过交往,各区域文明是怎样影响、变化、发展与相互竞争,以开阔胸怀和视野,提高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
三、新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课堂教学处理困难。
2、以主题史的方式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而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给高中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
3、新教材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须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而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时间很有限,上网查阅的条件不具备。
四、问题解决办法:
1、面对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的情形,教师必须在备课这一环节上狠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2、面对新教材突出专题和探究式的学习,要求学生知识面要宽,要学会收集、积累知识,建议学校的图书馆对学生开放,校园网络也应该定时对学生开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
3、针对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的情况,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补习和辅导。成立历史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对教师的要求
当然,新教材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提高信息素养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之中,从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新教材迫切要求我们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改进和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视、电脑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和技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这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把最新最前沿的东西传给学生,也才能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作为一名老师,还应该清醒认识到,信息时代相对学生来说,教师并没有必然优势,所以,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已经时不我待。
2、更新教学理念乃当务之急。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育”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知识,还应该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电脑已可代替人脑来储存大量信息的时代,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应该认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3、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随着新教材走进学生观念中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学生从影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得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实在太多,若老师死守有限且过时的知识,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群体,欲自如地为人师表,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新教材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教师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教材实施的条件。如果我们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那么教给学生的也必然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和学习,做到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把最前沿的知识传给学生,也才能为学生乐于接受。
20xx年2月23—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工作以来的首次有关历史学科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短,但对我来说确确实实是受益匪浅。因为参加工作28年来从未听过其他学校任何学科教师的讲课,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在本校我尽量听各学科教师的讲课,包括英语课,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然后自己不断探索,从未有人说我的课讲得不行。但通过这两天的教材教法分析培训,我确实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对我来说,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很珍惜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也认认真真地听了四位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李秋云老师和李仲林老师讲的特别好。她们讲的教学方法,有些我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都用过,但没有坚持下来。如李秋云老师讲的跟踪提问法,我很早就用过,也很有成效。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花费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来监督学生完成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忙的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我也占用了学生的一些课余时间,引起了其他老师的不满,于是就慢慢放弃了课余时间的追踪督促法,而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上课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平时只要有空堂课,我都去上,特别是到放假前一个月,不统考的课都停课了,我就抓住时机加课,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成绩也总是在不断提升,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xx年以前,历史还没有列入中考范围,除了历史老师之外的人都不重视历史,尽管这样,我依然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20xx年历史列入了中考范围,渐渐引起了学生的重视,但现在又定为开卷考试,让学生又放松了,如果老师不抓紧,学生就学不到多少知识了。在培训讨论中,有位教历史17年的老师说他上课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看书他板书,学生看完书后就让学生上黑板做题,然后完成课后作业,课后什么作业也没有,他很轻松。但学生能学到什么呢?纯粹是为应付考试。在我近30年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对知识现状不满足,因为在我上初中时,教我的历史老师每节课都是把课本啃啃巴巴地念一遍,实在是无聊,我什么也没学到,高中上的是理科,毕业后就参加教学工作了。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外,什么资料也没有,有时连参考书也没有,自己一直是现学现卖,就这样教了几十年。
这次培训,时间短,我认为很有必要,其他老师不知怎么想的,第一天下午的培训,共20人参加,就有8人整整睡了一下午,我都替他们不好意思。以后若有类似的培训,我觉得应挑选最好的老师授课,并有示范课一同进行,效果会更好。
7月22—23日,我们历史教研组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进行了培训成果展示交流、答疑,各县直、乡镇成员代表积极主动发言,踊跃参加,讨论激烈,在教材梳理、课题研究等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整合,魏老师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深化和提升,并对各单位的成果展示进行了精彩点评。通过讨论,老师们对疑惑又有了新认识,对教材有了新理解。
但是,培训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杜金英老师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在不经意间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设计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把重点问题做到深入浅出,与身边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
这是杜金英老师长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的结果,我们平实的工作中没有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习惯。
这段时间我时常想,善于反思应该是现代每一位老师必备的素质。老师,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的想法,做出错误的行为。这时,该学会反思,不断地修正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从而获得更大宽的路上前行。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王藏,另一位是柳生义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回答:“最少要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练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连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日继地苦练呢?”宫本回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柳生非常吃惊,问:“为什么?”宫本答道:“要成为一流的剑客,必须永远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却死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柳生听了,当场开悟,最终成为一名一流的剑客。是的,如果把目光全部放在了外界的因素中,
这次我参加了20xx年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历史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历史培训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