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汇总4篇)

作者:edditor12023-02-26 08:21:47243

本文为大家分享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

[教学用具]

烧杯三个,试管三个,试管夹,滴管、玻璃导管、冰水、热水。

0.01mol·L—1 FeCl3溶液50 mL,0.01 mol·L—1 KSCN溶液,50 mL NO2和N2O4混合气体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此引出化学平衡的移动。

[板书]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归纳可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方程式:FeCl3+3KSCN Fe(SCN)3+3KCl

例:2SO2+O2 2SO3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各浓度分别为:c(SO2)=0.1 mol·L—1,c(O2)=0.05 mol·L—1 c(SO3)=0.9 mol·L—1

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O2浓度增大一倍,则平衡如何移动?

当浓度增大1倍(氧气),温度不变时。

如果保持平衡常数不变,必须增大分子,减小分母,即必须增大SO3的浓度,平衡必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小,压强不使平衡移动。

2、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压强减小→浓度减小→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结论:①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②如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使平衡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会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四、勒沙特列原理

综上所述,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沙特列原理。

[布置作业]一、二、三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勒沙特列原理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第2篇

【学习目标】: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学习过程】:

〔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p(C)·cq(D)/cm(A)·cn(B)

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 程度 (也叫 反应的限度 )。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 越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 越大 ;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 越不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 越小 。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c=Cp(C)·Cq(D)/ Cm(A)·C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c<K ,反应向 正反应方向 进行

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c>K ,反应向 逆反应方向 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2O(g) C O(g)+H2(g),K=c(CO)·c(H2)/c(H2O)

Fe(s)+CO(g) Fe(s)+CO2(g),K=c( CO2)/c(CO)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 NH3(g)的平衡常数为K2 ,NH3(g) 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

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 K1 =K22 。

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 K2·K3=1 。

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 K1·K32=1 。

三、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 ×100%

或者= ×100%

或者= ×100%

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

四、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阅读46页例1和例2。完成47页问题解决。

【课堂练习】

1、设在某温度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把氮气和氢气两种气体混合,反应后生成氨气。实验测得,当达到平衡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各为2mol/L,生成氨气的浓度为3mol/L,求这个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和氮气、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浓度。

(答案:K=0.5625 氮气、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浓度分别为3.5mol/L和6.5mol/L)

2、现有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 CO2(g)+H2(g),知CO和H2O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60,试判断,

(1)当CO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哪个方向进行?

(2)达平衡状态时,CO的转化率应为多少?

(3)当CO的起始浓度仍为2mol/L,H2O的起始浓度 为6mol/ 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答案:(1)不平衡,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2)61.7%

(3)86.5%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处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二章的第三节,其它三节依次为: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先速率后平衡的顺序体现了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快慢、利用化学反应限度的基本思路,即:先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速率,再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反应的限度,因此反应限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非常关键一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阶段,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学习对可逆反应形成了初步感性认识。在选修阶段,通过对化学平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初步意识到有些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是不能完全发生的,存在反应限度。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反应限度的定性、定量的认识,能够定量计算化学反应限度(K)。平衡常数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对于某一个具体反应来说,平衡常数与反应限度确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使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一个反应在一定条件(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只有一个,但是平衡转化率可以有多种,对应不同的平衡状态。

2.学生认识障碍点分析

学生认识障碍点主要在于“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反应限度”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上。学生对平衡问题的典型错误理解:一是不理解平衡建立的标志问题。第二,不能将反应限度看成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量化指标,不能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认识平衡状态与反应限度的关系,因此学生认为“化学平衡常数”比较难于理解。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的要求: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其限度,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能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定量观”“微粒观”“动态观”,引入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对学生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从而明确了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设计又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与价值,以及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化学平衡能够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进而确定了“向数字寻求帮助让数据支撑结论”教学设计的思路。

四、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设计的知识线索、学生认知线索、问题线索、情景

五、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知道化学反应存在限度问题,能认识到一个反应同一温度下的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只有一个反应限度。

②了解化学平衡常数,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对平衡常数的认识过程。

③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建立平衡状态以及各种反应限度的有关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可有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但其平衡常数只有一个,即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只有一个。

②充分发挥数据的功能,让数据分析支撑认识的发展。

③通过平衡常数的讨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其价值在于:预测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能够进行的程度,从而更合理地分配研究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认识过程的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反应限度的重要意义以及化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定量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难点:从不同化学平衡状态出发建立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

六、教学流程示意

七、教学过程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第4篇

【学习目标】: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学习过程】:

〔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p(C)·cq(D)/cm(A)·cn(B)

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 程度 (也叫 反应的限度 )。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 越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 越大 ;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 越不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 越小 。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 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c=Cp(C)·Cq(D)/ Cm(A)·C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c<K ,反应向 正反应方向 进行

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c>K ,反应向 逆反应方向 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2O(g) C O(g)+H2(g),K=c(CO)·c(H2)/c(H2O)

Fe(s)+CO(g) Fe(s)+CO2(g),K=c( CO2)/c(CO)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 NH3(g)的平衡常数为K2 ,NH3(g) 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

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 K1 =K22 。

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 K2·K3=1 。

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 K1·K32=1 。

三、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 ×100%

或者= ×100%

或者= ×100%

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

四、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阅读46页例1和例2。完成47页问题解决。

【课堂练习】:

1、设在某温度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把氮气和氢气两种气体混合,反应后生成氨气。实验测得,当达到平衡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各为2mol/L,生成氨气的浓度为3mol/L,求这个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和氮气、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浓度。

(答案:K=0.5625 氮气、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浓度分别为3.5mol/L和6.5mol/L)

2、现有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 CO2(g)+H2(g),知CO和H2O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60,试判断,

(1)当CO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哪个方向进行?

(2)达平衡状态时,CO的转化率应为多少?

(3)当CO的起始浓度仍为2mol/L,H2O的起始浓度 为6mol/ L时,CO的转化率为多少?

(答案:(1)不平 衡,反应向正方向进行,(2)61.7% (3)86.5%)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 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c(CO)·c(H2O)/c(CO2 )·c(H2) ;

⑵该反 应为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⑶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B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CO) = c(CO2)

E、化学平衡 常数K不变 F、单位时间内生成CO的分子数与生成H2O的分子数相等

⑷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此时的温度为 830℃ 。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汇总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