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热门19篇)

作者:edditor12023-02-19 08:41:08396

本文为大家分享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2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方向与位置是在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来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了开放性、趣味性很强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作为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形成方向感。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会辨认自己的前、后、左、右、上、下等相对位置。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亲自到操场去观察、辨认,让学生在活动中,具体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 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2.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能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反思。

教学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方位。

教学难点:

在实景中辨别方向。

教学关键:

让学生学会如何辨认东、南、西、北。

导学策略:

小组合作、实践探究。

教具准备:

练一练第3题的算式卡片、透明胶。

学具准备:

剪下教材第105页的记录纸。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东南西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南西北。咱们先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方向,好吗?别急,请大家带上笔和老师让你们准备的记录纸,按照小组排队,小组长带队。(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排好队到操场去。)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一)室外观察与记录。

1. 找一找。

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每天早上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东)

你能用手指一指东方吗?(学生用手指向东,眼睛看着东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东边有什么呀?

大家真能干,通过找一找太阳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东边,而且观察得非常认真,找到了操场东边的许多景物,真了不起!那么傍晚的时候,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去的呢?(西)

你能用手指一指西方吗?(学生用手指向西,眼睛看着西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西边有什么呀?

好,除了东和西,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呢?(南、北)

你们知道中午的时候,太阳是在我们的哪一边呢?(南边)

你能用手指一指南方吗?(学生用手指向南,眼睛看着南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南边有什么呀?

那么南边的对面又是什么方向呢?(北)

你能用手指一指北方吗?(学生用手指向北,眼睛看着北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北边有什么呀?

2. 记一记。

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的同学,把刚才看到的景物按照各自的方位记在带来的记录纸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注意,一定要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分工完成,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集合回教室。)

(二)室内整理与辨别。

1. 看一看。

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把观察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小组长依次贴记录纸。)

指导学生观察,每张记录纸上所标的地方位置一样吗?(学生观察,发现图上标注的位置不同。)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记的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看起来位置不一样呢?(我们组是把北记在上面,我们组是在上面记东)

看起来很乱,为了大家记的图能统一些,我们规定:把北记在上面。 北没有记在上面的小组,请小组长上来调整一下。(小组长上前调整。)

再指导观察:现在这四个地方的位置一样了吗?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记录得都不错。图的上方都是北,那么图的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别画的是什么方向呢?(学生观察并回答。)

请大家翻开书本第58页,听听智慧老爷爷是怎么说的?

(学生齐读智慧老人的话: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们知道,刚才老师为什么要规定把北记在上面了吗?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3篇

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实际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别。但是学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计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下面我说一下,第一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看吗?(课件演示:儿童乐园)因为儿童乐园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地方,所以我便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这样便可以一下子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便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情境图,提醒学生观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可能发现的信息有:每架飞机坐2人,有4架小飞机;每条船坐3人,有3条船;每节车厢有4人,

有6节车厢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每类游艺活动参加的人数是有特点的,如:每架飞机坐2人,每条船坐3人,每节车厢有4人,为引出乘法打下基础。

2、接着,让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将有代表行的问题进行板书(幻6)“有多少人坐小飞机?”启发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可能用数一数的方式得到答案(幻灯)2、4、6、8,有8架小飞机,也可能列出算式:2+2+2+2=8(人),为了突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我想适当拓展,出现更多的小飞机(幻灯)8架小飞机坐多少人?12架呢?16架呢?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通过这样不断的追问,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他们用加法的方法比较麻烦,并由此产生一种新的学习需求,这样学生便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可以县让学生观察刚刚所列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发现加数相同,都是2,教师便适机点拨“像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加法计算,我们还可以用乘法”

3、(幻8)像2+2+2+2=8,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学生会回答出“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或4×2,读乘法算式时,从左往右依次读,同桌一起练习读读“4×2”接下来便一起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2和4都是乘数,结果的8是积”这一过程可以让已经预习会的学生来当小老师介绍。

4、(幻10)在学生会读,认识了乘法各部分名称后,老师继续追问“2在加法中是什么书?在加法中没有4,4从哪儿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弄懂之后考考他们”6个2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8个2呢?列完算式后让学生练习读读算式,说说算式各部分名称。

5、接下来便进入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6、(幻1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幻12)小火车坐了多少人?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可能有列加法的,也有列出乘法的,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幻13)6从哪儿来的?表示什么意思?(每节车厢坐4人,有6节车厢,也就是有6个4)

7、(幻14)教师进行小结:像刚刚这样的算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8、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锻炼能力“(幻15---18),习题的设计我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前3题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最后一道题直接列乘法。最后布置作业。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分,掌握时、分之间的关系.

2.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会认识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表、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1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场面?

生:这是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的场面.

师:是啊,我国人民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申办成功了,我们赢了!【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2页】

师:那你们知道,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是在什么时间吗?

师:是在2003年7月13日的晚上.那你知道,当时的具体时刻吗?

生:不知道.

【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3页】

师:这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就是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的具体时刻,你能读出来吗?

生:10时刚过.(10时零8分)

师:那么具体是10时过多少呢?学习了这节课,你就会知道了.

(他说的对不对呢?学习了这节课,你就会知道了.)

二、构建新知.

1、看.【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4页】

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个钟面,在小组内说一说:关于钟面你还知道哪些?

生:讨论,汇报.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2、拨.【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5~8页】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拨一拨,然后认真仔细地观察分针和时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拨学具,汇报.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师: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分针走一圈是60分.因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一圈有60个小格,所以正好是60分.

师: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时=60分.

(师板书:1时=60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卡,

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请你独立把它填完整.

(出示题卡,集体订正.)

3、读.

师:我们知道了1时=60分,那么我国申奥成功的具体时刻是几时几分呢?谁能读出来?为什么?

生:10时零8分.因为时针走过10,就是10时;分针走过8个小格就是8分.

师:对了,要想读出钟面上的具体时刻,我们就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三、解释应用

1、拨、读、写.【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9页】

师: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我们会读了,那我们想把这个时刻记录下来,该怎样写呢?

师:先写一个数字10,是几时就写几,因为是10时,所以我们先写一个10;然后写两个圆点,这两个圆点是把时和分分开;最后写分,圆点后面的第一位上要写出几十分,我们要写的这个时刻是8分,不满十,所以在这一位上,写“0”占位,在圆点后面的第二位上,是几分就写几.

师:10时零8分我们会写了,那10时18分你们会写吗?

生:10:18.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面,看你能不能读出它所表示的具体时刻.

【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10页】

(1)9:00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拨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谁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

生:9时.

师:该怎样写呢?

生:9:00.因为这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9时整,所以在圆点后要写两个0.

(出示其他几个钟面,贴在黑板上)

(3)生完成题卡,集体订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题卡,看你能不能直接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把它写下来.

2、说一说.

师:你都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生:电子表上、电视上……

师:你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看来咱们同学都是喜欢看电视的孩子,那你可不要只顾看电视而耽误了学习呀!你们看,淘气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4、游戏:拨时间.【活动步骤参考《我们赢了》探究活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认识时间,大家都知道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一去不复返,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够学会珍惜时间,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可酌情讲述扩展资料“怎样珍惜时间?”】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除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叙述题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游乐场。

小组内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你问我答

同桌合作,一人提出问题,另一人写算式解答,然后交换角色。

集体交流

在你问我答的活动中,你提了什么问题,你的同桌是怎么回答的?

二、快餐店。

小熊开了一家快餐店,小动物们都来了,瞧,兔小弟、狼大哥、牛伯伯都想了一个问题考大家了,同学们能全部解答吗?

1. 学生独立解决。

2. 小组交流:叙述题意,写算式,说说怎么想的。

三、倒牛奶。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独立思考。

小组内讨论,一壶倒六小杯、三大杯,一杯能倒几小杯?

用纸条验证:两条一样的纸条当水壶,把其中一条剪成六等份,另一条剪成三等份;然后再把两次剪下的纸条进行对比。

四、比比谁写得多。

看练一练的第一题,在三分钟内试试能完成几题,要求又对又快。

五、作业。

思考:练一练中的投镖,想一想,每人每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6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6~9的乘法口诀完成乘、除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巩固乘、除法和倍数的知识。

2、提高乘、除法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取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有关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相关信息,提出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农作物和水果都在这个季节成熟,也是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时候,你们愿不愿意到农家小院去玩一玩,帮帮忙呢?(板书课题:农家小院)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看图找信息。课件出示第93页主题图,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1)墙上有6挂玉米,每挂有8根。

(2)叔叔摘了54个柿子,每盒装6个。

(3)有12只兔子,它们住在4个笼子里。

(4)结了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

(5)黄瓜的“身高”是35厘米,青椒的“身高”是7厘米。……

2、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组内互相提问题。

3、全班汇报。

(1)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

(2)需要几个盒子

(3)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4)需要装几筐南瓜?

(5)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4、同桌两人之间讨论解题方法,全班交流汇报。

(1)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每挂8根,有6挂就是求6个8是多少,用乘法。

8×6=48(根)

想:六八(四十八)

(2)需要几个盒子?54个柿子,每盒装6个,看54里有几个6,用除法。

54÷6=9(个)

想:六(九)五十四

(3)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12只兔子,4个笼子,就是求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12÷4=3(只)

想:三(四)十二

(4)需要装几筐南瓜?20个南瓜,每4个装一筐,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

20÷4=5(筐)

想:四(五)二十

(5)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多少倍?黄瓜35厘米,青椒7厘米,看35厘米里有几个7厘米,用除法。

35÷7=5

想:(五)七三十五

5、小练习: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先找出已知条件,再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

(1)如果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2)如果是平均分,用除法;

(3)如果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用除法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独立解答,最后集体核对。

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3题。指导学生根据7和8的乘法口诀分别求出7和8的倍数,并连线。

五、拓展提升

1、河里的鸭子比鹅多24只,鸭子的只数是鹅的4倍,鸭子和鹅各有多少只?

4—1=3

鹅:24÷3=8(只)

鸭子:8×4=32(只)有25人要过河,河边只有1条小船(没有划船的人),小船最多可以坐5人。需要多少次才能全部过河?

25—1=24(人)

5—1=4(人)

24÷4=6(次)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在农家小院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七、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2、4题。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看图找信息。互相提问题,比比谁提的问题多。踊跃发言。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总结。学生练习。动脑思考并完成解答。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1)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

8×6=48(根)

(2)需要几个盒子?

54÷6=9(个)

(3)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12÷4=3(只)

(4)需要装几筐南瓜?

20÷4=5(筐)

(5)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35÷7=5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创设了农家小院的场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生活的舞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信息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自己讨论、解答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不足之处:应多花时间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乘、除法问题,学生一定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

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7篇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 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8篇

教学目标:

1、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知道为什么要举行运动会吗?

2、今天老师把你们带到运动场上,观看运动会好不好?出示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项目吗?

(1)有参加赛跑的。

(2)有跳远的。

(3)有拔河的。

3、与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4、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图意和所给的数字,你能提出有关乘除法的问题吗?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

1、每组4人,24名运动员赛跑,分几组跑完?

24÷4=6(组)

2、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几人?

21÷3=7(人)

3、每队9人,两队共有多少人?

9×2=18(人)

4、一堆气球有5个,4堆气球有几个?

5×4=20(个)

5、一瓶水3元,3瓶水需要多少元?

3×3=9(元)

三、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1)看图,把问题叙述完整。

(2)独立解答。

(3)交流怎么用口诀试商。

(4)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

2、练一练。第二题。

(1)独立解答。

(2)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板书设计:

运动会

24÷4=6(组)

21÷3=7(人)

9×2=18(人)

4×5=20(人)

3×3=9(人)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9篇

一、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熊开店"的动画情景。

2、今天小熊的超市开张可热闹了,店里的商品真是样样齐全,还有小朋友们特别喜欢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3、来了几位顾客看看他们买什么?

4、提出问题:小狗买4辆坦克需要几元?

(1)你们能帮帮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4=20(元)

(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5、小猫拿了20元钱也准备买坦克,请你们再帮它计算能买几辆坦克好吗?

(1)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0÷5=

(2)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是怎样想商的,请你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诀?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4)同学们想的都很好,那你们觉得用那一种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为什么?

6、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法口诀求商。(老师板书课题)原来用口决求商这么好,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老师出示题,学生说出商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天就要下雨了,小蚂蚁正忙着般家呢,他们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运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27÷3=9(只)

2、数学游戏小鸟找家。

(1)游戏规则:有着四个鸟笼,每个鸟笼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诀,一些同学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应用那句口诀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贴在相应的鸟笼上。

(2)一群小鸟出去捉虫子,天黑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3)学生集体活动全班进行检查。

3、数学游戏二接力赛。

(1)游戏规则;7个小组代表7种动物如:小鹿队,小兔队,等等,黑板上有7组除法计算题每小组同学依次上台计算看那组同学做得最快就奖给那组同学一个奖杯。

(2)森林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接力赛,你们想不想参加?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各小组准备。

(3)学生进行比赛后讲评。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0篇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分苹果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

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会用相应的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都是学生是否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标志。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这也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加深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昌吉市第一小学地处郊区,与农村相邻。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生源多属于农村及外地打工子女,学生虽有吃苦耐劳精神,但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都较差,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资源条件较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的人数同样多。

师: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④休息的有几人?

2+2+2+2=8(人)1+2+3=6(人)

②划船的有几人?

3+3+3=9(人)

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

4+4+4+4+4+4=24(人)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右边的算式加数不同。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了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观察发现了所有的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两类,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1.针对算式4+4+4+4+4+4=24(人),进行乘法教学。

师:在上面这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加数是4,有6个4。)

师:6个4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6×4=24或4×6=24。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与读法。

2.请各小组把本组刚才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师追问:2+2+2+2=2×4时,4是从哪儿来的?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

(评析通过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利用乘法知识试一试。(教材第5页“试一试”的题目)

①独立列式;

②相互检查;

③互相说一说:3×4或4×3中的4是从哪儿来的?7×2和2×7中的2是从哪儿来的?

④全班汇报、反馈。

(评析试一试,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

1.看图列式。(电脑出示)

○ ○ ○ ○

○ ○ ○ ○ ○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这是()个()。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电脑出示)

5+5+5=15,这是()个5相加,

乘法算式是()×()=()×()=()。

4+4+4+4+4=20,这是()个4相加,

乘法算式是()×()=()×()=()。

3.拓展练习。

算式1+2+3=6和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想办法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

4.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评析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生活趣味;突出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

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3篇

一、说教材

我的教学内容是《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数一数与乘法”。

主要内容有

1.乘法的意义。

2.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孩子们还会学习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让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

第二课时《儿童乐园》是学生充分认识感知到加法和乘法的密切联系。在后面的《有多少个点子》一课中,则是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第四课时《动物聚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笔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的学习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熟悉的研究情境。在情境图中,有着丰富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素材,这是学生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在丰富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3.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法。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二、说学生

我校属于市区学校,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随时使用。学生的年龄集中在7岁半。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并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辅导。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问题,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三、说教法

学习兴趣对于掌握数学知识非常重要。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所以激趣很重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的形象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引用了教材上“儿童乐园”这福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看,说,听,写,找。以求达到“高效率”的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我主要采取了“扶”,“放”,“动”,“做”“说”,聚焦情境一,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我巧妙的设计了通过计算“一共有多少人乘坐小飞机?”给学生以冲击,使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接下来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大胆尝试用刚接触的乘法解决情境图中中剩下的几个数学问题。在开放的情境中巩固了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特点,我特意安排了这个“拍手游戏。让学生放松并再一次集中注意力。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思维。我校强调“效率课堂”,我认为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要质量。所以这节课,我把课后作业融进了课堂中,以求达到“讲练结合”的完美效果。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大家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节。我用一个乘法问题结束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五、说教学效果。

我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掌握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 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练习

1、判断题。A:

B: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试一试P5

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书:儿童乐园

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

4 × 2= 8(人)

读作:4乘2

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作业:1、读书P4-5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5篇

一、教学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测、实验、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自己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三、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州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分析生活。我班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

(学生进行猜测)

师:有的同学认为在左手,有的同学认为在右手,在这种不能肯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 评析 引入比较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老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

师:硬币有两个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老师这样一抛(抛硬币),硬币落下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好吗?

( 评析 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行猜测,就让学生做试验验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可让学生猜测,再验证。)

(板书:抛硬币)

(二)实践验证,探索求知

1.活动一:抛硬币。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评析这种游戏简单、易操作,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谁愿意告诉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评析此处若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动太多,没有层次有些杂乱。)

师:为了表扬大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新知识,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吧?

2?活动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红球、3个绿球。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小组合作摸球:小组长装球,记录员记录,其余同学摸球。)

(各小组的记录员汇报摸球的情况。)

师: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我们没有装黑球。

师: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板书:不可能。)

师:老师有一种魔法,无论谁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球,我都能猜到摸的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相信吗?

生:不信。

师:谁来摸摸看,注意观察,看谁最先发现老师的秘密。

(学生摸,老师猜。)

师:老师怎么猜得这么准?谁发现老师的秘密了?

生:老师袋子里全是蓝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蓝球。

(出示袋子里的球,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生:想。

师:请这三组的同学分别在袋子里装10个球,让老师不可能摸到红球;这三组的同学请你们也分别装10个球,但是要让老师一摸就摸到红球;这两组的同学请你们也装10个球让老师有可能摸到红球。装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装好。

( 评析 让学生在活动中反馈什么现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活动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同学们通过抛硬币、摸球游戏发现,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是一定会发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判断一下这几件事是可能、不可能、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1)西瓜变桃子。

(2)我们会长大。

(3)明天会下雨。

(4)人要喝水。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你能举出事例吗?

(学生举例)

2?活动二:足球比赛。

(课件播放:红队和蓝队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比赛中,红队和蓝队各踢进一个球,比分是1比1,整场比赛马上就要结束时,红队得到一个罚点球的机会,准备射门。射门后比赛就结束。)

师:同学们,比赛马上就结束了,红队能踢进去吗?

生:可能踢进去,也可能踢不进去,我希望他们能踢进去。

师:如果红队踢进去了,比赛结果会怎样?

生:红队一定取胜。

师:如果红队踢不进去,比赛结果又会怎样?

生:红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四)课后小调查

师: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一定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你们的数学日记中。

四、教学反思

1?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抛硬币作为帮助人们作出两难选择时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因此,从抛硬币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想弄清抛硬币背后存在的数学事实,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抛硬币的探索中。

2?以猜想实践验证为活动主线,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学中安排了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猜想实践 验证来获得结论。活动中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想、实践、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历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索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3?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游戏,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要从实践中得出。

第一次教学时,无论是抛硬币活动还是摸球活动,我都是让学生先猜一猜,再实际地抛一抛、摸一摸。我发现这样一来,结论实际是学生在猜的时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猜,而是让学生直接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5?活动的要求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在学生装球教师摸球的这一活动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来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案例点评

本案例设计比较精巧。比如让学生自己装球,使教师摸到的一定是红(或有可能是红)球的活动,使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体验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

不足之处是活动较多,没有明显的层次。如在抛硬币时,只是让学生体验了可能性,接下来又换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若是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如提问硬币可不可能到天上去硬币一定会落到地面上吗?,让学生体验确定不确定现象,则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游戏深入展开都可,下面的游戏就可作为巩固练习。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6篇

教学目的: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 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 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逛文具店吗?你都喜欢买些什么?每个多少钱?

学生交流。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文具店里,小动物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 板书课题《文具店》

(从学生喜欢的购物引入,贴近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 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意,(学生自主观察)把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跟大家交流一下。

(1)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

(2)我还知道老牛买了3枝笔。

(3)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师:老牛和大灰狼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愿意帮助它们说一说吗?

(老牛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大灰狼也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2.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帮助老牛跟大灰狼来解决买文具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师:谁能完整地把问题叙述清楚?

(2)出示问题,提问生读。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老牛买了3枝笔用了多少钱?

小兔买1枝笔花了2元钱,大灰狼花的是小兔的4倍,大灰狼花了多少钱?

师:要想解决老牛买了3枝笔的价钱,咱们需要知道哪个条件?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能解决吗?

(能!)

3. 独立探究

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算式和摆图形表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

师: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4. 集体交流方法

师:谁能帮老牛解决这个问题,老牛它一共花了多少钱?

(1)方法1:直接列算式,每枝笔2元,老牛买了3枝笔,就花了3个2元,列式为3×2=6(元)

(2)方法2:用图画表示,每支笔2元我用2个○表示,老牛买了3枝,就画了3个2,一共6个,也就是6元,可以列算式:2×3=6(元)

建议用乘法少用加法。

(3)方法3:摆圆片,也摆了3个2,方法和画图差不多。

师:很高兴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想法,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5. 课件出示算式,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6. 解决问题2:大灰狼花了多少钱。

师:要解决大灰狼花了多少钱,咱们可不可以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呢?可以怎样摆?谁能试试?

用圆片摆,1个圆片代表1元,小兔花了2元,第一行怎么摆?(2个)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第二行可以怎样摆?4个2个,列式为:4×2=8(元)

师:我有个问题,第二行为什么要2个2个的摆?

生: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它是和小兔比的,小兔花了2元,就2个2个的摆。

师:你明白了吗?

师:这个同学讲的很好,很善于动脑筋。如果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5倍,该怎么用圆片表示呢?(5个2)

那么6倍就用6个2表示……,13倍就用13个2表示,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几倍就用几个2表示。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同意)如果大灰狼花的钱是老牛的4倍,那用画圆圈的方法该怎么画?为什么?

生:画4个6,因为大灰狼花的钱数是老牛的4倍,老牛花了6元,所以要画4个6。

7. 小结: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今后在做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8. 再看情境图,自由提问。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会儿就替老牛和大灰狼解决了问题,它们肯定很感激你们。想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大灰狼、小兔、老牛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2:大灰狼比老牛多花几元钱?

生3:我花的钱是老牛的5倍,我花了多少钱?

生4:我花的钱是大灰狼的3倍,我花了多少钱?

生5:我的钱比大灰狼多6元,我能买几枝笔?

生6:我的钱是老牛的3倍,我比大灰狼多几元?

结合学生提问,集体解答。

9. 变式练习(小黑板)

师:袋鼠先生也跟大家一样喜欢提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带来的是什么问题吧。

(1)小牛买笔的枝数是小兔的几倍?

(2)小牛花的钱是小兔的3倍,它花了多少元?

(3)狐狸买了4枝笔,它花了多少元?

集体解决问题,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师:对比刚才解决的问题跟开始解决老牛和大灰狼的买文具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

一些问题的条件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是算式没有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解决的方法也好。学习数学就应该善于思考,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三、练习巩固,深化知识。

师:下面就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师:出示课本48页“画一画”。

(1)读题,要求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画的,你是怎样想的?

(3)尝试列式: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15片叶子每三个分一组,分成几组就有几朵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谁能列算式?

同样的方法解决画一画2。

2.练一练。

师:(出示课本49页第1、2题。)这几道题,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时,注意学生对问题的语言表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 书49页3。

(1)大屏幕出示,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屏幕出示书中问题。

(3)集体解决问题,说说你的想法(解题思路)。

(4)列式解答。

(5)强调纠错。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你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7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66—6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2、过程目标:在具体活动中,让孩子亲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从中感受时间的意义。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一分钟有多长

教学准备:

课件、光盘、实物钟表、秒表。

学生准备:

每人一个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请大家看屏幕:一分钟(出示课件——来自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七课《一分钟》这篇课文)

“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元元起床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起初用走的,后来一看手表说:“糟糕,快迟到了。于是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只能走路上学了,当他走到学校门口,一看手表说:“糟糕,迟到了二十分钟,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看完这个故事,大家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一分钟很重要,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分钟。”(板书:一分钟)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1、一分钟有多长

A、观察探索

师:请大家静静地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分钟。

(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师:同学们,这就是一分钟。(板书:1分钟)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秒针走了一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又细又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师:对,最细最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的时候你有没有听到什么?

生:我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是啊,秒针滴答一声走过一小格是一秒。

师再次操作课件演示一秒,得出(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那刚才同学们看到秒针走了一圈,那是走了几秒呢?请大家再看一次钟面,轻声的数一数秒针一圈走过几小格?(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

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远呢?

生:分针走一小格,所以一分等于60秒。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师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1分=60秒)

师: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B、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钟表,先拨出:1秒、30秒,再拨出1分钟,观察一下是不是秒针走完一圈,分针也正好走了一小格也就是一分钟。(体验1分=60秒。)

2、一分究竟能干什么呢?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一分钟,那么一分钟能干什么呢?(师板书:一分钟能干什么)

活动一: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左手,用右手的三根手指按住这个地方,你感觉到它在动吗?(师走到学生中间边说边示范)

生:感觉到了。

师;跳动的地方就是脉搏,都找到了吗?没找到的同学可以请老师帮忙。(师帮助个别没找到的学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你数一数脉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师用秒表计时。)

师:谁来告诉大家一分钟他的脉膊跳动多少次?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这个年龄脉膊一分钟跳动一般在70——90左右,如果心情紧张或者是剧烈运动之后脉搏跳动会加快。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你看时间,自己再算一算。

活动二:做一做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活动,有口算题,数数、读课文、写生字、背口决,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做的一件事,等会儿请喜欢读书的人数数看你一分钟大约读多少个字;喜欢写字的人看看你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喜欢数数的看看你一分钟能数到几;喜欢做口算题的做做看你一分钟能算几道题。

学生选择,并做好准备,师出示口算题。

师: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你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准备好了吗?开始!(师计时)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在这一分钟内做了什么?做了多少?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在学习上一分钟我们能做这么多事情,那么在生活中一分钟能做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很好,一分钟在生活中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一分钟,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刚才元元就是多睡了一分钟,结果就迟到了20分钟。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活动一:估一估1分钟的长短

刚才老师让大家在1分钟里做了许多活动,那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要求小朋友们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一分钟时间后停止,看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

师计时,学生活动,记录下数据,在全班交流。

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慢慢的数到60下,估计就是一分了。

生2:我是用写字的方法,我写了25个字估计要一分钟。

活动二:估计几分钟的长短。

同学们除了要学会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外,还要学会估计几分钟,今天这么多个老

师来我们班听课,我请大家为老师们唱首《老师,您好》的歌好不好。大家唱完后估

计一下大约用了几分钟。(师放音乐,出示歌词,全班齐唱。)

生自由发言,说说大约几分钟。

现在离下课时间只剩( )分钟了,我们抓紧时间完成书上练习

1、课本66的“想一想”

2、课本67的“练一练”(可灵活省略,作为课外作业)

3、纠错题:大家好!我是文文。我每天晚上睡9分钟,早晨6:30起床,然后做运动,我跳跃10下用了7分钟。这时候,妈妈已经做好饭了,吃饭只用了10小时。我背上书包和妈妈说声再见,高高兴兴的上学了。

四、课堂小结。

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8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1、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懂得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二)知识技能

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

2、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

3、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提问与交流的能力。

(三)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问、交流,加深对方向的辨认。

教学重点:

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

设计思路:

情境设置—探究新知—巩固应用。

教法学法:

引导观察法,协作交流法,操作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小红、小明、小刚去看望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图中信息。

圆点表示建筑物。

线段表示道路。

数量表示路程。

方向标表示方向。

2、探究三位小朋友从家出发到敬老院的路线。

(1)自主探究。

(2)互相讨论。

(3)交流汇报。

3、讨论:到敬老院,谁走得最远?谁走得最近?

(1)同桌讨论。

(2)交流结果与方法。

4、升华: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同桌提问。

(2)汇报交流。

(3)适时评价。

三、巩固应用。

1、确定游乐场的位置。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讨论。

(3)交流汇报(演示确定位置的方法)。

2、帮助小动物寻宝。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讨论。

(3)汇报评价。

3、帮小兔送信。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学生自主用彩笔画出路线。

(3)交流大屏幕的路线。

(4)讨论:送完信,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

四、作业布置。

(1)给家长描述自己绘制的小兔送信的路线。

(2)说一说从学校到军人服务社的路线。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19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初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

2、初步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3、正确地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

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钟面、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闹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钟)

2、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3、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识哪些?

(复习:时、针、分、秒针以及整时、半时)(准备复习题)

师:其实关于闹钟的知识还有很多,让我一起学习!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这个钟面的构造,你有什么新发现?(看谁汇报的多)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教师板书

格:有12个大格

共60个小格(1大格有5小格)

(二)认识时、分

1、师:请同学们看电脑演示:当分针走一小格表示多长时间?(一分)

问: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分?走2大格呢?走3大格呢?走5大格呢?那么走一圈呢?

2、电脑演示: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久?

问:时针从12走到1是过了几小时?从1走到2又是几小时?那么时针从8走到10呢?

(三)认识时、分的关系(拔一拔)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时和分,下面请大家看屏幕演示,请你观察时针和分针都有什么变化?观察后然后小组讨论以下通过他们的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生:分针拨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师:说对了,你真会观察事物。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一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60分)那么你从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中发现了时和分的关系了么?(1时=60分)(板书)请同学们读一下

(四)想一想

与学校生活实际结合,初步体验时分之间关系,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一节课的时间是( )分,再加( )分是1时了。

4、总结探究到的关于钟面的知识,完成书上的填一填。

二、认读时间

1、认识整时,学习整时的写法。(整时)

出示9时的钟面,读时间,说方法,写时间:9时,教新的几时方法:9:00。说明“:”表示“时”,两点前面写时,是几时就写几,两点后面写分,由于是整时,就写两个0来占位。(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可再示范一个或让学生拔一个整时)

学习9时01分、9时05分的认、读

2、认识几时几分,写分不满10的时间写法。(非整时)

出示9时08分的钟面,读,写时间,强调08分不满10,用0来占位。如果分满10分就不用写0了。(可再示范一个或让学生拔一个几时几分)

总结:读几时几分的方法: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读几时几分。

4、练习认、读、写几时几分

(1)认读“试一试”中的时间,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练习新的记录时间的方法。

(2)知道电子钟表显示的时间读起来简单明了,但显示的时间和钟面时间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认读小明作息时间表,小组合作,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懂得要合理安排时间。

2、书中连一连,巩固练习认读写时间。

3、小游戏:你说我拨、我说你拨。

4、拨出小明家人喜欢的节目时间,小组合作,评出小组。

四、总结

下课的时间到了,说出是几时几分。--惜时间教育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有12个大格时针→1大格→1时

共60个小格分针→1小格→1分

1时=60分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热门19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