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诗经读后感(汇编7篇)

作者:edditor12023-02-04 21:20:21537

当你仔细阅读了一部经典作品之后,你对生活、对事物肯定会有很多的感触,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所以,你是否真正知道如何撰写读后感 ?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诗经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诗经读后感 第1篇

相比于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给人更多的是未经雕琢的真实感与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琢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而诗经则是一方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从刀耕火种,坎坎伐檀的时代里走来,沧海桑田,时间的屠刀亦无法磨灭的是属于诗经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初读诗经,便是从这首《蒹葭》开始的。主人公辗转难寐,夙夜思念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桥,什么也不能阻挡主人公的脚步了。此情此意,纯朴真挚,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从平庸琐屑的世俗之中思考着现如今我们缺少的那份纯朴的情感,这便是诗经所带给我的最初的悸动。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纯朴真挚,生趣盎然;诗之雅,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诗之颂,或肃穆,或雄健,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流转延伸了上千年,不仅浇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润着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源于歌谣,却又不止于歌谣,因此,《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巅。

而今,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步履匆匆中遗失了原本属于我们最初的那份纯净。言情小说、修仙小说各种网络文学泛滥,试问,读之又有何价值?在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里,还有多少人如诗经里的男女般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是啊,如今我们没有了沉重的徭役和赋役,没有了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我们甚至可以跨域空间和时间,不必如《蒹葭》里的男主人公般跨越山河险阻苦苦追寻,也不必像《卷耳》里的女主人公般隔却万水千山对远征的丈夫思念成河,我们都不用了可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里,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信仰,它是否还被你所虔诚地信奉着?抑或是,它已经在觥筹交错间,随着碰撞的酒杯声一起遗落和破碎?

读《诗经》,使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获得宁静,让人感受着来自华夏古老大地上的无穷魅力,“最美不过诗经”,而那些泛滥的“文学”,亦不过尔尔。惟愿我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源远流长,故仿诗经一首,聊以记之。

《凯风》——凯风自南,吹吾棘心。琼瑰睍睆,古韵长慉。吾自黽勉,待君栖迟。

诗经读后感 第2篇

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而以现代来讲,传统文化是璀璨的,但传承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城市中,浮华早已改变人们,于是,人们的内心的浮躁毁了一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便越来越艰难,心中的平静越来越难求,但读《诗经》便可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因为《诗经》是最初始的。它没有任何的华丽的装饰,可它依旧是璀璨而华美的,依旧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来讲,初心是最为可贵的,亦是最难得的,若初心不忘,传统文化便不会中断。

《诗经》这一本书中,也许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字,有着难懂的意思和深远的意味,但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静心读诗,你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会有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这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笔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四字成诗,四字成言,言尽一切,悠扬深远,唯愿这一切美好如初。

诗经读后感 第3篇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诗经读后感 第4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通俗化注释: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多年来一直忍受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我又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爱情没有标准,总是三心二意。

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家中的劳苦活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你的生活过得顺心了,就逐渐对我凶狠起来。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静下来想想,只能够独自悲伤。

原想与你白头到老,老了使我多怨恨。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总有个边。(回想我们)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真挚诚恳,没有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让这份爱情了结了吧!

最近发现诗经里有一首很好,我把它拿过来,觉得真的是很能写男人的本性。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唉,姑娘啊,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还可以摆脱;姑娘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摆脱了。

这句话太经典了,拿过来跟大家分享。

诗经读后感 第5篇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他让我第一次认识了《诗经》。自那以后,我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这是一首情诗,含蓄的表达了古代人的思想情感,这便是我对其的第一印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诗经的美妙神秘的意境。

这首诗歌曲调优美,朗诵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他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人公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诗中描绘的“伊人”也给予了我一种高深莫测,琢磨不透,高贵优雅的气息。

通过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歌比较,我发现了诗经的特点——以抒情诗为主,表现出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涵义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使我感觉诗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体现的巨大艺术魅力。

读了诗经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在诗经中处处都有所体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那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他们仿佛一盏盏黑暗中的明灯,在我彷徨无助时,点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照亮了我前方的路途。

《诗经》,大多是情诗。一直觉得诗是相当沉闷的,拘泥于形式,可却没想到诗也是可以那么美的。用那些简单的、短小的句子,勾出一幅幅明媚的画,也有活力,甚至也潇洒也浪荡也有那些不羁的情爱。

其实真的很难说自己喜欢诗经,因为即使有注释,有辞典,还是很难读懂《诗经》当中的每一个篇章。明白《蒹葭》那种经典桥段那是自然,可是其他,真的却是无能为力。 读《诗经》的时候,真的是花费了不少功夫。去了解一篇篇诗文背后的故事,开始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民族风俗,同时也被那些在现在看来属于天方夜谭的痴情男女。

《诗经》终究还是美丽的,可是却被误解。后人对于它的解释,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的。甚至因为重男轻女而隐瞒或篡改作者的名字,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是这样的《诗经》,却是变得拘泥。可是它却还是依旧美丽,无论是身处那些条条框框之中还是于我们闲来无事的翻阅。每一个人读到它的时候都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心境而对它产生不同的理解诠释。 我最喜欢的篇章,是《诗经》中“邶风”里的《击鼓》一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美好美的一句话,比起“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更多了一份平淡温馨;比起“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更多了一份羞涩含蓄。

让我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真的是很美,问世间,能有几多人从相识到死去仍是相爱的?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又能支持到最后?从来就不相信山盟海誓,总是笑肥皂剧里面那些人白痴的守着一句誓言始终孑然一身但却被背弃。可是,这句话,我信。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只是最普通的情和爱。为什么要结婚呢,只是因为要相爱的两个人一直在一起。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不重要,即使你变成了老太婆,我变成了老头子,即使你开始长皱纹,我开始发福,这些都可以不重要。因为我不在乎,我在乎的,仅仅是我会和你一直在一起,我们会一起慢慢变老,一起面对所有的所有,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很久很久后的一天,我会发现,慢慢的,我的眼睛变得有点像你的眼睛;你的微笑也变得有点像我的微笑;我们走路的步伐变得一致;我们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像……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是那么的默契,因为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么那么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理所当然,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呢?

诗终究是诗,也许诗是事实,又也许,只是那些古人寄托的美好情感。那些美丽的愿望,那些美丽的惆怅,那些美丽的忧伤,不仅仅是存在诗中的,也让读它的人为之心动。

《诗经》里充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尽管它也许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读懂,尽管有很多人认为不值得。

《诗经》,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书的心灵相遇,也是如此欢欣。任何时候打开《诗经》,都有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扑面而来,那里有初民们淳朴温厚的气息、草木葳蕤的光泽、细致而婉转的相思、隐约而美丽的情怀??诗中邂逅相遇的那些“巧笑倩兮”的良人、“在水一方”的美景,让我如醉如痴。

流;有“颜如舜华”的女子,也有“赠之以勺药”的男儿。你可能“有女同车”,心情大好;也可以“执子之手”,期盼相守到老。大凡热爱文学的人,多少都有点《诗经》情结。但经过三千年来各种各样研究者的诠释、解说,《诗经》愈来愈演绎成一部意识形态的解说词。面对虽文辞优雅,但古奥、晦涩、注解繁复的《诗经》,大多现代人仅浅尝辄止,只知《诗经》美,但不知其所以美,难以领略其中的真味。再一提到《毛诗正义》、《诗集传》一类,就像是宝玉一不留神撞见了贾政,兴致先减了大半。说自己喜欢《诗经》的,多数只是喜欢《蒹葭》、《关雎》等篇章中的个别句子罢了。

走回《诗经》的时代,将心比心,以饮食男女的素朴心来领悟,才能了解《诗经》中的真意。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的岁月风尘,或浅吟低唱,或钟鼓齐鸣,颂声煌煌。与今天诗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时,它既是礼仪,又伴和着最华美的乐章,既高贵也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诗比历史更真实。”那些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句子,都是从曾经鲜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来,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歌唱。《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我们的祖先在田地山野之中、湖泊河流之畔、街巷居室之侧,采摘着快乐、忧伤和梦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些古老文字并没有在岁月风尘里发黄,其所表述的情感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盛开如花。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诗经》之间虽有近三千年的时间阻隔,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怀着素朴之心触摸《诗经》,性情的温度还在,情感的湿度还在。《诗经》不是来自远古的“语言化石”,它像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莲子一样,只要有适宜的阳光、温度和水分,今天的我们仍可以让她发芽、开花。无论“今夕何夕”,若你游走在《诗经》的层峦叠嶂间,总会发现文字背后似乎裹藏着熟悉又亲切的灵魂。

诗经读后感 第6篇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这首爱情诗是当之无愧的三百篇之冠,张心怡:关雎读后感。

这首诗写了一位痴情“君子”对一位采荇菜的“淑女”的执著追求。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鸠的阵阵鸣叫,引起自己对淑女的爱慕之心,开头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全篇以“求”为中心,分为三章,写作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想象结合三部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作者用叠韵增强了全诗的和谐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读后感《张心怡:关雎读后感》。“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诗保留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联,描写了淑女的美丽贤惠,勤劳忙碌的姿态,“流”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姿态,使之富有动感与生机,也暗含了少女难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烦恼,悠哉一词的叠用将作者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巧妙优美的语言反映了复杂的心境: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少年的爱慕之心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雎》就是一篇“思无邪”的诗歌,它那淳朴自然的风格和复杂缠绵的情感值得品味。

诗经读后感 第7篇

这是一首赞美舞师的诗歌。

“简”似乎是模拟鼓声的,类似于现在的“锵”。“锵锵锵锵”,鼓声雷动,舞师们踩着鼓点入场,在中午时分,于公侯的庭院之上开始了“万舞”表演。

这群舞师,身材极其威武高大。他们先表演武舞,手执干戚,动作雄武威猛;然后又表演文舞,手里拿着籥(三孔笛)和翟(野鸡长尾),意气风发。表演完毕后,大贵族下令赐给他们酒,以表酬慰。

最后一段比较有意思了。前面都是在描述舞蹈,最后却用了一个“山有榛,隰有苓”的句式起兴。在《诗》里,这个句式一般是隐喻男女之爱的。谁和谁的男女之爱呢?后文说道,是某人思慕西方美人。结合前文,研究者们基本认定,说的`是观看了舞蹈的女子。

万舞,是周代的公侯贵族们祭祀之时表演的舞蹈,大概脱胎于氏族部落时期的祭祀舞。它是礼乐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万舞的表演分武舞和文舞两部分,大概武舞是很能彰显男子气概的,文舞又能演绎出上流社会的.风华雅致,因此大概观看舞蹈的女性会情不自禁引发情思。

我觉得最后这一段,大概是想通过对观看的女子们心动的描写,侧面进一步衬托出舞蹈本身的魅力。前三段从舞蹈开始到结束,虽然有很精彩的形容,但最终如果收尾于“公言锡爵”,似乎意犹未尽,有点虎头蛇尾,气氛好不容易烘上去了就戛然而止了。那么既然气氛烘到位了,怎么结尾才能把这种舞蹈带给观赏者的心灵震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用女子对舞者的倾慕吧!就像现在观看了爱豆演唱会的女粉丝疯狂地呐喊“我要给你生猴子”是一个性质的……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诗经读后感(汇编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诗经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