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庖丁解牛教案(精选3篇)

作者:edditor12023-01-10 21:20:05386

作为人民教师,教案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案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庖丁解牛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庖丁解牛教案 第1篇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4、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比较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教学难点: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2、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3、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述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授: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我们学过、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像“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买椟还珠”。这些

寓言故事不仅仅给增添了我们的生活的笑料,而且使我们从中受到很好的教益。这天我们

也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解题: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

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四、串讲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

2、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3、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4、学生巩固词句。

第二节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重要词句。

二、串讲三、四自然段。

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3、学生课文巩固词句。

庖丁解牛教案 第2篇

一、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对文本进行自主的阅读鉴赏。

二、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教学赏析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別。古诗中的形象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跳跃性大;散文中的形象是具体的,贴近现实生活。《庖丁解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的课程目标有: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以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感悟来领悟本文所阐述的养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读和课堂的检测使学生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领悟“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并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领悟本文所揭示的“养生”的道理,并能辩证地进行评价。

四、教法和学法

1、导读法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自读《庖丁解牛》一文,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假如我把《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比作一头牛,那么解牛人就是谁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大家初步解牛的情况如何。

(二)自读检测

1、一词多义:

善:“嘻,善哉”好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拭擦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介词,给,替

“视为止,行为迟”因为

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

乎:“技盖至此乎”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语气词,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感叹或赞叹

2、通假字

“向”通“响”,响声

“盖”通“盍”,怎样

“善”通“缮”,拭擦

3、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活用作状语)

4、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三)朗读体会:

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庖丁解牛的具体情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3、追寻庖丁解牛经历的几个阶段,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明确:解牛之初: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四)感悟讨论

1、庖丁为什么能达到解牛的至高境界呢?要求尽可能多的使用原文中的材料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道”作为追求的目标。)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不懈实践,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谨慎专注,尊重规律,从不骄傲大意。)

2、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庖丁解牛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五)拓展探究

结合《庄子养生主》一文的第一段思考,文惠君所领悟的“养生之道”和庖丁的“解牛之道”有何相似之处?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拓展的教学资源)

拓展材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注:①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即养精神。②生,通“性”,天性。

【参考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求取无限的知识,那是费力伤神的。既然这样还要追求知识的渊博,那就难免陷入危险的境地了!做善事不必贪图名利,做恶事不要惹上刑戮之灾。顺应督脉自然中和之气作为打通经络的主要方法,就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老人,可以享尽天年。

明确:庖丁的“解牛之道”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文惠君的“养生之道”是: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二者的相似之处是“顺应自然”。

(六)交流应用

1.交流学习中的疑问,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文后还有哪些疑问。

2.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养生”?

3.读写结合,让学生结合《逍遥游》一文和本课的学习,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庄子这位历史名人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

(七)收获时刻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八)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内容。

2.总结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庖丁解牛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字词大意。

2、把握故事形象,理解寓意的内容。

3、理解“道”的内涵,探究作品对人的启示。

学习重点:

对课文古文言词的理解

学习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体会对人生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导入环节:

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克己复礼;而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是与儒家争锋相对,主张顺应自然、自由无为,脱离社会的消极避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庄子的著名篇章——庖丁解牛。感受故事中蕴含的庄子哲学的思想。

二、品读课文

1、关于作者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2、《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所谓“养生主”,即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

3、相关成语: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善刀而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注音

yǐ踦、xū砉然、huō騞然、大窽kuǎn、綮qìng、大軱gū、硎xíng、怵chù然、謋huò

2、齐声朗读

3、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解牛的高妙。

第二部分(2—3):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4):从庖丁解牛的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4、课文内容翻译

1、朗读课文

2、讲解重点字词

3、翻译文章大意

小结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大体掌握了庖丁解牛的内容和文言知识。在下一次课我们将会着重学习庖丁解牛背后的寓意,请同学们巩固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一下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

布置作业

1、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抄写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庖丁解牛的文本内容,我们从文本中得知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接下来,我们再来深入地学习庖丁解牛的背后的寓意。

二、根据文本内容,回答问题,深化理解

A、第一段从什么角度描写庖丁解牛,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两个方面:

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声音:砉然、騞然、莫不中音(音乐化)

动作和声音的描写,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

B、庖丁解牛,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庖丁按照时间顺序,诠释了自己练就解牛之技,得“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过了不知规律——把握规律——应用规律的三个阶段,探寻出应遵循的“道”,使自己的“解牛”日臻化境。

C、庖丁和族庖、良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庖丁——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技与道的区别

技是形而下的,可以目视的,是感官所感的;而“道”则是形而上的,不能目视,只能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也就是说在四之躯体所掌握的“技”不能不停止的地方,而“神”却径自运行。这种“神”的力量从何而来?“依乎天理”,“天”就是自然,“理”就是奥秘、规律,即“道”。由此看来,“道”是超越“技”的。

目的:在与良庖、族庖的对比衬托中进一步凸显了庖丁解牛技艺之高妙。

D、这次寓言对我们生活的启示?

如果解牛之刀看作人的生命,那么牛身体相当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牛身上的骨骼筋骆缠结之处比喻世事的纷繁复杂,解牛的方法便是养生之道。人生于世,必然要面对、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所以讲究“解牛之法”,即“养生之道”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人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首先要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与社会的良性法则,同时要巧妙避过种种复杂障碍,遇到困难的事情时,要全身贯注,谨慎应付,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这样才可全身养性。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庖丁解牛教案(精选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庖丁解牛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