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推荐4篇)

作者:edditor12022-12-30 21:00:24522

读后感就是读书后的感想与总结,每个人在假日读书时,都要把读后感写下来哦。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淮阴侯列传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第1篇

今天感到无聊,于是就轻轻翻开《史记》不知不觉我已经看到了《淮阴侯列传》虽然我只看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已经有要写的东西了,虽然只看了一点,但是我已经对韩信有了一个小小的了解我很同情韩信也很钦佩他。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详细的描写了有关于韩信一生的故事,从布衣乡邻到乡绅门客,从胯下之辱到暗度陈仓,从背水一战到国士无双。韩信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对于其中记载,韩信应是一个能够明察秋毫,并且遇事极为冷静,各种 关系应该分析的很清楚的人,但是却为何“市人皆以为诺”。其实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生活并非他所擅长,所以才“为母佘肉”,而并非某些人分析的“大德不常,大勇无方”

而后韩信参军却未得到赏识,“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而后由于萧何的发现,逐渐被刘邦赏识,如此良将在之后的楚汉相争之时,功勋卓著。

在整个过程中,刘邦一直称韩信是“国士无双”,并奉为“淮阴侯”。

韩信又矜才自负,不仅羞与绛灌为伍及刘邦本人亦不在其眼目之内这些也都是他的取死之道。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第2篇

秦末之际能称得上是军事家的只有两个人,一是项羽,一是淮阴侯也就是韩信。作为秦末风云一时的人物,韩信的成功不是偶然,看完《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不禁感慨乱世造英雄,韩信不愧为一个英雄。

韩信成功因素有很多:韩信善于谋略,屡出奇兵。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汉马功勋。这体现了韩信成功的第一个因素——有实力。这是非常的重要。韩信在攻克赵军后,听说成忆君有谋,以礼待之,向他诚心地求教攻齐之策。可以看出韩信知人善任,礼贤下士,这就是韩信成功的第二个因素。当淮阴屠中少年侮辱韩信后,韩信又甘心忍受胯下之辱,只为成就一番大事业。这无一不体现韩信成功的第三个因素——脸皮厚。韩信心胸宽广,知恩图报。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韩信连对曾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韩信成功后都能放过他,看到这不由自主的感叹韩信的心胸之宽广。这就是韩信成功的第四个因素。淮阴侯列传里记载: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我读的时候想,假设当时韩信没有恰好碰到滕公,或滕公没有惜才和识才之能,韩信也许就成了刀下鬼,也就不会有他征战的一生。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这就是韩信成功的第五个因素——人品好。这一点也非常的重要。

按理说,他有这么多的优点和长处,结局不应该很悲惨,然而命运就是这样的变化无常。他最后的命运很悲惨。如果当时韩信没有听信萧何的话,可能韩信可以成为一代帝王。

当然历史不能重新改写,只是他的经历,可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第3篇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后人如此评价韩信的一生,精辟而独到。早就听闻有关韩信的故事,不过那是道听途说,以及通过影视剧得来的,最近才去翻开了那篇《淮阴侯列传》,一窥淮阴侯之功过。

淮阴侯一生在太史公笔下徐徐拉开。韩信早年贫困而不得志,甚至无赖都欺负他,他忍了。投奔项羽,不受重用;投奔刘邦,仍不受重用。在他离开刘邦之际,萧何把他追了回来,上演了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于是,他开始了南征北战的一生,战绩卓著。然而天下平定后他却“谋反”了。于是,一代兵神就这样离世,不知他去世前的那一刻心中在想什么?是他的一生?还是……

太史公认为他若不矜功伐能,那么他是可与吕尚等人比肩的,可惜他“谋反”了,掩卷而思,韩信之死所谓何故?

韩信之死首先与其性格有关,他很有才,也正因为有才,才有些心高气傲。刘邦问韩信自己可统多少兵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多多益善”。也许他在半开玩笑,也许是对自己过于自信,可惜他在最不能说这话的人面前说了这话。太史公评价其矜功伐能,可谓一针见血。韩信知道刘邦不善统兵却善御人,他自己知道却做不到啊!

如果韩信性格收敛,那么他能锦衣玉食地过下去吗?很难。韩信的军事才能刘邦是明白的,即使他没了兵权,军中仍有许多旧部。连樊哙见了韩信都十分恭敬,其他将领可想而知。大汉家的天下姓刘,有了这种人物在,那“刘”字大纛还能安稳地在风中飘扬吗?即使韩信性格收敛,他的下场应该也可以预见。功高震主,军心所归。可惜伴君如伴虎。

对于韩信“谋反”一事我觉得值得推敲。

太史公曾载,蒯通曾向韩信建议趁刘项对峙之时另立门户。而且从记载中蒯通的分析来看,如果韩信拉出队伍单干,是很有可能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的。到时凭借韩信的能力,许多事还很难说。然而韩信拒绝了。如果说韩信真有反意,那时不反到天下太平再反,他的智商突然出问题了?

当然,对于太史公治史的态度,我们不该怀疑。太史公吃的是汉禄,而且经过李陵事例后他也看清一些东西。所以即使了解真相,太史公为了完成《史记》,怕也只能让韩信谋反了。从太史公叙述蒯通事件来分析,他是否想借此让后人发现什么呢?也许这正是太史公的高明之处。

韩信的被杀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将军。

中国古代的将军一般只有两种下场:要么解甲归田,安享晚年;要么被以各种理由杀害,最多的是谋反。

唐中兴名将郭子仪,晚年妻妾成群。一日,御史中丞卢杞来拜访他,他让身边的妻妾退下。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卢杞长得太丑,妻妾会笑他。万一将来他不在了,卢杞可能因此会害他的后人。试问一个对人心洞悉得如此透彻的人,晚年左拥右抱的是红妆美姬的如花笑靥,这背后的目的还用说吗?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仍在宋朝的天空里回荡,抗金名将岳飞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于风波亭。有人说这是秦桧干的,但若无皇帝的默许甚至支持,他敢对一个手握重兵的将领下手吗?岳飞太直了,过刚易折。不贪财不好色,这样的人想要什么?当皇帝的不得不思考了。相反,韩世忠们则聪明得多。广置田产,兴修豪宅,与美姬欢乐,这种将领才让皇帝放心。

古代的将军是一把无柄之剑。皇帝用权力为柄,运掌此剑。青锋所指,敌军闻讯而逃。但毕竟此剑无柄,权力也不一定掌控的了,为了不让这把无柄之剑到时伤了自己,他们要么把剑折断,要么用财色让剑生锈。有的将领聪明,用自污的方法,自己生锈,而有的将领,却等着皇帝将其折断。

“待归来,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是岳飞的心愿,然而在那个制度下,又有多少将军能了此夙愿呢?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第4篇

韩信,驰骋沙场的一代天骄,忠义勇武的汉朝臣子,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令多少人叹服却又唏嘘不已。他经历过寄人篱下的苦闷,威震四方的荣耀,遭人背叛的痛苦,最终含恨离去。抛开他所遭遇的人性险恶不谈,他的隐忍与坚毅,是最令我深深敬佩的。

—— 古之隐忍者,方能成大事。

韩信年轻时父母双亡,生活窘迫,游手好闲。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他曾经在亭长家连续蹭饭几个月,最后亭长一家在他来之前就把饭吃完,赶走了韩信。当地的恶少欺侮韩信,让他从自己的裤裆底下钻过去,要么就杀了他。韩信最终选择了从恶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受到讥笑与侮辱。面对这一切,他选择了隐忍。

他没有选择杀了恶少,是因为他不想就此搭入自己的性命。有人说,韩信在生命与尊严之中选择了生命,而尊严比生命更加重要。我却不这样认为。韩信暂时受到侮辱更是为了自己的尊严 。他忍受了一切,源于他高傲的本性,他的坚忍不拔,源于他相信自己的才能终究会被天下人认可,包括他后来在项梁和刘邦那里暂时的怀才不遇,都没有阻止他实现自己志向与抱负的愿望。最终他的才能被汉王发觉,被封为大将,掳魏王,擒夏说,杀了成安君,攻打赵国,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名声传遍天下,成为战场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他当初图一时之快杀了那个恶少,那么韩信这个名字将不会多年后在史卷上仍然熠熠生辉,日后天下的格局,或许会截然不同。

上天赐给了韩信非凡的军事才能,与之而来的还有痛苦与屈辱,而韩信用他的隐忍与坚毅克服困难,成为人上人。

纵观古今,除了韩信因隐忍而成大业的人数不胜数:张良因为忍受住老人的侮辱而得到兵法,从中获得的智慧使他受益一生;姜太公隐居深山,才干终被周文王发掘,八十出山辅佐武王,推翻商纣的残暴统治;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隐姓埋名躲避追捕,最终辅佐阖闾大败楚国,对楚平王鞭尸三百……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没有隐忍,哪里有这些人如此卓越的成就?而观当今社会,人们大都怀抱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目光高傲,一遭遇困难便立即被打倒在地不再爬起,一怀才不遇便怨天尤人,不再奋斗。缺乏了隐忍精神的我们,又怎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成为佼佼者呢?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了隐忍,成功简直是无稽之谈。

学会隐忍,通向成功大门的路便又缩短了一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淮阴侯列传读后感(推荐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