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汇编4篇)

作者:edditor12022-12-21 16:21:37584

作为一名勤勤恳恳的人民教师就必须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利用教学设计来改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第1篇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第2篇

【目的】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边读边想的阅读能力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语文国家课程标准)】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学会书写其中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

【课堂设施需求】

投影仪、电脑平台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师生各自回顾学过的黄山风景的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风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边读边想,通过读、想、看等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阅读反思、情感体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程设计】

1、以旧导新,扣题引入:

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黄山奇石》,共同感受景色秀丽、风光迷人的黄山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2、初读感知,让学生带着阅读要求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攀”“辫”“勇”要注意字型特点和字义的联系。“假”要注意字中的部分笔画;“颤”“奋”“并”要注意读准字音。

3、边读边想,读中感悟:

文章为什么用“爬”而没有用“登”。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深入读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6、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内容】

1、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把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和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小报。

【构建模式】

这篇教学设计在运用课本资源的同时又拓展了课程资源,利用网络上有关黄山、天都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强了直观感受。课后拓展注重了课内课外想结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指导朗读。

(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习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来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老爷爷

互相鼓舞、汲取力量

【教学总结】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一、以读感悟,体验“高、陡”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由于教室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无法展示天都峰的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堂上我就和学生谈了谈这个假期爬黄山的感受,让学生有个印象,这样对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会更加容易。然后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三、发挥想像,进行补白

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部分内容时,课文抓住“我”爬山时的动作词进行了描写,而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然后让学生联想老爷爷会怎样爬山,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有的孩子说:“老爷爷一会儿拄着拐杖,弯着腰向上爬,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走走停停,十分艰难。”有的说:“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一会儿手放在膝盖上支撑着向上爬。”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了语言,思维更加活跃。

四、教学中的不足

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刚刚开学,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以后还要多运用一些方法激励孩子多思考,多发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今后教学中,对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笔陡、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力量”等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2、 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3、 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1、 指导书写“爬”字,并正确认读“都”字。

2、 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

(1) 天都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

(2) 和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

(3) 爬上去了吗?怎样爬的?

(4) 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事?

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生字字音,勾画词语(好词、生词)和句子。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下来。

3、 学习小组交流。

此过程学生至少要自读课文3-4遍。

三、讨论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知道何时、何人、何事。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读读课文,想一想:天都峰什么样子?“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陡”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

2.理解词语:笔陡 似乎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陡。

(三)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读出说话人的语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四)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

1、理解“奋力”一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动作演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五)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终于”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阅读课文8-10自然段:

1.读文思考:老爷爷为什么有勇气能够爬上天都峰?我为什么又能爬上天都峰?用爸爸的话怎么说啊?

2.理解词语:居然鼓舞汲取力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写字课本书写,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摘抄课文第2自然段,诵读积累。

六、作业:

本课配套练习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汇编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