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画教学设计(集合25篇)

作者:edditor12022-12-21 15:20:04223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上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教学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画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画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位老师,了解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3、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挑选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

2、学会通过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几张人物漫画;班上几位老师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人物漫画)同学们都看过人物漫画吧?(看过)

里面的人物形象有趣吗?(有趣)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没错,漫画里的人,特点非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人觉得可爱又有趣。

2、如果要给一位老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出示班上几位老师的图片)(学生自由发言)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把我们可爱的老师“画”出来吧!(板书:“漫画”老师)

二、启发思路

1、各位小画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位老师为他“作画”呢?(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①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哪一位老师;

②这位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貌、衣着、性格、喜好(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③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回忆,有没有什么典型事例可以体现该老师的这些特点,有的话,选择一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写下来。(注意:事件必须要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位老师,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板书:XX老师突出特点:……)学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1)以语文老师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刻画形象:(学生归纳)特点:

①外貌:清秀的脸大大的眼睛戴着眼镜高高的鼻子

②②性格:很温柔,有时候也很严厉,但同学们都很听她的话

③喜好:爱说笑,上课很有趣喜欢穿淡雅颜色的衣服

(2)(学生回忆)事例:

表现性格的典型事例: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在别人的课本上乱涂乱画,导致那位同学的笔记都看不清了,老师十分生气并严厉批评了这位同学,这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帮别人补好了笔记,从此以后也学会了爱惜别人的东西。

表现喜好的典型事例:老师上课很有趣,因为她很喜欢跟我们开玩笑,我们的课堂既精彩又活跃。比如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上课时喷花露水,搞得整个教室都是奇怪的味道,老师说了一句歇后语:你这是在公共厕所里跳高——引起公愤(粪)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细节刻画:语言幽默)

2、结构安排:选出两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必须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两个事例刚好安排一个详写,一个略写。

3、学生自由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找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重点在是否讲清楚所写的是哪位老师,事例是否能体现人物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的老师,运用典型的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和特点,掌握刻画人物的技巧。

六、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老师形象,看看你用文字“画”出来的老师,能不能真的画出来。(看出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外貌

细节描写穿着

性格形象突出

“漫画”老师喜好一目了然

典型事例凸显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1、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对想写的老师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篇习作要求学生第一步必须先留心观察所选对象,找出最突出的特点;

2、学生在选择事例时,必须注意,事例要典型,要能凸显人物的形象特点,让人一眼便能看出所写的对象是谁。

画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房子的想像和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学生在想像的“王国”自由驰骋,在线与色的世界中尽情挥洒。

2、让学生充分体会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

3、通过了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会对未来社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憧憬未来的思想情操。

4、通过了解环境对人类住房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外形特征,把房子的形象与功能表现出来。

难点:把设计构思用大胆的构图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随意地将房子画出来,改变以往较为准确的构图,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房子资料图、轻音乐、磁铁。

学具:油画棒、硬水彩笔、彩色画材料、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打开课件,引入新课题。

1、欣赏现实生活中房子的图片,并进行简要介绍。

2、师:看了这么多现实生活中的房子,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画未来的房子!(板书课题)

三、导入:图片欣赏,展开想象

1、引导学生欣赏电视屏幕上的范图,认真观察范图,找出它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师:同学们,现在注意看电视屏幕上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师:(对范图一一提问、分析补充,并加以肯定、表扬学生);

2、师:这些房子都是想象中未来的房子,有的在海洋里、有的在太空中、有的在海岛上,那你们想象中未来的房子会在哪里呢?提问:试想一下,以后你想搬到什么地方去住呀?

教师归纳板书给予补充:(火星上、海洋里、太空中、月亮上、树上、苹果里、叶子上、机器人房子等。)

3、将来我们可以居住在火星上、海洋里、太空中、月亮上、树上……(板书内容);那我们未来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轻轻的闭上你的小眼睛,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告诉同学们。

教师请学生答,并归纳板书。

4、老师还找来了一些未来房子的画,让我们再一起欣赏欣赏(欣赏介绍几种又神奇又有创意未来的房子,教师分析介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5、看完了这么多的房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画画你设计的未来房子,也许以后你的设计就会变成真正的建筑!

(四)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1、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心境下,设计绘制作品。

2、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构思设计,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画法、姿势,及时鼓励学生。

(五)作品评析

1、根据同学们所绘制出来的作品,把画贴到黑板上,让同学讲解一下自己的作品。

2、教师以鼓励性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针对作品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六)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设计了房子,同学们的构思都很大胆、有创意、画得也很漂亮,说不定等你们长大后,真的能住上自己设计的房子呢!但是请不要忘记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画教学设计 第3篇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

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

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

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

(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造型、色彩的特点?

(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

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

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

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对照画家的画。

(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画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对比色、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写生法的方式进行静物画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名作、技法学习、摆放静物和静物画写生或创作实践,达到能够欣赏和绘制静物画,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静物画感受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审美的眼睛去体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尝试动手表现这些普通事物中蕴藏的美,借此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色彩搭配的方式以及写生法的创作方法。

【难点】

运用写生法的方式表现静物画并且突出色彩的搭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活动,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静物(苹果、罐子、盘子),引导学生摆放组合,并提问这些物品可以怎样组合?喜欢哪种组合?说明理由。

学生动手摆放,教师结合情景顺势引出课题——《色彩静物画》

环节二:作品赏析,感知色彩

(一)色彩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忆色彩的三要素包括什么?画中的鸡冠花有用到色彩的三要素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色相、纯度、明度。

(二)对比色

教师展示作品《鸡冠花》与照片中的鸡冠花,引导对比赏析,并提问真实鸡冠花的花朵和叶子与油画作品中的鸡冠花相比较有怎样的不同?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笔下的鸡冠花叶子和花朵的表现更加的概括,用色较为大胆,叶子和花的颜色对比较为强烈,使得作品更加的富于魅力。而画中运用了红绿两种不同的色相,对比关系强烈。在纯度方面运用暖绿色的叶子和背景,衬托出红花的艳丽繁茂。

(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金鱼》、《静物》,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两幅作品在用色上有怎样的区别?具有哪些特点?与真实场景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马蒂斯的作品《金鱼》属于强调色相对比的静物作品,没有众多的蔬果、器皿和衬布,各色花早围绕着游动的小鱼,生机勃勃。桌面下的重色不但使主体更加突出,也起到统一整体的协调的作用。

《静物》这幅画强调属于强调明度对比的作品,墙壁和衬布以柔美的灰调子衬托梨子的鲜艳,梨子周围有较粗重的轮廓线,下方有浓重的阴影,突出了梨子鲜明的色彩;亮度很高的白色瓷器使画面产生很强的节奏感。与我们真实的场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环节三: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1.你能说说色彩静物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写生创作)

2.教师演示写生法的步骤,讲解要领:

①起稿:画出静物构图、基本造型,并用色彩概括出素描关系。

②定色调:根据静物组合确定画面的整体色调。从暗部色彩入手,概括并且整体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

③调整色彩关系:将亮部颜色跟上来,铺完整个画面,使画面的主要色彩关系完整地展现出来。

④深入刻画:对细节进行深入刻画,使作品更加完整。

3..教师摆好静物,引导学生用水粉完成静物写生,注:在写生过程中可适当减弱写生对象的纯度对。(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作品完成后通过自愿分享、互相展示、教师总结多角度展示作品,开拓绘画思路和巩固绘制色彩静物画的方法。

2.复习色彩静物画的方法写生法。

3.升华情感:同学们在课后要多多的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用色彩美化生活。

四、板书设计

画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54电4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画教学设计教案

(一)、看图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古诗

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

2、熟读诗句

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

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A、小朋友在读这首诗时,有没有对诗句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为什么“近听水无声”?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在?……)

B、小朋友的问题,我们看看黑板上的画就都能找到答案了。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教师引读全诗。

C、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D、图和诗对照着读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

A、小朋友,这么美的一幅画,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表演给爸爸妈妈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配上“远看”的动作――远看山有色;贴近画侧耳听――近听水无声;想像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春去花还在;到画前驱赶鸟儿――人来鸟不惊。

B、小朋友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C、课件把古诗的“山、水、花、鸟”四个字留下,其它隐去。小朋友,现在上面又出现了这四个字,谁能把没有了的字背回来呢?(可结合挂图来背)

D、这首诗讲的就是这幅山小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6、布置课外实践

回家找谜语,开展猜谜语活动。

五、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山、水、花、鸟

七、课后反思:画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时

总55电4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了解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A、示“远”和“近”两个词,请第一桌和最后一桌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问: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

B、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如: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等。

2、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3、把写有六对反义词的头饰分给学生戴上,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2、这节课我们来写“人、火、文、六”,你能写好这几个字吗?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在哪里?(重点练习“点”)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五、课外实践 画教学设计教案

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反义词,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六、作业布置:用“远”和“近”口头造句。

七、板书设计:人、火、文、六

八、课后反思:

画教学设计 第6篇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 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

2、 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

2、 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

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

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

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二、 新授:

1、 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不过放在袋子里。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闻一闻,说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闻(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嗅觉)

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管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

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

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

(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

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

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4、闻一闻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交换闻一闻自己带来的东西,看看你还闻到了什么味道?通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当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电脑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大蒜、洋葱、生姜)

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5、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

生: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你们瞧!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师: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说一说。

三、 作业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四、 评讲

五、 小结: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执教时间:3月16日——3月17日

札记: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画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2.学习本课“壶、蕉、廓、嘻”等ll个生字,理解“寂寞、紊描、叮嘱、轮廓、如实、椭圆、尖削、教诲、一丝不苟、面面相觑。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

(1)初读,了解资料,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有步骤地读懂课文。

2.透过“我”回想起父亲的叮嘱,在写生课上如实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老师批评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的事,从而悟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实的道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实物杨桃,简单介绍。

二、自读指导

(一)整体感知

1.透过预习,我们明白了文中有一句父亲教育我的话。

出示:

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画歪了它的模样。

2.理解这句话中的“对象”是指什么?

3.父亲说的“想当然“究竟是指什么呢?出示自学课文的步骤,理解父亲的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1)初读,了解资料,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二)按三个步骤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资料,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2.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在初学画画的时候,父亲叮嘱“我”画画要忠实于素描对象。“我”在一次写生课上,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将杨桃如实地画成了五角星的样貌。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批评了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我”因此悟出了道理。

①对照课文说说主要资料。

②这段话共几句?根据四句话概括小标题。

板书:学画――画画――评画――悟理

3.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4.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我”初学画画时,父亲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

第二段(2-7):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想起父亲的叮嘱,把所见的杨桃如实地画了下来。

第三段(8-26):老师批评了那些对“我”习作嘲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

第四段(27):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5.小结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自学,小组学习,体会中心

1.自学。

⑴快速熟读课文,用“――”找出父亲教育我的这句话。

⑵轻读有关小节,想想父亲的话分别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

要求:先核对找到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

⑶交流,父亲的话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指名朗读句子。

⑷用小标题形式总结出父亲的话分别是在“病休学素描、复课画杨桃、老师评我画”时出现的。(板书)

2.小组学习

⑴用“――”找出有关语句,想想讲起或想起这句话的原因。

⑵交流:

第一次:

▲抓住“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一丝不苟,从轮廓到光线的明暗层次,都要尽量准确。”

▲抓住“忠实于、一丝不苟”来理解父亲说的“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

第二次:

▲抓住“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物体的状貌,把自己所见如实地画出来,别人会相信那是杨桃吗?我要不要按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去画呢?”

▲理解“如实地画”就是“按自己所见的状貌去画。”

▲朗读:“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那五棱杨桃的轮廓就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了。”与想象中的形状作比较,让学生再一次理解“想当然”的含义。

第三次:

▲抓住分析老师的教导:“我们都就应忠实于写生对象,不要惟恐别人说它不像杨桃,而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貌。”用曲线划下。

出示:父亲说的“看见的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就是老师说的忠实于写生对象;父亲说的“画歪了它的模样”就是老师说的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貌。

因此,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叮嘱意思是一样的。

▲朗读别人想象中的杨桃形状与不同角度看杨桃的形状的句子。

(3)熟读,领会中心。

总结延伸

⑴指名读第四段,“这道理自然不仅仅在画画?”还能够指什么呢?

⑵让我们朗读全文,领会文章的中心。

交流出示课文中心:

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师:文中父亲叮嘱的反复出现,对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起了强化作用。

三、总结

这天,我们透过学习《画杨桃》,了解了读懂课文的三个步骤:

(1)初读,了解资料,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和颜悦色―面不改色:脸色

色彩:颜色。景色:景象。

略微―略有所闻:大致

侵略:掠夺。省略:省去,简化。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词语注释:

寂寞――孤单冷清。

教诲――教导;教训。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和颜悦色――颜:面容。色:脸上表现的神气、样貌。形容态度和蔼亲切。

画教学设计 第8篇

一、 教材

1.教材分析

同一幅画学习的设置特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学习同一幅画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调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画的表现技巧,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提高同一幅画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它的意义在于运用色彩这一美术语言来与美术大师对话,体会美术语言的魅力,获得艺术情感的熏陶,在临摹与组合游戏中感悟和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与快乐。一般多数学生对世界名画《向日葵》曾经耳闻目睹。《向日葵》占据了教材较大的版面,并配上富丽堂皇的画框,显得特别珍贵而富有视觉感染力,诱发学生崇尚美和珍视世界文化的强烈意识,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热情,学生自主的视觉愉悦需要也得到满足。

2.学情分析

学习活动为临摹练习与组合成画。本课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这里的临摹并非写实地临摹《向日葵》的原始模样,而是临摹《向日葵》的色彩。所以教材右页上有一幅对原画进行了马赛克处理的作品,眯眼远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该画上分出五十个方格,每小块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块,这里的色块就是世界名画《向日葵》所用颜色。临摹这些颜色,需要进行涂色练习和色彩临摹的学习,临摹颜色实际是局部临摹,学习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只有将涂好色的方块按固定的位置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完成世界名画《向日葵》的整体临摹。本教学将枯燥的涂色练习置于有趣的组合活动中,使学习变得轻松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力,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获得成功感。

二、教法

讲授法、示范法、游戏教学法、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色彩知识,了解与掌握配色、调色、涂色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观察能力。采用的工具为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及调色用的清水等,根据学生平时所带的水彩笔、油画棒,进行分格临摹涂色练习,并集体组合成名画《向日葵》。

教学准备应考虑全套的水粉画工具,大白纸l一2张,并完成一部分的涂色范式,要布置学生带好铅笔与尺子,以备画格子使用。

本课教学策略,应以调色练习为基础,选择教材名画作品中的色块进行临摹为重点,个体临摹与集体组合为活动组织方式,展开对同一幅画的欣赏、识色、调色、临摹表现及组合再现。

教学设计可作相应的安排:欣赏讨论、感受色彩美一认知色谱,配色调色练习一对比练习,获得方法一提出规则,选择任务一个体临摹,集体组合一作业评述,再赏色彩美。

五、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六、教学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以及色彩的调节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欣赏《向日葵》。

2.引导提问:

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3.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

(二)探索体验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

(1) 观察与识色。 (2) 提问。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体验1: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3: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 学生自由交流。

体验 4: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 (G5) ,这一格是由 24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三)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

1.画格。教师事先画好一个4×6的表格,5×10的大格图,共有4×6×5×10=1200格小格图,共学生共同完成作品应用。培养学生的共同创作精神。

2.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J 与竖排 l 一 5 交叉组成编号,选择你喜欢的一块。选择马赛克处理后的画作的方格时,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首先让学生自愿选择,然后教师再对重复选择和没被选择的方格进行调整。学生超过50人时,我们现在的学生班级人数都超过50人,较难的方格可被重复选择,保证组合成《向日葵》整幅画作的完整性。

3.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

4.集体组合时应让学生注意A-J与l一5的坐标准确定位,不可随意放置,教师可进行范例定位演示,起启发作用。

5.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四)组合展示

1.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

2.引导学生眯眼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五)评价交流,进行总结

画教学设计 第9篇

【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以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本组课文的要求是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学习课文,明白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看待问题。《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写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坏事变成好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但并不能完全放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将已学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识生字的学习中。阅读教学时,有些学生理解课文光停留在表面,不能入、情入境地读,在本课的学习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讲述的道理,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她笑眯眯的多可爱,来,跟玲玲打个招呼吧。!让我们一起喊喊她的名字。

现在老师把玲玲的名字写在田字格上,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在田字格中板书: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王字旁,右边是令而不是今天的今。小朋友们会写了吗?来,拿起笔在书上写上

玲玲的名字。

2、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

读课题(齐读)

学生活动:学生和玲玲打招呼、认识“玲”并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达成目标:认识“玲”并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学字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 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去看看吧。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读完了就标上小节号。(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2、读字卡,找到预习后不认识的字。(瞧你们一个个读的多认真啊!现在我们来互相考考。拿出字卡,同桌互考,会认的扣过去,不会的摆在桌角。)师讲解大家都有难度的生字。

3、读句子

(1)第一组(端详 评奖 催)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第二组(这个句子很长里面有两个生字,谁有信心把这句话读正确)

a 出示句子(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指名读(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把这两个生字带领大家读两遍

“脏”有时候还念zang 心脏的脏。

“叭”这个字有一个跟他长的很像的字,是什么字呀?(趴)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们都是读书有心人)

C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相信你们能读的更好。

男生读、女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4、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自渎课文,扫清生字障碍,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达成目标:利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质量

三、通读理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 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啊,

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

2、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化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怎么样?(出示第一段)

(1)自由读。

(2)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板书:满意

(3)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快在这一段中找到它。

(端详)点红色。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呢?老师演示。生回答。

(4)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他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 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5)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6) 谁能读好这句话?

(7) 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3、 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

(1)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出示第四节)

(2) 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

(板书:难受、着急)

(3)指名读

师:怎么了,孩子?生: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请你们接着读课文。

4、自由读。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1)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

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2) 指名读(是呀,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对这幅画更满意了。板书:更满意)

(3)现在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时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两段话

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5、玲玲真高兴啊!看起来已经没用的一幅画,动动脑筋就比原来的更加美了,更加充满灵气了。你想对玲玲说些什么呢?(你从哪儿知道的)是啊,爸爸也是这样对玲玲说的。出示句子。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名读。(评价你是一位会教育孩子的好爸爸。)全体男生读一遍。

学生活动:学生通渎课文,完成读书要求。

达成目标:利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和课文内容,“演一演”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使课堂妙趣横生

四、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呢。玲玲多高兴呀!

是呀,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在本文中,“坏事”和“好事”分别指什么?我们要把这句话牢牢的记在心里。爸爸的话有道理吗?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活动:读长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写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师范写

生练写、评议

六、课外阅读

七、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完成课后读读抄抄中的句子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画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儿”。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中掌握识字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获得感悟,感悟诗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美读,培养学生感受的能力,陶冶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同桌以及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小组一份全诗的字卡。

3、学生每人一张山水画。

教学重点:

1、对生字的掌握。

2、对诗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

对诗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生:是双手!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谜语诗,老师相信,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的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师:a、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b、远处的是什么?近处的呢?

2、范读课文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喜欢这幅画中的情景吗?有位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作了一首诗,大家想听吗?(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随音乐范读)

3、自学,读通全诗

师:a、这么美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下来吗?

b、我们已经学习了拼音,下面请拼音朋友帮忙,用你的小手指着读一下,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准确的读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那咱们就开始吧!(巡视)

c、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练习,那位同学敢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对不对!(抽生读,随时评价)

d、很多同学都想读,下面你就读给你的同桌听,你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不会的,你就当小老师教教他。看看,哪对同桌合作的最好。

e、同学们练得真仔细,哪对同桌愿意读给大家听?(抽读随时评价,纠正读音)

f、他们合作的多棒呀?咱们大家一起合,试试看?(齐读)

4、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去掉拼音读全诗

师:大家看,团结的力量就是大,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的又准确又流利。同学们认字认的真棒!现在,拼音朋友都不见了,你还能读下这首诗吗?(多媒体课件展示整首诗,去掉拼音)生练读

师:哪位同学起来试着读读看?(抽生读,随即鼓励评价)

(2)在诗中认生字

师: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生字变红)你能认出这些红色的字娃娃吗?哪位同学起来当小老师?他读对了,大家就跟读两遍。(让学生随文识字)

(3)脱离诗句认字。

师:同学们真棒,这次生字娃娃从诗句中跳出来,想考考大家。这次你还认识他们吗?

(4)打乱顺序认字

师:这次,生字娃娃跑的到处都是,看大家还认不认识他们了?请看!同桌俩先练读一下,一会看谁能当小老师领读。

师: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他读的时候大家听好了,他读对了,我们就读两遍,读错了我们就给他纠正过来。

(5)选字组词、说话、背儿歌或古诗。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记下来了,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说话或者背一首诗?(生回答,适时评价)

(6)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子上拼出这首诗。

师:现在组长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字卡,和组员一起用这些字卡拼出这首诗,组长先看看怎样才能摆的最快?哪个小组愿意到黑板上摆摆看?好,现在开始吧!刚才,老师发现各个小组合作的方式都不一样,咱们请第一个摆完的小组交流以下他们的做法,好吗?

小结:看来,同学们要学会分工合作,这样做起事来才会又快又好!这次摆的慢的小组下次一定要吸取教训,做得更好。

三、美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师:这么美的诗,同学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下?下面你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诗美美的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一句。

4、创设情景,美读全文。

(多媒体展示整首诗加画面,播放古典音乐)

师:你能试着把这首诗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吗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生边表演边诵读)

师:同学们练习的那么认真,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很多同学都想读,那就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读,还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四、在美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师:同学们读的真美!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你先自己试着背一下!

a、生自由练习;b、抽生背;c、四人小组开火车背;d、齐背

五、装饰山水画,再现诗的意境。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背下来了,老师奖励同学们一幅画!同学们看,这幅画美吗?请同学们给这幅画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看谁涂得最美!

六、美字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装饰的山水画美极了!咱们再比比看,谁的小手写的字最美!(出示人、儿)同学们说一下,“人”怎样写?老师想把这两个字写的美一点,应该注意什么?(找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顿笔)

生练习书写,注意写字姿势。写完展示,让学生进行评价。

七、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还背下了这首诗,收获可真不少。回家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看他们能不能猜出谜底,如果猜对了,你就把自己装饰的这幅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下节课,我们开个谜语竟猜会!

画教学设计 第11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 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 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

几次。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么?

认读生字 嘱 审 肃 晌 悦 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真的不容易呢。怎么样?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画杨桃,怎么画成五角星呢?感兴趣么?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过一会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5、指名接读课文。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大家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引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我究竟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我画杨桃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我“画杨桃”的句子

1)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是怎么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生读书思考)

你能把那份认真读出来么?学生练习读句子。

2、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1)明明是普普通通的杨桃,可在作者的眼里却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班里谁坐的位置和岑桑在教室里的位置一样?在他的位置上观察和你的位置上观察,一样么?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会?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有观察点的原因,还有别原因么?把1、2自然段结合在一起,认真读读看。

3)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

谁知道“叮嘱”是什么意思?从父亲的叮嘱里,你明白了什么?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练读父亲的话,

画成“脑子里想象的那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想当然”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 还可能画成什么样?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还是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4)、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指名读: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指名读:

3、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

请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四、课堂小结

对于这幅画,作者自己认为--------------------,交上作品的那一刻,他一定会在心里想--------------------------------------------------------------------------------------------------------------------

可是,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题答案:

读一读,选一选:略

读一读,填一填:严格 严肃 教育 教诲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杨桃,果实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对于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果汁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皮肤病的功效。

第二课时

(熟读理解,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叮嘱、想当然靠边、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2、父亲是怎样教育我学画画的?美术课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学生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哪组同桌愿意来尝试着读一读?(同桌对读,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哈哈大笑) 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

3)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自己认认真真地画出的画,竟无端地受到大家这样的嘲笑,此时的我,心里有多么难受!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写出了老师的态度?找出来,读读看。

画教学设计 第12篇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画曲线的方法。

2、在绘画的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

图片、室内环境、彩笔、图画纸、小鱼,磁带、涂鸦墙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音乐走曲线进教室。引导:“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走过弯曲的小路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2、 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刚才小朋友们走过的小路是什么样子的?(曲线)幼儿看看来到了什么地方?(墙上的画面),说一说都有什么?河水、水草是什么样子的?用手感知一下曲线的绘画方法。

3、 出示图片请幼儿看一看这些图上的什么东西是曲线?(妈妈的头发、面条)

4、 幼儿听音乐用手感知并画曲线,创设情境给小鱼画河水、给妈妈画头发。

5、 幼儿学画曲线,根据幼儿不同绘画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大胆的练习学画曲线,(贴有小鱼的画纸、碗形状的画纸,妈妈的头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学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

6、 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创设涂鸦墙:贴有小鱼的背景图、妈妈的头像,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在区域中自由的选择进行绘画。

画教学设计 第13篇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会认6个生字;

⑵会读课文;

⑶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谁读得最棒?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都认识:

出示:玲 详 催 奖 幅 叭 脏 筋

(2)咦,生字宝宝哪去了?找一找,是不是跑到你们的座位上了?哦,原来是跑到词语姐姐那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玲玲 端详 评奖 催人 一幅画 叭的一下 弄脏 动脑筋

(3)顽皮的生字宝宝最喜欢捉迷藏了,它们藏在了句子里,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b、“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d、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你们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那你们认为你们刚才的表现怎么样?那就表扬一下自己吧。

2、检查读课文:句子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读得非常棒,谁愿意读?(五名学生分段朗读)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我奖励你们欣赏一下玲玲的画,玲玲画的是什么?

2、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画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所以,玲玲自己觉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

(2)“端详”是什么意思?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现在你们就是玲玲,请你仔细地端详端详这幅画。用“端详”说一句话。

(3)谁能读好这句话?

3、就在这时候,爸爸催玲玲睡觉,可是,意外发生了?(出示弄脏的画)自己读课文,看看这时候玲玲是什么表现?爸爸又是什么表现?(请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1)这时候,玲玲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呢?(难受、着急)

(2)现在你们是玲玲,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从你的语气里和你的表情里读出你的难受和着急。(请2-3名学生读、齐读)

(3)“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

请你们读第八自然段。

(4)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

a、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么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出示: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了什么?

(5)出示幻灯片,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爸爸的话。爸爸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读。爸爸这时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三、总结

1、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你是玲玲,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2、是啊,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谁来说说课文里的坏事指的是什么事?好事指的是什么事?那爸爸的话有道理吗?我们要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现在我们就认认真真抄一遍吧。

四、扩展,小组讨论

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解决,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画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各地民居的欣赏,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

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

2、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3、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等。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具准备:

1、中国民居系列图像资料。

2、不同民居相关的音乐、舞蹈作品的多媒体课件。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

2、出示课题:画房子。

3、看一看:

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说一说:

提问:你收集到的图片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他们有什么特征?

5、看一看:

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风格特点。

6、议一议:

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说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天风格的房屋建筑形式?如:蒙古包为什么是圆尖顶?窑洞为什么到现在还得到陕北人民的喜爱?傣族的竹楼为什么架得那么高?江南水乡得民居为什么是黑瓦白墙……?

7、老师课堂小结。

1、放好工具、静息。

2、听老师讲课题。

3、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学生说出自己收集的房子特点等。

5、学生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

6、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各种问题。

7、认真听老师小结。

画教学设计 第16篇

指导思想

本课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应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欣赏和评述的能力,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齐白石的人生经历、绘画题材、表现方法、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认识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人格魅力,感悟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理论依据

1、接受理论认为,一部作品创作完成后,不能把读者(观众)的艺术接受过程看成是消极受教过程,让艺术的接受者都只能等待着艺术家的摆布。因此,不该过份地强调审美接受中的思想灌输功能,应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情感大胆表达自己对齐白石及他作品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2、美国艺术评论家沃尔夫曾说过:“鼓励他们获得批评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用最明白无误的语言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写出来”,因此,本课我让学生以谈感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齐白石的认识、作品的理解等。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鸟、虫、鱼;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一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了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单就中国画一项而言,齐白石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兼工带写,无所不能。但是,我认为齐白石所涉及到的艺术类别中,面目最多、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花鸟画。所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对他花鸟画的欣赏,其他也有涉猎,如蜻蜓点水。

从这套教材中涉及到的美术欣赏·评述课来看,大约能分为这么三类:一类为以画家为主专题欣赏;一类为主题性欣赏,如建筑欣赏、自然景观欣赏、雕塑欣赏、肖像艺术欣赏等;第三类为每课的随堂欣赏。就《人民艺术家一齐白石》这一课,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它在这套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一)从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来看。第二学段的《画家凡高》,第三学段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都是以一名画家为主的专题欣赏。从第二学段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到第三学段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欣赏·评述的阶段目标由易到难。

通过学习《画家凡高》,学生已经初次对一位画家,进行了专题欣赏,了解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对画家齐白石的专题欣赏,引导学生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从齐白石作品在不同学段的随堂欣赏来看。齐白石的作品《百世多吉》、《和平鸽》、《荔枝蜜蜂》、《柳桥独步》分别在第一、二、三学段中的“造型·表现”领域中出现,通过随堂欣赏,让学生逐步感受中国画的形与色,齐白石作品的笔墨情趣,为五年级“欣赏·评述”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评述能力,但他们对运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二)学生在课上随堂欣赏过齐白石的作品,但对他的认识很粗浅,大部分学生只知道齐白石擅长画虾。他们在领悟、理解、文化艺术积累上,还不足以对齐白石这位艺术大师进行全面的解读。

(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并传授给学生如何全面地认识一位画家及他的艺术作品,有目的的进行欣赏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美术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及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三、参考资料:

1、《齐白石一从木匠到巨匠》屡立新著—一北京出版社。

2、《大画家齐白石》余耀康著—一上海辞书出版社。

3、《齐白石虾蟹》《齐白石草虫》《齐白石山水人物》等系列画册——湖南美术出版社。

4、《怎样上好欣赏·评述课》刘世彬蔡琳华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音像资料:

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系列讲座——主讲屡立新。

《中国绘画欣赏——齐白石》讲座——主讲杨琪。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了解齐白石的生平,知道他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型的艺术家。能够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以问题、对话、小组探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学习齐白石老人热爱生活、大自然,一生勤奋,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作品“兼工带写’’的表现方法和“似与不似的艺术特色。

5、教学难点: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对齐白石作品及个人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抽读课文中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1、自己读生字,哪些生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2、学过的生字自己组词说一说。响农历虾姓物

3、比较难写的生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4、教师相机讲解,范写生字。口头扩词。

①著下面的者第四笔撇从上到下。上下结构的字,上短下长,注意中线上的横。

②经右边的第二笔点,不要写出头。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③富上中下结构,注意中间的一短横,上宽下窄。

④欣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右边的欠,与反文旁区别。

⑤取左右结构的字,与欣相区别,右边是反文旁。

5、学生描写生字,生字各写一个。

6、教师,学生共同讲评生字。

7、学生继续练习写生字。

画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画教学设计 第18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生字:“始、易、千、金、角、度、练、技、巧、准、确”。

2.通过查字典理解词意:著名、开始、角度、容易、训练、技巧、准确。

3.能填空并背诵课文中老师的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通过观察插图再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只有从小下苦功,严格训练才能学到过硬的本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理解第二自然段中老师的话,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解决办法:反复读议,老师教学中辅助提问。学生为什么不耐烦了?他是怎么想的?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然后讨论,教学生明白老师的四句话分三层联系紧密,第一句指出达·芬奇的看法是错误的;第二、三句指出为什么是错的;第四句指出画鸡蛋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查字典识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3.通过讨论进行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边读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分自然段读)。

2.读第一段并学习这段内容。

3.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重点理解“著名”词的意思。

4.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达·芬奇是什么时候,哪国的人,干什么的?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了解了达·芬奇是著名的画家,他是怎样成为画家的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二至四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总是让他画鸡蛋?他的态度怎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2.理解“不耐烦”。复问:他为什么不耐烦呢?(教学理解两点:一是达·芬奇画了一个又一个;二是他以为“太简单”。)

3.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到他不耐烦了老师怎样教育他的?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理解“严肃”一词。

6.结合插图,逐句理解老师的话。

(1)指名读第一句理解“容易”词。

(2)指名读二、三句想:老师为什么说达·芬奇的认为错了呢?学生划句(看实物)理解一个个——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每个鸡蛋看上去样子好像都一样,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出不同的形状来。)

(3)看实物(鸡蛋)弄清从不同角度看鸡蛋,形状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5)指名读老师讲的前三句话,加上“因为”一词连起来读一读,(加深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6)理解第4句话读句理解“准确”“熟练”。

思考:为什么让达·芬奇画鸡蛋就能使他“看得准确”,“画得熟练”呢?(联系2、3句理解)

再想:“看得准确”和“眼力”,“画得熟练”和“绘画技巧”之间有什么联系?

7.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达·芬奇听从老师的教导?(学生边读边勾画“用心”“一张又一张”)

3.理解“一张又一张”,换词理解(如:一张 许多)

4.这些都说明什么呢?(讨论)

5.达·芬奇后来的态度与开始画鸡蛋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讨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这样严格的训练,结果怎样?)

1.指名读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无论……都……”“无论画什么”是什么意思?

“又快又像”说明什么?达·芬奇为什么能画得“又快又像”?

(五)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思考:达·芬奇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画家?

2.说说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填空,再背诵下面一段话。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 ),这就错了。在( )鸡蛋当中,没有形状( )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 )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 )和绘画( ),使你能看得( )画得( )。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答案:1.容易、一千个、完全、角度、眼力、技巧、准确、熟练

2.千岁、五角、是谁、开始

干话、确实、准备、抬头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画鸡蛋

易 角 练(东) 技 巧

(第二课时)

画教学设计 第19篇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其他的人物画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

《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展开交流与总结: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一些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一些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体说说”等。

进行学习主题小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画教学设计 第20篇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绘画工具油画棒,尝试用油画棒涂鸦。

2、 学习抓握油画棒的正确方法。

3、 激发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油画棒若干 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 老师随意绘画,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会跳舞的笔宝宝,你们看.

师用油画棒随意地画出小鸡、小花、小草等,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画完,让幼儿笔宝宝跳呀跳,跳出了什么东西?你们想让笔宝宝学跳舞吗?

2、 交代涂鸦要求,幼儿学习握笔。

笔宝宝说:小朋友,要想让我们跳舞,必须先学会握笔,你看,笔应该这样握。

幼儿练习握笔。

笔宝宝:我只喜欢在白纸上跳舞,不喜欢在桌子上乱跳。如果在桌子上乱跳会把桌子弄脏的,这样,你们的桌子就会变脏。

3、 幼儿涂鸦练习,老师观察指导。

幼儿涂鸦练习,看看你的笔宝宝跳的什么舞?

幼儿作画,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方法。

4、 展览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组织幼儿欣赏,说说笔宝宝跳的是什么舞?

建议

1、用粉笔画画要提醒幼儿拿粉笔的手不能揉眼睛。

2、平时注意培养不乱画的习惯,在指定的地方画。

3、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

4、要有明确的活动意识,就是为了孩子涂鸦,并且在适当的地方涂鸦。

画教学设计 第21篇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教诲”、“受用”、“想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学着运用。

2、通过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道理,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3、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片段的内容加以复述。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课前准备

本课重点段及杨桃的不同角度的样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我们还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下面谁来说说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作简要小结。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导: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一)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用笔勾画课文当中你认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二)汇报交流。

1、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根据学生所谈,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习相关的词语,再读读有关章节等)

2、提提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

预计涉及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有——(请学生在黑板上写问题,抓住关键词语)

**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后来为什么又和颜悦色了?

**什么是审视?老师为什么要审视?

**同学们有什么变化?

(三)深究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小组讨论。

2、汇报:通过探讨,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汇报时可综合小组意见,也可是个人看法。

(1)重点抓住学生的变化。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联系上下文读这两组句子。

**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呢?

(2)结合理解“我是怎样画杨桃”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或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①我的座位是前排靠边的地方,在我那里看,杨桃的确像个五角星。

②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相机引进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导: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了作者画杨桃的事情,的确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认真画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的话。

出示“父亲”的话。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结合理解老师的神情。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

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

b、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

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4)读好同学当时说的话,读出难过、内疚、惭愧。指名读,比读,齐读。

(5)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6)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7)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8)指导读。老师的教诲同样是语重心长的,谁能把这个语气表达出来?先自己练一练,看看那些地方应该重读,体会体会。a、抽读评价;b、男女同学分虽竞争赛读。

(9)引导,课件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明白其中相似之处。总结归纳,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4、同学们,通过大家充分地考虑、讨论,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五、延伸。课外阅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

张朝阳

一个人要使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能够从灰烬中站起来,反败为胜。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我念书念得有多好,虽然书我也念得不错,但我认为,事业的成功是应该首先归因于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

我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

学会观照内心,独立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学会以第三只眼睛看自己,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内心。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间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你也许目前是弱小的,对某些事情内心感到很恐惧、很不安,没有信心,你会听到别人对你的评论和批评,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自己对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从具体操作上来讲,你必需多参加各种活动,不止是念书。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观察自己内心的成长,做一个内心成功的人、内心的勇敢者,消除误区。

与任何人的交往都是你成长的部分,你要加大你每天事情发生的频率。必须牢记,重要的是去做,只有做才能带来某种真实,如果只是在思想里打转,你就永远跳不出自己潜意识的圈子。

让事情发生,让单位时间里事情的发生频率加大,这样,机会就会加大。这里面,做是最重要的,再从做里悟出很多道理来。在做的时候同时想。只有在做的时候,你的潜意识才会最大限度地来吸收你做时的感悟,这也是一个重要思想,一种务实传统。(选编时有改动)

画教学设计 第22篇

教学目标 :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手、眼、脑的灵活性、协调性,提高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粘贴画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领。

难点:方法运用得当,画面构图饱满,形象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细砂,胶水,底纸,棉签。

教学步骤 :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欣赏、出示课题。

1、出示四幅分别是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的范画。让学生欣赏并上台用手触摸,思考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初步了解粘贴画的特殊美感和质感及制作材料。

2、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作画方法。(板书:颗粒碎屑粘贴画)

二、教师示范传授粘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板书)

①构思内容。指导学生看范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

②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画什么。

2、勾描图形。将构思的形象勾画出来,要简洁鲜明。

3、涂胶。(板书)

①教师演示用棉签蘸胶水均匀地揩涂在图形上。

②注意,边线要整齐。

4、撒洒。(板书)

①教师演示:右手的五指抓些细砂均匀地撒在涂有胶水的部位,力求厚薄均匀。

②指名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评议。

③撒洒完后,用废纸覆盖在画面上,用手压抹一番,使细砂粘牢。随后抖掉余沙并加以整理。

5.着色。(板书)

待干后,可在图形的空白处点缀着色。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大胆构思,细心制作。

四、作业 展评,课堂小结。

1、观摩作业 ,集体评议。

2、教师小结。

画教学设计 第23篇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版实验教材一年上册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画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小朋友们已经会读汉字了,但要和这些汉字成为真正的朋友,还必须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下面的字怎么记?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画教学设计 第24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画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2、在绘画中,能运用故事画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画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

教学重点:

故事的表现

教学难点:

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具准备:

CAI课件、连环故事画若干幅. 示范故事画一幅 学具准备:绘画纸、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带来一个小朋友,你们看看她是谁?CAI课件:“美羊羊的'形象”,你们猜猜看,她在干什么?学生回答(略),CAI课件:(同一个画面逐步出现A. 美羊羊的形象。B.美丽校园的

背景下有一个垃圾桶。C.美羊羊把废纸屑投入垃圾箱。)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晴朗的上午,事件是美羊羊来到了我们学校,在“三创”活动中,她也积极参与了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你们看,美羊羊把地上的纸屑放入垃圾箱,美丽的校园好干净.好漂亮啊。这是一幅用单幅图表现的故事画,就是把喜欢的故事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有趣的内容:故事画。

板书课题:第十三课 故事画

二、 发展阶段

1.教师分析什么是故事画:故事画就是用一幅画或多幅画的形式来表现一个故事,还可以补充文字。

1.CAI课件:《爱心组合》,启发学生用多幅,简单的表现形式来画。

(A.一个正方形慢慢走来。B.一个长方形和圆形兄弟接伴而来。C.一个三角形蹦蹦跳跳出现了。D.他们要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是呢?E.原来是给日本地震中,灾区小朋友们建一个温暖的家。)

老师还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

2.听故事: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比基尼海滩,一天清晨,海绵宝宝来到了隔壁派大星的圆顶小屋边,“咚咚咚,咚咚咚,派大星,你起床了吗?”海绵宝宝大声的喊道,“噢,还没呢!”派大星懒洋洋的回答,“快快快,我们一起捉水母去?OK?”海绵宝宝边讲边比划着,派大星听了,激动极了,马上打开了门,用向往的眼神望着海绵宝宝。于是,两个好朋友在美丽的比基尼海滩上愉快的捉水母。这是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捉水母的故事。提问:故事的主角是谁?(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教师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提问:故事发生在那里?(比基尼海滩以及海滩的优美景色),教师画海滩的景色,提问: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做什么了?(捉水母),教师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捉水母的动态。因为时间的关系,老师把涂好颜色的图片带来了,投影展示:涂上颜色的画:“一起捉水母”。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一幅画,或者几幅画来讲一个故事呢?

3、 学生小组讨论:画什么故事

小组交流

4.说一说我画的故事(学生回答略)

4.布置作业:CAI课件(素材:风景,昆虫,动物,日常用品等)

5. 辅导学生作业:

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还可以用文字补充故事的内容。

6,课堂交流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

三、课后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泥塑、剪纸等立体制作方式来表现一个故事。

画教学设计 第25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儿童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回忆、观察,从而大胆想象,细心设计,使学生体会思考、设计的乐趣。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学习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外形特点。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

教学重、难点:

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请看,老师刚在黑板上设计了一幅山城交通图(空立交桥),你们帮老师看看,还缺少些什么?

(立交桥上没有汽车)

2. 老师正准备画呢,画什么样的汽车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汽车图片,识别汽车种类)

3. 这么多汽车,老师都挑花眼了,不知道画什么汽车好了?干脆请同学们帮老师设计汽车好吗?

(揭示课题:画汽车)

二、分析研究,探究学习

1. 反问:你们会画汽车吗?

2. 考一考:从汽车的外表看,汽车有哪些部分组成?

(车轮、车灯、车厢、驾驶室等)

3. 演示画法:车轮 车身 装饰

4.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l 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

l 那些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l 你喜欢那辆汽车,为什么?

三、引导学生,拓展创新

1. 我们山城的地形特别,什么样的汽车更能适应有山有水的地形呢?

2. 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3. 老师将从同学们画的汽车中选择适当的汽车贴在《山城交通图》中。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 及时纠正学生画幅过小的问题;

2. 及时展示表现夸张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汽车的主要特征;

3. 及时展示功能创新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设计;

五、展示、欣赏与评价

1. 邀请创意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所画汽车的功能;

2. 学生将画的汽车作品剪下来,根据汽车的功能贴在交通图中相应的位置,组成一幅完整的《山城交通图》。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帮老师完成了《山城交通图》,而且还都成了很棒的“汽车造型设计师”。

2. 不过,要当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可不那么容易哟,你还需要了解很多的有关汽车的知识。

(如: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哪些机器?汽车是谁发明的?等)

3. 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或和家长研究一下,再将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诉老师。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画教学设计(集合2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画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