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18篇)

作者:edditor12022-12-14 22:40:07363

身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育者,总是难免要写讲义,利用讲义能够更好的组织教学。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篇

《麦哨》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分别介绍了中外典型的乡村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体会田园诗情,《麦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本课文质兼美,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学习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据此,我拟定《麦哨》一课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代讲,以读求悟

(2)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4、课文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二、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灵活化”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补充最美的乡村的图片,播放歌曲《美丽的田野》等,激发学生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

朗读感悟法:有疑问时,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多读朗朗成诵。

自主感悟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应用生本自读自悟、生生互读互悟,师生共读共悟等形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策略:

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只安排了一课时。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下面我从“读、听、赏、抒”谈谈本课的教学策略,其中读是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读中听田园欢歌,在读中赏田园画意,在读中抒田园诗情,在读中疑,在读中品,在读中悟:

[一]、听田园欢歌

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是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自然走进语文材料,融入语文材料的情境之中。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欣赏课件《美丽乡村》图片,聆听着优美的笛子曲。诵读前面学过的乡村生活古诗词。

2、谈话导入课题:欣赏着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3.读一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4.说一说:交流,读通相关段落,注意读准多音字“和”、“应”、“间”。

5.“吹一吹: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小组互相合作模仿麦哨声。(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6、仿一仿: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尖上掠过?

(),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

7.品一品。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欢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8.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9.想一想: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课文也变成了一曲优美的田园欢歌。)

二、赏田园画意

课文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所以我们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教育。

1.质疑: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人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是什么句式?你联想到些什么?(随机板书)

景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物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如果说草地简直是天然的运动场,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联想: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指名回答。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指名读)

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嬉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1、你体会到了怎样的快乐?2、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小组交流,汇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三]、抒田园诗情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还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1.积诗情语言:(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

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2.抒诗情画意: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

(1)、交流收集的有关乡村田园生活的诗歌和文章,图片。

(2)、请小组中有乡村生活经历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乡村印象。

(3)、争做小诗人:《乡村的记忆》

乡村就是那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

和着阵阵泥土的芳香;

乡村就是

乡村就是

乡村是一幅的画

乡村是一支的歌

乡村是一首的诗

3拓展延伸

(1)搜索“最美的乡村”资料,关注广东最美的乡村评选和新农村建设

(3)请学生做“长辈记忆中的童年游戏”的调查。

4、全课总结。全体合唱歌曲《美丽的田野》,全课在歌声中结束。

【板书设计】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2篇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来自( )学校( )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课文《 》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年级()册第()单元中的第()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 )作为中/外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意义非凡。

2、教材特点:

《 》是( )(体裁)主要写了 (主要内容),表达了 (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课时,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在学习《 》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了( ),学生们懂得了一些( ),有助于学习( )。

3、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们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 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们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d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 )。

b引导学生们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提高学生们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2、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以及(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

3、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们的一些实际, 如,初中学生们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时代久远)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

二,说教法

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a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们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们能迅速进入角色。

b讨论法:(包括学生们和学生们之间的讨论和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讨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每一个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和灵感。

c讲授法和点拨法:由于初中学生们接触文本的时间较短,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有限,要理解( )有困难,所以教学中利用课件补充作者生平有关重要信息和时代背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非常必要。

d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

e多媒体演示法,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配乐朗读,以渲染气氛。

f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如世界杯短片、配乐诵读、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学生们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共鸣。

g朗读教学法。新课标重视朗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采用(初读、精读、品读),让学生们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指导学生们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并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们在读中学,学中悟。诵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们自由朗读等形式。

h教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开放学习,课堂应该尊重个性,鼓励创造。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搭建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们在和谐的关系中、轻松的学习中个性得到发展。并且,也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取长补短,学会怎么与人交流,与其他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i设疑导学法。(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学到什么?步步深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们由整体到局部地学习把握课文。)

j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们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k比较阅读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们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们"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法,勾画圈点读书法,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让学生们在课后以 为专题,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小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意识)。

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们把握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优美的情趣。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们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们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们在交流、互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3、圈点勾画法,让学生们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学生们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感悟笔记,便于整理归类。指导学生们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也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们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5、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1、 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 )。预计用时两分钟。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们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 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们借助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样做,既为学生们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1、介绍作者,(名、时、地、作、评)方法上讲究特色,

2、说明写作意图,

3、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

4、播放有关音像资料。

然后,请数位学生们分段朗读课文,请其它学生们边听连圈划每段的关键词语,根据段义,理清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边引导学生们归纳文章脉络,边完成如下板书:

理由: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们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们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们边读边思考问题,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3、 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0分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们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请学生们小组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学生们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给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 质疑问难: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们提出问题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养成学生们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5、 拓展延伸

1围绕中心,补充材料:培养学生们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让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

2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们课下阅读: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6、 课堂总结:预计用时三分钟

通过教师的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们以强化记忆。

7、 布置作业:

1选用5个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

2关于学后感悟

注意:量,分层

五、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3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我们成功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学为主体的新理念,(1)、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心情。(3)重视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引入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语言,学得语言。

3、重、难点:

a、巩固识字

b、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心情。

c、增强学生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教学准备:

因为教学需要我借用了多媒体课件、生字卡来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结合本班学情,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它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的纽带。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尽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读课文。通过充分的有层次的朗读,使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读出感情。在小组合作读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点燃了他们富有灵性的思维火花。在读中逐渐领会文中蕴涵的浓浓的爱国热情。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巩固字词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由于认字量大,学生认过的字必须及时的复习巩固,并不断的巩固。因为低年级学生好表现,好胜心比较强,所以我采用了抢读、赛读、开火车读、选词说话等巩固字词的方式。 让学生不仅会读、会写还要学会运用。

(二)朗读感悟,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学生年龄小,很难把握人物的心理动态,老师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学生投入角色,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呢?

于是在这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初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简介申奥背景,让学生明白,申奥的成功不仅证明了我国正日益强大,申奥成功也会为我国以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知道“北京申奥成功”对我国有着深远的意义。

(播放录像)单凭课文中的描述是抽像的,但北京申奥成功的实况录像却将孩子们带入了20xx年7月13日那个不眠之夜。让他们亲眼目睹全国人民的欢呼,切身感受所有华人的激动和自豪。由此激发出孩子们心底深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指导学生逐段的抓住提示性的语言去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从中体会: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所有的中国人都满怀激动、满怀喜悦,纷纷涌向街头,想要庆祝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抓住描写人多的语句,如:“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几十万人” “人如海,歌如潮”这些句子 ,理解并体会全国人民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激动。抓住人们表达喜悦的方式,如“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一遍高呼‘我们成功 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这几句,体会每个人都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欢呼,为祖国越发强大而自豪的感情。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读课文。如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加动作读,表演读等等。每次读完后,老师都会及时的点评反馈。通过充分的有层次的朗读,学生渐渐入情入境,他们逐渐的读出人们为申奥成功而激动,为祖国强大而骄傲,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学生逐渐的读熟,读出感情,甚至能够熟读成诵。特别是在小组合作读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所以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学会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体会领会文中蕴涵的爱国热情。

(三)再创情境,升华情感

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再次回到20xx年7月13日的夜晚,感受全国人民用不同的方式尽情地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带着骄傲,带着自豪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我们成功了”,师生一起以饱满的激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采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在这时我设计了一个模拟采访活动。师先采访学生:再过两年,北京将迎来奥运会,请问同学,作为新时期的少先队员,我们能为奥运做些什么?然后 再由学生担任小记者进行采访。采访活动不仅重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重视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五)总结:

最后在大家深情的祝愿中结束本课学习:“让我们祝福北京,更加美丽富饶;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强大”。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针对古诗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语: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泊船瓜洲》”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并释题意,然后详细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对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文学成就进行了高度赞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诗人产生了崇敬之情,进而对诗歌产生了学习的渴望。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读通其文。

(1)纠正字音。如:“泊”的读音为bó

“间”读 jiàn;“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 huán;

(2)让学生小声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通其文

二、读品其意

(1)自读诗文,结合幻灯片出示的词语注释品味诗句的具体含义。

(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自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诗句的意思,通过课上的学生回答表明,学生完全能够自学,且效果很好。)

(2)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二品其意。

总之,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使学生深刻体会诗句的具体含义,为感悟诗情做好准备。

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教师在旁用语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这里运用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这里,我大胆的提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诗人所处的实际距离和他的心理距离产生了差距?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的典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绿”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绿字的动态美,并且诗人感受家乡的美景从而增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读诵其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诵读和朗读是不同的,其区别就是用情与否,学生经历了前三个学习阶段,对诗情有了很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四个词语,分别是:思念、哀伤、渴望、无奈,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说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结果学生的回答淋漓尽致的把诗人的心情和感受表达了出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诵读很成皋,诵读起来声情并茂,并能通过关键字诵读出诗人浓浓的思想爱乡之情。)

(2)指名学生背诵,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古诗学得透彻,所以有的学生能做到当堂背诵。

(三)总结

指出教学重点,做好笔记。回顾古诗四读法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以后学生再读到古诗时很自然的就能结合注释来帮助理解诗句了。

二、抓住词语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介绍作者王安石时,教师的讲解较多,这里可以让学生把搜集整理出来的资料交流讨论,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学生前面诵读时间稍多,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的思乡的诗词,没有时间进行交流。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5篇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勾践如何卧薪尝胆,转败为胜。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二、说教法

1、充分的朗读。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2、合理的想象。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比如想一想吴国的谋臣们会如何向吴王提建议,吴王又是怎么拒绝的?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吴国朝廷的君臣对话,更深刻地理解了吴王的骄傲自大,对历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为后来吴国被越国灭掉作了充分的铺垫,同时这种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但遗憾的是准备得不够充分,有些学生无话可说,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学太少,应该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这样就能使表演不仅仅局限于那么几个同学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表演了。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帮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我的课件没有花里胡哨的图片,真正体现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马车和舂米的石臼等远离学生生活的物品,我选择了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和说明,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勾践夫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

4、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为国家报仇雪恨。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个成语的确切含义,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每个字对应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这样从字到词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另外在找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地找到 薪这个字的对应解释,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部首,让他们从形声字的特点出发,猜测这个字的意思,进而在课文中轻松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这样结合着插图和文字,再联想到形声字的特点,学生终于战胜了困难,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5、课外延伸和思考。本刻是一篇寓含深刻哲理的历史故事,离学生比较遥远,怎样把它的现实意义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对自己有所帮助呢?从而实现语文最本质的作用呢?我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学本课后的感想,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向勾践学习,怎样吸取吴王的教训。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的生活,这也许该是语文的最终目的吧。另外,我还让学生换位思考:两千多年前我们都是吴国的老百姓,你愿意越王这么做吗?如果是别的国家的人民呢?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和平,用自己的力量捍卫和创造和平。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没有来得及请学生回答,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会留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三、不足和遗憾

1、在教学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教材本身属于历史题材,感觉比较沉重,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总感觉没有激情,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都没有能够进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调动得不够。

2、对教材的研究上,我没有能够事先填补历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处,比如为什么越王勾践万般无奈,为什么说他们在吴国所做的事情是受尽了屈辱,如果这些能在教学时好好让学生体会一下,或许就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更真实地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了,朗读也会更加入情入境了。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通过这一次公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只是河滩上的一块粗糙的鹅卵石,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泽。前面的路还很长,今后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不同题材的课文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各有所得。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6篇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

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

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

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

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7篇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这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所以我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惯、眯”等九个生字及其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正确书写“第、期”等4个生字。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语的意思。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为学生搭建多元感悟的平台,丰富学生自主体验的形式。3、情感目标: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到做事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尊重别人的习惯,懂得在与别人相处时要关心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能读出各角色的不同语气,初步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拓宽学生多元阅读体验的渠道,能为文中“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处补上相应的动物语言,从中初步体会到“只有尊重他人,体谅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这一道理。

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是本节课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拓宽学生多元体验的渠道,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体验中读懂文本,领悟涵义,这是本节课追求的目标。

一、 合理切割课时,拓展学生多元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于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吸收。如果学生只是粗粗地读一遍课文,就让他们去说感悟,就容易把浮躁的风气带进课堂,使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不良学习习惯。今天的课,没有选择全部上完,给学生留下一个不是悬念的悬念,就是希望能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读书、感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更多的机会进行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二、 用心搭建平台,拓宽学生多元体验的渠道

1、情境+观察+评价+朗读,体验“猫头鹰的神气”

情境教学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比如,在感受猫头鹰的神气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课文,“猫头鹰是怎样当万兽之王的?他发布了什么命令?”为学生的体验创设诱因,使学生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课文;接着指名试读,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找到需要体验的点:“神气”选准了课文的语言因素。然后再一次让学生试读,通过教师的评价引领学生感悟到猫头鹰的神气,这是体验的第一层次;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猫头鹰的神气?”通过图画、语言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的引读,感觉也就更加出色,这是体验的第二层次;最后经过教师的范读,为学生的表演读铺设台阶,这时候的学生朗读,包括齐读也就非常到位,对“神气”一词第三层次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多读课文不是傻读课文,而是让阅读层层推进,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质量。在朗读中加深体验,在体验中完善朗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追求的语文课堂。

2、想象+补白+评价+朗读,体验“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

王国均老师认为: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或以方法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填补‘空白点’能力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内容上的“空白”设置,是指教师要注意改变单向输灌、包办代替的阅读教学做法,根据阅读教学内容注意给出相应的问题,注意留出“空白”内容让学生去“填补”,去“发现”,做到“藏而不露,引而不发”。

猫头鹰大王发布的命令,使小动物们“议论纷纷”。在理解动物们的感受时,我让学生进行换位想象,填补课文中的空白。“你同意猫头鹰的做法吗?有什么话,快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吧。你们都议论些什么?小动物们,快把你们的苦说出来吧。”由于走进了文本,把自己当作了森林中的小每一个小动物,因此,在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时,学生的体验就非常真实,感受就非常丰富,学生们就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爱说。在此基础上,再来读第二段的后两句,学生就读得投入,读得真切。

3、实践+内化+反刍+朗读,体验“苦练”

在教学袋鼠这一段时,为了避免教学流程上的雷同,在引领学生感悟“苦练跳的本领”的辛苦时,我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亲身体验,模仿小动对们跳一跳,教师置身其中,如临其境,换位成高高在上的袋鼠大王,发号施令,使学生经过自身的内化对课文产生深刻的感悟,学生的感受特别丰富,思维异常活跃,朗读的效果自然也不在话下。

4、质疑+探究+ 交流+存疑,体验“非常担心”

在语文教学中,努力造成“问题态势”,即不是让学生围着教师的提问转,而是精心组织,巧妙引导学生自己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小猴子上任了,你又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会这么担心?”然后,展示小动物们非常担心的图片,使大家对猫头鹰和袋鼠当万兽之王后给小动物带来的痛苦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最后,存下四个问题的疑问,留下一个不是悬念的悬念,旨在为第二课时的体验开辟通道。

三、 紧扣课题,让教师的语言成为加深学生多元阅读体验的阶梯

张化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教师的情感引导是语文学习人文关怀的最重要前提和内容。”教师具有浓重情感的教学语言,包括导语、过渡语、小结语,既能入木三分得予以点拨诱导,又能催化学生的发现情绪。

在本节课上,我努力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我怎么感觉不到狮子大王的威风呀?有点神气了,你更神气了,真是一位神气活现的猫头鹰大王;实在是太辛苦了,你瞧,你都瘦了。”教师不显山露水的评价,让学生深深明白,老师始终和他们站在同一条情感线上,他们的体验也就会更加实在。在每一个环节的揭示或者过渡中,我紧扣课题,因为“从现在开始”,在课文中出现了五次,而每一次又各不相同,教师的引入,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其中的差异。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内涵铺设了台阶。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8篇

一、教材分析

《小山泉的心愿》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本课是一则寓言。读课文识字是个重点,要学习“愿、迟、取、幸、竟、碰、解、闲、需”9个生字,反复读文是基础,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从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为别人服务才是幸福的事。

词语中,“泉眼”可借助图片加以理解,“心愿”可结合生活实际,配以说话训练。指导说话时,要从内容入手,先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心愿,然后用“谁的心愿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谁的心愿”两种句式,说一句话。

“读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这是一句假设关系的复句,它从反面说明了小山泉的心愿;第二句是根据课文的意思重新组合的句子。两句话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达了寓言的含义。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再注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二、学情简介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读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后鼻音“竟、碰、幸”;复习巩固整体认读音节“愿、迟”。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已能认读生字“取、解”,所以这几个字,只要通过读文巩固即可。识字重点就落在其他7个生字上。我们可以将这7个字分散在课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得是读音,如后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闲”;整体认读音节“愿、迟”;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如“闲”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让学生借助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识字、阅读,同时在识字、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所以,在课上创设各种环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帮助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由于本课采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朗读课文时也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同桌之间,或分角色朗读,分别读读小山泉和野兔之间的对话,尽量使朗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形式下朗读。

目标三:在反复读文中,读懂小山泉的话,初步懂得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目标四:认识部首“石字旁”,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描摹“碰、取、闪、闲”。

复习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一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对于课文生字的学习,采用先独立学、再小组交流、最后大组反馈的学习形式,通过互动,帮助预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生字、读通课文,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在反馈时注意抓重点。如揭示课题时,重点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愿“并书空;读文反馈时,关注读准“碰、竟、幸”的后鼻音;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迟”;注意“闲”这个三拼音的正确拼读。而对字义的了解,则放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读文,结合具体的语境,随文理解字义。

二)反复读文,层层推进

阅读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什么。该怎样读。精读课文有关句子,使学生能读懂内容。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学生在反馈预习的同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认识。

再读课文,思考小山泉真的认为自己不幸吗?它是怎么想的?通过读文找到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初步有所感悟,同时注意本单元的朗读要求:不唱读,不顿读,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细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能读出感叹句的语气。学生交流读后感想,即读懂了些什么。在交流时,不作统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详,或略,都可以,旨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总结。

三)发挥想像,训练说话

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老师提供句式,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想想说说谁的心愿是什么。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老师提示,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9篇

一、解说教材:

《浣溪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上册中的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第七篇课文,它是《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关于7—9年级优秀诗文的50篇中的一篇!这可以说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开阔视野的目标这个主题而展开的!这也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初中生,对于了解悠久五千年文化中的宋词所必不可少的!

《浣溪沙》是宋词中婉约词的一首经典之作!主要写了身为宰相词人的晏殊伤春感时,从那逝去的美好的春光中体会人生的哲理,思考永恒与短暂这个主题!全词传达了词人一种淡淡的闲愁,意蕴幽深,温厚而又淡雅!可以说其流畅的语言和意蕴深广的哲理成为该词的两大亮点,也使其成为宋词中的经典!广为人所流传!

根据宋词的有关特点,以及学生现有散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①、了解有关晏殊的生平以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

②、对词中一些有分歧的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扫除进一步理解的障碍!

③、能有感情的吟咏,并且能够背诵这首词。

④、用优美的散文话语疏通词义,整体的感知改词的情和美。

⑤、从作者的伤春情怀中体会人生哲理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解决以上五个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对词中那句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的详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对此人所代表的婉约词派做初步的了解,以及词人的人生宇宙观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解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老师如何教,对于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是让其事半功倍,还是让其事倍功半,这就取决于我们是否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否把教和学完美的结合!基于此,我将主要采用点拨法、教授法这两种方法!讲授法,可以比较系统的传授学生一些关于本课的一些知识,点拨法,则又可以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对于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我将坚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于学生”的这一策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那种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格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至于具体的学法,我将采用: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在此基础上,我将利用PPT、音频等现代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0篇

一、 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重点,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学习本课时,要求会认“铅”、“盒”、“皱”等9个生字,会写“注”、“课”、“铅”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注意课文中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的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本课采用合作式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态,感悟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质。

3、 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重点和难点

紧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就更理解内容,学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学习伙伴的话题,实现由读话到说话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启发导入,引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圈记生字,自学生字。

2、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学生自读,读通课文

1、 学生逐段读课文。

2、 教师指导朗读,如长句要注意停顿、断句。

(五)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法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在课后的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这一扩展性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说理和评论,也可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七)呼应拓展,开放学习

趁学生在拓展学习中,兴致高昂,要学生给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真正做到“兴趣写话”。这个写话练习,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读、说、思、写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1篇

一、说教材。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有两幅插图和两段写法基本相同的对话,插图充满童趣,对话简单但颇有教育意义,全文注音,其中有12个生字,记述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过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读书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说学生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前面已学过了拼音,这又是第二课时教学。他们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选读)体味课文语言,感受小鸭和小鹰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通过“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和“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两句话对文本进行拓展和提升。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课文中设计了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通过“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联系实际说一说”的情境创设,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现的愿望。并在学生感悟课文后配上动作读课文。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教学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在课的展开与拓展过程中,我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感悟文中蕴藏的道理与情感,同时使他们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并发展思维。

(三)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在拓展活动中,我结合本文特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如小鸭子学会游泳后对它有什么帮助?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那么在课的结尾,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中的习得运用到生活中去,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所以我这样设计课的结尾。在感悟全文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讲述自己最近学会的一件事,是怎么学会的。促进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

这样整堂课,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最后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这一新课程理念。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对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2篇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 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课需用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教学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见过大海?”“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在一部分学生骄傲地说出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后,我及时邀请大家到大海去旅游,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被初步激发。

2.出示多媒体课件。随着画面的展示,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起伏、时而惊涛拍岸……千姿百态,尽显眼前。教师和着音乐娓娓道来,强烈的感受,使学习欲望被再次激发。

二、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出示课文中插图的课件,在学生观察插图时,相机引导他们从上到下说明图意。在体会月亮、星空、海鸥、大海多个个体美的同时,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教师配乐范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体会文中的美感,我采取了配乐范读的形式。和着节拍,细细品味。

2.抓住重点指导第一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觉了”这一部分,提出“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此时大海为什么能睡觉?”由此展开学习,引发出大海的“睡”与风儿、浪儿的“不闹”“不知”有关,进而了解风吹浪打、风平浪静的内在联系。

3.合作体会练读第二句

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先让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第二句,说说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的?再在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较好地突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其实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这一难点,增加了趣读性。

4.配乐背诵,理解感悟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欣赏音乐,总结延伸

“军港之夜”中的师生共舞,拓展训练中的“大海打着香香的鼾,做着甜甜的梦,她会梦见什么呢?”这些,也会给学生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这也应该是新时期教师的奋斗目标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3篇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

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三、说教学程序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2段学习这段时,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再精读品味。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接着背诵积累。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情趣,更调动气氛。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4篇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要求。

1.学习目标:(1)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2)学习目标明确、恰当。

2.教学内容:(1)教师能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教材,注意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2)积极开发和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作用。

3.教学方法。(1)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策略和方法灵活多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3)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适时、适度,讲求实效。(4)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4.教师素质。(1)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2)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3)有较强的组织、调控及应变能力。

5.教学效果。(1)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训练扎实有效,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2)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

1.改革识字的教学方法,打好识字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拼音、部件、熟字、工具书来独立识字。

2.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1)在一节课的不同环节复习和巩固生字;(2)复习前面课文中学过的生字;(3)复习、巩固生字的形式多样、活动有趣。

3.识字融入阅读教学中,在语言环境中加深印象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字指导。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本课要会认的字有: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教师在教学生认字的同时,还出示生词卡片认识了相关的生词,其中有:雨点、数不清、云彩、飘落。这时,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前几个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读一读(个体读、小组读、全班齐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样,就将识字融入到句子中,融入到课文中,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读这些生字、词语,发音准确,印象深刻。

4.相互交流课外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5.根据学生年龄不同,识字指导的重点应不同,有所侧重。加强范写,抓重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6.重视写字的讲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二)阅读

1.重视朗读的指导:(1)要体现朗读的层次性。读几遍,每遍要达到的朗读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太随意。(2)朗读形式要多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3)发挥范读的作用。不主张全篇范读,要抓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长句子、难理解的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

2.引导学生质疑,相互问答,适当讲解和点拨。引导学生说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自己的独到的内心体验。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思考价值,激发学生的思维。

4.注意积累语言:课内外好的词语、句子、段篇。

三、低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整体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发挥汉语拼音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工具作用,加强识字指导和训练,培养朗读能力。

4.注意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可以借助动作、表情理解词义,可以借助课件理解句子的意义。

6.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识字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创新识字方法,探索识字规律。

2.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识字情境,搭设字词和事物之间图文结合的桥梁,使生字和事物建立紧密的生活联系。

3.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识字,体现识字的层次性,做到玩中学、学中玩。采取的形式和环节有:在课文中借助拼音读一读、离开课文借助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读一读、通过猜谜等游戏活动记一记、回到课文中读一读。

4.重视课堂教学的书写指导,教师示范要规范。给学生当堂书写的时间,培养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课堂识字和写字做到动静结合、疏密有致。

(三)阅读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实现低段阅读教学认认、读读、说说、背背、写写、画画的教学策略,进行人文教育。

2.阅读教学一定要熟读文本,可以要求学生读的浅一点、少一点、迟一点。

3.以读为主,把讲放在难理解的地方,切忌把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上。

4.朗读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学生语言积累丰富,思维敏捷。

5.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边读边画,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变。

四、实施建议

1.课堂教学符合低段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和特点:姓语、姓低、姓小、姓细。

2.倡简: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求真:识字、写字的指导、书写训练扎实,朗读面向大多数学生,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个人的认识、体会,哪怕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务实:完成和实现识字及阅读教学目标。

3.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尽可能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在阅读过程中识字、记字。

4.教学设计要尽快转变“线性”的'单一设计,改为“块状”的开放设计。基于本校和自己班级的实际,从常态课的教学中反思、总结、提高。

5.课件要少而精,应后置于文本的阅读理解基础上。课件文本尽量用楷体字或宋体字,且为黑色。课件色彩不宜绚丽,过多的画面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缺憾。

6.写字练习必须在课上当堂完成,与学生课下的减负紧密联系。

7.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识字教学中知道哪些是会认的字,哪些是要求学会的字。

8.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平均用力。

9.关注文本,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看着课本读。

10.学会倾听,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

11. 充分发挥单元导读、自学提示、课本插图插语、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语文园地习题的教材编排导向作用

12.课堂评价多提供展示学生识字和阅读成果的平台,评价语言适时、适度,恰到好处。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建议

1.要有目的地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大家交流分享。

2.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好词佳句。注重课内外联系,多做扩词造句,积累运用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句子概念。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从一句话中的逗号、句号到问号、感叹号,要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运用的能力。

4.要巧用课文插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使我们的教材能活学活用。

5.选择典型句段,进行模仿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异性,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学生有不同表述。

6.抓住课文中的留白处,补充延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形式要多样,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7.多做看图写话的练习,从单幅图起步,到二年级学会写多幅图,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写清图意,表达清楚,有条理。

8.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阅历,主动获取写话素材。

9.提高课堂写话的有效性,及时交流反馈。注重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交流意见,帮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5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5.课前准备 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匆匆》课件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三、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在我们课堂里,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非常好,大家都是勇敢的好学生,这节课之后老师要好好地奖励你们!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多么的天真!这是我进师范时的照片,灿烂的笑容如花般绽放着。 这是我工作之后的照片,不过此时我已不是那儿时天真的小孩子了,长大了,多了几分成熟。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是啊!皱纹将会爬上我的额头,眼角,时间会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刻下沧桑。那时我是多么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青春岁月啊!可这个愿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教师用谈话激情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认识作者。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2.教师简介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学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教师范读(出示课件)随机教学本课6个生字。 3.这篇文章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文章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是不是啊。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已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4.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选择一些喜欢的段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来去匆匆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找到有关文字,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 4.是啊,朱自清并没有说时间珍贵,我们要好好爱惜,而是通过写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边溜走。将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了。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值得我们去学习。5.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再次品味时间的来去匆匆。 6.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五)再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随机介绍社会背景)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同学们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问问自己从现在开始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的文字。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身边的人好吗? 2.教师课件出示格言 3.同学们,时间的列车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充实自己,好好地学习。

(七).板书设计

16.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6篇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学期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五、 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 教学理念

本课要突出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七、 教学过程

本课书可分为两个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到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扫清障碍——指导阅读,突出重点——主题升华,布置作业。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蒙田说过:“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教学伊始,我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让学生边欣赏边体会其中的'美。通过欣赏图片,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么美丽的风光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使学生急于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2、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词障碍,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只作适当的指点。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用什么方法学习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接着,我将让学生听录音在一次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把自己从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指导阅读,突出重点。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我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阅读指导。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段落的指导上。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含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指导阅读“海水的颜色”这一段时,主要是让学生读出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海水的五光十色;在指导朗读“海底”这一段时,让学生读出珊瑚的美丽,海参的懒洋洋和龙虾的威武。

在指导朗读描写鱼这一段时,里边有个较长的排比句,我将引导学生学会断句,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层次感。这段最后一句话:“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更要引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赞叹之情。

4、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当学生对课文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我趁机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喜欢西沙群岛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使主题得到升华,课文得到延伸。

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并使课题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a. 抄写本课的生字并扩词。

b.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西沙群岛吗?请试一试,写下来,下节课交流。

好的板书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这一课的板书是这样的:先板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然后在下边板出它的两个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简单明了,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7篇

【教材分析】

《半截蜡烛》描绘了一场没硝烟的战斗,但它无时无刻不给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为什么呢?这因为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已经达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别成功地运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虽然花费笔墨不多,但简约而不简单,循一点,足可以窥见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新词,能在理解内容基础上,清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方法,以及环境描写在烘托当时气氛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主要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导读”的方法,通过揣摩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指导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理念】

应当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紧抓文本语言不放松,引导通过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式潜心会文,深入人物的内心,去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和严峻,更要感受他们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强烈的爱国心。

如何紧抓语言文字?于永正:“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的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设计过程……”在这里,想更进一步地实现自身的意图,那就根据内容,要仔细斟酌、反复钻研,找到语言重点和情感重点的交融点,把最能体现当时形势严峻,人物的内心品质的词句提炼出来,也要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地把虽然也很精妙,但与中心无关或关联不大的词句撇开。具体展开就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环境的描写(蜡烛)的词句精选出来,穿插在序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再三咀嚼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而深入领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启迪智慧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使的人文性凸显出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此外,在引导文中三位主人公同德军周旋斗智的基础上,本人还力图在训练语言、积淀情感的同时,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由指导到自主的过程。实现“教为了不教”和“提倡自悟自得”的理想境界。

本课着力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探索。

一、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与规定性

中,强化展现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同时认为多元解读并非没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反应,而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的契合,因而中注意通过价值的引领让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二、语言转换的整体性与主动性

在中力求把握整体性与主动性,将体验,想象与语言发展结合起来。诸如引发认知冲突,进行争辩,凭借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体现“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又旨在激发思维,表达的积极性,使之获得整体的发展。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第18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季》。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和识字(一)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课文共有四句话和四幅图,每句话配有一幅图,本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整首诗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会认11个生字,四个偏旁,写好“竖弯钩”和汉字“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小节。

过程与方法:识字写字;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秋季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识字,初步认识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观察、朗读、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播放课件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识字指导法:运用拼音识字法、分析比较法、字理识字法、猜谜识字法、拆合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引导朗读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们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们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探究法: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节课,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课堂上注重语言训练,通过朗读、背诵和说话,实现语感积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总之,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教师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大自然妈妈有四个漂亮的女儿,然后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配乐介绍,从而引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板书。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春、夏、秋、冬”四个字中有三个字都是本课的认读字,所以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孩子识记,并认识禾字旁。告诉孩子“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季”,板书课题“四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先欣赏课文的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同时有趣的动画还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初步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后,老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把认读字多读几遍。这样设计目的是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设计的识字教学的环节一共有三部:1。拼读生字,记音。2。认读生字,记形。3。卡片识字,巩固。

1。拼读生字,记音。教师巧妙的把本课的生字按照两拼音节、三拼音节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分成三类,先让小老师带大家拼读,然后请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总结归类。这样既巩固了刚刚学过的拼音知识,又让学生记住了字音,达到教学无痕的效果。

2。认读生字,记形。教师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先用“对”字举例,巩固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记住“肚、就、说、叶、圆”五个字。指导学生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雪”字,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学习“是”字,学完总结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认识“月字旁、大口框和雨字头”三个偏旁。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练习组词,造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3。卡片识字,巩固。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创设情境:瞧,调皮的生字宝宝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儿歌中,你们能猜出每个数字后面藏得都是谁吗?快把它们找出来排排队。让学生们边动手边动脑,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低年级的学情特点。

(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

由于本课的四个小节结构相似,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从而引出第三小节的学习,也就是学习秋天的美景。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秋天的美。教师先指名读第三小节,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一小结描写了秋天的什么?学生会找到“谷穗”。谷穗是什么样的?学生会找到“弯弯”。教师板书“弯弯”。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教师结合实物图片进行教学,直观明了,并指导用叠词的好处。再通过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谷穗弯弯”。语文学习落实了“读”,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出示秋天的石榴的图片,让学生也练习使用叠词,说说石榴怎么样,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后教师让学生找找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个词说谷穗弯?学生会找到“鞠着躬”。教师让学生一起做做鞠躬的动作,体会谷穗是因为颗粒饱满太沉了,所以压弯了腰,再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平时给老师鞠躬是在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从而体会出小谷穗是在给农民伯伯鞠躬,感谢农民伯伯这一深层含义。动作表演,既有趣又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接着教师让学生体会谷穗的心情,并带着开心、自豪的语气读谷穗说的话。最后师生合作朗读这一小节,再背诵。

(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写字指导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孩子刚刚接触写字,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观察笔画,占格,进而写好字。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竖弯钩”的写法,然后再由浅入深观察“七”的写法,教师指导书写。在写字时还要提醒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字加以展示评价,并修改。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趣味作业,让学生二选其一,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们追求言简意赅,用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两个转化,也就是学生切实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接着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品德。使之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今天我就说到这里,不当之处恳请领导老师批评指证。谢谢大家!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1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