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导游词 > 详情页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实用5篇)

作者:edditor12023-06-23 19:00:16456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的城市。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你是否也想去领略一下这座古城的魅力呢?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 第1篇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 第2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伾山,我是“红领巾”旅行社小导游——小李。今天,有我来给大家讲解。

我们面前这座山就是大伾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大伾山不是崇山中的峻岭,却是平地突起的孤峰,它涵盖了天时,占尽了地利,在中原大地上孤峰独秀,千百年来成为人们向往和梦寐登临的一座圣山。曾经有人这样描述大坯山:走进这座山,仿佛走进了一座历史文化宝库,触目所及尽是历史碎片,漫步之中,不小心就会踢到国宝。在这座山上,有历史悠久的天宁寺,清静幽雅的吕祖祠,气势巍峨的大佛楼等等。这些都将为您今天的游览增加无限的内涵和乐趣。

现在我们到了天宁寺,也就是大伾山王牌景点——伾山大佛所在地。伾山大佛,是一尊善跏趺座式的弥勒造像,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最早的大型摩崖造像,比乐山大佛早450多年。它依山而凿,高与崖齐,通高是22.29米,比洛阳龙门的卢舍那佛高5.15米还多,所以被专家称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这大佛还有一奇妙之处,有“八丈佛七丈楼”之说,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义,大佛八丈,七丈楼怎么容得下呢?大家往前来看,你就明白了,原来还有一丈在下面呢!

关于大佛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年黄河水从山脚下流过,频频的泛滥成灾,百姓们苦于水患,又无力抗灾,就把希望寄托在天神身上,佛图澄建大佛,不仅得到了皇帝的支持,还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因此,当地人也称它“镇河大将军”。

大佛承载了历史的沧桑,历代以来,佛事的兴废,风雨侵蚀,兵火损毁,都会给大佛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虽然今天我们看到的大佛比较沧桑,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丝毫不能降低他的艺术价值。各位朋友,大伾山上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剩下的时间大家可

自由参观。谢谢!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 第3篇

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 第4篇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 第5篇

浚县古称黎阳,位于河南北部,北距首都北京548公里,南至省会郑州165公里,卫河蜿蜒纵贯全境,淇河沿西部边界南流,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县域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93。4万亩,辖8镇2乡,489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浚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浚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国家历史名城之一。境内现有名胜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0处,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浚县古庙会历史悠久,被誉为“华北第一大庙会”。浚县物产丰富、人民富足,骄傲是我们的专利。民谚有云,“北有黎阳,南有苏杭”。对中国古都之首的西安,浚县人也不感冒。他们常说:“西安有啥好?他有啥俺也有。它有钟鼓楼,俺也有;它有古城墙,俺也有,而且他是砖头,俺是青石;它有大雁塔,俺有八卦楼;它有兵马俑,俺有泥咕咕;它有碑林,俺有摩崖书法;它有皇宫,俺有老奶大殿;它有半坡石器遗址,俺有大赉店石器遗址;它有华山论剑,俺有大禹治水;它有关中书院,俺有黎阳书院;它有终南别墅,俺有霞隐山庄。”这并不奇怪。有人说,十年历史看浦东,二十年历史看深圳,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洛阳,八千年历史看浚县。

要想真正的认识浚县,了解浚县,还是亲自来看一看吧!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实用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