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导游词 > 详情页

西安钟楼导游词(热门12篇)

作者:edditor12023-02-27 11:40:01600

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钟楼,它坐落在西安的中心地带,在明长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交叉点上。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西安钟楼导游词,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1篇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we will have three places to visit—the Bell Tower the Drum Tower and the City Well. First we come to the Bell Tower.

The Bell Tower, a classical building with carved beams and painted rafters, has been served as the symbol of Xi’an. It stands in the center of the downtown area where the north street, the south street, the west street and the east street meet. And the tower house a huge bell which in ancient times was use to strike the time every morning. This is how the tower got its name. now it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onu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Bell tower was first built in Ying Xiang temple in 1384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It was moved to its present site in 1582 as a result of the city‘s expansion program.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re is a story about the Bell Tower. It’s said that the first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 Zhu yuanzhang , he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Both his parent died when he was young, and he had to live a hard life. Later, he went to a temple to become a monk. When he ascended the throne, he was afraid of being deposed by someone of “real dragon”. Therefore, he gave orders to build bell tower all over the county to repress the “dragon spirits”. Xi’an has been the imperial capital city since ancient times. So the “dragon spirits ” must be very strong here. That’s why the bell tower in Xi’an was not only built earlier, but also bigger than the other ones in the country. The base of the tower is 1,337.4 square meters in size, 8.6 meters high and 35.5 meters wide. It was laid with blue bricks all over. The whole building is 36 meters above ground. It is a brick-and –wood structure. The eaves are supported by colored “dou gong” a traditional structural system in which brackets are used to join columns and crossbeams, the use of dou gong made the whole building firm and beautiful.

Well, next we will visit the Drum Tower nearly.

The Drum Tower stands 500 meters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Bell Tower. It was built in 1380. There used to be a huge drum in the tower, which told the time at dark, and that is how the tower got its present name. Besides marking the time, the drum was also used to give warnings to people in times of war. The base of The Drum Tower is 1,924 square meters in size, and 34 meters in height. It was built with blue bricks. The Drum Tower has a rectangular shape and shows tier and the outside eaves are decorated with networks of wood arches.

At last, we will visit the famous city wall of Xi’an. The most complete and the best preserved city wall in china.

The city wall of Xi’an is an extension of the prior Tang dynasty structure. It was stared in 1370 and finished in 1378 and has a rectangular –shaped construction. It is over 4 kilometers from the east to west and about 3 kilometers from the north to south. And the total length is 13.7 kilometers. It stands 12 meters high, 12-14 meters wide across the top and 15-18 meters thick at the button. On the top of the city wall, there is a rampart every 120 meters, which extends out from the main wall. The top of the rampart is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top of the wall. The ramparts were built to allow soldiers to see those enemies who would try to climb up the wall. The distance between every two ramparts is just within the range of arrow shot from either side. This allowed soldiers to protect the entire wall without exposing themselves to the enemy. There are altogether 98 of them on the city wall and each has a sentry building on top of it.

There are four main gates of the city wall-one on each side-named the east gate, the west gate, south gate and north gate. The four gates of the city wall were the only way to go into and out of town. In Xi’an, each of the four gates consists of three gate towers. The main gate tower is called ZhengLou which is located on top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city wall. It is the inner one and is also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city. Zha lou is the gate tower which a suspension bridge and located outside of the city wall. It’s used to lift and lower the suspension bridge. Jian lou is the arrow tower and located in between the Zhenglou and Zhaloutowers. There are square windows in the front and on the two sides to shoot arrows. Jianlou and Zhenglou are connected by walls and the encircled area is called Wongcheng in which soldiers could be stationed. From Wongcheng, there are also horse passages leading to the top of the wall. There are altogether eleven horse passages around the city.

A watch tower is located on each of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all. The one at the southwestern corner is round, probably after the model of the imperial city wall of the Tang dynasty. But the other three are square and are higher and larger than the sentry building on the ramparts. This shows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corners of the city wall.

All right, we have finished visiting the famous city wall of Xi’an. Thank you.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2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立方米,重达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00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钟楼来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据钟楼的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米,高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热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这些木刻浮雕故事,给钟楼增添了不少历史趣味。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平方米。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南边的匾额是:“文武盛地”,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北面的匾额为“声闻于天”,是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立。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1953年,国家拨款对鼓楼进行了大修,设立了文管所,精心保护,使鼓楼更加秀丽巍峨。现在,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3篇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钟楼。钟楼位于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 (1384年),当时钟楼的位置并不在现在这个地方,那么它在哪儿呢?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楼就是鼓楼,钟楼最初的位置在鼓楼以西的迎祥观内。迎祥观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观,唐睿宗李旦为了给自已的母亲过寿,特制了一口钟安放在迎祥观内。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安城不断地扩建,钟楼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将钟楼迁移至今天的位置。

钟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击钟报时。每天清晨,当钟声响起,四个城门就打开,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傍晚鼓楼的鼓声一响,人们就回到城里关闭城门,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晨钟暮鼓”。过去用来报时的.钟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20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钟”。景云钟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声音洪亮,充分表现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铸钟水平,原钟现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钟是景云钟的复制品,它的体态、大小、重量、纹饰与原景云钟都是相同的。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钟纽部分:据传海中有一种大兽叫蒲牢,它虽然凶猛,但是非常害怕鲸鱼,每当鲸鱼攻击它,它就会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声非常响亮,人们在铸钟的时候就将它缚在钟上,以祈求钟声洪亮,我们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钟就像张着大嘴的蒲牢,撞钟之木就像鲸鱼,鲸鱼咬一口,蒲牢叫一声,鲸鱼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响,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来试试。关于蒲牢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蒲牢”是龙王爷的第九个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这位蒲牢平素爱大声喊叫,声音非常洪亮,因此钟纽常常做成蒲牢的样子,希望能使钟声洪亮,总之有了蒲牢,钟声就会洪亮,这是无可置疑的事了。

再来看看钟面,这里有龙、凤、鹤、狮、独角牛,以及飞天、彩云、蔓草等,花纹线条流畅、首尾相接,它们分别代表着道教法规、富贵权势、天上人间,以及现世未来,是一幅集福、权、贵为一体的宗教纹饰画,特别珍贵的是这篇唐睿宗李旦亲笔所书的铭文。李旦的真迹共有三处:孔子庙堂碑、顺陵碑以及景云钟铭文。因孔子庙堂碑和顺陵碑都己被毁,所以现在李旦的真迹就仅存景云钟铭文一处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钟的制作,无论是从书法的角度,还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座坐落于四条大街交会处己600多年的钟楼吧,我们先从屋檐讲起,大家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钟楼有三层屋檐,其实它只有两层,也就是说在二楼是一层楼两层檐,那么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屋檐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就是统治阶级为了提高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而独占的一种形式,就是同样的重檐屋顶也有着最尊与次之的区别,重檐庑殿为最尊,比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门。钟楼采用的四角攒尖顶形式,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画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楼、台、亭、阁采用这种形式,到了明清这种形式就更加兴盛起来。大家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这在过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盖房子只能盖单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现。也许有的朋友已经注意到了,在屋顶的四翼角戗脊上有一排动物形状的构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仙人、走兽。我们依次来看一下:第一个是仙人,在它后边分别是行龙、飞凤、行狮、天马、海马、飞鱼、押鱼,这几种走兽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龙风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狮子是兽中之王、镇山之王;天马、海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飞鱼、押鱼是海中异兽,据说可兴云作雨、镇火防灾。建筑工匠们巧妙地将政治象征、艺术装饰和实用构件统一在一起,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小块木料拼合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与梁枋上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种构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弓形短木称为拱;在两层拱之间用方木块相垫,小方木形如斗,所以这种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即称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在梁枋两端下面,则可以减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确是一种很奇特的构件,一块块小木料组合起来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样深远的屋檐,这是我国古代工匠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建筑首先作为一种物质财富,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物质的躯体,同时也产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体和房屋各种构件的制作中,人们都对它进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装饰就是这样开始在建筑上出现的。古建筑的门窗是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在它们身上自然集中地进行了多种装饰处理。大家现在看到的格子门,门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内容有生动感人的民间传说、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楼上楼下加起来共有64幅,若朋友们感兴趣,不妨仔细研究一下, 看看您能猜对多少。

进入钟楼一楼大厅。首先请大家抬兴看:顶部一个个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圆形的叫藻井。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组成一个一个的木方框,上面贴有彩色图案的纸,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绘。钟楼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绘的,共184块,有艳丽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红梅,有清幽的兰花,一年四季就在这小小的四方之间争娇斗奇。在讲藻井之前,我想先请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案呢?有朋友说这是城市的中心点,还有朋友说是云彩,我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听完后大家就会明白了:传说关中地区过去常闹水灾,每一年都会发生一次,有位道十看过风水后说:钟楼东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条大鳌鱼,每一年这条大鳌鱼都会按时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它这一露头,关中地区便会汪洋一片,知县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将原钟楼拆除,在它的东半里,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处重新建了一座钟楼,钟楼建好后,果然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绘的时候,就做了这样一幅“霞光万道”图,大家看这幅图案像不像太阳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纹呢?这正是:钟号景云鸣彩凤,楼雄川口锁金鳌。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4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5篇

钟楼地处西安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它古时用来在清晨敲钟报时,故称钟楼。从建成之日起,钟楼就一直被看作是古城西安的象征,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始建于1384年。钟楼的基座是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高8.6米,宽35.5米,全部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外部重檐3层,但内部仅上下两层。楼檐四角攒顶,檐下饰有彩绘斗拱。“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但能使建筑物更加牢固,而且更加美观。斗拱在商代就已出现,在我国青铜器的花纹上,可以看到较完整的斗拱图象。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6篇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7篇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8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钟鼓楼及城墙沿途讲解的导游__ 钟楼的钟声诠释了西安古城的古朴和这座历史古城的浑厚。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在欣赏钟鼓楼城墙沿途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西安这座古城风韵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饮食文化,说起西安的饮食,大家能否说出西安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小吃吗?

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边有两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话“千古风味饺子香,传奇品质德发长”,对,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德发长,德发长是以饺子宴而著名的。大家如果想去品尝的话可以在我们旅行完之后互相结伴去感受一下德发长的非同寻常之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没品尝过这里的饺子!不过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风味这一名号,想必一定实至名归吧!说完了饺子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羊肉泡馍在哪个地方有卖的? 那么请大家随我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德发长隔壁有个同样建筑风格的酒家——同盛祥。在同盛祥的门口我们会不经意留意到一个雕塑,那么大家能说出这个雕塑展示了陕西八大怪中的哪一怪呢?(凳子不坐蹲起来)同盛祥主营牛羊肉泡馍、各种特色小吃,而且将传统特色与现代时尚融为一体,所以来这个地方来就餐的话我想大家会感受到西安文化的多姿多彩吧!

穿过钟鼓楼广场,我们现在到了雄健宏大、古雅优美的鼓楼,鼓楼的街道两边都逝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各种知名的西安小吃应有尽有,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西安最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是什么街?不言而喻,就是回民小吃一条街,来到西安的游客如果有机会来回民一条街的话都认为西安回民街有它很独特的一面,那么为什么这么说?我想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和饰品店 带给我们无限的吸引,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吧。

回民街一般指的誓楼到北院门一线,南北走向的街道,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大约500米左右,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

成荫,路的两旁逝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两边的商铺主要是以经营餐饮和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饰品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经营的,具有浓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的的喜爱。

大家现在看到的街道两旁的饭店都是正宗的回民饭店。其中有几家比较有名的饭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贾三灌汤包、红红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孙家羊肉泡馍等等。其中关于西安的羊肉泡馍还有一段比较风趣的传说,相传大宋皇帝赵匡胤在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饮挨饿的生活,有一天他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到他非常的可怜,所以就让他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掌柜就浇了一勺滚热肉汤之后放在火上煮透。接着赵匡胤就大口大口的吃完了那顿饭,当时他感到这顿饭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有一天,他路过长安时,仍忘不了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就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馍,吃完之后仍然感到鲜美无比,所以就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从此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馍便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所以有机会大家可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民俗风味。

其实在回民小吃一条街上,还有很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饰品供大家选购,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饰品可谓是琳琅满目,种类多样,比如这里还摆放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饰品,那么大家可以买上一两个作为来西安的纪念。于此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里的有很多有卖小孩穿的老虎鞋、大红帽子等等,大家都知道红代表吉祥与如意,所以我想大家还是有必要在回民街选购一些纪念品的。

刚才我们说到回民小吃一条街具有深厚的文化,那么大家谁知道它的来源吗?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回民街曾经就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迎来了来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节、学生。那么这些人也就是后来的回民。据历史记载,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后,在这一区域经商、留学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了今天,这里成为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的聚居区。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之地,这一区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庙、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广元寺等众多文化遗迹。街区内众多街道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清真饮食城、民族购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区相映成趣。

大家现在看到这座寺庙位于化觉巷内,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之后经过了宋、元、明、清的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进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经过政府和寺院前后30年的重修,不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还新增了不少与寺院风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筑。

相信通过对这一地带文化的有效保护,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将会成为一个能够体现我们西安的文化特色、黄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区。

接下来呢,我们将赶往我们的下一站——西安古城墙。在去古城墙的路上我会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沿途的景区,那么值得一提的逝文化一条街,

从西安钟楼南行,快到南门时然后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从这幅对联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这条街的主题。显而易见,书院门比我们刚才介绍的回民小吃一条街多了几番诗韵在其中,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书院门游览,或许大家会在这里有更多的收获。

那么从钟鼓楼到城墙沿途的讲解就到此为止,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尽管来问我,我会尽量为大家解答。同时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在西安玩的愉快、开心!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9篇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大家就叫我常导吧。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参观西安钟楼吧!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看,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就是钟楼,它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丽极了。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砖筑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来到钟楼楼身观光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能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浑厚洪亮的钟声好像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来;如今,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让小孩健康快乐……一跨入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但一排和一排形状不同;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水墨画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钟和书画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人的技艺高超。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鼓楼和钟楼遥相呼应,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一起参观西安鼓楼。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10篇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的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11篇

Good morning, Welcome to the ancient city of Xi' Nice to meet I'm your tour guide this My name is Xu Just call me Xu Dao or Chen Now let's start the journey of Xi'an ancient city wall!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briefly introduce the ancient city wall of Xi' The ancient city wall of Xi'an is also called Xi'an Ming city 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Xi'an, Shaanxi The height of the wall is 12 meters, the top width is 12-14 meters, the bottom width is 15-18 meters, and the outline is a closed rectangle with a perimeter of 13 74 The city wall is used to be called the ancient city area, with an area of 11 square With an area of 32 square kilometers, the famous bell and Drum Tower in Xi'a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ancient

In front of us is the main gate of the city There are four gates like this: Changle gate (East Gate), Yongning gate (South Gate), Anding gate (West Gate) and Anyuan gate (North Gate). The four gates were the original gates of the Ming city Because of the military and defense needs at that time, they were all single door caves, and they all built three walls, and Weng city wa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So far, except Yongning gate, only two walls are left in the other three

OK, here's your free Please gather here in an

At the end of this tour,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to my I wish you all good health and good Goodbye in the

西安钟楼导游词 第12篇

The bell tower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East, West, South and North streets in Xi' It was used to ring the bell in the early morning in ancient times, so it is called the bell Since its completion, the bell tower has been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the ancient city of Xi'an and is now a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in Shaanxi It is the largest and best preserved bell tower left over from ancient Xi'an is an important military and political town in Northwest China in Ming Its bell tower ranks the first in terms of architectural scale, historical value and artistic value in

The bell tower was built in The base of the clock tower is square, covering an area of square meters, meters high and meters wide, all of which are built with green The building is of brick and wood structure, 36 meters The external eaves have three layers, but the internal eaves have only two The eaves of the building have four corners, and the eaves are decorated with painted "Dou Gong"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wooden buildings in It is also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It can not only make the building stronger, but also more Dougong appeared in Shang We can see a complete picture of Dougong on the patterns of Chinese

Features: the bell tower was built in 1384 in the 17th year of Hongwu reign of Emperor Zhu Yuanzhang of Ming It was named after the iron bell hanging on the When it was first built, it was located at today's Guangji street, facing the drum In the 10th year of Wanli reign of emperor Shenzong of the Ming Dynasty (1582 AD), Gong Xian, the imperial envoy of xun'an, presided over the relocation of the bell The bell tower is a typical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Ming Dynasty, with double eaves and Dougong, high-rise and slightly upturned

Anecdote of giant Bell: o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bell tower is a Ming Dynasty iron bell, weighing 5 tons, with eight trigrams patterns cast on the side of the It was built in the Chenghua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1465-1487). But it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bronze bell that hung in the bell tower The huge bell originally hung in the bell tower is the "Jingyun bell" cast in the Jingyun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now stored in the forest of Steles Museum). It is said that after moving to the present site, although the style and size of the building have not changed, the Jingyun bell will never No choice but to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西安钟楼导游词(热门1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西安钟楼导游词,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