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导游词 > 详情页

xx红旗渠导游词

作者:2022-07-12 10:09:220

xx红旗渠导游词1


红旗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吸引很多游客来参观,导游要给游客做好详细的景点介绍。下面是范文网带来的安阳红旗渠导游词,欢迎查看。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篇一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您欢迎来到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南来旅游。我是您此次行程的导游员,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小郑。俗话说,“大海行船靠舵手”,今天我们坐车呢,就要听司机师傅的。在我右手边的就是我们的司机范师傅,著名演员范伟小品演的好,而我们的范师傅车开的好,保证大家会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本次旅行就由我和范师傅竭诚为大家服务,在旅途中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尽管提出,我将尽力给予解答和满足,最后也预祝大家此次旅程带着期待而来,载着满意而归!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上午游览红旗渠,中午在饭店吃饭,下午游览殷墟,晚上入住安阳酒店。我们是从郑州出发的,向北经新乡、鹤壁、安阳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林州红旗渠了。由于当前车速较快请大家坐稳扶好,不要打开车窗把头手伸出窗外,以免发生危险。好多朋友是第一次来安阳,那么下面我就把安阳林州简单的介绍给大家。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是甲骨文的故乡,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还是《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不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经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安阳林州红旗渠风景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一千二百五十座山头,凿通了二百一十一个隧洞,架设一百五十二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五十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奇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朋友们,“心动不如行动”,林州红旗渠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做好下车准备,关好车窗,带好贵重物品,到达景区后呢,请大家跟紧队伍,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抽烟,注意保护景区环境。好了,请大家跟我下车参观吧!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篇三

朋友,有一首歌曲您还记得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势把山河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我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20世纪 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在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主要以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以及太行山集华山之险、峨媚之雄、三峡之奇、黄山之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而开发建设的风景名胜区,现在以妖娆多姿的风采,向世人展示其独具的特色和巨大的魅力。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

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 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其中,既有凌云壮志的豪迈气概,又有雄伟壮观的战斗场面,站在浮雕前使人感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在千军万马战太行浮雕右侧,是红旗渠主要工程壁画,共有六幅。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任村公社青年民工,在一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六部要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原是乱石堆坝,其坝高雄踞亚洲第三位。设计总库容7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530万立方米。后经过沥青处理大坝印水面和高压混凝土岩缝灌浆,现大坝性能良好。它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现在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可以行汽车;中间是涵洞,可以流渠水;下面是河床可以过洪水。现在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南下,英雄渠沿淅河东流,至合涧镇西汇合,形成了一处优美的飞流直泻奔腾图。有诗赞曰:“珠溅花飞雪裹玉,流激瀑泻浪逐波。闸开倾进琼浆液,两韵一渠唱凯歌”。

总干渠分水闸,是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苑也以此而得名。总干渠分水闸楼顶高悬郭沫若亲笔书写的“红旗渠”三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闸门内奔泻出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红旗渠一干渠,沿林滤山东峦至合涧镇与英雄渠汇流,浇灌着姚村、城关、合涧等35.2万亩土地;二干渠沿山坡东南方向到横水镇马店村,浇灌着姚村、河顺、横水等11.6万亩。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隧入口处,距分水闸500米,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浇灌着任村、东岗、河顺等4.6万亩土地。

1997年,分水闸实现了计算机遥控观察调节水位,使红旗渠灌区达到了国内自动化管理先进水平。

在分水闸的后面,有一座“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反映林县干旱历史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图片;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图表;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

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这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一派雄险秀丽的景色!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被开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有大智大勇,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腰系大绳,下堑除险。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但这伙“虎口拔牙”的勇士们有时也会被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

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神工铺就是当年修渠民工居住过的地方。

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发展三部曲的电视片。

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将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教育子孙后代永远不忘当年修建红旗渠,改变干旱缺水面貌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挥红旗渠精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工程,详细看了碑刻等文物,听了讲解员的实地情况介绍后感慨地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猜你感兴趣的:

1.安阳殷墟景点导游词

2.河南红旗渠导游词

3.安阳殷墟导游词

4.河南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5.河南景点导游词

6.河南导游词大全


xx红旗渠导游词2


安阳红旗渠风景区导游词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阳红旗渠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1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林州市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___能够叫我小洪。这天我们要参观的是——红旗渠。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此工程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当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1990年,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历时十几年,透过科学规划,建成了分水苑、青年洞、络(luo)丝潭三个景区,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分水苑景区,当地原名坟头岭,由于红旗渠总干渠在那里分为三条干渠,故改名为分水岭。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2

第一幅是“红旗渠源”。红旗渠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是将漳河水引入红旗渠的枢纽工程。1960年3月,承担截流任务的林州人民,在无大型机械,又无先进技术的状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跳人冰凉刺骨的激流,逼水改道,流入红旗渠内。

第二幅是“青年洞”,关于青年洞的大致状况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第三幅是“空心坝”。该工程是以坝上过河水,坝中过渠水,解决了河水与渠水在一个平面上交叉的矛盾,是一座两用坝,故称空心坝。

第四幅是“南谷洞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既起到调节汛期洪峰,又可补充红旗渠水源,此刻已被开发成“太行平湖”风景区。

第五幅是“桃园渡桥”。该桥是座三用渡桥,上面是公路,能够行汽车;中间是涵洞,能够流渠水;下面是河床能够过洪水。此刻为了解决林州城市人口用水,又在涵洞里铺设了管道,把弓上水库的水逆红旗渠水引入市内,所以又成了四用桥。

第六幅是“红英汇流”,描绘的是几大主要工程汇合完成的辉煌景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由分水苑景区乘车上行30公里,就到达青年洞景区。那里山高水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八米宽的红旗渠从山中穿过,确实是一道雄险秀丽的风景!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看到雄鹰展翅,就不会忘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继续努力奋斗,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3

此刻我们看到的就是虎口崖,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当时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勇敢无私的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伙伴们,腰系大绳从山崖上飞荡进入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大家看崖下就是著名的神工铺了,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地方。为了早日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他们都甘愿露宿山崖,争取更多的时间施工;应对艰难的生存和施工条件,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互相鼓励,听从指挥,以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使得整个工程得以早日完成。该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红旗渠最艰险的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林州儿女依然持续着乐观的情绪,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完成了这一伟大历史性工程。红旗渠的修筑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透过这天的游览,我想大家对整个伟大的工程必须有了更深了解,期望大家不要忘记当时艰苦的山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伟大的修渠人。

好了,游客朋友们,景点的讲解到那里就要结束了,在那里,我要多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我想大家还意犹未尽吧,此刻请大家自由参观游览,拍照留念。景区游人较多,请注意物品安全,但是期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集合登车,车牌号是豫____,为一辆蓝色大巴车。祝大家玩的愉快,谢谢!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4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这次旅游由我来当你们的导游。我是杨紫涵,大家可以叫我杨导。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周总理曾自豪地宣称:红旗渠和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为了修筑红旗渠,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56人重伤致残。在新中国60年代,林州人民为战胜十年九旱的自然生存环境,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开凿了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神工铺,它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由于当时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又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山崖住满了,他们就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大家抬头看,那就是虎口崖。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崖的中间,是往下凹下去的,就像老虎的嘴巴。“虎口”上边垂下来的岩石,就像老虎的嘴巴。现在我们走在虎口崖上,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虎口”里面的景色。“虎口”里有许多垂下来的岩石,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碰着头。

安阳红旗渠导游词5

修建红旗渠时,队长任羊成和除险队员们腰系绳索,身临悬崖,撬石除险。身上被大绳勒的青肿,被荆棘刺得生痛,但他们还是顽强作业。一次,任羊成正要扑进倒檐除险,上面掉下一块小活石,他躲闪不及,一排门牙被砸掉了,他吐掉口中的鲜血,继续凌空排险。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于是,这座山崖就叫虎口崖。荡气回肠的红旗渠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典范,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先告一段落,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我们三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祝大家在本次旅游愉快。谢谢。


xx红旗渠导游词3


考察红旗渠体会

让红旗渠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高仲岗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开拓这条渠,以杨贵为班长的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矢志不渝,苦干实干加巧干,耗时十年,用甚为简陋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条震惊中外、造福万代的人工天河。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成了红旗渠,同时用坚韧的意志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乃至国外人士到这里接受精神滋养和洗礼。中国正在开启一个新的发展征程,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既是在书写个人的历史,也是在为民族的历史添砖加瓦。

我跟随志丹县党政考察团先后考察了红旗渠分水闸、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并详细了解了红旗渠的故事。在红旗渠纪念馆,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实物,听着工作人员讲述那一段难忘的岁月和艰苦历程。在红旗渠青年洞,实地体验当年林县人民在太行山峭壁上靠一锤一钎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壮举,现场学习感天动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深情重温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动人史实。实地参观学习后令我倍感震撼,深受教育,并深深感受到:红旗渠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红旗渠,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经典。红旗渠精神,成为地处太行山一隅的林州市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的力量之源、立市之本。走进红旗渠畔,每一个红旗渠故事都感人至深,都令人荡气回肠,每一个故事凝聚着奋斗不息的荣光,都洋溢着蓬勃的力量,张扬着民族前进的激情。从红旗渠水利工程到红旗渠风景区,从红旗渠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从红旗渠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是一部民族精神的光辉史诗,林州的发展历史是永不断流、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中华民族展现出的大无畏的抗争精神、不屈不挠的苦干精神和包容守护的团结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红旗渠精神则是新时期中华优秀文化发出的新芽,结出的硕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要勿忘初心,继往开来,让红旗渠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一以贯之地加强理论学习,为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就是要坚持领导垂范,树立奉献精神。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做到率先垂范、敢于担当、无私奉献,有困难干在先、创在前,有重任多流汗、多担当,以自身强带动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作风;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团结奋斗;就是要持续保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共同奋斗的热情,齐心协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务必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到位。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作为一名人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营养,在思想和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要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志丹赶超发展,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xx红旗渠导游词4


参观红旗渠学习心得

在建党97周年之际,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分子于7月中旬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他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结合本职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红旗渠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十年艰辛最终修筑成功,团队精神是基础。要想把事情干好,没有清晰的思路、团结的集体不行。红旗渠是当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一群有梦想、有信仰的人共同建设完成的。这个团队很好,这是成功的基础。做任何事情,必须具有团队精神。保险理赔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公司客服部的员工是核心团队,公估公司和代理公司的代查勘人员也是团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大的团队,只有团队各方面人员团结协作、同心协力,才能把分公司的客户服务工作做好。

二、红旗渠的建设体现着创新精神。红旗渠引的是山西漳河之水,把山西的水引到河南的想法,首先就是思路的创新。在整个修渠过程中,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也不断的涌现出各种创新的举措。所以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创新。目前我们公司处在发展初期,理赔服务基本上依靠代查勘,很多其他大公司的管理办法在这个阶段无法照搬使用,只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并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三、红旗渠在建设过程中分工明晰、职责明确、人尽其才,充分体现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核心就是“明确分工和提高效率”。一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分工明确,我们公司也需要这样。每个岗位、每个小组、每个科室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了,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效率就提高了,科学管理就收到了实效。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祖国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xx红旗渠导游词5


此次有幸到河南林县参加公司组织的红旗渠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让我不仅了解了当时在大环境下林县那段坎坷的历史,而且全面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短短的几天时间,聆听了精彩的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实地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走红飘带、水长城,观摩青年洞,身临其境的触碰和感悟,让我情不自禁脑补出一幕幕当时全县十万民众热火朝天修渠的画面,内心充满了震撼和感动。

红旗渠建设时期正是我国遭到短暂困难的时期,自然灾害袭击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河南林县形势尤为严峻,此时又受到新中国“三大革命”运动的夹击,老百姓真正在水深火热之中垂死挣扎。“人相食”“一担水要了新媳妇的命”,这些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正是当时林县人民所切身经历的如同生死一般的折磨。

“重新安排林县山河”,这句气势如虹、大气磅礴的话语不仅是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一心为民的心声,更是林县数十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夙愿。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也是林县人民凭借敢与天地争斗,视死如归,齐心协力克服“旱魔”的坚强意志和勇气;300名青年延续血脉,秉承红旗渠精神,齐心协力啃下太行山腰间的“硬骨头”,凿出了永刻历史的“青年洞”;整个工程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个,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总投工3470.2万个。他们真正诠释了“愚公移山”的可贵品质,最终使得红旗渠飞跃巍峨的太行山,成功“引漳入林”。从此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便滋润了林县的每一寸久旱的土地,亦如同母亲甘甜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她的后人。

在这项伟大的工程中有像李改云这样舍己救人的巾帼英雄,有像任羊成这样勇敢飞舞在半空中“虎口拔牙”的铮铮铁汉,还有像张买江这样多次在爆破中死里逃生的人民楷模,正是这些人民的英雄改变了历史,雕刻下了宏伟的山碑。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用鲜血换来的,有81人在建设红旗渠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还有年仅17岁的翩翩少年。所以,清澈的红旗渠水就像炙热的血液一般永久的流淌在林县儿孙后代的身体里,也感动着每一位从红旗渠中获得精神给养的中华儿女,鼓励着人们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生生不息,艰苦奋斗。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红旗渠仍以它独特的冲击力撞击着我们的灵魂,它像一座历史碑刻,铭记着那段难忘的岁月;他像精神堡垒,凝聚了万千人的意志;他更像一堂永远的党课,让我们懂得在困境和绝望中如何去战胜自我,重获生存的信心。

红旗渠不是一座单纯的水利工程,而是一座凝心聚气的民心工程,一座民族精神的解放工程,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路标。

时间为证,红旗渠精神将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xx红旗渠导游词》,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