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设计  生物教案 > 详情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

作者:2022-07-10 10:11:331

高考生物知识点1


生物高三的知识点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高三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高三的知识1

光与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

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

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5、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四、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生物高三的知识2

1.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

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2.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

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Mg;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

3.原核细胞的特点有:

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

4.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

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5.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

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6.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

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

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7.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调控的。

8.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成顽症个体的潜能。

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

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9.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

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10.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11.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少,与ADP相互转化。

需耗能的生理活动有主动运输、外排和分泌、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大分子有机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

12.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不是能源物质。

但脱氨基后能分解放能。

蛋白质脱氨基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空腹摄入蛋白质、自身蛋白质分解、过度饥饿等。

13.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

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储存;转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天都降解更新。

14.同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同质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多。

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备能源物质。(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15.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

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16.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分解,肝脏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

细胞缺能,总感饥饿而多食,使血糖浓度高于肾糖域(160—180mg/dl),最终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释)

17.有氧呼吸的特征产物是水。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因素是O2浓度、温度、水。

18.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是由细胞内的酶种类决定的。

产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数植物、酵母菌;产乳酸的生物有动物、乳酸菌、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缺氧时)。

19.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

硝化细菌(生产者)的代谢类型是化能自养需氧;根瘤菌(消费者)和圆褐固氮菌(分解者)是异养需氧型;红螺菌是兼性营养厌氧型。蛔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

20.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单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意义是提高适应性。

21.植物激素是在一定部位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生物高三的知识3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

(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1)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生物高三的知识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9世纪末叶,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如何?到底哪种成分才是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由于染色体不是单一物质组成,因而,遗传物质到底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相当激烈,随着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进行,使人们普遍接受了DNA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你认为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一是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是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三是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四是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在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中,一批批科学家前赴后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这些经典实验的创新之处及其他们的结论怎样?格里菲思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肺炎双球菌一起注入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并分离得到了能够稳定遗传的S型肺炎双球菌。据此,他得到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促进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艾弗里及其同将组成S型肺炎双球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已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并创造性的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加入,发现只有加入DNA才能促使R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他们首次提出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让人们普遍接受“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结论的科学家是赫尔希和蔡斯,在于他们找到一种特殊的实验材料——大肠杆菌T2噬菌体(蛋白质与DNA可以有效分离),并借助于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噬菌体侵入到细菌的成分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亲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为什么只能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不能用14C和18O?如何标记?标记两种物质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进行噬菌体中侵入到细菌体内的是DNA还是蛋白质,因而标记元素应该是蛋白质或DNA特有的,如果选用14C和18O两种物质均含有不具有特异性,因而不可以。

而DNA含P,蛋白质含S,P、S是他们各自特有的元素,因而可以用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由于噬菌体等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宿主细胞单独进行,其生命活动及物质合成必需依赖于活的宿主细胞,因而,利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应先利用同位素标记其宿主细胞,然后以噬菌体病毒侵染已被标记的细菌,使形成的噬菌体含有被标记的元素。

5.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正确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对所有生物而言,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还可能是RNA或蛋白质;

二是含有D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三是绝大多数生物含有DNA。

生物高三的知识5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

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高考生物知识点2


生物高中知识点总结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高中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高中知识点1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生物高中知识点2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

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通过类比推理提出)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8.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0.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6.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8.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20.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1.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5.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6.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7.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8.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9.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30.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32.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3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5.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6.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注意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重在产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组是兄弟姐妹有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染色体变异是唯一可以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变异。

37.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38.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

39.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40.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

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生物高中知识点3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 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注意其区别)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24.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5.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6.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

2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30.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

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32.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3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3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5.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3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重要特征。

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大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常呈镶嵌分布。

3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0.演替的类型: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

②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4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4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其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4.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6.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不可逆不循环,逐级递减。

47.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8.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遵循这一原理,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9.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0.物质循环的特点: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高考生物知识点3


2021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考生物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一】

一、高考答题的基本原则

1.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

做题的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可或可能”“一定”“主要”等。

(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一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

(3)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做需要做标记:一防涂卡出现错误,二是有时间后可以快速找到不确定的试题重新检查。

(4)做完所有选择题,就转涂好答题卡。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理综选择21个共126分,若最后涂卡,可能会因为心急造成的紧张导致涂卡出现严重的错误。

2.非选择题建议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

先把自己有把握的题尽量一次做好。如选修试题,接下来是生物与环境试题,最后做实验设计和遗传试题。

做到认真阅读时要看见、看懂每一句话,关键的提示用笔在试卷上做简单的勾画。

高考试题设置问题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识记能力到理解能力。在做好会做的题的基础上,还要处理好半会半不会的试题,尽量争取多拿分。

二、从高考的网上评卷得到的启示

启示之一:按试卷要求规范答题。

1.涂选择题要用正规的2B铅笔,答非选择题时,要用规定的水芯笔(0.5mm),墨要浓点,卷面要整洁,字迹要清晰,字距要适当,不可太挤、太满。

否则扫描图像可能不清晰。

2.不能超框答题!答题框外的部分不会被扫进计算机,是无效答题。

启示之二:用专业术语答题、坚决不留空白

1.强调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2.尽量熟悉理综试卷的特点:生物题容易得分,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保证生物题有时间做。

三、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启示

1.用生物学专用术语回答;

或用推理、计算得出的符号或数据等回答。

(1)联系中学知识,找到适合的专用术语,或推理、计算得出符号、数据等填空,力求准确、全面。

(2)当不知填什么或填多种情况都行时,不妨揣摩出题者的出发点,是为了考查中学里的什么知识点。

(3)对于图表、曲线等试题,需要根据图表或曲线中提供的文字或数据信息进行填写。

(4)当拿不准时,在不离题和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答案后可用括号补充。如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分解者),抽样检测法(血细胞计数板法)。

2.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回答为什么)。

(1)要明确其考查的知识点,答题时才能答准。

(2)要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才能全面。

(3)答案宜简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

(4)若可能,尽量用课本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5)若课本中没有,自己要精心组织语言,但要注意话要说完整,不要“词不达意”甚至“答非所问”。

(6)写好后要读一遍,注意科学性。

四、生物科得高分的关键点

1.选择题统统拿下(共36分)

生物科的选择题放在最前面,一般来说非常容易,目的就是让学生放平心态,发挥出正常水平,让学生“开门红”,安稳心情,否则会影响整个理综成绩,所以应争取拿满分,若有较难试题,一般是第5道,最多失分不能超过一题。

2.选做题一分不失(共15分)

选修一是实验操作技术的运用,主要以教材为本,识记为主,故只要考得不偏,拿13分或满分是可能的;为了平衡难度系数,最近几年选修三的题目也不会出得难。

3.必做的非选择题尽量多得分(39)

这个部分有四道大题(29、30、31、32),一般为细胞代谢、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和遗传规律四个模块知识,往往有两道是比较简单的,甚至一看得答案,无疑这个分数是要拿下的(18分左右)。

最近两年全国一卷“生物与环境”部分没有考,换成了实验设计,这就增大生物测试的难度,不需要怕,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中把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步骤认真讲授了,我们同样经历了多次练习,有信心能够应对。

压轴题一般是遗传题,同学普遍反映遗传试题是比较难,但不能丢,因为前一两空比较简单,就要尽量得分。最近两年遗传试题回归教材,主要考察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或推理过程,文字描述较多,相对往年遗传试题来说难度降低了,千万不要见到遗传试题就一丢。

4.记忆是生物拿高分的基础

要读书、背书,熟记教材原字原句,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记不背,是不可能读好书的。

5.考前:回归课本

把教材上的原句原话,尤其是加粗的黑体字,制作成填充,填写。

把教材上重要知识点归纳出来,点击关键词。

列出教材上的图解、反应式等,默写。

阅读章节的前言和小结。

五、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对高考实验试题研究发现:填写实验操作步骤-在已知操作步骤上填写-填写实验设计方案和结果结论。

2017年全国一卷29题实验题,给今年高考复习准备过程带来了风向标的转变。去年不太注重实验设计的教学,到今年特别注重实验设计类的教学。这就是高考命题对我们中学教学产生指挥棒作用。那么今年实验题又会怎样呢?

2017年增加了实验试题的难度,为了防止高考生物命题再反中学老师教学套路,今年再次出现实验试题书写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深层次试题的可能性较大。总之,不论高考实验试题如何变,我们都要加强实验题的答题技巧训练。

(一)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为了使实验描述更加清楚,应首先进行分组标号。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是A、B、C。

(二)在实验设计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排除一些无关变量的影响

1.所用生实验材料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描述时可用下列语言:

①植物:“大小相似,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

②动物:“体重(体长)、年龄、生长趋势相同”有时甚至要“性别”相同

2.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种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的等量的问题。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使用“等浓度”“等体积”“适量的”“一定量的”;实验时间和条件上用“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PH”等语言。

3.实验器具要相同

①容器应使用大小相同的;

②如果使用滴管滴加不同的溶液,应选用不同的滴管。

4.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且适宜。

即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做同样的处理。

(三)对结果和结论的处理与分析

1.要分析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究实验.

2.验证实验结果和结论是唯一的,结论即是题目中的实验目的。

而对结果的分析是指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结果的。

3.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有多种可能性,一般有三种可能:正相关、负相关、中间(无影响)。

结果的预测和分析一般描述方法是:若(结果)、则(结论),不能把结果与结论相混淆。

(四)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有关酶的实验设计,应注意各步骤的顺序,必须先调节相关条件(温度、PH等)才能使反应物与酶相遇,还应注意空白对照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2.有关生长素的实验设计中,应注意对胚芽鞘的生长状况描述:“向哪方弯曲生长”“向上生”“不弯曲不生长”;无籽番茄培育时注意“去雄”“套袋”“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等

3.动物激素的调节实验中,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的研究常用饲喂法、切除法、注射法,常用蝌蚪、小白鼠和小狗作实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常作甲状腺素含量增多、减少和不变三种处理;

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研究常用注射法,常用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常做该激素含量增多和不变两种处理。

4.无土栽培时应注意,“培养液中通空气”“适时适量补充稀释培养液”

5.遗传学实验

a.植物杂交实验:若为两性花的植物杂交,则应注意“去雄”“人工授粉”“授粉后套袋”,如果为单性花,则只要“套袋”

b.动物杂交实验:千万不能有“自交”,应为“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

六、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

1.专有名词写错,书写不规范、用词不准确

2.答题条理件不清,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

3.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不在规定区域答题

4.时间安排不合理、考试心理不佳

5.考试中常出现笔误或漏字、错字.

6.遗传图解书写不规范,常见的不规范写法有:

(1)不写或错写“P、F1、×、↓、♀、♂”符号

(2)基因型书写不规范,如:aA,BXbX等。

(3)不写出“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比例”等必要的文字。【注:配子类型复杂的,一般不作要求】

(4)若是伴性遗传,要在表现型之后注明性别。如“白眼雌蝇”“色盲男性”

2021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二】

一、选择题答题方法技巧

①努力搜寻教材相关知识。

根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努力搜寻教材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答题一定要有依据,很多信息题背景虽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却落脚于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努力转化成教材中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破题。

②认真分析题干和选项的逻辑关系。

生物之所以是理科,是因为它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因此,答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

“在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牧草的产量,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的判断,”这就属于一个逻辑推理的判断问题,需要学生仔细思考,挖掘题干条件,才能正确作答。而正确的说法是,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会导致其他种类草的数量会减少或消失,生态系统结构变的简单,故其抵抗力稳定性反而会下降。

③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小技巧。

近几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中,涉及“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约占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错误原理”,这类题目才能迎刃而解。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①图表的正确应用。

如果题中有图和表,努力将题图与题表进行结合,最后,通览全题,然后作答。

②答题时要保持得分意识。

一般答案只有两个出处,一在教材,二在题干。

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对于前面的空举棋不定时,往往也可以从后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时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中。

③规范答题,注意生物术语的使用。

写解答题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在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能体现要点的一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组织语言描述,这样避免答题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另外,要注意规范书写,不能漏字或错别字。

例:光合作用中的“合”、双缩脲中的“脲”、斐林试剂中的“斐”、溴麝香草酚蓝中的“溴”“麝”、蔗糖的“蔗”、自由组合不能写成“自由结合”、生态系统不能写成“生态细统”。

三、专项题型突破

①图像、图表题的一些技巧。

曲线图题可以用“读轴——看线——综合分析”三步进行分析,即先看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包括数量单位也要看清楚,是量还是率。

例:种群增长数量还是种群增长速率,然后分析曲线的走向,有没有转折,如:光合作用曲线中的限制因素问题。最后综合分析曲线含义。

图表题要遵循“点、线、面”的三看原则:首先看特殊点,尤其是有“0”的数据,然后看整列或整行的数据关系,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否有转折点。再纵观整个表格中的数据,比较各行、各列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转化为曲线图的思想去思考、作答,会更容易一些。

②分裂、复制图解法。

凡是涉及细胞分裂、复制的题目,都可以用一个方法——画图解决。在草稿纸上把细胞分裂过程或DNA复制过程画出来,或几个关键图形(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画出来,结果便一目了然。

③实验设计题。

实验题是高考生物的重头戏,而实验题的灵魂是实验原理。所以要深入的理解实验原理,这样才能准确寻找到实验的单一变量,进而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准确设计实验。

例:“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实验中,光照就是单一变量,创设的条件就是有光、无光两组。其他条件如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植物种类、数量等都为等量。

这样,整个实验的框架就搭好了,而这种题的得分也必然会很高。

2021高考生物答题技巧【三】

题型一:曲线类答题模板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数据计算类

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信息迁移类

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


高考生物知识点4


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知识点1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F2 代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生物知识点2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①能自我复制;②结构相对稳定;③储存遗传信息;④能够控制性状。

三、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生物知识点3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生物知识点4

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1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1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1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1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1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1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2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生物知识点5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

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7、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1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12、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1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1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1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1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1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

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1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1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2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能够无限增殖


高考生物知识点5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知识是青年人的最佳的荣誉,老年人最大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政治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政治知识点1

选择题重点

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国体是指国家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4.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

国家事务。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6.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7.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

8.最广泛的民主,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9.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10.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这套制度体 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

1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2.今天中国所焕发出的蓬勃活力,就是中国人民真实地拥有广泛自由、民主、人权的生动写照。

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5.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

16.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17.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18.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1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0.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口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21.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22.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3.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政治责任。

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4.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5.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26.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7.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 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8.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9.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30.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

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公民必须自觉地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对立起来。

31.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3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33.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34.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5.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36.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以及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37.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38.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39.差额选举: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局限性: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40.等额选举: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限制选民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影响。

41.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42.直接决策方式(民主协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专家咨询制度(论证会、座谈会,征求专家的意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示,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征求意见);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43.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44.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45.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47.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重点工程。

48.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49.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高考政治知识点2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

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11.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2.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即国有经济能控制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记忆方法:共产党现在绝对控制整个中国,国有经济是被共产党管理的,所以国有经济也肯定能控制得住全国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力)

1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2)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得于(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有利于增加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理解这句话的方法: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在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呢,因为中国共产党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点是社会多数财富要被国家来控制,所以就有了公有制为主体这么一说;为什么又提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呢?因为只经济成分越多,才会越活跃,大家相互竞争,这样经济发展的才会好,所以就有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一说)

15.中学生的择业观(你是如何看待择业的?当代青年如何择业?如果是你,请谈谈你的择业观?当代学生如何选择职业?)碰到这样的问题应该这样回答:我们选择职业时,要根据个人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能力,灵活选择职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正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要平等看待每个职业。

16.储蓄,便捷的投资方式

(记忆方法:哪都是银行,随便把争存进去就OK了)

债券,稳健的投资方式(借给别人钱,别人还钱的时候要多给我一部分,我是一个稳健的人)

股票,高收益和高风险的投资方式(股票升值,我赚钱,贬值我赔钱,时高时低)

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为防意外,买保险,这样即使天塌了,有保险公司顶着)

17.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18.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19.按生产要素分配。

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20.请回答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或者问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又或者问:请回答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答(1)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3)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方式对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个特征

22.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3.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称市场经济。

(不必背下来,理解就行了,理解方法:国家制定好规章制度后就不管市场了,任由各个企业,个体去竞争,达到商品供求平衡。但是,在我国实行的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即国家有一家干预市场,并不是理想中的市场经济)

24.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三个弊端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意思就是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市场发展方向。比如说全国猪肉价格上涨,百姓抱怨太贵,这时候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打击投机倒把的企业或个人,稳定猪肉价格,这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

2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7.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配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发达国家财富更多,发展中国家状况更糟,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两极分化是指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28.中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高考政治知识点3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聪明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3.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离(不可能只享有权利不遵守义务,也不可能只遵守义务而不能享有权利)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理解方法:所谓区域自治,也就是一帮人让他们自己选出一个老大,共产党有什么事情需要通知,就告诉这个老大,让老大传达给这一帮人)

6.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记忆方法:民族之间出现关系就像两个人闹矛盾一样,这时候就要解决,让两个人重归于好,首先要把两个人摆在平等的位置看待,团结高于一切,不论是国家还是集体,只有内部团结了才能强大;第三,当两个人意识到合好对大家都有好处,即能共同繁荣,这样劝起来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7.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答:(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2)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记忆方法:意义是多方面的,回答时先把大的方面答出来,再答小的方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先从国家角度叙述意义,国家的对面是少数民族,所以答完国家后再从少数民族的角度去叙述,第三点再从整个民族角度叙述,也就是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关系。第四点自由发挥,想不出来就写)

9.在我国有宗教信仰自由,即信与不信,是自己的事,别人没有权利干预,想什么时候信就什么时候信,想什么时候不信就什么时候不信,想信哪个教就信哪个教

10.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11.我国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2.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并且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哲学不仅是一种观点,同时也具有研究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我们普通人通常都有自己的观点,普通人之所以不是哲学家,是因为不具备哲学的另一个要素:方法论,也就是说普通人没有研究方法,没有对自己的世界观做更深入的思考。普通人中的一小部分人对方法思考的人就是哲学家)

14.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不可分割

15.哲学比具体科学范围更广,是对具体科学的升华。

具有普遍性

16.哲学:共性;一般;普遍

具体科学:个性;个别;特殊

即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7.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原因:因为我们一般都是先研究具体科学,掌握规律后才上升到哲学高度,所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8.哲学为世界观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哪个属第一位,也可等同于意识和物质哪个是第一位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高考生物知识点》,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