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优选10篇 由范文网会员“爱情鸟珠宝”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2: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3: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4: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5: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6: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7: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8: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9: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10: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正文】篇1: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小学数学第(________)册第(________)单元的资料,它的主要资料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的继续,同时对后续(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好(___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课资料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理解(__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__)
2、能运用(________________)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经历(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过程,体验(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应用价值,初步具有敢于尝试、乐于交流、善欲反思的学习习惯。
依据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我把(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我拟定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利用知识迁移,实现自主构建;供给有效材料,鼓励探究发现;及时总结归纳,实现思维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适时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渗透:
依托经验,自主建构;尝试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根据教材特点、目标的定位、教法、学法的要求,本课教学程序我打算分(________)个部分,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知识应用);四、(解决问题);五、全课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情境引入
以往的学习生活已经为学习者供给了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一方面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供给了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原有学习历程的体验能够作为继续学习的经验起着引领作用,本着这个想法我决定创设(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具体经过以下(________)个环节完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不仅仅是发现问题的“敲门砖”,并且还要有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以上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知识再造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探究新知
知识不能简单的依靠教师传授而获得,在新课程下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常用学习方式,所以,学习者必须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依据自我先前经验,在不断反思、不断思维提升的推动下,构建新知识的意义,从而使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这部分我打算分()环节来教学:
1、(________________),这环节我打算经过以下(________)层次来完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环节我打算经过以下(________)层次来完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这环节我打算经过以下(________________)层次来完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这环节我打算经过以下(________)层次来完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以上(________)个环节,学生经历了(________)学习全过程,深刻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体验到(________________),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开展合作互助、各种交流,在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方法、习惯等方面获得深层的发展。
三、知识应用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强化对法则的巩固,使知识、本事得到深层的提高,实现知识系统的初步更新。这部分我设计()层次的练习,总体思路是:法则理解——法则巩固——反例验证,
第一层次:(填一填)
(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次:(算一算)
(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次:(判一判)
(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决问题
知识的积累不是用简单的量的叠加来完成的,而必须把知识放新的情境中进行检验、应用,才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建构得更加稳固。为此,我设计(________)个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会的(________)来解决。
1、(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经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反思、评价,随着对自我的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另外,再次让学生反思学习以后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六、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略)
篇2: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教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资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能够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xxx
知识目标:
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本事目标:
1、经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本事。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本事。
3、经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根据需要选择本事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经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必须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资料就行,能够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头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经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进取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本事。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景,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一样。”
最终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经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终,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声音必须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可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终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能够说我今日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我的。
篇3: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后面还有多篇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课资料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资料,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所以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资料:(1)例1经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经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资料是例1、例2。经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资料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构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本事。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所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构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经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构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进取性;
2、经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经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资料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本事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资料做了自我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经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经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经过确定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经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终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本事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经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样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十分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样分?
(3)比较这两种不一样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此刻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样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能够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我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能够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能够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样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小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几件?要求平均分给几个结对的小朋友?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头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里,XXX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样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一样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期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齐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明白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篇4: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今日的X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资料,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必须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本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资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明白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资料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头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贴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我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经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那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那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之后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能够经过列竖式计算。那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经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能够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我尝试列竖式计算。
那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能够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我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能够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齐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经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本事。
到那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公众号:小明开讲啦
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终我会提问:今日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我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体现我这节课的重点,遵循直观的原则,我这样设计我的板书:
(略)
篇5: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教师你们好!今日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资料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资料。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资料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研究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本事目标:经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本事以及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本事,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事,(3)情感目标:经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头,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到达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异常注重不一样难度的问题,提问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经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供给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进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景)抓住学生特点,进取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进取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本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终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资料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景下学习能够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坚持,并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本事。
(4)本事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资料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篇6: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锐角和钝角”P38—P40。
2、教材分析:
《锐角和钝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资料。教材的开篇就呈现了3种不一样的角,经过让学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较,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经过设计找角、造角、画角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去让学生深刻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下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我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本事目标:经历找角、分角、造角、画角、欣赏角和摆角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本事和空间思维本事;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3、情感目标:经过师生评价、交流体会的活动,建立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三角板的直角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清晰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联系的。教师的教应当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节课当中,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创设一个简便、开放的学习氛围,以“小精灵聪聪”为引向,以“找角、分角、造角、画角、欣赏角、摆角”为主线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找一找、分一分、造一造、画一画、赏一赏和摆一摆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和交流中,求得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总之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小精灵聪聪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角。
2、指名学生说说角的组成。
3、聪聪带着大家去找角。
(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入小精灵聪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又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感知角。
(1)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有角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2)提问学生: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
(3)追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能证明2号角和4号角是直角?
(4)教师强调:比角的方法。
(多处体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经过小组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各个层次面上的学生各有所长。让学生经过学生指角的活动,重现角的形状,感知角的特征,从而复习比角的方法,为下头的分角作好准备。)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学生在小组内对这6个角进行分类。
(2)小组汇报分类的两种分法。
(3)教师呈现分角的方法。并边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边导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随机板书)
(4)教师小结:辨角的技巧。
(师生经过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分角活动,共同探究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导出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体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近平台。)
3、体会锐角和钝角。
(1)教师造角,学生说出角的名字。
(2)教师说出角的名字,学生造角。
(3)小组内造角。
(4)师生合作“给角画个像”。
(5)教师强调:画角的要求。
(经过师生互相造角的动手活动中,感受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本事。同时生生的评价、师生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聪聪的评价。
聪聪带着学生到活动乐园去玩一玩。
(以小精灵聪聪对同学们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进入活动乐园玩。)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活动一:找角。
2、活动二:欣赏角。
3、活动三:摆角。
(以活动的形式穿插“找角、欣赏角和摆角”的练习,避免学生的疲劳感,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更能享受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功。同时经过具有针对性的、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四、承上启下,评价总结。
1、交流体验,欢送聪聪。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课后找找家里的角,并说上名字,看谁找得又准又多!
篇7: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然后《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资料,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资料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景,然后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然后明白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本事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构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本事和口头表达本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然后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然后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本事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样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样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经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明白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忙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一样,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经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能够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终借助一组练习题,经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那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必须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一样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一样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所以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资料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经过自我的思考,到达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到达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头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头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教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教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篇8: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资料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版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资料。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资料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研究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本事目标:经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本事以及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本事,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事;
(3)情感目标:经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另分成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下头,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到达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异常注重不一样难度的问题,提问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经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供给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进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激发学生主体的内驱力。
3.说学法(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年级的学生认知处于发展阶段是,抓住学生特点,进取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进取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本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最终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说教学流程:
(1)由引入:把教学资料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景下学习能够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坚持,并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本事。
(4)本事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资料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篇9: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资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经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理解,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善取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我的学习体验,用自我的思维方式经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欢乐;经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我的想法,构成自我独特的学习方法;经过灵活、趣味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学生一张学校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步骤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看太阳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景,让学生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1):教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2):学生帮忙教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活动(4):学生叫口令教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简便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引导学生归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有利于学生掌握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本事。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教师的哪个方向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借助师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学校平面图: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建筑布局合理、美观,又让学生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经过灵活趣味,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样走?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样走?确定胡教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摸拟走风景点。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简便、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很多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本事。
篇10: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今日,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统计》),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的资料。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资料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计学生喜欢看的比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资料,并且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经过对学生身边趣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本事,提高学生的观察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二、说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进取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我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感受统计的意义,构成统计的观念。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本事。
三、说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本事\".我特地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1、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活动,准备了虎、狗、兔、乌龟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之上,然后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动物头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教师该如何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异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养本事。
A、探究整格的涂法。
(1)学生小组合作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汇报数据记录情景,教师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各种统计的方法,可能会有正字法,\"画△\"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最多数量为10)中表示出每种头饰的数量,在答题纸卡上完成。教师供给的统计图仅有10个格子,比如小兔有16个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不少意见,认为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上无法再继续,这是教师抓住机会,问\"小兔有16个,画16个格子不够了怎样办\",小组内进行第一次的讨论,交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景:①往上加格子;②在旁边一栏中继续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③当有学生想到把1格分成两小格,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媒体展示,问问学生怎样一分为二就够了,1格表示几个,多请两个学生讲讲为什么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之后,小兔的数量16能科学的表示。
对于以上反馈的三种方法,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思考,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再进行第二次的小组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当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能够用\"表示一格3个、5个……甚至更大的单位。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取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我提出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本事。)(3)在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示出来。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什么只涂8格?4个头饰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此刻为什么只涂2格就能够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含义有很大的帮忙。
之后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B、探究半格的涂法。
(1)创设\"开联欢会教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统计表,数据分别是:10、6、11、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论:11该涂几格,怎样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带给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说说理由。
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性,比教师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并且《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本事。
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
3、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目\"的情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头没有资料),请学生观察说说缺了什么?然后给出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方法的有机结合。
(2)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制成统计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图书室提出提议。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4、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我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这样,经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始终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小编简评】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优选10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范文。
【网友评价】布局顺当,一气呵成。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优选10篇 由范文网会员“QW3674120”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2: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3: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4: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5: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6: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7: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8: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9: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篇10: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正文】篇1: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小学数学第(________)册第(________)单元的资料,它的主要资料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的继续,同时对后续(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好(___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课资料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理解(__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__)
2、能运用(________________)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经历(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过程,体验(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应用价值,初步具有敢于尝试、乐于交流、善欲反思的学习习惯。
依据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我把(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________________)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我拟定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利用知识迁移,实现自主构建;供给有效材料,鼓励探究发现;及时总结归纳,实现思维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适时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渗透:
依托经验,自主建构;尝试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根据教材特点、目标的定位、教法、学法的要求,本课教学程序我打算分(________)个部分,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知识应用);四、(解决问题);五、全课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情境引入
以往的学习生活已经为学习者供给了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一方面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供给了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原有学习历程的体验能够作为继续学习的经验起着引领作用,本着这个想法我决定创设(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具体经过以下(________)个环节完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不仅仅是发现问题的“敲门砖”,并且还要有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以上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知识再造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探究新知
知识不能简单的依靠教师传授而获得,在新课程下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常用学习方式,所以,学习者必须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依据自我先前经验,在不断反思、不断思维提升的推动下,构建新知识的意义,从而使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这部分我打算分()环节来教学:
1、(________________),这环节我打算经过以下(________)层次来完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环节我打算经过以下(________)层次来完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这环节我打算经过以下(________________)层次来完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这环节我打算经过以下(________)层次来完成。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以上(________)个环节,学生经历了(________)学习全过程,深刻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体验到(________________),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开展合作互助、各种交流,在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方法、习惯等方面获得深层的发展。
三、知识应用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强化对法则的巩固,使知识、本事得到深层的提高,实现知识系统的初步更新。这部分我设计()层次的练习,总体思路是:法则理解——法则巩固——反例验证,
第一层次:(填一填)
(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次:(算一算)
(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次:(判一判)
(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决问题
知识的积累不是用简单的量的叠加来完成的,而必须把知识放新的情境中进行检验、应用,才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建构得更加稳固。为此,我设计(________)个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会的(________)来解决。
1、(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出示)那里是让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经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我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反思、评价,随着对自我的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另外,再次让学生反思学习以后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六、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略)
篇2: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教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资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能够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xxx
知识目标:
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本事目标:
1、经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本事。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本事。
3、经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根据需要选择本事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经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必须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资料就行,能够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头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经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进取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本事。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景,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一样。”
最终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经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终,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声音必须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可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终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能够说我今日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我的。
篇3: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后面还有多篇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课资料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资料,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所以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资料:(1)例1经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经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资料是例1、例2。经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资料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构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本事。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所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构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经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构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进取性;
2、经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经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资料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本事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资料做了自我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经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经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经过确定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经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终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本事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经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样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十分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样分?
(3)比较这两种不一样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此刻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样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能够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我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能够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能够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样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小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几件?要求平均分给几个结对的小朋友?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头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里,XXX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样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一样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期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齐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明白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篇4: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今日的X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资料,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必须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本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资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明白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资料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头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贴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我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经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那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那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之后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能够经过列竖式计算。那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经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能够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我尝试列竖式计算。
那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能够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我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能够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齐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经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本事。
到那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公众号:小明开讲啦
这样的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终我会提问:今日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我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体现我这节课的重点,遵循直观的原则,我这样设计我的板书:
(略)
篇5: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教师你们好!今日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资料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资料。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资料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研究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本事目标:经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本事以及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本事,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事,(3)情感目标:经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头,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到达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异常注重不一样难度的问题,提问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经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供给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进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景)抓住学生特点,进取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进取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本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终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资料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景下学习能够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坚持,并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本事。
(4)本事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资料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篇6: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锐角和钝角”P38—P40。
2、教材分析:
《锐角和钝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资料。教材的开篇就呈现了3种不一样的角,经过让学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较,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经过设计找角、造角、画角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去让学生深刻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下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我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本事目标:经历找角、分角、造角、画角、欣赏角和摆角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本事和空间思维本事;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3、情感目标:经过师生评价、交流体会的活动,建立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三角板的直角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清晰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联系的。教师的教应当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节课当中,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创设一个简便、开放的学习氛围,以“小精灵聪聪”为引向,以“找角、分角、造角、画角、欣赏角、摆角”为主线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找一找、分一分、造一造、画一画、赏一赏和摆一摆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和交流中,求得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总之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小精灵聪聪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角。
2、指名学生说说角的组成。
3、聪聪带着大家去找角。
(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入小精灵聪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又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感知角。
(1)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有角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2)提问学生: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
(3)追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能证明2号角和4号角是直角?
(4)教师强调:比角的方法。
(多处体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经过小组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各个层次面上的学生各有所长。让学生经过学生指角的活动,重现角的形状,感知角的特征,从而复习比角的方法,为下头的分角作好准备。)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学生在小组内对这6个角进行分类。
(2)小组汇报分类的两种分法。
(3)教师呈现分角的方法。并边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边导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随机板书)
(4)教师小结:辨角的技巧。
(师生经过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分角活动,共同探究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导出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体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近平台。)
3、体会锐角和钝角。
(1)教师造角,学生说出角的名字。
(2)教师说出角的名字,学生造角。
(3)小组内造角。
(4)师生合作“给角画个像”。
(5)教师强调:画角的要求。
(经过师生互相造角的动手活动中,感受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本事。同时生生的评价、师生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聪聪的评价。
聪聪带着学生到活动乐园去玩一玩。
(以小精灵聪聪对同学们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进入活动乐园玩。)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活动一:找角。
2、活动二:欣赏角。
3、活动三:摆角。
(以活动的形式穿插“找角、欣赏角和摆角”的练习,避免学生的疲劳感,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更能享受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功。同时经过具有针对性的、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四、承上启下,评价总结。
1、交流体验,欢送聪聪。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课后找找家里的角,并说上名字,看谁找得又准又多!
篇7: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然后《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资料,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资料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明白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景,然后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然后明白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本事目标:经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构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本事和口头表达本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然后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然后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本事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样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样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经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我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能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一样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一样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必须会创造出不一样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明白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忙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一样,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经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能够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能够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终借助一组练习题,经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那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必须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一样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一样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所以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资料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经过自我的思考,到达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到达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头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头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教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教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篇8: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资料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版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资料。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资料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研究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本事目标:经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本事以及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本事,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事;
(3)情感目标:经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另分成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下头,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到达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异常注重不一样难度的问题,提问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经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供给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进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激发学生主体的内驱力。
3.说学法(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年级的学生认知处于发展阶段是,抓住学生特点,进取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进取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本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最终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说教学流程:
(1)由引入:把教学资料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景下学习能够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坚持,并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本事。
(4)本事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资料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到达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篇9: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资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经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理解,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善取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我的学习体验,用自我的思维方式经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欢乐;经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我的想法,构成自我独特的学习方法;经过灵活、趣味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学生一张学校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步骤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看太阳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景,让学生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1):教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2):学生帮忙教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活动(4):学生叫口令教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简便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引导学生归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有利于学生掌握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本事。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教师的哪个方向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借助师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学校平面图: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建筑布局合理、美观,又让学生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经过灵活趣味,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样走?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样走?确定胡教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摸拟走风景点。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简便、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很多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本事。
篇10: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今日,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统计》),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的资料。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资料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计学生喜欢看的比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资料,并且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经过对学生身边趣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本事,提高学生的观察本事和逻辑思维本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二、说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进取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我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感受统计的意义,构成统计的观念。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本事。
三、说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本事".我特地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1、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活动,准备了虎、狗、兔、乌龟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之上,然后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动物头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教师该如何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异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养本事。
A、探究整格的涂法。
(1)学生小组合作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汇报数据记录情景,教师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各种统计的方法,可能会有正字法,"画△"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最多数量为10)中表示出每种头饰的数量,在答题纸卡上完成。教师供给的统计图仅有10个格子,比如小兔有16个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不少意见,认为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上无法再继续,这是教师抓住机会,问"小兔有16个,画16个格子不够了怎样办",小组内进行第一次的讨论,交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景:①往上加格子;②在旁边一栏中继续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③当有学生想到把1格分成两小格,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媒体展示,问问学生怎样一分为二就够了,1格表示几个,多请两个学生讲讲为什么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之后,小兔的数量16能科学的表示。
对于以上反馈的三种方法,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思考,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再进行第二次的小组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当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能够用"表示一格3个、5个……甚至更大的单位。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取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我提出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本事。)(3)在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示出来。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什么只涂8格?4个头饰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此刻为什么只涂2格就能够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含义有很大的帮忙。
之后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B、探究半格的涂法。
(1)创设"开联欢会教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统计表,数据分别是:10、6、11、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论:11该涂几格,怎样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带给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说说理由。
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性,比教师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并且《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本事。
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
3、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目"的情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头没有资料),请学生观察说说缺了什么?然后给出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方法的有机结合。
(2)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制成统计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图书室提出提议。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4、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我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这样,经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始终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小编简评】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优选10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范文。
【网友评价】对我的启发很深刻,以后做事情想问题都有了思量。
开篇:以小能见大,微言有大义,看似简单的话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老子)说:...,语义虽浅,但是给我们揭示了...中的深刻内涵,可以让我们领悟到...(...的智慧),更是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期待和社会的共识,为顺应时代、回应诉求,亟需我们做好...这篇大文章。(140字)
背景: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从飞鸽传书到电子通信,从策马飞舆到高铁动车,从黑白电视到液晶大屏,社会发展已经按下了“加速键”,但仍然任重道远。…中存在问题仍是制约…的软,(举例)。(110字)
问题:马克思有句名言:“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面对当前……领域中出现的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来了,不解决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继续保持定力,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推动……工作谱写新的篇章,给人民带来更好生活、更多福祉。(190字)
论点一:坚持稳重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启航”():为()奠定坚实基础。许多……问题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做好……就要沉下心来推动()向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节点,如何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用科学的精神、采取系统的方法,抽丝剥茧,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推动共建……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工作的基本要求。(280字)
论点二:完善人才政策“助航”():发挥人才团队优势。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切()都依赖于人才。古有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爱才情怀,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因此,要完善人才选拔与激励机制,建立起一支大规模、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围绕“重视人才”这个中心,大兴识才爱才用才敬才用才之风,为人才提供宽松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220字)
论点三:不断学习充电“护航”():提升人员综合素养。通过开设讲座,开展定期培训既可以…,又有助于促进学习。…时代的靠学习(段旨句),学习是改善、提升…的“必经之路”,这是被经验反复验证的道理,从…(材料)…到…(材料)…,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依靠学习(一定要联系材料案例)。而学习的关键在于顺应规律,(一个转折,把分论点引到套路上来)善于把握规律,既是增强学习能力的历史自觉,也是我们推动…的制胜法宝。通过学习实现…就是我们不断深化对学习的规律性认识,提出的关于提升学习能力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学习作为实现…的根本遵循,长期坚持、不断发展。(260字)
结尾:“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的新航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应该坚定不移的做好……工作。任何困难、任何挑战都不能阻挡我们……工作前进的步伐,我相信……的未来一定能够“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10字)
SAT Essay作文模板
第一段
determining whether something should or should not be done could be weighed in many aspect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nswers due to their respective point of view. on balance, my view is that the final judgment should depend on a case-by-case analysis of the two situations. / in my point of view, i agree with the speaker on the grounds that… / at the first glance, this opinion seems to be somewhat appealing, but further reflection tells me that i cannot agree with it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第二段
**同意
the first and foremost reason why i support / agree with above statement is that …
there is also a further 每 more subtle 每 point to consider.
**反对
although at first glance these arguments sound reasonable and appealing, they are not borne out by a careful consideration.
the undeniable deficiency in above arguments is that they are negligent of the bare fact that...
第三段
in conclusion, it must be explained that these three reasons sometimes intertwine to form an organic whole, thus becoming more persuasive than anyone of them. so, any thinking person must believe that…
Argument
一.开头部分
in this argument, the arguer concludes that…
to substantiate the conclusion, the arguer points out that…
in addition, the arguer assumes that / reasons that / cites the example of / cites the result of a recent study that…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is argument would reveal how groundless it is.
二.论证驳斥部分
first of all, the argument is based on a false analogy. / the arguer simply assumes that… but he does not provide any evidence that … are indeed comparable. / as we know, … differ conspicuously. / it is true that both… but even here exist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 therefore, even though…proved effective in doing…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it will work just as well for…// as a result, a and b do not establish a warranted analogy. so we cannot safely assume that (两者无法比)
** the author unfairly assumes that a bears some relation to b. / however, the author provides no evidence to support that this is the case, nor does the author establish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b. / it is highly possible that other factor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b/change/progress. / for example, … it is also likely b just resulted from … / lacking evidence that links a to b, it is presumptuous to suggest that a was responsible for b. (无法建立必然的因果关系)
** the evidence the author provides is insufficient to support 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it. / one example is rarely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 general conclusion. / based on a specific example of… , it is logically unsounded to make suggestion for all… / in fact, in face of such limited evidence, it is fallacious to draw any conclusion at all. / unless it can be shown that … is representative of all…, the conclusion that… is completely unwarranted. (单个事例不能说明整体问题)
** by concluding that sb must do a or must do b, the author commits a fallacy of “false dilemma”. / the author assumes that a and b are the only availa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hat other factors migh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problem. for example,… / if so, just doing a and b w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 (还有其他原因)
in addition, the arguer commits a fallacy of hasty generalization. / even if… , which is, of course, an unwarranted assumption, it does not follow that… / it is highly possible that other factor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b… / for instance,… / besides, the arguer does not provide any soli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 unless… , which is unknown from this argument,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 without ruling out these and other possible factors that give rise to b, the author cannot confidently conclude that…(结论得出过早,考虑不周到 )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作文模板(小学语文作文模板)》,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