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 > 详情页

群文工作总结1

作者:2022-07-03 10:12:170

群文工作总结11


群文阅读  贵在衔接

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我们探索出了将课内与课外有效衔接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即:问题式预习展示——目的性学生自学——主题式师生讨论——拓展性总结升华,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点就在第四环节——拓展性总结升华。

下面,我以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说一说我们的具体做法。这一单元以红军长征为主题,《飞夺泸定桥》是本单元主体课文的第一篇,我们把教学重心放在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上,因此四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前三个环节为主。时间分配是1:2:6:1

第二篇主体课文是《丰碑》,我们在不影响主体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在第四环节安排了拓展篇目《急送鸡毛信》。时间分配是1:2:4:3

接下来第一篇略读课文《草地夜行》,安排两篇拓展篇目《抗日英雄王二小》、《倔强的小红军》。时间分配是1:2:3:4

就这样循序渐进,最后一篇略读课文《七律·长征》,我们大胆地把这篇文章换成《毛主席爱兵如子让担架》,先让学生们通过这个小故事了解毛主席为人的伟大,进而拓展三篇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全面了解毛主席诗词的特点,时间分配是1:1:1:7。

最后再向学生推荐一本书《 长征 》,要求师生在两周内读完,并提倡亲子共读。学校把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定为全员读书课,师生在这节课上进行读书指导或读书交流,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

一主字词句段篇,二主一篇在后边,三略两篇入深浅,四略三篇群文显,一本好书视野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把每一个主题单元的课文教学都进行这样的拓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达到群文的目的。

这是六年级上册“文学家”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是三年级上册“祖国山河”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是五年级上册“爱国志士”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

读而优则写,文而优则画。这是我们湖滨师生的一部分读书笔记、手抄报,每一篇文字,每一幅画,都凝聚着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感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群文工作总结12


《落花生》群文阅读

-----“借物喻人”亦“借物育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说出这种植物的名字?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是花生,我家乡的田地里种着花生。

师: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是花生的果实,这位同学认出了花生长在地里的样子很棒。同学们,你们知道花生还有一个名字叫落花生吗?这位同学,你还想为大家解释,请你来说。

生: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师:同学们,看来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在实践中学习。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默读课文。

生:这篇文章作者围绕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

师: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真了不起!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

生: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和我们一起议花生的情景,所以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师:好,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读出了作者对内容的详略安排。接下来让我们重点学习议花生的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圈画出在收获节上父亲是怎样谈花生的?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父亲在这里提到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花生不炫耀、不张扬,朴实无华的特点。

师:说的好,那么在这里父亲谈花生时为什么还要提到石榴、桃子呢?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外表漂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美味又可口。

师:花生和石榴桃子比起来怎么样呢?

生:花生和它们比起来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美味且可口。

师:同学们,父亲在这里写苹果、石榴、桃子的外表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为的是什么呢?

生:通过比较突出了花生朴实无华的特点。

师:父亲仅仅是在谈花生吗?

生:父亲提出了对我们的期望,“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生:作者从父亲的话中悟到做人要做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花生的特点和父亲对我们的期望有何相同之处?

生: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和它的实用价值正是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师:是啊,我们要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通过谈花生的特点希望我们做花生一样的人,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作者的这种写法叫做?

生:借物喻人。

师:运用借物喻人如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一样,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要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联想到人的品质。要注意人与物的相近、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连接点,才能达到写作效果。文中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 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以起到“借物育人”的效果。作者把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心里。让我们一起朗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一个“印”字写出了作者铭记父亲的教诲,要像父亲所期望的那样做一个默默无闻,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许地山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他的笔名叫落华生,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来看许地山的生平资料: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

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许地山?

生:我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革命青年许地山。

生:我看到了一位在国家危亡之际为坚持抗日奔走呼号最终病逝的爱国人士许地山。

师:是啊,同学们。许地山曾经说过:“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父亲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却始终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人呢?

生:我认为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坚守在岗位的人民警察;救死扶伤的医生;长期奋战在生产线上的工人......

师:同学们,许地山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并让它成为自己一生做人的准则,看来父亲的“借物喻人”真正起到了“借物育人”作用。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像落花生,像许地山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花生》   群文阅读

                               -----“借物喻人”亦“借物育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群文阅读学习比较、统整等阅读策略。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习此类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落花生》一节课的学习中,许地山的父亲借花生的特点教育子女们要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做有用的人。父亲的教诲影响了许地山的一生,他的一生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今天我们以《落花生》、《白杨》、《访兰》来展开一次群文阅读。请同学们阅读《白杨》和《访兰》。

师:老师看到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白杨》中父亲向一双儿女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生: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从父亲的话中你发现白杨具有什么特点?

生:直、坚强、生命力顽强。

生: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是啊,同学们。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这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自然条件恶劣。可是这片土地需要它,它就在这生根发芽。“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借白杨表达什么样的心愿呢?请结合背景资料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爸爸的心愿就是自己也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师:爸爸借白杨表达了一个边疆建设者的愿望。这种写作方法叫做......

生: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师:爸爸和白杨树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是“新疆卫士”,爸爸也是西部的建设者,为了建设新疆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

师:是啊,同学们。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我们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文章中还有一处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找出来。

生: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师: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大白杨指像爸爸一样的千千万万的西部建设者,小白杨指的是这些建设者们的儿女,他们将来会像自己的父辈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师: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我们来看另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访兰》,文中的家兰和野兰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家兰“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野兰:“清妙”、“清爽”“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师:野兰的不俗之处在哪?

生:“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师:这正是父亲欣赏野兰的原因。父亲借兰花的品格也提出了对儿子的期望。

生: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师:父亲希望儿子做什么样的人?

生:父亲借兰花希望儿子做一个不慕名图利,不献媚处事,纯朴自然,踏踏实实的人,能够真正的对社会有所贡献。

师:父亲的这段话,作者从未敢忘记。作为一名著作颇丰的中国当代作家,他的散文大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一直保持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这与父亲的教诲不无关系。

师:同学们,通过《落花生》、《白杨》和《访兰》的学习你能否发现三篇文章的共同点?请运用比较、统整的方法完成表格的填写。


群文工作总结1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机械化代替人工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并成熟运用,甚至是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学习充电,让自己不至于被社会所抛弃、淘汰。社会是复杂的,几乎没有一件事可以用单一的某一项技能就可以单独完成。所以群文阅读学习,跨学科学习是必然的社会趋向!

群文阅读是系统的学习,跨学科学习也是系统的学习。目前学校的学习基本还是单一的单科学习,这样的学习会显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现实的实际生活中,学生真正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却需要联系几个科目的知识才可以把问题解决,很简单很现实的一种现象,现在的人聊天的时候就经常是英语与国语普通话一起参杂着说的,或是方言加普通话,或是方言加英语。反正就是各种形式的搭配都有。如果交流的人只懂其中的一种语言,那这个交流就没办法进行下去的。所以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跨学科地进行学习!

群文阅读方便学生整理知识,跨学科记忆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学生还是一个孩子,并不懂得如何去整理知识点,归纳出有用的知识框架。但是群文阅读就能帮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这些联系却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懂的的,有了跨学科的学习就可以帮学生解决这一问题了。

群文阅读与跨学科是相互相成的,跨学科学习是基于群文阅读的,与跨学科学习在形式、情境、本质与思维上的内在逻辑共通,群文阅读可为跨学科学习的实现提供重要启示。群文阅读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文本组合方式,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思维方式,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策略。群文阅读学习需要跨学科学习,同样的跨学科学习也需要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应该被大力倡导,大力推行。群文阅读适合现今时代人类发展的需要,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大家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

与此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老师们就要更加快速地学习,多给自己的大脑充电,不能只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多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不断地进行学习,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学习的楷模。所以老师要给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率先进行群文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化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认真学习、多学习是我们生存的基本要求。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学习吧!努力吧!我们才能越来越优秀!


群文工作总结14


神话的秘密

——群文阅读课

阳城县实验小学上官晓妮

教学目标:

1.阅读三篇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词句,体会神话之“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探究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神话之“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探究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请大家看两个经典的动画片。他们有哪些非凡的能力?

播放《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片段。

一、课题导入

师: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神话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的走进神话故事,探究神话故事的奥秘。

二、学习《盘古开天地》

1.师: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盘古开天地》(课件出示),来看我们的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

(1)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神奇?勾画下来。

(2)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

师:根据提示,自己展开学习。

2.生自学。

3.交流神奇之处。

(1)开天辟地的部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引导:(师边读边课件展示两句的上下移动)同学们看这句,哪些物质变成了天?哪些物质变成了地?神奇吗?你能读出它的神奇吗?

(2)顶天立地的部分。

课件出示,师引读:一天过去了,盘古(顶天立地);一月过去了,盘古(顶天立地);一年过去了,盘古(顶天立地);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依然(顶天立地),一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顶天立地);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盘古像一根柱子,还是(顶天立地)。

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生说)

(3)化身万物的部分。

师:更神奇的是,盘古的身体居然化作了世间万物。老师来读接下来的文字,同学们边听边看,将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在脑海中想象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待会儿说说你眼前的画面,奇在何处?

A.师配乐范读。

B.生交流画面的神奇。

C.男女互读,读出画面的神奇。

D.师:让我们继续续说神奇,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盘古的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吗?(生说)

师评价:你们神奇的想象为这篇神话故事增色不少。

4.总结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盘古先开天辟地,再顶天立地,最后身化万物,他就是这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研读完全文,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课件)

5.解读神话的秘密。

师:学完《盘古开天地》,让我们回到课题,你发现神话故事的秘密了吗?

根据回答,板书:神奇的想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

师过渡:那这些是不是所有神话共同的特点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三、学习《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

1.提出要求。

师:请同学们自学《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两篇神话,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默读、思考,在书上勾画,并做简要批注。先自己学习,自学完成的在组内交流完善。

2.生自学、互学。

3.展学。

《女娲补天》:

过渡:同学们,盘古开辟天地后,世界又发生了一次大灾难,天崩地裂,洪水肆虐,野兽侵袭。就在危急时刻,一个伟大的神拯救了人类,她就是女娲。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这篇课文。(课件出示标题)

《女娲补天》中,你认为最神奇的是哪部分?(补天的部分)你们真会筛选信息,我们跳读到这一部分,重点交流。女娲补天,奇在何处?

(1)神奇之处:五色石补天,斩龟足撑天(引入品质:智慧果断),杀死作恶多端的黑龙(引入品质:勇敢顽强),烧芦苇堵地缝。

(2)女娲补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会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让我们补充情节,续说神奇。(引入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

《普鲁米修斯》:

师:同学们,不仅中国的神话故事有魅力,外国的神话故事同样具有它的色彩。我们一起来交流希腊神话故事《普鲁米修斯》,你认为最神奇或最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

(1)“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忍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让我们看看三万多年来,被死死地锁在5000多米高的高加索山上的普鲁米修斯。(课件出示)你想说什么?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普鲁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夏天,烈日暴晒,酷暑难耐,(生接)。

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生接)。

(2)被鹫鹰啄食的部分。

师:然而,更大的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一读?(一生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师深情讲述:凶恶的鹫鹰,用它尖利的嘴巴,撕裂普鲁米修斯的皮肤,鲜红的内脏裸露着,浓浓的鲜血流淌着。鹫鹰每啄一口,吸一下,普鲁米修斯就忍受着撕心裂肺般的,生不如死的痛苦。更可怕的是,这种痛苦是永无止境的。然而,普鲁米修斯屈服了吗?求饶了吗?他坚定地回答:(课件出示普鲁米修斯说的话,生齐读。)

(3)从字里行间,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普鲁米修斯?

(课件出示普鲁米修斯的品质。)

四、总结神话的秘密

1.师:同学们,三篇课文学完了,你发现三篇神话都有什么共同点?是不是都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是的,这就是神话的秘密。

2.神话的起源。

师:你们知道吗?远古时期,人们认识水平低下,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人们就发挥神奇的想象,创编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来试图解开这些谜团。而每个故事中,英雄人物的美好品质也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成为我们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当代人类最重视的美好的品德修养。

五、课外延伸

师:老师推荐大家两本书,《中国神话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大家课下自主阅读,去探究神话更多的秘密,品味更多的精彩,感受神话这一文化瑰宝更多的魅力吧!

板书设计:

神话的秘密

神奇的想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


群文工作总结15


群文阅读 创新语文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满井镇第二初级中学  杨柯  汪德文

摘要: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有创新,群文阅读是契机。拓展课堂时空,做到“三个突破”;群文群读群智慧,要做到“四个一点”。思想观念更新与操作实践创新并重,勇于探索,不断改进,提升师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为课改做贡献。

关键词:群文创新; 议题;  三个突破 ; 四个一点

我国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一般是局限在一篇文章,将之揉烂捏碎,作者常识、结构层次、词语语言、主题思想一一地吞下又吐出,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记、背,使本来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情感真切的美文弄得支离破碎,让本来清醒的学生迷茫,由兴趣盎然变得情趣索然,由情感丰富变得表情虚假肤浅。怪不得学生说语文难学,教师说语文难教。这种课堂已严重脱离学生真实所需,背离社会所要求。高分低能就是其必然产物。说不清中国话,读不明中国字,写不好中国文,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啊!因此语文教学改革,阅读教学课堂的改变就成了一种必然。

但语文教学改革不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一些优点需要继承发扬,如有选择性进行文章教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能集中讨论交流,方法可集中传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这种改革是一种有所继承、循序渐进的改进;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变革也不是一种轰轰烈烈的革命,而是一种推陈出新、在潜移默化中创新。

群文阅读就是适应这种现实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探索实践,群文就是突破原有课堂只局限在一文教学,围绕一个议题或凝聚点聚集多文进行多内容多角度的阅读,让师生思想飞扬,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至少一个共鸣点,是一场语文课堂的静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方兴未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有志之士为之努力。

本人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改革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要注重课堂教学联想拓展,辅以课外阅读的延伸充实,做到拓展课堂时空,群文群读群智慧。

拓展课堂时空,要做到“三突破”。

(一)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观念。抛弃传统的旧有的视学生低能、大包大揽的“满堂灌”观念,树立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导演引导 点拨、为学生创设舞台的新理念,从思维上解放自己,真正做到阅读生成课堂,每个学生都能读出自我。不要总以一个标准答案约束衡量学生的阅读成果,而应允许同一园子百花齐放,同一课堂百家争鸣,个性突出就是特点,就是成功,“万紫千红才是春”。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不光需要教师自律,主动求变,而且还要加强他律,语文教研组、学校以至教育管理部门都要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制度,以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并形成教学习惯。

(二)突破课堂时间延展到课余课外。语文阅读要真正给学生以领悟沉淀,光有课堂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将阅读交流顿悟延伸到课余课外,时时皆可学语文,刻刻即阅读,电视广告、街市招牌、路人话语,都有语文在里面,体现“大语文”的时代特色。其实语文阅读力是学习的基础,不管是数理化,还是政史英,都需要正确恰当的阅读方法与理解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周末假期指导学生读目标名著,以及健康向上的杂志报刊如〈〈读者〉〉、〈〈南方周末〉〉等。

(三)突破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化为为多元,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阅读视野,达到多读与读多结合,个人读与大家共读同时进行,精读与博览融合,以实现博览、共思、顿悟的整体共进。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正面与反面结合,如《海燕》的阅读教学,对于正面形象海燕的理解,不仅可以结合文中的海鸥、企鹅、海鸭的形象来突出,也可以结合读〈〈旅鼠之谜〉〉和〈〈狼〉〉,以旅鼠、狼的反面形象来衬托海燕的形象。还可以类文比较阅读,如〈〈俗世奇人〉〉,文中有泥人张、快嘴杨巴,还能找到快手刘、刷子李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引申到俗世凡人,用杨绛先生的〈〈老王〉〉、余秋雨先生的〈〈信客〉〉进行对比阅读,在不同中读共性,在共性中发现个性。但内容选择上不是随意凑合,而是始终围绕一个议题、话题展开,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使阅读教学始终有一个凝聚点,由这个点发散拓展开来,这样才能发得开收得拢,做到收放自如。围绕议题可选纵贯古今的古文今篇,长短不拘,如阅读《旅鼠之谜》,可结合《诗经 硕鼠》对照,冰心〈〈纸船〉〉阅读,可用〈〈游子吟〉〉进行补充阅读。还可选横跨中外的美文佳句,不限有名无名,如读小诗〈〈朋友〉〉,既可用〈〈男子汉的风铃〉〉,又可选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分享〉〉、〈〈长腿苏和短腿鲁〉〉等文共读,这样学生阅读量大了,而且不是乱读,真的是思接千载,纵贯万里,语文无限大啊!

群文群读群智慧,要做到这“三群”,就要通过师生的“四个一点”来达到。

(一)是语文阅读课堂宽松一点。中国人最喜欢乖乖娃,从幼稚园就开始教育培训孩子背着手、不出声听老师讲,后来的课堂教育都要学生讲规矩,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不得越雷池一步,否则体罚或变相体罚就会“枪打出头鸟”,将学生的活跃分子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的场面其实就是教师拼命讲、学生拼命记写的“满堂灌”,学生的主动性怎么体现得出来,更谈不上创造学习奇迹了。群文阅读的课堂要求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超量超广阔的内容,就必须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大胆取舍,再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多让学生自读自思,自动交流,自行感悟,大胆表达,读出自我,体现个性,这样的课堂必须宽松一点,即使声音喧哗一点,动作跨度大一点,表达异想天开一点也无所谓,甚至可以多鼓励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读听说写中寻求真善美。

(二)是教师引导点拨多一点。语文阅读光靠教师讲已是不能适应语文教育与学生发展需求了。阅读着重在于理解领悟,这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领悟力,更要从多文多内容中找到领悟的角度与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一点拨阅读的方法,适时培养学生速读、概括、批注、交流等一系列的方法,以加快学生把握文章的理解力。这种点拨不能“蜻蜓点水”式的说,而要通过长期有计划的训练,不断纠正,改进、巩固,特别是比较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群文阅读是多文多内容,肯定有所异同,这就要求学生阅坊中尽快把握异同,理解其中的精义。二点拨阅读理解的角度,一篇文章理解的东西太多,况且是多文,教师就要将多向发散思维凝集在某议题的范围内进行思考,选准角度,纵横深入,这样的阅读才有深度与广度。三点拨阅读中的疑问疑难,群文阅读中的问题疑难肯定很多,光靠学生间的交流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这就要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不断地巡视沟通交流,既注重整体,又兼顾了个体。四点拨举一反三的连接点,群文阅读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不知如何下手理解,只知读完,不知如何联系联想,不知如何比较,这就要求教师多多点拨举一反三及其连接点,如〈〈俗世奇人〉〉的群文阅读,三至四个奇人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个性,而且还可读更多的俗世凡人,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写作、表达,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找到连接点,举一反三,读出精彩。

(三)是学生表达活动多一点。群文阅读目的不在于读的形式,而在于阅读过程及读后的得与悟。这要由学生自己进行,思悟后要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表达不仅在于说、交流,也可以写一文一段甚至一句话一个词都可以,那都是学生的得,是其智慧的结晶,我们都应赏识。表达开始可以让学生信马由缰,异想天开的想法说不一定就是灵感,就是创新。表达中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围绕正确健康,积级向上的议题展开表达,最后用精当而优美的文字展示其智慧。

(四)是阅读活一点,巧一点。群文阅读在共性中求个性,在个性中找共性。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方法,对人、物、事的的理解可以灵活一点,不要拘限在一个死板、狭窄的所谓标准答案,对内容的理解契入点要巧一点,大胆舍弃枝叶,把握主干,让学生自行沉淀之后再枝干逸出,添叶增绿。如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联系《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文进行群文阅读,人物主题把握之后还可联想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已亥杂诗》进行比较拓展思维,再思、再论、再析其思想语言等,这些都要以根据课堂实际灵活把握,巧妙联想比较,而且让学生自己说你所想,行你所思,写你所悟,进行综合性地学习,这样课堂生成的内容多了,内涵就深了,创新点就会自然生成,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质就会自然提高。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大胆地领异标新,拓展课堂时空,进行群文阅读的尝试创新,将语文课堂当作良田沃土,精心浇灌,培育出鲜嫩多姿的二月花,但也不要在多文中迷失了自已,找不到目标与方向,这就要删繁就简,大胆舍弃,突出议题、亮点,在三秋树上结出智慧的语文硕果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群文工作总结1》,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