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样写好字
▲写字就要写好,为了让人说好,逼着自己去找罪受。因为我们还没有看破红尘,所以光想让别人说好。有些字大家都说写得好,但很难一下子说出好在哪里?就是感觉好,因为有些字就是感觉出来的。艺术有时候就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潜意识写出来的。但光靠感觉不行,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倡好好临帖。学习书法就是要临帖。我为了学习欧体书法,把欧阳询的书法教材放在桌子上,沙发上,床头上,卫生间里和车上,一有时间就拿起来翻阅、揣摩。我们一定要先临帖,不要老想去改革它。我也写过很多书家的书体,总之还是学欧体,学别的书帖,也是为了研究借鉴如何写好欧体。
▲哪个朝代都有胡写乱画的,但是胡写乱画的字流传不下来,《兰亭序》只所以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好。不管它是真是假,能传后世的,就是靠功夫。王羲之不是什么大官,因为他的字好就流传下来了。有些人,看手上功夫是能写出好字来的,可就写不出来。为啥?就是因为他不临帖,有的总认为看明白了,其实再过十年,你还有许多东西看不明白。
▲孔子说,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这次书法学习内容中的“风”,有个朋友跟我说,看见这个字就想哭,还有一个学生说,看见这个字就想吐,都是写了上百遍了,仍然写不好。其实,没有一个字是好写的,不下苦功夫就永远写不好。
▲人世间,凡是好的东西,做起来都很难。写字也是一样,好看的字难写。每一个笔画都要精确到位,认为差不多不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书法艺术上尤其明显。我曾经临过一个拳头大的字,写出来以后总是感觉不太舒服,用尺子量了一下,其实就只差一毫米,这说明差一毫米都不行。这和人一样,长的都差不多,但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其实仔细研究就差难么一点点。写字差一点,也可能人家看不出来,但人家是花钱买的,要对得起人家。什么时候都要拿出最好的水平来写作品。
▲过去我写的字,现在连看都不想看,但在当时来说也就是那水平,有江郎才尽的感觉。所以,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完美,只有你精,别人才认为好,千万别认为差不多就行。
▲有些字笔画难写,但只要写长了,就写好了。把写字当玩的时候就写不好,关键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书法是最讲良心的东西,你对它下一分功夫它就回报你一分。这和做人有所不一样,有的人不论你对他多么好,多么温暖,他都有可能恩将仇报。但艺术不一样,艺术是最讲良心的。
▲很多人笔画写的很粗,细不下来,关键在于提不起笔来,一旦提起笔来,用笔尖行走就能写细。
▲人世间,克服什么最难,克服习惯太难了,幸亏大家来学习,从开始就要注意养成良好习惯,好好临帖。
▲写字时的一些旧习惯能不能改?可以肯定地说能改,问题是有没有那个境界。写字的时候,要一笔三抬头。我在刚才转了一圈,几乎没有一个学员的临帖让我满意。因为帖子在跟前,根本就不看,有的帖子掉到地上了,也不知道,就是埋住脑袋硬写。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你不照贴上的字去写,写一大些到底为什么呢?临贴是书法进步的必经之路。我再说一次,既入我们,请放弃自我。我发给大家的帖子,不管什么样子,都必须照着写。
▲字写不好是个水平问题,但不好好写,就是个道德品质问题。如果故意把字写得扭曲,这个人很可能有心理障碍。字如其人,从一个人写的字上,能看出他(她)的性别,大体年龄、以及性格、品行等。
▲书法是学出来的。但有的人就是不去学,总喜欢按自己的性情写。大家看到,今天展示的学员考试作品内容都一样,但写的水平都不一样,为什么?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当然这里面因素非常多,非常复杂。包括年龄、性别、阅历、性格等各个方面都有影响,都
表现在字里行间,表现在每一笔画上。就像古人,都学王羲之,都崇拜王羲之,但最终都写得不一样。我和我哥哥蕴章从小在一起写字,使用一块砚台,但写得也不一样。比如刚出生的孩子,开始一看模样都差不多,但越长越不一样。办这个书法面授班的目的就是怎样学书法。无非有几个情况,一是自觉不错,大摇大摆地走进课堂来学习。如果你稍有沾沾自喜,就说明你应该学了。眼高手低是正常现象,但老是感觉自己不错,恐怕这就很危险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感觉自己不行。光在自己家里练,分不清东西南北,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好是坏。有的人见到本来不好的字,人家不愿意得罪你,顺嘴就奉承上了。最可悲的是自己还把别人的奉承当真了,这是很悲哀的,这也说明应该好好学习了。
▲学习书法是一条不归路。不是说你一旦学习书法就一定要坚持到底,有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而放弃了,但是他并没有死心,老是惦记着,一旦条件成熟了,又会重新拾起来。
▲三天的学习,每位学员都有进步。经过投票,获得前三名的学员会载入“中国楷书网” 的史册。得票多少,获不获奖大家不要太当真,应该认真思考的是:经过三天的学习,到底学到了什么?
▲开班之初我曾强调:“到培训班来,就要放弃自我”。到培训班来,不是要学田英章,家兄蕴章也在《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中说:“学欧莫学田”。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你在书法方面还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时候,你不去“学”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在当今书坛,有人说:我谁都不学,就写我自己,表现我的“性情”,他们反对的是“书法功力”,因为他们不想下功夫,主张的是“性情”,性情是没法准确说清的事,衡量性情没有尺度。因此,他们就可以大胆地抡开乱写乱抹,表达性情,发泻情绪。凡是规规距距写字的,他们就断定为“没有性情”。有人说:都学田英章,不“千人一面”了吗?还有什么味?培训期间我们看到,大家都写相同的八个字,但谁跟谁写的能一样呢?我们的许多学员,还仅仅是初学阶段,尚且写得不一样。如果写了二、三十年那就会大不一样,历史上的大书家欧、颜、柳、赵、苏、黄、米、蔡都在学王羲之,都说自己是王羲之的弟子门人。但没有一个能与王羲之写的一样。“千人一面”之说是在书法上不会出现的。我与家兄从小用一个砚台,一支毛笔,一本字贴,受的是一种家庭教育、接受了相同的书法教育思想,我们今天写的一样吗?我们两人有时想写一样,但不可能做到。与家兄“合书”时,大家在视频中看到:就象一个人写的:那是想着法子往一块凑的结果,而且是在家中训练了多次,练了很长时间,也仅限于这几个字。如果说写字能与某人写的一样,请问我写了五十七年欧阳询,我写的与他一样了吗?我倒想与他一样,可就是象不了。我潜心于欧,做梦都想与欧公写的一样,但总是写不像。
▲书法在初学阶段,可能会写的有些“相象”,但仅限于初学者。达到一定高度后就不会一样,就像医院妇产科里刚出生的孩子会长得像,护士容易抱错小孩,慢慢成长,成人后就绝不一样。书法亦然,刚开始学,时日尚浅看着差不多,随着功力加深就不一样了。
▲有人说:“我们学同一种书体,这么多人写的一样,还有什么意思,全国许多人写的与田英章写的一样还有什么意思?学习欧阳询与欧公写的一样还有什么意思?”请不必为此担心,告诉大家,你要真的与田英章一样,那就成了怪事,那是不可能的。好好写字吧、好好学吧、你不会写一样的。因此我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培训班,不是要大家学习田英章,是要告诉大家:“书法应该怎么学”。我们各位在来培训班之前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来之前认为自己写的不错,临了几十年、十几年、几年;临摹了许多本贴、跟某某学过书法、获过什么奖、踌筹满志,趾高气扬地大踏步走进培训班。这是因为你不学才以为自己“行”,你只要稍微在心中有点沾沾自喜,以为写的还不错,这就说明:你该学习了,你该学习好的东西了,你眼界低了,你的眼界低到了竟然以为自己写的“好”。我们正常情况是“眼高手低”,就是能看出某书法高手的不足,能看到他人书法作品的缺点,但自己写不出来,自己写出来不如人家呢。眼高手低可以理解,怕就怕你“眼界低”,低到竟然以为自己的字好,人们往往
不能正视自己,老觉得自己写得不错。这种情况,你需要学习,需要提高。
另一情况是自己在家练、方向迷失,像走进了一迷宫,进了无尽的大沙漠,没有了方向。不知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原地踏步,无法前进。自己的字是好还是不好呢?自己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很想听到他人的评价,对书法外行们的评论还信以为真。有人说:哎呀,你写的真好,高手啊!他相信了,可能为此欢欣,为此大喜过望;有人说:你写的什么玩意呀?难看死了,他会沮丧难过。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学习,需要提高。
▲怎样学习书法?学书法就要临贴。书法是临出来的,临贴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是学习前人的、他人的优秀成果。大家从培训班回去后,在家一定要认真临贴,千万不可随意乱画。我看到有的书友参加了几次培训班,但长进不大,一定是你在家临贴不如在班上临贴认真,说明你在家没认真临或者是临贴方法错误。这是我们每位同学要注意的。
怎样写好作文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作文写法
【写人作文】
1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外贸描写做到形神兼备。
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外貌都与别人不同,外貌特点,如容貌,神态,姿态,服饰等,往往反映着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心理。
这些特点的描写要做到时刻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外貌描写应力求做到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和个性,决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倾向。
2把握人物特点,注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
在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职业,年龄及所出的时间,环境和地位不同,说出的话也不会完全相同。一个人的语言,就是他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流露,因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时刻做到“言为心声”。
3要选择恰当的事例。
选择事例时,不要认为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事例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小事来表现主题,体现中心。
【记事作文】
此类文章,是指以写事为中心,,通过对事情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社会变化等问题。
1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使叙事具有完整性。
写好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也就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和结果这六大要素。
要想文章内容完整,主题明确,六点中的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最为重要。
2注意选择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典型材料。
小学生写记事作文,一般都是些自己身边的熟人的平凡小事,那么,就应该越具体越好。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表达文章要求的深刻道理和闪光思想。
进行描写时,应对事件的成因,人物的行动等进行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文章的重要部分,如事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和高潮部分,应该写得越具体越好。
【写景作文】
1要善于观察,找出景物独有的特点。
观察就是运用人的各种器官如视,听,触,嗅,味觉等来感知事物。
观察时,要细致,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找出观察景物与其他不同类景物及同类景物之间的区别。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写准景物,写活景物。
2注意描写表达,使景物活灵活现。
要对景物进行描写,最重要的就是对景物的顺序描写不能乱。
可按景物的空间顺序来写,如左,右,前,后,东,西等方位。也可以时间顺序来写,如一天之内的早,中,晚,以年内的春,夏,秋,冬等。还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
3必须真实,达到写景抒情的境界。
【状物作文】
1对物体形态的描写要逼真。
首先应当写好物体的外形,要注意全面。每个物体都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缺少了那一部分,就不是完整的物体,但应根据物体的外形特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来写。
2要做到生动有趣,条理清楚。
3文章结尾可以托物言志,寄予作者情感。这一点不是文章的重心,只需在结尾点出即可。
【想象作文】
1想象要一现实生活为基础。
想象作文把人们提前带入未来社会,但未来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现代社会的基础。
2想象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
想象的内容可以十分大胆,但应该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看图作文】
1细致全面的观察分析图画,是理解图意的前提。
观察图画可分三步:
一是总观全图,按顺序依次观察,使之对画面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二是观察分析图中的人物和背景。背景不同,人物活动的主题就不同,文章立意就会不同。三是观察分析细节,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2对画面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
例如人物情节画,可根据画面表现的主要情节,设想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再把事情串联起来,并构思出具体情节,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的语言。
注意想象的内容千万不能离开中心任意发挥。
3学习准确抓住图画的中心思想来描述。
【读后感作文】
1要认真读懂原文。对原文的中心思想应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领会到别人没有领会到的东西,为发表观点打好基础。
2要精炼的简述原文。
写读后感一定要紧扣原文,交待清除“感”的来源,可直接摘抄原文中的重点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情从哪里产生的。
注意不能大量引用原文,应做到叙述精炼。
3要真实具体,有感而发。
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展开联想,有感而发。
胡乔木:怎样写好文件(zz)来源: 高鑫的日志
中央要我来讲一下写文件里面的一些问题,怎样能够实现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里面提出的要求。先声明我讲不好,只是提些意见,作为参考资料。写文件和做工作差不多,叫个人来谈怎样把工作做好,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文章怎么叫好,怎么叫不好,里面道理很多,我知道得有限。如何使文章按中央的要求能够让人看下去,我想谈四个问题:
1、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认识;
2、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问题;
3、看条件:什么样文章,给什么人看,要求不同;
4、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快地达到目的。
现在分别谈一下:
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工作方法六十条”中除三十七条专门讲这个问题外,还有三十二条、三十三条、三十六条、四十二条、四十三条、四十七条也讲到了这个问题。三十二条是说“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三十三条是说“要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必须先有必要的共同的情报知识”。三十六条是说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方法,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四十二条、四十三条是说学点文学、文法和逻辑。四十七条是说要培养“秀才”,“这些人要较多地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这说明中央对这个问题是重视的。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问题?应该从政治上来看,各部门特别是做经济工作的人,都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各部门工作条件不一样,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比较熟悉,党和群众对这些就不那么熟悉。可是工作要依靠党、依靠群众,这就要向党和群众作宣传,使他了解,不了解就不能依靠,所以工作中要有文件、报告。要达到宣传的目的,就要讲究方法,使对方能够懂,要合乎三个要求:
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毛主席常讲,文章的题目和头几句话很重要,首先头几句就给人家的印象不好,人家就不愿意看。不仅开头引人看,还要人家能够一口气看到底。
二要使人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难得动员他。似懂非懂,目的就达不到。
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如果看完了、看懂了,说服不了人,还是达不到目的。
道理是很明显的。当我们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的道理是对的,要使人家相信,要说服党和人民群众。我们不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说服的方法,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写文件也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懂你不懂,就有了矛盾,就要处理,就要用道理说服人,不但说服人,还要能打动人,说服着重在理智方面,打动人除了理智方面还带有一点感情,使看的人真正被你动员起来。
文章如果不合乎上面三点要求,写了人家不看,不能说服人,打动人,文章就等于没有写,就达不到依靠党和群众的目的。我们做工作希望得到党委的同意和支持,但文章党委没有看,或者看了没有懂,党委就不能了解和赞助,群众就动员不起来,这样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就会陷于孤立的状态。孤立无援,得不到党和群众的支持,就会犯错误,即使工作方针意见是正确的,也会犯错误,因为你脱离了党和群众。写文章一定要讲究方法,才能达到政治的目的。为了使党和群众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了动员群众,这是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主席这次的“六十条”才提出的,很早以前就再三提出过。例如毛主席一九四二年二月写的《反对党八股》,就深刻地论述过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离现在已有十六年了。一九五一年二月,中央曾发出“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这个文
件也是经毛主席修改定稿的。以后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又几次提到如何写好文章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看重这个问题是合理的。我们写的文章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让党早下决心,作出判断,作出决定,发动群众,使群众懂得各方面的利害,按照党的要求积极地去做。为要达到这些目的,就要认真注意,把文章写得好一些,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中央一再强调的,无论马、恩、列、斯,都很注意这个问题。
二、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问题。“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提出了这个要求。这个问题恐怕讲不好,我现在只能说一下对这个问题部分的看法。
(一)准确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六十条”中的三十七条已有了说明。“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学上的三个名词。概念相当于词,判断相当于句,推理相当于两个以上的句子,如茶壶是个比较简单的概念,容易明了,容易准确,还有抽象的概念,如“多快好省”、“反冒进”就比较复杂,比较抽象。名词固然可作概念,形容词也可变为概念,转为名词,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多快好省”是事物的状态,是客观存在的,概念是不是明确,要看我们说的话是否符合所代表的客观的东西,一句话可以代表好几个概念,代表的范围大小不同,这里指这个,那里指那个,完全不同或者部分不同。人的思想的基本的工具是概念,如基本建设离不了几样材料——概念就是基本的材料,无非是木材、钢材、水泥,一句话无非是概念组成的述语,肯定或否定,好或不好。“高速度”,究竟怎样才算高速度,是对什么东西说的,离开了一定的范围说高速度就不明确。
判断,有了几个概念就可以作判断,如茶壶需要大量生产,大量生产就是概念,这个概念,比较简单。再如每县搞发电厂,这就是个判断,县是抽象的,不一定代表哪个县,可以代表通县,也可以代表别的县,通县也还是个概念,搞发电厂也是个概念,要什么不要什么,什么对什么不对,这就是判断。判断对不对,就要看先后次序对不对,有没有条件,有没有可能。
推理就是从这一句话引导到那一句话,由第一句话引到第二句话,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的关系就是推理,有时两句话没有推理关系,但很多时候有推理关系,就譬如“六十条”中的三十七条所说的这一段话“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这就是推理。紧接着又说:“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这也是推理,既然是大灾难,当然就要改变。下面是“作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这也是推理,下面是“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这也是推理,这里面有许多论证省略了,因为完全可以看懂,所以省略了。如要说得完全,大致是:既然这么重要,大老爷就用得着管,既然大老爷用得着管,无非是说二把手三把手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对问题不能完全熟悉,或者如果仅仅委托二把手三把手来搞,自己不来讲究这个问题,不来注意这个问题,自己的思想也就不能清楚……等等的意思。
关于准确性的问题,即概念、判断、推理的正确与否的问题。准确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看概念是不是明确,判断推理对不对,个别的简单的事情也有判断,看字句对不对,数目字是不是有错,再来肯定或否定,或者是看推理对不对,这是形式逻辑里面讲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问题,我们出版了一批这样的书,有苏联人写的,也有中国人写的。比较薄的本子还不太难看,可以找来看看,看不懂也没有关系,看总比不看好。还有一方面是比较大范围的事实的判断,涉及根本立场、方针、方法。涉及简单的问题是形式逻辑,涉及到复杂的问题,就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涉及到历史唯物论、辩证
法、阶级立场、社会主义立场等等。因为“六十条”在这个地方讲准确性,比较着重谈写文件,所以没有着重谈事物的主流、支流,没有谈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问题,没有着重谈对大量事物的本质如何分析,因为别的地方已经讲得很多了。
搞文件,首先要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如果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即使有个别的判断推理是正确的,也不能挽救这一篇文章,使其由错误的变成正确的。这是要注意的根本性的问题。方法首先要分析正面反面,挑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矛盾的两个主要的侧面,是根本的方法。至于每句话的判断、推理的关系,也是逻辑,属于形式逻辑。总之,写文章首先要讲辩证法,同时还要讲形式逻辑,两样东西并用。
(二)关于鲜明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写文件与写小说剧本不同,鲜明性的要求不同,关键是观点要突出。写文章无论是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是为了宣传一个观点,观点是个判断,是推理来的,推理是从材料来的。所以,要鲜明首先要看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如果观点和材料不统一,就像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的第三十二条中说的:“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写文章用材料是为了说明观点,文章写出来叫人家看不清楚,就是不鲜明,就是材料和观点没有联系好,每个观点应该接着有事实作证明,不能证明观点的事实就不要用。每个论点有论据,这是推理问题,从鲜明性来说,观点和论据要摆得合适。一个建筑要有材料,有结构,整个建筑还有设计。写文章和盖房子一样,要看如何布局、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实用。观点和材料隔绝了,就像工厂的车间和原料离得很远,甚至中间隔了一道墙一样。如果说有些文章材料、观点互不联系,也是冤枉,他自己可能以为材料和观点联系了,但是离得太远了,太罗嗦了,或者不清楚,材料就不能说明观点。观点和材料,结论和论据要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关于写文章有句老话:“夹叙夹议”。议就是观点,叙就是材料。事实和观点要安排好,一段话要说明一个观点,要有相当的材料来证明这个观点,这段话就鲜明,看起来就干净。如果一段话只有很多观点,或者事实很多,没有观点,看了以后就迷失方向,不知道要作什么。所以,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是首要的关键。
主席提出两个文件,一是少奇同志给中央的信,一是广西的报告。如少奇同志写给中央的信,为什么看起来很清楚,因为他提出的观点都有事实作证据,事实也是为了说明几个观点。一个是说红薯好吃,有事实。一个是说红薯是高产作物,对解决当前粮食问题大有帮助。现在有什么问题?河北省需要向外销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但是河北省的问题,是全国的问题,要向全国推广,难于调运和保存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就是夹叙夹议,作到了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材料和观点要统一不难作到,只要有意识地注意就不难。人的观点不论正确的不正确的都是事实的反映。写文章无非是为了说明观点,要使人相信这个观点,就要讲些事实,不管这些事实讲得是否周到、全面、正确。一个观点正是从事实中来的,需要我们特别注意。所以说,材料和观点的统一不难作到。
2、只作到材料和观点统一还不够,观点还要突出,不突出即不能鲜明。街上马路旁边有很多广告,我们首先看到的广告总是突出的,或者是因为它特别大,地位突出,或者因为它色彩鲜明,或者用的画引人注目,等等。一篇文章总的要求,要解决什么问题。毛主席常讲,一个政治家要善于打起旗帜。旗帜就是个纲领,要有鲜明的纲领。旗帜很高,面很大,色彩很鲜明,一下子把群众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常讲在马列主义旗帜下,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在和平旗帜下等。一篇文章有个基本观点,总的要求,它在文章中就要像一面旗帜一样,主要观点鲜明,提得突出。如果你的论点想拿出来,又不想拿出来,吞吞吐吐,文章就不会鲜明。
有总纲还要有目,纲是提起网来的那根总绳,网还有许多眼,有句成语,“纲举目张”。
一篇文章要鲜明就要作到纲举目张。整篇文章、旗帜拿出来了,有大的论点还有小的论点,大小论点要互相联系,排列要醒目,这很要紧。哪些是纲,哪些是目,目与目之间的排列,层次要清楚,条理要清晰。比如,一个大问题下面有三个小题目,为什么这个小题目摆在第一,那个摆在第二、第三,道理要很清楚。并且,段落要分明,我们现在常有的毛病是一段话写得太长,观点太多,看起来不清楚,即便清楚看起来也容易疲劳。一篇文章分为好多小段,这是节省看文件人的脑力的好办法。看完一段知道这是个小结,是一个观点,下面又是一个观点,帮助人在精神上有所准备。一段最好说一个思想,如果一两个小问题统一起来还只是一个思想也可以。一篇文章是个大的思想观点,每一段是个小的思想观点,要尽量避免把两个互不统一的观点放在一个段落里。并且段落与段落之间前后要能贯穿,这就像基本建设设计一样,有个布局,这个车间与那个车间,厂长办公室,道路的布局要很清楚。全篇文章的思想观点、大纲小目的关系准确,段落分明,前后能贯穿,这些都是帮助观点突出的办法。
我们提出问题,要有背景来证明观点,证明观点的事实材料也要有背景。不要脱离背景,要注意背景。黑字写在白纸上,白纸即是背景,能比较才可看得清楚,黑字写在黑纸上、白字写在白纸上就都看不清楚。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要了解事物,必须从联系中去了解,从背景中去了解,孤立地提出一个论点,提出一个事实,看的人就不会了解。毛主席说,香花是和毒草对照的,真、善、美是和假、恶、丑对照的。我们提出一个指标,看一个工厂的生产怎样,没有背景,速度的快慢就看不清楚,背景就是把现在和过去、将来比较。只有将现在和过去、将来比较(纵的比较),这个部与那个部、这个省与那个省,中国和外国比较(横的比较),才能看出问题来,看出是落后还是先进,这就是提出了矛盾。任何事情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正面的意见要有反面的意见衬托,便于考虑有哪些反对意见,为什么是不正确的。有时我们写文章,话都说了,可是人家看不懂,为什么呢?常常就是因为没有背景,没有衬托,没有比较。观点要有背景,事实也要有背景,现在的表格比较注意了,有绝对数,还有相对数,还有百分比,就容易比较,看起来比较明白。表格搞起来比较容易,数目字大家也记不了那么多。写文章也应该像列表格一样,要有相当的背景,文章的背景当然不能像表格那样公式化、千篇一律,要看什么事,给什么背景。说明事实的重要,单是本身事实不能说明,要说这件事做了帮助了什么,不做妨碍了什么,这也是背景。从前,毛主席在延安讲话介绍了一种方法,叫古今中外法,当然不是什么都讲古今中外,有横的比较,有纵的比较,可以放在古今历史背景上看,放在中外世界背景上看,和古比不一定几千年前,和去年比也是古,和中外比不一定和外国比,这个部和那个部、这个厂和那个厂也是比较。除此,相关的、相反的方面联系起来讲,从纵的方面、横的方面比较,也可以使观点突出。要把观点突出,要鲜明,除了要有布局、有背景外,还要有辩论。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的文章中讲了好多。提出一个问题,无非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赞成要讲出充分的理由,对反对的意见要加以反驳,有个针锋相对的比较就容易鲜明。要反驳就要讲很多道理,道理要使人信服,理由要充足。还要有比较尖锐的形式,注意适当的尖锐形式和加强语气,这样可以使观点突出。如少奇同志给中央的信中说:“我认为中央应当告诉粮食部,对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作一个统一的安排”。前面讲红薯如何……,如果没有辩论还不那么鲜明,下面就有辩论。“过去粮食部的同志说,红薯难于调运和保存,不能制面,这些意见是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的”。这几句话里可看出有了辩论而且加强了语气。为使观点突出,还要注意文字形式上的问题。一是标题。有的可以不要标题,向中央的报告,可以不要标题,因为不需要那么鼓动,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就行了。向群众宣传、发表文章,标题就很重要。毛主席多次批评人民日报不讲究标题。任何文章都要讲究标题,好文章没有好标题不行,报纸上那么多文章,谁知哪篇好,当然要先看标题,标题好的就吸引住人、引起人的兴趣。有时一篇文章内容记不清了,但记得标题,人民日报有篇元旦社论,
内容大家不一定记得了,但是都知道是“乘风破浪”。可见标题很重要。其次是导语,导语是报纸上用的,逻辑讲叫作论题,导语和论题都应放在文章的前面。叙述一件事情,讲个道理,要将要点放在前面,讲个道理要把结论放在前面,不是按照三段论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先结论,然后前提。叙述不是先怎样、后怎样、最后怎样,而是最后怎样,再事前怎样。当然写小说不能把结论放在前面,那样就没有人看了。我们大家都在工作,不同于看小说,大家都很忙,要解决问题。毛主席常讲一个故事,在北京有一位叫邵飘萍的记者,讲新闻学的导语,给他印象很深。如写一个某处失火的消息,说某天下午有个老太婆生火做饭不小心,街上出了事出去了,没当心,火花跑出来,过了一小时烧了起来,半小时后救火队来了,最后才知道损失了多少。如果没有导语这个新闻就要这样写,如果有导语,应当先说:哪天哪条街失了火,损失多大,烧了多少房子,死了多少人,这是人们最注意的,至于那个老太婆姓张、姓李,如何烧起来的等等,不是人们注意的,要寻根究底再往下看。红楼梦有一章回目是:村姥姥信口开河,情哥哥寻根究底。先要信口开河,也才好寻根究底。我们要把要点、结论放在前面,当然不是所有文章都适合这样,但大多数需要这样作,否则就不突出。先提出结论然后再围绕结论展开讨论,这就叫做醒目。可以叫做倒悬,就是叫人紧张。写文章要叫人紧张,结论放在前面,论据放在后面,这就是倒悬的姿势,就会引人注意。写文章要把结果放在最前面,把压轴戏放在前面,不像写小说,也不像演戏,我们是办事情,要开门见山。还有,末了的结论还要收得好。总之,标题、文章的开头,每一段的开头很重要。
(三)关于生动性。写小说容易生动,也可以写得不生动。写文件要生动,不生动人家不愿意看,但不能像普通文学作品那样办。要生动就是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可以增加生动性。纯粹抽象的,像算术题似的,一道道列下去,怎样也不会生动,因为全部是抽象的。我们讨论工作本来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讲的道理、列举的数目字是抽象的,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单位、具体事实,这样文章就可以不那么沉闷。如报纸上发表的湖北省委关于红安县委搞试验田的经验的报告,也可以换另一种写法,光报告搞试验田,道理虽然也可以讲清楚,但不生动,湖北的报告中间加些具体的事情,就很生动了。乡里人到县里要见干部,干部开始说是“没有时间”,等到“有时间”,又说,“下班了”。以后城里干部下乡,乡里人也说,“没有时间”。等了一会,他也说,“我下班了”!引了这么件事就大为生动。还提到干部穿着鞋袜,在田岸上“检查生产”,社员骂了他一顿,说“摇摇摆摆像个相公,莫把田埂子踩塌了”!单这句话还不够,又问:“你骂谁?”社员说:“我骂你!”然后再加上县委副书记说:“骂得对!”有这样的对话,印象就很深刻。这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人物选得好,话也很生动。典型选得好,一穿插就很生动。单讲道理,报告就减色,动员时作用也就没有这么大。加些具体事实,并且要具体到形象化的程度。广西省委一月给中央的报告,中央的批语写道:“广西省委这个报告写得很好,情况交代得清楚,道理说得明白而正确,文字生动而简练,使人看了还想再看。望各地各部门学习用这样的方法来写经验总结报告。”这个批语是少奇同志写的,送主席,主席又加了一句:“我们希望有成百万的干部看到这篇好文章。”为什么这是篇好文章,看了还想再看?就是他引了很多农民和干部的话,而且引的这些话很生动。如果去掉这些话就不会那么生动。
文章尽管是讨论工作,但应该有感情,提倡什么、促进什么要有感情,反对什么,也要有感情,当然不是专门发挥感情,感情用事,但显不出一点感情来也不好。中央对湖北省委关于红安县搞试验田的报告的批示,原来拟的稿子只是一般的写了一下,说这个报告很好,发给各地参照等,受到主席尖锐的批评,说是党八股,没有一点感情,是官样文章,不痛不痒。如果一篇文章较长,没有点问号和感叹号,就会枯燥一些,感情的变化就不大,就不大生动。最后,文字上要讲究些修辞,话要通俗,难懂的话要少用,非用不可时要加以解释。文章要有些情绪,如正面反面对照,引用两句古话,增加些色彩,格式有些变化,要
有些曲折、波澜。让文章生动只有这些方法不够,但注意了这些,就比较会使文章写得生动一些。
三、关于文件。刚才所说的这些,不见得正确,也不是什么都可以这样办,还要看对象。对象分两方面,一是给什么人看,二是写什么题目。还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有个例子,在南宁会议的时候,王鹤寿同志写了发展钢铁工业的材料,然后十八个部门同样写了发展计划,有表格、数字、说明,鹤寿同志写的比其他部门不见得更生动、鲜明,差不多,就是因为对象不同,条件不同。钢铁工业中央很注意,早就酝酿,已谈过多次,对这个问题相当熟悉,细节中央已经知道了,只是全貌还不大了解,鹤寿同志的文件有全貌,有背景,有同外国比较,有大、中、小比较就够了。其他题目,过去中央没有怎么讨论和研究,因此,从一个表上的确不易看懂。这里同时也说明一般看表格是比较困难的,写报告要多用些文字,少用些表格。有的报告的内容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形象,如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铁路怎么发展,要搞那么多形象化就不好办,不是长篇报告,引具体人,讲什么话也困难,所以不是什么都可以写得像湖北、广西的报告那样。但如何叫人看起来有兴趣,能够看完、看懂,方法还是可以捉摸的。文章写得长,写得短,写得详细,写得简单,要加解释,不要加解释,要看人家了解的程度。什么文字要多加工,什么可以少加工,要看对象。如人代大会上的报告一般要少用难懂的话,人家提出来还得解释。从前有一句诗写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是“淡扫蛾眉朝至尊”。因为唐明皇很宠幸她,他们常来常往,就可以这样。什么可以“淡扫蛾眉”,什么要多作梳妆打扮,要看对象。我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看,给什么人看,要使人看下去,应该捉摸一下,要因人、因事、因地制宜。文章的话是对群众讲的,对这部分群众还是对那部分群众,是给干部讲的,是给中央写的,文章应该不同。
四、怎么办?中央对各部写文件提出了许多要求,今后应当如何改进?我看也要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六十条”提出要培养秀才,要搞个计划,定下人来,定下时间。计划看些什么,加以讨论,把过去写的文件,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讨论一下,党组书记主持开会不能多,但可开几次,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找几个人成立个小组,订个计划,一年讨论几次,中央经常提出一些写得好的文章,也批评一些写得坏的文章,自己写过的文件也可拿来讨论、比较,研究典型。“六十条”提出抓两头带中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方法。好的典型很多,毛主席写了很多文章、电报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典型。我们抓住写得好的和不好的两头,就可以带动中间。主要讨论两种典型。也可以参考一些书。“工作方法六十条”中已提出,学点文学,学点文法和逻辑。有些文法和逻辑书,能认真看最好,如果没有兴趣,也的确比较枯燥,看不太懂,浏览一下也可以,看一遍有个印象也有好处。还是以讨论两种典型为主,参考书为辅,组织个小组,一年认真讨论几次。大家都写文章,部长写,司局长也写,可以分开几个组,也可以有大组小组,如果一年能检查四次,我看大有希望,世界不是不可知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改变的,写文章是客观实践的过程,它的内在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至于是否能运用自如,那是另外的问题。只要加强领导、订出规划,中央对我们的要求是可以实现的。
怎样写好总结
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一、总结撰写前的准备
有人说过:要总结写得好,必须总结作得好;要总结作得好,必须工作做得好,立场观点对头。这应该是写总结的经验之谈。好的总结是在做好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更是人民群众在实际中干出来的搞好总结需要认真对待。
总结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从总体上说要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做总结。不应撇开群众凑集政绩,绞尽脑汁制作观点。总结过程中能量化的要量化,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考察,从客观事实出发,防止感情用事,以免总结流于形式。 此外,搞好总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调查研究,熟悉情况 。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总结时,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面总结,避免以偏概全。 2、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 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如果对业务不熟悉,就难免言不及义。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这样才能有益于现在,有益于将来。夸大成绩,报喜不报忧,违反作总结的目的,是应该摒弃的。 4、重点在出经验,找规律。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
二、总结的写法
(一)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 。年终总结(含综合性总结)或专题总结,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2004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松桃县大兴访送部的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专题总结:《客户争等级,诚信稳销量》。
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
1、情况回顾. 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
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
2、经验体会 。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说明基本经验。
3、今后打算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法、打算,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得出新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总结文字表述的要求
1、要善于抓重点 。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而必须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或发现的主要问题,或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不要分散笔墨,兼收并蓄。现在有些总结越写越长,固然有的是执笔人怕挂一漏万,但出有的是领导同志怕自己所抓的工作没写上几笔就没有成绩等等,造成总结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
2、要写得有特色 。特色,是区别他事物的属性。单位不同,成绩各异。同一个单位今年的总结与往年也应该不同。现在一些总结读后总觉有雷同感。有些单位的总结几年一贯制,内容差不多,只是换了某些数字。这样的总结,缺少实用价值。陈云同志在50年代就强调: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写总结时,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比较,找了重点,不要停留在一般化上。
3、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 。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体会一旦形成,又要选择要的材料予以说明,经验体会才能“立”起来,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常见一些经验总结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如同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就不好。
4、语言要准确、简明 。总结的文字要做到判断明确,就必须用词准确,用例确凿,评断不含糊。简明则是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做到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要言?a href=http:///gongwen/huanb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环保屑闪场⒗圩福龅轿淖制邮担蚪嗝髁恕?/p>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怎样写好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写作要点)》,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