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有感
北冶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海娟
近日,翻阅周洪宇教授编的《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许多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民主教育思想等。精要中的一些语句引起我的诸多思考,这里就其中的“活的教育”浅谈一二。
一、“因材施教”的践行
文中谈到“我们如果承认教育是活的,我们教育儿童,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力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力就小些。我们教育儿童,就能按他们的需要的力量若何,不能拉得一样。”这其实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对待学生思想上、学习上都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而进行适宜的教育,因其年龄、性别、性格、成长环境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教育。
班上一女生晶性格内向,好学上进,过于较真,担任语文科代表,一次与一男生涛发生冲突,该男生性格执拗,懒散多动,多招人厌。二人因作业找不到发生争执。涛要求晶找到他的作业,晶说没时间找,涛辱骂了晶,晶在班上痛哭。我调查此事在班上,二人并不真心地道歉了,表面上此事友好解决。当天,我找了晶,与她进行了交流,三问,一问她是否因为辱骂的话伤了心,觉得委屈;二问她是否觉得科代表工作辛苦;三问她是否因许多事都想做好却不如意烦恼。晶频频点头。我给了她三条指导,伤心,说明对同学有情谊,自己应对同学友好;工作辛苦可以与老师沟通,老师一直和你在一起;对自己的事做个分类,根据分类定不同的要求,不要事事一百分。此后观察,晶活泼阳光。第二天早上,我偷偷叫出涛,也与他进行了谈话。亦是三问,一问他昨天其实是拿晶撒气,因为自己在班上一直比较孤独,不被人喜欢,自己一向看人不顺眼,正好晶赶上了,所以用此恶言伤她。他回答是。二问他自己其实也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可一回家不开心,在校也不开心,常常觉得自己心中有一股浊气想喷出,这样自己才会舒服,那么你昨天心情好了吗?他回答,不好。这说明伤害别人并不能使自己快乐,你可以再想一想为什么?三问,老师知道你的母亲脾气暴躁了些,你的家里有时让你压抑,老师愿意与你父母好好沟通,你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你愿意改变现在的状况吗?如果愿意,让老师帮助你从改变自己开始。他露出微微笑容,点头表示愿意。事后一个多月,涛至少控制了不良发展,并开始了改变,一点一点,改得艰难,目前仍有继续努力中。这个真实案例是2018年4月份的,是我对“因材施教”的践行,从思想上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了不同的沟通交流,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更要辅之后期的行动跟踪。最重要做到“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因材施教”在教学上的践行,如分层次教学,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可设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等,作业布置的梯度设计,可设计为必完成的和选择完成的等。
二、“教学相长”的获益
文中谈到“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我们要想草木长得茂盛,就要天天去培植他,灌溉他;我们要想交结个很活泼的朋友,就要我们自已也是活泼的。我的影响,要能感到他的身上;他的影响,也要在我身上,这才可以的。学生向前进,教员也要向前进,都要一同并进。”这不就是《学记》中提到的“教学相长”吗?这一点,我是获益良多。教过的孩子们有上千个,“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更何况这么多的孩子了,他们给了补充了我知识上的许多空白,更是在教学上与我形成了良性互动,促我成长。他们的善良、真诚、活力、天真无不是浇灌我们的雨露、同化我们的阳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孩子们的质疑促使我们去学习,孩子们的困难促使我们去思考,孩子们的努力促使我们去奋斗,孩子们的善良促使我们去帮助……
三、“格物致知”的思索
文中谈到“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我们就比如拿一件花草来教授儿童,将这花草把他解开,研究其中的奥妙,看他是如何构造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就让我想到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时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有科学的实践精神。对于这一点,笔者觉得实在必要,又有些迷惘,不知如何教好“格物致知”。这个“格物致知”对我们语文课教学上表现为怎样的方式或说体现为怎样的思想,如何去实现呢?
文中在“活的教育”中一开始便谈到“活的教育是什么?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比譬:花草到了春天受了春光、太阳光的同化和雨露的滋养,于是生长日速。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料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换言之,就是一天新似一天。”笔者以为这样的教育是至高境界,是教育者毕生所应追求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其深刻的职业认识和创造性的职业实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师德的丰碑。文章系统阐述了陶行知师德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现当代教师应如何将其思想付诸实践,为当今加强师德建设展示了一个新的视野,为广大教师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提供了精神营养和理性思考。
关键词:陶行知 师德 实践方式
师德,是特定社会中的教师,对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认识及其相应的行为规范,有其特定的社会属性。陶行知具有崇高的师德,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道德风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当代中国社会,陶行知的师德思想依然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
一、甘为蚌蠃孕珍珠,一磨一炼总关情——教师应有一颗赤诚之心
每一个学生最终都可以成为一颗珍珠。教育学生便是将一颗颗砂砾孕育成珍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而不易的。作为教师,如果没有一颗赤诚之心,就无法陪伴学生“化茧成蝶”。
1.教师应有奉献精神
教育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情,一般教师将教育作为自己的职业,而优秀的教师则是将教育看做自己的事业,是“一件大事”。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陶行知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什么叫“奉献”。1932年12月,他为了维持“山海工学团”的正常运行,刊登了一则广告“众谓我曾做书呆,便教出卖书呆艺”。[1]通过微薄稿费办教育。
当代教师已经不需要“卖文卖诗搞教育”,仅仅只是树立奉献的观念,然后在干一件件小事的时候将“奉献”付诸实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终,属于当代教师的“教育这件大事”也是可以由小事拼凑完成的。
2.教师要有乐业精神
教育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教育是有意义的快乐。因为从事教育事业可以有多重收获。
(1)真挚的情感:学生是单纯可爱的,你的付出将能获得孩子们的感恩。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一张字迹歪斜的小卡片,可能是你心情不畅时一句稚嫩的问候,也可能是多年以后学生的惦念。这种真挚的情感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获取的。
(2)创造性劳动成果:教师总是会与学生一起成长,优质课的好评,教研成果的进步,结果带来的快乐还会渐渐转变为创造过程的快乐。班级里的学生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教师创作的“艺术作品”。
(3)收获各类人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一天天成长,精神一天天丰满,曾几何时,学生的进步将代表了教师的进步,学生的快乐将代表了教师的快乐。
教师要拥有乐业精神,不是为了乐业而乐业,是以热情投入教育,乐业的状态也就自然而然来了。
3.教师应有责任意识
现今的青年教师有三种教育态度。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做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做教育的事来做。[2]。如想达到精彩的教育人生,需要第三种态度。
陶行知的教育的事与自己的事已经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是第三种教育态度的升华。丰富的办学实践、系统的教育理论、深入的教育改革,每桩每件都是把自己的事当做教育的事来做。
想要达到第三种态度,做一名拥有责任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做一名具有责任感的人,每一名教师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责任感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辩证统一的。对待工作的责责任感与对待家庭的责任感无法割裂,先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进而成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
(2)目标与约束,通过工作中要求达到的效果制定目标,并找寻约束条件,从侧面给予教师自身压力。如通过家长监督完成教育日记、通过同事监督完成教育论文等。
(3)终身学习,不断发展。教师不断发展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最根本的途径。尽快成为一名成熟、稳重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任”。
二、用得真心育桃李,换得桃李多芬芳—教师应有一颗热忱之心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1.一视同仁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的家乡胶东半岛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3]这句话应用在教育之中也是很恰当的。这里的“下雨”指的是好的结果。这里的“云彩”,可以理解为学生。那么,说不准哪片云彩会下雨就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哪位学生就会有令你惊异的表现。当然这边的惊异是只惊喜的,好的方面。
每一位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是会“下雨”的云彩。我们作为推动“云彩”前行的“风”当然要一视同仁,无论学生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2.尊重学生
尊重是教育的善,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如著名的“四块糖”的故事。除此以外,陶行知在在办学实践中,也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陶行知写诗恭贺“儿童自治学校”组建成功:“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4]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在以上两个事件当中,采用表扬与鼓励的方式对待教育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等两点是教师教学中常见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教育方式显然是最合适效果最好的。
3.严格要求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爱学生的体现。陶行知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三、黑发结霜织日月,抚鬓共赏堂前花——教师之间应通力合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的名字叫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位学生的自述。讲的是学生的父母通力合作、同心协力。通过严父慈母的教育方式将孩子培养成才的故事。
“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扮演学生第二任父母的角色,只有统一目标“通力合作”,才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成果。
“通力合作”、“同心协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班级管理
每个班级的管理都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一般是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的。各科老师都应该统一标准,不在“水果算不算零食”“玉米形状的橡皮算不算玩具”等小问题上给孩子们“可乘之机”。
2.教学内容
各科之间的教学都是想通的,如希望孩子们全面发展,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某些有联系的知识融会贯通。
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四、旧竹立于新竹前,枝枝坚劲以为参——教师应以身作则
曾经有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您不包书皮?”。教师的回答是:“老师懂得爱护书本,所以不用包书皮。”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出爱护图书的学段目标,小学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包书皮。换一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教师就不能“包书皮”呢?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
1.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在很多情况下,“身教”的效果是大于“言传”的。教师“包书皮”学生就会学着“包书皮”,教师“站如松”,学生就会学着“站如松”。
2.教师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1】叶良骏:《陶行知的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2】管建刚,《不做教书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第3版,第61页。
【3】于永正,《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第68页。
【4】周洪宇,《人民之子陶行知》,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第105页。
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共含3篇,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猜你正在找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当前的学校教育存在许许多多误区,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都是一样:唯分数论学生,唯分数论教师,唯分数论学校等等,大家都在感叹教育难办,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大家都不照着去做!
我一直在思考,当前的学校教育究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呢?还是扼杀人才的机械运动?静下心来读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原来老先生上个世纪就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啦!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有三个,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看了这个理论后,我深有感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好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可贵的直接经验。在园,要让幼儿多操作、多探索,多发现,不要抹杀任何一个可以让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鼓励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体验生活。
第2篇: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这篇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
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 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
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 “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中国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第3篇: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之先生,读罢文集,崇敬和景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陶行之先生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改革中国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我想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要使你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知识传播等都较好地被学生接受并产生效果,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不外乎这样三个方面:1人格、2学问、3方法。即:一个要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必然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育人艺术水平。同时,还要做到“心中有书,眼中有人”。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夫子曾说过样的话“仁者爱人”,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你首先要爱你的学生,教师爱学生是无选择的,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被动的、压抑的。
学生尊敬和爱戴我们教师的条件又是什么呢?除了上面讲到的“人格”、“学问”、“方法”以外,还应该加上“关爱”,即:关心爱护学生。
在教育行为中,教育管理学生,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从一定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力学的关系,进一步说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按照牛顿力学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的。我们做教师的给予我们学生的是关爱、是亲和,学生会回报我们教师疏远与冷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没有亲和力,你怎么能要求学生走近你、亲和你呢?ソ逃心理学的研究早就有这样的定论:轻松、和谐、充满爱的环境能够激发人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够唤醒人的爱心。相反,充满仇恨、冷漠的环境却会诱发人产生邪恶,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隔膜、疏远、丧失爱心。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方法得当,方法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即所谓因材施教是也。切不可千人一面,逮住一种方法就认为它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未免简单、幼稚。要不断地观察学生、走近学生,研究学生、直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说理要动之以情,管理要晓之以理。
要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做教师的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重要地要拥有一颗爱心。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之心,一颗关爱学生成长的仁爱之心。像陶行之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打心底把教师工作视为一份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每时每刻都对这份事业打心底倾注我们对它的爱,那么,教育——这座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明大厦,就一定会建造得更加宏伟、壮观。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任何世俗之物都应匍匐在生命之灵光之中。他所理解的现代化首先是要提升人的权利和尊严、服务于人的自由和幸福。
因此,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以先生为榜样,始终把了解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做到人格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怀他们,学习上关注他们,身体上关心他们,使全体学生生活在充满爱的浓浓氛围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增进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雄心。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3篇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教师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范文。
读《陶行知文集》,颇有感慨,民主教育思想至今已有百年,但我们继承下来的依然不多,陶先生接受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和P.孟禄的教育思想,并发扬成为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以万物为导师,以宇宙为教室,以生活为课程,教育即生长,教育活动要处处为学生的生长创设环境、提供养分、渐渐滋养。今日从督导的角度再读一次,令我重受启示。
我从“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摘录并认真体会。
第五项“民主教育的方法”。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启发学生使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八路军行军时,带着一套文化工具,即是一支木笔,行军停下来时,就在地面上画字认字。我们必须重提要着重创造,让学生自动的时候,不是让他们乱动,而是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
第六项“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这听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共甘苦,并不是说完全跟小孩子学,而是说只有跟小孩子学,才能完成做民主教师的资格,否则即是专制教师。现在民主国家的领袖都是跟老百姓学,否则即成专制魔王;(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第十项“民主教育的行政”。(一)鼓励人民办学校,当然人民自己所办的,并不能像美国私立学校那样宣传某种宗教的偏见,而是为民主服务。(二)鼓励学生自己管自己的事。(三)肃清官僚气的查案,以及资格的作风,视察员及督学有三个作用:(1)鼓励老百姓办学;(2)考察学校是否合乎民主道理;(3)不是去查案,是积极指导学校如何办得好。老百姓的学校,大概粗糙简陋,所以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一直以为陶先生的民主思想一以贯之,是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从“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到“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共甘苦”。细细品读,发现要形成“学”与“教”的民主氛围,“督”也责无旁贷,大多学校设备粗糙简陋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但管理上粗糙简陋之风尚存,如何促进现代化学校的建设,督学恐怕也要效仿百年前倡导之风,“考察学校是否合乎民主道理,积极指导学校如何办得好”,当前的诊断式督导也好,协商式督导也罢,大概都要遵循这个思路,才能“为办学带来春风”吧。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将意义和目的进行了一次梳理:通过与知名校友的交流,一起回忆一下东外的光辉历程,听一下他们对我们的寄语,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交流能力,实现个人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同时也明确了在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着重注意什么,体会什么,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注意安全问题,这为我们活动的顺利完成奠下了基石。
首先是对采访目标的筛选和联系,在小组讨论会上,我们把通过各方面收集到的关于东外名人的联系方式打印出来,一起进行交流。尽管东外知名校友是很多的,但能够找到并且联系上的却屈指可数,一方面是其联系方式是在没有办法找到,一方面别人由于信任度的缺乏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而拒绝或回避与我们的交流。终于,经过我们多次的电话,短信联系,联系到了一名校友接受我们的访谈,我们由原来的失望变得充满了干劲和兴奋。
然后,便是由小组长对于整个访谈活动进行有序的规划和人员分工。第一件事肯定是先跟校友进行比较随意的聊天,了解一下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哪些方面,他入学的时间大概东外发生了什么比较大的,令人难忘的事情。在访问前,人员就分为几个部分:列出访问提纲,准备访问器械和了解好其用法,规划好一整天行程和时间估算几个部分,其中列出提纲部分,先主要由两名同学负责问题设置,话题衔接的措辞准备,然后,每个人都会在最终定问题的交流小会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建议,确保访谈得体顺利。终于经过了筹划后,在采访时,我们又将人员进行了分工:主要进行提问的和协助提问交流的,负责记下整个访问过程的,负责拍摄的几个部分。当然在整个交流访谈过程中是大家都参与的,提问可以有一定的机动性但对于一些不适宜的话题我们在小组讨论交流会上已经有特别分析强调过。而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之前特别强调的,团队合作和分工明确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在团队中思考着自己能为这个团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而不是期盼着索取,而明细的分工着实为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是我在规划过程中所认识到的。
采访的进行跟我们的预想是有一些差距的,这可能也是反应我们了解不够到位,准备不够全面的一个反映。我们所设想的用于链接的每一个问题的词语,所对应的上一个问题我们所期盼的校友大概回答的方面有一定的出入,而且校友也在访谈过程中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这一方面也是我们所没有在事前做好准备的,不过即使准备应该用处也不大,因为我们不可能想到校友会问我们什么。而在连接词语,对于校友回到的设想这一块,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年龄和阅历使得我们的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辖制。不过,这样也锻炼了我们的随机应变的能力,面对这些出乎意料的回到和突如其来的问题怎样处理好他们。参与访谈的同学反应也是比较快的,在面对校友的提问时其回答还是显得比较的变通巧妙的。最终使得整个采访活动的进行虽说算不上是完美,但肯定也能过说是上是和谐融洽的。能够和知名校友进行交谈,听听他们当年的那一些事情,对社会对发展的看法,听一下他对我们这些学弟的建议真的可以算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和升华,不得不说收获真的很大,而另一方面,在采访的准备过程中,通过大家的一些交流和建议,我们也更加的注重到了社交的礼仪和一些交流的艺术,说什么话,怎样说才可以使得交谈顺利等等。
而采访的后期制作也不如料想的那么简单。负责剪辑视频的同学发现拍摄过程中,光线比较暗淡的缘故没有拍出比较好的效果,而且似乎整个视频的长度由于没有注意到相机所剩余内存使得其过短,造成最后剪辑完显得略微单薄。负责写下过程的同学由于之前没有记录采访的经验,而且采访活动进行的节奏较快,最后导致其只记下了重要的几个点,细节部分的描述不够具体细致,但是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回忆最终将一整个校友访谈录写得完整。负责列提纲提问的同学在活动结束后还禁不住在懊恼自己的准备不够全面。不过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校友跟我们的交流过程中看得出来,校友还是算比较开心满意的,那么这就是一次成功的采访,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了。即使说,我们的这次采访结果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但是过程我们是满意的。
总地来说,这次实践活动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在为人还是在处事方面,我们的思维方法,我们的做事习惯,我们对人生目标的认知都得到了一个提高。知名校友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可以超过其他一些一起毕业的同学们,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校友的那句“方向比努力重要”,“多多参加实践活动,并且努力在这些活动中去发挥一些重要作用”等语言真的让我收益颇丰。虽然说很久一起也有听到过一些类似的话语,但是似乎从一些学长口中说出来又是另一种感觉。通过这一次参与这个暑假实践活动我才知道,原来一次活动给我们的收获有是有时候远大于我们学习一整天,或者休息一整天。但是我们多坚持了那么一会儿,多努力了那么一些。终于,我们看到了,每一次的困难背后,又是有象征着希望的光芒在闪烁时,然后我们又顶着困难前进了下去,终于,从成功联系到知名校友,到周密的准备,到顺利的采访,到认真的后期制作,这样在团队里,大家共同的努力终于把这次的任务较为圆满的完成了下来,最终大家都禁不住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了解到了这些知名校友之后,我相信,大家心里除了一份崇拜的情绪以外更加有一份拼搏和冲劲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甚至是超越他们。通过这次的时间活动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陶行知名言》,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