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素材  名言警句 > 详情页

柳传志名言

作者:2022-04-18 10:11:520

柳传志名言1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五柳先生传反思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五柳先生传反思总结篇1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自读课文,在课文翻译上不要求做逐字逐句解释,只求意译。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人物精神境界的体会。

基于以上要求,我把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

文言文的读是很重要的,读通、读懂是一个循序的过程,我让学生听读、自由读、朗读、适时点评,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多用否定句,而且句式整齐,有的同学更己通晓了文意,这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就轻车熟路了。

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难懂的问题,有的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能迎刃而解,而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不易懂。我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上分析人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在读书中得到的是精神愉悦;“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他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对平平淡淡生活细节的叙述,生动地刻画了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五柳先生传反思总结篇2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精神风貌,我想到了多媒体,在这课的资源中,有一段视频,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悠然自适的情形,我让同学们观看,品味人物的精神境界,我由此又想到了一句话并告诉同学们:是真名世自风流,作者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活得自然,活得洒脱。

本课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文本身理解人物,也体会到这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是赞是否,同学看法不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再想到当今社会,我不知不觉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着一些渗透。

学生需要开扩的视野,需要有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这是我在教学本课的一点粗浅认识。

五柳先生传反思总结篇3

《五柳先生传》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的现象,教这一课时,我首先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五柳”入手,接着引出与“五柳”有关的一个典故,自然地过渡到陶渊明再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说说“心中的陶渊明”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能与新知识形成一定的对比效果,自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这是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一。

我认为的可取处之二在于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上,为了避免落入俗套或者杂乱无章,我采取了限制格式但不限制内容的品析方法,让学生既放得开(可任取文中的语句)又收得拢(旧拢到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上)当学生对中心句认知不一致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成几派自由辩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结合现实对五柳先生的为人进行评析发表看法,让学生能辨证地看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落实“教书育人”中的“ 育人”这一环。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解释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训练突出不够,我了解到学生上课前预习的时间较长,课文读的较熟,所以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通过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我才知道“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俗语正说明了这点,今后我一定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促学。

不足之外还在于我的教学观念更新得仍不够彻底,讲课或多或少有考试的牵制,学生辩论时两方都有理,而我为了学生考试时的唯一答案,在辩论之后把答案牵引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上,这一点无疑是与新理念观点相违背的,对此,我只能说我还未完全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彻底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战胜“旧我”的。


柳传志名言2


塞上柳开阅读答案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塞上在这首诗中,诗人先用“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两句来描写一枝飞箭风驰电掣地刺入高空。“鸣骹”,一种发出响声的箭,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塞上柳开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上

柳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1.请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分)

2.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5分)

答案:

1.(1)①“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

②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词更耐人寻味。

2、①画面感强,静中有动。

“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②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像。“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

注释:

①柳开(947-1000),字促涂,自号东郊野夫,北宋初年的文学家。

②声更干――音响更加清脆。

③三百骑――好几百骑马的人。三百,不是准数。

④勒――带嚼子的马笼头。

⑤看――为了押韵,这里可以念kān。

塞上赏析:

这首绝句描写西北地区游牧分赴儿在旷野射猎的场面。

“当”的一声,一枝响箭离弦而上,直入百丈云天,在静谧无风的晴空里,那长长的呼啸声显得格外清脆。听到这响 箭,骑在马上的分赴儿们顿时勒紧笼头,屏(bing)住呼吸,几百双绿色的眼睛齐向云端凝望――只消眨眨眼的时间,就会有一只老鹰或大雕从空中跌下来。到那会儿,大家才来得及认出弯弓射箭的伙伴,对那位眼光锐利、技艺超人的射手表示赞扬的祝贺。可以想见,在这塞外原野上必将掀起一个狂热欢呼的高潮… …

但是,诗人没有去写狂欢的高潮,甚至没有写到猎获物中箭而落的情景,只描写了射中目标以前的瞬间空中响箭的飞鸣和地上分赴儿们的勒马凝望,用的是绘画中“不到顶点”的手法。这样写具有动感,留有余地,能启发读者作丰富的想象。

赏析二

主要描写剽悍的北方少数民族的能骑善射。万里晴空之下,辽阔草原之上,数百名健儿纵马驰骋。忽然,一枝响箭穿向云天,大家不约而同地立刻勒马伫立,昂首放目,凝神远望。

在这首诗中,诗人先用“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两句来描写一枝飞箭风驰电掣地刺入高空。“鸣骹”,一种发出响声的箭。“直上”,表现箭射出后的锐不可当之势。“一千尺”,形容箭的射程之远。“天静无风”,不单写出了草原上空的清明宁谧,也写出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寥廓无边。因而那飞箭的呼啸之声就掠过大地,响彻云霄,传送得更加清晰、更加嘹亮、更加遥远——“声更干”。云气潮涩,回音必滞,器物浸润,发音必沉;于是诗人以表现燥性的“干”,来形容箭声的轻脆、尖厉,可谓一字传神。这里,诗人扣着“鸣骹”绘影绘声:上句“直上一千尺”,属于视觉感受,侧重写高,箭身一点,箭影如线;下句“无风声更干”,属于听觉感受,侧重写远,箭声震荡于旷野之上,而这旷野之上的天幕,又恰为箭身、箭影的深色点、线提供了面的浅色背景,点、线、面相互结合而成天然精巧的构图。

写了天上的“鸣骹”之后,诗人紧接着写地下仰看“鸣骹”的人,这就是诗的后两句:“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碧眼”在这里既突出了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生理特征,又切合此时抬头望箭的规定场景,还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物的内在情感与外在风采,都可以通过它来集中体现。“胡儿”,犹言胡人小伙子。在柳开诗中则包含着亲切的语调。“骑”,骑兵,这里指骑在马上的人。“提”提收、提控,这里指拉紧马的缰绳。“金勒”,金属制作、装饰的带有嚼口的马笼头。“碧眼胡儿三百骑”,描绘一队少数民族的年轻骁骑,句中虽只排列名词,实是以静写动,使人想像那眉宇间流露着威武气概的草原汉子们扬鞭跃马、奔逐追驰的热烈场面。“尽提金勒向云着”,则又以动写静:拉紧了马缰,抬起了望眼,一个接一个的动作霎时聚落在全体骑手的屏气凝视中;正见喧腾,忽归沉静,“向云看”的“三百骑”深深被“直上一千尺”的“鸣骹”所吸引,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宛如戏曲舞台上的角色亮相,具有一种雕塑型的美。因为是一首绝句,字数有限,诗中就难以面面俱到地展开一个全过程。诗人恰能利用短小篇幅,舍弃次要情节,捕捉最为精彩动人的意象,将北方少数民族的剽悍性格与尚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宋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塞上柳开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11篇

★ 山东济南中考语文真题附带答案

★ 《出塞作》阅读答案

★ 2020届九年级语文考试试卷

★ 薄荷散文阅读答案

★ 九年级语文试卷以及参考答案

★ 最痛之吻阅读答案

★ 2020语文近10年中考古诗词填空试题整理

★ 九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柳传志名言3


编辑:关于责任的励志名言名言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还有哪些关于责任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责任的励志名言名言,供大家参阅!

关于责任的励志名言名言精选

1.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迅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2.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3.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陶行知

4.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迅

5.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马克思

6.我们的使命是照亮整个世界,熔化世上的黑暗,找到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和谐,建立自己内心的和谐。

——高尔基

7.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邹韬奋

8.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责任。

——马克思

9.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

——纪伯伦

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

11.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高尔基

12.“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托尔斯泰

13.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锋

14.我的职责是要我说出我认为公平的合乎人道的话。

无论这会使别人喜欢或厌恶,那不是我的事情。我知道文字一旦发表了就会自动流传。我充满希望地把它们播种在血腥的泥土中。收获的季节会来到的。——罗曼·罗兰

1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

关于责任的励志名言名言经典

1.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2.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

——恩格斯

3.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6.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

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穆尼尔.纳素

7.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客户与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李奥贝纳

8.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

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9.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

——马克思

10.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

11.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1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13.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

14.我睡去,感觉生命之美丽,我醒来,感觉生命之责任。

15.真理的发现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会引起我们的欢欣。

——克罗齐

关于责任的励志名言名言推荐

1.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

——狄更斯

2.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3.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

——车尔尼雪夫斯基

4.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梁启超

5.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歌德

6.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7.真正进步的人决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邹韬奋

8.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

——毛仲强

9.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

——白朗宁

10.对培养好幼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徐待立

11.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12.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

13.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

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费兰克

14.真正的责任是信自己。

——佚名

15.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

16.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17.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

——雨果

18.提出目标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实际上这是他的主要责任。

——巴纳德

19.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威尔逊

20.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


柳传志名言4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全市开展修志读志用志活动,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关于开展修志读志用志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周密部署,统筹推进,积极开展修志读志用志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接区委、区政府的通知后,区文联随即召开会议,传达市委、市政府的《关于开展XX市修读志用志活动的通知》(X委办发电〔2018〕54号)文件精神要求,组织干部学习文件内容及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要求,并根据本单位实际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是希望各位干部、各协会牢固树立读志用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积极借助志书信息资源开阔视野、熟悉地情、了解乡情,提高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自信。二是希望各协会之间广泛赠送、宣传志书,利用志书资源加强文化交流,积极组织开展“爱我XX”等知识普及活动,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读志用志的积极性,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三是希望各协会结合各自行业及职责,主动开发利用志书资源,制作专题作品、乡土教材等,拓展志书的社会功用范围,讲好XX好故事,传播XX好声音。

二、统筹推进,认真开展修志读志用志活动

(一)收集材料,配合做好2018年年鉴工作。区文联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收集分类各方面相关材料,汇总报区地方志办公室,顺利完成本部门编制2018年年鉴的工作任务。

(二)认真读志,学以致用。“以志为鉴”方能“知己境地”,做出科学决策。活动开展期间,XX主席带领文联干部职工认真阅读区历年年鉴,并且到区图书馆借回《XX》等地方志读物进行学习。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和总结历史,深刻认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提高认识和自身素质,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和做法,为未来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我们的修志读志用志工作虽大力开展,但是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一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将修志读志用志工作做得更好。


柳传志名言5


 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会认的生字,正确书写八个要求会写的的八个生字。学习理解词句的方法,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者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1学习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孩子们猜一猜课文会写什么呢?然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预习检查。

1、检查课文朗读、

开火车读课文,后一个孩子给前一个纠正。

2同桌轮番读,互相纠正字音,解决疑问。

3、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4、纠正错误读音。

5、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过程:

一、深读感悟。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感悟题: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你是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画出相关语句,细细品味,在空白处做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再根据自己的体会读一读。 (提示:画句子用“———”重点词用  标出)

1、自读批注。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预设一: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预设二: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预设三: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三)总结全文,谈收获。

1.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柳传志名言》,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