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 > 详情页

山东春考语文

作者:2022-04-30 10:09:533

山东春考语文1


细究新高考,深化新课改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分析报告

2020年的山东省高考已然过去,但是这次试题的变化会给2019级这一批面对这新课改之后语文如何教的语文同仁们,确实一个不得不面对又倍感头痛的问题。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给迷惘的语文老师们拨开了迷雾,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也为新课改教学奠定了基础。新课改的核心为“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分别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这其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单纯考试到立德树人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浸润到考查内容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宪法和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增强“四个自信”。

二、从知识能力到综合考查

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和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早在之前,国家考试中心早已确立好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借着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山东卷),分析一下此次高考试题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表现。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此次考试中最大的变化,实际上是之前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既考查了信息类文本内容文字的逻辑,又考查了多文本语段信息的理解与重新整合,还考查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可说是综合考查,尤其是面对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如何处理这些复杂信息并提取有用信息,这是考生面对的考查方向。但同时又体现了“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例如第4题:“结合文本材料,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单定义。”里面不仅需要必备的基础知识,像下定义的概念理解和形式,也体现了对语言信息的提取整合,可以说是一个令人眼前一新的试题。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考查了散文《建水记》。全国卷一近几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重点一直是小说,像15年的《马兰花》,16年的《锄》,17年的《天嚣》,18年的《赵一曼女士》,19年的《理水》,高频率的考查使得老师们备考定然首先是小说考点,但今年考查了散文,而且还是游记散文,尤其是第8题考查文章语段细节的作用理解,第9题考查了文本中时空线索行文表现,更加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以及必备知识。读懂散文需要对文本有整体上的理解,要明确形散神聚的特点,要能够准确的梳理出行文思路,不仅是如此,不同的散文有着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散文也是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考生能抽丝剥茧,既在内容上又在思路上做到短时间内快速梳理以及快速把握,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不易,对考生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身也涉及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第三篇文本阅读是古诗文阅读,分别是选自《明史》的《左光斗传》与杜甫的《赠别郑炼赴襄阳》,无论是文言文还是诗歌,个人认为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出题角度很新颖。像文言文阅读中的第14题“孙奇逢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诗歌鉴赏的第16题“诗歌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与表达离情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题就要求学生更多的文本鉴赏理解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很能反映出考生对文本是否存在着理解问题,像阅读诗歌,是否能从诗歌本身文字内容做到准确理解,这也是这次考试试题的创新之一。

第四篇“语言文字应用”短文章阅读,打破了以往的固定出题模式,不再仅局限于考查词语或成语的辨析、病句、衔接等,更是出题点放在了语言本身的赏析上,考查了标点符号、修辞技巧、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压缩语段。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建构与应用上,平常的准备复习若是不能很好的做好基础储备的话,面对这些题型真的无从下手,例如考查的破折号的作用,那就要从解释说明、.表示递进、表示延长、表示转折、.表示插说、电脑应用、加强重点、.分行举例等来进行判断,例如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那就要从语言文字的本身、语句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不同作用甚至是有无强调重点等考虑问题。确实很好的考查了语言鉴赏功底,真正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与新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问题。

今年作文可以说是每个考生都能写的特点,自身经历,切身体会,从“疫情期间的距离与联系”写一篇作文。

原文呈现: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它讲到了距离的问题,上面也给我们提到,今年我们每次出去买什么东西都要排队,要有1米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我们原来从来不去关注的人,有些志愿者我们原来从来都看不到,社区干部永远都是坐在那个小房子里帮我们办事,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在这个假期我们应该都看到了。就是好多我们之前没有去关注的人,在这个假期中他们都走到了我们的身边,为我们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动了我们。其实是温暖了的。再看下面的“距离与联系”就好理解了。看似我们之间是有1米的安全距离,但是我们心里的距离从来没有拉开过,就是隔离,但是不隔离爱。

像今年的全国卷一的作文“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

原文呈现: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实际上我们站在高考的要求上来说,因为高考是为国选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一个高中生应该有一个较高的视角,咱们叫“上帝视角”,或者是从应试的角度是“命题人视角”,或者站在更高的角度我活在这个时代里,这个时代对我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时代、社会给我们青年人所赋予的使命或者叫担当,或者叫责任”。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就是国家需要我去做什么,或者说一棵红心两手准备,当小我遇到大我的时候,我应该考虑大我。当国家需要我去做什么的时候,我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比如在这一次的疫情里面,很多00后、90后勇敢地走向了抗疫的第一线,这都是国家的一种需求,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人生的规划或者叫定位。

像近几年的作文一直要求考生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我们关注自我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家国。而这一切不恰恰就是新高考中高考评价体系所要求的那样吗?“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综上分析,2020年的新课标卷确实在很大程度体现了新高考的要求,很好的将语文的核心素养贯入始终,为我们接下来的2019级教学以及将来的备考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依据。


山东春考语文2


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应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动态、持续的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深化落实教改要求,初中语文《春》的教学反思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篇一

每学期一次的学校绿色耕耘杯青年教师作课及反思活动已落下帷幕,纵观近两个星期的教学过程几多感慨,几多收获。今年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二十个年头,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作课,但此次活动我更是倍加重视,充分准备,深钻教材,力争完美。

经组内老师共同研究,我们选择了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春》。

翻到这课书,我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既熟悉又亲切。时隔三年,我又一次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大地春回的动人景象,体会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在教学设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

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本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导入新课巧妙。

“同学们正处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但想到马上到来的寒冬,总是希望春天早点来到,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这样的开场白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在绘春中又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部分同学搞不清这几部分的顺序,针对这一点,我把以上蓝色的字打印出来,贴好不干胶,颠倒顺序摆放在黑板槽上。为了给同学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个同学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听同学读课文后,看谁能按照文中的顺序给这些词语找出恰当的位置?”我找了班内的两个学生进行操作,反馈的结果非常让人满意。同时又为解决教学难点铺平了道路。

 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篇二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春——绘春——颂春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

我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本文的内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语言十分丰富的优美抒情散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使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仅“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个自然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颂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用这三个比喻句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我在设计教案时就在想应该把它上成文学欣赏课:尤其是对于文句这样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在何处、为何美。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器官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学文章的重点段第二段时我安排了这样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品读课;二是背读课.意在品读中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和问题,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共勉。成功之处是在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把学生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择优到班上交流。让每个学生有了说话锻炼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果很好,可以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很难驾驭学生。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很难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篇三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的典范之作。我原来在上这一课时,总是跳不出“教师分析,学生接受”的圈子。通过学习新课程,我决心跳出这圈子,从转变学习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条好的路子。经过实践,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早自习,我要求同学们读熟课文。一上课,我试着让同学们集体背诵,本意是提高他们的兴趣与信心,估计学生最多能背诵两三段。没有想到,学生们居然把课文全部背诵下来了。这样以来,我与同学们一起很快把课文的整体思路梳理了一遍,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五幅清晰的图画。然后分工协作:每个组负责一幅画面,品读、理解,之后在全班交流。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一会就完成了。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品读。

在品读“春草图”时,同学们能准确地分析“钻”“偷偷”等词的妙用,也能找到本段具有表现力的句子。

更让人欣慰的是:一位同学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小草既然是“嫩嫩的、绿绿的”,人们就不应该在上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谜藏”。他说:“我们应该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课文中的那种践踏草地的做法似乎让我觉得不太妥当。”同学们听了,一致认为他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也很欣赏他敢于对课文提出异议的勇气。看到如此活跃的课堂气氛,我很欣慰,于是联系写作时代背景,针对这一个问题给了学生恰当的解释,同时肯定了这位同学思维的严谨。

“春花图”里的几个优美句子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这句里的比喻与排比手法让学生很感兴趣。“闹”、“散”字的妙用也没有逃出同学们的眼光。

在品读“春风图”时,一位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这一句没有提到风,怎么放在了“春风图”里呢?经过思考,一位同学解答了他的问题:“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我们不可能直接来描写风,只能通过其他的事物来写春风,这一句写的是声音,是风把声音穿到我们耳朵里的呀!”这样的解答同样赢得了同学的赞赏。

在小组互相学习交流中,时间很快过去了,同学们意犹未尽。我想:下一节课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地方。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探究,研究问题。这节课我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作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山东春考语文3


第1篇:初中语文春望教案

初中语文春望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春望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要点:①朗读②赏析③探究④拓展

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第2篇:初中语文春望教案

范文网的初中语文春望教案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春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春望》及五律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的特点。 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走进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二)学习《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 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字词注释]城:长安城。草木深:草木从生。时:时事,时局。抵:抵挡。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浑:简直。

板书设计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山东春考语文4


知识可以产生力量,但成就能放出光彩;有人去体会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去观赏成就的光彩。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1

1、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2、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著作。

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请问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4、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5、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6、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

10、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11、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对志向的不懈追求。

12、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4、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15、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16、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

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17.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20.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21.“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22.“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23.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 。

这一类考试的时候常考:谈一下某句话中哪个字或者词用得好,为什么。

24.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5.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

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26.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27.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28.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29.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

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30.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

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2

1.唐诗中: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2.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5.至圣孔子(圣人)、亚圣孟子、宗圣曾子、书圣王羲之·晋、画圣吴道子·唐、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唐、药圣李时珍·明、医圣张仲景·东汉、草圣张旭·唐、药王孙思邈·唐、田园诗人陶渊明·晋、诗歌之父屈原·战国、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6.《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7.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8.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

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9.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

10.“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11.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12.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

《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时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现在已成了一门“红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的诗词。并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作了精采的评论,认为诗中“直”、“圆”两字精妙,将大漠景色写得异常鲜明。第五十回中, 王熙风这样的俗人也可以说出“一夜间北风紧”这诗般的句子。

13.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其它人物还有冬妮亚、朱赫来、丽达等。

14.苏联作家高耳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5.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鲁智深, “豹子头”林冲。

《三国演义》元·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16.名著心血知多少?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锲而不舍、呕心沥血,才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著。

事业的成功在于恒心和毅力,让我们学习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

司马迁《史记》15年 班固《汉书》25年 王充《论衡》31年 许慎《说文解字》22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19年 沈括《梦溪笔谈》9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27年

蒲松龄《聊斋志异》20年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34年

宋应星《开工天物》20年 曹雪芹《红楼梦》10年 孔尚任《桃花扇》15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20年 歌德《浮士德》60年

17.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写了三位名人: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代表作《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和《月光曲》等。双耳失聪对于一个作曲家是多么残酷的打击,但他不向厄运低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家,世界最伟大雕塑家之一。与达·芬奇,拉斐尔并列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作品有著名的雕塑《大卫》。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泰斗。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作品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18.外国文学大师:

塞万提斯,西班牙伟大作家,世界名著《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英国伟大戏剧家,作品有《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等。马克思称他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歌德,德国最伟大诗人,文学泰斗。作品《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作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自由颂》《叶甫根尼·奥涅金》等。

雨果,法国伟大作家,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巴尔扎克,法国伟大作家,作品总名《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泰戈尔,印度诗圣,作品《飞鸟集》《园丁集》。

海明威,美国作家,作品《老人与海》。

19.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丹麦作家安徒生,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

德国作家格林兄弟,作品《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

20.律诗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尾联(七、八句)。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2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2.古代四大美人:西施(沉鱼)西施浣沙、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杨玉环(闭月)贵妃醉酒、貂蝉(羞花)貂蝉拜月。

23.古称“三教九流”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九流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十家指在上述九流的基础上再加上小说家。

24.中国历史朝代:三黄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东本晋,南北隋唐和五代,南宋之后元明清。

25.航天英雄:杨利伟(神五)。

聂海胜、费俊龙(神六)。

26.城市别称:

福州(榕城)、泉城(济南)、春城(昆明)、成都(蓉城、锦城)、广州(羊城、花城)、日光城(拉萨)、水城(苏州)、冰城(哈尔滨)

27.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城著名三关: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与山西鹳雀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文学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3

描写学习的词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真才实学 孜孜不倦

力争上游 好学不倦

笨鸟先飞 披荆斩棘

不学无术 闻鸡起舞

勤学好问 自强不息

发愤图强 只争朝夕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炯炯有神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描写春节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

描写景色的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

烈日炎炎 浮瓜避暑 骄阳如火 皎阳似火 赫赫炎炎 炎炎夏日

烈日当空 狂风烈日 火伞高张 吴牛喘月 流金铄石 五黄六月

夏日炎炎 绿树成荫 椅席炙手 热不可耐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满头大汗 赤地千里 大汗淋漓 旱威为虐 野田禾苗


山东春考语文5


第1篇:九年级语文《武陵春》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武陵春》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武陵春》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词《武陵春》是选自xx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当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水平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另外,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统一编排。单元中五首词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词的能力,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感受”“欣赏能力”对聋生来说难度偏高。针对本班聋生的语言基础薄弱、知识面相对窄的学情,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a、了解女词人李清照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b、初步学会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a、引导聋生反复诵读学会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充分发挥聋生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c、指导聋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d、鼓励聋生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体会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b、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c、在感悟中使聋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前两个目标侧重能力目标,后一个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赏析能力。对聋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以语学文”是学习语文的普遍规律。故在教学中,我采用将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适应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使用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和描述法等来为教学服务的。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口语、手语)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聋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聋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聋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聋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小组互相研讨,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且提问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及延伸的问题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聋生对整首词的理解,达到发展聋生形象思维,增强思辩能力的目的。这几个问题是:

1、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3、李清照愁从何来?

4、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6、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7、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8、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描述法引导聋生合理想象,将词作转化为画面,让聋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这样做既对聋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又培养了聋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

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聋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聋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聋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聋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聋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聋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聋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聋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出示两书《诗经》《宋词今译》。这样导入从视觉上吸引聋生,营造气氛,唤醒聋生对词的喜爱之情。板书课题。

第二步、资料助读。让聋生简介词人生平、展示词人的个性名片,了解历史背景,师作补充,有助于聋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聋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的准备;教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本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课的联系。培养聋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制作人物名片,培养聋生概括能力及动手能力。由于语言障碍,聋生面对众多的资料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甄别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这个环节。

第三步、师生共同赏读。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聋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聋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课件)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聋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为消除聋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先作个示例,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学习中,老师要激活聋生自主、合作、讨论,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聋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聋生体验,老师点拨。聋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老师对体验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聋生准备、教师引导。聋生品味、教师点拨。聋生对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赏析,着眼于名句、关键词,教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聋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聋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的形式,使聋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聋生学习的灵感,开阔聋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馈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3、再读整首词。

聋生总结,教师归纳。让聋生学习阅读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欣赏词的基本过程。让他们试着提出疑惑,学会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第一二题背诵并默写《武陵春》这首词;请上网搜索有关描写“愁”的诗句”为必做题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第三四题为任选题,难度较高,要求聋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的画面。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味写“愁”的技巧。因为聋生常常会说,但怕写,作业中写的任务是为了以读促写,把发展聋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聋

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以简笔画一艘舴艋舟为中心,舟中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个个貌似石头的方框,每一个方框内分别写上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艺术化,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

第2篇:九年级语文《武陵春》说课稿

这个网站九年级语文《武陵春》说课稿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武陵春》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武陵春》。《武陵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理念、说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呈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而这五首词从另个角度体现当时的各种社会状况和思想,和前四篇文章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武陵春》被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属于史传文学。 《武陵春》是诗词类文学作品,是具有鲜明的婉约词派风格的词作。 《武陵春》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作品。

《武陵春》是一首构思精巧,采用“扫处即生”写法的作品。 《武陵春》是一首写“愁”的绝妙好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古典诗词,对古诗词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再加上他们的思想正从幼稚向成熟阶段过渡,对表达爱恨情愁得文章颇感兴趣。特别是对类似的比较经典、简短的古诗词更是偏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会喜欢这些典雅优美的诗词。

九年级学生对“词”这一体裁有了相当的认知。 九年级学生对李清照有了初步的了解。

九年级学生对词中情景交融的写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 九年级学生比较喜爱诗词类作品,尤其喜爱婉约派作品。

三、学习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科学的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地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词的能力,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熟读成诵。

(2) 品读字句,研读赏析,掌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表现情感的能力。

诗词类作品的学习区别于其他文体。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分为:立意、内容、结构、语言四部分。而诗词类作品的学习应该首先抓住语言。为此我确定的学习目标为: 1)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熟读成诵。感受语言的文字美 2) 赏读:品读其构思,研读其声情,感受语言的情感美 3) 积累:“愁”情表达技巧;布局剪裁技巧。

教学重难点:

为了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的情感,就把学习作品中用“夸张”“比喻”等修辞表达愁绪的方法,作为重点;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则应该是本课的难点。 重点:“愁”的表达 难点:布局剪裁技巧

四、我的教学理念:

1、根据诗歌教学的规律来设计教学。

2、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3、以情感教学法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4、以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

1.我推崇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形式简约,内容突出,层次分明。我采用这一模式作为我课堂教学设计的框架。

2.我服膺洪镇涛老师的“学习语言”的学说。学习语文的唯一抓手是“语言”。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学习语文的“纲”。所谓“纲举目张”是耶。我采用“学习语言”作为课堂上的“抓手”。

五、教学设计:

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板块,四个环节。一个核心: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三个板块:朗读——赏读——积累;四个环节:导入——感悟——板书——反思。分为导入设计、板块设计、板书设计和设计后的反思几个方面。根据诗歌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遵循真语文的教育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千古奇女子,她有满腹的才华与柔情,她有满腔的哀怨与感伤,但她也有做人杰鬼杰的壮志豪情。她温婉细腻的文字中总是透着一种摄人心魄的情愫。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进这位女子,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武陵春》。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激趣和酝酿学生的情感,导入的最大目的是让学生迅速进入创设好的一个学习环境中,并且在情感上取的认同感。所以就直接用对李清照的评价来导入,不蔓不枝,直接进入诗词的典雅意境。

(出示一幅李清照肖像图)她出生在齐鲁大地上,却柔肠千绾,婉约的就像是江南的水;

她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却颠沛流离,凄苦的像一株飘飞的蓬草。 她有一个琴瑟和谐的知己,却劳燕分飞,忧愁的像一朵经秋的黄花。

她,就是今天要和我们对话的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人说,读一本书就是和一个人对话。那么我们今天就借助于一首《武陵春》词。走近李清照,听她给我们诉说些什么?

(二)内容设计

我根据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说,设计了几个问题来带动整个课堂的节奏。 第一个板块是:初读朗读——找愁

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1、听读

2、美读。这两个活动的重点是“读”,字音词义的识记,节奏停顿的把握,都通过一个“读”的方法来完成。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其次,在阅读的基础上,我先用“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为之有境界。”引导学生找出写景句“风住沉香花已尽”。接着我再用“昔人论诗词,有景语和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提出一个问题:你从这句景语中读出了什么情感?引导学生用散文化语言描述这个画面。在学生讨论表述后老师可示例: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有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春色终于了结了! 让学生想象词人如何独守窗前,如何眼看着风雨催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在此基础上找准关键字词:愁。(板书:关键字词) 接着追问:你从哪句话中看到了“愁”字? “载不动许多愁”。此环节让学生对诗词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诗词情感。让全班同学带着愁绪,齐读全词,学生思考:词人的愁体现在那些地方?

(问题设计:1.你能听出来她怀有一种怎样的心绪?2.她是触景生情呢?还是因情而观景?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能很快找到关键词:愁。而且引发学生思考:是环境触发了她的愁,还是一腔愁绪的她就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也没有丝毫的喜悦?从感知语言到感知作者的转换就完成了。)

第二个板块是赏读——析愁

在这个板块中首先让学生品读上阕,找出词人的愁绪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 由“欲语泪先流” “日晚倦梳头”引出“物是人非事事休”。

这时适时补充李清照生平背景。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曾经的神仙伴侣如今阴阳相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板书:国破、家亡、物失、夫逝)借此告诉学生要想深入理解词人的内心情感,一定离不开“知人论世”。 联系:《如梦令》早期作品的清丽活泼,与晚期的哀婉凄凉形成对比。 学生齐读上阕后抛出问题引出下阕赏析: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都喜欢寄情于山水排解自己心中的愁苦,那李清照在如此愁苦的时候是否也想过去寄情山水呢?

让学生凭借“闻说”“也拟”“只恐”感悟词人感情变化过程。此环节培养学生在反复吟咏、联想品味中提高欣赏诗歌能力,感受词人的强烈情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问题设计:1.作品从何时写起?2.改编:将自言自语式改为对话式;增加语气词。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构思之巧妙,感悟作者愁情之浓厚。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创新作品,感受语言之美。) 第三个板块是品读积累——品愁

爱恨情愁原是抽象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让学生列举熟知的有关“愁”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环节引导学生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和这些诗句比对,体会运用夸张式比喻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仿写出自己的运用夸张式比喻的情感句。 第四个板块是感悟——议愁 小论文:愁的情感表达

问君能有几多愁

——赏析《武陵春》的情感表达

这是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展开联想像,写出自己对诗词情感表达的分析。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

活动设计:专题活动(小课题)问君能有几多愁——赏析《武陵春》的情感表达 1.李清照的“愁”词比较;2.不同词人的“愁词”比较。3.总结写“愁”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专题活动,把知识系统化,通过积累,形成知识链。希望能达到余映潮老师提倡的语文课堂要追求最高效:课堂活动充分,学生积累丰富。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以简笔画一艘舴艋舟为中心,舟中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个个貌似石头的方框,每一个方框内分别写上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艺术化,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山东春考语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