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由范文网会员“艾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口技》的作者以成功的文学实践妥善地突破了以文记声的局限,通过想象和联想,化声为形,以文记形,把听觉形象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即的视觉形象,把作用于听众两耳的声音,改变成作用于读者的双目,形成文学价值较高的书面语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一
授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4.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2.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法。
三、设计思路:
(1)以“表演激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迁移拓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注重提倡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和培养学生互相切磋的团结合作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人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普通的嘴,竞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二、诵读课文
1.初读
(1) 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嗣( ) 顷( ) 倾( ) 呓( ) 絮( )
叱( ) 鼻句 ( ) 间( ) 许许( ) 曳( )
几( ) 哗( ) 犬吠( )
2.课内朗读。
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听读:教师范读?
(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量不多,通过反复的读、形式多样的读,培养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善:擅长 会: 适逢,正赶上 施:设置 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理解的字、句,疏通文意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百只手,一手有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百张嘴,嘴上有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拔,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
梦中惊醒 _____ 渐入梦乡 ______ 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
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
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观众反应如何?
明确:犬吠?欠伸?呓语?儿啼?妇呜?夫叱?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表演精彩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难点
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批改或抽查预习案。 《口技》预学案
一、预学目标:
1、能通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能条理清晰地复述三个场景。
二、预学提示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三、预学作业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意少舒 (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夫齁声起( )
无敢哗者( ) 叱大儿声( ) 中间力拉( )
解释加点词(此类活用)?。?
妇抚儿乳 善口技者 不能名其一处 会宾客大宴
妇手拍儿声 无不伸颈,侧目
解释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会宾客大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两股战战
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5、课文真正写口技表演是哪几个段?写了几个场景?请分别复述这几个场景。
教学设计
一、分享
(一)导入新课
关于口技:它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二)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三)读准下列加粗的字,听读课文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意少舒 (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夫齁声起( )
无敢哗者( ) 叱大儿声( ) 中间力拉( )
(四)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纠错,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 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二、拓展
(一)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2—4)写表演过程
一家人梦中惊醒(由睡到醒)
中间的三个场景 : 一家人渐入梦乡(由醒又睡)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掌握积累课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词以及通假字的现象。
三、掌握表示时间的词
能力目标: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积累课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词以及通假字的现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山东省济宁市有一个小伙叫刘大成,2010年2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凭借自己的文艺特长一炮打红,被评为2010年度星光大道总冠军,刘大成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我们同学知道他的文艺特长是什么吗?
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看到他精彩的表演。其实,口技在古代就已广为流传,但古代没有录象、录音设备,不能记录当时表演的实况,古代艺人精彩的口技表演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
二、走进作者,了解作品
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2、出处:《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易读错的词。
少顷(shǎo) ?呓语(yì)? ?叱(chì) 中间(jiàn)
曳(yè)屋 ?许(hǔ)许声? ?几(jī)欲 ?犬吠(fèi)
齁声(hōu) 意少舒(shǎo)
2、学生放声自读,体会语气节奏。
3、下面请同学们归纳整理文言词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的现象。
可以小组合作。第一组找古今异义的词,第二组找一词多义的词,第三组找词类活用的词,第四组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 古今异义词:
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会议?)
但闻?(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稍稍正坐(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两股战战(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几欲先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 古义:其中夹杂 今义:方位词)
(2)一词多义:
①绝:A、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B、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②妙:A、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B、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③坐:A、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B、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3) 词类活用:
妇抚儿乳 (?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
(4)、通假字:满坐寂然、满坐宾客坐:通“座”,座位。?
同学们找的很对也很全,希望我们同学们课后再对你没找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4、接下来再?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归纳概括。
表示突然发生的: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的: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的:继而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是时
表示很短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
5、?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揣摩语言,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
《琥珀》语文教案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以下4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琥珀》语文教案
本文是范文网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琥珀》语文教案范文精选,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同学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考虑讨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化,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越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考虑: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干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考虑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定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考虑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考虑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小朋友踩着后挖了出来,小朋友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示出了这块琥珀的车载斗量,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第2篇:《琥珀》语文教案这篇《琥珀》语文教案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代替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同学运用自身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同学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效果,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学设计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同学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同学在预习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
(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
同学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习的效果。预习及检查预习效果之后,是引导同学自身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同学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同学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同学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同学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需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流露出来,让同学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同学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干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同学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干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同学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同学“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考虑。强调同学“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需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篇教学设计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同学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习”时,指名同学读课文后让同学讨论两个问题:
(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同学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同学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同学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学设计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同学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需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需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竞赛课、经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方教师要同学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同学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学设计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第3篇:《琥珀》语文教案本文是范文网的网友推荐,并由本站编辑整理的《琥珀》语文教案范文精选,仅供写作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4篇:《琥珀》语文教案希望这篇《琥珀》语文教案范文能对你的学习与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课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以上4篇《琥珀》语文教案范文能够帮到你,当然,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琥珀》语文教案范文。
活动背景:
我们一直教育学生要学习先辈的英雄事迹,爱国精神。现实生活中如何落实先辈的精神?有学生说真是生不逢时,和平时期,英雄毫无用武之地,怎么学习?针对学生的疑惑迷茫开展此次活动.
适用年级:高年级
活动目标:
在寻找身边英雄,推荐英雄的过程中认识到“英雄”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远,“英雄”做的也是普普通通的事。英雄就是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平平常常的事他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也能成为英雄。
前期准备:
各小队寻找、采访身边的英雄,拍摄采访视频,收集相关的实物、相片,上网搜索有关人物的报导作品。最后推荐一名英雄参与班级英雄比拼。
活动过程:
1、踩着《英雄儿女》的节奏进场各小队向队员推荐自己的英雄:
第一小队:推荐人物——蔡其矫
小队长提问:《我是大海的子民》这首诗是谁写的?介绍蔡其矫其人,视频播放蔡其矫故居、卧室、墓志铭“我是大海的儿子”,邀请蔡其矫的弟弟现场讲述其哥哥的故事、接受队员们的现场提问。诗朗诵《我是大海的子民》小队长小结:蔡其矫作为抗战时期著名的归国华侨诗人,我们园坂村的一份子我们身边的英雄他当之无愧。
弟二小队:推荐人物——护送路队的爷爷
队长边播放视频辩解说:我们学校坐落于324国道旁,每天有一半的同学要横穿车流不断地国道,我们的学长就有人在过马路时被车撞到。现在车越来越多越开越快,看着飞奔的汽车要过马路的我们心惊胆寒。自从来了护送我们过马路的爷爷,我们横穿公路不再害怕,爸妈放心老师放心,学习也更好了。谢谢你们护送路队的爷爷,这是在护送我们过马路我们难忘的一瞬间(展示小队同学为路队爷爷画的画),这是我们想对你说的心声(诵读为路队爷爷作的小诗)演唱改版歌曲《雨花石》。
第三小队:推荐人物——杨凯晖的爸爸
展示相片杨凯晖提问:大家认出这一位在冰天雪地高空工作的人是谁吗?他就是我的爸爸一名电业线路工人。今天我就来讲讲我的爸爸(结合演讲出示98抗冰救灾时用过的物品厚厚的大棉袄、铺棉的皮靴、棉耳罩,工作时的照片,结束工作后获得的证书奖章纪念章)
第四小队:推荐人物——蔡金坤
小队长提问:我们学校有几位老师,(出示视频)这位时常出现在操场上的老师是谁?——他就是退休老校长蔡金坤。为什么推荐他为英雄请听我们小组细细说。(以快板的形式介绍老校长为学校做的贡献操场改造他奔波集资顶着烈日监工、游说村里爱心人士捐款建立教育基金会、学校活动帮忙维持秩序)
2、投票表决你认为的身边的英雄,请个别同学说说投票的原因
3、活动感言
4、辅导员小结:英雄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英雄,他们没有三头六臂,他们不是遥不可攀,他们就是一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只是拥有一颗爱心:爱祖国爱家人爱生活爱自己的工作,相信未来我们也能成为一名英雄。
5、合唱由李焕之谱曲、蔡其矫写词的校歌,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点评:
本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可操作性强,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能真正认识“英雄”,明确如何在普通的生活中学习英雄,做一名平凡的英雄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过程方法: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2.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词语积累。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意。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
过程设计
一.淡话导课。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在这个季节最容易激发文人墨客的诗兴,古人给我们留下好多诗篇。你们知道哪些写秋天的古诗?快打开记忆的闸门找一找。(《山行》,《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秋天的古诗,希望孩子们喜欢。板书课题《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和作者
1.解诗题。
书:写 所见:(诗人)所看见的
诗人把夜晚所看见的景物写下来。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吗?让他穿越时空来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三.三读诗歌。
(一)一读解字词
1.初读古诗,用笔圈出诗中的生字、词语,并画出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字:萧、梧、促。
词语:书、见、萧萧、寒声、动客情、知、挑促织、篱落。
节奏划分:2/2/3
(二)二读绘意境
1.孩子们,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一字、一词、一句话就会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请孩子们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到的画面描述出来。试用“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句式说话。读完同桌之间交流。
2.抽学生班上交流,师生作评价。
(三)三读悟情感
好诗我们要反复朗读,理解诗意,才能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齐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抽生讲述诗意。
3.男女生互读,思考: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指导背诵
1.读一首好诗如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读一首好诗如欣赏一幅优美的画卷,读一首好诗如与诗人促膝交谈。好诗就让我们把它背下来,珍藏在记忆深处。孩子们,快快背下来吧,看看谁是最强大脑!
2.教师巡视并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夜书所见》 2.预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猫钓鱼语文教案由范文网的会员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以下2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小猫钓鱼语文教案
下面由范文网的作者为你提供小猫钓鱼语文教案的写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P8—9。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在预习活动中理解和体验“0”表示的意义,
学会写“0”。在认识“0”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预习策略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0的含义和0的书写。通过预习,让学生理解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直观形象的体会到“没有”可以用0表示,从而提升学生对0的认识。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0的书写。
预习设计:
1、 孩子跟家长玩“摘苹果的游戏”。家长说苹果数让孩
子取,从而让孩子体验0的意义。
2、 通过找资料,了解“0”的发展史。
3、 让孩子在生活中找什么地方用到0,让孩子感受0不仅
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等不同的含义。
4、 统计数量,让孩子自己尝试书写0。
教学预案:
一、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几个数了,下面老师出示卡片,请看卡片上是几就拍几下手掌。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 初步感知“0”的含义。
师:昨天跟父母玩摘苹果游戏时,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生:(鼓励多种表示方法,各抒己见。)
师:我请字体最漂亮的孩子展示你的统计图表,汇报你统计 的结果。
生:
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
2、 丰富“0”的含义。
师: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你在生活中还找到哪些地方遇见过0。
生:温度计上遇到了0。
师: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
生:气温是0度。
师:还有那些同学想汇报?
生:尺子上看到0刻度。
师:0表示开始,是起点。(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
3、 0的书写。
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鸡蛋......
师:《写0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4、 “0”的发展史。
师:谁愿意分享你找的关于“0”的发展史?
生:
三、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名结果。
4、练习拓展。
做P9“练一练”。
四、总结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第2篇:小猫钓鱼语文教案给你一篇小猫钓鱼语文教案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任务:
l、交待本课训练重点:学习写一句通顺的话。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3、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序号。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5、质疑。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2、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字词。
2、自由读全文,回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二、新授:
(一)根据质疑情况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写了谁?他们在做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读一读。
(2)提示:这句话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随学生回答,贴图、板画)
(3)看图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运用语言)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式)。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小花猫开始钓着鱼了吗?为什么呢?自由读二、三自段。
(2)看图理解小花猫是怎样钓鱼的。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小花猫为什么钓不着鱼。
(4)小花猫的心情怎样?(板书:没钓着)
3、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导有语气地朗读。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读。想:猫妈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2)你理解这两句话吗?(再次质疑)
(3)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结合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怎么能钓着鱼呢?”、“钓鱼就钓鱼”、“三心二意”等词句。(板书:三心二意)
(4)指导朗读,体会猫妈妈的话的含义。
5、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小花猫听了猫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六、七自然段,分组讨论。
(2)看投影,理解怎样做是一心一意钓鱼。(板书:一心一意)
(3)看图,理解“钓着了一条大鱼”(师板书:钓着了。板画:一条大鱼)
(4)指导有语气的读这两个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想:小花猫开始为什么钓不着鱼?后来为什么又钓着鱼了?
(三)学习按要求说一句话:
1、看黑板上的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出示例句。
2、按要求说句子。()在河边钓鱼。
()在河边()。
()在()()。
3、判断句子的正误,理解什么是通顺的句子。
我在河边划船。(X)
4、同桌交流造句。
三、总结全课:
你喜欢这节语文课吗?为什么?(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10、小猫钓鱼
三心二意钓不着
一心一意钓着了
范文网的小编希望以上2篇小猫钓鱼语文教案范文能够帮到你,当然,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更多小猫钓鱼语文教案范文。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人教版)》,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