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设计  数学教案 > 详情页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作者:2022-03-13 10:11:400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1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反思是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 你发现了什么 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

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 学案教学 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 反思 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二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教好数学,就要在课前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我在设计《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一、教学设计的初稿

我开始写教案时,就简单的按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和以往的经验一气呵成结果,认真看了之后,才发现缺乏新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程式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出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见,我的这份教学设计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只是凭借经验来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了。经过思考后,便开始进行修改。我参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在导课、准备和练习上加了功,并且把每个环节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数多了。就这样,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了。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终于到了试教的时候了,我就按照教学设计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都顺利完成了,可是,时间不够了,到要练习的时候下课了。课结束后,我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之后,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考虑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在强调要教的新课的概念,反复不断地分析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教的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备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的修改

经过第一次的试教,发现了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设计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备中,主要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为新课作准备。而第二个环节里,我将几个概念分散在每个细节的环节里,一个部分讲一个概念。首先,在准备题中,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相信学生也容易理解,不会混淆,也会节约时间的。

四、教学设计的再次实施

经过这次修改后,我对《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认识又深了一步。于是,拿着新的教案,我又一次的走进课堂,并邀请了学校的数学老师们来听课。这一次的课比第一次大有进步了。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教学环节紧凑,过度自然,概念讲的清楚,学生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解决,并且学会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来,教案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精心设计才可以将教学过程实施的更好。

五、教学设计的反思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而一个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三

4月中旬,我有幸参与了县上的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会场在中心小学举行,而看课活动的主要形式——同课异构,更是让我们基层教师从中获益匪浅。通过我镇的教师和县上的名师同上一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名师的风采,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备课、上课的技能,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和名师之间的差距。

看课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我们的课堂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一直萦绕这我,而这些思考,也一直伴随我回到了单位。可能是第一节看的是数学吧,所以县上王老师和我镇的张老师同上的数学三年级下册《比一比》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感悟也叫颇多。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两个问题,以及今后我们的课堂应当怎样去做,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能力呢?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课前调研

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抓准切入点

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亲历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1、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2、美丽的童话情境

3、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4、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5、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3、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1、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2、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

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 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解决策略:

1、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

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 适时准确评价

2、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智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

以上是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笨拙见解,我想,如果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如果能够做到“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那么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高”!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名”!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2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反思是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 你发现了什么 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

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 学案教学 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 反思 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二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教好数学,就要在课前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我在设计《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一、教学设计的初稿

我开始写教案时,就简单的按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和以往的经验一气呵成结果,认真看了之后,才发现缺乏新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程式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出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见,我的这份教学设计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只是凭借经验来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了。经过思考后,便开始进行修改。我参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在导课、准备和练习上加了功,并且把每个环节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数多了。就这样,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了。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终于到了试教的时候了,我就按照教学设计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都顺利完成了,可是,时间不够了,到要练习的时候下课了。课结束后,我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之后,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考虑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在强调要教的新课的概念,反复不断地分析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教的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备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的修改

经过第一次的试教,发现了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设计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备中,主要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为新课作准备。而第二个环节里,我将几个概念分散在每个细节的环节里,一个部分讲一个概念。首先,在准备题中,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相信学生也容易理解,不会混淆,也会节约时间的。

四、教学设计的再次实施

经过这次修改后,我对《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认识又深了一步。于是,拿着新的教案,我又一次的走进课堂,并邀请了学校的数学老师们来听课。这一次的课比第一次大有进步了。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教学环节紧凑,过度自然,概念讲的清楚,学生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解决,并且学会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来,教案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精心设计才可以将教学过程实施的更好。

五、教学设计的反思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而一个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三

4月中旬,我有幸参与了县上的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会场在中心小学举行,而看课活动的主要形式——同课异构,更是让我们基层教师从中获益匪浅。通过我镇的教师和县上的名师同上一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名师的风采,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备课、上课的技能,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和名师之间的差距。

看课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我们的课堂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一直萦绕这我,而这些思考,也一直伴随我回到了单位。可能是第一节看的是数学吧,所以县上王老师和我镇的张老师同上的数学三年级下册《比一比》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感悟也叫颇多。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两个问题,以及今后我们的课堂应当怎样去做,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能力呢?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课前调研

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抓准切入点

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亲历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1、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2、美丽的童话情境

3、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4、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5、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3、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1、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2、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

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 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解决策略:

1、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

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 适时准确评价

2、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智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

以上是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笨拙见解,我想,如果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如果能够做到“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那么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高”!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名”!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3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品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 以教师和学生的 反思 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9月14----10月12我们六年级组数学教师完成了小组教学任务。我们这此的小组教学中的研究课题是“体现新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在课题的指导下老师们从备课、上课、评课几方面认真准备,出色的完成里此次的小组教学。

徐冰老师教学的内容是《倒数》师生互动全面发展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整节课基本上是由教师与学生对话,围绕文本互动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教师创设了与生围绕“倒数”这个知识目标进行民主、平等、和谐、生动的对话交流的动态情景,在对话交流中,包含了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为规范等多方面的有机组合,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素养提高。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这是本课体现的第二大特色。特别是学生对倒数意义、方法的再创造的过程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本节课的第三大特色。数学课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数学奥秘,又有效调动全体学生敢于发现,善于发现,敢于发表自己想法,学会反思、调控、修正自己的观点等优良品质。教师用板书学生姓名的特有方式既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又达到表扬激励及榜样的作用,激起学生的思维一浪高过一浪,后浪推前浪的局面。

高浏颖老师教学的内容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高老师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如教学时围绕例题6/7÷2重点展开探索,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分数除以整数,当分数的分子能整除整数时,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3/8"的分子不能被除数2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学生所说的不就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吗?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法则、计算方法。

李淑敏老师教学的内容是《比的意义》一、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师从自己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的关系引入,使学生认识到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二.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李老师在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根据内容简单,便于自学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我也同时还意识到不够放手,当学生自学到比同除法、分数的比较时,有意让学生终止,而硬要按教案设计的教学,让学生去比较、总结。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教学理念也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处理比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教学难点时,教师课前为学生设计了比较的表格让先学生自己填写自再分组讨论,使同学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了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但本次真的感到诸多的不同和困惑.“困而不谋则穷,穷而不战则亡”必须改变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

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

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

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4、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

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

有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质疑

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

3、优秀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学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技巧等教师还是应该随时

教给学生的,要强调扎实。

通过反思和查阅相关的书籍,我认为除了继续沿用以前好的做法外,还应积极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1、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坚持达到老师提出的目的,独立地解答习题。

有时候,可以多给一些时间让他思考,教师细心地指导他的思路。

2、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组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探索指导学习的方法,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机会,激发学习主体的自觉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活泼的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以此改变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

3、在改善学生学习习惯方面,需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结合知识点进行方法和技能的教学(如培养学生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提高正确率。

4、备课和教研再扎实深入、细致全面些,发挥集体的优势,尽最大努力作好教学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 你发现了什么 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

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 学案教学 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 反思 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4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案例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不断进步,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一

《垂直与平行》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__的,哪些线是不交__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__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二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案例篇三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这对于一年没教书,只教过半年的小学的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刚开始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迎头赶上,一个月过去了,有必要小结一下。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情景教学,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在教授乘法口诀时,通过自制动画卡片和引入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动已经精心准备好的教学设计。

例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刚一出示该堂课题学生就不约而同地背诵起来了。怎么办呢?我立刻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了一番鼓励,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4的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吗?”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本课的教学。

3、信任学生。

二年级的小学生同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如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根据算式编口诀,并且还能根据口诀出算式。

4、组织教学取得了进步。

刚开始上课时,由于对学生情况估计不够,不能组织好学生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堂纪律较差,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较差。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组织教学。

二、不足与困惑

1、我虽然参加过培训,看了一些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

虽然思想开放,也想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教学时担心失败带来的影响,不敢贸然去尝试。

2、有些课应该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自己本来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准备,故不是很充分。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

学校的有些设施还跟不上,有多媒体,但使用不方便。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科的美感和与实际生活中的练习。

4、小学二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三、体会

1、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多了解学生智力发育的实际。

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当然这有时我也怕考试不这样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其他人的观念,但家长对教师的做法未必理解。

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怎么质量这么差,计算都不如以前熟练了等,这些都是对课改要求不理解的反应。

3、应该多向同行学习,多向老教师请教,尽快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水平,使自己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生家庭及学生智力存在差异,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要做到:

一、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样就能改变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短处。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要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使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这样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可能。

3、批改作业。

要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要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可给满分,要养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要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注理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度卷中,要增加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要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法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以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

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

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小学生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在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分层教学,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学的实践中总结,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情况,对集体,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提优"、"补差" ,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复习巩固](10分钟左右)。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延伸](5分钟左右)。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 + 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 + 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 + 拨尖题,只批改革1 - 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五、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拨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数学教育教学反思)》,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