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松鼠教学反思,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松鼠教学反思篇1《松鼠》是一篇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介绍了松鼠的三个特点,其中涵盖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在上课前,我创设了情境,利用播放松鼠的视频短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看完短片之后,让学生概括地说出对松鼠的印象,考察他们的概括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设计了“做一只小松鼠,介绍自己的特点”这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文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体会,让学生先读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课件填空,教师进行对本段小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说一段话,可以同桌试说,再在班上说。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了把学生的认识与创造结合起来,我设计了采访,表演这一环节,使学生体会交流、合作的快乐,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犹如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素养。
松鼠教学反思篇2《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松鼠学生不常见,我就利用课件,先出示一条关于松鼠的谜语,再播放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松鼠.重点学习松鼠的外形描写的一段,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感觉到松鼠的可爱,并让学生看着图片向同学进行介绍,激发了学生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学会描写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然后带领学生归纳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汇报.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但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炼,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做得欠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对自己语言的锤炼和课堂中的评价.
松鼠教学反思篇3《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教案,是出于两方面考虑的。第一,教学环节当然服务于教学目标。因为本文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为学习本文生动说明的方法,针对这一教学重点我采用通过自身片断与课文比较的方法,这样就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第二,《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并且不少优秀的老师也都以这篇课文开过公开课。当时备课的时候就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或方法同样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目标。之前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将课文语言与辞海的松鼠词条作比较,当然这是很好的方法。因为相对于辞海中简洁、科学性强的语言特点,课文语言与其是有天壤之别的。学生自然是能很容易发现文中生动地说明语言。可是难道就没有别的途径了么,于是我就想到了将学生作文与课文比较的方法,我想由自己的内容与课文比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而且更能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从而对症下药。
这些是我在之前备课中的想法,在整堂课的教授过程中也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课后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最后一个练习的板块,或许应该再回到课堂开头的那个松鼠片断练习,不妨让学生根据所学再对自己的松鼠片断进行修改,这样不仅能达到练习的效果,而且再次利用的课堂资源,这节课的板块就将更加紧凑了。
很感谢这次对外开课的机会,通过这次开课,我的确成长了不少,从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创新,用新瓶装陈酒,也许能得到更好的收益。
松鼠反思总结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松鼠》一文是北师大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中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松鼠反思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松鼠反思总结篇1我深知,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种对同一个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大多数时候,到底谁说的更好,在以往老师是需要有明确的态度的,对学生而言,老师的表态便是一个“权威”的答案。而对同学们热切的眼光,我深情地说道:“如果有一天,你们做了课本的编者,认为结尾是不和谐的音符,在编教材时,可以将最后几句话删掉;认为结尾是和谐的,就继续保留这种结尾吧。”
下课了,我的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呢?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虽然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无论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他们关心松鼠的命运,喜欢松鼠的感情都溢于言表,而这不正是本课的情感目标吗?
这一节课上完后,开头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显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不会在介绍小动物之后,说它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的。可以,我在备课时,怎么就没有这种“别扭”的感觉呢?怎么压根儿也没想到学生会有这种感觉呢?是因为这篇文章我已经烂熟于心,我闭着眼就说出一段写了什么,一切都熟视无睹的缘故吗?看来,教师尊重学生读书的独特感觉,教师本人也应该走出习惯思维的束缚,拥有自己的读书感受,进而尊重自己的读书感受呀。
松鼠反思总结篇2松鼠学生不常见,我就利用课件,先出示一条关于松鼠的谜语,再播放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松鼠.重点学习松鼠的外形描写的一段,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感觉到松鼠的可爱,并让学生看着图片向同学进行介绍,激发了学生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指导学生学会描写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然后带领学生归纳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汇报.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设计了“做一只小松鼠,介绍自己的特点”这一个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文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体会,让学生先读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课件填空,教师进行对本段小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说一段话,可以同桌试说,再在班上说。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了把学生的认识与创造结合起来,我设计了采访,表演这一环节,使学生体会交流、合作的快乐,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犹如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提高了语文素养。
松鼠反思总结篇3我在设计这篇课文时,将它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这一点课时的重点主要放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松鼠的外形,并学会迁移,学会如何具体的、有顺序的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的方法。本次我执教的是松鼠的第一课时,根据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要求,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了,才能体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因此在对课文的指导中我首先叫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接着点读课文,思考问题:这是一篇描写什么的课文,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段分别介绍了松鼠的哪一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先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了解,然后落实到篇章具体的理解、感悟、欣赏、运用上。在这一点上学生基本是达到要求的。
接着我开始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看看有关松鼠的图,激发他们喜爱这种小动物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这美丽可爱的小动物,这样一方面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学生平时的积累能力。然后,我请学生回到书中去看看作者是这样写的,和大家说的比一比,为什么会通过这短短的五句话使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小松鼠呢?这样导入主题:原来作者不但有优美的词句,而且还有顺序。接着,进行巩固的练习回顾《翠鸟》一文,出示填空题加深印象。
最后,在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松鼠描写的具体、生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共同对一种小动物的外形进行描写,这一练习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评价一到两篇的习文,如时间不够,可布置为课下练习。
我个人认为本堂课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足之处就是由于时间过于仓促,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训练不够到位,应该把它分为两次进行训练。那么效果会更好。
《跑进来的松鼠》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课,小编搜罗了《跑进来的松鼠》反思范文,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对它都会有一定的了解!
《跑进来的松鼠》反思范文篇1本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采用预习、自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生生互助的学习交流。此环节重在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词语及恰当的修辞方法描述得真实具体,这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并注意引导学生旨在意会,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预习自学、小组交流扫清了字词障碍,课堂上学生自己拟订自学提纲,然后自学、交流,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的倾听者,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在学习中能作些许指导,通过学生预习自学、小组交流的方法形成互动,并注意知识的积累,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又补充了松鼠的课外资料,这样进行知识的前后比较与衔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跳出文本,放开视野,进行适当的学法与写作的指导,进行仿写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跑进来的松鼠》反思范文篇2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导言:
上学期我们学了《松鼠》一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松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跑进我们家的松鼠》这篇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描写的松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4、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结合学生的自读,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其中的哪件事?并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5、再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与上一篇区别开。
同时研究文中的侧面描写,即爸爸说的话和作者的议论。6、最后想像松鼠跑到你家里你会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从六点设计分解来看:第一点的设计让学生学会理性学习,运用已有的学习知识,学习和感悟新篇章。第二和第三点的设计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四点是勾画、批注。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在这一点的设计我还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交流时,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感受松鼠的可爱、聪明、灵巧和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同时,我还相继指导学生读好、悟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使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第五点和第六点是写的训练。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最后写的训练,做到了读写结合,此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感觉这节课上的比较好。
《跑进来的松鼠》反思范文篇3因为要上一节校级展示课,我翻了一下课本,最后决定上《跑进家来的松鼠》。选择这一课,一是因为很亲切,从来就比较喜欢小动物,觉得可爱,我想孩子们也会和我有同感;二是如今有许多伤害、虐待小动物的事件经常发生,我想为孩子,为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做点什么。上好课,依然思潮起伏,下面是我对这一课教后的一点想法。
利用美图引入,谈话激情,让学生很兴奋。
一上课,我就通过课件给学生们上演了一场视觉盛宴,各种各样的或可爱或有趣的小动物轮番出演,让学生纷纷进入缤纷的动物世界,课堂上不时响起孩子们的 “啧啧”声。这时,画面停在了“松鼠”画面上,我顺时问学生:“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有关松鼠的文章,你还有印象吗?”孩子们稍作思考,马上小手如林,纷纷交流对此课的印象,有的说:“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写得很有趣。”有的说:“干脆就松鼠可爱与机警,温顺与聪明,我很喜欢。”……在交流中我发现孩子的记忆已全被唤醒,每个人都沉浸在对松鼠的讨论中,言语之中已然流露出了对松鼠的喜爱。我抓住机会说:“同学们,假如这样可爱的小松鼠一不小心跑进了你的家中,请你想象一下,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和松鼠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吗?”哇!孩子们兴奋了。有的表示一定会善待这只可爱的小松鼠。有的表示要给松鼠安个家,有的说要给松鼠买吃的。有的说他肯定不会把松鼠捉住,一定和松鼠友好相处,等等,那份激动与喜悦已然不用说,单是那一段段真情的告白就感动了大家。教室里一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氛围。我顺势夸张地说:“同学们,就有这么一位幸运的孩子,有一天,一只小松鼠突然跑进了他的家,后来发生了许多离奇的事,快,孩子们,我们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迅速的打开书,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甚至等不及等我说读书要求。我索性也随他们读了起来。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读书,心中好生得意,吊吊胃口,设设悬念,读书的效果果真不一般啊!
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学内容
《松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略读课文。
主题阐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教学举隅》中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我确立的主题是“如何使略读课文为习作服务。”
二、说教材分析
《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在这组说明性文章”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说明方法,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三、说学生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四、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记“驯良、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五、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鲸》的表达方法,加深对本课说明方法的认识,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快速默读法:依据本学段中“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捕捉重要信息。
七、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依据教参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方法,让学生读导读中的一段话,找出向我们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做到学习不盲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文本。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强调的是“粗知文章大意”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但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不能随意删减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个别词语,为学习课文服务。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级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读有实效性。通过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一边读书,一边汇报。抓住问题的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四)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生边读边思考:《鲸》这篇课文和《松鼠》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汇报时可以从说明的角度(内容)、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此问题是三个大问题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所以,教学此环节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力量,使问题迎刃而解。
(五)自主阅读,体会喜爱之情
此环节教学,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作者对小松鼠喜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教学时,我把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搭窝过程两个内容作为重点,多媒体出示内容和松鼠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帽缨形的尾巴的样子。此时再一次读书,使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六)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所以,我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和《鲸》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作业超市
1、改写练习
既可以把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的说明文。
2、仿写练习
运用本课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3、课外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摘录精彩的语段。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光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只让学生略读是远远东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仅仅围绕导语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反复的读,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掌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能够在略读课文学习的这片沃土上收获地更多更多……
第2篇: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这个网站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松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这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本文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和准确而简练的说明,介绍了松鼠这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动作敏捷,性格乖巧,驯良,讨人喜欢。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说明文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驯、矫、歇、杈、藓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比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五、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呢?(学生自由发言) 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四个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问题。
问题一: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 问题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板书文章的结构) 2、品读课文
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问题二: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4、迁移训练,小练笔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写完后小组交流。 (三)课文小结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
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以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生物教学反思 循环系统的教学反思
陆云燕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主要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乃至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一名生物老师为应变生物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我应更新教育思想、响应教学模式的变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便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要上好一门课程,第一步就是要研究教材,不只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而是要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全部生物教材,这样才能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生物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到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在教学中,我通常先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章节基础知识,在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专题。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以系统贯穿的方式进行归纳教学,最终让学生走出课本,达到在生活实例中用生物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目的。这样既能让学生从容的应对灵活多变的生物试题,又达到将生物知识回归生活的目的。当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很多的活动,除实验活动外还有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研究教材,了解学情。从整个初中生物教材教学来分析,以及许多生物教师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对人体的物质运输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大好,也是教师较为棘手的教学内容。按课本章节内容进行传输式教学则内容比较抽象零散,而如何最终将这盘散沙贯穿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知识,并达到知识的自我复述,则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和目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对本章节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从结构上来分析,人体的物质运输这部分内容基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内容之间。而有关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内容也较细,学生较好理解。而有关循环系统的内容,较为抽象,也是本教材的难点。但循环系统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消化系统和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呼吸、气体交换、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具体表现在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组织细胞,而人体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作用。系统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就要求将每一阶段的教学都放到总的教学系统中加以分析。这就是本章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
从重点、难点来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本节内容中的重难点是概述血液循环过程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这一条目标达不成的话,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就会变得几乎为零。而这部分知识又较为抽象,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不具备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这是教学难点。但是,只要教学设计合理,教学难点应该是不存在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所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年龄相近,认知结构相似,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也十分接近,对血液循环知识都比较陌生。但这并不能否定和排除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存在,如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学习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差异。为使教学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析。将这种差异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如根据差异来提出难、中、易不同层次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后进生,提高优生的目的。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接下来我在教学策略上做如下调整和改进: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自学课本和观察分析循环系统图。通过观察,学生看着课本都能够自己寻找出物质运输的途径,这是他们在认知上的共同点。
(二)、自我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确定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结果和意义后。我又要求每位同学绘出循环的路线,由于学生的能力、知识储备有差异,因此我允许他们在绘图时进行讨论,取长补短,避免知识信息的孤立。最后让学生进行自己的绘图和知识结构成果展示。尽量多的给他们机会,并且在同学展示的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提出疑问和指出优缺点,教师在一边起到点拨引正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知识的讨论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为了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他们就会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逐渐将抽象知识集体化,系统化。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搜集、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将血液循环知识形象化、故事话。在进一步学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血液循环电子模型,让学生观看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紧接着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血液,表述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走过的路径和进行的物质交换,此过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我请学生起来自由表述时,有表述细致的也有表述简略的,但只要思路正确,我们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能达到自我表述血液循环路径,认识血液循环的结果和意义,也就攻破了这一章节的教学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记得在表述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的故事化表述,他说:我是血液,是城堡主人的运输员,在左心室等待命令。当左将发号命令(左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我就面红耳(鲜红)赤充满动力(富含氧)的从主动脉涌出,流到组织处毛细管去看望前方战士,当我看到一线战士正在分解有机物为城堡提供能量而累得气喘息息时,我慷慨的把我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给了他们,同时扛走了妨碍他们工作的代谢废物。就这样我脸色暗沉(暗红)疲惫不堪(缺氧)的缓慢离开,从上下腔静脉我回到了右心房(完成了体循环)。接着房室瓣打开我到了右心室,右将看我过于劳累,特许我去外休假几日,接到通知我就欣喜若狂的从肺动脉涌出,到达了我理想的度假村(肺),在这里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吸收着氧气,丢去了二氧化碳,在氧气的滋润下我暗沉的肤色恢复了红润。度假即将结束,我的红细胞携带着所能带走的氧气,我又面红耳(鲜红)赤充满动力(富含氧)的从肺静脉回到了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接着房室瓣打开我再次回到了左心室,等待号令,即将开始我下一次使命。这样的故事化表述将抽象、枯燥的血液循环知识变得具体、生动,瞬间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表述同学的知识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肯定。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四)、习题处理。新的教学评分标准改革,生物学科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分值低,因此,学校安排的课时量也少。而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均衡理解学习和强化练习也是难题之一。比如,在血液循环这一章节中,为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在绘图和学生表述过程中就占用了大量时间。而面对大量的习题资料,在不加重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如何高效的练习强化也是必须思考和处理的。在这里我的处理原则是: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然,选择高效有用的习题,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就要求教师课后对资料习题和历年考题做深入的研究,把握精、准度。
(五)、积累教学经验。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总有一些是适合我借鉴和学习的。通过日常听课和学习,我才能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积极参加一些学科的培训,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生物教学和试题是灵活的,课堂上,学生也应该是活跃的,多让学生用身边的例子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将知识回归生活,自己得出结论记忆才深刻。当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要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其次,还应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教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通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争取更上一层楼。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松鼠的教学反思》,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