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总结汇报 > 详情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通用17篇)

作者:edditor12023-10-03 22:00:22429

本文为大家分享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篇

第11课古代日本

1、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2篇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农业的新变化:

(1)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农村纷纷开展了什么运动?具体情况如何?

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这一运动兴起后,农奴的处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或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土地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4)租地农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

(5)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富裕农民(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6)农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地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远销东方。

2、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

(1)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农村变化的同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2)分散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租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3)集中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套,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集中手工工场具有什么特点?

商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雇用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

商人与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工人之间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三、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地产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

富裕农民、骑士和乡绅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中的市民阶层:

(1)市民阶层形成:

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2)政治权利的扩大:

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3篇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

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特里尔市。

1842年10月——迁往科隆居住,担任《莱茵报》主编。

1844年8月底至9月初——在巴黎初识恩格斯。

1849年迁居伦敦。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活动:

①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

②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③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⑤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共产党宣言》

发表时间:1848年

内容:

(1)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2)肯定阶级斗争在历史上曾经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顾虑强加于社会了。”

(3)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三、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的成立与开展的活动:

(1)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2)活动: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巴黎公社:

(1)爆发原因: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3)建立政权:1871年3月28日

(4)性 质:法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结 果: 5月28日,巴黎公社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而失败。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4篇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_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_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_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_政治的体现

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局限性: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

⑸罗马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

③公元前2c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繁荣强盛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建立罗马帝国

⑤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⑥395年罗马帝国_为东西两部

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

⑧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9、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⑴日本的发展

①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

②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③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④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⑵大化改新的原因

①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繁荣强盛,朝鲜新罗的崛起,对日本产生巨大刺激。

⑶大化改新的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大化改新的历史作用(意义)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⑸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所以,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

⑺唐朝时期,中日交往密切的原因

唐朝的经济文化在当时处于地位,唐朝的繁荣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⑻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伊斯兰教的产生

①伊斯兰教的产生原因或背景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②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a、创立伊斯兰教;

b、麦加传教失败;

c、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d、630年兵临麦加城下,征服麦加。

③伊斯兰教的历史作用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推动了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后来成为阿拉伯国家扩张的工具。

中古欧洲社会

⑴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①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形成

②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形成封建等级制

⑵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①封建等级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

②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主从关系只存在与直接建立分封与受封关系的领主与附庸之间,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⑶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表现)

①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

②经济上,是西欧的土地所有者;

③文化上,控制思想、垄断文化,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⑷西欧城市的重新起的时间:10世纪

②西欧城市是在封建主和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

③西欧城市的条兴起:

①西欧城市重新兴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a、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b、政治方面,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其中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c、思想文化方面,随着市民阶级在经济、政治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⑸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①过程:

a、6世纪,帝国穷兵黩武,造成国弱民穷;

b、此后几百年帝国内忧外患,日益衰落;

c、15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②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暴力

⑴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

⑵古代世界的三大战争:希波战争、亚力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⑶希波战争的影响

希波战争是东方帝国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⑷亚力山大东征的影响

亚力山大东征的过程伴随着战争与灾难,但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⑸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①消极性: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②进步性:罗马帝国的扩张使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地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⑹罗马帝国扩张的过程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屋大维不断扩张,2世纪达到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⑺罗马帝国的繁荣

①时间:帝国建立后的两百年时间

②原因:内战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

③对材料的理解:

“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了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心态。

“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了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

④罗马帝国与外界的和平交往:与北欧、印度、中国的东汉。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

⑴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商路: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⑵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⑶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①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收集和翻译希腊罗马文稿;

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传播阿拉伯数字;传播中国的三大发明(印刷术、_、指南针)

③在数学、天文、医学、文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⑷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典型人物:马可?波罗

①马可?波罗的主要历史事迹

17岁来到中国元朝;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在元朝做官;在中国生活了17年;形成名著《马可?波罗行纪》

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中国文明,介绍了亚洲各国的情况

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古代科技文化

⑴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①公元前3000左右,古埃及人创造象形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公元前3000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文字,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腓尼基人创造了腓尼基22个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⑵世界三大宗教:佛教、_教、伊斯兰教

⑶古代科技文化:

①杰出科学家:

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②史诗: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荷马史诗》,再现了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③戏剧: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代表作《俄底浦斯王》,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④民间故事:阿拉伯帝国《天方夜谭》,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⑤建筑:

a、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风格,突出特点是大而高。

麦加清真寺的中心是克尔伯神庙,是穆斯林必拜谒之地。

b、巴黎圣母院:属于_教风格、哥特式建筑,突出特点是高而尖;被雨果喻为“石头的交响乐”,世人称之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朵。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5篇

一、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海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少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6篇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

(1)法律传统的形成:

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2)议会制度的确立: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詹姆士一世的专断: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神圣不可侵犯。

(2)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二、革命的发生

革命爆发的背景:

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爆发的时间、标志:

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革命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结果: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的独裁: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大权独揽。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制的统治。

三、《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

(1)发生的背景:

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他是个恢复天主教,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人民反抗。

(2)革命结局: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英国议会作出规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1)颁布机构及时间: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2)内容:

①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②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③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和天主教徒结婚。

《权利法案》的意义: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7篇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

2、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3、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8篇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背景: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

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涌现出的发明成果: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作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什么是工业革命?

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

(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

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化工、冶金、采矿等更多的行业。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工厂制度的建立

(1)早期工厂的动力及地点:

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2)工厂制度建立的前提:

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用1000多人。

(3)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火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火车的产生:

(1)时间:1825年

(2)发明者:史蒂芬孙设计蒸汽火车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铁路建设的发展:

(1)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

(2)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铁路出现的意义: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及扩展:

(1)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9篇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 希波战争: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地区建立了波斯帝国。前5世纪,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最后希腊战胜波斯,史称希波战争。

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

2、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发展起来,并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他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罗马帝国,多次发动战争。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5、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6、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甘英出使大秦。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0篇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表现: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城市居民的身份

(1)由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2)生产生活: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发展:市民阶级形成,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大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4)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一方面受-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1篇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兴起的时间、地点:14世纪 意大利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性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方式: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有继承,更有创新。

意义或影响:

(1)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

(2)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但丁

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

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

(1)《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2)表达的思想: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级的情感与理想。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指的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三、达·芬奇

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指的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四、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向外传播时间及范围:15、16世纪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莎士比亚的成就及体现的思想内容?

(1)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诗篇。

(2)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2篇

第8课西欧庄园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形成: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农村)各地。

(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生产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耕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庄园法庭

(1)权利: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2)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不固定。

(3)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也会被罚款。

(4)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5)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3篇

第7课-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促进了-的传播。

法兰克王国

(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封君与封臣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

(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查理曼帝国

(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

(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3)统治:实行鼓励-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

(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4篇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5篇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准备——思想启蒙运动

发生的背景:

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运动的时间:18世纪

宣传的思想: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运动的中心:法国

涉及的区域:欧洲其他国家

运动的性质:反对旧制度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或影响: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法国大革命

爆发的背景:

(1)旧制度制约了经济发展,激化了法国各种社会矛盾。

(2)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爆发的导火线:

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第三等级要求增加自身的政治权利,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路易十六让步的同时,暗中调集军队,企图以武力控制局面。

爆发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革命的发展:

(1)制宪会议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2)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3)1791年,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曲折:路易十六被迫接受宪法,暗地里致信呼吁欧洲各国君主。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联军,进逼法国。

(5)瓦尔密战役击退侵略者。

(6)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7)1793年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8)雅各宾派打退反法联盟军队,平息国内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9)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新的反法联军又卷土重来。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上台:1799年11月发动政变组建新政府,建立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拿破仑时期的对内政策:

(1)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主持制定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年 拿破仑加冕称帝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概况:

(1)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2)大军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3)1812年,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1815年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6篇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3)传播: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

(1)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1)发展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支付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稿酬。

(2)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西医”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3)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第17篇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帝国版图:囊括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了“黄金时代”。

(2)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外来侵略: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9世纪以后,面临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拜占庭。

(2)抗击侵略: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3)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4)帝国影响: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通用1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