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总结汇报 > 详情页

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集锦5篇)

作者:edditor12023-06-20 14:40:20508

一场精彩的活动就这样结束了,我想你们肯定会有许多的收获要与大家分享,也会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一个总结。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 第1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激发“学趣”;用心创设,激活“学识”;用心发掘,激进“学技”,真正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而开设的,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其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备着个人和社会两重意义,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由此可见,有效性的教学正应该朝着学生们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而迈进。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双边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较为明显地强调课堂中的教学应转变教师的角色,指出教师不但是综合性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也强调了我们的综合性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学数学的理解。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科综合性活动则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真正领域。所以,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从而爱上了数学。这就是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但如何让教好学生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真正起到学以致用呢?从多年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我们认为应该大胆创设出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真正得以发展。

一、用心营造,激发“学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的,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要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进行学习。而这一系列活动都源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故此,作为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经营者,我们更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用心营造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而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充分地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对于这些枯燥泛味的数学知识来说,我们更应创设一切实践时机,重视所有活动情境的创设,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都能发现问题并且乐于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要是运用已有知识于活动中,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没有统一的做法,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结果都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抛弃传授、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必须放手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设计具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安排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感兴趣地参与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选择,获得自己的成果。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教师可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选择的选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比比谁的图案最美丽”的系列活动;又如,六年级比例知识讲授完后,教师亦可结合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开拓了“争当小小设计师”的活动,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或创设出理想的家园等实践活动。这学期,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教师用心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关于时间方面的信息。他们很感兴趣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到客运站收集关于汽车运行的时间;有的对校园内师生的作息、工作、学习方面的时间;有的去到商店门前等地方记录下关于时间的内容等等。然后,让他们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和探讨。最后,学生还很有兴趣地制作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从而培养了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好习惯。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都不提具体要求,只提一般性要求,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悦,从而激起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数学的“学趣”,同时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情趣及数学知识用处之大,让他们在创新运用中中培养审美情趣。

二、用心创设,激活“学识”。

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的生成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则不同,它应融入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正如《大纲》中所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正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课独特的实践性。但对于这些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透化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用心创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用心引导,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题材,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并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实践情景,是日常中有效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前提之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的设计实践活动的情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创设“配菜、配衣服”等生动形象的活动环节,更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蒂,通过教师的用心创设,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领悟到数学的用处及乐趣,从而提高了学数学的欲望。

三、用心发掘,激进“学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充分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应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也明确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活动中让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太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有人为编造的痕迹,各类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即使有一些也比较牵强,综合运用就更谈不上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笔试、弱于创造的局面,农村小学生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数学综合性活动的指导者,更应用实践教学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倡导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地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实践证明,在开展学科综合性活动课程中,活动的方式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他们可以标新立异,可以超越常规,各种潜在的创造欲望可以尽量的发挥,各种独具的才能可以充分的展示,这种教育环境十分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其综合性更高层次上明确了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应用具备的多种能力:有获取直接知识前提的观察力,适应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交流思维的交流表达能力;还有大胆质疑尝试的质疑思考能力,自主研究学习的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等,都是数学综合性活动课必备的能力所需。

而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一定程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高于学生的生活,甚至其他学科,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数学知识抽象性及教育环境等客观原因的局限,更造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知从何入手”、“不懂怎样实践”、“不会合作交流”等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用心地去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在活动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失败,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并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提供机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全方位上教给学生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激进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有效地综合再现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活学活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各种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我们相信,只有用心去经营,全面去“激起”,我们的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其“活动”性——“活”而有效,“动”而有得!

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 第2篇

综合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本学期,我班在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研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资源开发求“深入”

综合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本学期,我们班开设了两次的主题活动,根据学期初规定的主题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第二个主题为“伟大的母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了关爱、我为献歌声、举办母爱手抄报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在活动中了解节日的来历。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适逢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节来历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节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了解母爱”组织了部分学生去搜集有关的故事;“赞美母爱”中请半数学生去搜集并试写赞美母爱的诗歌;“评议母爱”把自己想对说的话以手抄报或制作卡片的形式汇报给,“评议母爱”中把自己对的爱表达出来。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搜集或表达自己对的爱,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与整理资料的方法。活动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妈妈说心里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学习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了解、赏识”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能更多的去爱自己的,更增加了他们的感情。

四是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如:在制作贺卡、学写诗歌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的生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从而发展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三、评价方式求“多元”

综合活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活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我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各个活动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活动、反思和评价。评价方式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

四、组织管理求“有序”

由于综合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都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我能丰富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设计、制作、表演、、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感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成功!要知道与综合课程的亲密接触一定是建立在的基础上,只有在“做中”才能“会学”!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学习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些活动的结果总是双赢的,不是吗?!

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 第3篇

本学年我担任二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综合考虑了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效果显著。现将我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自己的感受总结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我在设计课程中没有将课想得那么复杂。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我设计的这些主题,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一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这就是我的成功。

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 第4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激发“学趣”;用心创设,激活“学识”;用心发掘,激进“学技”,真正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而开设的,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其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备着个人和社会两重意义,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由此可见,有效性的教学正应该朝着学生们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而迈进。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双边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较为明显地强调课堂中的教学应转变教师的角色,指出教师不但是综合性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也强调了我们的综合性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学数学的理解。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科综合性活动则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真正领域。所以,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从而爱上了数学。这就是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但如何让教好学生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真正起到学以致用呢?从多年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我们认为应该大胆创设出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真正得以发展。

一、用心营造,激发“学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的,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要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进行学习。而这一系列活动都源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故此,作为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经营者,我们更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用心营造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而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充分地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对于这些枯燥泛味的数学知识来说,我们更应创设一切实践时机,重视所有活动情境的创设,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都能发现问题并且乐于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要是运用已有知识于活动中,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没有统一的做法,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结果都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抛弃传授、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必须放手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设计具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安排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感兴趣地参与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选择,获得自己的成果。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教师可设计 “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选择的选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比比谁的图案最美丽”的系列活动;又如,六年级比例知识讲授完后,教师亦可结合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开拓了“争当小小设计师”的活动,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或创设出理想的家园等实践活动。这学期,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教师用心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关于时间方面的信息。他们很感兴趣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到客运站收集关于汽车运行的时间;有的对校园内师生的作息、工作、学习方面的时间;有的去到商店门前等地方记录下关于时间的内容等等。然后,让他们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和探讨。最后,学生还很有兴趣地制作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从而培养了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好习惯。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都不提具体要求,只提一般性要求,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悦,从而激起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数学的“学趣”,同时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情趣及数学知识用处之大,让他们在创新运用中中培养审美情趣。

二、用心创设,激活“学识”。

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的生成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则不同,它应融入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正如《大纲》中所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正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课独特的实践性。但对于这些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透化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用心创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用心引导,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题材,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并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实践情景,是日常中有效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前提之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的设计实践活动的情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创设“配菜、配衣服”等生动形象的活动环节,更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蒂┅┅,通过教师的用心创设,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领悟到数学的用处及乐趣,从而提高了学数学的欲望。

三、用心发掘,激进“学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充分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应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也明确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活动中让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太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有人为编造的痕迹,各类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即使有一些也比较牵强,综合运用就更谈不上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笔试、弱于创造的局面,农村小学生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数学综合性活动的指导者,更应用实践教学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倡导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地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开展学科综合性活动课程中,活动的方式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他们可以标新立异,可以超越常规,各种潜在的创造欲望可以尽量的发挥,各种独具的才能可以充分的展示,这种教育环境十分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其综合性更高层次上明确了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应用具备的多种能力:有获取直接知识前提的观察力,适应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交流思维的交流表达能力;还有大胆质疑尝试的质疑思考能力,自主研究学习的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等,都是数学综合性活动课必备的能力所需。

而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一定程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高于学生的生活,甚至其他学科,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数学知识抽象性及教育环境等客观原因的局限,更造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知从何入手”、“不懂怎样实践”、“不会合作交流”等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用心地去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在活动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失败,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并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提供机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全方位上教给学生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激进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有效地综合再现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活学活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各种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我们相信,只有用心去经营,全面去“激起”,我们的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其“活动”性——“活”而有效,“动”而有得!

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 第5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激发“学趣”;用心创设,激活“学识”;用心发掘,激进“学技”,真正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而开设的,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其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备着个人和社会两重意义,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由此可见,有效性的教学正应该朝着学生们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而迈进。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双边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较为明显地强调课堂中的教学应转变教师的角色,指出教师不但是综合性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也强调了我们的综合性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学数学的理解。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科综合性活动则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真正领域。所以,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从而爱上了数学。这就是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但如何让教好学生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真正起到学以致用呢?从多年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我们认为应该大胆创设出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真正得以发展。

一、用心营造,激发“学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的,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要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进行学习。而这一系列活动都源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故此,作为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经营者,我们更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用心营造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而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充分地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对于这些枯燥泛味的数学知识来说,我们更应创设一切实践时机,重视所有活动情境的创设,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都能发现问题并且乐于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要是运用已有知识于活动中,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没有统一的做法,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结果都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抛弃传授、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必须放手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设计具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安排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感兴趣地参与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选择,获得自己的成果。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教师可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选择的选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比比谁的图案最美丽”的系列活动;又如,六年级比例知识讲授完后,教师亦可结合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开拓了“争当小小设计师”的活动,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或创设出理想的家园等实践活动。这学期,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教师用心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关于时间方面的信息。他们很感兴趣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到客运站收集关于汽车运行的时间;有的对校园内师生的作息、工作、学习方面的时间;有的去到商店门前等地方记录下关于时间的内容等等。然后,让他们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和探讨。最后,学生还很有兴趣地制作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从而培养了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好习惯。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都不提具体要求,只提一般性要求,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悦,从而激起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数学的“学趣”,同时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情趣及数学知识用处之大,让他们在创新运用中中培养审美情趣。

二、用心创设,激活“学识”。

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的生成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则不同,它应融入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正如《大纲》中所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正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课独特的实践性。但对于这些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透化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用心创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用心引导,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题材,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并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实践情景,是日常中有效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前提之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的设计实践活动的情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创设“配菜、配衣服”等生动形象的活动环节,更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蒂┅┅,通过教师的用心创设,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领悟到数学的用处及乐趣,从而提高了学数学的欲望。

三、用心发掘,激进“学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充分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应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也明确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活动中让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太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有人为编造的痕迹,各类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即使有一些也比较牵强,综合运用就更谈不上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笔试、弱于创造的局面,农村小学生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数学综合性活动的指导者,更应用实践教学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倡导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地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开展学科综合性活动课程中,活动的方式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他们可以标新立异,可以超越常规,各种潜在的创造欲望可以尽量的发挥,各种独具的才能可以充分的展示,这种教育环境十分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其综合性更高层次上明确了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应用具备的多种能力:有获取直接知识前提的观察力,适应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交流思维的交流表达能力;还有大胆质疑尝试的质疑思考能力,自主研究学习的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等,都是数学综合性活动课必备的能力所需。

而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一定程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高于学生的生活,甚至其他学科,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数学知识抽象性及教育环境等客观原因的局限,更造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知从何入手”、“不懂怎样实践”、“不会合作交流”等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用心地去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在活动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失败,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并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提供机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全方位上教给学生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激进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有效地综合再现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活学活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各种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我们相信,只有用心去经营,全面去“激起”,我们的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其“活动”性——“活”而有效,“动”而有得!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集锦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二年级综合实践总结,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