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总结汇报 > 详情页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集合16篇)

作者:edditor12023-02-05 18:01:14305

岁月匆匆,转眼又到了新的一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新的机遇,此时此刻,你有何打算?我想很多人都会认为工作计划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1篇

为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鲍沟镇人大在配合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两手抓、两手硬,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战疫筑牢基础防线。

抓宣传。以疫情防控宣传为契机,通过发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单、张贴横幅标语、播放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宣传,让群众在思想认识再提升。

抓防控。加强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管理,加强进口货物环节防控,坚持不懈抓好“外防输入”。要强化常态化监测,强化重点环节管控,强化学校疫情防控,强化集体活动管控,强化医疗机构防控,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多措并举“内防反弹”。要抓好医疗服务保障,统筹做好传染病防治,统筹兼顾多病共防。

强化责任。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落实人员值班安排和物资保障,做好局部应急处置的准备,确保人员、设备、设施、物资、能力“五个到位”,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2篇

去年以来,砚山县卫生健康局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抓实网格责任区域公共卫生清理,加强常态化清洁消毒,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组织、团组织和妇联形成合力,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七个专项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爱国卫生的热潮中来,以实际行动清洁家园,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活动中,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七个专项行动”中去。在医院收费处及预检分诊处志愿者参与维持就诊群众排队秩序,劝导人们保持一米线,佩戴口罩等事项,向就诊群众发放“七个专项行动”宣传手册,向群众讲解宣传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具体内容,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到“七个专项行动”中来。志愿者拿上火钳、扫帚清扫院区道路,维护医院内外环境卫生。

在网格责任区域,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及讲解爱国卫生运动“七个专项行动”知识向群众进行宣传,引导大家力所能及的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清洁家园,从而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群众提高了群众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的知晓率和文明卫生意识,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专项行动的激情和热情,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3篇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年)的通知》(市卫计[xx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xx年3月9日医院召开了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x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围绕工作重点,持续改进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4篇

一、改善诊疗环境方面:

就诊区域均有建筑平面图、楼层分布图,方便患者就诊;院内张贴禁止吸烟标识,并设置了吸烟区;病区卫生有专人巡查保洁;放射科设置有放射源标识;为就诊患者提供了自助预约、纸、笔、饮水、轮椅等便民设施。

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

开展了门诊、住院患者电话预约诊疗、住院工作。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各专业科室均设置有门诊,由高年资医师常年坐诊,科主任、院内专家定期出诊;制定了急救绿色通道制度,保障急救绿色通道通畅,确保急诊患者、“三无”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分区救治;加强急诊科、ICU建设,医师、护理队伍人员固定。

三、信息化建设工作:

全院门诊、病区均实现了电子化办公,电子病历投入使用;为患者提供自助预约、检验结果自助查询、打印服务;开设了医院网站,加强对医院建设、医疗就诊信息的宣传;下一步准备开展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慢性病管理工作。

四、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工作:

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住院告知、探视陪护告知签字;对危重患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均有医护人员、护工护送陪检;转院、转科患者均有信息登记、交接;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听取患者意见建议。

五、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配备符合要求,全院病区均开展了优质护理工作,并已通过验收。

六、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所有住院患者均佩戴腕带,利于身份识别;所有手术患者术前必需进行手术部位标记,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安全四步核查;全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达到100%;在全院开展了2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运用的管理,各种使用指标均符合要求。利于院内LED电子显示屏进行药价及各种医疗收费价格公示,接收患者监督。

七、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者工作:

全院医护人员均挂牌上岗;病房床单元之间设有隔帘,保护患者隐私。

八、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院内有专人受理投诉,有医疗纠纷防范处置流程,并有专人处理医疗纠纷;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系,在院内开展群防群治志愿者活动。

存在问题:

1、因病房条件限制,我院内科系列、儿科住院病房较为紧张,增加了患者住院等候时间。

2、医师队伍人才紧缺,限制了业务发展。

3、临床路径管理率偏低。

4、只开展了电话预约,导致预约率偏低。

5、门诊病历仍为手工书写,尚未电子化。

6、尚无条件开展社工及医务人员心理咨询工作。

7、未开展门诊病种分析、患者流量分析工作。

整改措施:

1、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将门诊病历电子化;利用网站、微信等形式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提高预约率,并逐步开展分时段预约工作;

2、加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率。

3、加强人才储备及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服务能力。

4、逐步开展未开展门诊病种分析、患者流量分析工作。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5篇

根据我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要求,自20xx年9月,全院进入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阶段,即督查整改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专项巡查,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为了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经院领导研究决定,自9月1日起,我院组织了“改善医疗服务专项巡查”。每周由一名院领导牵头,带领部分职能科室工作人员,本着“方便患者、方便临床”的'原则,通过实地查看、访谈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等形式,对全院医疗服务质量、诊疗流程和环境设施等进行全面巡查。

对于发现的不方便患者就诊、影响临床科室工作效率等问题,能现场整改的,明确责任部门,立即整改,其他问题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部门限期整改。整改情况由巡查人员负责追踪验证,并在院长办公会上进行汇报。巡查发现的亮点,予以全院通报表扬,对于可持续、可复制的亮点,在全院进行推广。截至9 月26日,共进行了4轮“专项巡查”,发现亮点10余项,发现问题130余项,涉及医疗安全、诊疗流程、信息化建设、医保管理和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现场整改问题60余项,其他问题整改情况正在追踪验证过程中。

二、延伸服务举措,改善患者就诊感受

1、开发“口服药短信提醒系统”,指导患者用药。医院信息科和药剂科联合开发了“口服药短信提醒系统”,当门诊医师开具口服药物处方后,信息系统可自动将该药物的服用注意事项,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患者手机,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2、运用“医患沟通板”,“倾听”患者心声。为了更好地了解语言障碍患者的需求和心声,康复科护理团队积极探索新沟通方式,制作了“医患沟通板”。沟通板上用简单的图片和文字表明了如吃饭、喝水、疼痛、大小便、想家等日常需求。语言障碍患者可用手指点相关图片表达需求,让医护人员和家属能明白其心声。目前 “医患沟通板”已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血栓科推广使用,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3、举办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防病治病能力。我院血栓科深入社区卫生机构,先后举办了5次“血栓病健康教育及社区义诊活动”,接诊3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并与社区达成协议,每周固定时间派专家到社区义诊。我院还举办了20xx年秋季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医务人员针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与脂肪肝关系、糖尿病患者秋季护理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播放小视频、PPT、有奖问答等形式寓教于乐,加深了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活动后还免费为糖友们测量骨密度、血糖、血压等。通过一系列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的开展,加深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其防病治病的能力。

三、研发康复管理信息系统,助力康复患者科学康复

我院信息科和康复科联合,自主研发了康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对患者实施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价,还实现了对康复治疗排队叫号和治疗工作量统计等,基本覆盖了患者康复治疗全过程。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患者在病房里就可查阅自己的治疗师和治疗时间,缩短了等候时间,保障了各项康复治疗有序进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康复科护理人员还根据患者需求,制作了许多健康教育视频资料,包括科室宣传、火灾警示、预防跌倒坠床、肢体康复操和翻身训练等,在康复大厅和病房显示屏滚动播放,增加了患者和家属的康复知识。

四、服务百姓健康,开展送爱下乡义诊活动

9月18日-19日,我院组织专家医疗队共17人,在徐洪玉副院长的带领下,携带便携式B超机、心电图机、血糖仪、药品和各类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赶赴临沂市平邑县老池峪、香山前和花果峪等村庄为当地群众义诊。医疗队专家与当地群众面对面接触,零距离沟通,细心问诊、检查、开处方、指导用药和解答咨询。义诊活动共接诊病人569人次,做心电图检查170人次,B超检查150人次,测血压、血糖355人次,发放药品78人次,现场发放健康教育手册600余份,把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五、强化员工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综合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综合能力,医院组织一系列培训活动,包括医学人文教育、护理人员床边综合能力培训考核和心电图知识培训、新员工核心医疗制度培训等活动,还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了以“关爱护理健康,共筑心灵驿站”为主题的护士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通过上述培训和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医务人员沟通服务和业务技术等综合能力,也为其提供了有效释放压力的机会,增强了彼此信任,提升了团队意识。医院下一步除强化业务能力培训以外,还计划将健康宣教、医护患沟通和心理疏导等内容培训纳入常规工作持续开展,以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计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交医”服务品牌。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6篇

根据《福建省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十项惠民便民医疗服务措施的通知》(闽卫医20XX14号)及县卫生局的要求,我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狠抓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为群众和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价廉的全程医疗服务。让辖区居民切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今年我中心开展惠民便民医疗服务措施,具体汇报如下。

一、推行预约诊疗服务

1、我中心在辖区的每个居委会设立一名责任医师、一名责任护士和一名责任领导,通过逐门逐户开展问卷及诊断,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健康需求以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医生联系卡、预约诊疗、24小时出诊、流动巡回医疗、健康咨询等形式的服务,定期跟踪服务,实行动态管理。让居民切实享受到实惠。

二、完善双休日及节假日医疗服务

我中心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医疗服务,充实医疗力量,延长看病时间。根据患者就诊需求和规律,相关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开展节假日上午或全天侯诊。

三、优化门急诊服务环境和流程

1、今年,我中心重新装修了宽敞的预防接种大厅。优化了预防接种环境和服务流程。

2、改善门急诊设施和条件,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确保救治及时有效。

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我中心在住院部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逐步减轻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生活护理。

五、合理控制医药费用

积极推行临床路径。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对处方药能少用的药物绝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则不要用。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杜绝不合理用药,降低居民的医疗费用。

六、建立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

1、定期向社会公布中心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药品及高值耗材价格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七、抓好与中医院的医疗协作工作

继续做好与中医院的医疗协作工作及双向转诊机制,提高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

八、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

1、持续推进和完善以“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为主要载体和重点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维护医院正常秩序,截止目前,我中心没有出现过“医闹”行为,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

2、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认真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九、全面提高新农合保障和服务水平

我中心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提高住院保障水平。全面开展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努力做到即时结算,方便病人报销费用。设立新农合公示栏,及时通知县管理中心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全面上传医疗服务信息,做到0投诉率。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7篇

根据我院《XX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自20xx年6月1日,全院进入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现就20xx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我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1、扩大预约比例。我院通过电话预约、现场提前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预约诊疗率及复诊预约率均为100%。

2、实现分时预约。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分时段预约率为100%。

二、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一是合理安排值班,能够根据就诊患者就诊病种排序(内科)安排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二是在检验科专门开展针对急诊检查项目及时出具结果的检验小组。

2、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我院制定了《急诊科院前急救制度》,要求做好院前、院内的衔接工作,并做好电话记录、出诊记录。严格落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原则,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患者,均能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需住院患者及时收住。

3、将院外术前检查、术后康复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三、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持续改善医疗质量。

今年,我院组织医疗核心制度专项检查,病历质量,处方质量、医疗临床应用技术、医院感染检查各10次,通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考试、“三基”培训及考核、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处方点评等活动,使手术前诊断符合率、处方合格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治疗好转率、出院病人临床路径比例、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CT及MRI大型设备检查准确率大大提高,急诊平均留观时间、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现患率稳步降低,并早已开展检验结果同级医院互认平台。要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不断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切实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加强护理力量,落实优质护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精神,我院所有病区落实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使责任护士回归病人床边,有效增进了护患交流和沟通,护士的责任感明显提升,病人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施护士岗位管理,重新修订层级护士管理制度,完善层级护士考核进阶机制,根据层级护士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职称,安排在相应技术难度和专业要求的护理岗位工作,体现能级对应,并与绩效挂钩,使医院优质护理落到实处。

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强化药事服务。

医院现有专职药师人数14人,每月均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每名医师进行处方点评:有合理用药指导,严格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同时医院还开展了抗菌药物培训考核和处方、病例质量点评工作,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稳步走上新台阶。

六、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我院制订了《医疗纠纷案件管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及《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流程及投诉电话,以实事求是态度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第三方参与调解机制工作,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医院在门诊大厅公示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xxxx),在门诊大厅、住院病区设置投诉举报箱,并开放多种渠道,如现场投诉、总值班电话xxxx投诉等,收集患者意见,确保投诉举报途径畅通。

七、存在的问题

1、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目前无自助查询服务。

2、门诊缴费渠道单一,门诊一站式服务尚待完善。

3、与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却未实现远程会诊和信息共享功能。

4、未开展日间手术。

八、下一步工作安排

1、尽快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添置自助查询、挂号、缴费设备,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服务。

2、加强与医联体医院的沟通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3、立即召开相关科室会议,讨论研究日间手术的病种及流程,严格控制平均住院日。

对照《20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信息表》(医疗机构),我们有许多地方有欠缺,做的不足,也有许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将按照计划要求持续改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给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8篇

一是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截至9月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有9家接入安徽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成11个区域远程医学中心,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3家医院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功能;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减少了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

二是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落实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模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截至9月底全市县级二级综合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三是紧密型医共体助力分级诊疗。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目前全市共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试点11个,每个医共体牵头医院都分别选择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试点,要求做到“三联、四通、五确保、六不变”。坚持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有序实施双向转诊。开展县乡医疗机构部分病种“同病同价”试点,用价格机制倒逼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建立医共体内利益分配新机制,用激励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上半年可补偿费用占比为89.29%,实际补偿比为78.63%,分别高于省试点县平均水平0.31个找总结点和1.84个找总结点;县域外住院人次同比减少12.2%。

四是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规范医疗行为。

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根据医院类别不同分类实施,实施病种不少于100种,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率占出院总例数的30%,二级医院不少于50%。同步推行临床路径下的按病种付费,上半年,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补偿共59207例,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34.9%,按病种付费补偿支出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补偿支出的41.3%。与20xx年度同期相比,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总的按病种付费执行率同比增长10.8%。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9篇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年)的通知》(市卫计[xx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xx年3月9日医院召开了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x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围绕工作重点,持续改进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10篇

xxxx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蔓延,汕头公司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积极组织、周密部署、迅速行动,通过全方位把控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真诚用心守护员工身心健康,等待千帆过尽、春暖花开,期待全面复工平稳到来。

一、即时响应行动,加强统筹部署

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汕头公司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以安全总监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下设综合管理部为工作组办公室,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收集上报、资源调配、防控措施落实、舆论宣传等。公司总经理、综合管理部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初六前便返回汕头,其他领导班子、工作小组成员也陆续提前返回部署落实防控工作。在公司党总支、工作小组的统筹部署下,汕头公司全面铺排防控工作,迅速落实防控措施,做到准备充足、行动有序、执行有力。

年前,疫情初露端倪,汕头公司及时察觉疫情风险,未雨绸缪,提前铺排防控工作,抢先一步购置大量防控物资,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基础。年后复工前,汕头公司通过员工健康日报、人员返程情况统计等措施,密切关注员工疫情期间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市外员工返程安全,加强复工人员管控。做好办公室、食堂、洗手间、车辆等区域的消毒清洁,保持干净、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制定了疫情期间加强返岗员工行为管理和居家办公行为管理规范,提醒防控注意事项,为公司全面复工做好充分准备。复工后,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战,汕头公司坚持每日监督员工填报健康上报、统计疫情防控等情况,做好各个区域定时清洁消毒,发放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保障复工员工健康上班、平安回家。

二。落实防控措施,织密防疫安全网

防疫物资准备齐全。公司从年前开始就通过多种渠道足量采购口罩、消毒液、洗手液、额温枪等物资进行储备,并且购置了紫外线消毒灯,确保厨房、食堂等区域定时消毒杀菌。从细节入手,公司准备了一次性消毒片、复合抗菌液等进行发放,在洗手区域放置免洗洗手液、触控洗手机等,便利员工个人卫生清洁。同时,为加强员工关怀,公司还特别采购了儿童口罩,发放给员工孩子使用,在疫情之下给员工家庭带去一份温暖。

心理防疫提供妙招。除了日常防控之外,公司还关注到防疫期间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通过公众号推文、宣传栏等,为广大员工制作了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指南、提供了心理健康自评和咨询渠道。同时,公司也热切关心关注处于隔离区同事的身心健康状况,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

安心保障补充到位。公司为每位在职员工及即将入职新员工购买了针对新冠肺炎的保险,为每个人的安全再加码!通过仔细研究比对各项保险条款,抓出了这份员工安心保障的最大亮点:保障范围广且核保快,一旦被确诊即有保障。此举作为公司现行给员工购买的险种补充,为广大员工接触后顾之忧。

口罩合格用得放心。鉴于口罩购买渠道不统一,款式多样,为确保员工使用口罩合格、防护有效,对采购的各种口罩都进行检验,通过仔细观察、暴力撕扯、测试是否漏水等方式,对口罩合格性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均为合格。

加强用餐管理管控。为防止人员聚集,疫情期间公司采取分餐制,提前1天做好用餐统计,餐品打包装袋,由每个部门派人统一领取。除此之外,对厨房、食堂的环境、人员都进行严格管控,按面积配备紫外线消毒灯,每天两次定时照射消毒;配备体温测量枪,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每日晨检;所有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时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口罩等防护工具,手套口罩做到每餐一换。

温馨提醒宣传给力。公司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广泛宣传,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在宣传栏、广告机、电视机均更新了有关疫情防控、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内容,在洗手区域粘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等标识;同时,也通过公众号推文发布了居家健康、返岗注意事项、心理指南等内容,从方方面面进行温馨提醒。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形势越来越趋向缓和,相信胜利就在前方,全面复工复产即将到来,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警惕。立足疫情防控新形势、新阶段,公司将继续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严抓疫情防控工作不松懈,坚持一鼓作气,打赢这场生命安全守卫战。同时,疫情之下更要加强形势判断,紧紧抓住战机,保持战斗状态,及时调整“打法”,为公司全面复工复产后全力冲刺做好充分准备。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11篇

为应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工作,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增强群众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4月1日,林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纺织公园内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

活动中,林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现场讲解的方式,向居民讲解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普及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温馨提示群众疫情形势还很严峻,防控绝不能松懈,要自觉当好管控的主人,积极配合疫苗接种,保护个人健康,即使接种过新冠疫苗仍要坚持落实个人防护措施。科学佩戴口罩,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保持居家环境整洁,加强通风消毒;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良好防控文明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疫情不熄,“战疫”不止。林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持续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和疫情防控意识,实现辖区群防群治和疫情防控宣传的全覆盖。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12篇

我县党员干部主动投入到宣传普及、消毒防疫、就医转诊等疫情防控一线,用基层干部强烈的担当精神,树起了守护百姓健康平安的坚强屏障。

一、是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县镇村三级干部和党员志愿者,顶风冒雨进村入户张贴和发放《县委县政府一封信》《县委县政府倡议书》35000余份,21个县乡两级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声,宣传防控疫情知识,澄清疫情谣言4个,引导群众正确佩戴口罩。24台流动宣传车巡回播报,劝阻群众不要外出,不搞红白喜事聚会聚餐,不走亲访友拜年,鼓励利用新技术联络感情,信息拜年、视频祝福,以“静”致敬。

二、是当好疫情防控冲锋员。

基层党组织发挥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作用,组织动员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民警、楼栋长、小组长等纷纷组建党员服务队,全面摸排登记中心城区返乡人员,采取逐村(社区)、逐(楼栋)、逐户逐人拉网式排查的方式,全覆盖对辖区村民(居民)进行体温测量。对发热病人进行全面摸排,登记造册和掌握实时动态情况。

三、是当好疫情防控消杀员。

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的基础之上,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村医、环卫人员等组成党员服务队,对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公共厕所、垃圾池等进行全覆盖杀毒,新设废弃口罩投放点300个,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四、是当好群众贴心服务员。

各级党组织加大对独居老人、发热病人和生活困难家庭的关心关爱,定期采取电话询问、上门慰问等方式,及时了解生活需求和健康状况,力所能及解决各种困难。严格落实“民呼我应”机制,科学调配辖区车辆、人员和生活物资等资源,及时响应和协调居民群众紧急出行、物资采购和其他服务需求,对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上级党委统筹协调。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13篇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20xx年3月19日医院召开了20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20x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围绕工作重点,持续改进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医学专用、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五)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14篇

一是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截至9月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有9家接入安徽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成11个区域远程医学中心,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3家医院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功能;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减少了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

二是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落实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模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截至9月底全市县级二级综合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三是紧密型医共体助力分级诊疗。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目前全市共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试点11个,每个医共体牵头医院都分别选择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试点,要求做到“三联、四通、五确保、六不变”。坚持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有序实施双向转诊。开展县乡医疗机构部分病种“同病同价”试点,用价格机制倒逼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建立医共体内利益分配新机制,用激励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上半年可补偿费用占比为89.29%,实际补偿比为78.63%,分别高于省试点县平均水平0.31个找总结点和1.84个找总结点;县域外住院人次同比减少12.2%。

四是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规范医疗行为。

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根据医院类别不同分类实施,实施病种不少于100种,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率占出院总例数的30%,二级医院不少于50%。同步推行临床路径下的按病种付费,上半年,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补偿共59207例,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34.9%,按病种付费补偿支出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补偿支出的41.3%。与20xx年度同期相比,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总的按病种付费执行率同比增长10.8%。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15篇

为着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做好疫情的监测、管控和救治工作,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做到抓早、抓准、抓严、抓实,黔西南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多措并举,着力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监测。

加强入境人员、疫情较重地区入州返州人员的监测。全州发热门诊是发挥疫情监测最重要的前沿哨点,要及时做好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的处置、救治,特别是要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和筛查速度,对入境人员来州及疫情较重地区来州人员等7类人员的核酸检测,要第一时间采样,第一时间检测,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项目建设,做好建设符合生物安全二级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的申报工作。

加强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和管控。通过社会防控组的管控及发热门诊流行病学调查等,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一但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第一时间采集标本,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出具结果,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确实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一旦转成确诊病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处置和治疗。

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利用好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月,每个县市都要开展一个明确主题的爱国卫生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增强他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自我防范意识。

开展常态化的医疗服务。全州各卫生医疗机构都要做到应开尽开、应治尽治、应收尽收,充分利用省、州、县、乡四级远程医疗作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持续做好出院患者跟踪管理。对已经治愈出院的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必纳入家庭医师签约服务范围,由属地定点救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观察,每14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定期开展随访复诊,健康监测,康复医疗,定期体检。

开展整治和健康监测的全闭环管理。一但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送有关医院进行治疗。要减少复阳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减少人员接触。

加强卫生健康的执法力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对安排的一系列措施,各级各部门是否按要求抓好落实、是否落实到位,卫生健康执法支队要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执法力度。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第16篇

为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维护医院就诊秩序,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原则,保障疫情期间医疗服务安全、高效、有序运转。8月5日开始,院团总支组织机关、门诊、公卫、后勤支部党员及团员青年志愿者在医院门诊大厅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患者疫情期间就医提供安全保障。

志愿者们经过门诊岗前培训,承担了导医分诊,核查安康码及流调表登记,提醒就诊人员规范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对密集人员进行疏导等服务。

患者有疑问时,他们前来解答;患者排队时,他们帮助疏导;患者不理解时,他们耐心解释;患者行动不便时,他们上前搀扶。一个班次下来,他们没有时间喝水休息,即使嗓音嘶哑,但依然秉承志愿者精神,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

门诊志愿者服务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是落实医院人文关怀制度重要活动,志愿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赞誉。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医疗服务工作总结(集合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医疗服务工作总结,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