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总结汇报 > 详情页

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集锦6篇)

作者:edditor12022-12-24 22:00:28541

本文为大家分享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第1篇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帮扶工程的第四年。我地税局作为与**市**村结队的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从两地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达到了年度帮扶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一、主要成效

通过上半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村级组织的办公场所进行全面修建,丰富了帮扶,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敦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大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进一步明确街道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科室和具体人员,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帮扶机制,做到决心不变、热情不减、工作不松。同时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帮扶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表现,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应尽义务。

二是进一步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针对当地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主导产品规模有限、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按照即定帮扶目标,重点抓好产业帮扶,发展当地茶业、板栗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素质帮扶。进一步加大对当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直接增加劳务收入。并且及时落实承诺的帮扶资金,确保帮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出现因帮扶资金滞后导致帮扶项目停顿的情况发生。20xx年,街道共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同时对实施项目多次通过电话和实地走访进行了解和检查,确保了帮扶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络和交流。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街道和结对村干部群众经常进行联络和互访交流。街道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到结对村走访,了解情况,对扶贫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充分论证,共同研究探讨发展对策。结对村班子领导也多次来我街道进行考察,学习交流发展经验。同时两地积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如今年年初,街道得知结对村有一在外打工的村民有计划外二胎孕育的事后,马上与该村民的暂住地政府取得联系,及时帮助树下村处理了此事。街道还积极宣传结对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再创古荡新辉煌的决心。同时也与结对村的党员干部多次进行思想上、意识上的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第2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超前谋划部署,靠实脱贫攻坚责任。一是周密安排部署。年初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印发了《天水市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对全市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年度工作任务。6月份,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专题会议,会上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传达贯彻国务院扶贫办有关会议及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通报了20XX年度市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结果,安排部署了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盯突出问题,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全面整改落实上,严格落实《天水市脱贫攻坚责任实施细则》,压实靠牢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责任。以“绣花”的决心和毅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二是开展调研督查。3月份,由市委、市政府研究室牵头,组成3个工作组深入7县区21个乡镇84个村就“三户一孤”人员大病救助保险、扶贫互助资金“双助贷”工程、非贫困村公共服务发展三项工作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督查。4月份,市扶贫办组成调研组,到7县区进行督查调研,采取明察暗访和随机抽点的方式,联合县、乡、村以及村民代表共同召开座谈会,对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剖析,提出了“双线排序比对法”,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精准识别的难题,确保脱贫攻坚基础工作更实更准。5月份,市扶贫办再次组成2个调研督查组,深入7县区就“双线排序比对法”的运用推广进行专题督查,有效促进“双线排序比对法”在全市推广运用。三是开展业务培训。举办了全市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培训班。市委副书记王军出席培训班并专题授课。培训班着重围绕精准扶贫政策解读、贫困户建档立卡、扶贫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监管、互助资金管理、雨露计划培训和社会帮扶等专题进行了全面培训,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答疑解惑、传导压力的目的。培训期间,市扶贫办与县区扶贫办签订了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暨业务培训会,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和3月31日在听取20XX年省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的讲话精神,安排部署了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就“双线排序比对法”进行了培训,要求各县区、各乡镇严格按照王军副书记的批示要求,坚持村保底线、乡保质量、县保任务和以村为镜、县乡借鉴、形成机制的原则与要求,坚决杜绝搞数字脱贫,全面推广运用“双线排序比对法”,务求取得实效。四是逐级靠实脱贫责任。年初,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委、政府及22个市直行业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持续实行市四大组织领导联系包抓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市级领导、督查机构、相关部门相结合的大督查格局,采取重点督查、联合督查、跟踪督查、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推动了脱贫攻坚任务和责任双落实。同时,制定印发了《天水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各县区也相继制定了县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从而靠实了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责任。

(二)严抓精准规范管理,夯实脱贫攻坚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严抓精准管理,用“绣花”的功夫做实做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是科学确定退出时序。按照《甘肃省贫困退出验收办法》,经过全面分析和测算,结合全市实际,科学确定脱贫退出时序,20XX年甘谷县、武山县整县摘帽退出,20XX年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张家川县、秦州区整县摘帽退出,20XX—20XX年计划每年减贫万人,20XX年减贫万人。二是扎实开展数据清洗。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精准脱贫工作的通知》中强调的“十不准”和“十不脱”的要求,对20XX年—20XX年度脱贫人口进行了全面核查,向省扶贫办上报了20XX年—20XX年度脱贫人口核查回退到人花名册。三是加强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指导和督促县区对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审计反馈建档立卡疑似问题和信息进行了全面核查取证,并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核查整改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审计反馈建档立卡疑似问题和信息的通知》精神,于5月初整改结束。四是加强对中央第三巡视组“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及时转发了省脱贫领导小组《关于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甘肃开展巡视“回头看”反馈扶贫领域相关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对照整改方案,逐项进行自查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上报省扶贫办。五是积极开展建档立卡信息补录工作。根据《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核准和补录工作的通知》精神,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指导县乡两级干部及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基础数据进行了全面核查,结合贫困人口实际完成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中错误信息的修改和补录工作。六是配合各级完成年度考核评估工作。积极配合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和中纪委派驻农业部纪检组全面完成了年度精准脱贫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及驻农业部纪检调研工作。在省委、省政府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全省共考核12个市州党委政府,我市位列第一。全省共考核66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在综合评价好的9个县区中,我市麦积区位列第一,秦州区位列第七。在综合评价较好的57个县区中,我市秦安县、甘谷县、清水县、武山县和张家川县分别位列第一至第五。

(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专项扶贫。一是认真做好20XX年财政及“三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项目库的汇总备案工作。完成了20XX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库汇总备案,资金达到万元。今年省上下达我市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71570万元,比去年第一批万元增长万元,增幅%。二是精心组织,狠抓扶贫项目建设。20XX年,省扶贫办一、二批计划共下达我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181万元。共完成扶贫资金投资82127万元,占计划的%。20XX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完成预投资万元,分项目完成情况是:精准扶贫贷款贴息880万元;种养业基地建设万元;实用技术培训10万元;科技推广万元;科技培训92万元;安全饮水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100万元;其他万元。三是抓好精准扶贫财政专项项目资金有关数据的统计汇总以及月、季报表上报等工作,确保扶贫统计工作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四)突出培育富民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合理确定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项目。年初通过调研筛选,全市共确定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示范点11个,同时确定了项目投资额度和建设内容,制定了实施方案,突出了区域特色,达到了“布大点、创精品、办亮点”的目的。二是着力培育扎根性富民产业。至目前,全市种植全膜玉米万亩、脱毒马铃薯万亩、中药材万亩、蔬菜万亩,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新建干鲜果园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万头(只);输转城乡劳动力万人,创劳务收入57万元;建成县区电商运营中心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1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491个,实现网上交易额22517万元、销售额14741万元;实施“1+1+N”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和“万名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程”,巡回开展电商培训32期4342人次;清水县完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评审工作,入围甘肃20XX年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推荐名单;在清水县启动实施716户分布式光伏扶贫系统建设项目,目前已安装完成417户;在清水县金集镇曹沟村、杨郝村连片种植构树20XX亩,为贫困群众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健全完善管理机制,规范运行互助资金。在全市行政村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村级互助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巩固提升,按照互助协会发展章程、程序,完善制度建设,管好、用好扶贫互助资金。实施扶贫互助资金“双助贷”工程,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在富民产业培育、加快精准脱贫进程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至6月底,全市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4688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8640万元,县区财政配套21065万元,国开行贷款10亿元,农户缴纳万元,占用费扩充本金万元,其它资金万元。注册运行行政村2462个,涉及项目村总户数181767户,累计发放借款万元。

(六)着力聚焦精准施策,扎实推进“七个一批”。摸清“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对应的贫困人口,并对接到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台账,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各项措施到村到户到人,做到清单式管理,“七个一批”、危房改造及安全饮水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发展生产脱贫。新建了麦积区甘江流域果品基地、麦积区普鲁沟流域万亩全膜玉米示范基地、秦州区秦岭乡万亩连翘示范基地、武山县榆盘乡千亩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等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富民产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贫困村已落实马铃薯种植户100118户,中药材种植户28512户,蔬菜种植户56492户,果品种植户52896户,全膜玉米种植户107062户,新注册农民合作社51家。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今年计划输转万人,截止5月底已输转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富余劳动力万人,占任务的%。三是易地搬迁脱贫。省发改委安排我市易地扶贫搬迁规模8035户3847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163户20XX1人,非建档立卡户3872户18450人,建设安置点86个。目前,已完成各县区20XX年实施方案审批并下达了投资计划,其中77个安置点已经开工建设。四是生态补偿脱贫。全市共在贫困村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任务万亩,新发展果园万亩,发展林下种植万亩,发展林下养殖万只(头)。年内计划实施精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25处,总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932万元,占年投资任务的%。五是教育脱贫。89所新建贫困村幼儿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在8月底前全部完成投入使用。20XX年全面改薄新建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20XX—20XX年全面改薄项目整体进度达到%,全市共为106116名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发放春季学期免(补)保教费补助资金万元,补助发放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免学杂费和书本费工作落实到位。全市已落实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生活补贴资金万元,全市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和助学金工作正在进行资格审核、办理银行卡等工作。六是医疗救助脱贫。止5月底,全市贫困人口新农合受益万人次,报销资金万元,七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健全完善基础台账,确保社会救助和扶贫对象认定一致。全市现有农村低保对象128563户、403567人,今年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全市已有农村低保对象40144户、132846人实现了与大数据平台的标记对接,提标提补任务全面完成。八是危房改造。按年度实施计划,20XX年完成15908户农村D级危房改造。截止5月底,全市农村D级危房改造工程已开工11243户,竣工率%。九是安全饮水。目前,全市五县二区建档立卡的1034个贫困村万户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面解决,饮水安全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5%以上。

(七)扎实推进东西协作,切实凝聚脱贫合力。3月份,天水市委副书记王军、副市长霍卫平率领市扶贫办、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县6个县(区)委副书记、副县(区)长及县(区)扶贫办主任一行25人,通过走访拜会、座谈交流、汇报衔接等方式,先后赴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西青区、东丽区、宝坻区、滨海新区保税区管委会和中国中车集团、北京科技大学、国家能源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事宜进行了沟通协商。同时,印发了《天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天津市东西扶贫协作的实施意见》。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清水县先后与西青区、宝坻区、东丽区、津南区、河北区签订了《东西协作帮扶协议》。目前,中国中车集团投入200万元硬化甘谷县白家湾乡豁岘村至斜坡村道路公里,投入200万元硬化麦积区产业道路公里、硬化巷道1000米,项目正在实施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投资160万元,硬化张家川镇堡山村通组道路公里,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招投标;投资20万元,帮助刘堡乡5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5月份,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赵平一行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开展对口帮扶调研,并走访慰问帮扶贫困户和五保户。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武山县落实危房改造专项补贴资金万元,补助对象650户。国家能源局继续支持清水县光伏扶贫、风电场、大型光伏电站等新能源建设项目。北京科技大学在秦安县积极探索“苹果产业+果业公司(果农大户)+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苹果产业帮扶发展新模式。启动了“北科大·秦安精准扶贫129公益接力计划”,北京科技大学团支部组织129名学生认领了秦安县贫困农户129棵苹果树,截止目前,共认购果树万棵,累计销售586万元,提升水果收购价格23%,农民亩均收益提升3000元;先后筹措16万余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天津市西青区帮扶麦积区甘泉片区的农村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已于4月份开工;西青区精武镇为麦积区免费开设专门展位,帮助销售花牛苹果、元龙花椒为主的农副产品100多万元。天津市东丽区落实帮扶资金100万元,用于甘谷县贫困乡村设施蔬菜建设和甘谷一中、二中公寓楼建设项目。天津市河北区利用“津洽会”平台,对天水华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沙棘系列产品、天河酒业集团生产的天河系列白酒及清水优质农产品进行推介。天津市津南区到位财政资金500万元。支持秦安县安伏教育园区和莲花教育园区建设;利用5月12日“津洽会”平台,对秦安苹果在主要展柜进行了展销,大力宣传秦安苹果,提升秦安苹果品牌知名度,广泛动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秦安县果树认购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天津市宝坻区区长毛劲松一行6月份来我市考察交流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先后考察了麦积区南山万亩花牛苹果示范基地、中国中西部名优特新产品暨旅游区域联盟城市旅游商品展,为武山县援助帮扶资金5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止5月底,省、市、县各级帮扶单位共为贫困村无偿投入各类帮扶资金万元(含物资折价)。

(八)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坚持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学习借鉴省检察院在麦积培训基地开展“精准扶贫实验班”等成功经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精准培训。对20XX年度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工作落实情况检查督查,严格培训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见效。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5592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27人,创业培训1440人;农业生产技能培训8893人,果农技术培训15437人,畜牧养殖培训2137人。完成20XX年度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12644人。组织参加由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兰州分院举办的培训班两期,培训乡村干部及帮扶干部共计190人;举办全市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培训班,培训乡镇工作站站长及扶贫系统干部160余人。配合市委组织部制定年度精准扶贫干部培训计划并实施。

(九)落实资金管理制度,精准监管扶贫资金。一是做好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由市财政局、市扶贫办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专项检查与工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秦安、清水、甘谷3县、9乡镇、36个行政村、216户贫困户,查阅台账、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调研,有效促进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规定落实,提高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抓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规定,精准监管扶贫资金。定期对20XX、20XX年中央和省上专项资金的预付、报账进度、资金结转结余,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等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县区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进度,避免资金滞留等问题。根据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审计反馈情况,及时督促武山、清水、秦州、秦安等县区严格按照省扶贫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对照问题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全面、有效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及时将审计专报转发各县区和市直“1+17”精准扶贫方案有关部门,要求各部门切实靠实工作责任,建立整改工作台账,督促、协助县区对审计发现问题逐条整改。三是办好“12317”举报事项。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通过靠实工作责任,开展督查巡查,围绕10项查处内容,加大省上“12317”信访件转办力度,上半年共办理省扶贫办“12317”信访件16件,办结率100%。

(十)坚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把精准扶贫宣传作为推动精准脱贫的助推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成功做法、典型经验和脱贫人物事迹,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脱贫愿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推进脱贫攻坚快速发展。至6月底,全市在省以上主要媒体发表宣传稿件28篇,在市级以上主要媒体发表宣传信息433条。向省扶贫办报送信息983条、采用309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129条;编写刊发《天水扶贫开发动态》55期。按照《政府网站管理办法》要求,及时维护更新《天水扶贫开发信息网》信息,审核网站信息1402条、更新信息893条。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对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了网上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完成了《天水市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汇编》、《天水市扶贫开发工作动态》、《精准扶贫宣传成果摘编》资料编印工作。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尽管全市扶贫系统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精准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截止20XX年底,全市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59个,剩余贫困人口万,占全省贫困人口的%,这些贫困村、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高山区、林区和林缘区,自然条件差,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扶贫难度大、成本高,精准脱贫任务艰巨。按照《甘肃省贫困退出验收办法》,贫困县退出贫困发生率必须在3%以下,贫困村退出率必须在95%以上,7县区整县脱贫难度较大。

二是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凸显。随着对贫困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非贫困村与建档立卡贫困村相比,在通自然村道路建设、巷道硬化、乡村舞台、标准化村卫生室、村容村貌等方面差距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补齐发展短板。

三是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仍需提速加力。尽管我市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有些贫困户对新建果园重视不够,后续管理投入不足,产业见效较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常年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为中老年群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组织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比较困难,效果不尽理想;有些贫困群众还从事传统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较低。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夯实建档立卡基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认真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清洗和整理工作,确保数据信息准确无误。全面推广运用“双线排序比对法”,加强日常监测分析,对各级各类台账资料进行清理规范,完善“村级5张图”“户户3本帐”电子化管理。建立健全自查自纠机制,持续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对档外人口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对档内人口符合脱贫条件的及时退出,实现由比较精准向更加精准转变,从严落实各级脱贫验收责任,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

(二)狠抓突出问题整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把突出问题整改作为当前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调动各方力量集中打好问题整改“歼灭战”,扎扎实实做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继续落实《天水市脱贫攻坚责任实施细则》,压实靠牢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责任;聚焦“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清单式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开展行业扶贫专项督查,全力推进突出问题整改落实。7月份,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适时对各县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双线排序比对法”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评,及时掌握各县区、各部门整改落实工作进度和成效。

(三)规范互助资金运行。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运行程序、加大宣传培训、加强人员配备、做好机制创新、“典型”推广及互助资金审计等工作。启动实施第二批10亿元“双助贷”工程,加快市县两级成立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中心,乡镇成立扶贫互助资金管理站进度,强化领导,精细管理,不断总结新经验、新做法,促进全市扶贫互助资金工作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大力实施“七个一批”工程,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紧扣贫困户住房保障、着力下功夫抓好推进落实。将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户、优抚对象及国民党抗战退伍老兵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保证房屋质量,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以上“五类户”基本住房安全。力争年内完成农村C级危房维修加固11356户、全面消除D级危房15908户。

(五)拓展社会帮扶渠道。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定点帮扶单位、天津市等东西协作市(区)的联系,及时对接和磋商协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切实增强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的针对性,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单位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个人参与扶贫;争取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的支持,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帮助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活动;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组织动员省市县各级帮扶单位积极为贫困村办实事、好事,通过多种形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六)严格脱贫退出验收。开展督促检查,严格贫困退出验收程序,紧扣贫困户退出11项指标和贫困村退出20项指标,靠实靠牢各方验收责任,认真组织各级各部门精准验收。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加强对部门数据的审核把关,确保每个预脱贫人口能够按行业标准精准退出。严格执行各方脱贫验收签字责任,防止数据脱贫、虚假脱贫和“被脱贫”等现象发生。

(七)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加大资金监管力度,靠实工作责任,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范运行。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组织实施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规范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拔付、审计监管程序,不断提高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效益。认真抓好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报帐拔付等监管责任落实,坚决杜绝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为全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八)强化精准扶贫宣传。积极动员各县区、市直行业部门围绕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开展宣传,向省级以上主要媒体投送稿件,不断提升全市脱贫攻坚的影响力,挖掘扶贫典型素材,提高扶贫信息工作质量,及时拟写上报扶贫动态信息,提高信息采用率。充分发挥“10·17”全国扶贫日系列宣传活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题宣传作用,引导贫困户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第3篇

BB县SS镇XX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186户,714人,总面积11900亩,库区水面3200亩,是一个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的移民贫困村。20xx年来,该村抓住省财政厅定点帮扶机遇,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大做山水文章,整体推进了脱贫致富步伐。全村人平纯收入由1999年的568元增加到20xx年的2546元,村集体年收入由零增加到32万元。

一、整章建制强班子,夯实脱贫基础

省财政厅进驻该村开展建整扶贫后,针对村班子涣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村班子统筹协调、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树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多项制度,公开推选村民代表担任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村民每个季度给两委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打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阳光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威信,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工作发展。二是培训骨干壮班子。在抓好村组干部和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注重培训后备力量,三年来,共选派6名先进分子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党员4人,公开推选了3人充实到村组班子。三是狠抓教育促提高。先后建起了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配齐了远程教育平台,定期召开支部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解决了班子和党员干伍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村组一班人的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抓开发,发展增收产业

增收是扶贫的核心,抓增收必然要抓产业,发展产业必须从实际村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因人而异确定发展重点。XX村根据山多水广的资源特点,实行因地制宜抓开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一是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山腰重点扶持发展用材林,在旱地和坡耕地重点扶持发展柑桔、梨等水果,在SS库区重点扶持发展渔业。二是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村采取“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方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帮扶、农户联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整体推进规模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开发库区水面20XX亩,发展美国班点叉尾鱼回等名优鱼网箱养268口,开发山地250多亩,发展布朗要、新世纪水晶梨等体质水果基地600多亩,大型拦网养鱼基地4个,牛、羊年存拦量达1100多头(只),全村人平水果收入超过了300元。目前全村 90%的贫困户建立了增收产业,收入稳定。三是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增强带动能力。该村先后扶持培育养鱼大户11户,扶持21户发展牛、羊养殖,60多户发展水果产业。移民贫困户谌彦章,通过驻村工作组帮扶,目前已发展拦网养鱼水面600亩,养鱼资产达62万元,年纯利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在库区有205户加入合作经营,建起了养鱼基地。

三、整合资源促合力,确保扶贫实效

县、镇、村级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确定扶贫机制。省财政厅、SS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分别联联系了2—3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均与特困户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式帮扶机制,落实了帮扶工作责任。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扶贫开发以来,省财政厅和县、镇、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新修了小学教学楼,硬化村级公路4000多米,并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宽带网络的贫困村。三是借助外力谋发展。该村注重发展竹木资源丰富优势,实行优惠招商,借助外力促发展。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台湾投资商合伙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厂,从益阳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氯酸钠厂和结晶硅厂,村上还组织贫困劳力成立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办起了农家乐。村级企业每年解决劳动100多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万元。

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第4篇

上半年,县扶贫办在上级领导的正确代领下,我办在人少事多的困境中,克难奋进,开拓进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政府建设“中国茶叶大县、湖北山区经济强县、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积极参与实施“特色立县、工业强县、项目兴县、旅游活县”的四大战略,致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了贫困乡镇经济发展进程,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据统计:半年来全县低收入人口中有2870人脱贫;解决饮水困难2200人;扶贫搬迁80户;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300人;完成了整村推进重点村和雨露计划验收工作;45个重点村项目建设进入了刹尾阶段,39个重点村和7个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已全面展开。

一、扶贫开发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上半年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凸显了十大亮点。

(一)和谐实施村庄整治,全力打造文明新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一是科学规划,民谋互动;二是项目覆盖,民众联动;三是监督管理,民权制动;四是整合资金,民营助动,打造了一大批新农村。根据县政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出特色、出形象、出亮点”的标准,我们实行“以点连线、以线成片,以片促面”的办法,狠抓了22个重点示范村、4个重点示范乡镇和3个重点示范片区的建设。

(二)强势打造特色产业,提升质效经济飘红

(三)抢抓机遇脱贫致富,精心雕塑小康试点

涵盖了公路、桥梁、水利、沼气、农田、山林、住房、医疗、保险各个方面,惠及“三农”。五是加强领导、对口帮扶。我们请示县委分工,“四大家”26位领导每人直接蹲点帮扶一乡一村,带头示范。同时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对口帮扶项目229个,争取资金1890万元。这些举措让脱贫奔小康试点释放出强大能量,展现了前景的无穷魅力。

(四)强力推动整村推进,良性运行经济血液

整村推进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项目资金分散,工作难度很大。但我们谋定发展,攻坚克难,强力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聚集效应。5月份,省扶贫办对我县度整村推进重点村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一致认为整村推进工作规划科

学、项目扎实、基础牢固、管理严格,我们的考核达到优秀等次。

(五)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锁定绩效环环考量

(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强互助资金管理

(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两轮驱动扶贫济困

为实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4月28日,全省召开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进入了开发与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这是一项重大转变。我们迅速精密部署,积极探索,使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平稳、快速、健康、有序地铺开。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早。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一结束,6月11日我县在全市率先召开了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李虹作了重要讲话,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二是严。

陈李虹在报告中严格规定了“八步两公示”的操作程序,即本人申请、村民小组推荐、村级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公示、乡镇审核、县领导小组审批、审批结果公示、填写《农村扶贫对象档案》。三是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焦点是瞄准贫困,全县乡镇党委书家帅,分管领导牵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对贫困人口正在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锁定贫困户,分类制定具体的帮困措施。四是舍。扶贫办舍得财力,投入3万余元,将省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宣传资料复印400册,下发全县11个乡镇和309个村,有效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倾心推进“雨露计划”,安装扶贫智力引擎

村的1200个农户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和产成品回收,上半年基地由770亩扩大到3000亩,药材种植遍及20个村4200个农户,带动药农每亩年增收余元。全县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我们以滚雪球方式让他们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中茶杯”、“陆羽杯”金奖。为解决贫困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困难,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提升扶贫质量,及时指导全县先富的乡土人才组建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带动农户万户,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

河南畈村9位农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吸引全村300多农户加入,带动所有田地种茶,上半年茶叶收入达到6000万元,大大超过种粮收入。陶河乡组建宏业药材专业合作社,网络全乡重点药材专业户规模生产销售,药农创效2290万元,比建社前增加%。孔坊乡2600户种桑养蚕,蚕桑专业合作社派出10支贩运队伍奔走全国,蚕茧销量130万公斤,产值近1300万元,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增收致富。

(九)大造宣传舆论声势,扶贫《条例》家喻户晓

新的《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舒范农村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建设,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法宝。为了使《条例》家喻户晓,入脑入心,我们迅速反应,周密部署,制定宣传方案,出资3万元,在全县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资料和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做到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标语有字,照片有景,网络有贴,报刊有文。大型活动主要是“四会”。

一是召开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专题学习了新《条例》,提出宣传贯彻意见。二是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了重要的电视讲话,就新《条例》实施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宣传,使群众了解新《条例》。三是在全县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学习贯彻《条例》,李云中主任就《条例》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社会影响深远。四是对扶贫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四会”活动,为新《条例》的贯彻实施和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增强了全民依法扶贫的意识,规范了扶贫行为。

(十)扶贫到户注重民生,优质调研引导决策

根据鄂政扶电[]4号文件的要求,正月初六一上班,我们就在周围一片喜庆春酒的鞭炮声中,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先后召开了乡镇扶贫办主任会、十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支部书记会、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广泛听取扶贫到户的政策措施意见。然后机关干部分成3个调研专班,踏着新春的积雪翻山越岭,奔赴全县10个贫困村入户调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

农民的贫困深刻教育了我们,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撰写出《英山县扶贫到户政策措施调研报告》,报告认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五大成效: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改善民生的基础、搬迁扶贫了高偏远山区扶贫“老大难”、创新扶贫机制整合了各种扶贫资源。但是还存在着五个严峻的问题:当前农村贫困面比较大、贫困户劳动能力和文化素质较差、贫困户收入状况差和农业收入占比大、贫困对象瞄准不够、扶贫政策措施到户的覆盖面小。

郑重提出了五条建议:要准确核定贫困对象和建好“两类人口”档案、建立贫困户信息共享机制和统一资源运用操作管理、实行“一户一法”和设立扶贫到户“项目菜单”、实行无偿与有偿扶持相结合和提高扶贫到户资金效益、建立统筹协调的运作机制和做好资金整合文章的。这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全县引起很大反响,广大干部群众从一片繁荣的反面清醒认识了农村的贫困民情,它成为县委、县政府作出下一步扶贫开发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份报告也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湖北省扶贫网上予以刊载,好评如潮。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几个特点

(一)雷厉风行,立足于“早”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一结束,我们就请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县委常委和县长办公会听取汇报,认真研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英山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明确了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对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

(二)人少事多,立足于“实”。经县委决定,我办4位领导一起退居二线,留守只剩6人,面对新时期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压力重于泰山。但我们不畏困难,实行“5+2、白+黑”工作法,抓住重点,工作求“实”。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刚组建时缺技改资金,生产无法上线,手持大批销售合同面临赔款。这个茶叶加工企业是拉动全县茶叶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龙头大户,生产上马有利于贫困茶农增产增收,对这个处境我们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及时伸出橄榄枝,帮助申办扶贫贴息贷款300万元,扶上马、送一程、帮到底。现在该公司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成为扶贫开发的火车头,带动7000多户、2万多茶农逐步走出贫困。由于我们诚实做事,在村庄环

境整治、产业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整村推进验收、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扶贫到户调研和宣传扶贫《条例》各项工作上,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转换思路,立足于“新”。我们深入开展“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活动,在新时期以新视角出新思路,拓展扶贫手段,创造了系列新亮点。在产业扶贫上,我们打破狭隘的资源和传统农业模式,大力实施茶、桑、药、栗四大支柱产业扶贫开发战略。在劳务经济引起土地抛荒上,我们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上,我们致力村庄环境整治。在脱贫奔小康试点上,我们整合资金强势推行整村推进。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上,我们精心制定“八步两公示”操作法。

在监管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上,我们创建“五个一”的监督管理模式,针对新形势下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深入研究,难题,从容应对,这些新思路为扶贫开发增光添彩,国家《扶贫开发》、《湖北省扶贫网》、《湖北科技信息报》、《黄冈日报》、英山电视台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了扶贫工作的影响力。

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县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导致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发展不平衡。二是贫困农户经济基础薄弱,自筹资金、自我发展难度大。三是部分贫困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上级投入资金不足,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一)抓好整村推进项目。重点搞好产业、道路、安全饮水等问题。

(二)办好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确保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三)搞好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加大扶贫到户的支持,做到低保与扶贫无缝对接。

(四)实行村级互助金试点,对大畈河、梅岩、三门河、鸭掌树4个纳入全省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的村加强指导,规范运作。

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第5篇

BB县SS镇XX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186户,714人,总面积11900亩,库区水面3200亩,是一个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的移民贫困村。20xx年来,该村抓住省财政厅定点帮扶机遇,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大做山水文章,整体推进了脱贫致富步伐。全村人平纯收入由1999年的568元增加到20xx年的2546元,村集体年收入由零增加到32万元。

一、整章建制强班子,夯实脱贫基础

省财政厅进驻该村开展建整扶贫后,针对村班子涣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村班子统筹协调、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树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多项制度,公开推选村民代表担任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村民每个季度给两委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打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阳光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威信,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工作发展。二是培训骨干壮班子。在抓好村组干部和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注重培训后备力量,三年来,共选派6名先进分子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党员4人,公开推选了3人充实到村组班子。三是狠抓教育促提高。先后建起了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配齐了远程教育平台,定期召开支部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解决了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村组一班人的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抓开发,发展增收产业

增收是扶贫的核心,抓增收必然要抓产业,发展产业必须从实际村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因人而异确定发展重点。XX村根据山多水广的资源特点,实行因地制宜抓开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一是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山腰重点扶持发展用材林,在旱地和坡耕地重点扶持发展柑桔、梨等水果,在SS库区重点扶持发展渔业。二是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村采取“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方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帮扶、农户联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整体推进规模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开发库区水面20XX亩,发展美国班点叉尾鱼回等名优鱼网箱养268口,开发山地250多亩,发展布朗要、新世纪水晶梨等体质水果基地600多亩,大型拦网养鱼基地4个,牛、羊年存拦量达1100多头(只),全村人平水果收入超过了300元。目前全村 90%的贫困户建立了增收产业,收入稳定。三是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增强带动能力。该村先后扶持培育养鱼大户11户,扶持21户发展牛、羊养殖,60多户发展水果产业。移民贫困户谌彦章,通过驻村工作组帮扶,目前已发展拦网养鱼水面600亩,养鱼资产达62万元,年纯利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在库区有205户加入合作经营,建起了养鱼基地。

三、整合资源促合力,确保扶贫实效

县、镇、村级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确定扶贫机制。省财政厅、SS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分别联联系了2—3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均与特困户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式帮扶机制,落实了帮扶工作责任。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扶贫开发以来,省财政厅和县、镇、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新修了小学教学楼,硬化村级公路4000多米,并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宽带网络的贫困村。三是借助外力谋发展。该村注重发展竹木资源丰富优势,实行优惠招商,借助外力促发展。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台湾投资商合伙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厂,从益阳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氯酸钠厂和结晶硅厂,村上还组织贫困劳力成立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办起了农家乐。村级企业每年解决劳动100多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万元。

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第6篇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盟委、行署提出“20xx年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区贫县全部摘帽”,所有脱贫人口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有效落实;围绕这一目标,半年来,在盟扶贫办的指导帮助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解决和巩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扶贫开发战略,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在推进“三到村三到户”、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化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做到了时间过半,计划任务完成过半。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三到村三到户”项目

20xx年我县共有“三到村三到户”重点村22个,这些村资源禀赋不足,产业发展水平低,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这些村我县推行了县处级领导和县直科局帮联机制,下派驻村工作队帮助这些村梳理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规划,协调落实资金,做好项目实施等工作。

半年来、落实“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704万元,全部完成了20xx年度“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在xx沟乡6个村实施了2200亩葵花和46亩西红柿种植,为项目村购置18台(套)覆膜机、旋耕机、播种机。新建日光温室126座;购回肉牛300头,完成标准化棚圈建设255座。扶持项目农户933户、187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33户、1878人)。

2、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20xx年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计划投放扶贫贷款5000万元,已投放1922万元。投放xx沟乡、xx乡、xx镇、xx乡4个乡镇15个村356户贫困户富农贷款1422万元,(其中养殖业235户,投放贷款938万元;种植业121户、投放贷款484万元);投放盟级扶贫龙头企业xx县xx淀粉厂马铃薯基地强农贷款500万元。正与邮政储蓄xx分行合作,拟注入贷款保证金200万元,邮储银行为扶贫办推荐的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投放贷款20xx万元;目前各乡镇已经完成前期入户调查工作,其他乡镇正在入户调查中。上半年互助资金借款到期240户,借款额万元,占用费收入万元,收回万元,余万元尚未收回。中和农信小额信贷共发放贷款566户万元。

3、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20xx年5月经盟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xx年投资计划的通知》,批复我县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300人,随迁64户150人,按照“十三五”扶贫规划及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扶贫办及时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乡镇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数确定了年内搬迁人口和随迁人口,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按要求,按程序把搬迁任务落实到村、组、户,并在建档立卡业务子系统中进行了标识。目前,各乡镇已经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方案,大北沟镇九号村29户搬迁户危旧房拆除完毕,正在招投标;其他乡镇也在落实中。

4、脱贫验收评价工作

20xx年底我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53户、7604人,(其中:国家、自治区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96户、6022人,盟内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7户、1582人),涉及到384户、865人需进行脱贫处理,全部列入到20xx年脱贫指标中。20xx年5月扶贫办举办了贫困户退出管理验收评价培训班,按计划和程序完成了两年度的脱贫验收评价任务及人口自然变更,现子系统内我县共有未脱贫户1160户、2341人,为了推进脱贫验收工作,县扶贫办在xx沟乡小石砬村、大北沟镇五号村组织扶贫办全体干部进行了抽样调查,找出了两个村在贫困户脱贫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达了整改意见通知,为全县贫困户脱贫验收评价工作积累了可操作性经验。

5、“453”脱贫攻坚挂图作战工作

20xx年5月召开了全县“453”挂图作战培训会议。会上将《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453”挂图作战贫困户三本帐》等文件下发给各乡镇,并由具体业务人员对相关表格的填写及报送做了详细指导,各乡镇严格按照文件指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认真、规范填写挂图上的内容,目前,全县64个行政村完成挂图任务;其中,22个重点贫困村由扶贫办牵头挂图,5个乡镇总作战图挂图完毕。

6、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20xx年上半年扶贫办组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5期,参加培训、考察人员245人。赴赤峰和润集团及通辽学习实用技术,举办蔬菜种植与肉牛育肥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

7、扶贫开发专项资金欠拨情况

扶贫专项资金到位及拨付情况。20xx—20xx年,上级共下达我县扶贫专项资金万元,其中:已拨付6511万元,未拨付万元。具体如下:20xx年1780万元,已拨付1530万元,未拨付250万元;20xx年2242万元,已拨付1810万元,未拨付拨432万元;20xx年2259万元,已拨付1629万元,未拨付630万元;20xx年1504万元,已拨付1204万元,未拨付300万元。20xx—20xx年生态移民资金万元,已拨付338万元,未拨付万元。目前县政府正筹措资金于近期给予拨付。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认清形势、理清思路。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全县5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南部乡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针对此现象,我县多次召开扶贫攻坚会议,征求乡镇及相关部门意见,派遣工作组深入各村组实地考察、调研,在广泛听取农户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xx县20xx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在项目摆布上重点向南部乡镇倾斜,确保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扶贫办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村组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对需要移民的村组,采取行政村内就近分散插花安置为主,集中建设移民小区为辅的方式进行搬迁。例如:20xx年实施的xx沟乡大耗来沟村2组生态条件恶劣,冬季积雪严重,夏季山洪易发,已严重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20xx年实施的大北沟镇九号村1、2组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引发山洪灾害,部分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威胁。因此对xx沟乡大耗来沟村2组村民进行了整体搬迁,对大北沟镇九号村1、2组29户村民进行了易地搬迁。

3、整合项目,多措并举。为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扶贫办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将各类涉农项目与扶贫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资金统筹安排打捆使用,充分发挥整体效益,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例如:20xx年,整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农牧业产业化、生态移民扶贫搬迁、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村屯绿化等项目及农民自筹资金667万元,在xx沟乡大耗来沟村建成生产、生活区分离,设施完善的高标准移民小区。

4、结合实际,确立产业。我县立足贫困村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结合各村组实际情况,帮助贫困村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主导产业,使每个贫困村组均有产业支撑。例如:20xx年xxxx镇胜利村实施了扶贫开发移民搬迁项目,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0万元(扶贫开发专项资金104万元),建设住房52栋、日光温室52座、塑料拱棚52座,并配套了相关基础设施。20xx年,协助该村发展果蔬种植产业,日光温室种植葡萄50座、黄桃2座,塑料拱棚全部种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当年每户移民收入达万元,全村年增收近340万元,达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5、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为确保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分管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乡镇、有关部门工作重点及责任。由乡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扶贫规划和工程建设图纸,组织村民进行集体商议讨论决定扶贫开发模式;按政策法规、

6、加强监管,保证质量。为有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办抽调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由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项目实施,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保证各类扶贫项目正常实施。

7、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在扶贫开发易地搬迁工作实施过程中,我县结合实际建立了“1334”工作机制,即:一支队伍、三张图纸、三个机制、四项措施。一支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有能力、干实事、密切联系群众的县、乡(镇)、村干伍。三张图纸:一张现状图,一张规划图,一张效果图。三个机制:一是县、乡(镇)、村结合实际认真把关、筛选、确定建档立卡户及贫困人口,严格按程序确定扶贫搬迁对象;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各类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组织项目实施;三是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资金的协调、整合和投入,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四项措施:一是集中整合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内容;二是分析选定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地点及建设内容;三是对建设内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科学论证;四是严格落实考核监督管理责任制,保障各类扶贫项目有序开展。目前,县党政联合督察室、监察局、扶贫办联合组成督查组正对全县五个乡镇进行专项工作督察指导。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三到村三到户”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化、金融扶贫贷款、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兜底等扶贫工作的开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显着成效。一是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贫困村、贫困户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肉、乳、菜、薯、林”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不断优化,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三是扶贫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观念的更背反和转化,使一批特色产业正在形成。四是金融扶贫贷款规模的不断加大,加快了贫困户脱贫的步伐。五是社会保障兜底工程的实施,切实解决了民生问题,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仍然很低,尤其是龙头企业量小质弱,带动能力差,致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部分农民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差。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农民在接受教育、了解信息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依赖思想依然严重,缺乏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我县目前有贫困人口3592人(其中:国家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41人,盟级标准贫困人口1251人)。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22个重点贫困村,这些村资源禀赋不足,脱贫难度大,希望上级能给予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四)由于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一些项目不能按时完成,影响了项目进度。希望上级能给予全额拨付,使下一步各项扶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全面完成。

(五)个别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不够重视,下村入户对接沟通少,情况思路不明,“三本帐”不清,没措施少方案,导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不明显。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集锦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精准扶贫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