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维目标到底怎么写?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 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
学生特点的要求。 (1)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
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
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
如“使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描述。“能读准”、“能熟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
语文常用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能力: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行为条件
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 “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表述”。
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
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
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
巧用三维,提高品德课堂课堂效率
新形势下品德课堂要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课堂的角色也由主讲者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那么如何激发学习主体的求知欲望呢?钱梦龙老先生曾说过“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研究“问”的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善于运用提问,几乎是所有优秀的教师教学艺术的特征。因为品德课堂的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能问得明确有针对性,落实教学目标,从而师生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互动的教学活动,所以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品德课堂中该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呢?培养引导学生有序地探求新知识奥秘,全面深刻地揭示知识的本质?
一、利用顺势思维,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新颖、生动的导入方式,都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利用顺势思维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是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常用的一种提问方式,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应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清晰理性的安排,并在提问中重视并顺应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灵活地处理和落实好教学目标。
在教学《新的学期新的我》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说《过去的我》,让学生回顾过去的自己,让每个学生回忆过去的一学期来在学校和家里所获得的奖励。同学们都说得兴高采烈。接着顺势提出《理想中的我》这个问题?此问题一提出来,立即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根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谈了起来。笔者抓住时机,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开展了辩论会,与学生探个究竟。常言道:“真理不辨不明,是非不辨不清。”笔者问学生:听到这些,你在新学期该怎么样做呢?寥寥几句,引起了学生的注意。通过辩论,结论不讲自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从中也明白了在生活中是需要有选择地做。所以利用顺势思维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二、利用逆向思维,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用顺势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时人们往往已有的经验用常规思维思考问题,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但顺势思维方式有时会使人们的思想陷入保守落后的境地。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常用顺势思维取设计问题,那么我们启动学生思维方式也会陷入保守落后的状态,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就有可能被禁锢。但逆向思维方式却恰恰相反,它能克服顺势思维的不足,破除由于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所以提问方式有时也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 。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因此只有把握好时机,以问题铺路开启他们的心智,充分地挖掘教材,才能促进学生情感内化,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
在教学《春节里不休息的人》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先采用问题的形式问学生:你们是怎样过一个快乐.高兴的春节的呢?大家各抒己见,热闹非凡。那么有谁在春节不休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再顺势引导学生说说他们为什么不休息?采用录像的形式观看他人是如何在春节假期里辛勤工作的。看完录像,笔者立即问学生:看完了录像之后,现在你能说说如果他们都去休息了,会怎么样呢?这样简单明了地进入课堂,富有启发性,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发散思维,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归自然生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同一文本,由于阅读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解读文本时的角度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使用发散思维设计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既能紧扣文本,又能就文本提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因为发散思维能从问题的要求出发,能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不会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传统模式,让学生的思考有创造性的发挥。但用这种思维来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做一些必要的限制,同时还要留下非限制的空白处,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谈到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会。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及生活。”这就是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方式的教育是不能和生活分离的。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为此,我们应重视问题导行与学知的有机结合,针对教学中的具体例子,充分考虑问题的设置与生活的联系,尽量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并能形成能力。
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春天,万物复苏,花开鸟鸣。在这处处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季节里,笔者干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学生们走出教室后,走出校门,回归自然,去感受生活,去亲近自然、共享自然,去做孩子们天性中想做的事。之后,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学生在大自然中,在周围的环境中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体验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诗一般的旋律,不断加深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看到的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使用发散思维设计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既能紧扣中心,又能就同样的事物提出自己的不同感受。交流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儿童在丰富的大自然中去发现、去体验、去领悟、去动手动脑,获得全身心的发展。
让我们充分抓住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遵循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理念,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改革品德课堂教学吧!让我们引领学生轻松的、顺利的进入这个天地,体验这个世界的情理趣味,充分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引领学生进入到品德课堂神奇的世界里!
井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个人工作总结
在这次2012年公115H井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任务中,我认识到不被淘汰就要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提高自我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在不断审视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在不断的审视中完善自己。自己也是在总结审视中脚踏实地完成好本职工作,现就个人这次2012年公115H井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注重理论和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在2012年公115H井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中,使用了新方法、新设备、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它,在工作中要会使用、运用。重视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的源泉还是学习。我坚持把理论和实践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党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领会,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学习;作为一个党员,要常联系群从,在工作上要起带头作用。我要在思想上不断完善,政治上不断求强,业务上不断求精,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更好地适应日益艰巨的工作任务需要。
二、对自己的岗位,要拥有一流的责任心,才能做出一流的成绩
责任心决定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同样的人员配置,工作结果劫存在很大差距,其关键在责任心有差异。在2012年公115H井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中,由于这个项目工作量大,点位数多。每天拿回来的点位地名就多,每天尽量把都地名表输完,把点位地名表和拿回来的成果核对一遍,看成果和点位地名表是否一致,核对不起的资料,及时通知野外施工小组。在仪器组施工阶段,由于放炮任务重,又使用了新设备,我们测量组有三人支援仪器组;使用新设备MiniPIU设置排列绕道、向大线注入坐标。我觉得从测量组出去的,不能丢测量组的脸,也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工作中,仪器组长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水平还比较低,还要加强这方面学习。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工作能力还有所欠缺;自己要钻研技术,要立足本职岗位、 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在学习、工作中还不够积极主动,思想上认识还没有到位;在工作中有时看同事关系上,工作不够果断。
四 、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努力的方向:随着单位各项新的制度的实行,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紧凑,对工作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也更多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工作,认真的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岗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工作上的实际行动,为单位做出应有的贡献。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当前社会知识更新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我们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就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如果我们不加强自己的学习,势必落后与社会,最终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我们要对工作要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困难,要相信自己能行,要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敢于战胜自己。在一个单位里,团队精神是粘合剂,大家只要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发展,才能把工作干好。善于理解别人,学会和别人沟通,这样工作就起来轻松。
述职人
年 月 日
设计背景
1、本课近代日本“不甘处岛国之境”而妄想用战争手段吞并中国乃至世界的“大陆政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通过回顾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史实,使学生产生疑问“日本一个弹丸小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强大实力去实现它的狼子野心?”,从而引出本单元的内容---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日本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摆脱了民族危机,完成了明治维新,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2、本课的重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本课的难点是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和特点。通过重难点分析让学生掌握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一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本课内容涉及到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对于研究日本的历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知识点。在世界的发展过程当中,日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对本课的学习,是对了解世界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在高考中要求:
①考查理解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普通语言中捕捉信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历史语言。
②考查1868年明治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的内容: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改革,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储备:高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高中历史一年了,对于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基础的掌握,但是在运用知识、知识迁移、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是欠缺。所以对学生们分析、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加以重点锻炼。
教学班级特点:通过我的观察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以及和课代表的交流,本班学生特点如下:活跃好学,思维敏捷,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能力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不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因为是新组建班级,学生还在适应小组合作模式的阶段,不知道该讨论什么,该从什么方面着手,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探究。基于这种情况,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使得每个小组成员优良均衡、活泼与文静平衡,以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预计困难之处:学生还不习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讨论中能否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并有效地去按指令展开讨论是一个挑战。
对策:给小组成员分工(可分为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并下达清楚的指令,让学生清楚环节该干什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确立依据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的核心素养。
唯
物
史
观
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讲述废除旧体制,让学生明白政治改革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明治政府发展经济措施和特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通过对明治政府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学习,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等问题。
时
空
观
念
日本明治维新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把课堂定位在当时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这段历史有准确的理解。
史
料
实
证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去认识。通过问题探究和史料的研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培养。
历
史
解
释
识记废藩置县、四名平等、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军事改革等基础知识点。改革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衔接高考41题出题模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模式;
家
国
情
怀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日本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使学生明白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从而获得感悟,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突出
措施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 并将重点内容进行板书,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顺利突破重点。
难 点
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突破
措施
通过设置阶梯式由浅入深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有效充分的进行合作探究,在分析不全不透彻的地方教师加以引导讲授。
学法与
教法
学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利用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展示,增强团队意识.
教法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合作探究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亲身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岔口》领读活动设计
龙泉寺乡中心学校 马香敏
绘本解读:
《三岔口》这个故事主要源于《杨家将演义》中的一段戏。宋朝年间,杨延昭部将焦赞,被奸臣陷害充军沙门岛。由于路途遥远,杨延昭恐奸人途中加害焦赞,遣部将任堂惠(亦是焦赞好友)暗中保护。行至三岔口的一个小店,为人好义的店主刘利华夫妇欲救焦赞脱险,见任堂惠形迹可疑,误认为欲加害焦赞的走狗,便决定午夜狙杀之。深夜,二人在深手不见五指的屋内展开一番激烈的打斗。随后,刘妻、焦赞也加入打斗。一场激烈争斗之后,终于相互认清身份,高兴离开。
领读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的京剧的角色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知道“虚拟”是京剧表演的一大特点。(即演员不用道具和布景的辅助而只借助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各种剧情。)
3、欣赏绘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了解故事内容。
4、培养孩子重视友谊,伸张正义的情感。
重点:
1、欣赏绘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孩子重视友谊,伸张正义的情感。
难点:
让学生从虚拟动作中展开想象打斗的精彩场面。
活动准备:
绘本《三岔口》、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视频(杨春霞)、《三岔口》视频选段
导读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视频让学生欣赏
2、师:我们刚才欣赏的戏曲是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它给我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个绘本《三岔口》,看看今天我们会获得怎样的视觉和想象的盛宴呢?
二、欣赏封面,初步了解京剧的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师:我们先看绘本的封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封面四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观察、讨论、发言。
2、师:(总结)
(1)封面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戏曲当中四个角色的代表,“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指男子;
旦:指女子;
净: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
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等。
(2)他们的面部有绘画,是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叫做脸谱。(出示不同京剧脸谱)
三、欣赏绘本内容
1、师: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下面我们走进《三岔口》这本绘本,仔细欣赏并结合文字展开你的想象,看一看《三岔口》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欣赏绘本、讨论、交流
2、师:我们欣赏完这本绘本,你一定被中国国粹——京剧所吸引,能感受到京剧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和想象的美好。同时你一定被绘本中的人物任堂惠、刘利华及刘妻身上的重情重义和正义精神所打动。我们也要学习他们这种可贵的精神。
3、下面我们来欣赏京剧《三岔口》精彩片段,再次感受一下国粹的魅力。播放《三岔口》视频选段。
四、课堂延伸
1、同学们回家之后从网上搜索了解京剧的更多知识。
2、模仿网上脸谱尝试着一张脸谱。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三维设计教师用书》,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